地籍测量界址点测量

合集下载

城镇地籍测量中权属界址点测量方法与精度分析

城镇地籍测量中权属界址点测量方法与精度分析

集到 的精确 数据 ,进行专业 的测 量数据 汇总 ,为更好地
《 1 0 0
》 规 划 设 计
高、成 图美 观 ,采用 率较高 。进 行地籍 测量 的 目的是 为 了全面 清楚地 确定 城镇 土地 的属 性、 数量 、位置 、用 途 之间 的关 系 ,地籍 测量 是城镇 建 设的基 础工 程 ,也是 全 国土地管理 系统建立 的基础。 地 籍 细部测 量是 地籍 测量 的核 心 ,是在 地籍 平面 控 制 网 的基础 上 ,测量每 宗土 地 的权 属界 线 、位置 、形状 及 地 类 界 线 等 ,并 计 算 面 积 、 测 绘地 籍 图、 绘 制 宗 地 图。 准 确 地 测 定 宗地 界 址 点 是 管理 土 地 产 权 的 基 本 保 证 。地籍 图 是宏 观管理 土地 的重 要工具 ,宗 地面 积是 土 地 管理 中主 要的 土地信 息之 一 ,宗地 图是土 地证 书 的附 图和 宗地 档 案的 附图 。地籍 细部 测量成 果经 审核依 法 登
完善城 镇地 籍测量 中的重要 数据采 集。 同时 ,测 量工作 人 员 可 以借助 J 2 经 纬 仪 以及 光 电测距 等 仪 器 ,将 采 集 的数据 再 次通过计 算机软件 确定 导线控 制点 的具 体坐标 值 。并最终 作为编 制城 镇测 量权 属界址 点方法 与精度计
划 表 ,录 入 相 关 记 录 。 最 后 ,测 量 工 作 人 员 可 以 通 过 采
测量计 算公 式包括 :极坐标 法、距 离交会 法、角度 交会
法 以及 直角 坐标法 ,精 确地 计算 出城 镇地籍 测量 中权属 界点 的地理 坐标数据 ,并将 采集 到的有效 测量数据 ,进

步地 应用 到城 镇 测量界址 点 的测区控 制网 内。进一步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第八章界址点测量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第八章界址点测量
——界址边长误差表给误差检验带来方便, 使内外业工作连接得清清楚楚,在整个界 址点测定过程中起到了质量控制作用。
二、外业界址点测量实施
(1)水平角借助于精度不低J6级经纬仪方向观测法半测 回,定向边应长于测定边,多于3个方向时应归零,归零差应小 于24″,对中误差不大于3mm。
(2)当界址点多于6个时或每测15~20碎步点,应以定向 点检查仪器是否扭动。
准备工作
3)踏勘后资料整理:主要内容为对 界址点进行编号,制作界址点观测底 图。权属调查时,有时因条件限制界 址点编号只在宗地内进行,此时须在 踏勘用蓝图上对全测区界址点进行统 一编号并依据宗地草图注记实量界址 边长、宗地编号或权属主名称,形成 界址点观测底图。该图为外业观测记 簿和内业计算带来方便。界址点编号 方法采用按图幅统一编号或按地籍街 坊统一编号均可。
核检方法:地籍测量成果, 具有法律效力,必 须拒绝粗差的产生。 为防止粗差的产生,在界 址点测量时,必须有足够的多余观测值供检核 使用。其检核方法有二:
1)搬到临站后,重复测量1-2个前测 站测过的界址点,两次测量同一点的坐标之差 应满足以下条件:
(x x)2 ( y y)2 14cm(或21cm)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7.1界址点的概念 7.2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7.3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7.4界址点的外业施测
第一节 界址点的概念

界址 界点址是点宗又地称地权界属点界,是线土的地转权折属界点线,上是标 定宗的 标地转志权折。属点由界,权是线属确的调定查标宗人地志员权。依属照一界法块线律的土程重序地要,周围
2)将用钢尺丈量的界址点间的距离,与
按两点坐标反算的距离进行比较,其差值应满 足下列条件: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一、界址点及其精度要求
界址点是指土地或房产界址线或边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在进行界址点测量之前,应在对土地或房屋进行权属调查的同时,确定界址点的位置、设置界标并编号。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设计了5种界标,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例如,图6-37为喷漆界址标桩。

图6-37 喷漆界址标桩(图中单位为毫米)
界址点的精度,应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

欧洲对界址点的精度要求很高,一般为 (3~5)cm。

在我国,考虑到地域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表6-7列出了《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表6-7 《地籍测量规范》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二、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图解法。

