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治疗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实践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实践在我国,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让许多家长担忧。
作为幼儿相关工作者的我们,一直在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川芎嗪注射液在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
一、川芎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川芎嗪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提取物,主要成分是川芎嗪、盐酸阿托品和维生素B1。
川芎嗪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盐酸阿托品能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症状;维生素B1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三者协同作用,使川芎嗪注射液在治疗婴幼儿支气管哮喘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二、临床实践案例1.病例选择本次研究共选取了100例婴幼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年龄在6个月至3岁之间,病程在1个月至1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
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
将川芎嗪注射液稀释至20ml,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
3.疗效评价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治疗后,哮喘症状完全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哮喘症状明显减轻,肺功能改善明显;有效:治疗后,哮喘症状有所减轻,肺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哮喘症状及肺功能无明显改善。
4.结果与分析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P<0.05)。
在观察组中,治愈38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在对照组中,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8例。
三、安全性评价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现代研究进展

传统 中医认 为哮 喘 与肺 、 、 脾 肾关 系 密 切 , 年 近
来 对 肝脏 、胃肠 与 哮喘 的关 系越 来越 引起 人 们 的关 注 。刘 士敬 等1 4 1 临床 实 际 , 出肾热 壅肺 为 哮喘 根据 提 的一 个重要 证 型 。并 拟 泻 肾清热 平 喘方 治疗 哮 喘 肾
封 继宏
【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 中医证候 ; 综述
指导: 孙增 涛
近年来 . 国内广泛开 展 了支气 管哮 喘辨证论 治 的
而缓 解期 则分 肺气 亏虚 、 气亏 虚 和 肾气 亏虚 3型 。 脾
张玲 I认 为, 喘发 病 责之 瘀 血 。周 仲瑛 I则根 据 多 o l 哮 l 1 J
治, 得 了较 好 的临 床疗 效 。史 锁芳 l将 哮 喘分 成 5 取 1 2 1
中医传统从 阴阳 、 表里 、 寒热 、 虚实八纲 辨证 治疗
哮 喘。吴银 根l 为哮 喘证型 有寒 热 虚实之 分 , 以 1 . 但
个 证 型, 饮 伏肺 证 、 热蕴 肺 证 、 痰证 、 肾气 即寒 痰 风 肺
虚证、 肺脾 两虚 证 。 以上辨 证方 法临 床有 其 一定实 用 性, 多属 各家 之言 , 往难 以推 广 。 但 往 2 中西 医结 合辨证
2 1 临床 分 型 .
寒 型多 见 , 反 复发作 的哮喘多 属 虚寒 型 , 且 缓解 期 多 表 现肾 阳虚 。 曹世 宏【 为, 哮病 属本 虚, 以阳气 亏虚 尤 为本, 实在气 郁痰凝血 瘀 。这 种分类方 法简 明扼要, 标
纲 目分 明, 由于缺乏定 量标 准, 难 以掌握 。 但 临床
1 2 脏腑 辨证 .
