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合集下载

代谢生物能

代谢生物能

代谢生物能
代谢生物能是指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过程中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生和储存的能量。

具体如下:
1. 合成代谢(Anabolism):是生物体利用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及分解代谢的部分产物来构建和更新自身组成成分的过程,同时将能量储存于生物分子的结构中。

例如,当摄入的食物丰富时,生物体会通过合成代谢将多余的能量储存为脂肪等物质。

2. 分解代谢(Catabolism):指的是生物体分解自身的结构成分及体内储存的能源物质以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些能量用于支持机体进行各种功能活动和维持体温。

例如,在食物短缺或需要大量能量时,生物体会分解储存的脂肪以获得必要的能量。

3. ATP:在生物体系中,腺苷三磷酸(ATP)是自由能的通用货币,它负责细胞内的能量传递与储存。

当细胞内能量过剩时,ATP可以作为储存能量的物质在肌肉和神经组织中存储起来。

4. 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也是生物分子存在的基础。

它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了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部分。

5. 生化过程:代谢实质上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营养物质的转化、能量的转换、合成和降解过程、废物的排出以及生物体所有细胞内的动态变化。

综上所述,代谢生物能体现了生物体对能量的有效管理和使用,确保了生命活动的持续进行。

通过复杂的代谢途径,生物体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维持能量平衡,适应外界变化。

代谢总论

代谢总论
磷酸化合物 磷氧型
磷氮型 高能化合物
硫酯键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甲硫键化合物
2.高能磷酸化合物
(1)ATP (2)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
(1)ATP
ADP+Pi
ATP
ATP、ADP和Pi在细胞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ATP、ADP循环
速率非常快。
瞬时自由能供体,不是能量存储形式。
13
ATP的特殊作用
ATP末端磷酸基团水解可以释放能量,通过酶和其它生
6
三、生物能及高能化合物
(一)生物能
概念:是一种能够被生物细胞直接利用的特殊能量形式。 化学本质:是存储于ATP分子焦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二)高能化合物
一般将水解时能够释放 20.9 kJ /mol(5千卡/mol)以上 自由能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高能键:在分子中用“~”表示
7
1. 常见的高能键及高能化合物
二、新陈代谢的特点与调节
4
1.新陈代谢的特点
步骤繁多、彼此协调,逐步进行,有严格顺序 性; 各代谢途径相互交接 ,形成物质与能量的网络 化交流系统。 精密的调控机制保证机体最经济地利用物质和 能量。 各代谢途径之间存在许多重复出现的基元 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由酶催化);
5
2. 新陈代谢的调节
分子水平(反应物、产物) 细胞水平(反应的定位,代谢途径分隔控制) 整体水平(激素和神经调节,合理分工安排) 基因表达的调控
14
“共同中间体作用”,传递能量
16
ATP的利用
17
(2)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的贮能作用
O HN~P-O-
O
HN~P-OOC=NH NH (CH2)3 + HC-NH3 COO18
OC=NH

第一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复习研究报告

第一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复习研究报告
(3)血糖水平高时,降糖激素如胰岛素则通过激活蛋白磷酸化酶,使糖 原磷酸化酶脱磷酸成为非活性形式,而糖原合酶脱磷酸化后成为 活性形式.
5.1mol甘油彻底氧化能生成多少mol的ATP?
肌肉、神经组织(α-磷酸甘油穿梭NAD –FADH2) 肝脏、心肌组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NADH-NADH)
ATP 甘 油
复习
第一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 代谢的研究方法 • 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及其与平衡常数的
关系 • 高能键及高能化合物 • 磷酸肌酸与ATP的转换
第二章 生物氧化
• 生物氧化中物质氧化的方式 • 线粒体氧化体系(二条、呼吸链的组成及功能、
呼吸链抑制剂的作用位点) • 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化学渗透学说 ) • 呼吸链的加强、抑制和解偶联 • 线粒体外NADH2的氧化
磷酸果糖激酶I
果糖-1,6-二磷酸 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与丙酮酸的互变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羧化酶、苹 果酸脱氢酶、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羧激 酶
效应物对关键酶的反向调节,避免了体内无效循环的进行
2.在厌氧条件下,肌肉中进行糖酵解为什么必须将丙 酮酸还原为乳酸?该反应的NADH的来源是什么?
(1)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必须再生为NAD+才能使酵 解不 断进行下去,而厌氧条件下,NADH不能进入呼吸 链再生,必须以其它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而氧化再生。
肝脏组织为什么不能利用酮体?
(1)肝脏中不存在β-酮脂酰CoA转移酶 (2)乙酰乙酸不能活化为乙酰乙酰CoA,所以不能
在肝脏中进一步代谢氧化, (3)β-羟丁酸经β-羟丁酸脱氢酶氧化为乙酰乙酸后
同样不能在肝脏中进一步氧化。所以肝脏中合 成的酮体不能在肝脏中代谢。

