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合集下载

关于丝绸之路的观后感范文500字

关于丝绸之路的观后感范文500字

关于丝绸之路的观后感范文500字关于丝绸之路的观后感范文500字1“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闯唐汉风”,想到这句诗,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开通丝绸之路的张骞,因为他为我们全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西汉时期,因为匈奴在地方城下搞破坏,汉武帝就派了张骞去出使西域,这是为了去西域那的月氏国和他们联合起来攻打匈奴。

他的出使共分为两次,第一次在途中被匈奴人关了十几年,最后趁混乱逃了出来,也和月氏国没有达成一心;第二次他带了一些货物准备送给月氏国,也便和月氏国联合起来把匈奴打退。

第二次出使西域使汉朝知道了西域的很多事情,促进两城之间的友好往来。

其实,我们现在吃的石榴就是张骞在出使西域的途中发现的,它酸甜可口,还可以解渴。

自从张骞开通西域之后,中国及中亚和欧洲的交易更加丰富便利,中国的丝绸、绫、缎、娟等丝织品都源源不断地往其他国家运,使我们的产量有所提高,也可以得到一些从欧洲、希腊那里的东西,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其他国家的事情,也有了更好的感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保留下来,而现在,大家也一直在推广“一带一路”计划,这是丝绸之路的未来发展,这是一个贸易文化发展的渠道。

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是张骞给我们将各国连成一家的“长龙”,他不辱使命,坚强奋战,也有了这条伟大的道路。

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我们要做好现在的事情,共建美好家园。

关于丝绸之路的观后感范文500字2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两千多年前开始逐渐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跨越浩瀚的大海,将中国与世界各地连接起来。

我的家乡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具有悠久深厚的海洋文化。

它就是中国最主要的“海上丝绸之路”城市之一,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的海岸线上。

一走进宁波博物馆一层的名为《跨越海洋》的.展厅,就能感受到海洋的气息。

整个展厅以大海的蓝色为主色调,陈列着各种当年的货物。

有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等等。

看到它们,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那一艘艘高大宏伟的货船,正拉响汽笛,准备越洋过海,将货物远销他乡。

观《丝绸之路》有感(通用25篇)

观《丝绸之路》有感(通用25篇)

观《丝绸之路》有感观《丝绸之路》有感(通用25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丝绸之路》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丝绸之路》有感篇1丝绸之路犹如一条运载着千年历史的长河,为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智慧与梦想;它,是使中国繁荣的一个起点,它,也是一条神秘的路。

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叫做——楼兰,这是一个至今留有未解之谜的一个国家;楼兰曾经是一个小国家,但却因为丝绸之路繁盛了起来,可这个国家在辉煌近500多年后,神秘消失了,但这个谜,却被一个瑞典人,在不经意间揭开了……1900年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与向导来到罗布泊荒原孔雀河下游进行探险考察,在考察中偶然发现了被埋在地下14个世纪的楼兰古城,轰动了全国。

我是一个西安人,这有什么呢?但古时的西安曾是十三个国家的首都,也是当时最大的城市,比罗马大出整整3倍,西安的一个大明宫,就是北京紫禁城的4倍,我十分荣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安人,我十分自豪,也十分骄傲。

那悠悠的驼铃声,始终萦绕在我的耳畔;那昏黄一体的骆驼队,浮现在我的眼前……观《丝绸之路》有感篇2我喜欢看书,但从不看历史书,念书的时候,常常因为历史考试成绩太差而挨老师的手板。

一直觉得冗长的历史事件虽比小说包含更为完整的时间、人物、事件、影响,但用不掺杂观点的态度平铺直叙已然发生的故事,让我觉得干瘪无味。

历史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我所知道的唯一历史学作用,而何谓兴替,何谓历史规律,不读史的我便也无从得知。

《丝绸之路》如若放在一年之前来读,我可能也会觉得难以下咽、无从下手,在这一年之中,我断断续续拜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构建了基本的宏观经济学基础,又涉猎了《未来简史》等宏观导向性书籍,将我的视角从微小的个人感官推向了宏观范畴内的纵横交错。

