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教案第1个课时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一课,主题是“发现物体的特征”。

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并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本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涉及到培养科学态度和认识环境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 学生能够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2.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能够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 学生能够通过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眼、鼻、手等感官对物体进行两两对比,然后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观察特征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物体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科学概念和术语的掌握还比较薄弱。

他们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些物体,例如桌子、椅子、铅笔等,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吗?”教师可以指着教室中的桌子问学生:“请观察这张桌子,你们能说出它的特征吗?”学生可以回答:“桌子是长方形的,有四条腿,表面是光滑的,颜色是棕色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物体的特征,例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Step 2: 观察与对比1. 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苹果、橙子、球等,并将它们放在学生面前。

三年级数学下册1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1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案

1 位置与方向(一)【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1课时地图上认识方向............................................................。

1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时简单的路线图………………………………………………………。

.1课时练习课………………………………………………….…………….1课时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大家排好队+第1课时+示范教案

大家排好队+第1课时+示范教案

《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排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

2. 在活动中体验集体排队的快乐,懂得遵守排队的规则。

3. 体会公共秩序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明确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排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

难点:体会公共秩序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明确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景导入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新作业本,大家到讲台来拿吧,每一个人拿一个。

出示任务:说一说,你们喜欢哪种拿作业本方式?反馈指导:预设场景。

预设1:学生自由地到台上来拿,没有组织,乱哄哄的,此时教师叫停。

老师请同学们把本子放回原处,然后大家排好队再来。

预设2:学生迅速排好队,很有秩序的拿走作业本,用时也少。

预设回答:生:排队的方式。

教师总结:对呀,我们都想快点拿走作业本,都挤在一起,谁也拿不走,这时候就需要大家排好队了。

揭示课题《大家排好队》。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的方式导入,让学生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一、还是排队好活动一:小小分享会师导语:不排队、乱哄哄;不排队,很拥挤;不排队,很危险,还是排队好!出示任务: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了?课件出示几张生活中排好队的图片。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回答。

预设:生:这些都是在公共场合,而且人们无论做什么都在排队。

教师过渡:如果他们不排队,可能会发生什么?反馈指导:引导小组讨论、分析。

全班集体交流,教师总结。

假如不排队……预设1:不排队,乱哄哄,不文明。

很多人挤在一起,也容易发生危险。

预设2:不排队,没秩序。

预设3:不排队,抢在先来的人前面,不公平。

教师过渡:找一找,身边有哪些不排队行为?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反馈指导:学生回忆后举手回答。

预设:比如中午小饭桌吃饭时,不排队取饭被烫伤等。

教师总结:在危急时刻,应该排好队,守秩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生活中我们不排队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在新闻中时有报道,我们要引以为戒。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课时教案第1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课时教案第1课时

Recycle 2单元教材及学情分析1.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个复习单元,它把4~6单元的重点内容筛选并融为一体,因此本单元的各部分内容都需掌握扎实。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本单元的句型I can… 和There is/are…及其一般疑问句的问答,对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理解并运用这些句型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句型的综合运用及四会单词的拼写是本单元的难点。

教师要通过图片提示、借助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完成真实的任务与活动,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2.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二个复习单元,学习到本阶段,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的语言融会贯通,会在相应情景中应用。

因此,本阶段不但要让学生会表演课本上的对话,还要求学生会根据不同情景创编小对话。

由于学生对整体的语言项目已有过接触,因此感兴趣的程度有所下降,自控能力不能得到有意识地发挥。

为此,教师要侧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应侧重于活动和小组比赛。

新知识点可通过旧知识导入,新语言以理解为主,不作为重点讲授。

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复习4~6单元的语言和词汇,要求学生做到能听、会认,并在实际情景中准确表达。

(2) 复习4~6单元的四会单词和句子,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听、说、读、写。

(3) 复习4~6单元单词中字母组合oo的发音规律;字母组合ai 和ay的发音规律;字母组合ou的发音规律。

2. 能力目标(1) 能够把4~6单元所学语言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

(2) 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开拓思维,自觉学习并运用融合和扩展后的新知识。

3. 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1)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 学习策略:通过情境中的语言操练,使学生能听懂篇幅较长的语篇,能基本记住并能借助提示复述短文,提高记忆的有效性。

(3) 文化目标:了解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 66—67第二课时: 68—69活动建议本单元重点词汇: 复习4~6单元的语言和词汇,要求学生做到能听、会认,并在实际情景中准确表达。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4篇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4篇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让学生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鲸的图片)你认识它吗?对它你了解些什么?2.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预习所得谈对鲸的了解,可带上图片资料展示。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鲸的了解真不少,想了解更多的关于鲸的知识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1.自读课文,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

