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规划技术指标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第二章合理和节省用地旳基本规定公路建设项目,应根据公路建设发展旳需要,综合考虑环境资源、资金等技术经济条件,本着科学、合理和节省用地旳原则,确定经济合理旳建设规模。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应符合国家土地运用总体规划,重视农业生产旳需要,应尽量运用荒地、劣地,少占用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区旳土地。
公路建设项目用地,,应统筹规划,采用改地、造地、复垦等综合措施节省用地。
在路线方案比选中,应从技术经济方面论证项目用地旳合理性,严格农用地转用。
路线应尽量绕避基本农田。
靠近都市或通过基本农田及经济作物区旳高填路堤地段,应在技术经济比较旳基础上,尽量考虑设置防护设施等,节省用地。
路基、交叉工程土石方调配,应在技术经济比较旳基础上,尽量移挖作填和集中取弃土,并与改田、造地相结合,以减少施工方和取土坑、弃土堆用地。
宜采用新型桥梁构造,减少桥头引线长度和填土高度。
为保护耕地,在技术经济比较旳基础上,应优先考虑采用吹(填)砂或粉煤灰等填料填筑路堤,减少取土占地。
在环境与技术条件也许旳状况下,应尽量减少路堤高度。
对集中取弃土旳取土场、坑和弃土场、堆,隧道弃渣,给排水管网及其他地下工程用地,如仍能恢复使用旳,可列为临时用地,并按国家用关规定进行复垦,恢复运用;不能恢复使用旳,可按本指标第八章旳规定另行计算。
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充足运用原有旳场地和设施,尽量减少新增用地面积。
公路工程通讯、监控、供电系统旳管线,在符合技术、经济和安全旳条件下,宜共沟假设,并应尽量在公路用地范围内不止。
第三章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总体指标3.0.1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总体指标为公路用地范围内旳路基、桥涵、隧道、交叉、防护、沿线设施等用地面积,但不包括辅道、支线旳用地面积;辅道、支线旳用地面积按其公路等级采用本章对应旳项目另计。
3.0.2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总体指标以公路公里为计量单位,以公路建设项目主线起点至终点旳长度(若有隧道工程,应扣除隧道两洞口间旳长度)乘以对应旳用地指标,即为该建设项目旳总体用地面积。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 发布时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spa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80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37-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2、3.3.2、4.2.1、4.2.2、4.2.3、4.2.4、4.2.5、4.3.1、4.3.2、4.3.3、4.3.4、4.3.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2 正文内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总则1.0.1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2.0.1城乡用地town and count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1.2。
表2.0.1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代码 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Chinese英文同(近)义词 English H建设用地 development,land E 非建设用地 non-development,land2.0.2城市建设用地urban development land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工业用地控制指标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1. 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定义2. 建设用地规划要求2.1 用地功能分类2.1.1 生产用地2.1.2 办公用地2.1.3 辅助设施用地2.2 用地规模与容积率要求2.3 用地布局要求2.3.1 主要生产区域2.3.2 办公区域2.3.3 辅助设施区域2.4 绿化与景观设计2.5 安全与环保要求3. 用地控制指标3.1 总用地面积3.2 生产用地面积及占比3.3 办公用地面积及占比3.4 辅助设施用地面积及占比 3.5 容积率限制3.6 建筑高度限制3.7 绿化覆盖率要求3.8 停车位配备标准4. 附件4.1 建设用地规划图纸4.2 用地功能分类表4.3 绿化设计方案4.4 停车位配备方案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国土资源法5.1.1 土地管理5.1.2 用地计划5.2 建设法5.2.1 建设项目审批5.2.2 建设工程规划5.3 环境保护法5.3.1 环境影响评价5.3.2 环境污染防治6. 执行困难及解决办法6.1 土地供应紧张6.1.1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6.1.2 推动土地容积率调整 6.2 绿化要求难以满足6.2.1 引入专业景观设计团队 6.2.2 加强绿化养护管理6.3 停车位配备困难6.3.1 制定停车位共享方案6.3.2 推动公共交通发展所涉及附件如下:1. 建设用地规划图纸2. 用地功能分类表3. 绿化设计方案4. 停车位配备方案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国土资源法-土地管理: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土地的使用、管理和保护进行规范和监督的活动。
2. 国土资源法-用地计划: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进行统筹安排和调配的活动。
3. 建设法-建设项目审批: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和批准的过程。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用地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用地标准
4.0.1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用地,不应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
在计算建设用地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分级应符合表的规定。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表4.1.1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人(m2/人)
I~
II~
III~
IV~
4.1.3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按表的规定确定。
所采用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
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数值。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表4.1.3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人(vm2/人)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允许调整幅度
人(m2/人)指标级别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人(m2/人)
≤I~+~+~
I~>0
II~+~+
~100二、三、四可增、减0~10
~120三、四可减0~15
~150四、五可减0~20
>150五应减至150以内4.2.3.2地多人少的边远地区的村镇,应根据所在省、自治区政府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确定。
上一页下一页。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首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城市作为人
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合理的
建设用地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土地浪费和环境破坏,同时也能够为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增建设用地计
划指标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制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好耕地和
生态环境。
其次,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城市规划
和产业发展,科学确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最后,要加强社会参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最后,实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用地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指
标的使用。
同时,要加强用地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确保规划
的落实和执行。
总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制定和实施是城市规划和土地