以经济推动历史进程为主线的《丝绸之路》,正是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路途上,利用宗教统一思想、战争掠夺资源、开辟贸易路径获得财富等手段,不断地推动历史的发展,而经济行为的全球化则带来更为密集的思想、资源的交互。

观《新丝绸之路》有感

观《新丝绸之路》有感

观《新丝绸之路》有感在假期中,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出去游玩,学校建议我们云旅游,我想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想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更想品尝特色美食,但是祖国那么大,我到底选哪儿云旅游呢?在爸爸这位历史大师的建议下,我根据丝绸之路路线,一路云赏。

在解不了眼馋的情况下,我又搜集到了《新丝绸之路》这部纪录片。

在记录片中,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条路目睹了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商人和骆驼,他们翻山越岭,开辟了中国与西域诸国的文化交流与货物贸易。

这条路也见证了中国与西域诸国的友谊。

丝绸之路最吸引我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底蕴:张骞是西汉时伟大的探险家。

他自请出使西域,历经13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使者、商人接蹱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以及文化艺术带回中国。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古代,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举世闻名的商品。

在这条道路中,最具代表性的商品自然是中国的丝绸,丝绸之路的名字也由此而生。

在记录片中,还给我们讲述并展现了在这条历史悠久的古道上众多的历史遗迹,跟着镜头,仿佛自己也身处其间,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神秘的楼兰古国以及艺术瑰宝之敦煌壁画。

从罗布泊小河墓地到楼兰古国,中间经历了多少演变,现在的我们还不能完全细说,但是经过考古人员的细心考究,相信我们会慢慢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而敦煌壁画这份世界文化遗产更引人入胜。

其中所描绘的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寄托古人良愿,安抚今人心灵。

直至今日,丝绸之路还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它在东西方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了文化和经济的桥梁。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这篇是假期里写的,刚逛博客的时候看到其他人的博客里也有观后感,而且刚好也是假期里读的书,看着觉得帮助很大,《新丝绸之路》观后感: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我就寻思着把这篇也放上来,虽然矫揉造作了一点,但也凑凑数。

丝绸之路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它不仅仅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条甬道,还是历史长河中绚烂的一笔。

那些经历了沧海桑田如今仍然赫赫有名的要塞,那些经历风霜雨雪如今仍然傲然伫立的物像,那些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如今仍然为津津乐道的人们,似乎都在诉说这一切从未走远。

时间的车轮在此留下痕迹,而纪录片将这些痕迹一一还原,在百转千回且充满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中,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一)那些要塞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

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岸;中道经楼兰、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地中海东岸地区;南道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翻越世界屋脊,过阿姆河到伊朗,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城,也就是昔日东罗马帝国的首府。

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而丝绸之路将其串成一线,每一颗都光芒四射,每一颗都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历史。

丝绸之路上的要塞常常是古代诗人的重要题材。

这些要塞壮丽的塞外风光,恶劣的生活条件,独特的民俗民风都在诗句中得以体现。

王之涣在《塞外》中吟诵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维《渭城曲》中留下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大雪纷飞的姿态描绘得生动形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羌笛声,胡旋舞使苍凉的塞外多了几分魅力。

长安。

纪录片最后一集名为《永远的长安》,作为十三个王朝古都的西安,如今仍为交通要道。

关于丝绸之路的观后感

关于丝绸之路的观后感

关于丝绸之路的观后感前段时间,我有幸了解了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那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行,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说起丝绸之路,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但当我真正深入去探究它的时候,才发现其中蕴含的魅力远超我的想象。

在这条古老的道路上,仿佛能看到一队队骆驼商队,驮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在漫天的黄沙中缓缓前行。

想象一下,那骆驼身上的驼铃,在寂静的沙漠中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了四周的沉寂。

每一声铃响,都像是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换。

那时候,中国的丝绸简直就是绝世珍宝。

精美的丝绸,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那细腻的质地,柔软的触感,简直让人爱不释手。

据说,当西方的人们第一次见到中国丝绸的时候,眼睛都看直了,他们无法想象世上怎会有如此美丽的织物。

而我们从西方换回来的香料、珠宝等物品,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全新的色彩和气息。

