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际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及答案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及答案

1959年,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参加一次首脑会议。

喜好辩论的赫鲁晓夫不时向美国总统提出一些问题。

但是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每被问及时,并不马上回答他的对手,而是看着他的国务卿杜勒斯,等后者把一张张便条递过来之后,他才开始作答。

反之,当艾森豪威尔向赫鲁晓夫询问一些问题时,赫氏却不假思索像演员背诵台词一样,口若悬河地回答对方。

赫鲁晓夫对自己的脑瓜儿和口才非常得意。

他在后来撰写的回忆录中认为,他既然是大国前苏联的领袖,理所当然地应当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不需要旁人指点他如何回答和回答些什么。

赫鲁晓夫同时不无讽刺地问道:“究竟谁是(美国)真正的最高领袖?是杜勒斯还是艾森豪威尔?”然而国际谈判圈中对此却另有评价:艾森豪威尔作为美国代表团团长事事要听助手的主意才敢作答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个人弱点和国家利益之间屈尊求教却表现了他的睿智和严肃。

艾氏显然明白,他虽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赫赫英雄,又贵为当时美国最高的行政首脑,但在外交谈判桌上,他的经验毕竟不如久经外事沙场的国务卿杜勒斯,更何况他所面对的是另一个超级大国的一位能言善辩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的领袖人物。

问题:1.谈判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谈判的主体,谈判的客体还有谈判的议题。

2.结合案例谈一谈个体谈判和集体谈判的优缺点?采用个体谈判好还是集体谈判好?为什么?(1)①个体谈判的优点是:谈判的内容和使用的战术都能运用都能运用的灵活,自身受到的限制小,而且在谈判过程中自己的主动性比较强。

缺点:只有自己一个人,前提是要及时衡量己方的利害得失,有时候个人思考的方面并不如集体周全,可能造成谈判中的漏洞。

②集体谈判的优点: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特点以形成整合的优势,并且谈判人数多的情况下可以使谈判的内容更加严谨,遇到困难,可以集思广益。

缺点:众人协调过程浪费时间,之间配合不当,就会出现内部协调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谈判效率,有时候意见不好统一。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案例分析篇一:商务谈判案例分析商务谈判案例分析商务谈判技巧案例一:中方某公司向韩国某公司出口丁苯橡胶已一年,第二年中方又向韩方报价,以继续供货。

中方公司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将价从前一年的成交价每吨下调了120美圆韩方感到可以接受,建议中方到韩国签约.中方人员一行二人到了汉城该公司总部,双方谈了不到20分钟,韩方说:“贵方价格仍太高,请贵方看看韩国市场的价,叁天以后再谈。

”中方人员回到饭店感到被戏弄,很生气,但人已来汉城,谈判必须进行。

中方人员通过有关协会收集到韩国海关丁苯橡胶进口统计,发现从哥伦比亚、比利时、南非等国进口量较大.中国进口也不少,中方公司是占份额较大的一家。

价格水平南非最低但高于中国产品价。

哥伦比亚、比利时价格均高于南非。

在韩国市场的调查中,批发和零售价均高出中方公司的现报价30%一40%,市场价虽呈降势,但中方公司的给价是目前世界市场最低的价。

为什么韩国人员还这么说?中方人员分析,对手以为中方人员既然来了汉城,肯定急于拿合同回国.可以借此机会再压中方一手。

那么韩方会不会不急于订货而找理由呢?中方人员分析,若不急于订货,为什么邀请中方人员来汉城?再说韩方人员过去与中方人员打过交道.有过合同,且执行顺利,对中方工作很满意,这些人会突然变得不信任中方人员了吗?从态度看不像,他们来机场接中方人员.且晚上—起喝酒,保持下良好气氛。

从上述分析,中方人员共同认为:韩方意在利用中方人员出国心理,再压价。

根据这个分析,经过量中方人员决定在价格条件上做文章。

总的讲,态度应强硬,,不怕空手而归。

其次,价格条件还要涨回市场水平。

再者不必用二天给韩方通知,仅一天半就将新的价格条件通知韩方。

在—天半后的中午前.中方人员电话告诉韩方人员:“调查已结束.得到的结论是:我方来汉城前的报价低了,应涨回去年成交的价位,但为了老朋友的交情,可以下调20美元,而不再是120美元。

请贵方研究,有结果请通知我们.若我们不在饭店.则请留言。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案例一:美国Y公司向中国石家庄工厂销售了一条彩色电视机玻壳生产线,经过安装后,调试的结果一直不理想,一晃时间到了圣诞节,美国专家都要回家过节。

