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群晖DIY打造日记

合集下载

手把手教你搭建一台属于你的群晖NAS服务器

手把手教你搭建一台属于你的群晖NAS服务器

手把手教你搭建一台属于你的群晖NAS服务器Part 1 前言闲来无事,给大家分享一个自己搭建群晖NAS服务器的教程,一来是和大家相互交流技术,二来也是给自己做个备忘录,谨防时间久了自己忘了怎么搭建了,当然如果你有专(Zi)业(Jin)需(Chong)求(Zu)还是直接强哥那里去买白群晖。

Part 2 科普时间2.1什么是NASNAS即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

通俗的讲其主要功能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各大网盘。

2.2什么是群晖群晖即群晖科技(Synology),是一家NAS服务器的供应商,包括硬件设备和DSM群晖NAS的操作系统。

2.3群晖NAS对你用什么用途1、经常使用网盘的朋友,特别是对某些网盘会员也限速的恶心操作感到反感的朋友。

2、家庭网络设备多,有影音需求的朋友,可以用群晖NAS架设一个家庭的媒体中心服务器。

3、喜欢折腾,家里硬件多的朋友。

Part 3 硬件选择3.1主板考虑到群晖NAS的功耗,因此主板建议选择带有BGA封装CPU 的集成主板,像Intel的J1900、J2900、J3455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主板的电源如果是DC电源供电的话就再好不过了,毕竟可以少买个ATX电源,当然,如果你没有DC电源接口,其实也是可以到网上购买ATX转DC的供电板的。

BIOS方面,切记要选择支持UEFI引导启动的主板!3.2内存像BGA封装的集成主板目前某鱼上大部分都支持DDR3L的内存,加之对于NAS来说,并不会像PC那样需要大内存,因此DDR3L的4G内存足矣,当然有使用Docker需求的还是可以考虑上8G。

3.3硬盘硬盘大小根据你的需求即可,资金充足可考虑西数红盘或希捷酷狼,毕竟是NAS专用盘,稳定性相对比普通PC硬盘好一些;资金有限的话可以考虑西数紫盘或者希捷酷鹰,毕竟监控盘也是比普通PC硬盘要稳定的。

旧电脑折腾记篇六:【保姆教程】古董电脑第二春!可能是目前最简单的旧电脑安装黑群晖系统

旧电脑折腾记篇六:【保姆教程】古董电脑第二春!可能是目前最简单的旧电脑安装黑群晖系统

旧电脑折腾记篇六:【保姆教程】古董电脑第二春!可能是目前最简单的旧电脑安装黑群晖系统在张大妈这边,NAS一直都是一个高热度的话题。

这边的大佬和玩家也是非常多,他们也都无私的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与玩法。

所以,很多小伙伴可能已被种草许久,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不确定自己是否有NAS需求,所以迟迟未能入手一件NAS产品亲自体验一番。

所以,我今天就教大家用自己手头闲置的电脑安装一个纯正的黑群晖NAS系统先行体验,如果觉得有用再转正购买成品NAS也不迟!PS:鉴于当前很多小伙伴手头闲置的电脑年代久远,所以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通用方案,兼容度非常的高,操作起来也是非常简单,几乎不用折腾就能一次成功,非常适合新手小白练手使用。

准备工作硬件部分:1,一台年代久远的古董电脑!最好是那种拿出去换不锈钢盆别人都不收的那种!我本次教程演示的是我08年人生当中第一台笔记本电脑【ThinkPad R61e】,在此之前,它已经吃灰已久,大家看它键盘上厚厚的一层灰就能看出。

希望在评论区看到比我笔记本更久远的电脑能成功装上黑群晖系统~~2,一个1GB以上的U盘今天的教程对于U盘的要求非常低,容量不低于1GB即可。

PS: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电脑还是U盘,请务必确定已经备份好里面的重要数据资料,因为接下来的安装操作会全部清空里面的任何数据资料!切记!!软件部分:1,引导文件下载引导文件才是今天教程中最重要的文件,好在已经有大神替我们制作好并分享出来了。