1、解析法
解析法即采用相应的仪器及适当的测量方法,在野外测定待观测的元素,利用坐标计算公式计算出界址点的坐标。

如极坐标法、交会法、截距法等。

采用的测量仪器可以是全站仪、测距仪等。

当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的测量精度为 0.05m时,必须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的坐标。

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时,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可以单独进行作业,也可以和地籍图的测量同时进行。

界址点的外业观测工作结束之后,应及时地计算出界址点坐标,反算出相邻界址点的边长,并与实量边长进行比较,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2、图解法。

第9章1 地籍界址点测量

第9章1  地籍界址点测量

4.制作界址边长误差表 一般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在 城镇的主要区域,要求界址点的相对中误差要达 到5cm,限差为10cm。界址边长误差表可以反映 出界址点的观测精度,误差表的形式如表所示
△1=实量边长-反算边长; △2=实量边长-图解边长
(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可以单独进行作业,也可 以和地籍图的测量同时进行。应有专用的界址 点观测手簿。记录时,界址点的观测序号直接 用观测草图上的草编界址点号。观测用的仪器 设备有J6级经纬仪、钢尺、测距仪、全站型电子 速测仪等,这些仪器设备都应进行严格的检验 。
X P X A S cos( AB )
X P X A S cos( AB )
YP YA S sin( AB )
2、交会法
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1) 角度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站点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 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如图所示,A、 B两为已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A,YA)、B(XB, YB),α,β为两个观测角,要求界址点P的坐标。具 体计算公式如下:
角度交会法一般适用于在测站上能看见界址点位置 ,但无法测量出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的情况。交会 角γ应在30°~150°的范围内。A、B两测站点可以是 基本控制点或图根控制点。 距离交会法就 是从两个已知点分别量出至一个未 知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未知 界址点的位置的方法。如图所示, 已知A(XA,YA),B(XB,YB), 观测S1=AP,S2=BP,求P点坐标(XP ,YP)。
一、界址点的精度指标及使用范围
二、界址点坐标测量
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
解析法 在野外,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

地籍界址点测量精度分析

地籍界址点测量精度分析

定 为相 对 于邻 近 图 根 点 的实 地 中误 差 为 ±5c 和 m
± 7 5c 。 . m”
( )第 二精 度 标 准 。利 用 航 测 法 作 业 时 , 果 2 如
式 中采 用航 内 电算加 密 的 方 法 获取 界 址 点 精 度 较 高 , 由
“ 在城镇 一 般地 区 和 隐蔽 地 区 的界 址 点 精度 分 别 规
1 1 地籍 图的精度 要 求 . 地 籍 图的精 度 要 求 主要 是 针对 界 址 点 而 言 , 界 址点 精 度分 三 级 , 级 选 用 根 据 土 地 价 值 、 发 利 等 开 用程 度 和 实 际需 要 在 设 计 书 或 实 施 方 案 中 规 定 。
二 是根 据误 差来 源进 行 理论 探讨 。
( )第 一精 度标 准 。从 目前 的地 籍 测 量成 果 分 1 析可 知 , 用 全站 仪 解 析 坐标 法 ( 析 法 ) 测 界 址 采 解 实 点坐 标 的精度 最 高 , 一 般城 镇 地 区采 用 解 析 法 获 在 取 的界址 点 坐 标 相 对 于 邻 近 图根 点 的 中误 差 可 控 制在 ±5c 之 内 , 虑 到 城 镇 地 区建 筑 密 集 , m 考 通视 条 件差 等 影 响 ( 要 增 加 测 站 点 , 中误 差 积 累 等 需 对 因素 ) 也 可控 制在 ± 7 5c 之 内 , 以我 们 可 以根 , . m 所 据 这一 标 准来规 定 第 一 层 次 的界 址 点精 度 标 准 , 即
的精度要 求 。 1 2 界址 点精 度标 准 .
度 , 籍 图 的精 度 及 图斑 面积 量 算 精 度 主要 取 决 于 地
界 址点 外 业 测 定 的 精 度 。研 究 界 址 点 精 度 通 常 有

地籍测量的注意事项和地物特征

地籍测量的注意事项和地物特征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又分为:测定界址点位置、测绘地籍图、宗地面积量算、绘制宗地图等。

地籍要素测量1、界址点的测定界址点的测定应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法测定,成果格式为:X Y Z;界址点的坐标以实地界标为准。

