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书汇报发言稿

合集下载

《美的历程》前三章读后感

《美的历程》前三章读后感

《美的历程》前三章读后感
哎呀!我今天看了一本叫《美的历程》的书,可有意思啦!这书里头讲了好多关于美的故事,老师说咱们得认真看看,我就乖乖打开了。

前三章讲的东西真让我惊讶得“哇”了一声!
第一章说的是上古的美,原来好久好久以前,人们觉得大自然就是最美的!天空啊,大山啊,还有河流哗啦啦的声音,都让人觉得神秘又好看。

他们还刻石头画呀,说是代表他们的希望,我一想,“哇塞,原来古人也这么有想象力呀!”
第二章讲的商周时候的青铜器,那些花纹弯弯曲曲的,像迷宫一样!我觉得要是有个这样的玩意儿放家里,肯定可威风了。

人们用它来祭祀,表达对天地的敬意,我想:原来他们也挺浪漫的嘛,嘿嘿!
第三章就是秦汉的艺术啦,那个时候的人们爱雕刻,还发明了画像砖和陶俑,样子都可生动啦!我一边看一边“哇呜”地想,这么厉害,他们画画都不用橡皮擦吗?我画个小兔子都老画歪。

这三章让我觉得,原来美是一步步变来的,每个时候的人都超厉害!我得加油,把咱们现在的美也学好喽!
—— 1。

《美的历程》读后感心得(2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心得(2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心得《美的历程》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人类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美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美的多样性和深远影响。

首先,美的历程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认识到美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从古代希腊到现代,美学的概念和理论不断演进,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美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还包括自然景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这让我意识到,美学是一个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学科,它贯穿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次,书中展示了美的不同形式和多样性。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表达方式。

古代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现代的摄影等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美感和意义。

这让我明白到,美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喜好。

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品或者一幅画作时,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这就是美的力量。

除此之外,美的历程还介绍了一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美学理论和观点。

例如康德的“审美判断力”理论,海德格尔的“存在的艺术”理论以及留白美学等等。

这些理论不仅拓展了我们对美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通过这些理论,我学会了用更深入的视角去欣赏和理解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观赏。

最后,美的历程还让我反思了美的价值和意义。

美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它还与我们的心灵和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

美可以为我们带来启迪和鼓舞,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当我们欣赏一幅画作、听一首音乐或者读一本文学作品时,我们不仅仅是经历了一种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美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美的历程》,我对美学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新的提升。

美学不仅仅是艺术和审美的学科,它还涉及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每个时代和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表达方式,这正是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在。

美的历程教会了我以更深入的视角去欣赏和理解美,让我意识到美的价值和意义。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在翻开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之前,我对“美”的认知,就像是在雾中看花,朦朦胧胧,只知道美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和舒适的存在。

然而,当我真正走进这本书,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那些原本模糊的关于美的概念,开始一点点变得清晰起来。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带着我们从远古的龙飞凤舞,一路漫步到明清的文艺思潮。

这可不是简单的时间旅行,而是一次深入灵魂的美学探险。

每一个时代的艺术、文学、哲学,都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就拿原始社会的陶器来说吧。

以前我总觉得那些陶器不过是些粗糙的罐子、盆子,没什么特别的。

但在李泽厚先生的笔下,我看到了那些简单线条背后的神秘力量。

那些刻在陶器上的鱼纹、鸟纹,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渴望。

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情感。

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用手中的工具,在泥土上刻画下自己眼中的世界,那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再说说先秦的理性精神。

以前读《诗经》,只觉得那些诗句朗朗上口,却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

通过这本书,我才知道,《诗经》里的那些爱情诗、劳动诗,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爱情表白,更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则是对不劳而获的愤怒谴责,充满了对社会公平的渴望。

还有那魏晋风度,一直让我心驰神往。

以前只知道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们洒脱不羁,喜欢饮酒作乐、清谈玄理。

但读了《美的历程》,我才明白,他们的洒脱背后,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由的追求。

那个时代,战乱频繁,生命脆弱如秋叶。

所以文人们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转向内心,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脱。

