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精品学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精品学案

13 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培养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学习文中的论证思路和方法,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

3.在阅读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提高语文鉴赏能力。

4.认识读书的益处,激发读书热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过程一、初读——知识积累1.读准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怡.情( ) 诘难..( )( ) 狡黠.( )吹毛求疵.( ) 马南邨.( ) 咬文嚼.字( )2.理解词义(1)狡黠:(2)诘难:(3)味同嚼蜡:(4):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5):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作深刻了解。

(6):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二、再读——整体感知1.《谈读书》论述的范围:2.《不求甚解》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三、展读——赏析品味比较阅读: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请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2)不同点:(1)《谈读书》主要围绕《不求甚解》主要谈论(2)《谈读书》的语言:《不求甚解》的语言:(3)《谈读书》举例:《不求甚解》:(4)《谈读书》运用了论证,《不求甚解》引用了论证,参考答案一、初读——知识积累1.yíjiénàn xiácīcūn jiáo2.(1)狡诈。

(2)诘问,为难。

(3)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吹毛求疵(5)不求甚解(6)咬文嚼字二、再读——整体感知1.《谈读书》论述范围相当广泛,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又阐述了读书的方法,还告诉大家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的道理。

2.(《不求甚解》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

在批驳的过程中顺理成章地阐述了读书的要诀是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九班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训练要求】1.了解文章修改的范围。

2.认识并掌握修改文章的四种方法。

3.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训练安排】二课时训练过程一、课前尝试1.知识储备(1)修改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大改)立意、选材,(中改)结构、过渡、句式、修辞,(小改)语序、语病、词语、错别字、标点等。

(2)修改有哪几种方法?“增”、“删”、“改”、“调”(3)“增”、“删”、“改”、“调”具体是指对文章作怎样的修改?教材P49(4)什么是润色?润色是为了是文章好上加好,广义上的修改是包含润色的,大改则不属于润色的范畴。

像修辞的规范使用、语序的合理调整、句式的相应变换、同义词近义词的准确使用都属于润色的范畴。

二、课堂指导及例文分析1.着眼全篇,宏观把握。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看所选材料是否紧扣中心;然后再考虑文章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

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2.重视开头和结尾的修改,快速攫住阅卷者心理。

考场作文更要注意开头结尾的章法。

如开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或引用诗文富有诗意,或排比反复制造旋律;结尾或呼应开头,或议论作结,或含蓄表现,或点明话题。

3.小处着手,细致检查。

一般来说,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是否有标题,标题是否恰当(没有标题扣2分,标题不恰当扣1分);②字数是否符合要求(每少50字扣1分);③是否有遗漏字、重复字;④是否有错别字(有3个扣1分);⑤标点是否有误(标点的位置是否恰当;切忌随手一点,句逗不分或一逗到底,更不能都点成圆点);⑥是否符合格式要求(标题是否在首行正中、分段后首句是否空格,应用文的款式不符是重要扣分点等);⑦是否有语病(一类卷可以有一两个病句,二类卷可以有三四个病句,五个以上病句只能在三类卷以下),等等。

九下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课例设计

九下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课例设计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课例设计】九下第四单元复习复习内容:1.《短文两篇》;2.《山水画的意境》;3.《驱遣我们的想象》;4.《无言之美》。

复习目标:1.了解本单元文学常识,了解议论文知识。

2.积累本单元字词。

3.阅读浅显的文艺论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4.掌握中考议论文的考点及答题技巧。

评价任务:1.画表格,梳理相关知识点。

标准:详细具体,并标出你认为的重点;2.做检测题一(目标1、2)3.做检测题二(目标3、4)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过程:课前准备:(一)依据课本,找出自己不会、不熟、易错易混的字词写下来,并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

一、任务一:基础知识展示(预计3分钟)测试题一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狡黠(xiá)涉猎(shè)矫正(jiào)藻饰(zǎo)B.劝诫(jiè)阐证(chǎn)诘难(jié)要诀(jué)C.聪颖(yǐnɡ)蒸馏(liú)暂时(zhàn)滞碍(zhì)D.咀嚼(jiáo)傅彩(fù)统筹(chóu)伦理(lún)【解析】A项,“矫”应读jiǎo;C项,“暂”应读zàn;D项,“嚼”应读jué。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矫情逻辑孜孜不倦修剪移接B.伦理周密欣然忘食狂妄自大C.提倡睾肾因小失大文彩藻饰D.盲目聪颖吹毛求疵不求甚解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B)读史使人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数学使人__________,科学使人__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聪明深刻精密高尚有道德善辩B.明智灵秀周密深刻庄重善辩C.高尚明智聪慧深刻有修养巧辩D.深刻高尚聪慧明智有修养巧辩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含答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一、单元学习目标1.阅读浅显的文艺论文,把握核心概念,理清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3.发现疑难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有自己的见解。

4.学习文中介绍的读书和鉴赏方法,迁移运用,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获得读书的乐趣。

学习重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作者观点。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思维品质。

学法指导:预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比较阅读法课时安排:5课时二、单元导航作者简介:1.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2.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4.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

