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
人美第二册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画自己》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业类型:绘画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画画,可能就没有拿过画笔。
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可以生动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
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作一些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观察和回忆为主,自由地表现自己。
这节课,我是从激趣、观察、探究、评说、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找出同学的相貌特点;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过交流和表演进一步感受人物表情变化规律;通过教师的示范发现自画像的表现手法;通过自我表现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隐性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表现,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评价:1,是否对自画像感兴趣?能否表现出自己的形象特点和表情?2,能否通过镜子观察并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能比较别人脸部的不同之处。
3,作品的构图是否基本合理?表现是否肯定、自信和流畅,较少或没有反复涂改的现象?4,能否参与同学间的相互观察和交流,倾听别人对自己相貌特征的描述?是否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并发表对别人作品的看法。
教学具准备:教师:大画纸、课件。
学生:小镜子、彩色水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游戏“猜猜我是谁?”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
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全册(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色彩、形状、构图等,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1. 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的调配和使用,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
2. 形状与线条:探索不同形状和线条的组合,创作有趣的画面。
3. 我的自画像:通过自画像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现力。
4. 美丽的风景:描绘自然和城市风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色彩和形状的基础知识,创作方法的实践应用。
难点:色彩调配的技巧,形状与线条的创新组合。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示范画作、画纸、颜料、画笔等。
学具: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术作品或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色彩、形状、线条等基础知识,并进行示范。
3. 实践: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突出课程主题。
内容:包括关键词、重要知识点和创作步骤。
布局:清晰、有序,便于学生跟随和理解。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创作一幅作品。
小组作业:合作完成一个主题创作。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作品质量。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全面而深入地指导美术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 精心整理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2册教案第一课画自己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课时一、情景设置,激发兴趣1、游戏:首先所有学生闭上眼,趴在桌上,然后选4位同学藏在面具后,让大家认是谁。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脸部特点。
二、观察分析,了解自画像。
1、了解人们的相貌的区别。
师:为什么老师能区分大家呢?是什么不一样呢?师:谁能说说自己的特点?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人物的主要特点。
用手摸摸看,有什么感觉?(互相讨论、观察)2、出示课题:《画自己》3、你认为自己什么表情画起来最好看:(对镜子做表情欣赏,请几位表情生动的同学上台表演)。
4、欣赏课本范作,观察不同的表现方法。
问:小朋友为什么把自己画成这样?(边欣赏边分析表现形式)学生的回答不能确定。
5、赏析徐悲鸿《自画像》师:看看画家笔下的自己。
知道徐悲鸿吗?——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画家,早年留学欧洲学习西方油画,回国后结合我国传统绘画“中国画”创造了很多优秀作品,其中,他最擅长画马。
他笔下的马栩栩如生。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1、学生作业。
师:你们想怎样画自己?(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什么样的表情或自己最美的时候。
2、带了小镜子的同学可以看看镜子中的自己,作出一个表情试试。
别忘了抓住自己五官的特点。
3、本课时完成基本形的表现虽然认识自己,但不一定画得出来。
借助小镜子更直接的、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五官特点。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鼓励好的,指出不足,帮助有困难学生。
第二课时1、以头部为主,主要表现面部特征。
自由作色,大胆表现。
2、及时表扬落笔肯定、表现大胆、画出自己特点和个性的作业。
3、对表现拘谨的孩子作鼓励性指导。
四、欣赏评价及教学延伸。
1、点评:选3-4张较好的画,请作者自己从构图、色彩、表现手法、表现心情等方面讲解。
2、学生评价。
3、分小组欣赏,每组选1-3张作业展示在黑板上,介绍挑选原因。
4、把所有作业贴在大纸上。
五、小结1、教师对本课的绘画情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人美版第二册美术教案(下)

人美版第二册美术教案〔下〕人美版第二册美术教案〔下〕一个地方放不下了。
有的地方不完善~自己修改吧~ 树叶拓印真有趣 [教学目的] 学习欣赏及拓印树叶的方法,可以根据画面添加适当内容,通过搜集树叶,理解树叶的形状、颜色,并可以用树叶拼画、拓印,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感知、观察考虑及探究才能,能主动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创作有趣的画面,进步创作才能和想象才能。
[教材分析^p ]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拼摆及拓印手段,大胆自由的把生活中常见的树叶围绕如何运用它的形状、色彩、叶脉等天然之美进展再创造,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并藉活动本身及作品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才能。
