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一轮总复习之人口和城市专题训练(鲁教版)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含解析)鲁教版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能力1 人口的自然增长(2019·全国卷I改编)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据图分析欧盟境内欧盟籍人口增长模式,判断( )A.出生率较高B.老龄化严重C.劳动力充足D.欧盟籍人口增长迅速【解析】(1)选C,(2)选B。
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而不是人口数量。
从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来看,非欧盟籍的男性比重在整个年龄段的比重中并没有超出欧盟籍,只是在25~50岁超出了欧盟籍,其他年龄段均小于欧盟籍,所以男性人口比例非欧盟籍并非较多;图中显示25~50岁女性比例非欧盟籍较大,超出了2%,而欧盟籍才1%左右,故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的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图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例远大于欧盟籍,该年龄阶段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说明非欧盟籍与欧盟籍相比,劳动人口比例较大;图中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小于欧盟籍。
第(2)题,欧盟境内的欧盟籍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人口增长缓慢。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1) 突破2 A.看人口数量B.看人口结构C.看人口增长模式D.看人口素质(2) 突破2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模式D.看人口结构答案:(1)B (2)CD【备用真题】(2017·海南高考)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解析】(1)选C,(2)选B。
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8讲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18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①影响因素: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
②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名称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传统型现代型人口增长特点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规模小,且波动较大出生率较高,死亡率明显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持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人口规模增长趋缓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目前分布世界上极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如德国、英国和法国转变过程: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开始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从而完成从“高-高-低”型向“低-低-低”型模式的转变。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人口比重过大原因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影响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改变社会的储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蓄和投资行为;③劳动力不足;④青壮年负担过重等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措施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等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趋势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将逐渐减少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1.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①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环境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学案鲁教版

第12讲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规律。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4.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5.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及相关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综合思维:结合人口分布示意图、区域图及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探究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人口分布规律分布区原因纬度分布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海陆位置分布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沿海地带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地形相对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城乡分布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形成了一些人口稠密区和稠密带(1)自然因素影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地形不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进而影响着人口分布水资源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土壤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会促使城市崛起,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地方习俗、战争和历史因素等。
3.案例: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1)人口分布状况①以此线为界,全国约96%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36%的东南部地区。
②约4%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64%的西北部地区。
(2)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揭示了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
二、人口合理容量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十五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建议用时:45分钟(2019·哈尔滨模拟)下图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该国人口增长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超过第一、二产业D.④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解析】1选B,2选D。
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死亡率开始的,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应是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然后死亡率和出生率开始降低为③;20世纪70年代出生率、死亡率应该持续降低到较低水平,从②到④。
第2题,①阶段,该国经济水平较低,城市人口比重较低;②阶段,该国已经处于工业化,农业产值应该小于工业产值;③阶段,该国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较高水平,第三产业从业人口不可能超过第一、二产业;④阶段,该国已经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期,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2020·淄博模拟)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最低。
下图示意我国2010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2010年以来,我国的( )A.总人口数不断减少B.结婚人数大幅减少C.离婚人数持续上升D.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4.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产生的可能影响是 ( )A.加快老龄化进程B.人口死亡率上升C.孤儿的数量增加D.劳动力数量减少【解析】3选C,4选A。
第3题,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对人口总数影响不大;结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且随着人口的增加,结婚人数不会大幅下降;随着人口的增加,离婚率上升,离婚人数相应上升;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对人口性别比影响不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重点强化练5 人口和城市 鲁教版