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部编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下册的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写作修改润色学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下册的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写作修改润色学习教案

第四单元写作改正润饰知识与技术1.了解改正文章兼备“言”与“意”。

2.掌握改正“言”的基本要乞降改正内容。

过程与方法经过解说、示例指引,学生能够掌握改正文章的要乞降技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改正润饰、千锤百炼的审美修养。

重点经过自主学习,认识改正润饰的基本要求、方法。

难点让学生经过改正示例文稿中的错误,提高让作文出彩的能力。

1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写过好多作文。

你们可能感觉写是你们的事,而改正是我们老师的事情。

其实否则。

俗语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单是“写”出来的,并且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再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改正才达成。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行缺乏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门路。

那么,作文改正,有哪些基本要乞降方法呢?今日老师率领同学们一同学习写作“改正润饰”。

二、写作精讲1.学生自由阅读写作“改正润饰”的内容。

2.学生谈论、沟通以下问题,教师点拨。

(1)改正文章要兼备“言”和“意”,“言”和“意”分别指什么?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2)“言”改正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基本要求是改“对”,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

(3)改正润饰应当从哪里下手呢?学生答:能够改错别字、病句,语言能否简洁。

还能够改构造、构想。

能够改资料与中心能否一致。

能够改重点能否突出,资料能否有新意。

师总结:很好,大家讲得真不错。

改正作文的确像方才说的那样,主要从语言、构想、中心三方面加以改正。

下边我们联合示例来看一下。

(4)如何才能把文章的“言”改正得“更好”?要将“言”的改正与“意”的改正联合起来,增补内容,加工润饰,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裕文采。

比如,记述文能够增补细节描绘;写景,注意从不一样的察看角度着笔,动向和静态之景联合,注意炼字、炼句、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歌赋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加强表现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知识梳理与复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知识梳理与复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
识梳理与复习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复。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回顾
1. 课文内容回顾
回顾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点。

2. 生字词复
复第四单元中的生字词,包括其读音、词性和词义。

3. 句型梳理
梳理第四单元中的典型句型,包括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

第二部分:语文技能训练
1. 阅读理解题
提供一些与第四单元相关的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写作练
提供一些与第四单元相关的写作练,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或主题完成写作任务。

第三部分:考点巩固
1. 重点知识点梳理
梳理第四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语文规范、修辞手法、修辞方法等。

2. 题型练
提供一些与第四单元考点相关的题型练,如选择题、填空题等。

第四部分:综合测试
提供一套综合测试题,包括对第四单元各方面知识的考查。

结束语
本文档对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梳
理与复,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升语文水平。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巩固 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巩固  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学案第四单元基础知识巩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傅彩(fù )狡黠(xiá )诘难(jié )吹毛求疵(cī )滞碍(zhì )怅然(chànɡ )阐证(chǎn )幌子(huǎnɡ )惆怅(chóu )浮光掠影(lüè )譬如(pì )栩栩如生(xǔ )提防(dī )信手拈来(niān )契合(qì )味同嚼蜡(jiáo )拘泥(nì )铢两悉称(chèn )2.根据拼音写汉字。

é(蛾)眉要jué(诀)fù(赋)予真zhì(挚)zǎo(藻)饰劝jiè(诫)shè(涉)猎统chóu(筹)lǒnɡ(笼)统shè(涉)猎yàn(谚)语目不忍dǔ(睹)huò(豁)然贯通狂wànɡ(妄)自大心kuànɡ(旷)神怡3.请用横线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统畴(筹)聪颍(颖)惆伥(怅)真掣(挚)圹远(旷)寂蓼(寥)炼达(练)狂罔自大(妄)歌瑶(谣)轻瞄淡写(描)锲合(契)味同嚼腊(蜡)意韵(蕴)铢两息称(悉)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味同嚼蜡)(2)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寻章摘句)(3)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吹毛求疵)(4)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高谈阔论)(5)形容极端的自高自大。

(狂妄自大)(6)表示读书总会有所得益。

(开卷有益)(7)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浮光掠影)(8)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身临其境)(9)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胸有成竹)(10)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语言构建:指导学生品味四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特别是在《孔乙己》和《最后一课》中,对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分析,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4.审美创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如《背影》的情感细腻和《长江三峡》的豪放壮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5.自主学习: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等资源进行资料搜集和整合,培养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通过深入解读第四单元的课文,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思维发展:通过分析《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背影》中父子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能力。
2.文化理解:通过学习《长江三峡》,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认识,提高文化自信;通过探讨《最后一课》中的爱国主义主题,加深学生对国家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的理解。
3.随堂测试:随堂测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在本节课中,随堂测试的题目设计合理,涵盖了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学生的测试成绩较好,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后,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体现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可以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还存在一些疑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下第四单元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写法特点。

2、掌握重点词语。

3、了解主要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4、掌握议论文文体知识,掌握并熟练运用议论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

5、了解辩论的相关知识并参与辩论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导入课堂: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九下第四单元。

这是一个议论文单元。

复习内容:一、文学常识:1、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培根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实验哲学之父”,“是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也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

