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阳性反应点
耳穴 PPT课件

屏上切迹
屏间切迹
耳屏是指耳廓前面的突起,又称“耳珠”,分为外侧面(表面) 和内侧面(内壁)。在耳屏上缘与耳轮之间的凹陷,称为“屏上 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称为“屏间切迹”。
9 个 穴 位 。
耳 屏
五 官 内分泌
“ 外 鼻 ” 、 “ 肾 上 腺 ” 、 “ 咽 喉 ” 、 “ 内 鼻 ” 、 “
所谓“耳穴”,是指分 布于耳廓上的一些特定 区域。它是耳廓皮肤表 面与人体脏腑、经络、 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 互沟通的部位,也是脉 气输注之所在。因此, 在耳廓的表面,凡是能 够反映机体生理功能和 病理变化的部位,可以 统称之为“耳穴”。
反应点
反射点
敏感点
阳性点
压痛点
低电阻点
良导点
刺激点
治疗点
由于人们认识耳穴的角度不同,通常又把耳穴称为“反应点”、 “反射点”、“敏感点”、“阳性点”、“压痛点”、“低电阻点” 点”、“刺激点”、“治疗点”。
三角窝
三角窝
盆腔、内生殖器
三角窝是指耳轮上脚、下脚之间所构成的 “△”形凹窝。三 角窝是与人体盆腔、内生殖器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角窝上”、 “内生殖器”、“ 角窝中”、“神门”、“盆腔”5个穴位。
为了 便于取穴,将 三角窝由 耳轮内缘至 对耳轮上、 下脚分叉 处分为前、中、后3等 份,中 1/3 为三角窝 3 区,再将前1/3分为上、 中、下3等份,上1/3为 三角窝1区,中、下2/3 为三角窝2区;再将后 l/3 分为上、下 2 等份, 上1/2为三角窝4区,下 1/2为三角窝5区。
三角窝 耳 轮
耳 屏
耳 舟
对耳轮
耳 甲
耳 垂
对耳屏
一般说,耳穴在耳廓 上的排列好象一个在子 宫内倒臵的胎儿,头部 朝下,屁股朝上,胸腹 躯干在中间。按照这样 的规律,人体的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五官七 窍,甚至更小的部位, 在耳廓都有相应区域。
【耳穴疗法】耳穴诊断图解及主治功能归类(收藏)

【耳穴疗法】耳穴诊断图解及主治功能归类(收藏)订阅话题阅读精华耳穴疗法有按摩、压丸、施灸、贴膏药、压迫等,被称为“绿色疗法”并非徒有虚名,它与埋针、耳穴针疗法相比,具有以下三大特点:安全、无创伤;操作方便;防病、治病兼顾。
适用范围广泛,既可消炎、解毒、泻火,又能补虚、升阳、止痛、麻醉、复苏等,疗效独特,但它并不能包治百病,有些疾病或症状如果使用耳穴疗法,极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耳穴疗法前应分清适用证和禁忌证。
耳郭分区示意图(正面)耳郭解剖示意图(正面)耳郭分区示意图(背面)耳穴定位及主治耳穴命名规律耳穴分布规律耳穴常用功能分类表1.调节神经系统2.调节内分泌类3.调节脏腑类4.提高机体应急能力类耳穴望诊除了望诊外,触诊也是耳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触摸按压,分辨耳部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以及患者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拒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望耳、触耳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双目平视,用拇指和示(食)指轻捏耳郭,用手触摸耳穴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右后左(即耳郭的解剖部位)进行。
在系统触摸耳郭各部位的基础上,右耳以肝、胆、十二指肠、阑尾为主,左耳以心、脾、小肠、大肠为主。
2.发现某处耳穴有可疑阳性反应物时,用示(食)指或中指顶住该部位,借助拇指力量做上提、下拉、外展等动作,使耳穴皮肤绷紧后松弛,松弛后再绷紧,仔细辨认阳性反应物,辨别真伪。
3.发现耳的皮下或皮内有可疑结节、条索状隆起等病理反应时,用拇指、示(食)指捻揉或前后左右用力触按,辨认其大小、硬度、边缘清楚与否、有无压痛及是否移动。
如有血管变化,应注意血管的正常分布和异常扩张以及充盈血管的走向。
4.观察三角窝、耳甲艇部位,用中指顶起耳郭,并用探棒拨开耳轮脚或对耳轮下脚及耳轮,充分暴露望诊或触诊部位。
5.无论是望诊或触诊,都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在光线昏暗处或观察昏迷者的耳郭时,用手电筒照射耳郭背面,利用透出的光线进行耳诊。
中医耳穴,经常摸摸好处多!

