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保护措施
检修井下低压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检修井下低压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措施井下低压电气设备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中常见的设备,其安全运作对现场人员和设备的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以下是一些检修和维护井下低压电气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
1.制定检修计划:在进行井下电气设备的检修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检修计划,确定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时间。
此外,必须有足够的人员参与检修,并确保他们已经接受了专业培训。
2.装备个人防护装备:进行井下电气设备检修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耳塞、手套、安全鞋等。
特别是在进行高压设备检修时,应佩戴绝缘胶鞋、绝缘手套等。
3.断电检修:在进行井下低压电气设备检修之前,必须先切断相应设备的电源。
检修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电源的切断,以确保断电可靠,避免意外发生。
4.接地保护:在检修井下低压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将设备接地。
通过使用接地装置将设备与地面接触,能有效地将设备的电荷释放到地面,避免电击事故的发生。
5.定期维护:井下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定期检查电气线路、连接器、电缆和接插件等,确保其无损坏和松动。
6.检查接线盒:井下电气设备的接线盒是可能存在电气故障的关键部件。
在检修时,应仔细检查接线盒的连接状态和紧固螺丝是否松动,以避免因接触不良而引起短路和过热等问题。
7.清洁设备:井下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灰尘、湿气和油污等的影响。
定期清洁设备可以去除积聚的污垢,保持设备的正常使用,防止因湿气和污垢而引起的电气故障。
8.定期测试和校准:在检修井下低压电气设备完成后,必须进行测试和校准。
通过使用测试设备,检查设备的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漏电流和电压等参数,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9.建立应急预案:在检修井下低压电气设备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应急预案可以指导人员进行逃生和救援,并减少事故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总之,井下低压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井下电气设备管理

井下电气设备管理井下电气设备是指安装在井下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包括电动机、发电机、配电柜、电缆等。
在井下工作环境中,电气设备的管理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工作人员的安全,还直接影响到井下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不容忽视。
井下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
下面将重点介绍井下电气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
首先,定期检查是井下电气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定期检查应按照设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进行排定,重点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有损坏、接线是否松动、绝缘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等。
检查时应注意使用专用工具,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定期检查的频率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一年。
其次,维护保养是井下电气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
维护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
设备清洁应定期进行,以防止积尘、湿气对设备的影响。
润滑工作主要是对设备的轴承、齿轮等部位进行润滑,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紧固工作是指定期检查设备的螺丝、螺母等连接部位,并进行必要的紧固工作,以防止设备的松动。
另外,故障处理是井下电气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排除故障的工作。
故障处理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根据设备的故障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故障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总之,井下电气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
通过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确保井下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电气设备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只有做好井下电气设备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井下工作的顺利进行。
防止井下电气火灾措施

防止井下电气火灾措施井下电气火灾在工矿企业生产中是一个常见且极其危险的现象。
採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对于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减少生产损失以及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防止井下电气火灾的措施。
1.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首先,定期检查井下的电气设备是预防电气火灾的关键步骤之一。
包括配电箱、电缆以及电路等等。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老化、损坏或者故障现象,以便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2. 建立有效的接地系统建立有效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气设备火灾的风险。
