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电磁学内容总结材料
专升本物理力学与电磁学考点总结

专升本物理力学与电磁学考点总结一、力学考点(一)运动学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则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v = v₀+ at,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x = v₀t +1/2at²,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为 v² v₀²= 2ax。
2、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的速度vₓ = v₀,位移 x = v₀t;竖直方向的速度 vᵧ= gt,位移 y = 1/2gt²。
3、圆周运动线速度 v = s/t,角速度ω =θ/t,周期 T =2πr/v,向心加速度 a =v²/r =ω²r,向心力 F = ma = mv²/r =mω²r。
(二)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它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为 F = 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功和能1、功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即 W =Flcosα。
2、功率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平均功率 P = W/t,瞬时功率 P =Fv。
3、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 W 合=ΔEk。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电磁学物理学习的个人总结(精选5篇)

电磁学物理学习的个人总结(精选5篇)电磁学物理学习的个人总结(篇1)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严密而完整,知识的系统性较强。
进入高二,同学们要注意当天的学习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应注重掌握系统的知识以及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
一、重视实验,勤于实验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
因此高二的同学们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
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
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听讲与自学相结合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
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新知识,达到知识的迁移。
三、定期复习总结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
一是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
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
通过系统有效的复习,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很薄。
要试着对做过的练习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希望对大家物理学习有很好的帮助!电磁学物理学习的个人总结(篇2)一、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
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因些,要积极做实验,不仅课堂上做,课前课后还要反复地做,用“vcm 仿真实验”,多做几遍实验,牢牢掌握每个化学反应的具体条件、现象、结果,加深理解和记忆,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
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电磁学总结

电磁学总结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的运动以及电荷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电磁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定律以及应用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电磁学基础知识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场、磁场和电磁场三个概念。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力场,描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磁场是由磁体产生的力场,描述了磁铁与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磁场是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体现,描述了电荷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电磁场的基本定律,包括四个方程:高斯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积分形式。
这些方程统一了电磁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电磁场的本质和规律。
三、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传播形式,由电场和磁场相互耦合而成。
电磁波具有电磁场的振荡和传播性质,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频率的波长。
四、电磁辐射和天线电磁辐射是电荷加速运动时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
常见的电磁辐射包括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太阳的电磁辐射以及人造卫星的电磁辐射等。
天线是用于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装置,常见的天线有平面天线、偶极子天线和波导天线等。
五、电磁感应和电磁力学电磁感应是指通过磁场的变化产生电流的现象。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场通过闭合线圈时,就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力学是研究电流和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重要的内容包括洛伦兹力和电磁场的能量、动量守恒定律等。
六、电磁光学和电磁场计算电磁光学是研究光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
常见的现象有折射、反射、干涉和衍射等。
电磁场计算是通过数学方法求解电荷和电流产生的复杂电场和磁场分布,在电磁场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有静电场计算方法、静磁场计算方法和时变场计算方法。