苏 惠 萍 11 据 激 素 治 疗 不 同 时期 分 期 辨 证 : 1根 3 ( ) 素治 疗 期 分 阴 虚 阳亢 、 火 上 炎 和饮 从 热 化 、 1激 虚 湿 热 内蕴 证 :2 激 素 减 退 期分 气 阴 两 虚 、 火 内恋 () 虚
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

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任某,女,48岁,主诉发作性气喘、咳嗽已有1年,1年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痰液为白色泡沫状,伴有气喘气短、胸闷、喉中哮鸣音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肺功能和激发试验,表现为阳性,确诊患有支气管哮喘,予以160ug/4.5ug信必可和中药汤治疗,接受治疗后气喘症状有所缓解,但是后续自行停药,加之遇冷受风咳嗽咳痰症状更加严重,于2月前来我院就诊,我院中医师遵循八纲辨证和伤寒六经辩证原则施以经方良方化裁。
首诊患者自诉咽干咽痒,自觉咽部有异物感,欲咳为快,乏力,头痛等症状,伴有入睡困难、舌尖红,舌体偏胖,苔白厚腻,脉细滑,平日十分怕冷,夏天出门也需要穿外衣,空调房建甚至需要穿保暖衣,平素症状控制不佳,中医诊断哮病外寒里饮兼热壅气逆证,中汤药治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兼清里热,方为小青龙汤,处方包括清半夏10g、五味子12g、去皮桂枝10g、甘草6g、芍药10g、干姜10g、细辛6g、生石膏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苦杏仁15g等,水煎服,每日饭前服用,每剂105ml,分三次服用。
二诊,患者服药后咳嗽缓解,白痰量减少,头痛减轻,但是仍然怕冷、出汗、乏力,持续上方,加入鸡血藤15g、葛根30g,麻黄10g和浮小麦15g;三诊,患者服药后症状有好转,偶有咳嗽、头疼、流清涕、易出汗、睡眠差等症状,修改处方将生牡蛎和生龙骨改为煅牡蛎和煅龙骨各30g、桂枝15g、白芍15g、石膏10g、吴茱萸6g等。
支气管哮喘寒哮症指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主要发作时间为清晨或夜间,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大部分原因受到遗传因素、变应原和促发等因素影响。
中医上认为该疾病属于哮症,与饮食不当、外邪入侵、阳虚等机制有关,患者容易出现痰气互搏、肺管狭窄以及气阴痰阻等症状,进而引发气息喘促、痰鸣如吼。
本患者平素在遇冷后会有明显咳嗽气喘,阴虚、痰多、乏力等表现,这些表现都属于停饮症候,根据《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诊 断 标 准
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两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神经机制 神经因素也被认为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支气管受复杂的自主神经支配.
发 病 机 制
病理
支气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黏液栓塞局部可发现肺不张.镜下可见气道上皮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嗜细胞,噬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粘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哮喘长期反复发作,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基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下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等,导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
支气管肺癌 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x线,ct,mri检查或纤支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阴影,肺组织活检也有助鉴别.
01
03
02
鉴别诊断
控制症状
1
保持肺功能正常
2
避免治疗副作用
3
治疗
哮喘的治疗历史
肾上腺萃取物 1900 髓质 皮质 肾上腺素 1904年 氢化可的松 异丙肾上腺素 1940年 倍氯米松 沙丁胺醇 1970年 布地奈德 1980年 沙美特罗 1990年 氟替卡松 1990年 1999 奥克斯都保 普米克都保 舒利迭
概述
周仲瑛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抗复发经验王志英

周仲瑛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抗复发经验撷菁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志英周学平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症,治疗十分棘手。
目前公认,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有发作期和缓解期之分。
对于控制其急性发作,中西医方面均有较好的方法,但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仍然据高不下,究其原因,是发作期的治疗仅能使临床症状缓解,而难以改变其反复发作的根本问题,因此根据哮喘的发病特点,在缓解期进行重点治疗,是控制或减少发作的重要环节。
周仲瑛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抗复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小结如下:一、肺脾肾亏虚,风痰内伏为哮喘缓解期的基本病机1、肺脾肾三脏亏虚传统中医认为,哮病发时以邪实为主,平时以正虚为本,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因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病情从实转虚,在缓解期表现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
由于三脏之间的交互影响,可致合并同病,表现肺脾气虚或肺肾两虚之象。
在平时亦觉短气,疲乏,并有轻度喘哮,难以全部消失。
因此,古代医家均非常重视缓解期扶助正气的治疗。
2、风痰伏藏于内对于哮喘的发作,历来有夙根之说,如《景岳全书·喘促》:“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
”认为宿痰是哮喘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也是根本病因,如《症因脉治·哮病》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
”。