《代谢总论》课件

《代谢总论》课件
,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代谢总论是研 究生物体新陈
代谢的科学
包括生物体对 营养物质的吸 收、转化、利 用和排泄等过

代谢总论的研 究有助于了解 生物体的生长、 发育、繁殖和 衰老等生命活

代谢总论的研 究对于医学、 农业、食品工 业等领域具有
重要意义
代谢的定义和分类 代谢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代谢的调控和信号传导
氧化磷酸化:在细胞内进行,将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和 ATP
PART FOUR
催化作用: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 速度,提高代谢效率
信号作用:酶可以传递信号,调控 细胞活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调节作用:酶可以调节代谢过程, 维持体内平衡
修复作用:酶可以修复受损的代谢 途径,维持正常功能
PART THREE
蛋白质: 由氨基酸 组成,是 生命的基 础物质
核酸:由 核苷酸组 成,是遗 传信息的 载体
糖类:由 单糖组成, 是生命的 主要能源 物质
脂质:由 脂肪酸和 甘油组成, 是生命的 重要组成 成分
维生素: 由有机化 合物组成, 是维持生 命活动所 必需的微 量有机化 合物
水:是生 命的重要 组成成分, 参与各种 生命活动
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更高效、更准确的代谢组学技术将推动代谢研究的发展
代谢与疾病的关系:更深入地研究代谢与疾病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代谢与健康的关系:研究代谢与健康的关系,为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代谢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代谢与环境的关系,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代谢生物能

代谢生物能

代谢生物能一、概述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过程。

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互的基础,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能动过程。

代谢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主要是将小分子合成成大分子,比如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分解代谢是将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产生能量和废物。

代谢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转化、物质转化和维持生命。

二、代谢过程代谢过程通常是由酶参与的化学反应构成的。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够促进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而不参与化学反应本身的过程。

代谢过程主要包括两大类反应: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

合成反应是利用已有的物质合成新的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合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糖的分解过程;分解反应是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如糖和氧气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燃烧过程。

代谢过程是通过酶的作用来调节的,而酶的活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底物和产物浓度等。

代谢过程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系统,各种代谢反应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网络。

三、代谢途径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路径,根据物质的转换方式和途中产物的差别,代谢途径可以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

有氧代谢是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代谢过程,主要包括三大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ATP(三磷酸腺苷)和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这是细胞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三羧酸循环是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ATP和NADH;氧化磷酸化是通过线粒体内的氧化酶将NADH和FADH2(还原型辅酶II)转化成ATP,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无氧代谢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代谢过程,主要包括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两大途径。

乳酸发酵是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产生ATP;酒精发酵是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也产生ATP。

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相比,能产生的ATP数量较少,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废物,对生物体的有害物质堆积会产生危害。

