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发作期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哮喘证中医诊断与治疗

哮喘证中医诊断与治疗

哮证内科疾病概述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

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1、发作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以及咳嗽、咯痰,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口唇指甲紫钳为特点。

2、呈反复发作性。

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胸闷等先兆。

3、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辨证分析本证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

此后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多种诱因,均可引起发作。

辨证总属邪实正虚,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久发,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则在平时表现正虚为主。

当大发作时,可见正虚与邪实相互错杂。

邪实当分寒痰、热痰的不同,正虚应审阴阳之偏虚,区别脏腑之所属,了解肺、脾、肾的主次。

大抵本证初发,声高、气粗、痰稠、舌苔黄、脉滑数者多属实、属热;病程日久、声低、痰稀白、舌质淡者,多属虚、属寒。

治疗当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发作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平时治本,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

因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故尤以补肾为要着,精气充足则根本得固,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辨证论治发作期Ⅰ、寒哮【证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痰白稀薄,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

舌苔白滑,脉浮或弦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1、主方:射干麻黄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处方:射干12克,麻黄6克,干姜10克,细辛3克,法半夏15克,紫苑12克,五味子6克,款冬花12克,甘草6克,大枣5枚。

水煎服。

若久病阳虚者,可选加熟附子10克、肉桂3克、补骨脂15克。

2、中成药(1)复方咳喘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哮喘姜胆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麻杏平喘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麻黄9克,杏仁12克,苏子9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三七3克(冲服),全虫2克(研末分吞)。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哮喘医案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哮喘医案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哮喘医案中医治疗过敏性哮喘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过敏性哮喘发作期以表实为主,要先辨寒热,以攻邪治标;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应细辨肺、脾、肾的虚实及阴虚阳虚,以扶正固本。

明代医家就已提出了“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治则,提示了补肾是过敏性哮喘“治本”的关键。

对于许多常年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慢性过敏性哮喘则可标本兼治,只是应在治本方面和治标方面有所侧重而已。

临床医生应细心辨证施治,才能把握住治标、治本和标本兼治的原则。

一、辨证中医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方法因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证候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中医对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应首先辨明过敏性哮喘之虚实;缓解期多属虚喘,应再细辨属肺虚、肾虚、脾虚,是阳虚还是阴虚。

急性期多属实喘,须再细辨属寒喘还是属热喘,并注意寒热的相兼和转化。

除辨虚实寒热的证候外,还须细辨有无痰壅。

(一)实喘实喘主要发生在过敏性哮喘急性期,主要为风寒或躁热犯肺,加之痰湿停聚,气逆痰升所致。

实喘有寒喘和热喘之分。

1.寒喘为过敏性哮喘的主要类型,绝大多数单纯过敏性哮喘发作属于寒喘范畴。

寒喘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烦燥不安、夜间尤重、畏寒背冷、喷嚏频频、流涕不止、痰液清稀或带泡沫、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浮滑,重者可见呼吸短促、面色苍白、两唇青紫、大汗淋漓。

寒喘的症状与现代医学的单纯过敏性哮喘发作相似。

若伴有恶寒怕风,发热无汗,头疼身痛,脉浮紧者为兼有风寒表证。

2.热喘主要表现为发热烦躁,面唇较红,过敏性哮喘发作时声高息粗,喉中痰鸣,喉痛,痰液粘稠而黄,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若伴发热自汗者为兼有风热表证。

热喘与现代医学的合并呼吸道感染的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相似。

(二)虚喘过敏性哮喘缓解期的主要证候为虚证,分肺虚、脾虚和肾虚三型,这里主要描述的是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前后的平素表现,西医往往容易忽略这些表现,而中医则较为重视,通过对过敏性哮喘缓解期的调养来预防和减少急性发作。

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及论治

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及论治

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及论治摘要】目的针对临床近6年来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到观察,解析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特点及论治疗药。

方法对12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结果过敏性哮喘多以外邪侵袭、痰浊壅肺、肺、脾、肾虚损为主,治疗上以祛邪化痰、补肺固表、健脾化湿、补肾固摄、止咳平喘为主。

结论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有其相应的理、法、方、药。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辨证论治外邪侵袭痰浊壅肺肺脾肾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过敏性哮喘的病理机制逐渐被解析,对患者的治疗西医针对过敏性机制进行抗过敏、脱敏治疗;而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在治疗上标本兼固,更加突出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的特点,患者经过中医中药的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1.中医辨证概要1.1一般资料:病源来自我门诊部,共120例。