周师认为,痰本身也是机体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主要在于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肺脾肾对津液的运化失常,以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成为潜在的病理因素,属于第二病因。
而在缓解期,此夙根依然存在,并且由于肺脾肾三脏亏虚,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可因卫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诱发;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反而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则影响肺气的升降;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成痰,上干于肺,加重肺气之升降失常。
雾化吸入与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比较

雾化吸入与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比较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其中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雾化吸入和静脉给药。
这两种治疗方式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的疗效究竟有何差异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雾化吸入是目前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治疗方式之一,它采用雾化器将药物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吸入的方式送达到患者的呼吸道,从而达到舒缓症状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雾化吸入的主要优势在于,药物可以直接送达到病变部位,作用迅速,疗效明显,能够减少药物的剂量,减少药物对全身的不良反应。
雾化吸入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吸入技术,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雾化吸入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雾化吸入需要专门的设备支持,包括雾化器、压缩机等,这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患者在使用雾化器时需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部分年老体弱或是儿童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雾化吸入的治疗过程较长,需要耐心和时间,对于一些病情危急的患者可能不够及时。
二、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与雾化吸入相比,静脉给药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式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通过静脉给药可以直接将药物输入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病情危急的患者。
静脉给药可使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更加稳定,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静脉给药也适用于那些无法进行有效吸入的患者,因为它无需借助呼吸道就能够发挥疗效。
静脉给药避免了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和代谢过程,能够减少药物的损失,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
静脉给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静脉给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患者需要到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这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静脉给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药物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旦出现药物过敏或者输注错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静脉给药对于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肾脏功能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重症哮喘的现代诊断与治疗

03
触发因素可能是接触了大量抗原、服用乙酰水杨酸或非甾体内抗炎药、或β受体阻滞剂
04
突出表现是支气管痉挛,气道慢性炎症不明显
05
对支气管舒张剂的治疗反应通常是迅速的,缓解相对较快
06
(二)突发急进型(致死性哮喘Ⅱ型)
环境控制,避免危险因素
减少暴露于室内变应原 避免吸烟 避免吸入汽车尾气 识别工作环境中的刺激物 减敏疗法
01
对病情缺少适当的评估与监护 治疗不及时或不够合理,致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加大。
02
哮喘炎症的三期
炎性细胞 募集
血管通透性 和水肿
炎性介质 释放
粘液分泌 支气管收缩
炎性细胞 激活
刺激
气道反应性 增高
组织 损伤
凋亡 减少
炎性细胞 持久存在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释放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激活
基质蛋 白沉积
哮喘急性发作定义
2002 GINA
哮喘急性发作:气促、咳嗽、喘息或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速下降为特征
1%-3%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病情得不到控制需住院治疗
1
重症哮喘患者占住院病例的10%,其病死率高达9%-38%
2
重症哮喘的概况
重症哮喘是指哮喘严重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继续恶化或伴严重并发症者
01
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中的重度和危重