重点强化练(五) 人口和城市(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8·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考试)下图为1979~2014年河南省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1996年后河南省的人口变动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量逐年减少B.农村人口数量呈增加趋势C.城镇人口的增加量超过了总人口的增加量D.城镇人口的数量超过了农村人口的数量2.图中显示近几年河南省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 )A.向西部地区流动B.向东部地区流动C.向省内城镇流动D.向省内农村流动3.近几年河南省的农村人口变动会对该省农村产生的影响是( )A.使人口年龄结构更加合理B.使生态环境质量好转C.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使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1.C 2.C 3.D[第1题,由图可知,1996年后,河南省总人口每年变动量仍为正值,说明总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农村人口变动量出现了负值,说明农村人口数量呈减小趋势;1996年后,城镇人口的增加量超过了总人口的增加量;图中2014年城镇人口的比重仍然低于50%,说明城镇人口数量还未超过农村人口数量。
第2题,1996年河南省城镇人口增加量超过了总人口的增加量,且城镇人口增加的同时,农村人口在减少,说明河南省部分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因此可判断河南省主要是省内城乡人口流动。
第3题,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人口流动的主体是青壮年人口,因此农村人口变动主要是青壮年人口的减少,势必导致农村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而留守农村的老年人口的比例会呈上升趋势,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的大量减少也会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生态环境质量好转。
](2018·齐鲁名校协作体调研)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
0~14岁人口占15%~18%为严重少子化,占15%以下为超少子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1982~2010年幼年人口与老年人口分别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山东省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质检卷(含解析)鲁教版

第六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生育旺盛年龄一般为20~34岁。
下图为某国2018年生育旺盛年龄人口数量与不同年龄段(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值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2.若图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适宜措施是( )A.合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B.鼓励生育,接纳移民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D.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C1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国老龄化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模式,为现代型。
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国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排除A项。
该国是发展中国家,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排除B项。
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比例大,劳动力不足,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排除D项。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
读表,完成3~5题。
(注: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3.根据该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 )A.人口增长加快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D.劳动力仍较充足4.甲省( )A.人口进入零增长B.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有大量人口外出打工D.抚养比上升5.甲省区最可能是( )A.贵州B.广东C.甘肃D.四川4.B5.B3题,表中数据反映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出生率下降(0~14岁比重下降)、15~64岁(主要劳动力)比重上升、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出生率下降说明人口增长减慢,A 项错误;没有死亡率数据,故不能反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B 项错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是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表中数据没有反映,C 项错误;15~64岁(主要劳动力)比重上升,说明劳动力仍较充足,D 项正确。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5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鲁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15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335页)一、选择题(2019·安徽六校联考)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长到92亿。
读某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2.根据预测,从2015年到2050年,该国( )A.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B.人口数量增长较快C.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该国人口增长( )A.2012~2013年人口总量减少B.2011年与2012年人口总量相等C.2013~2014年人口增长最快D.2014~2015年人口增长最慢1.B2.D3.C[第1题,从人口比重图可以计算出2015年该国人口总数为3亿多,从人口增长变化示意图可以判断自然增长率较低,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该国为美国。
第2题,根据预测,从2015年到2050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人口数量增长较慢;人口增长模式一直是现代型;美国为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3题,2011~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因此人口总量始终增加;2013~201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幅度最大,因此人口增长最快;2012~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幅度下降,因此是人口增速最慢的阶段。
]2017年是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施行的第二个年头,全年出生人口1 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12.43‰,同比下降了0.52个千分点。
下图示意我国1974年到1994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20年后1994年到2014年的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A.人口与经济发展呈现出同步变化B.经济发展变化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C.经济发展变化滞后人口变化20年D.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变化呈负相关5.出现图示变化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年龄构成B.人口性别构成C.就业人口年龄D.老年人口比重6.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当前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 )A.大力发展经济B.调整生育政策C.实行晚婚晚育D.禁止人口迁移4.C5.C6.B[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两条曲线基本平行,呈正相关。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项突破练6 Word版含答案

专项突破练6人口与城市一、选择题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状况图”,结合所学学问,完成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迁出率都呈波动变化,A、B、C项错误,但迁入率始终高于迁出率,故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始终远远高于迁出率,应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符合条件。
图1为“我国某市2021年人口诞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图2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人口增长的四个不同阶段。
读图,完成3~4题。