七、电磁学的应用电磁学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中。
无线电通信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来实现的,包括手机通信、无线电广播和卫星通信等。
电磁波在医学中也有重要应用,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电磁波治疗等。
2024年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2篇)

2024年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____年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力和力的作用定律- 力的定义和测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2. 运动学- 一维运动和二维运动-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与计算-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抛物线运动- 圆周运动3. 力的性质和受力分析- 弹力、摩擦力和重力等力的性质- 非惯性系和惯性系- 各种受力情况下物体的平衡和运动4. 力的平衡和动力学-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牛顿定律的运用:解决具体问题5. 动量和动量守恒- 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碰撞问题和动量守恒定律6. 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行星运动定律- 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 星体的形成与演化二、电磁学1. 静电场和电场力线- 电荷和带电体的性质- 静电力、电场强度和电场力线的定义和计算- 高压电场的产生和应用2. 静电场中的电势与电势能- 电势和电势差的定义和计算- 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点电荷和电场中电势的关系3.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 电阻、电压和电阻、电压的关系-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 电功率和电能及其计算4. 磁场及磁场力线- 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计算- 磁场力的大小和方向5.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 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和规律- 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计算6. 电磁波- 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 光的特性和光的传播- 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及应用-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及应用三、光学1. 光传播的几何光学- 理想光线模型和光的传播- 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规律- 成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理想光学仪器的成像条件和应用2. 光的波动性-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及应用- 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 杨氏实验和牛顿环3. 光的偏振与光的性质- 光的偏振现象和色散- 光的各向异性和双折射4.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实验及其矛盾性- 光的频率和能量以及光子能量的计算5. 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应用- 总内反射和光导纤维- 衍射光栅和分光器- 光的激光器和应用总结:以上只是对____年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的一个总结,重点的核心概念和公式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大一物理学总结知识点

大一物理学总结知识点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运动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它为人们解释了众多自然现象和技术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大一物理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和电磁学三个部分。
下面是对大一物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学科。
大一力学主要涉及到质点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和质点动力学。
1.运动学: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简谐运动的特点和运动方程。
2.力学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3.质点动力学:质点受力分析;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质点运动状态的判断;质点受到的力学系统性质。
二、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内能变化和热传递的学科。
大一热学主要包括热学基本定律、理想气体和热力学三个部分。
1.热学基本定律:热平衡原理、热传导定律、热辐射定律。
2.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性质和行为;气体的热力学过程。
3.热力学: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平衡状态和过程;内能、功、热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三、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的学科。
大一电磁学主要涉及到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三个部分。
1.电场: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2.磁场: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的产生和性质;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
3.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中对电动势、电感、自感等概念的理解;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换和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四、实验技能1.实验设计和操作:自主设计和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合理选取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掌握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数据处理和统计:采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统计;绘制图表,并从图表中提取相关信息。