它其实就是一个镜像文件,记得是下载后缀为“ISO”的文件!下载地址:2,群晖DSM固件下载然后在下载对应的群晖DSM固件。

其实玩黑群晖的小伙伴都知道,我们安装黑群晖成功的关键在于引导文件必须和群晖DSM固件相对应才可以上面我们引导文件是“DS3615xs 5.2-5644.ios',所以我们这边下载的固件也是“DSM DS3615xs 5.2-5644.pat'。

请注意群晖DSM固件的后缀为“.pat'。

组个黑群辉,手把手教你安装DSM6.1,读卡器引导、洗白NAS网络存储

组个黑群辉,手把手教你安装DSM6.1,读卡器引导、洗白NAS网络存储

组个黑群辉,手把手教你安装DSM6.1,读卡器引导、洗白NAS网络存储开篇提示大家:diy量力而行,不然省钱变花钱。

不要想着配件买买买,到头了还不如成品省钱,稳定。

引子儿子出生后老婆拍了好多照片,一直想找个东西放,移动硬盘有但不是很方便,主要是现在手机用的多。

以前看过黑群晖,刚好单位换监控硬盘,就想做个nas放家里。

其实做nas硬盘是大头,一个2t五六百,4块两千多了。

刚好有换下的监控硬盘还很新,上机才5个月,可以拿来用用,省一大笔。

下面是正题。

一、硬件先说说教训:手上本来有就用一块主板但是只有两个串口,于是看到了下面的主板便宜,就买了它,看中了4sata和双网口。

后来才知道这个是p4cpu,功耗大,网口还是百兆的,最主要的是32位的cpu装不了主流的ds3615xs或者ds3617xs64位系统,于是动用了自己的主板。

(ps一下如果要买主板:nas不需要太高的cpu,首先考虑的是功耗-能小尽量小现,现在cpu基本都支持x64了;sata口数量速率-主要是数量要多速率还是其次,从我使用情况看台式硬盘读也就100m在sata2下面够用了,而且千兆网口也是100m封顶;千兆网口-真不要百兆太慢了。

大小-itx主板最后;供电-有dc口可以进一步缩小尺寸,不过要和硬盘位结合起来考虑,比较多硬盘还是atx电源稳定。

当然我还是坚持自己有什么就用什么。

)这是主板配置,d2250的坑货。

还是单通道内存,不能插两条内存,不然开不了机。

不过做nas刚好。

随便做了个机箱看起来还有许多空间,其实原来是用下面机箱的大电源的,后来换的这个,起初带不动两块硬盘,思索后感觉应该是电源老化,电压有点低(空载11.4v),换了输出电容,调高了输出后解决。

双风扇,夏天不热放在电脑桌下面凌乱的线,光猫(一个口百兆,一个千兆),水星SG105M 千兆5口交换机(新买的),tp路由(百兆的)刚开始以为这款主板显卡是百兆的,还买了pcie千兆网卡后来自己临时起意看了一下单位机子网口都是千兆,也看了这块主板发现真是千兆的。

ProxmoxVE(PVE)虚拟机安装黑群晖

ProxmoxVE(PVE)虚拟机安装黑群晖

ProxmoxVE(PVE)虚拟机安装⿊群晖最近⾃⼰在家学习虚拟机,现将⼀些学习过程进⾏记录。

⼀.搭建环境:Proxmox Virtual Environment 6.1-3⼆.需要⽤到的⽂件:1.⿊群晖引导⽂件: DS3615xs_v1.03_6.2 的启动⽂件 synoboot.img / DS3617xs_v1.03_6.2的启动⽂件 synoboot.img均进⾏了验证,都可以正常启动,⽂件放在下⽅供下载。