中医耳穴,经常摸摸好处多!
耳穴疗法是指通过耳穴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传统医学书籍文献中也有不少关于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达到治疗、保健功效的记载。
耳穴诊疗法具有简便有效且副作用少的优势,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了大众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的好选择。
在耳穴理论中,人耳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耳穴作为人体的一个微系统,可反映人体的健康信息。
耳穴阳性反应点会随着疾病不同阶段发生改变。
既可反应身体情况的过去、现在,同时预示着未来发展。
耳穴既能诊断也能治疗、干预和保健。
因此,运用耳穴诊治法,便能涵盖“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助耳穴按摩法进行保健。
四式耳穴按摩法
第一式:全耳腹背面按摩法
搓热双手,从前至后直线移动按摩双耳,每次20~30次,作用是疏通经络,振奋脏腑,一下一下平扫过去,使得双耳“暖粒粒”,作为按摩法的第一个动作,起到“热身”的作用。
第二式:手摸耳轮法
用拇指、食指沿耳轮反复按摩,每次20~30次,作用是防治颈、肩、腰、腿的问题。
第三式:提拉耳尖法
用拇指、食指捏耳廓上部,先揉捏,再向上提拉,使得这个地方
充血发热,每次20~30次,作用是镇静止痛、清热解毒、降压的作用。
第四式:全耳按摩法用食指按摩耳朵上面的三个“窝”,即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每次20~30次,作用是疏通脏腑,调整阴阳。
特色中医疗法——耳穴贴敷:小耳朵大作用

特色中医疗法——耳穴贴敷:小耳朵大作用说起穴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特别是平时注重养生的朋友,随口就能说上几个,但大家知道吗,在我们小小的耳朵上,竟然也藏着上百个穴位,通过各种方法刺激耳朵上的穴位,能调节脏腑气血、疏通人体经络,使阴阳趋于平衡,从而改善器官和组织功能,起到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在了解耳穴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下耳朵的功能和构造吧。
神奇的耳朵耳朵是人体重要的感受器之一,有收集声音、保持人体平衡的作用,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部分。
耳廓是外耳的一部分,能防御外物侵入从而保护外耳道和鼓膜,是我们肉眼能见的部分,其表面有皮肤覆盖,其上4/5以软骨为支架,下1/5无软骨只含结缔组织和脂肪,即我们常说的耳垂。
祖国医学认为,耳和人体的经络脏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古医籍中就有“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通于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足以说明耳和经络联系紧密,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密切相关。
什么是耳穴?常见的耳穴疗法?耳穴一般都分布在耳廓上,也被称为刺激点或反应点,具有反应病理变化及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
当前,我国标准耳穴有93个,通过经络与全身的组织和器官相连接。
当人体内部出现疾病时,其气血就会发生变化,耳廓上的对应反射区就会随之出现脱屑、结节、变色等变化,在中医上可以作为疾病早期的诊断参考之一。
目前,中医上的耳穴疗法种类非常多,包括:压豆法、按摩法、放血法、针刺法、艾灸法、埋针法、磁疗法、刮痧法等,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取材、便于携带、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的特点,而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更小,无毒副作用更安全。
耳穴贴敷的方法和作用耳穴贴敷疗法是主要耳穴疗法之一,发源于针刺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
耳穴贴敷法是在耳穴上贴压光滑且坚硬的药豆,实现刺激穴位、疏经通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常见的贴压药豆包括王不留行、白芥子、莱菔子、磁珠等。