像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面对司马氏的强权,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最后慷慨赴死。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在翻开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之前,我对“美”的认知,就像那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尘,模糊且零碎。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中,仿佛是踏入了一场奇妙的时空之旅,跟随着历史的车轮,去探寻那隐藏在岁月深处的美的秘密。

书中所展现的,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到殷周青铜器的狞厉之美,再到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中唐文艺,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这一系列的美的历程,就像是一部部精彩绝伦的电影,在我眼前逐一放映。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唐朝。

唐朝,那是一个怎样辉煌灿烂的时代啊!每次想到唐朝,我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

那时候的长安城,街道宽阔笔直,车水马龙。

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卖丝绸的,那丝绸光滑柔软,色彩鲜艳,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有卖瓷器的,那瓷器造型精美,图案细腻,仿佛是一件件艺术品;还有卖各种小吃的,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走在长安的街头,你能听到各种声音。

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文人墨客们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吟诗作画,那声音中充满了激情和才华;还有那悠扬的乐声,从远处的宫殿中传来,那是宫廷乐队在演奏,旋律优美动听,让人陶醉其中。

唐朝的女子,也是美的独特。

她们不像其他朝代的女子那般拘谨,而是大胆地展现自己的美丽。

她们穿着华丽的衣裳,那衣裳的颜色鲜艳夺目,款式新颖别致。

有的女子梳着高高的发髻,上面插满了各种精美的发饰,走起路来摇曳生姿;有的女子则化着精致的妆容,眉如远黛,眼似秋水,嘴唇红润如樱桃,一颦一笑都充满了魅力。

唐朝的诗歌,更是美的巅峰。

李白的豪放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种自信和洒脱,让人热血沸腾;杜甫的沉郁顿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人感动不已;还有王维的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宁静优美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美的历程读后感(通用29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通用29篇)

美的历程〔通用29篇〕美的历程〔通用29篇〕美的历程篇1今天,我刚在网上看了一本这样的书,名字叫《美的历程》。

书的题目就让人很想知道下面的内容是什么,很吸引人。

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那么,从哪里起头呢?书的一开头就用:美是关乎心灵的事情,不可复制,几近于偶然雪上留痕,一线佛里梵音。

所以记录美的历程,实在是吃力不讨好,承载它的除了美自身,更在于后来者审视的心灵敏锐度。

这样一段话为开头,同时也让我看到美的心灵是会怎样面对生活。

前不久,我通读了李泽厚先生的著作《美的历程》。

美学和哲学是我今年颇感兴趣的两门学科,虽然这与我的专业学科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络,但它们却深深吸引着我。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开展。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详细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络起来,点面结合,提醒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开展作出了概括的分析^p 与说明。

于是,相应的表达在石窟艺术上,如割肉喂鸽、捐躯饲虎等悲惨的佛经故事成为壁画的主要题材,这无疑是悲惨现实的艺术写照;另外石窟佛身雕塑的造型特征却是宁静、高超、飘逸的,正是这与人世间的强烈反差,使得人们把绝望中的希望、美妙的理想都寄托在它身上。

此时的北魏雕塑,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顶峰。

初始,卢照邻骆宾王使诗歌由宫廷走向生活,刘希夷张假设虚又使之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王勃等初唐四杰继而把《春江花月夜》式的少年空灵的感伤,化而为壮志满怀求建功立业的详细歌唱;终于,陈子昂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盛唐之音自此而始。

此后,边塞诗、田园诗各擅胜场,前者豪迈英勇,一往无前,后者优美宁静,明朗安康。

而李白,更以其狂放恣肆的气魄,天纵神授的奇才,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5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5篇)

美的历程〔精选5篇〕美的历程〔精选5篇〕美的历程1本学期,我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作品《美的历程》,书中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绘和美学把握。

带着读者对古典文艺进展了一次生动而深入的巡礼。

《美的历程》全书共十个章节,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悟”、“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书中李泽厚先生带着我们领略了中国书法“线的艺术”美,细细品味唐诗的丰神情韵少年才气和宋词的筋骨思理、思虑深沉,聆听李白那飘逸而瑰丽的浪漫文学交响诗,深度解析杜诗颜字韩文中的“破旧”与“立新”,体味宋代艺术追求上的空灵、含蓄、平淡与自然之美……同时,让读者认识到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与韵律。