3.实验报告撰写:正确使用实验报告的格式;清楚、简明地描述实验内容、过程和结果;准确总结实验结果。
总结:大一物理学主要涉及到力学、热学和电磁学三个部分,重点在于掌握力学定律和电磁学基本概念,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原理解释问题,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基础物理学:力学与电磁学基础知识

基础物理学:力学与电磁学基础知识1. 引言1.1 概述基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运行原理和规律的科学分支。
它包括力学和电磁学两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领域。
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通过牛顿定律等概念解释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状态。
而电磁学则探讨电荷、电流、静电场、磁场以及相互作用等现象。
本篇长文将介绍和阐述基础物理学中力学与电磁学这两个基础知识领域的相关概念、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深入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进一步理解其他更复杂的物理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将介绍力学基础知识,包括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系以及牛顿第二定律与力的概念。
第三部分将介绍电磁学基础知识,包括静电场与电荷、电流和电路基础知识,以及磁场与磁力基础知识。
第四部分将探讨力学与电磁学的关系。
我们将讨论运动中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以及在磁场中电流的行为和相互作用现象。
同时还会介绍电磁感应及法拉第定律,揭示电磁学对力学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总结本文所阐述的内容,并强调力学和电磁学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中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清晰且易于理解的基础物理学知识框架。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读者能够建立起对物理学原理和规律的扎实基础,并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其他相关物理概念和应用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力学基础知识部分,包括物体的运动、惯性系以及力和牛顿定律等概念。
2. 力学基础知识:2.1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
我们将物体相对于参考点或参考系进行观察和描述。
在力学中,有三种基本类型的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循环运动。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移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也可以是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改变)。
曲线运动表示物体不断改变其运动轨迹,例如抛体的自由落体和抛出物体的弧形轨迹。
循环运动则表示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做圆周或椭圆形轨迹的运动,例如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地球自转等。
高二物理总结力学电磁学和热力学的实验报告撰写

高二物理总结力学电磁学和热力学的实验报告撰写高二物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总结了高二物理课程中力学、电磁学和热力学的实验内容和结果。
通过多个实验,我们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观测和测量,探究了物体的运动、电磁现象以及热力学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巩固了理论知识,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引言: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观测和测量,可以验证理论,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力学、电磁学和热力学三个领域的内容,在每个实验中,我们都注意到了安全和准确性。
一、力学实验1. 实验名称:斜面上物体滑动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物体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对滑动物体的作用。
实验装置: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角度测量器等。
实验步骤:通过调整斜面角度,放置滑块,测量摩擦力,记录滑块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到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验证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存在。
2. 实验名称:弹簧振子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规律和频率。
实验装置:弹簧、挂物、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改变挂物质量,测量振动周期和振动频率。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劲度系数和振动频率的关系,验证了振动规律。
二、电磁学实验1. 实验名称:安培定律的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安培定律,研究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实验装置:电流表、电池、螺线管等。
实验步骤:通过改变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度,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安培定律,验证了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规律。
2. 实验名称:法拉第感应定律的实验实验目的:验证法拉第感应定律,研究磁场变化对电压的影响。
实验装置:线圈、磁铁、伏特表等。
实验步骤:改变线圈和磁铁的相对位置,测量感应电动势大小和方向。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法拉第感应定律,得到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变化率的关系。