2、街道及街坊界线的测量根据街道、街坊的划分图,以道路或街道、河流的中心线编绘。

具体上图按实际调查界线为准。

街道(农村乡镇)是行政区内行政界线或主干道路、河流等现状地物封闭的地块,是城镇(乡、镇)地籍调查首级划分的区域城镇的街坊是由互通道路、沟渠等线形地物封闭起来的地块。

农村的街坊就是村屯的行政界线所包围的封闭地块。

宗地是被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宗地的划分应以方便地籍管理为原则。

3、在草图上注明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

地形要素测量1、直接测定其地物点及地形要素点的三维坐标,同时绘制草图。

在草图上标明每个测点的编号及各地形要素的连线关系。

2、房屋的轮廓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注记建筑材料及楼层。

房屋应逐个表示。

对分不清楚的建筑群,可只注记主楼层。

3、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如实反映建筑物结构特征。

4、宽度大于1.5米的台阶,室外楼梯应实测表示。

5、柱廊、门廊、檐廊(两端有支撑墙的) 、无支柱的架空通道、建筑物下面通道应实测表示,两端无支撑墙的檐廊不表示,但较大的单位楼房檐廊要适当表示。

6、门墩、大型门顶、院门应实测表示。

7、围墙、栅栏,栏杆、篱笆、铁丝网应实测。

8、固定的粮仓应实测表示,群体分布而又不能逐个表示的,外廓可用相应符号(如围墙、铁丝网等)表示范围,并配置粮仓符号。

9、打谷场、球场、水泵站、饲养场、贮水池、游泳池、温室应正确测绘表示。

10、路灯、照射灯按相应符号实测表示。

界址点测定概述

界址点测定概述

界址点测量
测定界址点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测定界址点的位置有两种方法,即解析法和勘丈法.
1、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即利用地籍控制点起算数据(坐标、方位角)及实际观测数据(角度、距离),按公式计算界址点的坐标.
2、勘丈法测定界址点:利用量取界址点之间、界址点与其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在图上确定界址点位置,界址点的坐标可以在图上图解获得.
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应不同的地籍测量作业方式:所有界址点都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时,叫解析法地籍测量;部分界址点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叫部分解析法地籍测量;当所有界址点都采用勘丈法测定时,叫做图解勘丈法地籍测量. 界址点测量方法
编辑
1、解析法
解析法是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艰巨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截距法、GPS定位法。

2、图解法
图解法是采用标识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说明界址点和说明权属界线走向等方式描述实地界址点的位置,由数字摄影测量加密或在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扫描数字化的地籍图和地形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

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测量中影响界址点精度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地籍测量中影响界址点精度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地籍测量中影响界址点精度的主要因素与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地籍测量当中界址点精度的标准,并对于地籍测量当中界址点精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及采取有效控制策略解决,从而使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精度提升。

关键词:地籍测量,界址点精度,因素,对策为了使土地得以有效利用以及加强管理,那么就需要科学开展地籍测绘工作,其指的是通过专业测绘技术测量宗地权属界址线的形状及位置等。

各界址点坐标测量是较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它与最终测量成果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那么就需要使界址点观测精度得到保证。

界址点测量一般有三种方式:部分解析法、图解法以及解析法。

当前光电测距仪已经被广泛的使用,通常采取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具有较高的精度,便于通过计算机管理资料。

1 地籍测量中测量与处理界址点数据当前一般采用解析法来获取界址点的数据,应用专业的采集软件,数据采集流程为:界址点校对、地形点和界址点进行观测、编制草图、编辑及输入数据、绘制地籍图、数据入库。

具体观测过程中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其一,对地籍元素进行校对,再进行测绘,从而确保权属调查的准确性。

其二,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将草图绘制好以及对编码进行记录和连接信息。

其三,连续测算未知点的情况下,要引入已知点检核。

其四,进行坐标检核或是长度检核界址线和界址点,测定地物点和界址点的过程中,由于其中会有人为或是别的因素干扰,那么会导致采集特征产生偏差,在偏差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剔除和定位,那么会对特征点原有的几何条件造成破坏。

为了使测绘的可靠性和精度提升,那么就需要平差处理测绘成果。

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将平行线、单个直角和直线进行处理,常见的是处理成片房屋,由于各种条件的关联,各房屋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那么此时就不适合处理单个直角,可采取分级控制的形式,采取逐级平差的形式处理房屋的分级平差。