男36例,女84例,就诊时间最长的患者达6年以上,最短的病程3个月,多数患者过敏源检测总IgE升高,鼻和咽喉部分泌物嗜酸性细胞检测阳性。

1.2临床症状:过敏性哮喘类似于中医的喘证,是由于外在的过敏或内在的过敏原及不明原因等因素,通过神经体液而至气管可逆性痉挛。

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伴随有痰鸣音。

根据寒热虚实、五脏的关系临床症状又有所差异,所以说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是治疗的重要步骤,通常首先根据过敏性哮喘的西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包括对过敏性哮喘的确诊、对哮喘急性发作期还是哮喘缓解期的确认、判断过敏性哮喘严重程度的分级以及查清过敏原(上述过程即为辨病),这个过程通常结合现代诊断技术如气道反应性测定、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PEF测定和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技术。

在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中医辨证,根据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不同的证型特点辨别虚实寒热。

这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可以把过敏性哮喘分为“六个类型”,分别是:风寒型、肺热型、痰浊型、肺虚型、肾虚型和脾虚型,肺气虚弱有关,肺气虚弱引起“皮毛之元阳虚弱”,腠理疏松、卫外不固为本病的病理基础;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痰湿内生;肾主纳气,又为气之根,虚则无以纳气、气也就无以为根,没有吸纳气就会上逆。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分期与辨证论治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分期与辨证论治

⽀⽓管哮喘的中医分期与辨证论治
1.发作期
(1)寒性哮喘
证候咳嗽⽓喘,喉间哮鸣,痰多⽩沫,形寒肢冷,⿐流清涕,⾯⾊晦滞带青,恶寒⽆汗,⾆淡红,苔薄⽩或⽩腻,脉浮滑。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药⼩青龙汤合三⼦养亲汤加减。

(2)热性哮喘
证候咳嗽喘息,声⾼息涌,喉间哮吼痰鸣,咯痰稠黄,胸膈满闷,⾝热,⾯⾚,⼝⼲,咽红,尿黄,便秘,⾆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咳定喘。

⽅药⿇杏⽯⽢汤或定喘汤加减。

(3)虚实夹杂
证候病程长,喘促迁延不愈,动则喘甚,⾯⽩少华,形寒肢冷,尿频或⼩便清长,伴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淡,苔⽩腻,脉细弱。

治法降⽓化痰,补肾纳⽓。

⽅药射⼲⿇黄汤加减。

2.缓解期
(1)肺⽓虚弱
证候:⾯⾊晄⽩,⽓短懒⾔,语声低微,倦怠乏⼒,⾃汗怕冷,四肢不温,苔薄,⾆质淡,脉细⽆⼒。

治法:补肺固表。

⽅药:⽟屏风散加减。

(2)脾⽓虚弱
证候⾯⾊⽋华,咳嗽痰多,⾷少脘痞,⼤便不实,肌⾁消瘦,倦怠乏⼒,⾆淡苔⽩,脉缓⽆⼒。

治法:健脾化痰。

⽅药:六君⼦汤加减。

(3)肾虚不纳
证候⾯⾊晄⽩,形寒怯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动则⼼悸⽓短,⼤便澄清,或夜间遗尿,⼩便澄清,⾆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固本。

⽅药⾦匮肾⽓丸加减。

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

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

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关于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的那点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这档子事儿。

