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舞蹈课教案

合集下载

舞蹈课初中教案大全

舞蹈课初中教案大全

舞蹈课初中教案大全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舞蹈的基本元素,如:节奏、动作、表情等。

2. 通过舞蹈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

3.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热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元素的学习2. 舞蹈动作的练习3. 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头部、手臂、腿部等。

2.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节奏感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二、舞蹈基本元素的学习(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舞蹈的基本元素,如:节奏、动作、表情等。

2.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

3. 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三、舞蹈动作的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如:步伐、手势等。

2. 引导学生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3. 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观摩、学习,促进团队合作。

四、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2. 引导学生注重舞蹈表情和情感的传达,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3. 进行集体表演,让学生展示所学成果,增强自信心。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舞蹈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舞蹈水平。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舞蹈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舞蹈水平。

2. 关注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感,评价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3. 收集学生对舞蹈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资源:1. 教学视频或音乐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感和舞蹈动作的练习。

2. 舞蹈教材或图谱,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舞蹈动作。

3. 镜子或舞蹈排练厅,方便学生观察和调整自己的舞蹈动作。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舞蹈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初中舞蹈教学教案(通用5篇)

初中舞蹈教学教案(通用5篇)

初中舞蹈教学教案(通用5篇)初中舞蹈教学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舞蹈教学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舞蹈教学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曲风,并学习看图谱探索动作。

2、在熟悉动作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变换队形。

3、鼓励幼儿用目光、体态与同伴进行友好交流。

活动准备:1、图谱、磁带、录音机。

2、动作前置,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一)激趣:师:我们都是西班牙的小小斗牛士,今天,我们一起来跳快乐的西班牙舞。

(二)出示图谱,学习队形变化。

出示图一:1、师:你发现了什么?小红人是谁?(小黄人呢?)小黄人走到哪里去了?小红人有没有动?2、集体练习,师唱谱。

出示图二:1、师:怎样才能使小人转圈圈?2、幼儿练习,师唱谱。

出示图三:1、师:小人们又在干什么呢?2、幼儿探索,师唱谱。

(三)完整舞蹈(四)情感要求:目光、体态的交流。

初中舞蹈教学教案2本人自20xx年大学毕业分配以来,担任邵武市职业中专幼师班的舞蹈课教师,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舞蹈课是培养幼师学生学习掌握教学技能的一门必修课。

幼儿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舞蹈的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尽可能更广一些,知识与舞蹈体例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

以下是我对如何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进行的探索性总结如下论述:一、根据培养目标,选好相应教学内容:我所教授的班级的教学对象都是16——20岁的女学生,所以教学内容既要符合幼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且还考虑到了幼儿的特点。

教学中应让学生做到“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会跳,还要会编,掌握创编幼儿舞蹈的原则及方法。

初中舞蹈课教案全套

初中舞蹈课教案全套

初中舞蹈课教案全套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动作:步伐、手势、身姿。

2. 舞蹈组合:简单的舞蹈组合。

3. 舞蹈作品:选择一首适合初中生学习的舞蹈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和舞蹈组合的练习。

2. 教学难点: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步伐、手势、身姿等,让学生放松身体,提高舞蹈学习的兴趣。

2. 舞蹈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教师讲解并示范舞蹈基本动作,如步伐、手势、身姿等,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

3. 舞蹈组合教学(10分钟)教师教授简单的舞蹈组合,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4. 舞蹈作品教学(10分钟)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初中生学习的舞蹈作品,为学生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注意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5. 课堂练习与展示(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最后,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遵循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

2. 学生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学生是否能准确掌握舞蹈基本动作和舞蹈组合。

3. 学生舞蹈表现力:学生是否能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出舞蹈的情感和意境。

4.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舞蹈组合和作品练习中是否能与同学配合默契。

六、教学资源1. 舞蹈教材:舞蹈基本动作教材、舞蹈组合教材、舞蹈作品教材。

2. 音响设备:播放舞蹈音乐的音响设备。

3. 舞蹈道具:如扇子、花环等。

初中舞蹈基础教案大全

初中舞蹈基础教案大全

初中舞蹈基础教案大全1. 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元素,如:步伐、手势、身体动作等。

