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
pcr实验室规章制度

pcr实验室规章制度第一章实验室管理1.1 实验室安全PCR实验室是一个涉及高灵敏度和剧毒试剂的环境,为了保护实验人员和设备安全,以下规章制度须严格遵守:1.1.1 实验室必须配备灭火器、安全洗眼器、洗手设施和急救药品。
1.1.2 实验前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防护眼镜和实验服。
1.1.3 实验室内禁止饮食,严禁将实验室用品与食品接触。
1.1.4 实验室内不得携带任何化妆品或饰品,避免造成交叉污染的风险。
1.1.5 实验室内所有试剂应储存在指定区域,明确标注试剂名称、浓度和有效期,并遵守储存温度要求。
1.2 设备使用和维护1.2.1 使用PCR仪器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1.2.2 每次使用完PCR仪器后,应清洗和消毒工作台,并关闭仪器电源。
1.2.3 定期检查PCR仪器的电源线、电源插头和保险丝,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1.2.4 实验人员不得私自拆卸和修理PCR仪器,如遇到设备故障,应立即报告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第二章实验室操作2.1 试剂准备2.1.1 所有试剂必须按照标签上的说明配制,确保浓度准确。
2.1.2 试剂调配和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污染和混淆,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1.3 所有试剂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工作区域,保持整洁。
2.2 样本处理2.2.1 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处理标准,如有可能产生污染或感染风险,必须佩戴生物安全柜。
2.2.2 样本处理过程中,必须穿戴手套,并避免任何样本间的交叉污染。
2.2.3 样本必须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保存,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标记和记录。
2.3 反应体系制备2.3.1 PCR反应液的配制必须按照所用酶的要求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2.3.2 定量取样时,应使用准确的容器和量具,并严格控制试剂用量。
2.3.3 反应体系制备完毕后,必须混匀,并避免产生气泡。
第三章数据分析和记录3.1 数据分析3.1.1 PCR实验结果应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PCR实验室设置和工作总则

PCR实验室设置和工作总则1目的为了防止样品之间的污染和避免基因扩增产物污染新的基因扩增体系,使本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满足国家原卫生部颁布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基木设置标准》的要求。
本程序是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室设置及管理的核心内容。
2适用范围PCR实验室的设备、设施、工作流程及日常工作的管理。
3职责由PCR实验室制定程序文件,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执行,检验科主任负责检查实施。
4设置规程4.1PCR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实验室的规则,非本室人员参观或进行科研活动等需要进人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允许,并严格遵守本规程的各项规定。
4.2PCR实验室分为四个分隔开的工作区域: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
4.3PCR实验室的各个分区有专用的实验设备、仪器,有明显的标识或颜色标识,不得混用。
4.4进入各工作区域必须严格按照单一方向进行,即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产物分析区,避免发生交叉污染,在各工作区域使用不同颜色的工作服。
5工作总则5.1PCR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医学、分子生物学专业知识,并接受过PCR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5.2PCR实验室各区的实验物品(含加样器、枪头等)不得混用,须贴上标签予以区别。
5.3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PCR实验室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实验室擦洗、台面消毒、离心管与吸头灭菌、仪器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
5.4工作人员进人实验室前必须更换本区所用的工作服,不得混用,当工作者离开工作区时,不得将各区特定的工作服带出,勤换洗工作服。
5.5实验过程中使用过的废弃移液枪头和EP管应立即浸泡于装有10%次氯酸钠的容器中过夜,第二日早晨再倒人盛污染性物品的垃圾桶中,由专人定期交医用垃圾处理中心处理。
工作结束后,对该区的工作台面用10%次氯酸钠液(或其他按比例配制的消毒液)进行消毒,然后用75%乙醇清洁,再用紫外线杀菌车照射60分钟;地面用10% 次氯酸钠液(或其他按比例配制的消毒液)进行消毒清洁;打开固定紫外灯消毒60分钟,每天下班前应关好水、电、门、窗。
pcr实验室规章制度

pcr实验室规章制度PCR 实验室规章制度一、PCR 实验室的设置和布局PCR 实验室应当分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
各区之间应当有严格的物理分隔,以防止交叉污染。
每个区域应当有明确的标识和功能说明。
试剂准备区:主要用于配制和储存PCR 反应所需的试剂,如引物、dNTPs、缓冲液等。
该区域应当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灰尘和微生物的污染。
样本制备区:用于处理和提取样本中的核酸。
在此区域内,应当配备生物安全柜、离心机、移液器等设备,以确保样本处理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扩增区:进行 PCR 扩增反应的区域。
此区应配备 PCR 仪、恒温设备等。
产物分析区:用于对PCR 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如电泳、测序等。
二、人员管理1、所有进入 PCR 实验室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实验室的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实验人员应当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工作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严格限制非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如有必要,需经过批准并在实验人员的陪同下进入。