强调的更多是对立面之间的浸透与协调,而非对立面的排挤与冲突。

书中屡次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让我印象深入。

“有意味的形式”是贝尔提出的,他认为视觉艺术的根本在于他们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坚持从“美在客观”来解释美。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

“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

而中国书法艺术那么是后者。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阐释,让我更深入的体会到书法“线的艺术”的美感。

它不是线条整齐划一平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

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

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并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标准。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美的历程》,在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单从书名来看,我并不知道作者要写的是何物的美,其美之处又在哪里,历程又指什么。

所以,我首先要从题目开始。

“美”在本书中指的是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历程”则是指从原始社会到明清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

由此,本书的内容也就凸显出来了。

即诠释各历史时期的古典文艺的独特之美以及美的发展历程。

本书有三处可圈可点。

第一:内容本书按照历史发展来写美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学风格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亦在不断变化。

不同朝代的同一种艺术给人以截然不同的美。

以魏、唐、宋的雕塑为例,魏以理想胜,宋以现实胜,唐以二者结合胜。

即使同一朝代,其美学风格也迥然不同。

以唐的书法为例,初唐的书法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蝉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而盛唐则流行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在同一朝代中诞生并发光发亮。

第二:结构本书的结构十分紧凑。

上一章节的内容在下一章节也会出现,甚至有的章节内容贯穿于整本书,如本书中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

正是这种前后贯穿,前后紧密联系,你会惊奇地发现两个不同领域的古典文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相似的美学风格,从而感受到中国古典文艺是一个整体,各领域冥冥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写法关于写法,我要提及其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

写作特色表现在整本书举了相当多的例子,例子虽多,然都是典型之例。

在这些例子中有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闻所未闻的人物。

对于耳熟能详的人物,也许你会看到他的另一面。

如苏轼,你在品味其豪气冲天的诗句时,可曾想到他脆弱的一面。

而对于闻所未闻的人物,你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

另一个特色就是比较,本书多处地方有比较。

有同一朝代的比较,不同朝代的比较,不同领域的比较。

能让你对中国古典文艺之美有个整体感受。

语言特色表现在书中大量的诗、词、古文以及作者似诗一般的语言,也许你无法完全看懂,但亦能从中感受到古人作品中的古典之美,世上独一无二的古典之美。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李泽厚<美的历程>读后感》当我第一次翻开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时,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这本书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方式,引领着我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美的踪迹。

在书中,李泽厚先生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讲到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从儒道互补的先秦理性精神,讲到楚汉浪漫主义的气势与古拙;从魏晋风度的人的觉醒,讲到佛陀世容的虚幻颂歌;从盛唐之音的青春旋律,讲到宋元山水的意境韵味;从明清文艺思潮的市民文艺,讲到近代的启蒙与救亡。

这一路的“美的历程”,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魏晋风度这一部分。

魏晋时期,那是一个战乱频繁、政治黑暗的时代,但却也是一个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们开始关注自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他那潇洒不羁的风采,至今仍让我心驰神往。

据说,嵇康长得俊美非凡,“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他爱好打铁,在大树下,赤着上身,挥舞着铁锤,汗水顺着他结实的肌肉流淌下来,那画面简直太有魅力了!他不为权贵所屈,面对钟会的拜访,他依旧旁若无人地打铁,尽显其傲骨。

最终,嵇康因得罪司马昭而被处死。

临刑前,他神色自若,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曲罢,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那一刻,他的从容和淡定,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美。

这种美,不是外表的华丽,而是内心的坚定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还有王羲之的书法,那流畅的线条,灵动的笔触,仿佛在诉说着书法家内心的情感起伏。

据说,王羲之在兰亭雅集时,趁着酒兴,挥毫泼墨,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当时的情景,春风拂面,溪水潺潺,一群文人雅士聚在一起,吟诗作赋,好不惬意。

王羲之在这种氛围中,灵感迸发,笔下的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那种自然天成的美,让我不禁感叹,艺术真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说:“魏晋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历程》读书汇报发言稿
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与大家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