于是全线设备均要停下来,尤其是玻璃熔炉还要保温维护.美方人虽过节是法定的,中方生产线停顿是有代价的,两者无法融合。

美方走后,中方专家自己研究技术,着手解决问题,经过一周的日夜奋战将问题最大的成型机调试好了,这也是全线配合的关键。

该机可以生产合格的玻壳后,其它设备即可按其节奏运转。

等美方人员过完节,回到中方工厂已是三周后的事,一见工厂仓库的玻壳,十分惊讶,问“怎么回事?”当中方工厂告诉美方,自己调通生产线后,美方人员转而大怒,认为:“中方人员不应动设备,应该对此负责任。

”并对中方工厂的外贸代理公司作出严正交涉:“以后对工厂的生产设备将不承担责任,若影响其回收贷款还要索赔。

”问题:1.如何看美方的论述?2.如何看中方人虽调设备的行为?3.中方外贸代理面对美方论述会怎么回答?4.最终结果应如何?分析:1.美方沦述属诡辩范畴,主要运用了:平行论证(中方行事理由与美方行事理由分别沦证)和以现象代替本质(中方表面行为代替其执行合同的效果)。

2.中方自己调设备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按合同规定会产生问题。

没把握,绝对不能轻率行事。

此时.可行使向美方索赔的权利,此处.重在判断。

当有把握时,通过“等与行”的对比推演决定行动,是一个推理的正常结果,从本质意义对中美双方均有积极效果。

3.中方代理,先从概念人手-—依据合同谁有过?再依过推算谁损失最大(应负过之责),再推导出美方应取何种态度.4.最终结果:美方应感谢中方为其减少负担.井应继续履行未完的合同义务.案例二澳大利亚A公司、德国D公司与中国c公司,谈判在中国合作投资滑石矿事宜,中方c 公司欲控制出口货源.但又不能为该合作投入现金,只想用人力与无形资产投入。

A公司和B公司代表来华欲参观考察矿山,c公司积极派人配合并陪同前往,整个日程安排周到.准备有效,在有限的时间里满足了A公司和B公司的该次访问的要求‘双方在预备会和小结会上对合作投资方式进行了讨论.A公司:我公司是较大的滑石产品的专业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相当份额,尤其在精细滑石产品方面oB公司:他们在中国投资过,但失败了,正在纠纷中,但他们认为中国资源丰富,潜在市场大,很想找一个合作伙伴再重新干。

案例分析_商务谈判

案例分析_商务谈判

案例分析1.美国一公司的商务代表迈克到法国去进行一场贸易谈判,受到法国人的热烈欢迎。

法国人开着豪华轿车到机场迎接,然后,又把他安排在一家豪华宾馆。

迈克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觉得法国人的服务水平够棒。

安排好之后,法国人似乎无意地问:“您是不是要准时搭飞机回国去呢?到时我们仍然安排这辆轿车送您去机场。

”迈克点了点头,并告诉了对方自己回程的日期,以便对方尽早安排。

法国人掌握了迈克谈判的最后期限,只有10天的时间。

接下来,法方先安排迈克游览法国的风景区,丝毫不提谈判的事。

直到第7天才安排谈判,但也只是泛泛地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第8天谈判,也是草草收场。

第9天仍没有实质性进展。

第10天,双方正谈到关键问题上,来接迈克上机场的轿车来了,主人建议剩下的问题在车上谈。

迈克进退维谷,如果不尽快做出决定,那就要白跑这一趟,如果不讨价还价,似乎又不甘心。

权衡利弊,为了不至于一无所获,只好答应法方一切条件。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法国人获悉迈克的返程日期时,运用的是什么谈判技巧?(2)法国人是如何迫使迈克接受一切谈判条件的?(3)如果你是迈克,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2. 意大利某电子公司欲向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出售半导体生产用的设备,派人来北京与中方洽谈。

其设备性能良好,适合中方用户。

双方很快就设备性能指标达成协议,随即进入价格谈判。

中方讲:“其设备性能可以,但价格不行。

希望降价。

”意方说:“货好,价也高,这很自然,不能降。

”中方说:“不降不行。

”意方说:“东方人真爱讨价还价,我们意大利人讲义气,就降0.5%。

”中方说:“谢谢贵方的义气之举,但贵方价格系不合理价。

”意方问:“怎么不合理?”中方答:“贵方以中等性能要高等价,而不是适配价。

”意方又问:“贵方不是对我方设备很满意吗?”中方答:“是的,这是因为它适合我们的需要,但并不意味这是最先进的设备。

如用贵方报的价,我们可以买到比贵方设备更好的设备。

”意方说“这话说得倒使我无法回答了,我需要考虑后再说。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一、柯泰伦曾是苏联派驻挪威的全权代表。

