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课件

振荡电路通过正反馈和选频网络 ,使得电路中的信号不断放大并 产生自激,从而输出稳定的交流 信号。
振荡电路的分类
按照频率调节方式
按照反馈方式
可以分为调频振荡电路和调相振荡电 路。
可以分为正反馈振荡电路和负反馈振 荡电路。
按照波形不同
可以分为正弦波振荡电路和方波振荡 电路等。
振荡电路的应用
通信领域
放大器
总结词
放大器是振荡电路中的关键元件之一,用于放大信号。
详细描述
放大器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提供足够的能量以维持振荡。放大器通 常由晶体管、集成电路或运算放大器等器件组成。在振荡电路中,放大器的作 用是将反馈信号进行放大,以维持振荡的持续输出。
反馈元件
总结词
反馈元件是振荡电路中的关键元件之一,用于将输出信号反馈回输入端。
04
CATALOGUE
常见振荡电路
RC振荡电路
RC电路
由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电路。
特点
结构简单,成本低,常用于脉冲和数字电路 。
工作原理
通过R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产生振荡。
频率计算
f = 1 / (2πRC),其中f为振荡频率。
LC振荡电路
01
LC电路
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电 路。
高频率、低噪声振荡电路
研究开发高频率、低噪声的振荡电路是当前的重要方向,这类电路具有更高的频率稳定 性和更低的相位噪声,能够满足通信、雷达等高端领域的需求。
智能控制振荡电路
将智能控制技术与振荡电路相结合,可以实现自适应调节、远程控制等功能,提高振荡 电路的应用范围和灵活性。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振荡电路

判断是否是正反馈: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LC正弦波振荡器举例
VCC M vo Rb1
(+) (+)
VCC Rb1 b C1 Rb2 e Re M (+) L
(+)
C
(+) b
L c (-) T e
C
(+) c
T
(+)
Rb2 C1
Re
Ce
反馈 反馈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LC正弦波振荡器举例
所以,自激振荡条件也可以写成: (1)振幅条件: (2)相位条件:
| AF | = 1
j A + j F = 2 np
n是整数
二. 正弦波振荡器的一般组成
1.放大电路 2.正反馈网络
3.选频网络——只对一个频率满足振荡条件,从而获得 单一频率的正弦波输出。
选频网络组成:R、C和L、C 正弦波振荡器命名
1 R1 R2C1C2
如果:R1=R2=R,C1=C2=C,则:
0 =
1 RC
1 f0 = 2pRC
二.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工作原理: 三极管共射放大器。 j A = 180 利用互感线圈的同 名端: j F = 180
j A + j A = 360
满足相位条件。
f0 1 2p LC
振荡频率:
(a)
(b)
正弦波振荡电路
重点: 1.产生正弦波振荡电路条件. 2.RC和LC振荡电路判断及振荡频率f0公式.