02
《GINA》中哮喘恶化的严重度分级的Severe和Respiratory arrest imminent属重症哮喘。
03
文献中相关术语 哮喘持续状态(Status asthmaticus) 潜在致死性哮喘(Potentially fatal asthma) 濒死性哮喘(near-fatal asthma) 脆性哮喘(brittle asthma) 难治性急性重症哮喘(Severe acute intractable asthma) 突发致死性哮喘(Sudden-onset fatal asthma) 突发窒息性哮喘(Sudden asphyxic asthma)
针刺配合伏灸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针刺配合伏灸法治疗支气管哮喘陈日华,王振林(吉林省延吉市中医院,吉林延吉133000)关键词:哮喘;针刺疗法;伏灸法;急性病中图分类号:R 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779(2010)02-0025-01作者简介陈日华(6),女,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针灸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痛证的治疗。
近年来虽然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
因此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与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1]。
哮喘急性发作期,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虽然能迅速控制病情,但副作用较大,且远期疗效不佳,复发率很高,反复发作则心、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并发各种慢性疾病。
笔者认为其病因为痰气交阻气道,采用针刺配合伏灸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病人63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为我科2002年3月至2009年5月以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共计63例,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25年。
全部病例符合支气管哮喘病证的诊断要求:有典型的哮喘症状,发作时胸廓饱满隆起,呈桶状胸,肺部哮鸣音及干啰音出现,合并感染者血细胞总数增加,X 线检查见双肺纹理增粗或透亮度增加等。
2 治疗方法2.1 针刺 取穴:天突、清喘穴(新穴)[2]。
操作方法:天突穴,嘱患者靠椅坐位,头后仰,医者将穴位处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右手持30号1.5寸的不锈钢针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缓慢刺入1~1.2寸,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动、静脉。
患者胸部有胀闷感即出针,按压针孔;清喘穴(位于任脉廉泉穴与天突穴之间,环状软骨正中下方凹陷,以手指触之有抵触感),患者靠椅取坐位,头后仰,医者持针(用32号0.5~1寸的不锈钢一次性毫针)于清喘穴垂直进针0.1~0.2寸,手震颤5s,其频率为140~160次/m in,放松,微力,患者可即刻止喘,若未止喘,可将针提至皮下,向左与皮肤呈150°的方向斜刺0.4~0.6c m ,震颤5s 后,再将针提至皮下,向右与皮肤成150°的方向斜刺0.4~0.6c 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治疗
首先从病因学上看一些哮喘由一些外源因子如粉尘、花粉等引起,或进食鱼虾等蛋白类食物,在体内产生抗原,当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就会产生过敏性哮喘。
现代医学对外源引起的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较多,认为与遗传、基因等方面有很大关系,这类患者发现有一定免疫缺陷,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
细胞、T细胞都参与了发病过程。
当患者肺、支气管感染、吸入刺激性气体或寒冷空气也能诱发哮喘,也有因精神紧张诱发哮喘发作。
近几年,人们通过实验室检验,病毒、肺炎衣原体也被证实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从治疗上看
过去对哮喘的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炎、补液、解痉、止喘,必要时给激素治疗。
这些方法对一般患者近期效果尚可,对一些顽固性哮喘的治疗不理想,对远期治疗并不十分科学。
现代治疗中,有人发现以盐酸克仑特罗、异丙托溴铵、丙酸倍氯松,加上常规抗炎、吸氧等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临床上(3 2受体激动剂、激素、异丙溴化托品多改为喷剂使用。
各药按顺序使用,起效迅速、使用方便、局部给药提高药效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
一些患者由于治疗不系统、反复发作,演变成顽固性哮喘。
口服用药不能尽快缓解时需入院治疗。
氨茶碱类在临床上治疗哮喘中还应用较广,近几年有一些茶碱类改进型药物应用到临床,不良反应相对小一些。
在使用茶碱类过程中应注意一些禁忌证,
癫痫、心律不齐、左心衰、肝脏疾病、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败血症等,与西米替丁、环丙沙星、红霉素同时使用时能增强药效,应注意减量。
患者伴有甲减、肺心病、长期发热时应慎重使用。
重症哮喘有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时注意只有pH值小于7.2时,才可补碱。
抗生素选择上是以三代头孢为主。
长时间应用效果不佳,应考虑衣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奎诺酮类治疗,免疫治疗或脱敏疗法临床上也可采用,还有中药类如有人使用雷公藤也获得很好疗效。
临床上一些患者由于滥用激素,时间长了形成激素依赖性哮喘,对这类患者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坚持使用可逐步减少激素用量。
夜间哮喘发作是一些患者很头痛的问题,其原理可能为:① 时间的生物性,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②气道炎症未控制;③B 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④胃食管反流;⑤24小时药物分布不均。
哮喘发病率近年呈增高趋势,专家们认为可能与环境、气候变化有关,也认为与人类的饮食有关, 围绕哮喘治疗的研究随着医学发展也越来越广,广大患者应注意加强预防, 合理用药, 一定会减少哮喘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