接地系统能够将电流导入到地下,防止电路中的电流通过设备或其他可燃物产生火花。
为井下设备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是安全防火的基础。
3. 安全使用电缆电缆是井下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防止电缆短路、过热或者发生其他故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电缆应该正确定位和固定,避免被压、拉或者弯曲;其次,电缆应该远离可燃物,并避免与有害化学品接触;最后,应定期检查电缆的绝缘层,以确保其完好无损。
4. 使用防爆电气设备井下环境恶劣,易发生爆炸事故。
因此,选择合适的防爆电气设备至关重要。
防爆电气设备采用特殊的防爆材料和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火花和爆炸的风险。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的规定,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5. 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为了有效地预防井下电气火灾,必须向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教育。
工作人员应该了解井下电气设备的特点、危险性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电气安全知识、事故预防措施、紧急救援和火灾应急处理等。
通过良好的培训和教育,员工能够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井下电气火灾。
6.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是确保井下电气火灾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真实火灾场景,演练救援、应急逃生等措施,培养和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应急演练也有助于发现和改进现有的防火措施,进一步提高井下电气火灾的防范能力。
总结起来,要有效地防止井下电气火灾,我们应该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建立有效的接地系统,安全使用电缆,选择防爆电气设备,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教育,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井下三大保护及风电闭锁使用管理规定

井下三大保护及风电闭锁使用管理规定一、井下三大保护概述井下三大保护指的是电气、机械和防爆三大保护措施。
这三大保护是为了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防止事故和危险的发生。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大保护的要点。
1. 电气保护电气保护主要是指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和运行,包括电缆、照明设备、开关和配电箱等。
电气保护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井下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2)井下电气设备的接线必须正确,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不能混淆。
(3)井下工作面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及时检测和报警漏电情况。
(4)井下工作面周围的电气设备和线缆应防护良好,防止受潮和受损。
2. 机械保护机械保护主要是指井下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包括提升机、输送机和通风设备等。
机械保护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井下机械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2)井下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得到培训和资质认证,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3)井下机械设备的运行必须符合标准,不得超载或超时使用。
(4)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不得私自改装或修理。
3. 防爆保护防爆保护主要是指井下工作面的安全防爆措施,包括瓦斯防治、矿尘防护和爆炸物品的安全使用。
防爆保护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井下工作面必须符合瓦斯和矿尘爆炸防治的相关要求,如进行瓦斯抽放、矿尘控制和通风换气等。
(2)井下工作面应配备专业的防爆设备和工具,如防爆灯、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工具等。
(3)井下工作面的爆炸物品必须按照规定的存放和使用方法进行,如防止撞击、刺激和高温等。
二、风电闭锁使用管理规定风电闭锁是保证风电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它可以有效防止事故和危险的发生。
以下是关于风电闭锁使用的管理规定,以确保风电系统的安全性。
1. 闭锁设备(1)风电闭锁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2)风电闭锁设备的型号和规格必须明确,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与保护范文(2篇)

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与保护范文一、引言井下电气设备作为煤矿、矿井等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障矿井生产的安全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井下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电气短路、漏电、过流等问题,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火灾甚至人身伤亡。
因此,加强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与保护措施非常必要。
本文将从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安全保护设备的选择和标准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1. 电气短路:井下电气设备的短路会导致电流突然增大,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2. 漏电:井下湿度较高,设备容易出现漏电现象,存在触电危险。
3. 过电流:由于电气设备的负载过大或短路,导致电流超过设备额定值,可能引发设备过热、燃烧等故障。