4.1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一.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
–
Xd
基本放大 电路A 反馈电路
什么是振荡电路

什么是振荡电路振荡电路是一种可以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的电路。
它由一个放大器、一个反馈网络和一个频率选择网络组成。
振荡电路的作用是将电能转换成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常用于无线通信、射频技术、音频放大器等领域。
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是正反馈。
其中,放大器负责放大输入信号,而反馈网络将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给放大器的输入端。
频率选择网络则限制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
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振荡电路就能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振荡电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LC振荡电路、RC振荡电路和Crystal振荡电路。
首先是LC振荡电路,它由一个电感器(L)和一个电容器(C)组成。
当LC振荡电路中的电荷由电感器向电容器流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来回变化,就会产生稳定的正弦波。
LC振荡电路常用于调谐电路、射频发射电路等应用中。
其次是RC振荡电路,它由一个电阻器(R)和一个电容器(C)组成。
RC振荡电路中的电流由电容器通过电阻器流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充电和放电,形成稳定的振荡信号。
RC振荡电路常用于音频放大器、电子钟等应用中。
最后是Crystal振荡电路,它利用晶体的特性来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晶体具有固定的谐振频率,当外部电压作用于晶体时,晶体会以谐振频率振荡。
Crystal振荡电路常用于无线通信、计算机系统时钟等高精度要求的应用中。
不同类型的振荡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但它们都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由于振荡电路的广泛应用,对于工程师和电子爱好者来说,了解振荡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一下,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交流信号的电路,其中包括LC振荡电路、RC振荡电路和Crystal振荡电路。
通过正反馈原理和频率选择网络的作用,振荡电路能够应用于无线通信、射频技术、音频放大器等领域。
对于电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了解振荡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电路中的振荡电路基础概念

电路中的振荡电路基础概念电路中的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周期性电信号的电路。
振荡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无线电和电子设备中。
它们能够产生稳定的信号,并用于频率调制、定时和计时等功能。
1. 振荡电路的基本构成振荡电路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反馈网络、放大器以及能量源。
反馈网络将输出信号返回到放大器的输入端,从而产生正反馈。
这种正反馈导致电路产生自激振荡,即产生连续的电信号。
2. 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基于正反馈和谐振。
正反馈使得电路生成的信号幅度随时间增加,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谐振则确保电路能够产生特定频率的信号。
3. 振荡电路的分类振荡电路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简单振荡器、LC振荡器、R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等。
每种类型的振荡电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
4. 简单振荡器简单振荡器是最基本的振荡电路,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