1.耳穴敷贴的方法①根据患者的疾病,探查阳性反应点,选择相应的耳穴;②使用酒精对耳廓进行消毒,确保敷贴牢固,能长时间保持;③将药豆粘在方形胶布中心,用左手将耳廓拖住,右手将粘有药豆的胶布贴在耳廓上,保证药豆对准所选择的耳穴,固定后轻柔按压1-2分钟。
耳穴

(一)各种疼痛性疾病: 1.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刺伤、 切割伤、骨折,脱臼、落枕,烫伤等疼痛。 2.手术后疼痛:如 五官、脑外,胸,腹、四肢各种末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幻 肢痛,廓醉后的腰痛、头痛等,常可用其来减少或代替杜冷丁、吗 啡诸类止痛麻醉剂。 3.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 经痛、肋问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 4.各类晚期痛肿 所致的疼痛。
首先要定准耳穴。根据处方所列耳穴,在穴 区内探寻阳性反应点,作好标记,为施治的 刺激点;要严格消毒。耳廓组织结构特殊, 使用耳针法时,必须实施两次消毒法,即除 了针具与医者手指消毒外、耳穴皮肤应先用 2%碘酊消毒,再用75%乙醇消毒并脱碘; 正确选用刺激方法。耳穴的刺激方法较多, 应根据患者、病情、穴位、时令等具体情况 灵活选用。
耳针法临床常用的处方选穴原则主要有:按部处方选穴法, 即根据病人患病部位,选取相应耳穴,如胃病取胃穴、目 病取眼穴,肩痹取肩关节穴等;辨证处方选穴法,根据藏 象、经络学说,选取相应耳穴,如骨痹、耳聋耳鸣、脱发 等取肾穴,因肾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故取肾穴主 之;又如偏头痛,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可取胆穴治 之。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法,如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 消化道溃疡取皮质下、交感穴等。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取穴 法,如神门穴有较明显的止痛、镇静作用,耳尖穴对外感 发热、血压偏高等有较好的退热、降压效果等。上述耳针 处方选穴原则,既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互用。选穴时要 掌握耳穴的共性和特性,用穴要少而精。
围在腔与位与 等耳相下在面 。甲应肢耳颊 腔的相周相 ;穴应;应 与位的与的 消在穴躯穴 化耳位干位 道甲在相在 相艇对应耳 应;耳的垂 的与轮穴; 穴胸上位与 位腔,在上 在相下对肢 耳应脚耳相 轮的;轮应 脚穴与体的 周位腹部穴 ;
中医针灸找寻穴位阳性反应点的方法窍门

中医针灸找寻穴位阳性反应点的方法窍门穴位疗法最难的,就是穴位的找法,除了背诵记忆书本上的穴位定位,还要学会怎么找穴位在身体上的一些阳性反应点,这样对治疗效果那可是事半功倍。
下面仅就一般寻找穴道的诀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
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①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②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③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④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⑤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道的重要标志。
若找到本站所提到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
若出现前述的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
轻抚所示经穴周围的皮肤,如此将可发觉在其附近,有肤质粗糙、肤色苍白、偶尔带有红色或有灼热感的异样部位,正是反应力强的经穴所在。
用拇指及食指捏起那个部位,摸摸看,将会感到刀割样的刺痛,再以指头轻轻压按其他部位,找出点状的硬块肌肉。
触摸看看皮肤表面的反应,然后捏起轻压看看,皮下组织较硬的部位,就是施治的部位,就是施治的经穴所在。
寻找穴道的方法当手指触压到穴道点时,会感觉特别柔软,彷佛里面有个凹洞。
顺着手指,注力到穴道点,会产生轻微酸麻的反应,感觉较敏锐的人甚至会觉得指压处有轻微的温热。
指压穴道的方法1 先找到所要指压的穴道点。
2 以拇指内侧指关节压住穴道点,并注力往下压。