留意:⼀定要下载结尾为_23739.pat的⽂件,且设备型号⼀定要和启动⽂件⼀致,其他版本⽂件会导致⽆法启动。

3.WinSCP(这个⾃⼰去下载⼀个吧,百度搜索⼀下)三.环境创建:1.点击PVE管理界⾯右上⾓的“创建虚拟机”2.节点:使⽤默认。

VM ID:⾃⾏设置,可以为100,101,102等,根据⾃⼰的情况设置,后⾯要⽤到这个ID号。

名称:根据需要⾃⾏设置(不能为中⽂)。

勾上“⾼级”,勾上“开机⾃启动”。

点击“下⼀步”3.操作系统选择“Linux”。

版本选择“4.X/3.X/2.6 Kernel”。

访客OS:选择“不适⽤任何介质”。

点击“下⼀步”4.系统界⾯,全部即可,点击“下⼀步”5.硬盘界⾯,随便设置,可以全部使⽤默认,之后会删除的,点击“下⼀步”6.CPU按照实际情况选择,⼀般选择sockets:1 。

核:选择根据你⾃⼰CPU来选择,可以是1,2,3,4等,如果你CPU强⼤,可以多选⼀点。

其他全部默认即可。

点击“下⼀步”7.内存⼤⼩设置,也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果要⽤群晖挂PT,挂Emby,挂vedio station,需要多分⼀些内存,需求少的话⼀般2G内存够了。

其他选项默认。

点击“下⼀步”8.桥接:选择vmbr0 。

⽹络模型:选择“intel E1000”。

点击“下⼀步”9. 确认配置,直接点击“完成”10.删除硬盘,选择“DSM” --> "硬件",找到硬盘,选中点击“分离”11、硬盘分离后,选中未使⽤的磁盘0,点击“删除”四、硬盘设置1、使⽤WinSCP(⾃⼰去百度上搜索下载⼀个吧,不放链接了)登陆PVE,⽂件协议选择:SFTP,主机名:你PVE的IP地址,端⼝号:22,⽤户名:root ,密码:PVE的登陆密码。

黑群晖布置笔记

黑群晖布置笔记

黑群晖布置笔记
1.确定需求:在开始布置黑群晖前,先确定自己的需求,例如存储空间大小、文件共享、多媒体服务器等。

2. 安装黑群晖系统:根据硬件配置选择合适的黑群晖版本,制作启动盘,安装系统。

3. 配置网络:设置网卡、IP地址、DNS、网关等参数,保证黑群晖系统与其他设备的网络通畅。

4. 创建用户:创建管理员账户和其他用户账户,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5. 安装应用程序:根据需求安装不同的应用程序,例如文件共享服务、多媒体服务器、下载器等。

6. 配置应用程序:根据需求配置应用程序,例如设置共享文件夹的权限、配置多媒体服务器的媒体库等。

7. 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同时备份也方便进行系统恢复或迁移。

8. 系统更新与维护:定期进行系统更新,保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进行系统维护,清理垃圾文件和优化系统性能。

9. 远程管理:配置远程管理,方便在外部对黑群晖进行管理和控制。

10. 资源监控:安装资源监控工具,监测黑群晖系统的硬件资源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 1 -。

刷群晖用到的

刷群晖用到的

刷群晖用到的群晖(Synology)NAS的刷机与定制群晖(Synology)作为网络附加存储(NAS)领域的知名品牌,以其易用性、稳定性和丰富的功能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官方提供的系统可能不再满足一些高级用户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刷机或定制操作。

刷机,通常指的是更换NAS设备的操作系统。

对于群晖设备来说,刷机意味着从官方DSM(DiskStation Manager)系统切换到其他第三方系统,如FreeNAS、OpenMediaVault 等。

这些系统往往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也可能牺牲部分稳定性和易用性。

在刷机之前,用户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备份所有重要数据,以防在刷机过程中丢失。

其次,确保选择的第三方系统与自己的设备型号兼容,并仔细阅读刷机教程和注意事项。

刷机过程通常涉及下载镜像文件、制作启动盘、进入设备的BIOS设置、选择启动盘并启动安装程序等步骤。

每个设备和系统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用户需要严格按照教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错误。