其中的共射放大器或共基放大器可以产生正反馈,从而实现振荡。
简单振荡器常用于天线驱动器、声频振荡器等应用中。
5. LC振荡器LC振荡器由电感器和电容器组成,可以产生高频信号。
其中的LC谐振电路决定了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
LC振荡器常用于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等设备中。
6. RC振荡器RC振荡器由电阻器和电容器组成,比LC振荡器更简单。
RC振荡器常用于低频应用,如音频振荡器、定时器等。
7. 晶体振荡器晶体振荡器是一种高稳定性的振荡电路,使用压电晶体作为主要振荡元件。
晶体振荡器在无线通信、计算机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提供高精度和稳定的时钟信号。
总结:振荡电路是电子设备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产生稳定的周期性信号。
从简单振荡器到LC振荡器、RC振荡器再到晶体振荡器,每种振荡电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
了解和掌握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电路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什么是电子电路中的振荡电路

什么是电子电路中的振荡电路电子电路中的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连续交变信号的电路。
振荡电路由元件和电源组成,通过自激反馈实现信号的持续振荡,常用于产生频率稳定的时钟信号、调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等领域。
振荡电路的基本构成包括振荡器、反馈网络和放大器。
振荡器是振荡电路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正反馈网络和反向传输放大器。
正反馈网络将输出信号的一部分经过放大后再次输入到放大器,从而产生自激反馈,维持电路的持续振荡。
反向传输放大器则通过放大正反馈网络中的信号,使其能够驱动输出装置。
常见的振荡电路类型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电路。
RC振荡电路是一种利用电容和电阻构成的简单振荡电路。
当电容器充电或放电时,产生的电压在电容和电阻之间交替变化,从而形成振荡信号。
LC振荡电路是一种利用电感和电容构成的振荡电路。
当电容器充电或放电时,电感器中的电流也会随之变化,导致电容器的电压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实现信号的振荡。
晶体振荡电路利用晶体管的特性来实现振荡。
晶体管在特定的工作状态下,可以作为放大器和开关使用。
通过适当的反馈网络,将一定的输出信号重新输入到晶体管的输入端,使其能够产生持续的振荡信号。
振荡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信号的频率、稳定性和功率输出等因素。
以晶体振荡电路为例,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可以在电路中加入调谐电路、稳压电路等辅助元件;为了增加输出功率,可以使用功率放大器等增强器件。
总之,振荡电路在电子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精确的频率控制和稳定的信号产生,为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支持。
(完整版)振荡电路大全

RC 振荡器的几种接法E^A E3B 3E2E3E1A20QCD40e5JBClEsEES2 CI>4O6?USRC 震荡的基本思想是正反馈加RC 选频网络.RC 选频网络之所以选出正弦波 主要是因为电容的充电曲线. 2.加补偿电阻的 RC 振荡器T ~ (1.4〜2.2 ) R*C ,电源对频率的影响减小,频率稳定度可控制在 5%3.环行RC 振荡器这种振荡器特点是: T ~ (1.4〜2.3 ) R*C 电源波动将使频率不稳定,适合小于 100KHZ 的低频振荡情况。
100P F^ TuTCD4O65UBR3RTS2 CD40S9UBRES2 CIMD65U0R1 50-2K4.采用TTL反相RC振荡器,频率可达50MHz5.采用两三极管构成的RC振荡器,其中R5=R8 , R7=R6,C5=C6RC文氏电桥震荡器的计算说明这个电路由RC串并网络构成选频网络,同时兼作正反馈电路以产生振荡,两个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各自相等。
负反馈电路中有两个二极管,它们的作用是稳定输出信号的幅度。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非线形元件来自动调节反馈的强度,以稳定振幅,如:热敏电阻、场效应管等。
该电路输出波形较好,缺点是频率调节比较困难。
RC 文氏电桥振荡电路RC 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电路如图1所示,RC 串并联网络是正反馈网络,由运 算放大器、R Q 和R 负反馈网络构成放大电路。