2. 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感和音乐感。

3.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元素的学习。

2. 舞蹈组合的练习。

3. 舞蹈作品的排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舞蹈基本元素的学习和舞蹈组合的练习。

2. 难点: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舞蹈动作。

3. 纠正法: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舞蹈动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舞蹈技巧。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交流、纠正,提高舞蹈水平。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头部、手臂、脚步的动作,以活动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舞蹈状态。

2. 舞蹈基本元素的学习(10分钟)(1)步伐的学习:教师示范步伐,学生跟随模仿。

(2)手势的学习:教师示范手势,学生跟随模仿。

(3)身体动作的学习:教师示范身体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舞蹈组合的练习(15分钟)教师为学生示范舞蹈组合,学生跟随练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舞蹈技巧。

4. 舞蹈作品的排练(20分钟)教师为学生挑选适合的舞蹈作品,学生跟随教师排练。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的把握。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掌握的舞蹈基本元素和组合,鼓励学生在家多练习,提高舞蹈水平。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舞蹈基本元素和组合。

2. 观看舞蹈视频,了解不同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3. 家长签字,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舞蹈,提高舞蹈水平。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舞蹈初中班教案5篇

舞蹈初中班教案5篇

舞蹈初中班教案5篇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计划和组织课堂中的小组活动或合作项目,在教案中,教师通常规划了课堂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舞蹈初中班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舞蹈初中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尝试有节奏的创编部分动作。

2、初步学跳双圈集体舞,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并能配合游戏完整的表演舞蹈。

3、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跳双人集体舞的快乐。

活动重点:尝试有节奏的创编部分动作。

活动难点:能听清指令交换舞伴。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熟悉《摇摆舞》的音乐旋律。

2、物质准备:《田纳西摇摆舞》音乐;红色和黄色手腕花各8个;活动室椅子排成圆形。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熟悉并感受音乐的旋律。

1、随音乐手牵手进教室。

“丰收节到来了,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吧!”2、听音乐玩“老狼游戏”,并随音乐表达简单的节奏型。

提问:刚才听着音乐来庆祝丰收节的时候,心理感觉怎么样?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二、单圈玩“照镜子”的游戏,发挥想象创编动作。

1、采用“领袖游戏”模式,教师做“拍、拍,扭一扭”的动作让幼儿模仿。

提问:我刚才做了什么动作?2、引导幼儿用其他动作替换“拍”的.动作,启发幼儿互相学习。

启发式提问:你还可以用那些动作来替换“拍”的动作呢?重点启发幼儿用日常生活的动物或幼儿熟悉的游戏动作……来替换“拍”的动作。

如:“喵喵,扭一扭”“跳跳,扭一扭”等。

3、全体幼儿随音乐做动作,邀请几名幼儿轮流来做领头人。

三、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玩“照镜子”游戏,体验动作的方向要一致。

提问:小朋友,你们照过镜子吗?在照镜子时都发现了什么?2、初步尝试两人配合跳双圈舞,教师随时注意检查纠正幼儿动作。

四、随音乐做动作交换舞伴跳舞。

1、讲解交换舞伴的规则。

2、随音乐交换舞伴跳舞。

重点指导幼儿在舞蹈过程中,能与同伴目光对视、微笑等姿势相互交流,充分体验舞蹈的快乐。

初中舞蹈基本功教案

初中舞蹈基本功教案

初中舞蹈基本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舞蹈基本功,包括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协调性和节奏感。

2.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功训练:压腿、踢腿、下腰、搬腿等。

2. 舞蹈组合:包括各种舞步、手势和表情。

3. 舞蹈剧目:选择适合初中生的舞蹈剧目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2. 纠正法: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基本功。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鼓励。

4. 比赛法:组织舞蹈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带领学生做简单的拉伸运动,提高身体柔韧性。

2. 基本功训练:教授舞蹈基本功,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3. 舞蹈组合:教授舞蹈组合,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4. 舞蹈剧目:教授舞蹈剧目,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学习。

5. 总结与展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组织舞蹈表演,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基本功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舞蹈组合和剧目的完成质量。

3. 学生艺术修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舞蹈教室:提供宽敞的舞蹈教室,满足教学需求。