刷机完成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系统进行定制。

这包括安装额外的软件包、配置网络设置、设置用户权限等。

一些高级用户甚至可以通过编写脚本来实现自动化管理和监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刷机和定制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不恰当的操作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甚至设备损坏。

因此,在进行这些操作之前,用户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设备的性能,并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

总的来说,群晖NAS的刷机与定制为高级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但同时,用户也需要谨慎操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NAS折腾之关于铁威马F2-221刷黑裙折腾记

NAS折腾之关于铁威马F2-221刷黑裙折腾记

NAS折腾之关于铁威马F2-221刷⿊裙折腾记如果你是⼀个⾼清电影爱好者、或者是摄影爱好者、各类终端⽐较多的等等,⼀台nas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

提到NAS就不得不说群晖,但是苦于⽩群的价格,还有群晖的配置实在是有点低的吓⼈,不过它软件功能着实强⼤。

因此想了很久,最终决定买台铁威马F2-221来刷⿊裙。

为什么买F2-221呢,就是看中它配置⾮常不错,⾮常⼩巧,⽽且看起来⾮常的坚固。

经过使⽤和尝试,⽤起来还不错,看到⽹上关于铁威马刷⿊裙的教程不是很多,因此特意将教程分享给⼤家。

以下为⿊裙的安装⽅式:第⼀步:制作U盘启动系统1.下载Xpenology 安装包2.⽤⼀个U盘制作启动系统,我使⽤的电脑为Windows系统1.下载制作⼯具,下载地址:2.将U盘插⼊电脑USB接⼝,打开安装好的U盘启动制作⼯具。

3按照提⽰将Xpenology系统写⼊U盘中。

第⼆步:安装Xpenology⾄硬盘上1.在F2-221上插⼊制作好的U盘,并且将TNAS设备连接显⽰器。

2.将设备开机,使⽤键盘F11键进⼊BOOT界⾯,选择刚插⼊的U盘作为启动项。

3.下载synology搜索⼯具并安装到Windows电脑上,4.使⽤安装好的Synology Assistant搜索设备的IP地址。

5.搜索到IP地址后,点击联机按钮,就能进⼊到系统安装界⾯。

6.插⼊硬盘后,按照提⽰安装系统直⾄完成。

7.恭喜你安装完成,可以开始使⽤了。

需要注意的是:若你的设备没有HDMI或VGA也可,则需要拆机将铁威马内置的原装U盘取下,换成新制作的Xpenology启动U盘。

然后执⾏第3⾄7步。

黑群晖NAS折腾周记

黑群晖NAS折腾周记

⿊群晖NAS折腾周记1、下载此页提供的引导和系统及相关⼯具引导我选⽤的是1.04b版本,系统选⽤了DSM 6.2.3,这⾥⼤家要留意1.04b引导有两个版本的,有个版本可能要修复核显扩展包才能实现video station实时硬转码,建议下载⽇期更新的。

还得下载Win32 Disk Imager,芯⽚精灵,DiskGenius2、制作引导盘运⾏DiskGenius,删除U盘分区,保存。

也可以cmd 下diskpart ,然后list disk ,select disk 序号,CLEAN清除u盘的分区,然后安装Win32 Disk Imager,运⾏,选择对应的引导img,定到对应的u盘3、修改引导盘运⾏芯⽚精灵,找到对应u盘的pid /vid 信息记录下来,运⾏DiskGenius,找到对应u盘esp分区/grub下的grub.cfg,右键得到桌⾯,使⽤记事本打开,参数如下修改set vid=0x058f U盘的VID 实体机必须修改,虚拟机⽆需修改set pid=0x6387 U盘的PID 实体机必须修改,虚拟机⽆需修改set sn=A8ODN02468 序列号可以不修改set mac1=0011322CA603 mac地址可以不修改注意0x要保留,sn/mac如果要半洗⽩,是要修改的,半洗⽩可使⽤video station实时硬转码,以及⼀些套件的图像缩略图的制成,这个下⾯再说,修改好保存拖放回去4、安装DSM5、正确显⽰CPU型号下载ch_cpuinfo补丁、putty,DSM启⽤ssh连接,⽤putty连上去,输⼊管理员密码,sudo -i提权,输⼊ch_cpuinfo,然后输⼊1,输⼊y执⾏补丁,这个需要时间⽣效,个⼈认为这个不是动态的,也就是换了个u,它是不会变的,看各⼈需求吧。