还有那些勇敢的商人们,他们为了追逐财富和梦想,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和艰险的道路。

一路上,要面对酷热的沙漠、寒冷的雪山、凶猛的盗匪,可他们从未退缩。

我就在想啊,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迈出这一步呢?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就是商人们在途中互相帮助的情景。

在沙漠中,水是最珍贵的资源。

有时候,一个商队缺水了,其他路过的商队哪怕自己的水也不充裕,也会分出一些来帮助他们。

这种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精神,真的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而且,丝绸之路可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融。

佛教就是沿着这条路传入了中国,给我们的文化带来了新的元素。

还有那些异域的音乐、舞蹈、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不同地域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交流。

当我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丝绸之路的集市上,热闹非凡地讨价还价。

那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如今,虽然丝绸之路的辉煌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它留下的精神和影响永远不会消失。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新丝绸之路,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概念。

作为中国提出的一项重大倡议,新丝绸之路旨在通过加强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这一倡议以古代丝绸之路为蓝本,致力于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经济合作平台。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对新丝绸之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决定亲自去一些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实地考察,以此来感受新丝绸之路的魅力。

首先,我选择了中国西部的新疆作为我的第一站。

新疆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与中亚、西亚的重要门户。

在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我看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这里的国际大巴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他们在这里进行贸易往来,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国际化的气息。

而且,新疆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建设让新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接着,我前往了哈萨克斯坦,这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国家。

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我参观了一些新丝绸之路倡议下的重大合作项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西部天然气管道项目,这是一个连接中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它将为这三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为世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我来到了希腊,这是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在希腊的港口城市比雷埃夫斯,我看到了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比雷埃夫斯港,这个港口将成为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货船与希腊本地货船并肩停靠在港口,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新丝绸之路倡议为世界各国带来的共同发展机遇。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深刻感受到了新丝绸之路倡议的巨大魅力。

这个倡议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合作平台,更是一个文明交流的桥梁,一个世界和平的纽带。

我相信,随着新丝绸之路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将会迎来更加繁荣、和谐的未来。

愿新丝绸之路倡议早日实现共赢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新丝绸之路》是一部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展现了这条古老贸易通道的辉煌历程和文化底蕴。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意义,也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新丝绸之路》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从远古时期的贸易活动到汉唐时期的繁荣昌盛,再到明清时期的衰落与沉寂,丝绸之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在观看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货物交易的繁华景象,还了解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历史渊源。

这些知识对于拓宽我的视野和提升文化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新丝绸之路》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无论是修建长城、开凿运河等伟大工程的建设,还是丝绸、瓷器等精美工艺品的制作,都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卓越创造力和精湛技艺。

同时,纪录片中介绍的许多发明创造和创新理念,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也都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内容让我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和创新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敬意。

此外,《新丝绸之路》还让我认识到了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也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丝绸之路》所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

总的来说,《新丝绸之路》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纪录片,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丰富多样的史料和深入浅出的解读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古代丝绸之路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和理解,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丝绸之路》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丝绸之路》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丝绸之路》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你是否看过《丝绸之路》这部作品,如果看过,你是否有许多不一样的感悟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丝绸之路》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方便大家学习。

《丝绸之路》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1我们在历史课本上学到的丝绸之路讲的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包括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看了这本歪果仁写的《丝绸之路》,才对它有了全新的认识。

原来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通道,同时也是宗教传播通道,是传染病传播通道,还是充满罪恶的人口贩卖通道。

古代文明就是聚集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美洲还是比较原始的社会,所以可以说早在2000年前,是丝绸之路促进了全球化发展,它提供着机遇,带来了问题,也推动着技术进步。

丝绸之路上思想的传播,使得宗教得以传播、发展、互相竞争。

各种宗教的传播与竞争首先取决于各地统治者。

统治者很愿意为在竞争中占优势的宗教投资。

统治者可以通过宗教强化自己的权威和地位。

被统治者选中的宗教得以发展壮大,培养更多信徒,也会更有影响力,有利于传播到更多地方。

外来的统治者更需要宗教的力量,他们需要宗教增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北魏就是这样,佛教被北魏利用,也因此在中国迅速发展、传播。