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才能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地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规划和管理,共同推动城市建设朝着更加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用地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用地标准 4.0.1 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用地,不应包括水域用地。
4.0.2 在计算建设用地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
4.1.1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分级应符合表 4.1.1 的规定。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表4.1.1 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人( m2/人)I 60.1~ 75.0 II 75.1~ 90.0 III 90.1~ 105.0 IV 105.1~ 120.0 4.1.3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表 4.1.3 的规定确定。
所采用的规划人 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
调整指规划人均建设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表4.1.3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允许调整幅度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指标级别 水平人 (vm2/ 人) 人( m2/人 )人 (m2/人) ≤ 60.0 I 60.1~75.0 +0.1~ +25.0I 60.1~75.0 > 0 60.1~75.0 II 75.1~90.0 +0.1~ +20.0II 75.1~90.0 不限 75.1~90.0 III 90.1~105.0 +0.1~ +15.0 II 75~1~90.0 -15.0~ 0 90.1~105.0 III 90.1~105.0 不限 IV 105.1~120.0 +0.1~ +15.0III 90.1~105.0 -20.0~ 0 105.1~120.0 IV 105.1~120.0 不限 ≥ 120.0 III 90.1~105.0 < 0IV105.1~120.0 < 04.0.3 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人 150.m2/人。
城市地规划设计地要求要求规范指标大全

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Ⅲ,Ⅶ气候区
Ⅳ气候区
Ⅴ,Ⅵ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日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h)
≥2
≥3
≥1
有效日照时间带(h)
8 - 16
9 - 15
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面
住宅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
方位
0°-15°
15°-30°
30°-45°
45°-60°
>60°
2000-4000
300-700
人数
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1住宅用地(R01)
50-60
55-65
70-80
2公建用地(R02)
15-25
12-22
6-12
3道路用地(R03)
10-18
9-17
7-15
4公共绿地(R04)
>90
40
深根乔木
>150
40
城市等别
城市等别
分类指标
重要程度
城市人口(万人)
一
特别重要城市
>=150
二
重要城市
100 - 50
三
中等城市
50 - 20
四
小城市
>=20
注:1、城市人口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
28
30
32
中高层
25
28
30
高层
20
20
什么是建设用地计划?计划指标包含哪些?

什么是建设用地计划?计划指标包含哪些?土地开发、利用的周期较长,后期的土地市场和监控将直接关系到各项土地政策的有效落实,建设用地计划的制定为有效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合理安排土地供应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土地市场调控作用,引导各类项目,优化产业布局,保障各地居民住房建设和重点服务业项目、重大工业项目用地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平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和具体的要求。
建设用地计划与人们热议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的建设规划息息相关。
建设用地计划概念建设用地计划由国家土地管理局或各省、市国土资源局制定,是国家或地方国土资源局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及《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办法》,以严格控制总量,优化土地供应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节约利用为目标,更好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加强供后,建立有效的土地市场监督管理制度。
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一般包含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建设用地供应结构、建设用地供应布局、建设用地供应时序、建设用地供应条件。
某市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一览:(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城区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510.2439公顷以内。
其中新增国有建设用地总量270.0公顷(国家重点工程杭瑞高速用地160公顷,其余圈外重点项目用地未列入计划),存量国有建设用地总量240.2439公顷。
(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城区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商服用地49.9006公顷,工矿仓储用地63.4666公顷,住宅用地184.9094公顷(廉租房用地4.2667公顷、经济适用房用地12.0公顷、商品房用地103.9434公顷、公共租赁房用地5.3333公顷、安置房用地33.5327公顷,棚区改用地25.8333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4.928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76.339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公顷,特殊用地7.70公顷。
(三)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布局1)市楼区辖区用地供应总量177.386公顷,其中:商服用地26.7933公顷,住宅用地94.5534公顷(廉租房用地2.6667公顷、经济适用房用地8.0公顷、商品房用地41.1734公顷、公共租赁房用地5.3333公顷、安置房用地13.88公顷、棚改用地23.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4.339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公顷,特殊用地7.70公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用地规划技术指标
人口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是建设用地四项重要的控制指标,它衡量的是建设用地的使用强度和用地环境情况,对这四项指标进行合理的控制,就能保证建设项目与城市环境和城市公用设施协调统一。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建设用地界线所围合的用地水平投影面积。
包括原有建设用地面积及新征 占 建设用地面积,不含代征地的面积。
单位:公顷(万平方米)。
)代征城市公共用地面积
包括代征道路用地面积、代征绿化用地面积、代征其他用地面积三项,单位:平方米。
)人口密度
人口毛密度 居住区总人口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值,单位为“人 每公顷”。
人口净密度 居住区总人口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值,单位为“人 每公顷”。
人口净密度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的使用强度。
)容积率
容积率 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 ,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
的值。
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
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地上)
建设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单位:%。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设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为:
)绿地率
绿地率:一定地块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单位:%。
各类绿地: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绿地
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 建设用地总面积 绿地率= 各类绿地之和 建设用地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