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临床评价

合集下载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一、肺容积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肺活量(VC)深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VC。

当VC低于预计值的80%即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VC减少是由于1、主要由限制性通气障碍引起;2、呼吸肌功能不全;3、气道阻塞对VC亦有轻度影响。

(二)、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FRC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RV是深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临床上常以RV占肺总量(TLC)的百分比(RV/TLC)来表示肺泡内残留气量的多少,正常人为20%-35%,此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RV和RV/TLC增大表明肺组织过度膨胀,其最常见的原因为肺气肿,通常认为RV/TLC 增至35%-45%-55%分别为轻、中、重度肺气肿。

其次为气道部分阻塞。

FRC和RC减少见于各种弥漫性限制性疾病和ARDS。

(三)、肺总量(TLC)指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等于肺活量加残气容积。

COPD患者由于RV增加,使TLC增大。

各种限制性肺疾病使TLC减少。

二、肺通气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正常肺通气功能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呼吸肌功能,胸廓与肺舒缩功能,以及呼吸道的通畅程度。

呼吸肌功能不全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可称为通气泵功能障碍,胸廓与肺扩张受限所致通气障碍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气道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

(一)、最大通气量(MBC或MVV) MBC是指每分钟能呼吸的最大气量。

当MBC实测值/预计值<80%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MBC降低见于以下情况:1、气道阻力增加:为主要原因;2、呼吸肌功能不全;3、限制性肺疾病。

气速指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MBC和VC的影响并不一致。

引起MBC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道阻塞和肺组织弹性减退,VC减少则主要由限制性肺疾病引起。

因此,测定气速指数有助于了解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气速指数=(MBC实测值/预计值)/ (VC 实测值/预计值)(二)、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时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功能 临床检查规范

肺功能 临床检查规范

肺换气功能的检查
气体分布 通气/血流比值 肺泡弥散功能
流量-容积曲线
不同疾病流量-容积曲线
谢 谢!
正常成人参考值男性约:3179±117ml、 女性2314±48ml;FEV1/FVC%均大于 80%。
临床意义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0和 FEV1.0/FVC%均降低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FEV1.0/FVC%明 显增高,甚至可达100%。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MEF)
残气量(RV):指用力呼气末肺内所含的气量。RV测 定则要求受检者用力呼吸,因此其用力程度和配合的好 坏可能影响RV的测定。正常成人参考值:男性 1615±397ml、女性1245±336ml,临床常RV/TLC%作 为判断指标,正常情况下约占25%,正常成人参考值: 男性〈35%,女性〈29%、老人可达50%。超过40%提 示肺气肿。
询问受检者在过去3个月是否有大的腹部 和胸部手术或者心脏疾病,如果有,不应 做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询问受检者在过去1小时是否曾吸烟或吸入支气管 扩张剂,如果有,应推后检查最少1小时。
提醒受检者该项检查的目的是检查他们的肺通气 功能,嘱受检者应根据测试人员的口令,尽最大 努力尽可能配合。
鼓励受检者持续用力,直至呼气完全为 止。呼气完全的定义是6秒或以上或时间 容积曲线显示呼气容积出现平台并持续 大于1秒。
测试结果和记录:
检查每次测试记录图形的可接受性,判 定是否最大用力,有无停顿、换气、漏 气或其他影响测试结果的异常,并应记 录下来;
对测试结果应给予评价,如满意、不满 意、不能合作或拒绝合作等。
漏气:受检者未含紧吹筒,或肺活量计接触不 良。

肺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肺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弥散量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有: 单次呼吸法(一口气法):易操作、直观、重复 性好,精确性为中等。 稳态法(恒态法):适用于运动实验,精确性最 低。目前应用较少。 重复呼吸法:病人易接受测定结果较准确。但是 操作较困难不常应用。

意义: 弥散功能减低见于:1 弥散面积减少如肺 气肿、肺切除、肺部感染、肺水肿、气 胸、脊柱侧弯;2 肺泡膜增厚引起的如肺 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石棉肺。3 其它如 贫血。 弥散功能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左向 右分流致肺动脉压力增高等。

质控标准: 1 快速均匀吸气,吸气容量应>90%VC, 吸气时间<2.5秒,吸气流速过低、时间 过长可使弥散量下降。 2 屏气时间10秒。 3 屏气时肺容积始终保持恒定。 3 均匀中速呼气,无犹豫或中断。

