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色彩构成》教案

《色彩构成》教案

《颜色构成》教案教师:郑宇明学习目标:学问目标:本课程通过规律的教学向学生全面讲授颜色和颜色构成的科学规律以及颜色美学方面的学问,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颜色理论有肯定的了解,对颜色的感受和喜好有科学的认知,在实践中制造性的应用颜色。

力量目标:使学生正确生疏与理解颜色和颜色构成根本学问,理解颜色的范畴、颜色属性、色立体以及色立体在设计中的应用。

把握颜色混合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自己对颜色比照的进一步理解,了解配色的目的、方法、原则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应用颜色的力量。

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颜色的表情与颜色的象征的一般规律,把握颜色比照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应用。

通过配色训练,提高自己对颜色比照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颜色的力量。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逐步完成颜色构成中色块的比照练习,以及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的配色训练。

1、对颜色的理解与认知;2、具有肯定的运用颜色设计的力量;考核和成绩评定考核形式为课堂问答和颜色构成作品的设计。

考核成绩百分制,其中分为寻常成绩、期末成绩、学期总成绩,主要是依据学生完成作业画面效果的质量、颜色表达力量及表现综合评分。

教学内容:一、导入生疏颜色《颜色构成设计》P1每天早晨,一睁开惺忪的双眼,颜色就会扑进你的眼帘。

温馨的床上用品、优雅的室内环境,别具风格的墙壁装饰、得体的服饰、自然景观中的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使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处处布满生气。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这些物体的存在,是由于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着同时消灭的。

试想,假设我们四周都统一在一种颜色里,那还有什么视觉可言?就像在白纸上用百颜色画东西,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

因此,有色才能看到形的道理是格外清楚的。

初升的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一切都显得那么秀丽、透彻。

当夜晚降临,世界一片漆黑,此时的万物将失去它原有的魅力,由于我们什么都看不着,即使对象原来的颜色格外明媚。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色彩构成二、总学时:36学时三、学分:2. 5学分四、课程性质:《色彩构成》为美术学专业学科必修课。

五、教学目的与任务:《色彩构成》课程作为一门美术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形态要素的组合编排规律以及形式美规律的造型艺术学习基础课,其内容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

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色彩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电脑完成构成作业、开发软件功能、创新构成形式。

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

其重点在于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点、线、面和色彩的配置。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1、标准电子课件的使用:以标准电子课件为教学参考书,授课教师在标准电子课件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理解,结合最新学科研究动态,丰富和扩大教学内容。

2、案例共享:在教学大纲基础上,授课教师在标准案例上自行增加典型案例,课程结束时统一整合教学案例,由此逐年改进,优化教学案例。

3、参考手册的使用:将历届学生优秀作业做出教学参考电子手册。

手册中学生作业的创意概念、草图、教师评语,可形成展示教学过程、学生思考过程的范例。

4、作业展示:历次课程结束之后,将全部学生作业在展厅做展示,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作业集中讲评。

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得失,一目了然。

5、多媒体教学:文字、图像、声音的互动,使学生增强感官冲击力度,加强直观效果,非常便于理解课程内容。

构成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创新目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要注重对已有优秀案例的分析和审美,去感受和领悟基础构成的本质、情感和规律,并培养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内容、要求与时间安排:本课程三周共计36学时,按教学内容分三个阶段,工具为电脑(用的软件: CorelDRAW, Photoshop);尺子,24色水粉颜料,麦克笔,黑色各种笔号签字笔若干,纸(复印纸,水粉纸),画板,胶布等。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色彩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色彩构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的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与意义;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3.掌握色彩构成的分类;4.掌握色彩构成的物理原理.生理学原理和心理效应,色彩的混合效果;5.掌握色彩构成的原理.构思方法与表现技法。

(二)能力目标:1.具有基本色彩辨识能力;2.具有综合性的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的能力;3.具有审美和解读美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分析的能力;4.具有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6.拥有较好的设计洞察力和较好的时代进步感以及优秀的平面构成审美能力;三、参考学时56学时。

四、课程学分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本课程建议采用启发式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在能力培养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点评,共同进步。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构成实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现变化规律,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知识的目标。

(二)评价方法本课程评价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表现和实训成绩,总结性评价为期末考核评价。