她精明强干,可谓女中豪杰。

她的才华多次在外交和商务谈判上得以展示。

有一次,她就进口挪威鲱鱼的有关事项与挪威商人谈判。

挪威商人精于谈判技巧,狮子大开口,出了个大价钱,想迫使买方把出价抬高后再与卖方讨价还价。

而柯泰伦久经商场,一下识破了对方的用意。

她坚持出价要低、让步要慢的原则。

买卖双方坚持自己的出价,谈判气氛十分紧张。

各方都拿出了极大的耐心,不肯调整己方的出价,都希望削弱对方的信心,迫使对方做出让步。

谈判进人了僵持的状态。

柯泰伦为了打破僵局,决定运用谈判技巧,迂回逼进。

她对挪威商人说:“好吧,我只好同意你们的价格啦,但如果我方政府不批准的话,我愿意以自己的工资支付差额,当然还要分期支付,可能要支付一辈子的。

”柯泰伦这一番话表面上是接受了对方的价格,但实际上却是以退为进,巧妙地拒绝对方的要求。

挪威商人对这样的谈判对手无可奈何。

他们怎么能让贸易代表自己出工资支付合同货款呢?他们只好把鲱鱼的价格降下来。

思考:柯泰伦一番话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挪威商人只好接受柯泰伦的条件?含义就是她本人可以接受也很有诚意买他们的货,但是他们的政府不会接受,但想合作的愿望强烈,如果对方不肯让步那就只好让以自己的工资支付差额,其实这怎么可能呐?挪威因为柯泰伦所要的价格,自己还是有利可图也考虑到长期合作,就接受了她的条件。

谈判技巧:语言技巧、开局技巧、报价技巧、讨价还价技巧、签订合同的技巧。

商务谈判的策略:报价的策略、让步的策略、拒绝的策略、“最后通牒”的策略、签约的策略。

打破僵局的方法:转移话题法、客观标准法逃跑法让步的意义:让步是谈判的中心。

事实上,没有让步,谈判就不可能存在。

如果一方不愿让步,那么另一方要么妥协要么决裂。

人们谈判就使为了得到对方的让步。

优秀的优秀的经销商决不会与一个开口就要高价的对手谈判,而是要确保在这个谈判范围内有足够的余地做出让步。

对方通常不愿只说“行”还是“不行”。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精选16篇)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精选16篇)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精选16篇)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篇1天津某半导体工厂欲改造其生产线,需要采购设备、备件和技术。

适合该厂的供应商在美国、日本各地均可找到2家以上的供应商。

正在此时,香港某半导体公司的推销人员去天津访问,找到该厂采购人员表示可以协助该厂购买所需设备和技术。

由于香港客商讲中文,又是华人,很快关系就熟了,工厂同意他代为采购。

由于工厂没有外贸权,又必须委托有外贸权的公司做代理,A公司接到委托后,即与美国和日本的厂商探询,结果,美国和日本的厂家有的不报价却回函问:A公司与香港B公司的关系是什么?有的出价很高。

A公司拿的探询结果未达到预期目标,具体人员与工人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问题:1.A公司的探询是否成功?为什么?2 天津工厂应做何种调整?为什么?3.天津公司的探询要做何调整?为什么?分析:1.天津A公司的探询是失败的。

因为外商有的不报价,探询没结果。

有结果时,条件太苛刻,非诚意报价。

2天津工厂的委托有时序错误,必须调整。

香港公司不能代工厂签进口,直接找香港的探询可能加快进度,但存在签约和对后续工作影响的问题调整内容;让香港公司的外探纳人和天津公司的对外探询中,应以天津公司为主,避免探询混乱。

3.天津公司要与工厂、香港公司统一意见——内容和策略,并把该项目的探询统一组织起来。

同时要重新部署探询地区和对象,不给外商造成有多个同样项目在询价的错觉。

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篇2欧洲A公司代理B工程公司到中国与中国C公司谈判出口工程设备的交易。

中方根据其报价提出了批评.建议对方考虑中国市场的竞争性和该公司第一次进入市场。

认真考虑改善价格。

该代理商做了一番解释后仍不降价并说其委托人的价格是如何合理。

中方对其条件又做了分析,代理人又做解释,一上午下来.毫无结果。

中方认为其过于傲慢固执,代理人认为中方毫无购买诚意且没有理解力.双方相互埋怨之后,谈判不欢而散。

问题:1.欧洲代理人进行的是哪类谈判?2.构成其谈判因素有哪些?3.谈判有否可能不散?若可能不散欧洲代理人应如何谈判?分析:1.欧洲代理人进行的是代理地位的谈判。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作业要求:通过阅读下面的案例,结合案例,运用所学谈判理论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中美谈判的特点2、双方对谈判失败的承受力3、中方如何将坚持原则和巧妙让步结合起来要求:不少于1500字,用A4 纸,小四号字体打印,第一页最上方写明姓名、班级、学号,本次作业占平时成绩的50%。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案例简介】:1994年6月30日,美国根据贸易法301条款再次将我国列为重点贸易观察国,经调查若属实,扬言6个月后对我国实施贸易报复。