哮喘啊,那可真是让人又无奈又头疼的家伙,不过别怕,咱中医有招!咱先来说说中医辨证论治是啥玩意儿哈。

这就像是给哮喘这个调皮小鬼“画像”,看看它到底是啥性子。

咱得根据不同的症状,像什么喘的厉害不厉害啦,有没有咳痰啦,痰是啥样子啦等等,来把它分成不同的“类型”。

比如说,有一种是寒哮。

那家伙就像是大冬天吹了冷风,咳咳喘喘的。

这时候就得派上一些“暖身子”的方剂了,比如小青龙汤。

就像是给身体裹上了一层温暖的毛毯,让寒气快快走开。

还有热哮呢,就像是身体里着了一把火,喘得满脸通红。

这时候就得用点能降火的方剂啦,像定喘汤啥的,把那火给浇灭咯。

除了寒和热,还有虚哮呢。

这就像是身体虚了,没力气跟哮喘这个小鬼斗了。

那就得吃点补身子的方剂,把身体养得棒棒的,才能有力气赶跑哮喘呀。

不过啊,咱可别以为知道了方剂就万事大吉了。

就像炒菜一样,知道菜谱不代表就能做出美味的菜,还得掌握火候、用量这些细节呢!比如用药的剂量,啥时候喝药效果最好等等。

有时候啊,我就在想,这哮喘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猴子,上蹿下跳的。

咱中医呢,就像是个有经验的驯猴师,通过辨证论治,找出它的弱点,然后用合适的方剂把它给驯服了。

而且啊,这中医方剂有时候就像是魔法药水一样,喝下去就能有效果。

当然啦,这可不是一下子就好得彻彻底底的,得坚持喝药,慢慢地调理身体。

还有啊,咱得了哮喘可别光指望吃药,自己也得注意保养呀。

别像个小疯子似的到处乱跑乱喊,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要多穿点衣服,别着凉了。

平时也得多锻炼锻炼,把身体练得壮壮的。

总之呢,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可是个大学问。

咱得认真学习,好好掌握,才能把哮喘这个小捣蛋给制服咯!大家一起加油吧!让我们都能远离哮喘的困扰,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哈哈!。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哮喘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哮喘

纵观 卜 述古今 哮喘发作原 因, 其主要 宿根为 “ 虚 、 积 ” 加之 感 受外 邪 , 气 痰 , 内
外 交 结 而 作 。 因而 哮 喘 临 症 治 疗 当 分 期 八 纲 辨 证 、 i划 的整 体 治 疗 。哮 喘 急 性 有 1 ‘
笑、 紧张恐惧 等) 均 可 引起 部 分儿 童 哮 ,
为患 。若 感 受 外 邪 , 邪 引 动 内伏 之 痰 , 外
郁阻肺窍 , 气道失利 , 痰随息动 , ; 哮鸣 H现 气 促 , 而 痰 雍 ; 阻 日久 则 哮 作 迁 延 不 咳 痰 愈, 而久哮 、 哮义 多易导致 小儿有 气 『 重 f l L
虚 衰 之 变 。 【 而临 床 f “ 易 止 , 难 大 J : 哮 有 根 除” 之说 。 据 此 , 床辨 证 施 治 时 也 应 当采 取 系 临 统 的有 计 划 的治 疗 , 哮 喘发 作 时 当辨 寒 即 热虚实 , 以攻 邪 为 主 ; 解 期 当 补 虚 除 痰 ; 缓
喘发病 。 中 医认 为引 起 哮 喘 的 原 凶 有 2个 方 面 : 一 内 凶 , 于小 儿 肺 脾 素 虚 , 脏 娇 一是 由 肺 嫩 , 外 能 力 差 , 肤 腠 理 不 致 密 , 易感 卫 皮 容 受 外 邪 , 寒 、 热 之 邪 由皮 毛 或 口鼻 侵 风 风 人 人 体 , 于肺 络 , 肺 的 宣 发 功 能 失 常 , 阻 使 肺 气 不 利 , 液凝 聚 为 痰 , 气 虚 , 化 能 津 脾 运 力差 , 酿痰 ,- 于肺 , 以古 代 医家 t . 贮 所
泻 肺 , 哮 平 喘 。 方 药 应 用 清肺 止 哮 汤 加 止
发作之时 , 应急则治其标 , 当辨寒热 虚实 ,
以攻 邪 为 主 , 止 哮 平 喘 ; 喘 平 即 缓 解 达 哮

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

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

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一,标本虚实分型治疗①治标肃肺,治本补肾,发作时治标治肺用基本方:麻黄、葶苈子、细辛、射干、五味子、乌梅、罂粟壳、黄芪等随证加减;缓解期治本治肾服参蛤散,脾虚加六君子汤,肾阳虚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六味地黄丸等。

②攻补兼施,刚柔相济黎炳南认为:哮喘属本虚标实,治疗宜攻补兼施,刚柔相济。

发作时用1号方(由麻黄、桂枝、毛冬青、苏子、葶苈子、鹅管石、五味子、党参、白术、炙甘草组成)缓解期用2号方(由熟地黄、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五味子等组成),并随证加减。

