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其以简练、含蕴、意境深远的特点而著名,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方法,包括形象描写、比喻描写、拟人描写、抒情描写、怀古描写、咏物描写。

一、形象描写形象描写是古诗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描写方法之一。

它通过生动的形象语言,将景物、人物、情感等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画面,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景物的美感。

形象描写是古代诗歌中最具有感染力的描写方式之一。

二、比喻描写比喻描写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来描写一个事物的,可以使比喻变得更加形象、深入人心。

比如在《长恨歌》中,王昭君的美貌被比作“芙蓉出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的美丽动人。

比喻描写有时也会采用对比、夸张等手法,以强调或者突出某种特点,从而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三、拟人描写拟人描写是将生物的特征、行为、情感等移植到非生物的事物中,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以达到表现作者情感的目的。

比如《登高》中的“我心似双鹤,常随青云去”,将作者的心比喻为鸟,具有飞翔的意象,使诗歌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感染力。

四、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是表现作者自身情感的一种描写方式,可以表现出作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不同情感的体验。

比如在《离思》中,辛弃疾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得山间常见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描写方式,极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五、怀古描写怀古描写是通过对于历史、传统文化的回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怀古描写可以是对于古人、古代文化的赞颂,也可以是对于古代历史的悲痛和怀念。

比如《长恨歌》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作者对于昔日事情的回忆和哀思。

六种描写方法分别是什么

六种描写方法分别是什么

六种描写方法分别是什么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有多种不同的分法、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

描写手法作用描绘手法主要分后负面描绘和侧面描绘。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绘:阐明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整体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绘:抒发人物情感,充分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绘:就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绘,可以侧面整体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注重人物性格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统称肖像描写二、侧面描绘: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描述和描绘中图形气氛、衬托人物的性格,或通过别人的旁述去描绘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去达至以“虚”写下“实”的目的。

所以侧面描绘又称间接描绘。

1)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绘:衬托人物心情;图形某某气氛;带出下文或为后文搞铺垫伏击笔;代普雷时令、地点、人物;整体表现人物关系;整体表现人物性格;承上启下。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绘:从狭义上谈,社会环境就是指人物活动的除此、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谈,就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绘:把握住生活中微小而具体内容的典型情节,予以生动精细的描写。

促进作用就是多样人物形象、并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存有灵魂。

写下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细描:采用大量生动、直白的比喻,绚烂的文字,斑斓的色彩,展开浓笔涂抹;或者就是指把握住生活中的粗而又具体内容的典型情节,展开生动精细的描写。

句子描写手法有哪些

句子描写手法有哪些

句子描写手法有哪些句子描写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精准的语言描绘,可以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文学作品中,句子描写手法的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句子描写手法具体有哪些呢?一、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句子描写手法,通过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比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这里就通过将笑容和阳光进行比喻,来表达她笑容的美丽和明亮。

二、拟人。

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的描写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让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比如,“大地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呼吸着”,这里就通过拟人的手法,让大地具有了呼吸的动作,增加了生动感和情感。

三、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来进行描写的手法,可以让作品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比如,“她的眼睛清澈如水,皮肤白皙如雪,笑容甜美如花”,这里通过排比的手法,让描述更加生动丰富。

四、夸张。

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过分的描述和夸大来达到描写的手法,可以让作品更加夸张生动。

比如,“他的声音震耳欲聋”,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让声音的强度更加突出。

五、对比。

对比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对照来进行描写的手法,可以让作品更加鲜明。

比如,“白天的城市繁华喧闹,夜晚的城市安静祥和”,这里通过对比的手法,让城市在白天和夜晚的氛围更加鲜明对比。

六、借景。

借景是一种通过借用自然景物来进行描写的手法,可以让作品更加富有意境和情感。

比如,“月光如水,洒落在小径上”,这里通过借景的手法,让月光和小径形成了美丽的画面。

七、比拟。

比拟是一种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相似性的比较来进行描写的手法,可以让作品更加具体形象。

比如,“他的笑声如同鸟鸣般清脆悦耳”,这里通过比拟的手法,让笑声和鸟鸣形成了相似的意象。

以上就是句子描写手法的一些常见形式,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可以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丰富,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开展。

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

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1)侧面描写———衬托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比照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

衬托分映托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托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ft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致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大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1、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2、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3、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4、情景交融: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5、情中见景:是营造"情景交融"意境,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体悟到最真挚最浓郁的情,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6、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古代诗歌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描写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描写,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代诗歌中,有六种常见的描写手法,它们分别是形象描写、象征描写、比喻描写、拟人描写、排比描写和夸张描写。

下面将逐一分析这些描写手法。

第一种,形象描写。

形象描写是诗歌中最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描写方式,通过对事物的外在形态、色彩、质感、声音、气味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事物的真实面貌。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通过对雨的形态、时间、气质等方面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春雨的清新和神韵。

第二种,象征描写。

象征描写是通过对某个形象的象征意义的描写,传递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通过对高楼、远山、大海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豁达胸怀。

第三种,比喻描写。

比喻描写是通过将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做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将草比作人生的经历,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四种,拟人描写。

拟人描写是将人类的行为和感觉赋予给物象,从而使读者对事物的理解更深刻、更感人。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池鱼跃不同,此时皆化为。