联系实测位置的复杂程度,通常分为一至三级。

从简单图形来说,考虑条件不多的情况下,可将复杂图形分为两个等级,更加复杂的可分为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2. 界址点施测的要求
(1) 水平角借助于精度不低J 6 级经纬仪方向观测法一测回, 定向边应长于测定边, 多于3 个方向时应归零, 归零差应小 于24″, 对中误差不大于3 mm。 (2) 当界址点多于6 个时或每测15~ 20 个界址点, 应以定向 点检查仪器是否扭动。
第20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1. 采用方法的要求
( 3) 用距离交会法、截距法或直角坐标法依据实丈元素推 算界址点的坐标, 一般推算不超过两个层次。交会距离宜 小于20m , 交会角应在30°~ 150°间; 截距点应严格位于两 已知点间的直线上。
( 4) 解析法测定的任何界址点, 界址边的坐标反算边长与勘 丈边长较差和中误差, 一类不超过10 cm 和5 cm; 二类不 超过15 cm 和7. 5 cm。解析法测定的任何同一界址点重 合坐标, 其差一类不超过14 cm , 二类不超过21 cm。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本章主要内容
7.1 概述 7.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7.3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7.4 勘界测绘
第1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学习要求:
了解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 掌握界址点测量的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了解界址点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
第2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20.0
相邻界址点 之间的允许
误差(cm)
10
15
20
适用范围
地价高的地区、城镇街 坊外围界址点街坊内明 显的界址点。 地价较高的地区,城镇 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 及村庄内部界点。 地价一般的地区。
第6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二、 界址点的精度
2. 界址点间距未超过50米的邻近界址点之间的间距误 差限制按下式计算:
15
45
乙1
25
75
乙2
50
150
乙3
100
300
日本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
第5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二、 界址点的精度
我国《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
界址点相对于对邻近控 级 别 制点的点位中误差(cm)
中误差 允许误差

5.0


10.0
2. 内外分点法(截距法)
第12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3. 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
P
Sb
Sa
B
A
第13页/共31页
3. 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
P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A( x A , y A )
B(xB, yB )
第14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4. 直角坐标法
计算公式如下:
S = S AP =
S12
第8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7.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
作业时,要独立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 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
采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0.1mm。 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 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件 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第16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5. 交点坐标计算法
第17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RTK方法
发射电台
接收电台

GPS主机
GPS主机


基准站
采集器
第18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第19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二、解析界址点测定的技术要求
1. 采用方法的要求 (1) 街坊外围全部界址点、街坊内部部分明显界址点, 应在
7.1 概述
一、一般概念
1、界址点 是土地权属界线的拐点。
一块宗地周围的界址点确定了,则这块宗地的位置、形状、 面积、权属界线也就确定了。它是地籍测量的核心。
第3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7.1 概述
一、一般概念
2、界址点坐标 是在某一特定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
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 依据,是计算宗地面积的基础。
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上设站, 用极坐标法测定, 测距不 超过150m,量距不超过50m。隔河界址点可采用角度前 方交会法。
(2) 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确需用支导线法测定时, 必须往返 测距离取中数, 其总长不超过100m , 图根点至界址点不超 过3条边, 特别困难时, 支导线边长不超过150m , 边数放宽 至5条。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 支一站可用作一类界址 点的测定, 支两站只可用作二类界址点的测定。
+
S
2 2
,
β
=
arctan
S1 S2
将上式计算出的 S、β
和相应的已知参数代入
极坐标法计算公式即可。
B
P
S1
β
S2
A
第15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5. 交点坐标计算法
界址点P 设置在四墙相交的中心位置, 用极坐标法或其 它定点方法测定了外围四个辅助界址点的坐标, 由AB、CD 两直线交点便可求出P 点坐标。
第9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1. 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属于方位与距离交会法。
第10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2. 内外分点法(截距法)
内外分点法是当未知界址点在两已知点的连线上 时,分别量测出两已知点到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从而 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
第11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D=±(Mj+0.02MjD) 式中:Mj—相应等级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
D—邻近界址点之间的间距; △D—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 限差。
第7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7.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 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
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解析法测 量界址点。 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截距法、交会法、摄影测量方法、 RTK法等
界址点坐标对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 址点被人为或自然移动或破坏,则可用界址点坐标恢复其 原来位置。
第4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二、 界址点的精度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 要程度来加以选择。
精度等级
界址点位置限差
中误差/cm
最大限差/cm
甲1
2
6
甲2
7
20
甲3
第22页/共31页
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2. 界址点施测的要求
(3) 用测距仪测距时, 两次读数, 一次记录,两次读数较差不超 过2 cm; 当使用全站仪测定墙面、房角上的界址点时, 要仔 细的对中反光镜, 限制反光镜旋转角在25°~ 30°之间。使用 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距离, 均应加入反光镜安置中心到界址 点间的距离的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