4. 超压、欠压:电气设备在井下工作时,可能会遇到电压超过或低于设备额定电压的情况,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或损坏。
5. 其他安全风险:例如电器设备外壳损坏、线路老化、设备防护措施不完善等,也会影响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三、井下电气设备的安全保护设备1. 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是井下电气设备使用过程中必备的安全保护设备,主要用于监测设备漏电情况。
一旦设备发生漏电,漏电保护器能够迅速切断电源,保护人身安全。
2. 过流保护器:过流保护器用于监测电气设备的电流情况,一旦设备电流超过额定值,过流保护器能够切断电源,防止设备过载和故障发生。
3. 过压保护器:过压保护器主要用于监测电气设备的电压情况,一旦设备电压超过额定值,过压保护器能够切断电源,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4. 欠压保护器:欠压保护器主要用于监测电气设备的电压情况,一旦设备电压低于额定值,欠压保护器能够切断电源,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5. 温度保护器:温度保护器用于监测电气设备的工作温度,一旦设备温度超过额定值,温度保护器能够切断电源,防止设备过热和故障发生。
6. 防爆设备:井下电气设备由于工作环境特殊,存在着爆炸的危险。
井下变电所电气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变电所电气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措施井下变电所电气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措施井下变电所作为矿井内电力供应的终端设备,它的安全运行对矿井的生产和安全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井下变电所电气设备的检修是保证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检修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1. 接地保护措施在检修井下变电所电气设备时,接地保护是防止电气事故的首要措施。
所有电器设备在检修前都应该进行接地,以缓解电气设备存储的电力,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将设备和大地相连,避免电压升高,从而引发触电等情况。
2. 热稳定性保护措施在井下变电所操作中,热稳定性是检修关键之一。
电气设备经过一段时间操作之后,难免会出现温度变化,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设备使用时间过长也会出现热问题。
因此,在进行检修时应当防止设备过热,采取避免过热的操作技能。
3. 爆炸防护措施井下环境复杂,异常情况可能随时发生。
在进行井下变电所电气设备的检修时,要注意防范设备因为异常情况导致爆炸的危险。
在检修区域内应该防范不良气体进入,设备的操作区域应该予以相应的爆炸防护,防止不正常火花引起风险。
4. 防静电措施在检修井下变电所电气设备时,尤其是在换电缆、拆电器和插拔元器件时,极易产生静电,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很容易引起设备的“意外停摆”,严重威胁设备安全运行。
因此,在检修过程中应注重防止静电产生,可采用应用电位互连来解决。
5. 防止强电场的条件在检修井下变电所电气设备时,要尽可能的防止和避免强电场的产生,这在大压力小溜这一设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强电场常常会引起设备短路起火的危险,因此在操作时需小心翼翼。
综上所述,井下变电所电气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在操作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修规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设施检修的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措施,严格执行检修安全规定,确保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维护矿井的安全稳定生产,推动矿山现代化建设。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5篇)[修改版]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5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ccf3857fd5360cbb1adb67.png)
第一篇: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安装安安全技术措施一、泵站安安装1、乳化液泵站安安装的顺序:1号乳化泵——乳化液泵箱——2号乳化泵——开关——1号喷雾泵——2号喷雾泵——两台高效喷雾泵清水箱2、综采工作面供液的乳化泵站和喷雾泵站设在综采工作面机巷距切眼200米处。
3、乳化液进液管全部选用ZC4-31.5-40/L-10000型高压胶管,回液管全部选用ZC4-38-40/L-10000型高压胶管,喷雾水管选用Φ25×10000的高压胶管。
4、供液管路按标准挂整齐,最下面的一根管路距离巷道底板1米,确保巷道畅通整洁。
5、泵站安安装时要摆平放稳,垫平垫实,并保证乳化液箱底面高于泵体底面100mm。
6、安安装完毕,按规定进行试运转,管路连接、压力调试由专职泵站工进行。
7、泵站的安安装质量及供液系统必须符合技术和质量要求,不得漏液,乳化液的浓度必须控制在3~5%之间,喷雾泵的供水压力应在0.3~2MPa的范围内,供水流量应大于320L/min。
二、电气设备安安装(一)准备工作1、核实整套安安装所需要的电气设备、电缆、五小电器的型号、规格、数量,并对其做完好检查和性能测试,严禁其失爆,严禁带隐患入井。
2、核实电站、电气开关的配电电压与各负荷电机所需要的电压及其接线方法是否相符。
3、井下电气设备安安装、调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要熟悉设备性能及现场供电系统。
(二)、井下安安装1、电气设备、电缆入井使用专用平板车、花缆车,真空开关、通讯控制装置、各负荷电机要轻装轻卸,用4股8#铅丝捆绑牢靠。
2、移动变电站、真空开关,通讯装置在斜井运输。
绞车应缓慢运行,防止震晃。
3、泵站和电站在斜巷运输时,先用8#铁丝不少于6股穿入设备连接螺栓孔或起吊环内在平板车四角绞死拉紧,再用合格的Φ24.5mm钢丝绳穿过钩头从其腰身捆绑四周,用不少于4个钢丝绳卡子卡紧,上好保险绳.4、电气设备接线时,要求接线工艺、接线严格执行标准符合要求。
防止井下电器失爆制度范文

防止井下电器失爆制度范文近年来,井下电器失爆事故频发,给矿山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止井下电器失爆制度。
本文将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措施等方面探讨防止井下电器失爆的制度。
一、技术措施1. 井下电器设备合格证制度。
建立健全井下电器设备的合格证制度,确保井下电器设备的安全性能达到国家标准。
制度要求每个井下电器设备都必须具备合格证,没有合格证的设备严禁使用。
2. 定期检测和维修井下电器设备。