苍茫云海间,寒日背山来。

”将鸥鸟的飞翔赋予给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受。

第五种,排比描写。

排比描写是将同类事物列举出来,使其彼此呼应,从而加强描写的效果。

例如元代诗人郑思肖的《寒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通过列举西岭秋雪和东吴万里船这两个富有意象的事物,使诗中的情感更加饱满、深厚。

第六种,夸张描写。

夸张描写是通过夸大、夸张事物的某个方面,以博取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1.表現手法——(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如XXX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

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XXX,把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引申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

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 2什么是互喻?设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句先用喻体比喻本体,第二个比喻句再用本体比喻喻体,这种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叫做互喻。

其格式为:甲像乙,乙像甲。

例如: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XXX《天上的街市》)②她是美丽的,眼睛像秋水那样明亮。

她到池边去洗脸,池里的水被她的纤手划出几圈漪涟,像她闪动的眼睛。

(XXX《桂美》)③早晨的花云潭是粉红色的,云溪中流下来的云像花一般艳丽,花泉里淌出来的花像云一般轻盈,它们汇在一起,像万花筒一般奇幻,最能勾起人心中的遐想了……(XXX《金泉女与小溪妹》)上面例①中先用“明星”(喻体)比喻“街灯”(本体),再用“街灯”(本体)比喻“明星”(喻体);例②中先用“水”(喻体)比喻“眼睛”(本体),再用“眼睛”(本体)比喻“水”(喻体);例③中先用“花”(喻体)比喻“云”(本体),再用“云”(本体)比喻“花”(喻体)。

这样互相比喻,使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能加深人们的印象。

3什么是通感?通感又叫“移觉”“联觉”,就是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各种感觉之间彼此贯通。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XXX《玉楼春》)是把杏花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让人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促织声尖尖似针”(XXX《客思》)是用触觉形象来描摹听觉。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文学描写手法,也叫文学手法,是文学作品和诗歌中,为达到艺术目的而运用的一系
列语言表达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1. 比喻:运用比喻技巧,用与本身不相关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关联来表达自身的意思,也是文章美化的有效的方式。

比如:他的整个人就像一道闪电,犹如一把闪开雷声,一瞬
间跨越了天空。

2. 对比:运用对比技巧,指使用对立结构去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

比如:穿着衣衫
破烂的孩子与引人注目的富家少爷形成鲜明对比,同样,街坊们虽然乏善可陈,却仍然洒
尽温柔的思乡之情。

3. 象征:运用象征手法,指的是使用一个客观事物来描述另一个抽象的概念。

比如:晚风拂面,夜雨弹萤,一如稚嫩的夜晚,娓娓勾勒出飞鸟的追求,闪耀着苦难中的美丽。

4. 暗示:运用暗示手法,指的是通过叙述中不太明显的说辞,巧妙地暗示某种隐含
的东西,营造出悬念感。

比如:他似乎有什么不安的神色,缓缓地说:“我该不该跟她约会?”
5. 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是文学作品最常见的技巧,可以从形象模糊到具体描写,以
展示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形成一种真实感。

比如:她是一位五十岁的老母亲,慈祥的
眼神,皮肤比铜铃还要暗淡,脸上丝竹有如梅雪交融,还有一股散发出来的慈母气息。

6. 时空描写:时空描写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把故事的当时背景和时间性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使故事拥有内部的内在联系,进而达到故事的表达和宣传效果。

比如:晴空万里,青山绿树,尽显着仲夏午后的宁静。

一抹金色的阳光从老人家的家门口划过,将整座
村庄照耀得宜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解答疑惑:(1-4)1.表現手法——(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

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引申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

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2 什么是互喻?设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句先用喻体比喻本体,第二个比喻句再用本体比喻喻体,这种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叫做互喻。

其格式为:甲像乙,乙像甲。

例如: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②她是美丽的,眼睛像秋水那样明亮。

她到池边去洗脸,池里的水被她的纤手划出几圈漪涟,像她闪动的眼睛。

(耘铧《桂美》)③早晨的花云潭是粉红色的,云溪中流下来的云像花一般艳丽,花泉里淌出来的花像云一般轻盈,它们汇在一起,像万花筒一般奇幻,最能勾起人心中的遐想了……(王小鹰《金泉女与小溪妹》)上面例①中先用“明星”(喻体)比喻“街灯”(本体),再用“街灯”(本体)比喻“明星”(喻体);例②中先用“水”(喻体)比喻“眼睛”(本体),再用“眼睛”(本体)比喻“水”(喻体);例③中先用“花”(喻体)比喻“云”(本体),再用“云”(本体)比喻“花”(喻体)。

这样互相比喻,使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能加深人们的印象。

3 什么是通感?通感又叫“移觉”“联觉”,就是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各种感觉之间彼此贯通。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是把杏花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让人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促织声尖尖似针”(贾岛《客思》)是用触觉形象来描摹听觉。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写景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

”是用歌声来比喻嗅觉上的荷花的清香。

这些都是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之间相互挪移、“叠合”后而获得的独特感受。

注:通感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手法”,不同于比喻,但是在运用通感的时候,一般兼有“比喻”的修辞格。

4 什么是互文?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说上下文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或者说上文省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1)侧面描写———衬托(2)各种修辞手法(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修辞手法[编辑本段]修辞手法简介现在可知的语文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针(又名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1.比喻2.比拟(拟人.拟物)3.夸张4.排比5.对偶6.反复7.设问8.反问9.引用10.借代11.反语12.对比表达方式....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多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什么叫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等.... 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说明方法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5.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论证方法有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

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

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

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状语后置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