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中地位和作用
地位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 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 的伟大壮举。
作用
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 民军队,还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同时,长征也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力量 ,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长征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精神内涵
长征精神包括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 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组歌两首》教 案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长征历史背景及意义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分享
目录
• 实践活动设计:创意表达与展示 • 课程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案背景及目的
弘扬长征精神
跨学科综合学习
通过教授《长征组歌两首》,使学生 更深入地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交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 的思考和感悟,如对长征精神的 理解、对革命先辈的敬仰等,促 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提问答疑: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
问题收集
提前收集学生在阅读《长征组歌两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分类整 理。
现场答疑
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包括对诗歌背景、意象、语言等方面 的解释和阐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景等元素。
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如豪情壮志、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等,理解诗人在长征途中的心
路历程。
价值观探讨
指导学生挖掘诗歌中蕴含的价值 观,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 命英雄主义等,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长征组歌》两首教案模板

八年级语文《长征组歌》两首教案模板教案一:《长征组歌》原唱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2.学习歌曲的歌词及旋律;3.能够表达对于长征组歌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长征组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2.歌曲的歌词理解和唱法。
三、课堂教学过程1.开篇渲染:播放长征组歌的MV,并简要介绍长征组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
2.歌词学习:发放歌词资料,让学生看一遍歌词,并协助理解深层含义。
接着,放音乐让学生朗读歌词并跟唱。
3.歌曲表演:分组表演整首歌曲,提供不同的演绎方式进行比较,点评每个小组的表现。
4.总结讨论:将学生成果综合起来,进一步探讨长征组歌在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方面的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对《长征组歌》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在情感态度上更符合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此外,学生还能以分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升班级和学校的文化氛围。
教案二:红歌版《长征组歌》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于《长征组歌》红色文化符号和故事内涵;2.学习歌曲的歌词及唱法;3.能够表达对于红歌版《长征组歌》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红色文化符号和历史内涵的讲解;2.歌曲的歌词理解和唱法。
三、课堂教学过程1.开篇引入:讲解红歌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并提及《长征组歌》在红色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2.歌词学习:发放歌词资料,依照学生不同的等级要求进行必要的讲解,鼓励学生在红色文化和意识上有所升华。
3.歌曲表演:分组按照学科主题分别演绎歌曲,在表演过程中增加创意和情感的渲染,提高班级和个人的艺术魅力。
4.总结讨论:评选优秀歌曲演绎团队,并进行互评和点评讲评。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会接触到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红色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以及红色文化符号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激励和自信,同时也将激发其在艺术方面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为整个班级和学校的文化教育充实了不少具体内容。
小学五年级语文《长征组歌两首》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长征组歌两首》精选教案推荐文章拥有信任500字小学五年级作文热度:五年级上册作文我的理想优秀范本热度:小学五年级读书心得五篇热度:我骄傲五年级作文热度:生活万花筒作文五年级五百字热度:《长征组歌两首》歌词表达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长征组歌两首》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长征组歌两首》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
2. 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
3. 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一.字词检测:音:黔皑皑毡炊chuī 毯tǎn 侵qīn似sì 水似银似乎重chóng 重飞渡扎zhā 扎营盘shì 似的zhòng 重兵zā 包扎乘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行háng 行情,欺行霸市jiě 解嘲shèng 千乘之国xíng 行囊,行云流水解jiè 解送奇qí奇怪xiè 跑马卖解jī 奇数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皑皑皑袭袭击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铠铠甲垄垄断锤千锤百炼钢钢铁捶捶胸顿足刚刚强义:皑皑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压——逼近境——边境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组歌的背景和意义。
学会演唱两首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奏、演等多种方式,体验长征组歌的音乐魅力。
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音准、节奏、唱腔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演唱长征组歌,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长征组歌简介介绍长征组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义。
讲解长征组歌的构成和特点。
2.2 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学习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技巧。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长征组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授分组进行歌曲学习,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深入学习。
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讲解歌曲的唱法和情感表达。
3.3 实践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的准确性。
集体演唱的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4.2 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长征组歌》教材或相关资料。
5.2 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的音响设备。
5.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长征组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长征的场景和情节。
6.2 课后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长征组歌进行学习和演唱。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文艺演出,展示所学成果。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知识拓展介绍长征组歌与其他音乐作品的联系和差异。
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组歌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2 实践拓展组织学生参观长征纪念地,感受长征的历史氛围。
邀请长征时期的革命前辈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分享长征的经历和故事。
第八章:教学安全8.1 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演唱和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组歌》的背景和创作意义,感受革命历史的伟大。
2. 通过学习两首《长征组歌》的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长征组歌》的背景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创作背景等。
2. 《长征组歌》中的两首歌曲:《突破封锁线》、《飞越大渡河》。
3. 歌曲《突破封锁线》的学习: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解析。
4. 歌曲《飞越大渡河》的学习: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解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征组歌》的背景和创作意义,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长征组歌》的背景和创作意义,学习歌曲《突破封锁线》。
2. 第二课时:学习歌曲《飞越大渡河》,进行合唱练习。
3. 第三课时:总结学习内容,进行歌曲演唱展示。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5. 第五课时:进行课程评价,总结收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两首《长征组歌》的歌曲。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3. 学生能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长征组歌》的背景介绍、歌曲解析等内容。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3. 乐谱:提供两首歌曲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八、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介绍《长征组歌》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2《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情感目标: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及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3、能力目标:体会语言的精确、概括性。