三、试剂和耗材管理1、试剂的采购应当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并确保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2、试剂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3、耗材应当定期检查,如有损坏或过期应及时更换。
4、试剂和耗材的储存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避免受到污染和变质。
四、仪器设备管理1、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准确性。
2、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包括使用时间、使用者、维护情况等。
3、对于故障的仪器设备,应当及时维修,并在维修后进行验证和校准。
五、样本管理1、样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应当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2、样本应当有明确的标识和记录,包括样本编号、来源、采集时间、保存条件等。
3、样本在处理和检测过程中应当防止交叉污染和混淆。
六、实验操作规范1、在实验开始前,应当对实验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2、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和污染。
pcr实验室规章制度

pcr实验室规章制度一、实验室守则实验室是进行PCR实验的专门场所,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实验室的安全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以下实验室守则:1. 实验室进入与离开a. 进入实验室前,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b.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彻底清洁工作台和使用的器具,并将废弃物正确处理。
2. 实验室设备与试剂a. 使用实验室设备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并取得资质。
b. 试剂的选用和储存必须符合实验要求,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 实验操作与安全a. 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操作手册,并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
b. 实验时必须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生物危险。
4. 废弃物处置a. 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分类,放置在指定的容器中。
b. 生物危险废弃物必须遵守特殊处置程序,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5. 突发情况应急处理a. 对于实验室中的火警、泄漏等突发情况,必须迅速采取并熟记应急处理措施。
b. 实验室成员应提前了解实验室相应的逃生通道和避灾区域。
二、实验室操作规范为确保PCR实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制定以下实验室操作规范:1. 清洁与消毒a. 实验前,工作台面必须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
b. 实验结束后,工作台面必须及时清理消毒,保持整洁。
2. 样品处理a. 样品的处理必须在规定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避免交叉污染。
b. 实验前,样品必须经过标记和记录,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追溯性。
3. 试剂调配a. 使用试剂前,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正确调配。
b. 试剂瓶盖必须随时紧闭,以防止污染或损失。
4. 器具使用a. 所有使用过的器具必须经过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下次使用的安全性。
b. 使用自动取样器等自动化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
5. 实验数据记录a. 所有实验数据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包括实验日期、操作者等信息。
b. 实验数据必须及时保存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人员的健康,制定以下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1. 事故与紧急情况处理a. 实验室成员必须了解应对各类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PCR实验室各室工作制度

PCR实验室各室工作制度PCR实验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技术,它用于放大和检测DNA序列。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工作高效、有序,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
以下是PCR实验室各室工作制度的内容:一、实验室管理制度1.实验室开放时间:实验室每天开放12小时,早上8点至晚上8点,周一至周五2.实验室安全:所有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应佩戴实验室专用的防护服、手套、眼镜和口罩。
3.实验室秩序: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实验台面、仪器设备、试剂瓶、垃圾桶等物品应摆放整齐,严禁私自移动或更改实验台面和仪器设备。
4.实验室消毒:每天开放和闭馆时,实验员需要进行台面和仪器设备的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和无菌。
二、实验员工作制度1.实验员考勤:实验员按照实验室规定的开放时间进行考勤,实验员应按时到岗、离岗,并准确记录考勤时间。
2.实验员培训:新入职的实验员需要接受系统的PCR实验和实验室操作技巧培训,通过考试后方可独立进行实验工作。
3.实验员职责:实验员需要按照实验计划和实验室主任的要求,完成实验任务,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进展情况。