美国贸易代表坎特中国至今不愿意主动采取措施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美方要求中国关闭29家CD厂,每周打击两次侵权行为并向美国报告,直到美国满意;修改民法,对涉外案件的一审期限也改为与美国一样的6个月;修改诉讼费的收取办法,便按比例收取为固定收取;取消涉外商标的代理;国家版权局对国家机关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调查;向美国政府报告中国政府购买计算机软件的情况;全面市场准入,建立独资出版社、侦探所等;每季度向美国报告一次中国查处侵权的情况;立即授予各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受查、没收、销毁侵权产品和设备的权利,等等。

1994年6月30日至1994年12月31日经过七轮谈判磋商未果,美方态度僵化,谈判破裂。

1994年行将结束,坎特单方宣布1995年2月4日若不满要求,将对中国制裁,制裁内容为28亿美元的货物征收100%惩罚性关税。

中方随后表示进行贸易报复,包括限制对美各项贸易。

宣布报告后一个多月,双方又做到谈判桌面。

此轮谈判中方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就专利、商标、版权的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的深入地讨论,但由于美方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超出谈判范畴,即使中方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谈判依然无法继续,1995年2月3日,中美知识产权再度破裂。

1995年2月4日,坎特公布10.8亿美元的贸易报复,计划2月26日生效,我方也公布贸易报复清单,贸易报复战一触即发。

1995年2月5日美国贸易大使坎特致函中国外经贸部部长吴仪,邀请她赴美国华盛顿谈判,吴仪同志回复消息,要求谈判在中国北京举行,双方于2月15日在北京达成协议,此时离贸易报复仅余11日。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及答案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及答案

1959年,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参加一次首脑会议。

喜好辩论的赫鲁晓夫不时向美国总统提出一些问题。

但是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每被问及时,并不马上回答他的对手,而是看着他的国务卿杜勒斯,等后者把一张张便条递过来之后,他才开始作答。

反之,当艾森豪威尔向赫鲁晓夫询问一些问题时,赫氏却不假思索像演员背诵台词一样,口若悬河地回答对方。

赫鲁晓夫对自己的脑瓜儿和口才非常得意。

他在后来撰写的回忆录中认为,他既然是大国前苏联的领袖,理所当然地应当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不需要旁人指点他如何回答和回答些什么。

赫鲁晓夫同时不无讽刺地问道:“究竟谁是(美国)真正的最高领袖?是杜勒斯还是艾森豪威尔?”然而国际谈判圈中对此却另有评价:艾森豪威尔作为美国代表团团长事事要听助手的主意才敢作答当然不足为训,但是在个人弱点和国家利益之间屈尊求教却表现了他的英明和严俊。

艾氏显然明白,他虽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赫赫英雄,又贵为当时美国最高的行政首脑,但在外交谈判桌上,他的经验毕竟不如久经外事沙场的国务卿杜勒斯,更何况他所面对的是另一个超级大国的一位能言善辩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的领袖人物。

问题:1.谈判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谈判的主体,谈判的客体还有谈判的议题。

2.结合案例谈一谈个体谈判和集体谈判的优缺点?采用个体谈判好还是集体谈判好?为什么?(1)①个体谈判的优点是:谈判的内容和使用的战术都能运用都能运用的灵敏,自身受到的限制小,而且在谈判过程中自己的主动性比较强。

缺点:只有自己一个人,前提是要及时衡量己方的利害得失,有时候个人思考的方面并不如集体周全,可能造成谈判中的漏洞。

②集体谈判的优点: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特点以形成整合的优势,并且谈判人数多的情况下可以使谈判的内容更加严格,遇到困难,可以集思广益。

缺点:众人协调过程浪费时间,之间配合不当,就会出现内部协调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谈判效率,有时候意见不好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四 三强争“魁” 能者胜出 —— 百事可乐并购魁克的谈 判案例
第二节 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五 步步为营 获得双赢 ——看农机设备谈判中的竞 争与合作

案例六 先声夺人 有理有据 ——漫长的合资谈判
第二节 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七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资 金换技术

案例八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哈默炫耀投标独占两块 租地
第八章 国际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
第一节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准确把握和界定“案例”的含义应遵循 的原则

商务谈判案例的局限性
第二节 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一 奇兵突出,妙手回春 ——克莱斯勒公司起死回生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案例二 强强合作 利益至上 ——曼联队与沃达丰公司的球 衣广告谈判
第二节 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三 将计就计,有勇有谋 ——卡内基勇斗摩根
第二节 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九 中欧谈判 一波三折 ——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征 程

案例十 积极应诉 通力协作 ——中国“入世”后中美首起 反倾销案胜诉始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