新陈代谢与生物能学

新陈代谢与生物能学

ATP的特点 的特点 环境中,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 环境中 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 团完全解离成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 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 团完全解离成带 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有较大势能 加之水解产物稳定, 具有较大势能, ),具有较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 解自由能很大(∆G°′=-30.5千焦 摩尔)。 解自由能很大( ° 千焦/摩尔)。 千焦 摩尔
(四) 高能化合物与ATP
• 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时或基团转移反应中可 生化反应中, 释放出大量自由能( 千焦/摩尔 释放出大量自由能(>21千焦 摩尔)的化合 千焦 摩尔) 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物称为高能化合物。 • 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 ATP的特点及其特殊作用 的特点及其特殊作用
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自由能(free energy)
• G=H-TS • ∆G=∆H-T∆S G • 自由能的变化能预示某一过程能否自发 进行, 进行,即: • ∆G<0,反应能自发进行 , • ∆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 • ∆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自由能的变化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假设有一个化学反应式: 假设有一个化学反应式:aA + bB = cC + dD 恒温恒压下: 恒温恒压下:∆G′=∆G°′+ RTlnQc ° 式中:∆G°′= - RTlnK 式中: °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 •
合成代谢
需要能量
物 质 代 谢

代谢
• • •
能量代谢
能量
分解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研究材料:

代谢总论

代谢总论

氧化磷酸化
电子传递过程释放的能量以ATP的形式得以贮 存,即ATP的形成与电子传递相偶联。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化学偶联学说 结构偶联学说
化学渗透学说
ATP合酶
F1:(3β3 δε亚基) F0:(a1b2c9~12亚基) ATP合酶结构模式图
☻一对e- 从 FADH2传递到O2 产生1.5分子ATP;
温和反应; 逐步进行; 受到调控; 中间代谢:新陈代谢中的个别环节、 个别步骤称为中间代谢。
生物氧化
生物能学; 呼吸链电子传递; 氧化磷酸化;
生物能学
ATP是细胞内化学能的共同载体,含有高的磷酸基 团转移势能。 高能化合物:水解可以释放5千卡以上自由能的化合 物。 ATP水解释放一个磷酸基团,可以释放7.3千卡自由 能。 ATP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高能化合物。 ATP不是能量贮存者。
代谢总论
代谢总论
代谢的概念 广义:生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狭义:活细胞内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 物质代谢:构成生物体组成成分的糖、脂、 蛋白质、核酸等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产生的机械能、化学能、 热能以及光能、电能的相互转化。
P 325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新陈代#43; NAD+
FMN FMNH2
还原型Fe-S 氧化型Fe-S
Q QH2
复合体Ⅰ的功能
呼吸链中各种氧化还原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对 NAD+/NADH+H+ FMN/ FMNH2 FAD/ FADH2 Cyt b Fe3+/Fe2+ Q10/Q10H2 Cyt c1 Fe3+/ Fe2+ Cyt c Fe3+/Fe2+ Cyt a Fe3+ / Fe2+ Cyt a3 Fe3+ / Fe2+ 1/2 O2/ H2O Eº (V) ' -0.32 -0.30 -0.06 0.04(或0.10) 0.07 0.22 0.25 0.29 0.55 0.82