6、半洗⽩⼿动下载安装Docker-x64-17.05.0-0349这个扩展,因为这个版本及之前的版本才有专门的虚拟dsm功能,下载DSM_DDSM_25426.pat这个最好对应本体版本,下载地址我找不着了,⾃⾏百度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群晖打造日记(附eSATA、NFS、WOL等设置)【修改参数以eSATA方式挂载NTFS硬篇】如前所说,我组这个黑群的主要目的,就是挂多硬盘,提供局域网内的文件服务。

硬件方面,我也准备妥当,并且总共挂了9块硬盘和一个硬盘抽取盒。

但是,这9块硬盘中,除了我专门为这个NAS新够的两块红盘,是用于安装DSM系统之外,其余的7块硬盘都是我存着高清电影的,硬盘是NTFS系统的。

NTFS系统挂进来,DSM是不能够识别的:HDD列表中能够显示有硬盘,但是状态是“未初始化”:而在外接设备中,只有USB,没有eSATA设备:下面就来想办法修改系统参数,让NTFS硬盘能够被系统直接识别。

具体参加以下两个帖子:一般用Windows系统的,可以用WinSCP来修改,或者直接Telnet来修改。

修改之前,记得要先进入DSM的系统-控制面板,把SSH、Telnet开关打开:开关打开之后,就可以通过SSH连接到DSM系统去修改参数了。

因为我是使用Mac系统的,正好那两个教程里面没有提到Mac系统下如何修改,我就用Mac系统来做个示例吧。

打开Mac应用程序的“其他”:选择“终端”:进入到终端面板:输入“ssh”(这里的IP地址是你的NAS的实际值),回车:输入root用户密码(与admin密码一致),输入过程中,屏幕不会有任何显示,不要奇怪,输入完毕后按回车:如果你是第一次用ssh登陆你的DSM,会跳出一段英文,然后要你输入一个“yes”(注意,不是输入Y,而是要输入完整的yes),然后回车。

如果你之前已经成功登陆过,那会直接跳出以你的DSM系统机器名开头的引导符(例如我的时MyNAS >):输入“vi /”,回车(注意vi和后面的/之间有一个半角的空格):屏幕上会显示出这个配置文件的内容:把光标向下移动(移动到接近底部的位置),你会看到有esataportcfg="0xfff000",往下14行,有internalportcfg="0xfff",我们就是要修改这两个参数值:你需要先去计算一下,这两个值要修改成什么样。

首先解释一下,这两个参数,esataportcfg定义的是eSATA口的数量和端口号,internalportcfg定义的是sata口的数量和端口号。

这两个参数是使用“0x”+16进制数的表示方法,所以,你把这两个参数的值,去掉前面的“0x”,后面的那个16进制数转换成2进制数,这一组2进制数就是反应的20位的端口状态顺序号,从后向前分别是1号、2号、3号,以此类推。

但是大家一定会有些奇怪,可能你的主板上只有4个sata口,这个参数为什么会有20位这么多呢?其实你要明白,你现在修改的参数是DSM系统的参数,并不是你的主板的参数,而你安装的DSM系统是群晖的3612XS的固件,3612XS是内置12个sata硬盘口的,所以它的默认参数就是12个sata口,外加8个外置eSATA口(下表第一行就是这个默认值),这个跟你主板上的实际接口状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这一点,在前面我提到的那两个帖子里面并没有说清楚,所以容易让大家产生误解。