教材中的图文以大量的树叶拼摆的图形和有趣的拓印作品表达了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的要求,在学习中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和乐趣,通过图片显示孩子们置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搜集、观察、拓印树叶,不知不觉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本课的文字说明在教学中表达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如作业要求及考虑题均提示了在明确学习目的这一前提下,如何自主探究拼摆、拓印、添加,通过作品欣赏、观摩学习解决更多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感知活动中,树叶的拼摆和拓印树叶的方法。
使学生能拓印造型各异、色彩好看并且有趣的画面。
[教学难点] 用彩色铅笔或油画棒拓印完成后,再根据画面添加适当的内容。
[教具学具] 自己采集的各种树叶、胶水、各色蜡笔或彩色铅笔,示范作品假设干张、树叶、白纸、双面胶、油画棒. [教学设计] 一、出示学生的树叶拓印作品,展示搜集的资料,欣赏、观察、考虑。
1、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2、你手中的树叶象什么?你能把他变成画吗?二、讨论与交流 1、出示一张树叶拼图,2、一张根据拼图拓印的作品,3、直观分析^p 研究。
4、两者有何联络? 5、学生介绍自己的看法所得,6、讨论这些作品的制作方法。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全册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全册教学设计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全册全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包含十九个课题。
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小同学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累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为动身点,注重艺术能力开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同学紧密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
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点、重点:在教学中要关注同学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宜小同学的心理和认识开展规律,激发年少儿童的生动、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神往。
不盲目的把艺术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欣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身的感受;启发同学感受并表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协助同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根本美术言语的表达方法和方法;培养同学表达自身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开展同学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制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同学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法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资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法丰富同学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法要充分考虑放开性、立体性,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根本的美术素养。
感情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耐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耐久兴趣;能够表达自身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制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全册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一周欣赏(冬日戏婴图)第二周(画自身)长呀长第三周太阳第周围漂亮的瓶子第五周洗澡第六周船第七周手形的联想第八周狮子大王第九周可爱的动物第十周介绍我喜欢的玩具第十一周春天的色彩第十二周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身第十三周我们身边的线条第十周围下雨了第十五周童话城堡第十六周钓鱼第十七周好吃的水果第十八周伙伴第十九周花的世界欣赏封内作品:(冬日戏婴图)(冬日戏婴图)是北宋末的苏汉臣所绘,苏汉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难后,跟随宋室,迁居钱塘。
二年级小学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人美版)

二年级小学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人美版)第一章:认识色彩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颜色的分类和搭配。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颜色的分类:红、橙、黄、绿、蓝、紫等。
颜色的搭配:对比色、邻近色等。
1.3 教学步骤:讲解颜色的分类和搭配知识。
让学生进行颜色搭配的实践操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颜色搭配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第二章:基本绘画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形状、阴影等。
培养学生对绘画作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线条的运用:直线、曲线、波浪线等。
形状的绘制: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阴影的添加:光影效果的创造。
2.3 教学步骤:讲解线条、形状和阴影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进行线条、形状和阴影的实践操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第三章:手工制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包括剪纸、折纸、粘土等。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作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剪纸: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创作剪纸作品。
折纸:学习折纸的基本技巧,创作折纸作品。
粘土:学习粘土的基本技巧,创作粘土作品。
3.3 教学步骤:讲解剪纸、折纸和粘土的基本技巧。
让学生进行剪纸、折纸和粘土的实践操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第四章:欣赏与评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述能力。
4.2 教学内容: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等。
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步骤:讲解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
学生展示自己的欣赏和评述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第五章:创意绘画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绘画作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创意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创作自己的创意绘画作品。