建立定期检测和维修井下电器设备的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制度要求定期对井下电器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3. 液压系统防喷装置。
在井下电器设备的液压系统中建立防喷装置,防止液压系统发生高压喷射。
防喷装置要求能够自动监测液压系统的压力,一旦压力超过安全范围,及时切断液压系统的供气,防止发生喷射事故。
4. 电气设备过电流保护。
在井下电器设备的电气系统中增加过电流保护装置,防止电气设备发生过电流故障。
过电流保护装置要求能够及时切断电气系统的供电,避免电气设备过载引发火灾等事故。
二、管理措施1. 井下电器设备巡检制度。
建立井下电器设备巡检制度,对井下电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制度要求每天对井下电器设备进行巡检,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和故障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2.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保证井下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制度要求定期对井下电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老化和磨损的部件,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
3. 设备备用件储备制度。
建立设备备用件储备制度,确保井下电器设备备用件的供应和储备。
制度要求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故障率,合理确定备用件的储备量,避免因备件不足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4. 事故报告和分析制度。
建立事故报告和分析制度,对井下电器设备发生的事故进行记录和分析。
制度要求对每起事故进行详细的事故报告,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电气设备安全保护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井下必须具备三大保护,为使我矿井下电气设备供电安全可靠,特制定本措施,望相关单位严格遵照执行。
一、组织措施:
1、技术指导负责人:
2、现场落实人员:
二、技术措施:
1、(1)井下电力网的短路电流不得超过其控制用的断路器在井下使用的开断能力,并应校验电缆的热稳定性。
(2)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
井下由井下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
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项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
(3)井下配电网络(变压器馈出线路、电动机等)均应装设过流、短路保护装置:必须用该配电网路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校验开关设备的分段能力和动、热稳定性以及电缆的热稳定性;必须正确选择熔断器的熔体必须用最小两相短路电流校验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系数。
保护装置必须保证电网路中最大容量的电气设备或同时工作成组的电气设备能够启动。
(4)矿井高压电网,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
超过 20A。
地面变电所和井下中央变电所的高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供移动变电站的高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有选择性的动作于跳闸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
井下低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检漏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保证自动切断漏电的馈电线路。
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 1 次跳闸试验。
煤电钻必须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起动和停止煤电钻功能的综合保护装置。
每班使用前,必须对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进行 1 次跳闸试验。
2、(1)直接向井下供电的高压馈电线上,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
手动合闸时,必须事先同井下联系。
井下低压馈电线上有可靠的漏电、短路检测闭锁装置时,可采用瞬间 1 次自动复电系统。
(2)电压在 36V 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3)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 2。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 1。
(1)所有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接成 1 个总接地网。
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 1 块。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 0.75m2、厚度不得小于 5mm。
在钻孔中敷设的电缆不能与主接地极连接时,应单独形成一分区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 2。
(2)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① 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② 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③ 低压配电点或装有 3 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④ 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3、局部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
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 0.6m2、厚度不小于 3mm 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 35mm、长度不小于 1.5m 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 20 个直径不小于 5mm 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 1m 的 2 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 10 个直径不小于 5mm 的透孔,2 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 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 0.75m。