图1 RC 文氏电桥振荡器C i R i 和C 2F 2支路是正反馈网络,F 3F 4支路是负反馈网络。
CR 、C 2R 、R 、R 正 好构成一个桥路,称为文氏桥。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RC 串并联网络的电路如图2所示。
RC 串联臂的阻抗用Z i 表示,RC 并联臂的 阻抗用乙表示。
4-图2 RC 串并联网络RC 串并联网络的传递函数为R inu十一-O+ [>三駕+(1/角/(I + JKJ&d)用十"卩6”[龜总十w血6)]=[尺+W2CJX1 十隅q)+ &+ (1.打® Cj 4 +■/ Cj 4-尺Q.式(1)当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同相时,电路产生谐振,也就是式(1)是实数,虚部为0。
振荡电路

U i
1S
f 2 U
Au
U o
开关合在“2”为 有反馈放大电路,
FLeabharlann U 如果:U f i自激振荡状态
AU U o u f
开关合在“2”时,,去掉ui 仍有稳定的输出。 反馈信号代替了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
振荡的基本概念
振荡电路是一种不需要外接输入信号就能直接将 直流能源转换成具有一定频率、一定幅度和一定 波形的交流能量输出的电路。
第六章 第二节 正弦波振荡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用来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值的正弦 交流信号。它的频率范围很广,可以从一赫以下到 几百兆以上;输出功率可以从几毫瓦到几十千瓦; 输出的交流电能是从电源的直流电能转换而来的。 常用的正弦波振荡器
LC振荡电路:输出功率大、频率高。 RC振荡电路:输出功率小、频率低。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频率稳定度高。
通常再与线圈串联一 个较小的可变电容来调 节振荡频率。
振荡频率
C1 RB2
RE
-
CE
选频电路
-
C1
L
反馈网络 C2 反相
反馈电压取自C2
振荡频率可达100MHz以上。
例3:图示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 如果不能振 荡,加以改正。 +UCC 解:直流电路合理。 C1 RB1 L- 旁路电容CE将反馈 C 2 - 信号旁路,即电路中不 正反馈 存在反馈,所以电路不 - 能振荡。将CE开路,则 R RE B2 CE 电路可能产生振荡。 反馈电压取自 C1
+UCC
-
CE
选频电路 L1
C L2
1 f0 2π ( L1 L2 2 M )C
振荡电路

A
R Dz U z 5V (b)
uO
锗管
(a) +3V
R1 uI
+ A
R3 uO u I Dz
±Uz=±6V
+3V R1 10kΩ
+
A
R3 uO Dz
±Uz=±6V
10kΩ
R2 20kΩ (c)
R2 20kΩ (d)
解:
u O /V
8 -3 0
u O /V
5 0 -0.2
u O /V
6
/ uI V
u o3
A3 100 k 300 k
10 k 30 k U 6 V Z
A3—差分比例放大器
100 k ui 500 k R
10μ F
A1 300 k
u o1 R1 100k 50k 100 k A2
u
o2
R2
1k A 4 u o4
u o3
A3 100 k 300 k
100 k
10μ F
ui /v
0.1
ui 500 k R A1 300 k u o1 R1 100k 50k A3 100 k 300 k 100 k A2 u o2 R2 A 4 1k u o4
O
-0.1
10
20
30
40
t/s
u o3
uo1 /v t/s
10 k 30 k U 6 V Z
(b)
R2
A
Rf C1 C2
(c)
uo
R1
不振
L
R2
A
Rf C1
uo
振荡
L C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f
f0
0
f
三. 文氏桥式RC振荡器
运算放大器与RC串并联 选频电路组成的文氏桥式振荡 器。运放的输出电压uo分两路 反馈,一路加于RC串并联选 R1 R3 频电路,其输出端A与运放的 C1 同相端(+)连接;另一路经电 阻R3、R4分压,反馈到运放的 _ B 反相端(-)。 A + 这种电路相当于一个电桥, + 串联RC、并联RC、R3、R4为 R C2 2 四个桥臂,A、B为电桥的两 R4 个输出端点,运放的输出电压 uo为电桥的电源,故这种电路 称为RC桥式振荡器。
式中M是线圈L1和L2之间的互感系数。
该电路振荡频率中等,一般可达到几十兆 赫,如果谐振电容C换成可变电容器,则振荡 频率可连续调节;电路比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 简单,只用一个线圈,且容易起振,但输出的 正弦波信号中高次谐波较多,波形欠佳。
四. 电容反馈式振荡器
+ -
+
图中L和C1、C2组成LC并联谐振回路,“1”端 接三极管的集电极,“2”端通过旁路电容CE接发射 极,“3”端经电容CB接基极,振荡电容有三个引线 点,所以这种电路常称为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又叫考 毕兹振荡器。