4 3 往下压的同时,心中默数1、2、3、4、5、6数到6时,指力应当己经深入穴道点。
5 稍稍停留2~3秒,然后数5、4、3、2、1,渐渐全部松开,拇指仍停留在穴道点上2~3秒,接着重复指压的动作。
6 每个穴道至少需按5次,才具有效果。
耳穴的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

耳穴的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耳穴在临床中对治疗失眠、多梦、晕车、耳聋、耳鸣、近视、远视、红眼症、肥胖症、戒断综合征和各种疼痛性疾病等有一定疗效,但是耳穴的功效并不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无所不能,包治百病。
临床上有的患者使用耳穴效果显著,有的患者使用耳穴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即使是同样的一个人,使用耳穴治疗时左右两侧耳穴经常出现不一样的感觉,这也反映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耳穴在耳朵上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包括从头到脚的穴位,不同的疾病在其相应的部位一般有反应点,这些反应点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医学被人们冠以严谨和神圣,耳穴的研究和使用在不断的进步,如果说人们对医学苛求一点不为过,其实不仅仅是医学,人们对其他行业也有所苛求。
很多人严以待人,宽以待己,一味的要求对方付出,有没有想过自己做的事情值得让他人付出?现在有部分患者说自己找不到好大夫,人们在寻求好大夫好医生的同时是否思考过自己是否是个好病人好患者?即使在使用耳穴的时候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点,如果找不到好大夫那就需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言行,这也是一种反应。
人体内脏或躯体的部位在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穴的相应区域有体,现耳穴的病理反应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变形如隆起、凹陷、结节、皱褶等,变色如点片状红晕、充血、白色、暗红色、中间白周围红晕,血管改变如充盈、鼓胀、扭曲、网状、环状等,皮肤出现脱屑、丘疹等,还有部分穴位处有明显压痛等,不同的反应代表着不同的病理变化。
大多数的实证患者如食积、疖肿、过敏和大便秘结等易出现耳部肿胀,相应的耳穴大多出现增厚红肿,表面皮肤温度增高等反应。
再如颈椎病患者的颈或颈椎耳穴处可出现变形、扭曲、变色、疼痛等帮助诊断,同时在反应点处进行刺激也可以治疗疾病。
除了耳穴上标明有具体准确名称的穴位之外,还有一些阳性反应点称为阿是穴。
不仅仅是耳穴,还有头面部、手部、足部、眼部和脊柱部等处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
耳穴的刺激方法可用毫针、铍针、压籽、电针、埋针、磁疗、温灸、放血(大部分病人针刺到血管有出血,但是也有部分病患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即使刺到血管也无出血)、推拿按摩等,毫针使用针灸针快速和留针治疗,耳穴压籽法出现疗效的主要作用是穴位,古人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发现王不留行最适宜用于耳穴埋豆。
耳穴望诊——精选推荐

耳穴望诊耳穴视诊是通过对耳郭及耳穴区皮肤进行细微观察,以其病理形态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于耳朵的观察,要在采光充足,温度适宜,环境安静的室内进行,尤其要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如果耳郭不清洁,则可用酒精棉球轻轻檫拭,千万不能用力擦洗耳郭,以免引起耳部的血管扩张而发生颜色的改变或把耳郭部位的阳性物擦掉。
同时,还要注意性别、季节、气候的差异。
观察耳朵的时候,两眼要与被观察者的耳朵在同一水平线上,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牵拉耳郭,在对着光线的方向,由上而下,由外而内陆按解剖部位顺序仔细观察。
如果发现或者怀疑是阳性反应物时,则可以用牵拉耳郭那只手的中指将被观察的耳朵由耳背向前顶起,目的是将耳朵的皮肤绷紧,以便仔细观察阳性反应物的大小、形态、色泽等。
如果一次不能明确诊断,可先将绷紧的皮肤慢慢松弛下來,适当休息后,再将皮肤慢慢绷紧,反复观察。
在观察耳朵的过程中,如发现耳郭或者耳朵内部的皮肤有隆起、结节等阳性反应物,应以手指或探棒轻轻触及试探结节的大小、硬度、移动性、边缘是否整齐及有无压痛等。