吉林大学食品生物化学 7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吉林大学食品生物化学 7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The Laws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
• Thermodynamics
– Is the study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s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 According to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生物能学
Thermodynamics and Metabolism
一、有关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和意义
三、高能磷酸化合物
能量代谢
任何物质的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生物
体内能量的变化过程称为能量代谢。能量代谢
与物质代谢同时存在,不存在无物质代谢的能 量代谢,也不存在无能量代谢的物质代谢。
Enzyme 1 A Reaction 1 B Reaction 2 Enzyme 2 C Reaction 3 Product Enzyme 3 D
Starting molecule
• One reason for multiple steps is the limitied reaction specificity of enzymes. • Another reason for multiple steps in metabolic pathways is to control energy input and output. • Finally, multiple steps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establish control points.
– Energy can be transferred and transformed – Energy cannot be created or destroy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D+:R=H NADP+:R=PO32NAD+ 和NADP+的结构
2. FMN和FAD 也是重要的电子载体(P.261) 辅酶FMN传递电子的过程:
第四节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 储存和利用
一. 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二. ATP在生物能学中的作用 三. 生物体内ATP生成的方式
一. 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多个酶)
3.排泄废物:肾、肠、皮肤等(生理学主讲)
二.代谢特点:
1.多步相关联的反应连续进行; 2.反应条件温和,由酶催化进行,一般无副反应;
3.对内外环境变化有高度适应性和灵敏的自动调节。
三、代谢的研究方法:
1. 可从不同水平研究新陈代谢:
整体(in vivo)研究: 意即“在体内” ; 组织切片组织匀浆和提取液:(in vitro)意即 “在体外”、 “在试管内” 。 2. 可用不同方法研究新陈代谢:
2. △G0′指特定条件下的标准自由能,其计算 与特定条件下的平衡常数有关
3. △G指一定条件下物质发生反应的自由能, 其计算与△G0′有关,是判断反应能否自发 进行的标准。
五、自由能变化的可加性及热力学上一个 不利反应可由一个有利的反应推动 在偶联的几个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总变 化等于每一步反应自由能变化的总和
二羟丙酮磷酸 甘油醛-3-磷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碘乙酸
-
甘油酸-2-磷酸
甘油酸-3-磷酸
烯醇化酶
-
氟化物
第二节 生物能学
一、体系的概念、性质与状态
二、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生物化学 中的热力 学
四、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及其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五、自由能变化 六、标准生成自由能及其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七、能量学在生物化学应用中的一些规定 八、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G0′总 = △G0′1+ △G0′2+ △G0′3 …...
六.能量学在生物化学应用中的一些规定
1、水的活度规定为1; 2、把标准状况的pH规定为7.0;
3、△G0′值基于每个反应物和产物都能够解离;
4、生化系统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在过去以 cal 或 kcal 表示,现建议用 J 或 kJ 表示。 1 cal相当于4.184 J
1.内能 U ;
2.焓 (H = U + PV);
3.熵 S 与自由能ΔG
二、 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
内能(internal energy):体系内部质点能量
的总和,用符号U(或E)表示。内能的绝对值 是无法测量的,但其改变量却是可以测量的。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就是能量守衡定律,说明能 的形式只能互相转变不能消灭。第一定律的数学 表达式是:ΔU= Q-W(Q代表在过程中吸收的热 量,W代表体系所做的功,ΔU代表内能的变化)。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交换;
隔离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交换。
一个体系的性质包括:压力、体积、温度、组成、比 热、表面张力等,热力学用体系的这些性质来描述一个 体系所处的状态,并把这种性质与状态间的单值对应关 系称为状态函数(只与体系状态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状态变化的过程无关。):
ΔG0′= -2.303 RT logK’eq = -nΔE0’ F (=96480 J.)
ΔE0’ = 2.303 RT logK’eq /n F
(三)生物氧化反应的电子载体(P.260)
1. 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 (尼克酰胺核苷酸类) 功能:将底物上的氢 激活并脱下。
辅酶:NAD+或NADP+
(5)气体测量法:如瓦氏呼吸器(P.18 图19-1) (6)核磁共振波谱法(NMR):1948年由Bloch与Purcell 建立,获1952年诺贝尔奖。
三、代谢的研究方法之1:使用抑制剂
★酶抑制剂或呼吸电子抑制剂可以使代谢或呼吸 电子传递途径受阻,积累中间产物,利于测定
果糖-1,6-二磷酸
醛缩酶
由能变化用△G0′表示,可以导出反应的标准自由能与
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及其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平衡时,△G=0 0=△G0′+RT ln[C][D]/[A][B] 因此,△G0′= —RT ln [C][D]/[A][B] 令 K′eq=[C][D]/[A][B] △G0′= —2.303 RT logK′eq
●自由能的概念:1878年,J.W.Gibbs 把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结合起来, 提出了自由能这一函数。
△G=△H—T△S
△G是恒温、恒压下自由能的变化 △H是体系焓的变化,△H=△U+P△V
△S是体系熵的变化
△U是体系内能的变化
三、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G是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向某个反向进行的根据,
(1) 苯环化合物示踪法:1904年,德国 Knoop用此法确 立 了脂肪酸氧化方式,提出β -氧化学说。 (2)同位素示踪法:稳定(天然)同位素(如15N、13C等)。 不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 (如14C、131I等) (3)使用酶的抑制剂:如碘乙酸抑制醛缩酶
(4)利用遗传缺陷症:例先天缺乏尿黑酸氧化酶,可造 成体内尿黑酸积累,从尿中检出尿黑酸可推测Tyr代谢情况.
释放和转移
(二) 氧化-还原电势(电位)
1. 标准氧化还原电势
一个氧化还原对失去电子或获得电子的倾向称为 氧化还原电势(电位) :
生物氧化中包括许多氧化还原反应: H2 ←→
电子供体 (还原型)
2H++2e
电子受体 (氧化型)
Fe2+ ←→ Fe3++e
电子供体 (还原型) 电子受体 (氧化型)
分别构成氧化还原(电)对: H+/1/2 H2 , Fe3+/ Fe2+ 在生物氧化反应中,通常用氧化还原电位来相对 地表示各种化合物对电子亲合力的大小。
在标准条件(250C,常压,[氧化型][还原型]:1mol)下,每 一个氧化还原对都有一个标准氧化还原电势(E0); 生物体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条件:PH=7,故用E0’表示, 此时氢电极 E0’= -0.421 (P.258 表8-3)
2. 标准电势与自由能的关系:
△E0′;氧化还原体系中两个半反应的氧化还原 电位差: △E0′= E0′正极 - E0′负极(失去电子倾向高) ΔG0′ = -nΔE0’ F 3. 标准电势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为这种体系的熵减少被周围环境的熵增加所补偿;
生物体内部所有不可逆过程的发生是可能的,它可 不断地从周围环境吸取负熵来维持生存,新陈代谢 使机体成功地向周围环境释放正熵。
● 自由能的概念:
1878年,J.W.Gibbs 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结合起来,提出了自由能这一函数。
三、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节 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自由能变化
一、生物氧化与氧化还原电势 生物氧化:有 机 物 在 体 内 氧 化分 解 为 二 氧 化 碳和水并 释放能 量的过程。 又可称组织呼吸、细胞呼吸。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 一种物质上的化学反应。
(一) 生物氧化中物质氧化的方式
生物体内氧化作用主要有三种方式: 1.失电子 如: Fe2+—→Fe3++e— 2.脱氢 如: 醇氧化为醛 3.加氧 如: 醛氧化为酸(加水脱氢反应) *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的同时,有能量的
三、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 熵(entropy):用S表示,代表一个体系散乱无序
的程度。一个体系当变为更混乱时,它的熵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的是只有当体系及其周围的熵 之和增加时,过程才能自发地进行。对于自发过 程ΔS体系+ΔS环境>0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了解在机体内哪些过
程可能发生,推测哪些因素是某一过程发生的条件。 例如,形成一个高度有序的生物结构是可能的,因
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自然界
所有的 生命物 体都由 三类物 质组成 水、无 机离子 和生物 分子
生命体的元素组成
组成生命体的物质是极其复杂的。但在地球上