1.实验室主任职责: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实验项目的安排,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并制定实验室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2.实验室安全员职责:实验室安全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和消防系统的运行情况,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四、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仪器设备使用:实验员在使用仪器设备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试验,确保其正常工作,并按照实验室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2.仪器设备维护:实验员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如发现故障需要及时报修,并及时记录维护和修理情况。
3.试剂管理:试剂应储存在规定的试剂柜中,及时清理过期试剂和废弃物,不得私自借用或挪用试剂。
PCR实验室的设置及管理规程

PCR实验室的设置及管理规程
1. 目的:建立实验室的合理设置和科学管理,防止实验污染,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分子诊断室的设置、工作流程和日常管理等。
3. 职责:PCR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遵守、相互督促。
4. 程序:
4.1 分子诊断室为检验科下设的专业实验室,从事临床标本的基因扩增检测及相关科研工作。
4.2 本实验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临床基因诊断的主要手段,实验室分为三个区:试剂准备区(第一区)、标本处理区(第二区)、扩增分析区(第三区)。
每一工作区配备专用的设备、仪器、辅助设施、耗材、清洁用品、办公用品、专用工作服,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各区标签颜色:红色(第一区)、白色或绿色(第二区)、蓝色(第三区);专用工作服:粉红色(第一区)、白色(第二区)、蓝色(第三区)。
标本
的接收则在检验科标本接收处进行。
4.3 各工作区专用的仪器设备、办公用品、工作服、实验耗材和清洁用具等,不可混用。
4.4 各工作区配置、功能和内务管理见各相关SOP文件。
4.5 严格遵守从“试剂准备区→标本处理区→扩增分析区”的单一流向制度,不得逆向进入前一工作区。
4.6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进修、实习或其他科室人员因科研活动需要,进入实验区域(试剂准备区、标本处理区、扩增分析区)需首先熟悉本程序的各项规定并严格遵守执行,在本实验室人员监督指导下进行。
4.7实验完毕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5. 相关文件:
实验室设计平面图
6. 相关记录:
无。
PCR室的工作制度

PCR室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PCR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维护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PCR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实验员。
二、工作准备1. 实验室环境(1)PCR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
(2)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PCR仪器、核酸提取仪器、生物安全柜、冰箱、离心机等。
(3)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新鲜。
2. 实验材料和试剂(1)实验材料应来源可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试剂应储存于适当的容器中,标签清晰,存放整齐。
(3)实验材料和试剂应定期检查,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三、工作流程1. 样本接收(1)接收样本时,应核对样本信息,确保样本来源合法、完整。
(2)对样本进行编号,做好记录,便于后续实验操作。
2. 样本处理(1)按照预定的实验方案,进行样本的核酸提取、扩增等操作。
(2)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3)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后期分析和追踪。
3. 结果分析与报告(1)实验结束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预期。
(2)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上级,并采取相应措施。
(3)按照相关规定,出具检测报告,并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1. 生物安全(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生物安全知识,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2)实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原体泄露和交叉污染。
(3)实验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化学安全(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悉化学试剂的性质、用途和危害。
(2)合理储存化学试剂,标签清晰,存放整齐。
(3)使用化学试剂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品等。
3. 仪器设备管理(1)实验室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PCR实验室管理制度

PCR实验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PCR实验室的管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失误,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PCR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包括实验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PCR实验室的管理遵循“安全为主、规范操作、质量第一”的原则。
第四条PCR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和文件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
第五条PCR实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第二章实验室人员管理第六条实验室的人员应当经过严格的培训,熟悉PCR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和相关安全知识,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七条实验室人员应当穿着符合要求的实验服,并佩戴好帽子、口罩和手套,以防止实验物品的污染和交叉感染。
第八条实验室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应当保持良好的操作习惯,注意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保养,确保实验室的设备正常运行。