成绩的给定方式主要采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形式。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色彩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色彩构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的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与意义;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3.掌握色彩构成的分类;4.掌握色彩构成的物理原理.生理学原理和心理效应,色彩的混合效果;5.掌握色彩构成的原理.构思方法与表现技法。

(二)能力目标:1.具有基本色彩辨识能力;2.具有综合性的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的能力;3.具有审美和解读美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

(三)素质目标: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分析的能力;4.具有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6.拥有较好的设计洞察力和较好的时代进步感以及优秀的平面构成审美能力;三、参考学时56学时。

四、课程学分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本课程建议采用启发式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在能力培养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点评,共同进步。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构成实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现变化规律,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知识的目标。

(二)评价方法本课程评价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表现和实训成绩,总结性评价为期末考核评价。

成绩的给定方式主要采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形式。

色彩构成任务书

色彩构成任务书

《设计基础(三)之色彩构成》任务书作业二: 色彩的感受与表现一、目的: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用色彩对整个感觉系统进行抽象表达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表现某一地方特色的印象联想构成——海洋、森林、沙漠、田野等;(2)表现音乐的联想构成——交响乐、民乐、轻音乐、摇滚乐; (3) 解构传统色彩(年画图案、皮影、民间图案、瓷器、织绣图案等), (4)解构大师作品(凡高、毕加索、莫奈等)。

三、要求:任选其中的一个主题, 要求学生得心应手地用抽象的表现手法画出所给题目的色彩感受, 既有个性又能被他人普遍地理解。

解构模式不限, 针对不同对象, 可利用空间混合模式或自行抽象其形态。

规格:①15cm*15cm, 并裱在4K卡纸上。

②小本子上勾画草图(语汇)训练二: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一、目的:采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过滤和选择的过程, 其训练的实质是拓宽和丰富设计思路的手段, 最终达到对色彩再创造的目的。

二、作业内容: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练习, “城市一瞥”, 如苏州(观前街、山塘街、园林、圆融等)。

三、要求:要求学生针对特定区域, 进行采集重构训练;分析提炼图片中的主要图形和色彩因素;重新设计新的图形和色彩, 在重新构成画面时, 应加入自己新的想法、新的表现, 以新的面貌展现, 赋予新的意念。

四、方法:1.建立比例色彩目录, 非比例色彩目录, 各重构两个结构图形拓展练习。

建立比例目录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条纹。

非比例的色彩目录的目标是总结在一个物体中发现的色彩。

2.拓展正稿, 最终决定一组正稿, 完成最终练习。

五、格式:1.4K纸张内容包括照片稿;色彩比例和非比例目录稿;拓展草稿图4张(10cm*10cm), 裱在4K黑卡纸上。

2、拓展正稿(30cm*30cm), 裱在4K卡纸上。

[具体时间安排]1.2014年2月18日, 布置作业二和训练二。

2.2012年2月21日, 作业二课堂教学环节, 定草图。

3.2012年2月25日, 外出城市采集或搜集资料。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训练课程,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的必修课。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色彩设计和色彩应用的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应用色彩的技能,同时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并且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参加photoshop技能考试,取得技能证书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可提高学生在色彩方面的艺术素养,提高美学鉴赏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训练有序思维,发展其想象能力,通过教学过程激发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创意思维能力,这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之一。

3.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

4.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实践为主,教学做结合。

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设计构思的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色彩和自由表现色彩的目的,具有色彩设计、应用能力。

6.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

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岗位:1. 平面广告设计岗位2. 产品包装设计岗位3. 书籍装帧设计岗位4. 视觉形象识别设计岗位5. 出版物版面设计岗位6. 商业印刷岗位7. 展示设计中的平面设计岗位8. 网页设计岗位9. 电子出版物设计岗位10.设计部门的管理岗位等岗位工作。

前导知识:素描、色彩、平面构成。

后续知识:包装设计、版式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CI形象设计、 标志设计、展示设计、商业印刷设计、网页界面设计。

二、课程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1.以应用为主旨,重构课程内容。

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从应用入手,以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