知道了这一点,还需要知道要怎么根据自己主板上sata接口的情况来修改这个参数表才行。

你可以把这个参数表从最底下一行往上看,最底下一行表示所有的接口都是esata接口,倒数第二行,则表示,接口1是sata,其余全部是esata,以此类推。

如果你的主板是4个sata接口,那么倒数第5位往前,可以全部是“1”,后面4位则是用来配置你最终保留几个sata口、几个esata口的;如果你的主板是6个sata接口,那么类似的,最后6个数字,用来配置接口类型。

像我的主板有12个sata接口,则完全是跟3612xs一样,后面12个数字,都可以用来配置接口类型。

一般来说,主板上的sata接口,和系统参数的位置号是有对应关系的,而且通常主板上的sata1,对应的是这组数字的最后一位,sata2,对应的是倒数第2位,以此类推。

所以,如果你想保留1个sata接口,其余全部是esata,那使用上表倒数第二行的参数就可以,如果你想保留2个sata接口,其余全部是esata,那使用上表倒数第三行的参数就可以。

但是这块主板有两个特殊性的地方:第一,扩展口的8个口印刷线路的先后顺序反了,所以板子上印出来的sata5-8和sata9-12要对换一下,即sata5实际上是SATA9,sata6实际上是sata10,以此类推;第二,sata1、sata2在DSM会认作是磁盘1、磁盘3,而sata3、sata4插口,DSM会认是磁盘5、磁盘6,无论插在哪个SATA口,都不会被识别为磁盘2、磁盘4。

而在sata3、sata4没有接硬盘的时候,sata9(实际为sata5)、sata10(实际为sata6)会被识别为磁盘5、磁盘6,但如果sata3、4连接磁盘后,会占用了“磁盘5”、“磁盘6”,这时候扩展的8个口,就会变成磁盘7-磁盘14。

由于系统默认的13位以上都是eSATA,所以,这时候最后两个硬盘会被系统直接识别为eSATA盘。

经与厂家确认,第一个原因确实是他们印刷线路先后顺序反了,不过这个不影响使用,你只要知道这个情况,并且知道对应关系就好了。

第二个的原因是CPU原生支持6个sata口,但是主板上的南桥芯片只支持4个口,所以把sata2、sata4端口给屏蔽掉了。

这样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sata3、4口是否插盘,对扩展口的盘位号是有影响的。

个人建议,如果不是非要插满12个盘,可以把sata3、4口空出来。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无论怎么插硬盘,盘位2、4都是空的:从磁盘信息中也不会看到有“硬盘2”、“硬盘4:知道这个情况,你在修改参数的时候就知道对应关系了。

至于我之前碰到的,同一个sata口,每次启动都可能显示的盘位号不同的现象,经证明是我那块主板的个例,厂家给我免费更换了一块主板,没有发现类似情况,其他购买同款主板的,也没有发现类似情况我们继续修改参数。

根据前面的描述,在那张表中,你可以查出,根据你希望配置的接口类型,所需要设定的参数(如果你的参数不是这种从后往前设置sata口,而是希望把sata口的位置放在中间的,可以自行修改参数表,并用“常用进制转换工具”去转换成16进制数,然后在16进制数之前加上“0x”即可。

使用Mac终端ssh到DSM下,修改的方法是,把鼠标移动到你要修改的位置,按键盘上的“i”键,这是就切换到“插入”状态,然后输入正确的参数,把两个参数都修改完毕,检查正确后,按“Esc”键。