注意:屏气开始呼出的 0.5~1L 为死腔气, 然后采集0.75~1L的肺泡气作为标本气, 分析其中的CO、He浓度。因此当受试者 FVC<1L 时,不能收集到足够的供测定 用的肺泡气,因而不能进行DLco测定。
质量控制 一条满意的MEFV曲线应达到以下标准: 1升支陡直 要求吸气达肺总量位后迅速用力快速 呼气,要有一股爆发力,后外推的容量不能超 过 10%FVC 。如果开始时呼气用力不足,则 Vpeak Vmax75会降低。 2 呼气充分 呼气时间应达4s以上,要求MEFV曲 线降支能回复到 0 线水平,如果没有充分呼气, 则FVC变小。 3 呼气要平稳,用力要均匀,呼气过程中务必避 免咳嗽,突然中断和转向吸气。 4 为获得高质量曲线,至少应测定三次,每次间 隔 5 ~ 10 分钟,应保证两次测定最大的 FVC 之 差小于5%或100ml,然后选择其中FVC最大、 曲线光滑、起止点清晰的一条作为测量图形。

运动肺功能试验评价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

运动肺功能试验评价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

ta oei cnrlru ( < .5 , u e x a d a pc/ia vl t a hge i dr opta a hnt s o t op P 0 0 ) b th i l edsae t l o me aiw s i rne el g u nt t h n og t ma m d u r o h l yr h h
Reut T eeween inf a tdf rn e n rs n prmercp rmeesb t e w ru s P>0 0 .T e sl s h r r osg ic n iee c si et g s i i f i o t aa tr ewe nt o go p ( i . 5) h
实用老年医学 2 1 4月第 2 0 0年 4卷第 2期
Pat e a , pi2 1 , o.4, o2 rc G r t A r 0 0 V 1 N . ir l 2
1 65
运 动 肺 功 能 试 验 评 价 老 年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的 临床 应 用
吴浩 许子 彬 李建国 蒋龙 元 黄子通
e no t o g o p , le l r u n o t l o p d i t r u s ed r g o p a d c nr u .A l ain su d r e ts io t n x r ie p l n r u cin t s. w y og r l p t t n e w n p r mer a d e ec s u mo a f n t e t e y y o
t nsw t ho i b t ciep l n r ie s ( P . M eh d T e t— op t nswi tbeCO D weedvd i t i c rnc o s u t umo ayds ae CO D) e h r v to s w nyt ai t t sa l P r ii— w e h

围术期肺功能的评估

围术期肺功能的评估

基本肺容量(静态肺容量)
• • • • • • • • (4)残气量(RV):为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 正常参考值:M(男):1.380+0.631LF(女):1.301+0.466L (5)深吸气量(IC):指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潮气量+补吸 气量)。 (6)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全部)气量。(潮气量+ 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正常参考值:M(男):3.5L左右F(女):2.4L左右 (7)功能残气量(FRC):指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气量(补呼气量+残 气量)。 正常参考值:M(男):2.77+0.8LF(女):1.86+0.5L (8)肺总量(TLC):为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全部气,即余气量、 补呼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之和。正常参考值:M(男):5.02L左右 F(女):3.46L左右
限制性通气障碍
② ③


肺顺应性降低

阻塞性通气障碍肺容量变化阻塞性通气障碍③来自④②①
气道阻力增加

• (1)闭合容积(CV):指从肺总量位一次呼气 过程中,肺底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 呼出的气量(L)。通常以 CV/VC%来表示。 • (2)闭合总量(CC):是指肺底部位小气道开 始闭合时的总肺容量,即闭会容积( CV)与残 气容积(RV)之和。常以 CC/ TI。C%表示。 • (3)Ⅲ相斜率:从Ⅲ曲线相与水平线的斜度计算 得出;即肺泡平段每升呼出气体,所增多的平均 氮浓度。通常以 ANZ/L表示。
xiv. 明显的精神萎靡,抑制
无氧阈(AT)
是出现由无氧代谢补充有氧代谢供能的
位点,通常以此时的氧耗量表示
最大氧耗量(VO2max)