如果是皮肤上的血管发生变化,则应注意血管的正常分布和异常扩张及走向。
(A)耳郭阳性反应物 如果在耳穴的部位呈现点状或片状色泽暗红、暗灰、苍白或者中央苍白、边缘红晕,则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肠炎等。
如果耳部有似鸡皮疙瘩样丘疹,颜色红或者白,则多见于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炎、心肌炎等。
如果有皮肤白色,而且片状凹陷或者隆起、无光泽、无脂溢者,则提示慢性器质性疾病。
如果皮肤有片状红晕、充血或边缘红晕的红色丘疹,而且有光泽、有脂溢者,多为急性炎症性疾患。
如果耳穴处的血管过于充盈,可呈顺血管走向充盈、局部充盈,或呈圆圈状、条段状充盈等形态,则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支气管扩张、哮喘等。
在耳穴的部位如果有结节状隆起、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圆圈形凹陷等形态变化,多提示肝胆部位的疾病、结核病、肿瘤、心脏病、胃下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性反应点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在研究耳穴诊病之前,有个极为重要的前题,就是为什么能从耳廓上诊断出疾病?依据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就是要从耳廓这个微观世界上找到阳性反应点。
这是学好耳穴诊断的最关键的问题。
阳性反应点可以发生在疾病未暴露之前,作为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在病愈之后,在耳穴上留下永久的反应痕迹,作为推断既往病史的依据。
耳廓是反应人体疾病信息的一个窗口,在临床观察中,急性病症时,耳穴的低痛阈和低电阻变化为主,而慢性病时与机体的相关耳穴,以变色、变形为主,因此,我们应以耳廓所反映的阳性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的表现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二、阳性反应物的种类:五类二十四种。
耳穴视诊法阳性反应的类型、特征及临床意义1、视色:用目视之法诊断疾病为视诊。
视阳性反应点的特征:P193-195红、白、灰、青紫色、深褐色红色反应有:淡红、鲜红、绛红、暗红四种之分:红色多见急性,热症、痛症,实症。
(颜色反应疾病的性质)(色泽反应病的轻重)淡红色:是疾病初发或恢复期,或病史较长。
热毒较轻。
如急性腰痛恢复期,十二指肠球炎,颈椎病,月经前期。
鲜红色:急性痛症,炎症,出血性疾病,热势较盛,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如急性腰腿痛,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牙周炎、扁桃体炎,月经期、胃、十二指肠溃疡,宫颈糜烂、头晕等。
绛红色:病情较重,急性热病。
蕴毒较深,血络受伤,胆管阻塞,黄胆。
暗红色:疾病的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者。
症属热,虽不甚,但瘀阻较明显。
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变形,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期1及月经后期。
红色反应在耳廓穴位可见不同的形状,如点状,像溃疡、宫颈糜烂,也可见片状白色中间有红色反应,如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一般病变反应规律是点状红色病变范围小,片状者病变范围大,病情的轻重以耳穴低电阻测定强度为判断标准。
白色反应有淡白、黄白、灰白或外白中红和片红几种不同。
白色多见慢性、器质性、退行性病变,或旧病复发。
属虚寒症。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胃区呈大片不规则状白色反应;肝脾不和或脾胃不和,引起腹胀时,腹胀区大片白色反应;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时,胃区不规则的白色隆起中可见片状红色反应。
肩背肌纤维炎时,肩背穴可见大片状或条片状白色隆起。
淡白色:多见慢性器质性疾病,脏腑器官功能虚弱,抗病能力低下。
气血不足,心脾两虚。
苍白色:多见于痛症、惊吓所致疾病。
病因是因体虚而受寒邪。
灰白无泽:多见重病,病情严重,难以恢复,提示气血枯竭,阳气衰弱,如癌肿晚期,耳廓均呈现灰白、无色泽,耳廓变薄。