二,,发作缓解分期治疗;(一),发作期分4型;风热束肺轻证用桑菊饮合桑杏汤,重证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风寒痰喘用小青龙汤加减;脾虚痰湿用苓桂术甘汤或苓桂苡甘汤合二陈汤化裁;肺虚咳喘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缓解期用健脾益肺散(由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杏仁、炙甘草、五味子组成,制成浓缩散剂口服)。

(二),本病发作期、缓解期各按辨证论治分三型,施予不同的治法。

,1,发作期:(1)寒痰阻肺型,治以小青龙汤加减;2)热痰阻肺型,治以泻白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3)气郁痰阻型,治以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

,2,缓解期:(1)肺气不足,治以生脉散合苏子降气汤加减;(2)脾气虚弱型,治以六君子汤加减;(3)肾不纳气型,偏于阳虚者,以温补肾阳佐以纳气,肾气丸合参蛤散;偏于肾阴虚者,以滋补肾阴佐以纳气,七味都气丸合参蛤散。

三,发作期采用宣肺透邪法,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偏于风热者加牛蒡子、桑白皮、前胡;偏于风寒者,加荆芥、桂枝、苏子;偏于痰热者加生石膏、银花、连翘、黄芩;偏于痰湿者加半夏、陈皮、茯苓。

四,缓解期采用扶正培本、清透余邪法,方由炙甘草、南沙参、北沙参、当归、白芍、白术、僵蚕、百部、牛蒡子、白前组成。

偏于肺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山药;偏于肺阴虚者加麦冬、百合、五味子;偏于痰湿者加半夏、陈皮、远志;肺有伏热者加芦根、甘草,五,偏重祛邪治标①肃肺化痰夏承义用麻杏仁韦汤治疗;方由麻黄、杏仁、石韦、僵蚕、地龙组成。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医案:倪海厦治疗哮喘
患者男性,年龄40岁,患有多年的哮喘病史。

主要症状为气喘、咳嗽、胸闷,发作期间会出现呼吸困难和痰多。

多次就诊于不同医院,常规治疗效果有限。

倪海厦医生对该患者进行了综合中医治疗,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质特点,倪医生确定其属于寒湿内盛型哮喘。

寒湿内盛型哮喘以气喘、咳嗽、痰多为主要症状,常见于湿重或寒湿外感入侵肺经气化失宣所致。

倪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确定了患者的证型,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

2. 清热祛湿:倪医生采用中药调理,以清热祛湿为主要方向。

处方包括黄岑、茯苓、白术、半夏、柴胡、羌活等中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剂。

这些中药具有温经散寒、利湿化痰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体内湿气重、痰湿内盛的病理状态。

3. 调理脾胃:根据中医理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

倪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合理配伍药物等方法,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4. 配合其他疗法:倪医生还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此外,倪医生也针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调查,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触发哮喘发作的刺激物,如花粉、尘螨等。

经过持续的治疗,患者的哮喘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气喘、咳嗽、胸闷的发作频率减少,呼吸困难情况明显改善,痰的量明显减少。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进行工作和日常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案仅供参考,每个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特点是不同的,所以请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喘
哮为喉中鸣息有声,喘为呼吸气促困难。

哮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喘咳疾病,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

哮证发作期辨证论治简表
分类寒哮热哮痰哮虚哮
病机
寒饮伏肺肺
失宣畅痰热壅肺肺
失清肃
痰气壅肺肺
失肃降
阴虚痰热或
气虚痰盛
呼吸喘憋气逆,呼
吸急促,喉中
哮鸣有声,胸
膈满闷如窒
喘热壅肺肺
失清肃
喘急胸满,但
坐不得卧
哮喘持续,喉
中痰鸣如鼾,
声低,气短,
动则喘甚
咳痰咳不甚,咳痰
色白稀薄,泡
沫,或黏腻咯
吐不爽,量少
或多
咳呛阵作,痰
黄或白,黏浊
稠厚,咳吐不

痰涎壅盛,喉
如曳锯,咯痰
黏腻难出
咳痰无力不
爽,痰少质黏
起沫,或痰液
清稀
渴口不渴,或渴口渴喜饮口不渴咽干口渴或
哮证缓解期辨证论治简表
喘的虚实辨证
虚喘应辨病变脏器
喘证辨证论治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