2. 音响设备:保证教学过程中音乐的播放质量。

3. 舞蹈服装: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舞蹈服装,增强舞蹈表演效果。

4. 舞蹈道具:根据教学需要,使用相应的舞蹈道具。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希望初中生能够掌握舞蹈基本功,提高舞蹈素养,培养艺术修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的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

初级中学舞蹈课教案精选

初级中学舞蹈课教案精选

初级中学舞蹈课教案篇一:中学舞蹈队训练中学舞蹈队训练教案第3周训练目的训练专题勾绷脚训练课时安排 5对舞蹈最重要的勾绷脚进展集中、系统练习。

指导思想:让学生明确勾绷脚的含义,以及要领,明晰勾脚与绷脚的区别。

组织方式:集中进展,老师分别指导。

教法:一、课堂常规;二、对学生进展思想发动,强调训练的相关要求;三、训练内容;(1)提征询:学过舞蹈根本功的同学说说什么是勾绷脚,同时示范;(2)老师解释什么是勾绷脚,明确区别勾与绷之间的差异,防止学生混淆;(3)勾脚训练;(4)绷脚训练;(5)勾绷脚结合;(6)听音乐做勾绷脚组合。

四、放松总结第4周训练目的训练专题古典手位训练课时安排 5通过古典手位训练,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古典舞“圆”的动作特征和审美感受。

训练过程:指导思想:通过手随眼动的手位练习,训练学生的协调性。

组织方式:分组进展教法:一、课堂常规二、训练内容(1)老师示范完好的手位组合;(2)左、右手分别从上下左右画弧线;(3)在准确掌握左、右手画弧线的根底上,加上眼睛的练习;(4)头、手、眼睛同时配合;(5)完好的手位组合;(6)听音乐分组练习。

三.放松总结第 5周训练目的训练专题压腿练习课时安排 5通过压腿,训练学生的柔韧度。

训练过程:指导思想:进展根本压腿练习,使学生掌握压腿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柔韧性。

动作要领:身体协调统一,动作连接,腰力的灵敏运用。

组织方式:分组进展教法:一、课堂常规二、训练内容(1)老师整体示范压腿组合;(2)理解压腿的含义,区别正、旁、后压腿;(3)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正、旁、后压腿;(4)看视频,并模仿;(5)分组进展。

三、放松总结第 6周训练目的训练专题下腰练习课时安排 5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训练过程:指导思想:加强对腰力的操纵,进一步提高身体的柔性度。

动作要领:腰力、腿力、手力互相配合。

组织方式:老师一一辅导练习。

教法:一、课堂常规二、训练内容(1)理解下腰的根本要领;(2)在老师的支撑协助下,进展一一下腰练习,强调腰力、腿力及手力的互相配合;(3)学生互相协助练习;(4)利用把杆本人练习。

初级中学舞蹈课教案

初级中学舞蹈课教案

初级中学舞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包括舞蹈的历史、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训练学生的舞蹈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知识介绍舞蹈的历史发展不同种类的舞蹈及特点舞蹈的基本术语2. 舞蹈基本动作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协调舞蹈步伐的练习舞蹈组合的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舞蹈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舞蹈的历史、种类和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舞蹈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舞蹈技能。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舞蹈基本动作的熟练程度。

3. 学生舞蹈组合的表现力。

4.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及舞台表现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 舞蹈基本知识介绍(2课时)2. 舞蹈基本动作训练(4课时)3. 舞蹈组合练习(4课时)4. 小组合作练习(2课时)5. 课堂展示及评价(1课时)六、教学资源1. 舞蹈教材:用于提供舞蹈知识、动作和组合的指导。

2. 舞蹈视频:用于展示不同种类的舞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模仿。

3. 音乐:为舞蹈练习提供背景音乐,增加学习氛围。

4. 舞蹈服饰和道具:用于学生表演时使用,提升舞台效果。

七、教学环境1. 舞蹈教室: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舞蹈练习和表演。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舞蹈视频。

3. 镜子:帮助学生观察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自我纠正。

4. 舞蹈把杆:用于学生练习舞蹈动作时的支撑。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舞蹈学习中得到提高。

2. 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在舞蹈练习中发生意外伤害。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蹈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学会合作与互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学舞蹈课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舞蹈课教案1教学内容:扶把组合练习\准备活动:以各关节为主,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关节损伤,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促使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振奋精神。