第九条实验室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实验台面、设备和试剂,保持实验室的卫生和整洁。
第三章实验物品和试剂管理第十条实验物品和试剂应当分类存放,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点,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第十一条实验物品和试剂的采购应当按照质量要求进行,保证其适用于PCR实验的需要。
第十二条实验物品和试剂使用完后应当及时归还或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私自带离实验室。
第十三条实验物品和试剂的储存应当符合相关规定,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实验室设备管理第十四条实验室设备应当按照规定使用和维护,不得随意更改设备的设置和参数。
第十五条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实验室设备的购置和更新应当根据实验需要进行,经过科学评估和论证。
第五章实验室安全管理第十八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内的安全责任和安全措施,并定期演练和评估。
第十九条实验室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处理方式和责任人,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R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守则时间:2009-1-7 15:06:07,点击:975 1.目的:保证实验室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具备开展该类实验能力的实验人员。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人员配置、管理、培训及考核。
3.负责人:4.细则:4.1 人员要求4.1.1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为医学检验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专科以上学历。
4.1.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参加卫生部或省临检中心举办的PCR技术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4.1.3 对于新进入本室的人员,如尚未取得PCR技术培训合格证,应在实验室有培训合格证的上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工作,实验报告由有资格人员出具,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上岗培训合格证。
4.2 人员配置4.2.1 实验室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目前实验室有主管技师2人、技师1人,3人都已获得培训合格证,视工作量的增加和业务发展需要,会适当增加工作人员。
4.2.2 各级技术人员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4.3 人员培训及考核4.3.1 实验室负责人或负责人指定人员参加每年卫生部PCR室间质评总结会。
4.3.2 实验室工作人员每1~2年至少参加1次PCR技术的省级或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议。
4.3.3 安排未取得上岗培训合格证的工作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内参加技术培训。
4.3.4 科室不定期组织实验室内部实验人员学习、更新核酸扩增方面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论学习水平。
特别是在标本接收区采血、接收标本的人员,需定期对其进行有关核酸扩增技术,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知识的培训。
一些科室的送检标本由该科室的人员送到标本接收区,对这些临床医护人员也要定期进行有关核酸扩增技术,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知识的培训。
4.3.5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进行考核一次,考核内容:a)日常工作质量b)室内质控测评c)室间质控测评d)在抱怨处理中的表现4.3.6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实行严格奖惩制度,有下列表现者可受奖:a)工作质量高,质控测评成绩优秀者b)有科研能力,并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发表c)有独创性工作成果,经鉴定认可者d)受到有关部门或群众嘉奖者有下列情况者将受到惩处:a)工作质量问题较多,质控测评成绩不合格;b)不遵守规章制度并造成一定影响;c)不求上进。
4.3.7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奖惩方法分精神及物质两类,经实验室上报医院及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4.3.8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建立业绩档案,实行能进能出制度,不断吸收高质量人员,加强培训和提高,对于不适合本室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离。
4.4 人员管理4.4.1 实验室建立所有工作人员的技术档案,包括:学历、任职资格、发表论文、研究成果、培训等相关材料复印件。
4.4.2 技术档案分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文本档案每年更新1次,电子档案随时更新。
5. 本文涉及以下表格实验室主要负责人简历表PCR实验室工作人员一览表培训申请表年度培训计划表培训记录表员工培训履历表人员档案卡检验科行为道德规范时间:2008-7-15 10:15:30,点击:1103 1、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一视同仁,耐心细致,周到认真,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的等候时间。
2、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
注意维护知识产权,未经上级同意,不向外泄漏保密范围内的技术与资料。
3、严谨求实,一丝不苟。
在实验室工作中严禁弄虚作假,编造数据与结果;严禁发假报告;不得向患者提供治疗建议。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实验室工作制度;认真执行质量控制方案;对可疑结果重复核查,并与临床联系;不隐瞒工作中的问题和差错,以便及时纠正。
5、严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职守。
6、主要实验室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对患者和自身的保护。
7、工作时着工作服,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言行文明。