我们洛阳的龙门石窟就是始建于北魏。

书中也揭示了丝绸之路也是充满罪恶的人口贩卖通道。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黑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延续4个世纪之久,使亿万非洲人丧失生命,给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是非洲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

奴隶贸易为西欧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书中有很多地方提到距离很远的几个国家事件之间的关联,很有意思。

比如印度的泰姬陵的诞生就与欧洲对美洲的掠夺以及欧亚贸易有关。

印度的富强竟然是以地球另一端的印第安人的苦难为代价的,讽刺的是“印第安人”这个称呼的由来就是因为哥伦布以为他发现的新大陆就是印度,那里的原住民就是印度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丝绸之路》观后感:
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这篇是假期里写的,刚逛博客的时候看到其他人的博客里也有观后感,而且刚好也是假期里读的书,看着觉得帮助很大,《新丝绸之路》观后感:
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我就寻思着把这篇也放上来,虽然矫揉造作了一点,但也凑凑数。

丝绸之路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它不仅仅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条甬道,还是历史长河中绚烂的一笔。

那些经历了沧海桑田如今仍然赫赫有名的要塞,那些经历风霜雨雪如今仍然傲然伫立的物像,那些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如今仍然为津津乐道的人们,似乎都在诉说这一切从未走远。

时间的车轮在此留下痕迹,而纪录片将这些痕迹一一还原,在百转千回且充满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中,成为了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一)那些要塞
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

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岸;中道经楼兰、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地中海东岸地区;南道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翻越世界屋脊,过阿姆河到伊朗,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城,也就是昔日东罗马帝国的首府。

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而丝绸之路将其串成一线,每一颗都光芒四射,每一颗都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历史。

丝绸之路上的要塞常常是古代诗人的重要题材。

这些要塞壮丽的塞外风光,恶劣的生活条件,独特的民俗民风都在诗句中得以体现。

王之涣在《塞外》中吟诵道:
“羌笛何须怨xx,春风不度xx。


xx《xxxx》中留下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大雪纷飞的姿态描绘得生动形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xx开。


羌笛声,胡旋舞使苍凉的塞外多了几分魅力。

xx。

纪录片最后一集名为《永远的长安》,作为十三个王朝古都的西安,如今仍为交通要道。

“九宫格局,轴线突出”
,优良的城市格局自古以来广为诸多城市竞相模仿。

历史的积淀,使如今的西安依然熠熠生辉。

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从那些历史遗存中遥想当年。

这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地方。

看着纪录片中时光交错,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这座城市承载了人们太多的记忆,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开始,经历了朝代的更迭,更经受了战乱的洗礼。

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来来去去,只有这座城永远伫立在此,任时光洗涤。

xx。

楼兰这座城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神秘而又令人遐想。

如今这座城在沙土之下沉睡千年,不复存在。

人们只能从一点点遗存和历史资料中,凭吊它最初的模样。

想象着曾经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熙熙攘攘的城镇街市如今已被风沙所侵蚀。

环境的恶化,楼兰人的迁徙……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流转,仿佛在向人类敲响警钟,想要永远拥有心爱的家园,就必须从身边的一点一滴保护起,才能使子孙后代不断地延续下去。

(二)那些物像
丝绸之路,是中西商贸交流的要道。

而丝绸则成为了当时中国繁荣强盛的文明象征。

高超的制作工艺使西方人叹为观止,人们纷纷争相购买。

丝绸之路也因此愈加繁荣。

纪录片中考古者发掘了大量的丝绸,依稀可见薄如蝉翼的丝绸上面的精美图案,使人感叹古人们的精巧做工。

正是丝绸的传播使丝绸之路日久弥新,声名远扬。

丝绸之路闻名于世的不仅有丝绸,还有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令人向往的佛教圣地。

精美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彩塑都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产,是全人类的骄傲。

据说,把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60华里,观后感《《新丝绸之路》观后感:
丝绸之路——永恒的记忆》。

