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手写

大学物理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手写

大学物理大一知识点总结笔记手写笔记一: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2. 运动学-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变化矢量。

- 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是矢量量。

- 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量。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下落,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3. 力的分解与合成- 重力分解:将一个斜面上的重力分解成垂直分力和平行分力。

- 合力: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通过合力的矢量和来求解。

笔记二:热学1. 热量与温度- 热量:物体之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 温度: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可用摄氏度或开尔文度来表示。

2. 热传递- 热传导:物体内部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沿温度梯度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导。

- 热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辐射进行传递,无需介质。

- 热对流:在液体或气体中,因流体分子热运动引起的热传递。

3. 热容与热容量- 热容:物体单位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常见单位为焦/开尔文。

- 热容量:物体所含热能的大小,等于热容与温度变化的乘积。

笔记三:电磁学1. 静电学- 电荷:描述物体带有正电或负电性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 库仑定律:两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间的距离成反比,与电荷量成正比。

- 电场:电荷周围所产生的物理场,描述了电荷受力的情况。

2. 电路基础- 电流: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

- 电阻: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势能差。

3.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由磁体产生的物理场,描述磁力作用的情况。

- 安培环路定理:磁场环路上的磁场线积分等于通过环路的总电流。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磁场可以诱发电流。

大一新生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一新生物理知识点总结

大一新生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旨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自然界的规律。

作为大一新生,学习物理知识是打开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下面将对大一学期物理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运动和力学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分别对应着物体在时空上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义和作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大基本定律,解释了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3. 重力:重力的概念、重力加速度、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引力与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4.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定义、水平和垂直速度分解、飞行时间和水平距离的计算。

5. 碰撞: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及两个物体碰撞后的速度和方向变化。

第二章:振动与波动1. 振动:振动的基本概念、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关系,简谐振动和受迫振动。

2. 波动:波动的概念、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特点与传播规律。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正弦比的比值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之比)以及光的单色性。

4.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等厚干涉等)和衍射现象(单缝衍射、双缝衍射等),解释了光的波动性。

5. 声音: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性质,包括声音的强度、音调、频率和共振现象。

第三章:热与热学1. 宏观热现象:温度、热量、内能和焓的概念,传热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解释了能量转化和热现象的本质。

3. 热力学循环:热机的工作原理,卡诺循环(理想热机)和汽车循环(内燃机)的特点和效率计算。

4. 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和绝热指数,以及理想气体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大一物理知识点全部

大一物理知识点全部

大一物理知识点全部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大一物理课程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对大一物理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力学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力、加速度、作用力、反作用力等。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学方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3. 运动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以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4. 力学中的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弹性力等。

5.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描述和应用。

6.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基本概念、冲量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以及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

二、热学1. 热学基础概念:温度、热量、热平衡、热传递等。

2.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热容量、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等基本概念。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

5. 熵的概念与熵增定律:熵的基本概念以及熵增定律的应用。

6. 热力学循环: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容过程等构成的热力学循环。

三、电磁学1. 静电场: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电场线等。

2. 电场的应用:电场中的静电力、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

3. 电场的能量:电位能、电容器和电容等基本概念。

4.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电阻的概念与特性等。

5. 电路分析:串联、并联电路的分析及其基本特点。

6. 磁场:磁场的特性、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

7.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中的感应电动势等。

四、光学1. 几何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光的成像、像的构成等。

2.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杨氏实验、菲涅尔衍射等。

3.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频率、波长等基本概念。

4. 光的偏振:偏振光的特性、马吕斯定律等。

(完整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质点参照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用打点器速度知点认识打点器的构造;会用打点器研究物体速度随化的律;通解析定匀速直运的加速度及其某刻的速度;学会用像法、列表法理数据。