卢嘉《色彩构成》课学生成绩考核资料自查评价打分表

卢嘉《色彩构成》课学生成绩考核资料自查评价打分表

3
10 考勤次数至少 3 次( 3 次)
少一次扣 3 分
10
20
次数>学分(3 记录清楚(√
),全批(√ )
),批阅有区分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次数、批阅量、批阅的区分度、记录情况,每项 5 分
20
综合作业难度、工作量适宜(√ ),评阅有标准
20
(√ ),且严格执行(√ ),有记录(√ )。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组班的大小自由选择,每类的每项计
1.教学手册
材料 Ⅲ 归档 2.考核依据
(25)
3.教学总结
4 考勤(√ )、作业(√ )、综合作业或期末笔试(√ ) 缺一项减 1 分
4
考勤(√ ):≤10%;作业( ):≥40%; 6 综合作业/期末笔试(√ ):≤50%
一项不达标减 2 分
4
5 考核标准写在教学日历中(√ ),并上网( ) 日历中有,但没上网减 2 分
20 笔试题的难度、题量适宜( ),有标准答案和评分 5 分
标准(√ ),且严格执行( √),有记录(√ )
10 依据考核记录,按照标准核分( 6 分)
成绩的区分度合理计 10 分,没有区分度计 0 分,区分度 6 不大计 5 分。若明显不按考核标准计分,每 1 人扣 2 分。
2
教学手册封面记录完整(√
19
4
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教学总结,分析对本课程的掌 握情况及今后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等( 2 分)
简单分析扣 2 分,没有分析扣 4 分
2

创新
考核内容或
(10)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增加,考核形式创新,如答辩,口试等, 根据归档材料及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投入的精力的多少计 10 并能按照标准严格执行,有记录,有依据,且归档 分,可按照 2 分,6 分,10 分三个档次计。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合称为设计的三大构成,是设计的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为各艺术设计专业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规律的学习,掌握色彩在构成关系上的科学原理,明确使用色彩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以及了解相关色彩组合,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色彩构成作业,进而强化理性认识,为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色彩的构成原理,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及色彩的心理象征意义。

此部分重在操作,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色彩的构成规律及色彩的心理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本课程重难点:色彩的心理。

色彩的心理涉及到了物理学、生理学、美学及心理学,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与把握,但色彩的心理因素却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一部分重要理解,以色彩的表现创作为辅助,最终达到让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课时:51节注:学时分配及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第三部分讲授部分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知识要点】1.色彩产生的原理。

2.色彩的表示方式。

★孟塞尔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知识要点】⒈色彩的分类。

⒉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色彩的混合。

【能力目标】⒈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分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⒉从新的层次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理解色彩混合的几种类型并能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构成》考核实施方案
【考核对象】
10级专科环艺2班 10级广告专科3班
【考核目的】
色彩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考核检验学生对色彩构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直觉直接升华到更宽广的科学色彩审美境界。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和学生对色彩的创造性思维。

【考试时间】
第6周随堂考试
【考试地点】
随堂教室
【考核形式】
实践考核(应用设计:手绘)
【成绩构成比例】
总成绩= 平时成绩(10%) + 平时实践成绩(50%)+ 期末考试成绩(40%)
【平时成绩考核标准】
平时成绩指学生的到课成绩,满分100分,旷课一次扣10,迟到或早退一次扣5分,请假2次按一次迟到计算。

【平时实践考核标准】
1、根据课堂教学要求进行实践作业的布置,本学期布置5次。

2、作业全批全改,分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级进行批改
3、学生实践作业成绩分布为:优秀占全班人数的25%,良占50%,中占20%,差占5%;优秀、良好、一般所占比例可以浮动,但不得超过5个百分点,但差所占比例不低于5%。

【期末实践考核内容及要求】
[考核题目]
色彩构成的采集与重构
[考试要求]
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生活中的色彩,并从中获得启示,构图得当,画面协调统一,色彩采集与分析恰当。

层次感清晰,能熟练运用构成规律表现画面的视觉效果。

在第6周随堂完成12*12cm大小的色彩构成设计作品。

【期末实践考核评分标准】
1、0—59分
色彩重构表现不准确,色彩使用混乱,整体效果差。

2、60—69分
重构表现不足,构图太散或过于集中,色彩运用不恰当。

3、70—84分
色彩表现充分,能够很好提取生活中的色彩,画面色彩具有空间感、质量感和层次感,画面整体效果较好。

4、85分以上
具有很强的色彩表现力,构图美观,色彩重构准确,画面协调统一。

考核负责人:李文辉
监考人员:陈莉
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教研室
2011年11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