(2)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 50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 4mm、截面不小于 100mm2 的扁钢。
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 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 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 4mm、截面不小于 50mm2 的扁钢。
4、预防漏电故障的措施
(1)严禁电气设备及电缆长期过负荷运行。
(2)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防松装置要完好,连接方式要正确。
(3)维修电器设备时要按规程操作,检修结束要认真检查,严禁将工具和材料等导体遗留在电气设备中。
(4)避免电缆、电器设备浸泡在水中,防止电缆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划伤、刺伤等机械损伤。
(5)不在电气设备中增加额外部件,若必须设置时,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6)设置保护接地装置。
(7)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应能连续监测电网的绝缘状态,并且只监视电网对地的绝缘电阻值,而不反映其内容的大小。
当电网绝缘电阻降低到规定值时,快速切断供电电源。
当电网的绝缘电阻对称下降或不对称下降时,其动作电阻值不变。
其动作电阻值不应受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并具有自检功能。
漏电保护装置的检测电路的电阻应足够大,不应降低电网对地的阻抗和不增加人身触电危险。
漏电保护装置必须灵敏可靠,既不能拒动,也不能误动。
漏电保护装置应能对电网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减小人体触电电流。
漏电保护装置在电网送电之前应能对电网的绝缘状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漏电,将电源开关闭锁。
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应有选择性,以缩小停电范围。
将漏电
保护装置与屏蔽电缆配合使用,当相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时,由于通过屏蔽层接地,而屏蔽层外部又有绝缘外护套保护。
因此,在漏电火花还未外露之前,漏电保护装置就已经动作,切断电源,从根本上杜绝了在空气中出现漏电火花的可能性,即实现了超前切断。
5、检漏保护装置的运行、维护和检修
(1)值班电钳工每天应对检漏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实验,并作记录。
检查试验内容有:观察欧姆表指示数值是否正常;安装位置是否平稳可靠,周围是否清洁,无淋水;局部接地级和辅助接地极安设是否良好;外观检查防爆性能是否合格;用试验按钮对保护装置进行跳闸试验。
(2)电气维修工每月至少进行 1 次详细检查和修理,除了(1)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检查:各处导线、元件是否良好;闭锁装置及继电器动作是否可靠;接头和触头是否良好;补偿是否达到最佳效果;防爆性能是否符合规定。
(3)在瓦检员配合下,对运行中的检漏保护装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远方人工漏电跳闸试验。
(4)检漏保护装置每年升井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检修后必须在地面进行详细的检查、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下井使用。
(5)检漏保护装置的维护、检修及调试工作,应记入专门的运行记录簿内。
6、对各种过流故障的预防措施:对电气设备和馈电线路还必须
设置过流保护装置。
过流保护装置的额定电流或动作电流必须进行正确的选择或整定,否则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还能引起严重的事故。
7、综合保护装置: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电动机综合保护器是保证电动机安全运转的多功能综合保护装置。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电、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
8、煤电钻是采掘工作中的工具之一。
由于井下工作环境恶劣,煤电钻与人接触频繁,虽然电源电压不高、功率不大,有 127V 专用电源,但因漏电、短路造成操作人员触电和引爆瓦斯的事故仍时有发生。
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电钻必须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启动和停止煤电钻功能的综合保护装置。
每班使用前,必须对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进行 1 次跳闸实验。
安装与调试:
① 安装前应检查本装置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碰伤或损坏,隔爆是否良好,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现象。
② 核对主变压器一次电压是否与井下供电电压等级相一致,如果不符,应改变连接组别。
③ 装置要有可能的接地。
主接地与辅助接地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mm,接地线可用直径为 6~10mm 的单芯橡胶电缆。
④ 安装完毕,要严格检查防爆面间隙,必须达到标准。
⑤ 经检查外部接线无误后方可送电。
送电后,正常时黄灯和绿
灯亮。
⑥ 启动煤电钻,持续 1min 以上,然后停止,连续作数次,以验证电路的可靠性。
⑦ 若启动煤电钻后,立即跳闸,蓝灯亮,此时如果装置和供电系统无短路现象,应该查煤电钻动力电缆的芯线直径和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正常,应调整插件中的 2W1 阻值,使其达到正常启动,而且短路实验电路也应正常。
⑧ 漏电跳闸及闭锁的电阻值,出厂时已调整好且封固,一般情况下无需调整。
当按下漏电实验扭不动作时,应检查主接地与辅助接地是否完好。
9、安全技术要求。
①供电电网电压不得超过额定值的 85%~105%。
②电缆相间绝缘电阻不得小于 2k,否则装置可能自动跳闸。
③每次使用前应做短路和漏电跳闸实验,检查装置是否工作可靠。
④打开门盖时,应先断电,再将隔离开关置于分的位置,然后旋出连锁螺杆,方可打开门盖。
⑤在紧急情况下,隔离开关载荷拉闸总次数,累计不得超过 3 次。
每次拉闸后应检查开关触头有无溶蚀现象,并进行处理。
10、井上、下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并遵守下列规定:
(1)经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防雷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