5.3 教学步骤:讲解创意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 《童话城堡》 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童话城堡》教材分析:本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课业内容,以童话城堡为造型主题,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
通过童话故事,动画片中的城堡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观察分析城堡的基本结构和造型特点。
结合现实生活的建筑造型,分析城堡与福特建筑在造型上的区别“城堡是一个建筑群组,各部分高低错落,外部形状变化丰富。
在引导学生表现城堡时,可以用自然界中的各种不规则图形拓展学生的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新颖的城堡创作表现。
本课是在一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形》一课基础上,通过运用各种基本型组合的造型表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一课,为今后的造型表现打下基础。
课次: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城堡的外形特征,感知城堡是一个建筑群,具有高低错落、形状各异的特点。
2、能力目标:认识各种基本形,会用大小不同的这些形状概括组合成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的城堡,并用各种线进行装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表现城堡的绘画创作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城堡建筑的形式美,体验表现城堡造型的乐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表现美好事物的愿望及特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城堡的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基本形和各种线条进行大胆创作。
教学难点:城堡的外形美感与创新。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个美丽的公主皮肤像雪一样白,你们知道她是谁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公主?老师好羡慕那些公主啊。
因为她们都住在漂亮的城堡里,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公主们的家吧。
虽然我们不能住在这样美丽的城堡里,但是这节课我们可以一起来画一画这些童话城堡。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童话故事导入课题,城堡是童话王国最漂亮最神奇的建筑,每个城堡都有吸引人的故事,会带给孩子们美好的联想,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新授1、仔细观察这些城堡,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房子才能称为城堡呢?学生回答,老师概括板书:高低错落大小粗细前后遮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城堡的基本结构和造型特点,在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建筑造型的认知基础上,分析城堡的特点。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I)

月日(星期)总第 1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2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3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4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5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6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7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8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9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10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11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12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13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14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15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16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17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18 课时
月日(星期)总第 19 课时
头饰设计
教学目标:学生要知道头饰的设计是依据用途来确定的,同时要按照戴头饰人头部的大小来确定大小。
2 让学生制作之前进行简单的设计,会用彩纸进行简单的剪贴加工制作。
3 认识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精彩生活。
4 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完成头饰的制作。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材料以及制作的创新表现。
作业展评:
到底那一个同学可以戴着自己的作品去给大象爷爷过生日呐?老师啊仔细观察了我们小朋友做的每一个作品,颜色有各种各样的,样式也有各种个样的,非常的精彩,所以老师要代表大象爷爷邀请你们每一位小朋友都参加他的生日party。
给大像爷爷过生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包括十九个课题。
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
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点、重点: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不盲目的把艺术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全册教学进度周次第一周欣赏《冬日戏婴图》第二周《画自己》《长呀长》第三周《太阳》《漂亮的瓶子》第四周《洗澡》《船》第五周《手形的联想》《狮子大王》第六周《可爱的动物》《介绍我喜欢的玩具》第七周《春天的色彩》《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第八周《我们身边的线条》《下雨了》第九周《童话城堡》《钓鱼》第十周《好吃的水果》《伙伴》第十一周《花的世界》第十二周——第十七周补充2+2工程内容第十二周——第十四周剪纸系列第十五周——第十七周卡通画第十八周考试第十九周评卷登分欣赏封内作品:《冬日戏婴图》「冬日戏婴图」是北宋末的苏汉臣所绘,苏汉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难后,跟隨宋室,迁居钱塘。
详細生卒年已经不可考,大致的活动时间为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中期。
他早年曾当过民间画工,宣和年间被征入徽宗画院。
擅长画佛像及人物,其中尤以童婴題材最为人所赞赏。