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文章、书籍的名称及大概的内容,影视作品、歌曲、历史文献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资料,等)二、导入: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描绘精彩片段,要求同学尊重原作,尊重历史真实。
2.教师适当补充让学生了解长征原因、经过、意义。
3.老师讲述央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艺术的再现那段历史,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而作的《长征组歌》轰动全国。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两首歌词就是其中的第四乐章和第六乐章。
4.简介作者三、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朗诵。
(二)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诗歌内容。
(三)教师点拨,学生讨论难理解的诗句。
(四)思考问题: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战争,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五)、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如“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水似银。
”(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长征组歌【教学目标】
⒈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⒊学会长短句式相结合运用;
⒋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课前准备】上课前粗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⒈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长短句式相结合运用;
2.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组歌的背景,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唱《长征组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内容,感悟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长征组歌的背景介绍2. 学唱《长征组歌》两首:分别是《突破封锁线》和《四渡赤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长征组歌的背景,学唱《长征组歌》两首,感悟长征精神。
2. 难点:准确理解歌词内容,把握歌曲的节奏与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征组歌的背景,分析歌词含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唱,学生跟随学唱。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长征组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长征历史。
2. 学习歌词:分析《突破封锁线》和《四渡赤水》的歌词,讲解歌词中的历史事件。
3. 学唱歌曲:教师示范唱,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歌曲的节奏与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歌曲中的意象,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6. 总结课堂: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征精神的传承。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了解长征故事。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长征纪念馆或红色教育基地,加深对长征历史的了解。
2. 开展长征主题的绘画、写作、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方式感悟长征精神。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长征组歌》两首,理解歌词的含义。
2. 学生能够简要描述长征的历史背景,以及歌曲中所体现的长征精神。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展现出对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八、教学资源1. 长征组歌乐谱及相关资料。
2. 长征历史图片、视频等教育资源。
3. 音响设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课堂活动时间分配:讲解长征组歌背景及歌词分析(30分钟),学唱歌曲(40分钟),小组讨论与实践活动(20分钟),总结课堂及布置作业(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组歌》两首萧华教学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一.字词检测: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 侵qīn似sì水似银似乎重chóng重飞渡shì似的zhòng重兵扎zh ā扎营盘乘chéng乘机,乘人之危zā包扎shèng千乘之国行háng 行情,欺行霸市奇qí奇怪xíng行囊,行云流水jī奇数解jiè解送jiě解嘲xiè跑马卖解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皑皑皑袭袭击铠铠甲垄垄断锤千锤百炼钢钢铁捶捶胸顿足刚刚强义:皑皑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压——逼近境——边境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
扎,驻扎。
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二.创作背景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
三.背景资料:1.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2.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
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
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
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
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
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过雪山草地》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四.欣赏歌曲、读懂诗歌1.欣赏《长征组歌》音像作品2.教师出示自读问题,学生合作讨论(1)书后练习二——找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从而明确歌词的主题学法指点:如何判断歌词的中心句?可从中心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中心句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一般出现在歌词的结尾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心句在表达这首歌词的主旨方面的作用,中心句与《长征组歌》主旨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一系列战事(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红军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意在突出一个“奇”字,赞扬毛泽东出奇制胜的军事艺术,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过雪山草地》描写红军(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的惊世壮举,意在表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所以最后一句是中心句。
(2)请根据你的理解把这两首歌词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因为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是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四渡赤水战役取得胜利,靠的是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靠的是人民的支持帮助,靠的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路难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重兵重重封锁,是红军战士们面临的更大困难。
)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总述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
以下五句基本按照战斗的先后顺序来写。
(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牵着敌人鼻子走,调动敌人的兵力出云南,为红军北上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因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昆明逼贵阳”这两句分别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故事和声东击西佯攻贵阳又转向昆明进发从而牵动敌人的大批兵力让敌人疲于奔命的故事。
这正是毛泽东声东击西战略的具体实施。
)《过雪山草地》: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并且由表及里,揭示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同甘共苦、充满理想。
五、研读歌曲,赏析亮点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两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过雪山草地》: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六、比较感知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参考〗①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②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
[不同:《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我们也读了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请你思考一下:故事与歌词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参考〗故事需有完整情节,以叙事、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叙事生动具体,篇幅长;诗歌语言凝练,重在抒情。
七、情感迁移1.这一课的学习对我们的启发:学习革命前辈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战胜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
2.书后练习三(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改革开放跟长征一样都是处在历史转折时期,同样是气势宏伟,影响深广,新的长征路比几十年前的长征更曲折、更艰难,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只有发扬长征精神,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或〖改革开放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是一次新的“长征”,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依,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实在在地努力奋斗开创未来。
同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才会真正实现人民的富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应当发扬艰苦奋斗、忘我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始终依靠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以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重,发扬齐心协力、同甘共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扬长征的优良传统,去开创美好幸福的明天。
〗)八、创新训练如果把这两首歌编制成mtv电视片,说说你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