肺功能检查常用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肺功能检查常用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a
13
4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
肺活量与性别、年龄、体表面积、胸廓结构、呼吸 肌强度、职业和体力锻炼等因素均有关系,个体差 异较大,故临床判断时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 比作为衡量指标。
分级标准:
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80%——正常
60-79%——轻度降低
40-59%——中度降低
肺功能检查常用指 标的临床意义
a
1
肺功能检查的应用范围
1 辅助正确诊断肺部疾病:哮喘,COPD,肺间质纤维
化,支气管炎,肺炎等。
2 确定肺部疾病所引起的生理损害部位
气道?肺实质?肺毛细血管床?胸壁?
3 呼吸困难程度的判断及鉴别诊断 心源性?肺源性?
4 判断疾病的进程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5 手术风险评估,适应症:年龄>60岁、肥胖病人、胸
a
12
3 补呼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
补呼气量反映了呼气肌和腹肌的力量。在正常人中 变动较大,体位对其有显著影响。
仰卧位因膈肌上抬、肺血容量增加,补呼气量较立 位明显减少。妊娠、肥胖、腹水和肠胀气等都可减 少补呼气量。
细支气管在呼气相关闭使气体陷闭时,补呼气量降 低,见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
a
15
5 功能残气量FRC与残气量 (Residual volume, RV)
功能残气量FRC与残气容积改变常同时存在, 增加见于肺弹力减退或呼吸道阻力增加,如 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容积减少见于肺组织 损害、胸廓或肺限制性疾患,如肺间质纤维 化、肺切除术后。
临床上常以残气/肺总量(RV/TLC%)作为 考核指标。
a
16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肺功能进行评估和分类的一套标准。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人们对肺功能的了解和关注也日益增加。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出现,为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和个体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准则。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制定过程经历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们通过对大量的肺功能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人群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肺容量、肺通气功能、肺弹性、肺顺应性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通过一系列专业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地反映个体肺功能的健康状况。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要点主要是根据各项指标的数据范围和变化趋势,将个体或群体的肺功能分为几个等级,从而形成对肺功能质量的科学评估体系。

通过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肺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和预防一些潜在的肺部疾病。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肺部疾病的个体,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可以提供科学的指导,辅助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效果的评估。

展望未来,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发展将更加完善和细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指标被纳入到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中,从而提高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应用范围也将扩大,不仅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还可以应用于健康管理、体育运动等多个领域,为个体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全面的评估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以及介绍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概念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一个初步了解。

同时,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指导读者阅读全文。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制定过程、内容和要点。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肺功能检查可评估受试者的呼吸生理功能,明确肺功能损害程度以及通气/血流平衡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还可用于劳动能力的鉴定、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此,肺功能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及外科手术评估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应增加到25%[1]。

但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等级医院肺功能仪的配备率仍不平衡,一级医院的配备率仅为1.6%[2]。

在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的普及势在必行。

本刊2018年第6期发表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也强调了随着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3]。

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及其应用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1.常规肺通气功能: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

适应证包括疾病的诊断、监测、损害/致残的评价。

禁忌证包括绝对和相对禁忌证,如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脑卒中、休克、未控制的高血压等[3]。

大多数其他肺功能检查项目均是在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其他项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以肺通气功能检查为基础。

肺通气功能检查前应进行仪器的准备包括环境校准、容积及流量校准,以及受试者的准备,如穿着舒适轻薄衣服、准确测量身高体重、采取坐位以及动作的练习等。

肺通气功能检查主要包括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3部分内容,在进行每项检查时,均应进行严格的质控。

在完成肺通气功能检查后,质量等级可评为A、B、C、D、F 5级[4,5],见表1。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可分为限制性、阻塞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无论是哪一种通气功能障碍,其程度的判断均按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分级,可分为轻度(≥70%)、中度(60%~69%)、中重度(50%~59%)、重度(35%~49%)及极重度(<35%)5级[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功能的适应症
——什么人需要检测肺功能
肺功能测定适应症:
1、外科病人的术前检查,特别是全身麻醉和心肺大手术,腹部大手术
及脏器移植手术前对肺功能的术前评估
2、呼吸科、肺科和胸外初次门诊病人的检查
3、所有呼吸道及肺部有疾患的病人,配合血气检查追踪随访,对通气、
换气基本上有一个全面的评估
4、所有心肺功能有障碍的病人
5、对哮喘、支气管炎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的疗效考核
6、对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的人,作长期的追踪随访
7、劳动能力的鉴定
&配合高空、高原的学术生理研究
9、使用呼吸器前、或撤除呼吸器时,用肺活量做动态的观察,来决定是使
用呼吸器和撤除呼吸器
肺功能测定适应症
麻醉前务必做肺功能检查
1)全麻、插管麻醉
2)胸、腹部大手术
3)年老者计划手术
4)COPD患者术前检查
5)心功能不全者
6)胸阔畸形
临床应用
(1)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2) 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伴肺功能损害治疗的疗效评估。

(3) 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4) 手术前安全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的预测。