“书籍”作为现实社会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但是,现代社会很多人由于受到社会浮躁气息的影响,对读书的目的性,书籍选择问题都显得很茫然。

我读的书不多,但是在这里我却愿意想将自己读书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有益的启示。

前言部分摘要
摘要: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我特别崇拜的教授向我们推荐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当时我就利用假期看完这本书,我领悟到很多。

作者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

虽然我并未完全读透《美的历程》,但是已经弥补了很多以前我一知半解甚至遗忘了的文学知识。

《美的历程》的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

介绍作者
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间的美学问题论战,被称为当时美学派之一(另二派为朱光潜、蔡仪)。

在1956年的美学争论中,26岁的李泽厚发表《论美感、美和艺术》一文,提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自成一派。

在“美学论争”中,李泽厚尚未“而立”,已成一家之言。

《美丽的历程》文本简述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原创的概念如: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宋元山水意境等。

文本内容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原始歌舞艺术。

第二章是青铜时期的铜器文化在到后来讲到汉子的起源,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并一直应用到现代。

而汉字也有着自己的美学价值,这就是书法。

自产生汉字起便有了汉字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线条艺术,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并且上升到美学的价值。

第三章主要讲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

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精神和中国诗歌的“赋比兴”。

儒家的“仁”的思想,法家的“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道家的“清静无为”,等这些百家争鸣的思想演绎了先秦时期的礼乐精神。

而《诗经》这部伟大的著作更是把中国的“赋比兴”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四章讲的是楚汉文化。

屈原的《离骚》是楚文化的代表,汉赋,壁画是汉代的代表。

第五章讲述了魏晋时期的文化特征。

第六章讲的是宗教文化,本土产生的道
教和外来宗教佛教相互渗透,他们的石窟,壁画,雕塑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第七章讲的是盛唐时期的诗歌艺术。

李白的浪漫主义以及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让中古的诗歌艺术达到高潮。

第八章《韵外之至》包含规范化,格律化,百花齐放,充满忧伤的中唐文艺很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矛盾以及苏轼的意义。

第九章讲的是宋元时期的市民文学。

宋词元曲子昂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第十章讲的是明清时期的文艺。

从昆曲到京剧再到小说都创造了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美。

这大概就是全书的主要内容,我读的不是很透彻,但也从其中得到一些基本的美学知识。

个人浅评
浅谈一下我个人对《美的历程》一书的一些观点:
1.结构方面,文章脉络清晰,有利于读者从宏观角度把握全书的内容。

如第七章中,作者分别从“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和“杜诗颜字韩文”三个角度为读者讲述了盛唐之美的点点滴滴。

2.作者插入了大量的珍藏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图文并茂,避免了纯文字的枯燥,使读者对美的理解更直观更形象。

3.思想情感方面对人性的思考,“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是观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它在审美心理上是某种待发现的数学结构方程,这也就是积淀的形式,美的形式”。

在美学层面上,李泽厚给人性的定义也说明了我们因该以怎样一种姿态去对待艺术、对待生活中和意识中的美。

印象最深的部分:割肉贸鸽,只为挽救一只被饿鹰追逐的
小鹰;舍身饲虎,只为救活一堆奄奄欲毙的小虎;须达弩好善乐施,只为实现他的施舍……如此等等,总会引起读者心中的各处感伤与无奈,总会让读者思考关于生命价值的问题,引起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人的价值何在?
4.语言上,行文优美,分析透彻,夹叙夹议,文字简洁,铺排列锦,不是诗而胜似诗,让人神驰千年,遨游历史长河而不断领略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能够让读者对中国美学的气质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形成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但是我个人认为书中不足之处: 1.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文言文,注解较少。

这无疑会给文学功底较薄弱的读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阅读障碍。

2.书中一些比较专业化的术语读起来稍显生硬,没有列举一些实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通过适当的例子进行“通俗化”的阐述,让读者更好解读著作。

结束语
《美的历程》是一部说不完道不尽的美学著作,但是我们在欣赏其内容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它在语言上所达到的高度。

《美的历程》描绘的是民族心灵精神的历程,阐释了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内涵,是一部心灵的鸡汤。

2014.10.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