灰色反应:有淡灰、暗灰、深灰和灰黑四色之分灰色反应多见慢性病,亦可见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除在耳穴与疾病相关的穴位会见暗灰色结节,肿瘤特异区2也成暗灰色反应,似蝇屎状,压之褪色。
青紫色:青紫色反应,多见于血瘀症,若青紫色固定不移,久不变色,多为血液循环障碍,或慢性器质性疾病。
如下肢静脉曲张耳廓对耳轮上脚可见青紫色血管充盈。
深褐色反应:多见于疾病病愈后,在与疾病相关的耳穴上呈现色素加深,色素沉着表现。
如乳腺癌手术后,可在同侧乳腺穴位上,呈现色素加深。
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在与疾病相关的耳穴上皮肤粗糙、皮理加深、色素沉着。
十二指肠溃疡病愈后,可见十二指肠穴呈现褐色反应,耳穴皮肤上呈现瘢痕样反应。
痔疮手术后,肛门穴皮2肤粗糙不平,可见深褐色反应。
2、视变形诊断法相关的耳反射区出现隆起、水肿、凹陷,其形状有点、片、线状或不规则状;有时出现皮肤粗糙、增厚或皱褶;有时呈现线状或较深的凹陷,称为“耳折征”。
变形反应多见于慢性器质性疾病。
变形反应对耳穴视诊及触诊均有重要意义。
1)隆起:有结节状、串珠状、线形及条状、片条状隆起,大片圆形隆起及不规则隆起。
(1)结节状隆起:小的如王不留行籽,或芝麻粒大小,大的如黄豆、绿豆,隆起处均高于皮肤,在耳垂及对耳屏部位隆起,皮肤多为正常颜色,触之质软。
正常肤色结节状隆起,多见前头痛。
白色结节状隆起,多见子宫肌瘤、颈椎病、痔疮、乳腺纤维瘤。
(2串珠状隆起:也叫连珠状隆起,结节状隆起,不只单纯一个,而是多个结节状隆起连在一起,似串珠状。
多见于运动系统疾病,如肥大性脊柱炎、颈椎病、痔疮。
(3)条状及线形性隆起:触之质硬,多见于运动系统疾病。
如颈椎病、腰背痛、关节疼痛、外伤、输卵管狭窄及输卵管炎、十二指肠溃疡。
(4)条片状或圆形隆起:多见于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疾病。
如浅表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腹胀、便秘、小肠功能紊乱、肝肿大、脾肿大、心脏扩大、肿瘤、慢性腰肌劳损、慢性牙周炎、颞颌关节炎、妇科病、近视等。
(5)不规则隆起:多见运动系统疾病。
如:肩周炎、网球肘、高尔夫球肘、外伤。
2)凹陷:可见点状、片状或条状、线形凹陷,线形凹陷亦称耳折征、耳穴沟。
(1)点状凹陷:多见体内组织器官缺损性病理改变。
如:缺齿、龋齿、鼓膜内陷、鼓膜穿孔、散光,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3炎。
点状凹陷数目不等:多见心律不齐,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若水肿伴数目不等的点状凹陷,为子宫颈炎。
(2)片状凹陷:缺齿、散光、鼓膜内陷、耳鸣、耳聋、腹泻、十二指肠球炎。
(3)线形凹陷:亦称“耳折征”、“耳穴沟”。
如:低血压沟、冠心沟、耳鸣沟、上缺齿沟、下缺齿沟。
3)隆起伴凹陷:一是中间条状或片状性隆起,两边有点状或片状凹陷;二是在隆起中间有点状或片状凹陷;三是不规则隆起同时伴有不规则凹陷。
具体有以下五种情况:近视伴散光:片状隆起伴片状或点状凹陷,或圆形隆起,两边伴点状凹陷,似小狗鼻子和眼睛,或圆形隆起,中间圆形凹陷,似盆地。
1 远视伴散光:可见中间条状隆起,两边点状的或片状的凹陷,似大象的鼻子和眼睛。
2屈光不正:不规则隆起伴有不规则的凹陷。
3风湿性心脏病:心区周围呈环状不规则的或结节状隆起,中间凹4陷。
心肌炎:周围呈环状隆起,中间呈片状不规则的隆起和凹陷。
5 4)水肿:多见严重的机体内脏器官病变,如缺氧、缺血、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机体内代谢循环障碍性疾病。
如:心肌缺血、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肺气肿、肾虚腰痛、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胆囊炎、胆道堵塞。
5)皮肤粗糙:纹理加深,伴色素沉沉着,常见皮肤病。
6)瘢痕样改变:皮肤凹隆不平,色泽为红色、白色或竭色改变,并可见皱褶,如手术瘢痕,萎缩性胃炎。
、丘疹3耳穴丘疹常见点状、水疱样和脂溢性丘疹,丘疹可呈单个点状,4也可呈多个簇集状,丘疹高于皮肤伴有着色改变,如红色丘疹、白色丘疹、褐色丘疹或白色丘疹中间有红色,或多个丘疹伴竭色似鸡皮疙瘩。
丘疹呈偏平样、簇集状,似蚕子,常见结节性痒疹、扁平疣。
丘疹成点状白色或数目不等,常见胆囊结石、慢性支气管炎、便秘、多发性子宫肌瘤。
丘疹呈褐色数目不等像鸡皮样,常见皮肤病、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
丘疹呈褐色“米”字排列改变,常见心律不齐、不完全性传导阻滞,如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束支传导阻滞。
丘疹呈脂溢状白色高于皮肤,数目不等,见脂溢性皮炎。