扶把练习:通过扶把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规范的单一动作,克服站立时的腰部无力向下的毛病,增强躯干的力量,增加腿部肌肉的力度、开度及灵活性。

组合练习: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1、胸腰练习,教师逐个活动
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中间练习
手位组合复习,结合舞台方位、呼吸、音乐等练习
扶把练习
1、擦地
2、小踢腿
3、吸弹撩腿
学习新课
5——8拍右手扶把,左手打开成七位,站成小八字脚1——8左脚旁吸腿。

2——8勾脚,脚跟向旁蹬出成45度
3——8左脚硼脚面
4——4左脚成旁吸腿
5——8左脚放至右脚旁还原
反复共做二次,再转身换成相反的方向。

课堂小结
总结本堂课的优劣之处,向学生提出希望。

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舞蹈课教案2
舞蹈中的呼吸
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

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A)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

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

俗话说:“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

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

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

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

用耳触脚背。

体会运用呼吸: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

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下面学习的舞蹈组合《大海啊,故乡》会让大家学习到舞蹈表演中如何运用呼吸。

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

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

训练步骤: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

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

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

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气息流畅。

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二、小结
今天学习的只是对舞蹈中呼吸的初步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反复练习,不断深入,直到大家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当然这还需要大家的课后练习、巩固。

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舞蹈3
把上擦地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掌握擦地的动作要领,训练脚下的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

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掌握。

四、教学重难点:
⒈擦地时脚的完满与控制。

⒉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⒊动作过程中注意是身韵律和呼吸问题以及姿态的优美。

五、教学准备:
服装,钢琴伴奏。

六、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把上练习。

2、导入新课,教师示范讲解。

3、教授新内容:
㈠一位擦地
教学提示:a.注意:一位时的站姿和上身的控制。

b.注意:姿态的极至伸展。

伴奏谱:
准备:双手扶把,一位站立
步骤:⑴右脚经前擦至旁,后收回。

⑵旁擦两次
⑶旁擦出,双脚立,右脚落,左脚擦回。

⑷同上做左脚
⑸同上做反方向
⑴右脚擦出,然后擦至前,再擦至后,收回。

⑵右脚擦出,经划弧擦至前,再划一次收回。

⑶同上,做反向。

⑷右脚造型,后转做离弓之箭造型。

⑸手蹲至左脚上,翻身,收回一位。

㈡五位擦地
伴奏<小松树》
教学提示:注意胯的固定与擦地的开度。

准备:单手扶把,五位站立。

\⑴前擦3次
⑵后擦3次
⑶旁擦2次,立脚踝出后擦1次
⑷后擦出划2圈收前五位。

⑸双脚立,收大四位,单脚立转一圈。

⑹同上反转一圈经收回后做划线造型。

同样做反向
㈢踮脚提胯
教学提示:注意膝盖的夹紧
伴奏:《落叶》
准备:双手扶把,一位站立。

预备拍 5—8 双脚立
⑴左右交替慢落
⑵反复
⑶左脚立,右脚收至其小腿处,落后五位。

⑷同上,落前五位。

⑸—⑹同上,做右脚。

七、分组练习:
指出问题,强调重难点。

八、布置课后练习。

小结:练习气氛很好,要多加鼓励,同时要求不要太高,不要急于求成。

活动教材:自己准备
舞蹈教案4
形体训练---压前、旁腿
教学目的: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压前、旁腿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

慢三音乐伴奏,1-4小节师生
面对面站好,5-8小节:摊手,上步,问好。

(二)1、师: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说明了一个的体态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今天,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舞蹈当中的站立有什么要求
生:肌肉收紧,膝盖夹紧,立腰、收腹、展肩等
师:(找一名学生作示范讲解)两腿脚跟相靠十个脚趾用力抓地,两腿夹紧,大腿内侧外旋,收腹、收臀,立腰,下巴微抬,眼睛平视前方。

开音乐,学生双手扶把,按照要求训练站立,启发想象力(如: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亭亭玉立,等)
音乐的第一遍,双手扶把,面向把杆,一位脚。

音乐第二遍,一位立半脚尖,保持状态,双手离开把杆,慢慢打开至七位,掌握好重心。

(此组合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体态,克服自然生活中的毛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