2.注意读准“捕”“哺”的声母“b”,读准“腭”的`发音;注意“肺”字右部不要写成“市”。

3.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师生评议。

4.课文对鲸做了深入细致的介绍,每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一个特点,语言简练、准确。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可以勾画出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可用短语或简洁的句子列出提纲。

(1)学生自读思考,并批注。

(2)同桌交流,相互启发。

(3)集体交流。

归纳: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三、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

2.熟练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鲸的资料。

9.鲸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MyFamily教案第1课时

MyFamily教案第1课时

Unit 1 Lesson 1《My Family》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本单元涉及的情景条件下听懂并说出家庭成员的7个单词mom, dad, grandma, grandpa, sister, brother, family和表示职业的2个单词。

2.能够对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性别、喜好及所从事的工作等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听说的基本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谈论自己快乐的家引起学生对家、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够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初步体验字母组成单词的过程。

教学难点单词brother中字母组合th的发音。

教学方法传授法。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录音磁带、单词卡片、学生的家庭合影照片。

课时安排6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Warming up.Ask and answer.T: Good morning./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Greeting in groups.2.Viewing and leading in.Asking some students 同时复习已经学过的数字表达法。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问几组)Who are they? Any others?二、新课学习1.整体感知。

T: Now,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listen to the tape.(教师播放投影片,放录音,学生先从视听觉上对新内容有一感性认识)T: Do you know how many people there are in her family?S: 7.T: Who are they?S: Mom…T: And who’s this? (dad, grandma, grandpa, sister, brother…) 出示教学卡片,带领学生学习新单词T: It’s a whole family.2.Game.T: What do your family members like doing? (make actions)T: Guess whom he act.(one act, one guess)S: Yes, I’m dad./No, I’m mother.3.Competition.T: Now, hold up the word I read. Let’s look who is the quickest.Show me grandma/dad…(教师说,学生举单词卡片)Pair workLearn the chant4.P racticing (操练)Read the chant by themselves and ask someone to showShow some students’ family photosFollow me to read the new wordsWho can read?三、结论总结今天学习了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mom, dad, grandma, grandpa, sister, brother,family.大家应该会用This is…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人了吧。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教案】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教案】

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重点单元。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三个部分。

比例的知识是除法、分数、比、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与核心,是后续学习的有效支持。

比例的意义是学习正比例、反比例知识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比例和进一步研究比例问题的基础,直接涉及解决问题的效率。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现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对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

比例的应用,是在更高水平上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以及原来遇到过的数学问题运用代数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科书重视呈现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示数学知识的抽象与建模过程,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抽象、表征、建模的过程,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建构。

教科书还重视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或图象来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知识的内涵。

学生在学习比例这一单元时,已经学习了比、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等,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知识。

比例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后一单元学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内容情境不新,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模型,需要学生在较高水平层面上学习。

1.重视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有许多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如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等。

这些概念揭示了数学中的重要规律或关系,并且与解比例等技能或用比例解决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教学中不仅仅需要记住概念,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地加以应用,同时提升对概念掌握的水平。

2.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体会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1、谈话激趣: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2、介绍李四光: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

(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3、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习好几遍了。

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三、学习第二段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习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我的反思】听了糜老师的评课受益非浅,在此真诚地感谢糜老师。

以下我从课堂教学情况和自身原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就课堂教学情况而言,我重点地思考了三点: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个教案第1个课时
教学课题:Unit 1 Good morning!
教学课型:新授课
执行时间:9月4日
教学目标:
A.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 Letters Aa --- Hh
八个人名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 Frank, Grace, Helen
2.句型: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 How are you? -- I’m fine, thanks. How are you? -- I’m OK.
B. 情感目标
1.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1.以趣激学:采用做游戏和猜谜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以放促学:开放地处理教材,插入大量有趣的图片、增加多种趣味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搜集的图文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整合。

3.以任务导学:以话题为纲,以任务为主线,以合作交际为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策略
1.交际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能把语言材料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2.资源策略:学会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来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

3.认知策略:主动思考(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大胆实践,及时反馈。

4.调控策略:通过课堂反馈和self-check,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
Teaching aims:
1.学会正确朗读和书写Aa-Hh八个字母。

2.了解一些常用缩略字的含义。

Step1.Presentation
Step2. Learn the letters. (Work on A 2a—2d)
1.Listen and repeat the eight letters.
2.Put all the big letters in order. 从认读大小写字母开始,先
3.Find the big letters for these small letters. 学会正确地朗读,然后过渡
4.Listen and number the letters they hear. 到正确规范地书写,循序渐
5.Teach them how to write these big and 进让学生扎实巩固地掌握从
small letters.
Step3. Work on Section A 3.
Ss discuss and guess what these letters 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帮助stand for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with the whole class.
Homework
1.Copy these eight big and small letters five times.
2.Find as many letters like HB, CD, BBD as they c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