一、目的1.使用打点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研究物体的运。

3.定匀速直运的加速度。

二、原理⑴ 磁打点器①工作: 4~6V 的交流源②打点周期: T=0.02s,f=50 赫⑵ 火花器①工作: 220V 的交流源②打点周期: T=0.02s,f=50 赫③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在上打出小孔而示点迹的器,当接通220V 的交流源,按下脉冲出开关,器出的脉冲流接正极的放、墨粉到接极的,生火花,于是在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判断物体做匀速直运的方法0、 1 、 2⋯隔相等的各数点,s1、 s2、 s3、⋯相两数点的距离,若△s=s2-s1=s3-s2= ⋯=恒量,即若相等的隔内的位移之差恒量,与相的物体的运匀速直运。

⑶由求物体运加速度的方法三、实验器材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以下列图。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超出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边。

3.把小车停在凑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 取下纸带 , 换上新纸带 , 重复实验三次。

4.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 确定好计数始点0, 注明计数点 ,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

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 , 作 v-t 图线 , 求得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9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9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9篇)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篇一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 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分章节

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分章节

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分章节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学1.1 物体和力1.1.1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1.1.2 力的概念和特点1.2 运动学1.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1.2.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2.3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1.3 力学中的能量1.3.1 动能和势能1.3.2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1.4 静力学1.4.1 平衡条件和力的合成1.4.2 浮力和密度的关系第二章:热学2.1 温度和热量2.1.1 温度的测量和单位2.1.2 热量的传递和能量守恒定律2.2 热力学定律2.2.1 理想气体定律2.2.2 热传导和传热方式2.2.3 热机和热效率第三章:电学3.1 静电学3.1.1 电荷和库仑定律3.1.2 电场和电势3.2 电流和电阻3.2.1 电流的概念和测量3.2.2 电阻的概念和欧姆定律 3.2.3 欧姆定律的应用3.3 电路和电源3.3.1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3.3.2 电源的类型和特点第四章:光学4.1 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4.1.1 光的传播模型4.1.2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4.2 光的折射和色散4.2.1 光的折射定律4.2.2 光的色散和光的全反射4.3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4.3.1 光的成像原理4.3.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第五章:波动与声学5.1 机械波的传播性质5.1.1 机械波的分类和传播特性5.1.2 波的叠加和波的干涉5.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2.1 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声音的特性5.2.2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衰减5.3 声学应用和超声波5.3.1 声音的应用领域5.3.2 超声波的产生和应用以上为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的基本章节内容,每个章节可以进一步展开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应用案例。

希望这份总结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手写版

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手写版

大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手写版(此处省略封面和目录)一、运动学1. 一维运动1.1 匀速直线运动1.2 一维加速直线运动1.3 自由落体运动2. 二维运动2.1 矢量与标量2.2 平抛运动2.3 简谐振动二、力学1. 牛顿三定律1.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2 第二定律:动量定律1.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2. 平衡力学2.1 物体平衡条件2.2 受力分析法2.3 完整静力图法三、功和能量1. 功1.1 功的计算1.2 弹力做功1.3 重力做功2. 势能与动能2.1 势能的定义与计算2.2 动能定理2.3 势能曲线与平衡位置四、热学与分子运动论1. 热学基本概念1.1 温度与热平衡1.2 热传导与热传递1.3 热力学第一定律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1 理想气体的基本性质2.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3 分子速率与温度关系五、电学1. 电荷与电场1.1 基本电荷1.2 电场的性质1.3 电势与电势差2. 电流与电阻2.1 电流的定义与计算2.2 电阻与电阻定律2.3 欧姆定律六、电磁学1. 静电场1.1 高斯定律1.2 电场能2. 磁场与电磁感应2.1 磁场的定义与性质2.2 磁感应强度与电流关系2.3 楞次定律与法拉第定律七、光学1. 几何光学1.1 光的传播与反射1.2 折射定律1.3 透镜与成像2. 光的波动性2.1 互ference2.2 衍射与干涉2.3 光的偏振八、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1. 原子物理基本概念1.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2 辐射与吸收1.3 能级与谱线2.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2.1 波粒二象性与波函数2.2 不确定性原理2.3 德布罗意假设(此处省略参考文献)以上是大一物理知识点的手写版总结,请仔细阅读。