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元素在生物 体内被发现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和N四种元素,是组 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这四种元素约占了生 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 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K、Na和Mg。 这类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n。是生 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少量元素。 第四类元素:包括Al、As、B、Br、Cr、F、Ga、 I、Mo、Se、Si等。
这些过程是由许多高度整合、相互交织的化 学反应来完成的。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一切化学变化 总称为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
一.代谢阶段:人和高等动物可分为三个阶段: 1.消化、吸收: 食物(糖、脂和蛋白质)→可吸收的小分子→肠 粘膜细胞→血循环→各组织细胞 2. 中间代谢:在细胞内进行,中间可有多步连续 反应。例 糖酵解: G→G-6-P→→→→→→2丙酮酸→2乳酸
= -2.303×1.987×10-3×(273+25)×lg0.0475
= -1.364×lg0.0475 = 1.81 kcal/mol = 7.57 kJ/mol 1cal=4.184J
△G = △G0′ + RT ln [C][D]/[A][B] △G = △G0′ + RT ln[甘油醛-3-磷酸]/[二羟丙酮磷酸]
生物分子

生物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
由基本相 糖 同类型的 脂 分子单体 核酸 组成 蛋白质 G6(葡萄糖) F(果糖) FA(脂肪酸)+甘油 5种含氮碱基(A、G、T、C、U) 20种氨基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