为了获得不失真的正弦波及幅度稳定的输出, 图中负反馈支路的R3采用热敏电阻,它是一种负温 度系数的元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当振荡器输出幅度增加时,通过R3的电流必然 增大,热敏电阻的功耗增加,温度升高,R3的阻值 降低,负反馈增强,运放的放大倍数K降低,振荡减 弱,从而限制了输出幅度的上升。 反之,如果输出电压幅度减小,则热敏电阻的 功耗降低,温度降低,R3的阻值增大,负反馈减弱, 放大倍数K上升,限制了输出幅度的下降。可见,R3 用热敏电阻起到自动稳定振荡幅度的作用。
从LC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可知,当输 入信号的频率等于回路的谐振频率f0时,回 路的等效阻抗最大;当信号频率偏离f0时, 阻抗变小,偏离越多,阻抗降低就越多。放 大器的放大倍数随集电极负载阻抗增大而增 大。当f=f0时,调谐放大器负载阻抗最大, 放大倍数最高;当离开这个频率时,负载阻 抗急剧下降,放大倍数也随之变小;当被放 大的信号频率离f0很远时,放大器对它就没 有什么放大作用了。
这种振荡器适用于频率较低(几十 千赫到几兆赫)的情况,由于采用变压 器耦合方式,容易做到匹配,故输出振 荡电压较大,且电路比较稳定。
三. 电感反馈式振荡器
+ + +
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及其交流等效电路。它是一 种以LC并联谐振回路作为集电极负载的振荡器。由 于该电路的振荡线圈分成上L1和L2两段,有三个线头 (两个端头1、3和一个抽头2),故常称为电感三点式 振荡器,又称为哈特莱振荡器。
只要放大器有足够的放大倍数,并适当地选取L1 与L2的比值,电路就可满足振荡的幅度条件,产生自 激振荡。 在选取L1与L2之比时,一方面要考虑有足够的反 馈量,以利于起振和获得较大的输出幅度;另一方面 也要考虑到,为了使波形失真小一些,反馈量又不能 太强。根据实践,取 L1:L2=3:1 时,可基本上兼顾以 上两点要。理论上可以证明,该电路的振荡频率近似 为:
在振荡电路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微小的电扰动,如 接通直流电源的一瞬间所产生的电脉冲,以及电路的 热噪声等。 由于振荡电路是一个闭合的正反馈系统,因此不 管电扰动发生在电路的哪一部分,最终总要传送到基 本放大器的输入端,成为最初的输入电压。这些电扰 动一般都包含有丰富的频率成分,但在选频电路的作 用下,只有某一频率分量可以顺利的通过,其余频率 成分均被抑制。被选出的频率分量放大后,经反馈电 路又回送到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端,形成一个循环。在 第一循环结束时,第二循环即开始,如此循环往复继 续下去。
第三节 晶体正弦波振荡器
前述的LC振荡器的品质因素Q值不可能做 得很高,一般在200以下,即使采取各种措施, 振荡频率的稳定度也很难超过10-5数量级。 为了进一步提高振荡频率的稳定性,常 用石英晶体代替LC振荡器中的LC并联谐振回 路,构成石英晶体振荡器。 在超声诊断仪、各种遥测和病房监护等医 用设备中常采用这种振荡电路。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RC正弦波振荡器 LC正弦波振荡器 晶体正弦波振荡器 调幅与检波 调频与鉴频
第一节 RC正弦波振荡器
一.自激振荡的基本原理 1. 自激振荡的基本条件 在前面提到,当放大电路中引入正反馈 后,往往会产生自激,从而破坏了放大器的 正常工作。这说明正反馈放大器有可能形成 振荡。那么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正反馈 放大器成为一个自激振荡器呢?
二.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
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 是LC选频放大器与正反馈电路 组合而成的。 图中反馈电压uf通过线圈 L2引出,再经CB送回到放大器 的输入端,加于基极与发射极 之间,三极管将L2反馈的信号 放大,加于LC并联谐振回路。
+
+
+
同名端
当直流电源Ec接通时,在LC振荡回路 内会产生一个电冲击,出现一个不大的信号, 经过多次放大、正反馈、选频后,幅度将不 断增大,在集电极负载LC回路上得到一个较 大的输出信号电压;其频率由LC并联谐振回 路的参数决定,即为f0。最后受晶体三极管 非线性的限制,幅度自动稳定在某一水平上, 这时在负载LC回路上就有一等幅的正弦波振 荡电压,经线圈L1输出。
由此可见,要产生自激振荡,必须具备 两个基本条件: (1)相位条件 反馈信号uf与输入信号ui同相位,即uf与 ui的相位差为Φ =2nπ (n=0,1,2…) (2)幅度条件 反馈信号uf应大于或等于输入信号ui, 即ui≥uf。因uf=Fuo,而uo=K0ui,所以 uf=FK0ui,故本条件可改写为:FK0≥1 只有满足了以上两个基本条件,电路才 能形成自激振荡。