三、热力学实验1.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热容量的实验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热容量,研究物体的热量传递规律。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一、电场1、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公式为:$F = k\frac{q_1q_2}{r^2}$,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k = 90×10^9 N·m^2/C^2$ 。
2、电场强度用来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定义式为$E =\frac{F}{q}$,单位是$N/C$。
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强度公式为$E =k\frac{Q}{r^2}$。
3、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4、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5、电势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具有的电势能。
定义式为$\varphi =\frac{E_p}{q}$,单位是伏特(V)。
6、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
7、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
其电场线是平行且等间距的直线。
二、电路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定义式为$I =\frac{Q}{t}$,单位是安培(A)。
2、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定义式为$R =\frac{U}{I}$,单位是欧姆(Ω)。
电阻定律为$R =\rho\frac{l}{S}$,其中$\rho$是电阻率,$l$是导体长度,$S$是导体横截面积。
3、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为$I =\frac{U}{R}$。
4、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公式为$W =UIt$ 。
5、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公式为$P = UI$ 。
6、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 学 (共五章)---------------------------------------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一 质点运动的描述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1 位置和位移* 位置矢量: k j i r z y x ++= * 运动方程:()()()()k j i r r t z t y t x t ++==分量形式:()()()t z z t y y t x x ===,,* 位移:12r r r -=∆ 分量形式:121212z z z y y y x x x -=∆-=∆-=∆2 速度* 平均速度: t ∆∆=rv* 速度: dt d r v =分量形式:dtdz v dtdy v dtdxv z y x ===,,* 位移公式:dt t ⎰=-0v r r 03 加速度* 平均加速度: t ∆∆=v a* 加速度: 22dt d dt d rv a == 分量形式:222222,,dtz d dt dv a dt y d dt dv a dt x d dt dv a zzyyxx======* 速度公式:⎰=-tdt0a v v4 匀加速运动公式: t a v v +=020021tt a v r r ++= 二 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在自然坐标系中,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1 路程(运动方程): )(t s s =2 速率: dt ds v =(方向沿轨道切向并指向前进一侧)3 加速度:* 切向加速度:dt dva =t(方向沿轨道切向)* 法向加速度:R v a 2n=(方向指向轨道曲率中心)* 加速度:大小: 2n 2t a a a +=方向: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满足t na a tg =ϕv 增加时0t >a ,沿v 方向,ϕ为锐角;v 减小时0t <a ,逆v 方向,ϕ为钝角。
三 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 (在平面极坐标系中)1 角位置(角量运动方程):)(t θθ=2 角速度: dtd θω=角位移公式: ⎰=-tdt 00ωθθ3 角加速度: 22dtd dt d θωα== 角速度公式: ⎰=-tdt 00αωω4 匀角加速运动公式: t αωω+=020021t t αωθθ++=5 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2ωαωR a R a R v n t ===四 相对运动(设两个笛卡尔坐标系k 和k '的x 、y 、z 轴指向相同)1 位置变换:k k k p pk ''+=r r r 2 位移变换: k k k p pk ''∆+∆=∆r r r3 速度变换:k k k p pk ''+=v v v 4 加速度变换:k k k p pk ''+=a a a -------------------------------------------------------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 惯性和力的概念, 惯性系定义。
* 第二定律: dtd PF =常用形式为: a F m =或:22dtd m dt d m rv F ==笛卡尔坐标系分量式22dt xd mdt dv m ma F x x x ===22dtyd m dt dv m ma F yyy===22dt zd mdt dv m ma F z zz ===自然坐标系分量式:ρ2vmma F n n ==dtdvm ma F t t ==* 第三定律: 2112F F -=二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两类问题* 已知质点运动状态),,(r v a 求力、加速度以及有关的量。
主要运用的公式为F = m a 以及相应的分量式。
* 已知质点受力情况)(F 求运动状态。
主要运用的公式为22dtd m dt d m rv F ==以及相应的分量式。
三 非惯性系中力学问题引入惯性力 a F m -=* 牛顿第二定律形式上成立a F F F '=+=m *真实力有效力------------------------第三章 动量和角动量一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1 冲量:力对时间的累积称为力的冲量 dt d F I =⎰=21t t dt F I2 动量定理: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质点(系)动量的增量。
P F I d dt d ==外 (微分形式)1221P P F I -==⎰dt t t 外(积分形式)3 动量守恒定律:合外力为零时,质点(系)动量守恒。
若=外F 则:恒矢量==∑i ii m v P4 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碰撞前后系统总动能相等。
* 非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
* 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