大一物理热学总结知识点

大一物理热学总结知识点

大一物理热学总结知识点热学是大一物理课程中的一部分,研究热能的传递、转化和计量。

下面将对大一物理热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做一个总结。

一、温度和热平衡1. 温度: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

2. 热平衡: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异,热量不再流动。

二、热量与热容量1. 热量:热量是物体间能量的传递方式,沿着温度梯度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2. 热容量:热容量是物体温度升高单位温度所吸收的热量。

热容量可用公式Q=mCΔT计算,其中Q表示吸收的热量,m表示物体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三、传热方式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传递,取决于物质的导热性能和温度梯度。

2. 热对流:热对流是指流体内部和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方式,取决于流体的流动性质。

3.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不需要物质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对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用来描述热量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示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界做功。

五、热机和热效率1. 热机:热机是将热量转化为功的装置,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和内燃机等。

2. 热效率:热效率是指热机的输出功与输入热量之比,可用公式η = W/QH计算,其中W表示输出功,QH表示输入热量。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学领域的基本定律之一,描述了热能的自发转化方向。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如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

七、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热能从高温物体转化为功并完全或部分返还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常见的热力学循环有卡诺循环和斯特林循环等。

八、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熵是描述系统无序度的物理量,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表述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其熵要么增加,要么保持不变,不会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上》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2012.6)
一、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振幅A :
角频率ω:反映振动快慢,系统属性。

初相位ϕ: 取决于初始条件
二、简谐运动物体的合外力: (k 为比例系数)
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移: 简谐运动物体的速度: 简谐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三、旋转矢量法(旋转矢量端点在x 轴上投影作简谐振动)
矢量转至一、二象限,速度为负 矢量转至三、四象限,速度为正
四、振动动能:
振动势能: 振动总能量守恒: 五、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几种标准形式:
][)( cos o u x t A y ϕω+= ][2 cos o x t A ϕλ
π
ω+=
0ϕ:坐标原点处质点的初相位 x 前正负号反应波
2
2
0)(
ω
v x A +=)
(cos ϕω+=t A x T
π
ω2=m
k
=2ω)(cos ϕω+=t A x )
(sin ϕωω+-=t A v )(cos 2ϕωω+-=t A a kx F -=)(sin 2121 22
2ϕω+==t kA mv E k 221kx E p =)(cos 2
1
22 ϕω+=t A k p k E E E +=2
21
A k =
的传播方向
六、波的能量不守恒!
任意时刻媒质中某质元的
动能 = 势能 !
a,c,e,g 点: 能量最大! b,d,f 点: 能量最小!
七、波的相干条件:1. 频率相同; 2. 振动方向相同;3.相位差恒定。

八、驻波:是两列波干涉的结果
波腹点:振幅最大的点 波节点:振幅最小的点 相邻波腹(或波节)点的距离:2
λ
九、电场的高斯定理
真空中:∑⎰=
⋅)
(0
1
内S S
q S d E ε
介质中:∑⎰=
⋅)
(0
内S S
q S d D
q :自由电荷
电位移:E D r
εε0=
电极化强度:E P r
0)1(εε-=
十、点电荷的电场:球对称性!方向沿球面径向。

点电荷q 的电场:2
04)(r q r E πε=
点电荷dq 的电场:
2
04)(r dq r dE πε=
十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为匀强电场)
a
a b 电势能:a pa V q E 0=
力做功与势能增量的关系:
pb pa p b a E E E W -=-=→∆ 十四、均匀带电球面的电场和电势:
⎪⎩⎪⎨⎧><=)(4)(0)(20R r r Q R r r E πε ⎪⎪⎩
⎪⎪⎨⎧>≤=)(4)(40
R r r
Q R r R Q V πεπε(球面及面内等势)
十五、导体(或金属)静电平衡的特点:
导体内无净余电荷,净余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导体是一等势体,其表面为等势面;导体表面的电场强度方向垂直于导体表面,大小与电荷面密度成正比,即
εσ
=
表E 。