◆分享好文◆多少画师几千个日日夜夜的不眠不休,呕心沥血才完成了如此杰作。

镶嵌在山崖之中的莫高窟,显示出它的壮观气派,人们带着信仰前来,许下一个个心愿,祈求佛祖的保佑。

上千个洞窟显示出磅礴的气势,庄严且肃穆。

与周围漫天黄沙相比,巧夺天工的建筑更显出神秘的气息。

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莫高窟看尽了世事的变化,愈加显示出它的珍贵。

然而令人称赞的壁画、彩塑如今遭受着种种病害,深受人们关注。

因此如何修复和保护这些历尽千年的壁画成了目前人们最急迫的问题。

纪录片中这样感叹道:
莫高窟一旦失去了作为其精神象征的壁画,就好比一个人的思想被抽空,生命就会变得苍白而无力。

如果是这样的话,未来的敦煌将如何回首往事?
人们常说:
和田有三宝:
玉石、丝绸和地毯。

其中,地毯西传而来,丝绸东传而至,唯有玉石产于和田本地。

和田玉以它羊脂般的温润洁白闻名于世,看着和田人沿街叫卖做玉石生意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和田玉市场的欣欣向荣。

“君子比德于玉。

”自古以来,玉在中国人心中占有很大的份量,玉的高雅、包容、沉静仿佛都在诉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此人们讲究玉如其人。

纪录片中所描述的玉石商人阿里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辛勤经营着自己的生意,诚信买卖,从不贪财。

赚的钱中,很大一部分都用来帮助村里的贫困人家。

他的善心如同和田玉石般纯洁无暇,高尚的道德比玉石更加珍贵难得。

阿里木作为和田人中的普通一员,使我们看到了如同和田玉般祥和的高尚品质。

(三)那些人
时间的车轮在丝绸之路上碾过,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

这些痕迹的主角们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得不提的是那些与莫高窟息息相关的人们。

王圆箓,俗称王道士,那个发现满洞文物,却又将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拱手让给别人的千古罪人。

斯坦因、伯希等西方探险家于20世纪初获取了大量藏经洞内的经卷、文书、绢画,最令人气愤的是,华尔纳用化学胶水将洞内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壁画剥离,留下了惨白丑陋的墙壁。

他们是敦煌的强盗,以“美好”的童话来骗取无知的王道士,赤裸裸地掳掠那些宝藏。

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有这样一段话: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耻辱。

然而,在当时那样动乱的年代,即使在京城也存在着令人揪心的画面:
圆明园的烧毁、故宫内文物被掠夺……清朝官员的无能使京城的文物分崩离析,更别提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敦煌。

它远远在那里,被当时的人们所遗忘,然而它的光芒却被西方的探险家们所青睐。

如今的我们唯有愤怒和叹息,敦煌研究者们唯有更加努力地钻研,保护那仅存的遗产。

与那些令人所不齿的人们相比,丝绸之路上同样存在着那么一群执着着自己理想的人们。

他们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只为心中的光。

鸠摩罗什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一个人的龟兹。

他的博学多才令龟兹的男女老少折服,他只身一人前来东方,辗转到达了长安,专心翻译浩繁的经文,同时带来了丰富的佛学文化。

可以说他是佛学文化传播的先行者,是他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同样,值得我们敬佩的还有另外一位僧人,玄奘。

他从东方而来,一人一马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到达了天竺国。

以他为蓝本的《西游记》为我们描绘出路途的艰辛。

与书中不同的是,这是玄奘一个人的跋涉,难度可想而知。

一个人的旅程,同样也是强者不断磨练的过程。

没有强大信念的人,是无法做到的。

他的一生立志于佛学的研究和经文的翻译,为人们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这也注定了他的故事将长久留在人们的心中,同经文一样世代流传。

丝绸之路很长,丝绸之路很宽。

它像一首诗,无论朗诵多少遍,仍然韵味十足;它像一幅画卷,无论临摹多少遍,仍然教人赞不绝口;它像一个谜,无论猜测多少次,仍然神秘如初。

十集的《新丝绸之路》纪录片让我们体会了丝绸之路的魅力,但仍然无法面面俱到地向我们展示它的真面目。

它等待我们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探索,它是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