主要著作有《新工具》、《培根随笔》、《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他曾在《新工具》中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2、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4、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5、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重点词语:藻()饰狡黠()诘()难要诀()真挚()吹毛求疵()开卷有益惆怅()渲染()暮霭()意jìng( ) 浮光lüè( )影礼bài( ) chóng( )高气gài( ) 愤kǎi( ) bó( )斗广bó( ) 意蕴(yì yùn)附丽(fù lì)姑且(gū qiě)蛾眉(é méi)寂寥(jì liáo)谚语(yàn yǔ)譬如(pì)鸟笼(lóng)笼(lǒng)统称(chēng)赞铢两悉称(chèn)吐(tǔ)痰呕吐(tù)肚子(dǔ zi)作为食物的动物的胃肚子(dù zi)1.腹部的通称。

2.物体圆而凸起像肚子的部分。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轻描淡写(qīng miáo dàn xiě)目不忍睹(mù bù rěn dǔ)信手拈来(xìn shǒu niān lái)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歌谣(yáo)契(qì)合旷(kuàng)远海啸(xiào)苟(gǒu )安拘泥(jū nì)(ní)泥土拘泥(nì)怒号(h áo)号(hào)角鉴(jiàn)别签(qiān)名契(qì)合提纲挈(qiè)领三、文章内容:1、《谈读书》: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

2、《不求甚解》:首先树立“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这个批驳的靶子,然后阐述“不求甚解”的出处、含义,并举出列宁、诸葛亮、陆象山等人的事例论证“不求甚解”是一种科学的读书方法;最后总结作者的观点“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3、《山水画的意境》:提出并论证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

4、《无言之美》:首先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

接着从言与意的关系出发,反面论证文学艺术不能也不必做到言完达意。

再接着具体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以美术、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从正面论述“无言”比“言尽”更能表现美;最后归纳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越大越深越真切。

5、《驱遣我们的想象》:文字是一道桥梁,连接着作者和读者。

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读者想做到的是: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四、主要写法:(一)《谈读书》:第一,运用比喻说理。

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组比喻,来证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的观点。

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生动形象。

第二,运用排比论述。

如“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等,这些语句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使相同点或不同点更加明显,使论辩有力,气势贯通。

第三,运用归纳论证。

例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一部分,先列举六门具体学科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最后引用名言归纳出论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由于前边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很令人信服。

(二)《不求甚解》: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文章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

在批驳过程中阐述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确主张,也就顺理成章地立起来了。

1、细腻翔实的道理论证。

作者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惜用大量的文字进行细致的分析。

在第8段引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来印证“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可取的。

正反两面的举例论证。

第5段从反面列举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来告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6段从正面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例,介绍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经验。

2、平易简约的语言。

和培根的《谈读书》中生动的语言相比,本文语言更显得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

3、丰富多彩的段式。

全文的段落模式非常丰富,基本上是一段一个模式。

(三)《山水画的意境》思路清晰,层层阐述这篇文章从多个层面阐释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观点。

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入手展开论述,层层阐述了“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深刻认识事物产生情感”“意匠是传情达意的方法手段”等观点,从而让读者对意境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在论证“山水画重要的是表现精神实质”时,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用事例论述了“有了深刻的感受就有了独特的意境”的观点。

文中多次以古诗词为例,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使论证更具体,更充分。

(四)《无言之美》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作者的观点。

(五)《驱遣我们的想象》1、层层推进,思路清晰。

2、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五、名言警句: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4、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5、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6、文字是一道桥梁。

7、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六、口语交际:辩论(一)辩论的原则和技巧1、表达清晰,声情并茂。

2、观点鲜明,协同作战。

3、善于聆听,快速反应。

4、语言严谨准确,简洁有力。

5、辩论既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

课堂练习1.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不求甚解》是邓拓的议论文作品,文章主要是为了议论:“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即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这个道理B.《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写的著作《随笔》中的一篇文章。

C.《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D.《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解析:C项中提及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应该是宋词而不是元曲。

】2.根据以下辩题,选择正方或反方辩题,写一个辩论片段,在班上交流。

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第2课时复习目标:1、复习巩固议论文的文体常识,了解议论文的考点。

2、熟悉议论文考察的题型,训练解题思维与技巧。

3、能找出论点、论据,并简要分析论据的作用。

文体知识回顾:1、议论文的三要素:2、论证方法:3、议论文的基本思路:4、议论文的语言:考点风向标——剖析中考考点,明确试题动向中招议论文考点和分值2014年《阅历与读书》1、本文的中心论点?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的材料放在哪一段比较合适?阐述理由。

2015年《为什么不读经典》1、结合全文的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2、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析第三段的论证思路?4、下面哪一个材料可以作为第六段的论据,试分析理由。

2018年《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1、应当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原因? 2分析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3、材料可以作为哪一段的论据,请阐述理由。

2019年《一起做“读书种子”》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问题归类:1、中心论点?2、开头段的作用?3、从哪些方面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4、全文或者某一段的论证思路?5、辨析某一论据可以放在哪一段?6、论证方法及其作用?7、谈阅读体会?题型归纳:1、判断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