十六、电容的定义式:
U Q C =
电容器的 C 只与两导体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及周围介质有关,与 Q 、U 无关! 十七、静电场的能量:⎰⋅=V
e e dV w W
其中 静电场能量密度:202
121
E DE w r e εε== 十八、电容器储存的能量:
222
1QU 212CU C Q W e === (因为 )CU Q =
十九、磁场的高斯定理:0=⋅⎰S
S d B
因为磁感应线是闭合的,所以穿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磁感
应线的净条数为0!
二十、磁通量公式:⎰⋅=S m S d B φ
二十一、常见载流导线周围的磁场:
无限长载流直导线 半无限长载流直导线
r
I B P
20πμ=
r
I
B P
40πμ
r 为P 点离导线的距离 r 为P 点离导线的距离
磁感应线为一圈一圈同心圆,绕向与
电流构成右手关系
I
I
载流圆线圈 载流圆弧
R
I
B o 20μ=
π
θ
μ220⋅=
R I B o
0B
方向:与电流构成右手关系
0B 方
向:与电流构成右手关系 无




线

细螺绕环(管内为均匀磁场) (





磁场)
(注意:粗环内为非均匀磁场!)
nI B 0μ=(管内为真空)
nI
B 0μ=(管内为真空)
nI
B r μμ0=(管内为磁介质)
nI B r μμ0=(管内为磁介质) n :单位长度的匝数
R
θ
I
O
O
R I
二十二、安培环路定理:
∑⎰=⋅)
(0内L i L
I l d B μ
(真空中)
∑⎰=
⋅)
(0内L i
L
I
l d H (磁介质中)
I :导体内自由电流
H B μ=
二十三、洛伦兹力:B v q f m
⨯=
安培力: B l Id F d
⨯= ⎰⨯=b a
B l Id F
二十四、磁介质分类: 顺磁质:1>r
μ;
抗磁质:1<r μ; 铁磁质:1>>r μ
二十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t d m
i φε-=
二十六、动生电动势:⎰+⋅⨯=)((-)
)(l d B v i ε
二十七、自感系数:I
L m φ= 自感电动势:dt
dI L L -=ε
互感系数:
2
12
1
21
I I M M M φφ=
=
互感电动势:
dt
dI M dt dI M
121212 , -=-=εε
二十八、自感线圈内的磁场能量: 22
1LI W m =
磁场能量一般公式: ⎰=V m m dV w W
磁场能量密度:222
121
2H BH B w m μμ===
(因为
H
B μ=)
第二部分
一、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画图,旋转矢量法!)
分振动方程:
)(1 11ϕω+=t A x cos 合振动方程:
其中:
二、多普勒效应公式:ννs
v u v u 0
±='
v ':观察者接收频率
v :波源发出频率
0v :观察者速率
s v :波源速率
u : 波速
观察者面向波源运动时,0v 前取“+”;反之取“-” 波源面向观察者运动时,s v 前取“-”; 反之取“+” 三、常见电容器的电容:
孤立导体球的电容:R C r 04επε= (r ε为周围电介质的相对电容率)
平板电容器: d
S
C r 0εε=
球形电容器:122
104R R R R C r -=επε
柱形电容器:)
/(ln 2120R R l
C r επε=
(l 为柱形电容器长度)
)
(cos 2 22ϕω+=t A x 21x x x +=)(cos ϕω+=t A )
(cos 212212
221ϕϕ-++=A A A A A 2
2112
211cos cos sin sin ϕϕϕϕϕA A A A tg ++=
四、电容的串并联(与电阻的串并联公式相反)
电容串联:
∑=i i
C C 11 电容并联:
∑=i
i C C
五、霍耳效应公式:
neh
B
I H -
=U (H U :霍耳电压,n :载流子浓度,h:导体板平行于磁场方向的尺寸)
六、磁矩(磁偶极矩): n e IS m ⋅=(n e
ˆ是线圈平面法线方向,而且是与电流构成右手的法线方向)
磁力矩: B m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