8、尊重同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时间:2008-8-12 11:05:13,点击:1078 目次前言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2. 防火安全准则3. 实验室用电安全准则4. 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准则5.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6. 压缩气体的安全准则前言本标准适用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实验室,部分内容适用于同位素实验室。
本标准参照美国NCCLS同类标准GP17-A,并结合我国情况做适当修改提出。
本标准旨在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内容着重在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为各级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本标准是“临床实验室技术管理规范”的一部分,“规范”分为6个部分,包括:(1)临床实验室安全”、(2)体外诊断用品标识、(3)临床实验室废物管理、(4)尿分析及尿样的收集、(5)临床检验用血样的采集、和(6)检验样品的处理,共10项。
本标准为第一次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健、莫培生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1.1 吸烟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 食物、饮料及其它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室应制定禁止在同一个冰箱内存放食物和标本的专项制度。
1.3 化妆品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
所有人员在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长袖隔离服或长袖长身的工作服。
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
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盛放被污染的实验服和工作服,应用合适的、有标识并能防渗的包装。
清洗时应用足够高的温度和足够长的时间以获得良好的去污效果。
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1.6 鞋在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
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
1.7 头发和饰物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
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
可用一次性发套保护头发。
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器或可垂入传染性物质的饰物。
1.8 胡须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1.7)的规定。
1.9 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
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10 眼睛冲洗任何使用酸、苛性碱或腐蚀剂的地方应设有冲洗眼睛的设施。
冲洗设施可以是一种固定装置或是一种较简单的通过软管与水源相接的喷啉型装置。
每周都应对这些装置进行功能检查,以排出管内的存水。
也可用便携式眼睛冲洗设备。
这些设备应合理设计和严格检测,以确保内容物品的生物学和化学上的纯净。
1.11 急救淋浴在使用苛性碱及腐蚀性化学品的地方,应设有急救淋浴装置,并定期做性能检查。
急救淋浴设备的数量可根据实验室的复杂程度和规模来确定。
要尽可能提供舒适的水温。
如地面排水管离急救淋浴较近,应保持排水管的泄水弯管经常充满水,在很少使用的排水管里可加入少量矿物油,并应对装置定期冲洗这些。
1.12 呼吸防护在没有有效的硬件控制的实验室或实验室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时,应向工作人员提供合适的呼吸防护器具,以防止吸入被有害粉尘、气体、烟雾、蒸气污染的空气。
这些防护器具包括:防尘面罩、机械或化学滤筒式呼吸器、导管式呼吸器以及自给式呼吸器。
提供的呼吸防护器具必须是根据现有标准专门设计的,对某些特殊危害应能提供足够保护的。
需要使用呼吸防护器具的工作岗位,必须建立书面的呼吸系统保护规定。
该规定应包括危险标准的评定方法;呼吸器具的选择、使用、维修和保管;并向使用者提供训练和指导以及医学评定和监护。
只有佩戴呼吸器具后仍能正常呼吸的人员,才能使用与他们接受指导和训练一致的、合格的呼吸器具。
未受培训及体质上不适合使用呼吸器的人员,不能在需要呼吸保护的岗位上工作。
在需要呼吸保护的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不应蓄有胡须。
下列情况应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有害气体的性质不明;*氧气含量低于19.5%;*存在有不易察觉的有害气体;*吸入的污染气体会立即对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紧急处理危险物质的事故时。
在有可能需要做复苏治疗的地方,应准备一次性口对口式复苏包或其它相关的通气装置。
1.13 用口移液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液移,应使用助吸器具。
1.14 锐利物品谨慎处理针头、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
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
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
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5 隔离措施接触患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
1.16 工作环境1.16.1 “清洁”区和“非清洁”区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室”。
被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制定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常规消毒和清洁制度和对严重污染的紧急处理措施办法。
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
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应该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
为避免使用电话时的“手—脸”接触,最好采用扬声器电话。
“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