若适当选择LC回路的参数,使其谐振频率f0等 于需要放大的信号频率,那么放大器对该信号有良 好的放大作用,而对不需要放大的其他频率的信号 放大作用很小。 因此,这种放大器对频率等于f0的输入信号或 在f0两边很窄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有选频作用,而 对其他频率的信号则有抑制作用,故该放大电路又 被称为为 LC选频放大器。 该放大器的通频带宽度fH-fL很窄,所以具有 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在超声诊断仪、广播电视等高 频放大电路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自激振荡器包括两部分,一是 基本放大器,放大倍数为K0;二是 反馈电路,反馈系数为F。 假设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端加 输入信号ui,经过放大后的输出信 号为uo=K0ui,然后经反馈电路,将 输出信号uo的一部分即反馈信号 uf=Fuo回送到输入端。如果反馈信 号uf与输入信号ui同相位,则构成正 反馈回路,结果将加强原输入信号。 如果此反馈信号的幅度又足够大, 即满足uf≥ui,那么即使将输入信号 拿掉,电路也能维持有信号输出, 这样就形成了振荡。
uo
RC串并联选频电路在f=f0=1/2πRC时, 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而运放输出 电压与其同相端输入电压同相位。这样,当 f=f0时,RC选频电路构成一个正反馈支路, 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这时RC选频电路的反 馈系数最大,为1/3,因此要维持振荡就要求 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K≥3。R3、R4组成深度 负反馈支路,只要适当调节R3、R4的阻值, 使(R3+R4)/R4≥3,就可达到K≥3,从而满足振 荡的幅度条件。
2.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组成 虽然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 能够产生自激振荡,但如果同时有许多频率的 信号(而不是一种频率)都满足这些条件,那么 输出端获得的振荡信号将不是单一频率的正弦 波,而是一个包含有多种频率信号合成的非正 弦波或矩形波。为了获得单一频率的正弦波, 振荡电路还必须具有选频作用,具有这种特性 的电路称选频电路。多频率的信号通过选频电 路后,只有某一频率才满足振荡的两个基本条 件,从而得到单一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如果在每次循环中,被选频率分量的反馈 电压与循环开始时的输入电压相比较,不仅相 位相同,而且振幅也增大,那么经过上述放 大—正反馈—再放大—再正反馈的循环过程, 被选频率分量的振荡将迅速增大,这样自激振 荡就建立起来了。
上述的振荡信号会不会无止境地增长下 去呢? 不会。因为随着振荡的增长,反馈信号愈 来愈大,必将导致晶体三极管进入非线性工作 状态,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反而降低,使信号幅 度有减少的趋势。因此正反馈使整个电路的振 幅不断增长,而放大器的非线性则使之减小, 最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幅度,从而获得一定 幅度的等幅振荡。
若适当选取C1和C2的比值,放大器有足够的放 大倍数,就可满足振荡的幅度条件,产生正弦波振 荡信号。其振荡频率近似为:
式中C为C1与C2的串联等效电容。
这种电路振荡频率较高,一般可达到 100MHz以上。 由于电路是通过电容器分压反馈,对 高频呈现较小的阻抗,振荡时高次谐波的 反馈量弱,其输出波形失真小,更接近正 弦,但频率调节不方便。
C2 u o
当输入电压ui的频率很高时,C1的容 抗远小于R1,C2的容抗远小于R2,这时 R2C2并联电路两端的输出电压uo幅度很小, 且uo比ui落后的相位接近90°。 因此,在一个适当的中间频率f0处, 输出电压uo与输入电压ui同相位,而且这 时的输出电压幅度最大。
RC串并联电路的电压传输系 数T以及uo与ui之间的相位差Φ 随 输入信号的频率而变化。右图为其 电压传输系数T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U o 称为幅频特性,及Φ 随频率变化的 U i 曲线,称为相频特性。 在实际的电路中,通常取 R1=R2=R,C1=C2=C。理论和实 践证明,当输入信号频率f0: f0=1/2πRC 时,电压传输系数T最大,且等于 +90 1/3,即输出电压uo获得最大值, 并与输入电压同相位。 –90 可见,RC串并联电路对不同 频率的输入信号有不同的响应特性, 所以它具有选频作用。
二. RC串并联选频电路
RC串并联选频电路 由一个R1C1串联电路与一 个R2C2并联电路连接而成。 当输入电压ui的频率 很低时,C1的容抗远大于 电阻R1,而C2的容抗远大 于R2,这时在R2C2并联电 u i 路两端的输出电压uo幅度 很小,且uo比ui超前的相 位接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