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七)

第七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的涵义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

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和区域内(如一个国家),社会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和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总和。

“购买力总量说” “流通总量说”。前者是一个存量概念,后者是一个流量概念。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考察货币需求量,通常都是从存量角度计量的。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理论模型)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分析经济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社会各个

部门的货币需求量,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对社会各个部门的货币需求产生影响的。

(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先以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可表达为:

这一规律可用符号表示为:

式中,P是商品价格,T是商品交易量,V是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是货币需求量。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几个因素。

马克思揭示的货币必要量规律,是以他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该理论的前提条件是:

(1)黄金是货币商品。

(2)商品价格总额是既定的。

(3)这里考察的只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二)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欧文·费雪()于1911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是交易型货币数量学说的代表作。在该书中,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即:

上式还可以表示为:

这一方程式表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变动成正比,而与商品交易量的变动呈反比。费雪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V和Y两个变量在长期中都不受M变动的影响。V是制度因素影响的,它取决于人们的支付习惯、信用发达程度、运输条件等社会因素,而Y则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等非货币因素。因此,在货

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随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动而正比例的变动。

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马歇尔()、庇古()等英国剑桥的一批古典经济学家则认为,个体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两点:交易媒介和财富储存。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均是传统货币数量论模型,但与费雪不同的是,剑桥经济学家们认为货币需求中还有一部分是用于价值储存的,该部分货币需求受人们财富水平的影响,货币需求中用于价值储存的那部分也与名义收入成正比。

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可以得到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成正比的结论,因此有:

式中为名义货币需求,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 为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这就是有名的剑桥方程式。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第二章第一节P31,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等三种动机决定的。

凯恩斯主义把人们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划分为两类需求。认为消费动机与预防动机构成对消费品的需求,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率;认

为投机动机构成对投资品的需求,人们对投资品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而“资本边际效率”主要由利率水平决定。在此基础上,凯恩斯主义提出了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的追随者美国经济学家托宾()认为,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以下特点:

(1)提出了投机性货币需求,并认为这一需求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影响,从而把利率变量引入货币需求函数之中。这一“革命”为中央银行运用利率杠杆调节货币供应量提出了理论

依据。

(2)把货币需求量与名义国民收入和市场利率联系在一起,这就否定了传统数量论者关于货币数量直接决定商品价格的说法,使货币成为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通过收入政策和利率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增长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被誉为当代货币主义。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人们的资产选择范围非常广泛。

基于上述认识,弗里德曼提出了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

式中为名义货币需求,f为函数符号,为恒常收入,W为人力资本占非人力资本比率,为存款利率,为预期公债收益率,为

预期股票收益率,为预期变动物价变动率,u为其它随机变量,P为一般物价水平。

式中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弗里德曼不仅关心名义货币需求量,而且特别关心实际货币需求量。在影响货币需求量的诸多因素中,弗里德曼把它们划分为三组。

第一组,恒常收入p和财富结构W。与货币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第二组,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它包括

四项。

可见,同货币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第三组,各种随机变量。它包括社会富裕程度,取得信贷的难易程度,社会支付体系的状况等等。

弗里德曼十分强调恒常收入的主导作用。上式可化简为:

经过简化的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似乎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基本相同,尤其是自变量十分相似。其实,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凯恩斯认为,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最终必然影响货币需求量。而弗里德曼则强调恒常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影响,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2)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选择上,凯恩斯主义认为应是利率,货币主义坚持是货币供应量。(3)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货币政策应“相机行事”。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量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因而“单一规则”可行。

第二节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的涵义

货币供给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它包括货币供给行为(动词)和货币供给量(名词)两大内容。

二、货币层次

现金、存款货币、有价证券的流动性并不相同。

现金和活期存款是直接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随时可形成现实的购买力,流动性最强。

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流动性”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所谓流动性是指某种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流动性”好的金融资产,价格稳定,还原性强,可随时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售。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货币层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般把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