(5) 重症抢救监测。

(6) 劳动力鉴定。

肺功能测定注意事项:
1•测试前病人须安静休息15分钟。

2•高热,剧咳,极度衰弱病人暂不宜做;
3•肺大泡,自发性气胸病人不能做;咳血病人须待血止后二周方可做。

4.传染病患者暂不能做。

肺功能评价(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气道阻塞或狭窄而引起的气体流量下降
FEV1,FEV1/FVC、MMEF、MVV 均下降;
原因:
*气管支气管疾患:气管肿瘤、狭窄等;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 肺气肿、肺大泡
* 其他原因不明的如纤毛运动障碍
肺功能评价(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体积受限引起的肺容量减少
VC ( FVC )、等均下降
原因:
*肺脏变小:手术切除后,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肿瘤,矽肺等
*胸廓活动受限:胸膜积液,增厚,粘连,胸廓畸形
*胸腔受压:腹水,妊娠,肥胖等
*呼吸肌无力:膈肌疲劳,肌无力,肌萎缩,营养不良等
* 单侧主支气管完全性阻塞
用英文列表及名词解释名称解释:
SVC静态肺活量
FVC时间/用力肺活量MVV分钟最大通气量MV每分钟通气量
RR分钟呼吸次数
TV潮气量
ERV补呼气量
TRV补吸气量
常用词汇解释:
SVC测量
sec
FVC测量
每项参数的临床意义
一.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 )
肺活量个体差异较大,故临床判断时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
比作为衡量指标。

分级标准:
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 =80%——正常
60-79% ――轻度降低
40-59% ――中度降低
<40%——重度降低
1. 潮气容积(VT):
一次平静呼吸进出肺内气量,正常约500ml。

大小
主要取决于膈肌功能与运动。

2. 补呼气容积(ERV)
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最大气量,正常男约
1603 ± 492ml、女约1126土338ml。

3. 补吸气容积(IRV):
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最大气量
4. 深吸气量(IC):
平静呼气末尽力吸气所能吸入最大气量IC二VT+1RV,IC应占
肺活量(VC)的2/3〜4/5,为补呼气容积2倍。

正常男性2617 ± 548ml,女性
1070 ± 381ml影响IC的主要因素是吸气肌力
.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MVV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以最深最快的呼吸所得到的最大通气量,通常以每分钟计算。

最大通气量与肺容量、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以及呼吸肌力都有关
70%以上:胸部及上腹部手术无禁忌
69-50% : 胸部及上腹部手术有相当风险,术后应同步无创
或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49-30% : 胸部及上腹部手术尽量避免,如必须手术,术后
必须同步呼吸机辅助呼吸
30以下: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禁忌
阻塞型改变MVV明显降低,限制型改变时MVV正常或降低
引起最大通气量减低的常见的原因有:
1、气道阻力增加:如支气管哮喘等。

2、胸廓畸形或神经肌肉病变:脊柱后侧凸、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等
3、肺组织病变:肺水肿等
.每分钟通气量MV
每分钟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即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
乘积。

在静息状态时每分钟通气量正常值为5-8升,男性约6.6升女性约5.0升。

一般来说,限制性肺疾病患者表现为浅快呼吸,而阻塞性疾病则呼吸相对深缓,呼气时间延长。

四•通气储量百分比
通气储量百分比(Ventilation reserve%, VR%): 此系通气储备能力大
通气储量百分比(VR%)=最大通气量--静息每分通气量小的指标
最大通气量X 10 0%
胸外科应用
胸科手术(综合分析:年龄,性别,一般状态,术式)
FEV1>2.0 或 50% pred. 安全
MVV > 70% pred 安全
69-50% 考虑
49-30% 避免
< 30% 不能
术后FEV1预计值应>0.8 L
五.用力呼气中期流速
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EF )临床意义与时间肺活量或最大通气量相似,由于它弃去呼气初始与用力有关的部分及呼气终末呼气速度明显减低部分的肺容量,故能更敏感地反映气道阻塞情况,并能反映小气道功能。

MMEF、FEF50、FEF75 降低反映
小气道气流受阻,COPD早期病变主要累及小气道,肺功检查对早期小气道病变的诊断是胸部X线及胸部物理检查所不及的。

⑴FEV1 :
①降低见于大小气道阻塞,
FEV1 <60%肯定有气道阻塞。

⑤FEV1 /FVC与FEV1实/预综合判断用于COPD
诊断及分度。

⑵PEF、FEF25降低反映大气道气流受阻或呼吸肌力减弱
COPD临床严重度分级
级别分级标准
0级肺功能在正常范围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I 级(轻度)FEV1/FVCV70%
FEV1 >80%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II 级(中度)FEV1/FVCV70%
50% <FEV1V80% 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
30% <FEV1V50% 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
W级(极重度)FEV1/FVCV70%
FEV1V30% 预计值或FEV1V50% 预计值伴呼吸衰竭或
右心衰竭的临床征象
FRC残气标准:(残总比)
<35%正常
35% ―― 45%为轻度肺气肿
46% ―― 55%为中度肺气肿
>55% 为重度肺气肿
肺弥散功能测定
肺弥散功能测定(DL)介绍:
弥散功能是换气功能中的一项测定指标用于评价肺泡毛细血管
膜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
肺弥散功能测定(DL)正常值:
男性为(28.84 ±84)ml/(mmHg min)n
女性为(22.13 ±09)ml/(mmHg min”(注:1mmH g O.33kPa)・
肺弥散功能测定(DL )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