画画的人最知道人物是最难画,苏汉臣会被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所喜爱的原因就在于苏汉臣的人物非常唯妙唯肖,连最难画的小孩童粉嫩透紅的皮肤都画的无懈可击,真正令人赞叹不已,难怪故宮每次外展,不论到哪里都带着冬日戏婴图展出,实在不愧是馆藏精品。
画中毛绒绒可爱的小貓,正让一对小姐弟玩得不亦乐乎,小貓亦跳跃于其间!庭院里,梅花、山茶正开得缤纷,姐姐拿着漂亮的彩旗,弟弟拿着红线绑着的孔雀羽毛,似乎正在比賽看誰的東西能吸引小貓的注意。
这下可让小貓伤透脑筋了,真不知该选谁才好?而全画铺陈,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表現的活灵活現,让驻足画前的您,剎那间,彷彿听見自己往日童婴時期嬉戏的欢愉喜悅。
本画虽无款印,然观本幅笔墨,与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及其接近;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无一不神似;而画幅尺寸大小二者亦复相若。
种种的风格表現﹐应可认为是出自于同一位画家手笔,也可归为苏汉臣另一幅卓越出色的作品,今载于故宮书画录第三冊。
《画自己》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业类型:绘画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画画,可能就没有拿过画笔。
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可以生动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
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作一些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观察和回忆为主,自由地表现自己。
这节课,我是从激趣、观察、探究、评说、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找出同学的相貌特点;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过交流和表演进一步感受人物表情变化规律;通过教师的示范发现自画像的表现手法;通过自我表现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隐性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表现,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评价:1,是否对自画像感兴趣?能否表现出自己的形象特点和表情?2,能否通过镜子观察并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能比较别人脸部的不同之处。
3,作品的构图是否基本合理?表现是否肯定、自信和流畅,较少或没有反复涂改的现象?4,能否参与同学间的相互观察和交流,倾听别人对自己相貌特征的描述?是否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并发表对别人作品的看法。
教学具准备:教师:大画纸、课件。
学生:小镜子、彩色水笔、油画棒。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游戏“猜猜我是谁?”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
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发表质疑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
(大小、形态、位置……)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
(长短、大小、肥瘦、形态……)4,比较脸型。
(胖、瘦、长、短、方、圆……)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1,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
(发型、五官、脸型……)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
(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
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2,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3,作画要求: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
(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
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
五、巡视指导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3,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1,作业展示: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3 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特别重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
透过他们的神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七、课后延伸1,老师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背景,你们同意吗?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的你们组成,老师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意识。
板书设计:画自己课后记:这节课在带领学生分析完后我在黑板上将几种常见小孩的发型画出来,让同学们找找哪个像自己,先在作业纸上画下来,再添画有个性特征的五官。
这就避免了学生只着眼于五官的特征,而不整体观察的现象。
课题:长呀长教材分析: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过种植小植物的体验,所以本课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并画出成长的样子并不是太困难,但可以提前一周要求学生回去种大蒜等速生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回忆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长情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从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表现的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各种种子(植物、庄稼、水果等都可);找有关种子发芽的童话故事(文字、影视都可);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两周前在透明的器皿中种下种子,待上课时观察种子的生根——发芽——长出的小叶等。
(注意:植物的根最好紧贴器皿边缘便于观察种子长的根。
)学生的作品。
2.教学器材:电脑、实物投影等。
3.教学课件:记录片(植物生长的过程)、《绿拇指》动画。
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两周前在透明的器皿中种下种子。
2.请学生每日观察并记下种子的成长记录。
(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
)学生种种子,每日做记录。
二、导入新课:1.请学生汇报自己两周来观察记录下的种子的生长情况。
2.教师播放影片课件:总结、观察、欣赏种子成长的过程。
(种子在适合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下,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在每一个生长时期色彩、形状都会有所不同。
)学生回忆汇报学生观看。
三、讲授新课(观察与想象)1.教师出示一粒种子:你们认识这是什么种子吗?这是一粒豌豆(或花)的种子。
如果老师现在将它种在土里,几秒钟后它有什么反映吗?我们看,“绿拇指”也在此刻种下了一粒种子,顷刻间会怎样呢?(多么神奇呀!这粒种子顷刻间生根发芽、越长越高,冲破了城堡的窗户,开出了鲜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