4、脱屑耳廓部位多有白色糠皮样脱屑或鳞状脱屑,脱屑或见于耳廓的某区或某部位、某一个耳穴,也可见全耳脱屑。
脱的屑有的容易擦掉,有的不易擦去,不同部位脱屑,不同性质脱屑,诊断疾病不同。
三角窝处脱屑多见妇科病、带症过敏区脱屑多见过敏性皮肤病相对部位鳞状脱屑多见牛皮癣、盘状红斑狼疮、鱼鳞癣食道、贲门穴区脱屑多见消化不良、吸收功能障碍大肠区、乙状结肠区脱屑多见便秘肺区鳞状脱屑,不易擦去多见结核病全耳皮肤脱屑,肺区脱屑多见皮肤瘙痒症全耳皮肤干燥脱屑,裂纹状多见维生素缺乏、皮肤干燥症全耳皮肤脂溢性脱屑多见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全耳皮肤色红脱屑,对耳轮、肝胆区增厚、增宽变形多见高血脂5、血管充盈根据耳廓血管的变化,进行耳穴诊断,是一种最新型的耳穴诊断5方法之一,特别是应用于耳穴视诊及耳穴触诊中,当机体患病时,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可见血管充盈。
血管充盈的部位、范围,血管的颜色与疾病的部位、病程、病情有密切关系,触诊时血管的软硬度均有确切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部位及数量的多少,是单个,还是多个的血管充盈是放射状或都与疾病的定位有关。
扇形状分布。
鲜红色用于急性病诊断。
血管充盈的颜色暗红、暗紫用于慢性病诊断。
褐色,多为既彺史。
血管的软硬度可判断病程长短及疾病的严重性,当人体冠状动脉硬化时,心区血管扭曲,血管色泽可为鲜红色、暗红色、暗紫色,血管反应的不同形态及不同颜色,诊断不同疾病。
1)血管扩张:可见条段性扩张,也可见放射性扩张。
条段性扩张:关节炎、腰腿痛,胃、十二脂肠溃疡、支气管扩张、冠心病、泌尿系统感染、月经期、急性胃炎。
放射状扩张:似扇叶状和树支形,腰、膝关节痛,胃溃疡、急性胃炎。
血管颜色色泽鲜红,多为急性病、痛症。
色泽暗紫,多为疾病恢复期。
色泽为褐色,多为病愈,既彺史。
)血管扭曲:可见不同扭曲状态。
2 环状扭曲:风湿性心脏病。
蝌蚪状扭曲、鼓锤状扭曲: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海星状扭曲: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
梅花状扭曲:肿瘤、血管充盈呈梅花状扭曲,色泽暗红,多见肝癌,若血管扭曲色泽鲜红呈梅花状多见肝血管瘤。
3)网状扩张:血管叶网状扩张,多见于急性炎症。
如扁桃体炎、急性炎喉炎、乳腺炎、急性胃炎、急性中耳炎、急性牙周炎、急性膝6关节炎。
4)血管走行中主干中断:血管主干充盈扩张,中间呈条状中断。
常见于心肌梗塞。
阳性反应类型与疾病反应规律1、急性病症: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区,色泽充血红润,可见点状、片状或不规则改变,毛细血管呈色泽鲜红,耳穴区可见脂溢及光泽。
2、慢性病症:器质性病变、退行性病变、外伤,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呈白色、褐色,伴有点状、片状、线状隆起或凹陷,水肿、白色丘疹、褐色丘疹、无脂溢、无光泽或见脱屑。
3、慢性病症急性发作:白色片状隆起,中间红色。
4、皮肤病:糠皮样或鳞状脱屑、褐色丘疹,皮肤粗糙、纹理加深,色素沉着,呈深褐色。
5、肿瘤疾病:色泽正常,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呈结节状隆起,多见良性肿瘤,色泽灰暗,或呈蝇屎状,结节状隆起多为恶性肿瘤。
6、手术瘢痕:内脏组织器官手术切除后相关的耳穴皮肤皱褶似线条或半月形,呈褐色、暗红色瘢痕样反应。
视诊规律总原则急性色泽多发红,血管条状树支形。
慢性色暗与发白,变形明显凹肿隆。
丘疹点或簇集状,气管炎或瘙痒症。
脱屑易擦为炎症,三角窝处妇科病。
肺区片红鳞屑状,多见顽癣结核病。
手术切除留瘢痕,多呈条状月牙形。
肿瘤多呈结节状,暗灰肿痛见癌肿。
7耳穴压痕法通过耳穴电测仪探压后所遗留下的痕迹反应称压痕法。
观察压痕的深浅、压痕的颜色、压痕恢复平坦的时间,分辨病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来进行耳穴诊断疾病的方法。
耳穴压痕法是观察耳穴病理形态学变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诊断慢性器质性病变如糖尿病、冠心病、肝硬化、肾功能衰竭、肺气肿等以及血液循环系统障碍、水液代谢失调的重要诊断方法。
因此,五脏六腑、组织器官的疾病,不只需用电测法,压痛法检查疼痛敏感度,探测法探触形态变化,更需要的是观察探触穴位后的压痕反应,有压痕反应说明机体有严重的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血液循环障碍和水盐代谢失调等疾病,不仅有定位诊断意义,而且有定性及鉴别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