5 力的平均冲力: tt dt t ∆=∆=⎰∆I F F 合外力的平均冲力: t∆-=12P P F 合二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1 .角动量: (对惯性系中某参考点) * 质点的角动量: v r P r L m ⨯=⨯=大小为:d P mv r L ⋅=⋅⋅=θsin* 质点系的角动量:i i iiii m v rL L ⨯==∑∑2 .力矩:对某参考点 F r M ⨯=大小为:d F F r M ⋅=⋅⋅=ϕsin合力矩为各分力对同一参考点的力矩的矢量和。
3 .冲量矩: 力矩对时间的累积称为力矩的冲量矩。
dt t t ⎰=21M 冲量矩4 .角动量定理:对惯性系中某参考点,合外力矩等于质点(系)角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dtd LM =外(微分形式)或:合外力矩的冲量矩等于质点(系)角动量的增量,1221L L M -=⎰dt t t 外 (积分形式)5 .角动量守恒定律:合外力矩为零时,质点(系)角动量守恒,若 0=外M 则:恒矢量=⨯==∑∑ii iiiim vr L L-----------------------------第四章 功与能一 功: r F d A ba ⋅=⎰* 合力的功: ∑=iAA* 一对力的功:与参照系无关,只与作用物体的相对位移有关。
* 功率: dtdAP =⎰=Pdt A二 动能定理1. 质点的动能定理:合外力对质点做的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量。
12k k E E d A -=⋅=⎰r F或: k dE d dA =⋅=r F (微分形式)2.质点系动能定理:外力做功与力做功之和等于质点系动能增量。
12k k E E A A -=+内外三 势能1.势能定理:保守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势能增量的负值。
)(Pa Pb b aE E d A --=⋅=⎰r F 保保2. 势能计算:空间任一点势能等于保守力从该点到势能零点做的功。
r F d r E r rP ⋅=⎰0)(保3.常用势能公式重力势能: mgh E P = (h = 0为势能零点)弹性势能: 221kx E P= (弹簧原长为势能零点)引力势能: rm m G E P21-= (∞→r 为势能零点)4.由势能求保守力:lE F Pl ∂∂-=P E -∇=F四 功能原理外力与非保守力做功之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
12E E A A -=+非保外五 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保守力做功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若:0=+非保外A A , 则:常量=E------------------------------------第五章 刚体定轴转动一 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刚体定轴转动时各质点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相同,用角量描述)1 角速度 dt d /θω= 角加速度 22//dt d dt d θωα== 2 匀角加速度运动公式t αωω+=020021tt αωθθ++= 3 角量与线量关系ωr v =αr a t =2ωr a n =二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1 刚体对定轴的转动惯量(转动惯量为刚体转动中惯性的量度)* 对质点系 2i i i r m J J ∑=∑= * 对连续体 ⎰⎰==dm r dJ J 2转动惯量取决于刚体的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刚体整体的转动惯量为其各部分转动惯量之和。
2 力对定轴的力矩:ϕsin Fr Fd M == 或F r M ⨯=其中:F 是转动平面的力。
合力矩即各分力矩的代数和,作用与反作用力矩等值反向。
3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αM J =其中:M 为作用在刚体上的合外力矩,J 为刚体的转动惯量,α为刚体的角加速度,M 、J 、α是对同一定轴而言。
三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1 质点对定轴的角动量:ϕsin mvr pd L == 或p r L ⨯=2 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ωJ =L 或 ωJ =L3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微分形式: dt dL M /= 或 dL Mdt =* 积分形式: ⎰-=tL L Mdt 0(其中: M 为作用在刚体上的合外力矩)4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若M = 0, 则 =L 常量四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和能1 力矩的功: ⎰=21θθθMd A合力矩的功等于各分力矩的总功(代数和),作用与反作用力矩的功等值反号。
力矩的功率 ωM P =2 转动动能: 221ωJ E k = 3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12k k E E A -=(其中: A 为作用在刚体上合外力矩的功)4 刚体重力势能: c p mgh E =(刚体作为质点系遵从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五 质点运动与刚体定轴转动的对比质点运动和刚体定轴转动的规律在形式上相似。
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刚体定轴转动的理解,帮助记忆。
表5.2 质点运动与刚体定轴转动的对比-------------------------------第二篇 电磁学(共六章)(从电荷、电流、电场、磁场到电磁场;从库仑、法拉第到麦克斯韦)第八章 静电场1 库仑定律: r rq q e F 221041πε= 2 电场强度:q FE =3 场强迭加原理# 点电荷场强:r rq e E 2041πε=# 点电荷系场强: ∑∑====ni r iini iirq 12014e E E πε# 连续带电体场强:⎰⎰==Qrr dqd e E E 204πε4 静电场高斯定理:ε内q d S e =⋅=Φ⎰S E 5 几种典型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 # 均匀带电球面:⎪⎩⎪⎨⎧<>=Rr R r r q r 0420e E πε# 均匀带电球体:⎪⎪⎩⎪⎪⎨⎧≤=>=)(34)(403020R r R q R r r q rr e E r ερπεπε# 均匀带电长直圆柱面:⎪⎩⎪⎨⎧<>=R r R r rE 020πελ# 均匀带电长直圆柱体:⎪⎪⎩⎪⎪⎨⎧≤=>=Rr r R rR r r E 0200222ερπελπελ#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 02εσ=E6 静电场的环流定理:=⋅⎰Ld r E7 电势: ⎰⋅==)(aaa d q W V 00rE8 电势迭加原理 # 点电荷电势: rq V a 04πε=# 点电荷系电势: ∑∑==iiaia rq VV 04πε# 连续带电体电势:⎰⎰==rdqdV V a a 04πε9 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势 # 均匀带电球面:⎪⎪⎩⎪⎪⎨⎧≥≤=)R r (rq )R r (R qV 0044πεπε # 均匀带电直线: Cr ln V o+-=πελ2 10 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zVy V x V ()V (grad k j i E ∂∂+∂∂+∂∂-=-= --------------------------------------第九章 导体和电介质1 导体静电平衡条件(1) 导体电场强度为零 0=in E ;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与表面垂直S E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