然后输入“:wq”,回车:输入“exit”,退出ssh连接:重新启动NAS后,再进入存储空间,你会发现系统状态中,只会把sata口的硬盘显示出来:而查看外接设备,则除了USB设备之外,还多出来的eSATA设备:到外接设备列表中可以看到这些NTFS硬盘:到File Station中,可以看到硬盘中的内容:在“共享文件夹”中,也看到自动添加了esata的共享链接(不能够为eSATA硬盘去新增共享文件夹,系统会自动把eSATA硬盘根目录设置为共享文件夹):配置好共享文件夹的访问权限之后,我从Mac电脑就能够访问到这些共享文件夹了:【NFS设置篇】顺便说一下NFS的设置,先到控制面板-文件服务中,把”NFS服务“前面打上勾:然后到“共享文件夹”中,选择某个共享文件夹,鼠标右键,选择设置,点击“NFS权限”,点“新增”:这里输入你允许访问的IP地址(可以使用统配符),像我这样设置,表示允许所有开头的IP地址访问。

系统,NFS设置中,一定要在Squash中选择“映射所有用户为admin,否则访问会被拒绝:这时候,我用蓝光播放机,就能够看到我的NAS IP地址了,点击之后就能够访问到共享文件夹,网络播放3D蓝光原盘没有卡格的状况。

另外,特别说明一下,改sata为eSATA直接挂在NTFS硬盘的方法,目前就我使用下来的情况,也是有一些缺陷的:1、以eSATA加载的NTFS磁盘,是系统每次启动之后再加载,并自动创建“共享文件夹”的,而对于NTFS磁盘的共享权限,也相应是每次启动都需要重新设置,无法保存。

2、以eSATA方式挂载的NTFS硬盘,根据我的测试,是不能进入休眠,虽然可以在“外接设备”中“弹出”,但“弹出”之后的硬盘需要重新启动机器才能够再挂载。

重新挂载后,之前设置的共享权限会丢失,需要重新设置。

据另外一位大侠说,不弹出的NTFS硬盘,实际上可以进入“待机”状态,即磁头不会进行读写。

我没有去验证,但是就我使用的情况看,至少磁碟是始终处于旋转当中的,这对硬盘来说,也是一种损耗。

【WOL篇】再来说说WOL吧。

大家可以先参考一下这个帖子,讲解得很详细,我基本上就是照着这个来做的:有一点要特别提醒一下,那个帖子引用了两个帖子讲解如何修改Mac地址的,有很多朋友会跟我一样,看完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照着那两个帖子去修改Mac地址,可是结果发现根本找不到帖子里面讲的要修改的文件。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那两个帖子写的时候,我们安装黑群晖系统不是用gnoBoot 启动,然后安装官方pat的方法,而是直接用网站上大侠们做好的iso文件直接去写入系统区,那当然这样安装好的系统(相当于用Ghost安装操作系统)当然包含的是原制作者的全部参数,包括他的网卡mac地址,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把Mac地址修改过来,关机之后怎么能够通过你自己的网卡来唤醒电脑呢?但是,现在我们安装系统的方法已经改变了,用gnoBoot 来启动安装,在安装过程中,gnoBoot是可以获取到你网卡的真实Mac地址,并且是把这个地址写入到系统参数中去了,所以,压根就没有必要再去修改Mac地址啦。

接下来就说一下具体的设置吧。

首先要了解一点,要能够WOL,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你的主板网卡的支持WOL;第二,在你的BIOS中要Enable网络唤醒开关;第三,你的网卡在你的局域网中有固定的IP地址。

而要能够广域网中WOL,还需要你的路由器具备相应的功能,另外你要配置好DDNS(因为一般来说,家庭用户是没有固定的公网IP地址的,每次你拨号上网之后,是运营商给你分配一个动态的IP地址,所以,需要有一个能够获取到这个动态IP地址的工具,这就是DDNS)。

先说局域网内的设置:第1步,启动之后进入BIOS开启网络唤醒。

这个根据不同的主板可能会显示为不同的提示,可能是wake on lan;resume on lan;power on PME#;power on by PCI-E device等等。

而我这块主板,显示的则是“Wakeup By Lan From S5”,把状态设置为“Enable”:进入到DSM中,在“控制面板”-“硬件和电源”中,把“启用局域网1的局域网唤醒”前面打上勾,如果你像我的主板一样,有双网卡,那把“启用局域网2的局域网唤醒”前面也打上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