3.图1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及其对应的图2中人口增长阶段分别是() A.高诞生率、高死亡率Ⅰ阶段B.高诞生率、低死亡率Ⅳ阶段C.低诞生率、低死亡率Ⅱ阶段D.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Ⅲ阶段4.该城市在今后应()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②鼓舞生育,大力提高少年儿童比例③向外迁出城市常住人口④连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依据图1中的数据可以推断该城市人口增长特点为低诞生、低死亡,两图对比可以推断图2中Ⅱ阶段符合。
第4题,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老龄化进程加快,需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由于当前我国的人口压力仍较大,因此要连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读2010年“某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图(左)”和“外来常住人口流向变化图(右)”,回答5~6题。
5.从图中信息可知,2010年该市() A.人口诞生率很高B.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C.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D.流向郊区的外来人口数量多于流向中心城区的6.该市外来常住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 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B.解决中心城区环境污染问题C.使城市服务范围缩小D.使中心城区的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答案 5.B 6.A解析第5题,该市2010年常住人口构成为:0~14岁的约为25%,15~64岁的约为63%,65岁及以上的约为12%,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农业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旅游区
5.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城市化导致劳动力向外转移B.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
C.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D.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西安是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经济中心。2017年以来,西安市出台了创业新政、人才新政等措施,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在西安就业创业。2019年西安市又发布户籍新政,如本科学历落户不再限年龄。下图为西安市近2009-2018年户籍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是( )
①限制城乡人口流动 ②适度调整生育政策 ③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④加强胎儿性别选择 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⑥加强宣传,革新观念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⑥D.②⑤⑥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数年龄,是指某时期某地区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最中间的人的年龄或最中间两人的年龄平均值,中位数年龄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400万,贫困地区该问题会更加突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造成我国“婚姻贫困”现象的原因是( )
①生育率低 ②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 ③“养儿防老”思想 ④年龄结构失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下图为“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人口(15-64岁)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是
A.1986-1990年B.2016-2020年C.2020-2025年D.2026-2030年
14.据图推测,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最可能的是
A.人口总量逐年下降B.人口出生率低C.劳动力严重过剩D.老龄化现象趋缓
下图为1850~2050年英国、美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5.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英国城市化起步时间晚于中国
6.2017年之前西安市户籍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可能是()
①户籍管理政策限制②城市吸引力弱③医疗卫生水平低④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户籍新政对西安市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剩余劳动力向第一产业转移B.提高城市公共安全与养老保障能力
C.减弱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D.推动人口平均年龄趋于年轻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了该市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四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下图为学生绘制的该市四个功能区2019年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万,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值,扇形图表示其人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年龄中位数能够反映( )
A.人口数量变化B.人口合理容量C.人口平均年龄D.人口老龄化程度
11.我国年龄中位数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波动上升,医疗水平B.波动上升,人口政策
C.波动下降,性别比例D.波动下降,教育程度
12.未来应对我国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可行的对策有( )
①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完善医疗、社会保障制度 ④大力发展母婴护理产业
2021届高三一轮总复习之人口和城市专题训练(鲁教版)
一、单选题
据2019年4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统计,2018年中国农民工总量为2.88亿,农民工增速放缓。读农民工增速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出农民工
A.总量持续下降B.2016年本地农民工增速达最大值
C.2016年外出农民工数量达最大值D.本地农民工数量大于农民工总量
பைடு நூலகம்16.三国城市化进程中
A.英国城市人口数量始终最多B.英国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美国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D.中国起步最早,速度最快
17.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有必然联系的是
A.交通拥挤,住房紧张B.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加剧
C.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D.造成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
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估算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量(万人)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2.自2015年起,本地农民工增速上升的原因是
A.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就业机会多B.本地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
C.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D.农村人口增长放缓,劳动力短缺
3.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分析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18.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19.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加强道路建设④完善排水系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大城市+特色小镇”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如杭州西湖艺创小镇、滨江物联网小镇。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当前城镇化的一次尝试,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特色小镇形成的关键条件是
A.配套基础设施B.城镇的规模C.特色产业D.政策扶持
21.“大城市+特色小镇”的模式有利于
A.扩大城市规模B.分散大城市过剩产能
C.小城镇成长为大城市D.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
地铁站的进出站客流量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影响很大,下图是北京达官营地铁站在某工作日一天中不同时刻进站和出站的客流量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