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二年级村居古诗二首

二年级村居古诗二首《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这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全诗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首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描绘了二月的春景,小草在阳光下迅速生长,黄莺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次句“拂堤杨柳醉春烟”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柳在春烟中的柔美姿态,仿佛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
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人转而描绘儿童的快乐生活,儿童们早早地从学校回来,他们不畏春寒,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这里的“散学归来早”描绘了儿童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忙趁东风放纸鸢”则描绘了他们充满活力和乐趣的游戏。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他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
他通过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使诗歌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将柳树比作用碧玉装扮而成,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翠绿与柔美,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感觉。
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则是对柳枝的细腻描写。
柳枝柔软垂下,像绿色的丝带一样,这一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柳枝的婀娜多姿。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让人不禁好奇这细嫩的叶片是如何形成的。
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出了答案,将春风比作剪刀,巧妙地解释了柳叶的形态是春风修剪而成的。
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创造力。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比喻贴切,通过对柳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全册生字组词汇总丨可打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全册生字组词汇总丨可打印生字组词汇总第一单元课文1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诗(古诗)(诗歌)(诗人)(诗句)村(农村)(乡村)(村子)(村民)童(儿童)(童话)(童年)(学童)碧(碧绿)(碧玉)(碧空)(碧石)妆(化妆)(补妆)(红妆)(妆台)绿(绿色)(绿叶)(绿豆)(绿化)丝(雨丝)(丝瓜)(粉丝)(吐丝)剪(剪刀)(剪纸)(剪断)(剪彩)课文2 《找春天》冲(冲动)(冲破)(冲出)(冲向)寻(寻找)(寻人)(寻思)(寻求)姑(姑娘)(姑姑)(姑妈)(村姑)娘(新娘)(大娘)(娘家)(奶娘)吐(吞吐)(吐丝)(吐痰)(吐话)柳(柳枝)(柳树)(杨柳)(柳条)荡(回荡)(扫荡)(飘荡)(晃荡)桃(桃花)(桃子)(桃树)(核桃)杏(杏花)(杏子)(杏树)(银杏)课文3 《开满鲜花的小路》鲜(鲜花)(新鲜)(鲜红)(鲜艳)邮(邮递员)(邮票)(邮局)(邮件)递(传递)(快递)(邮递)(递给)员(队员)(员工)(演员)(学员)原(原来)(草原)(高原)(原因)叔(大叔)(叔叔)(叔公)(叔母)局(邮局)(局长)(局面)(出局)堆(土堆)(沙堆)(堆放)(扎堆)礼(礼物)(礼品)(队礼)(军礼)课文4 《邓小平爷爷植树》邓(邓氏)(姓邓)植(植树)(植物)(种植)(培植)格(格外)(格子)(及格)(表格)引(引人注目)(吸引)(引用)(引号)注(注意)(关注)(注入)(注视)满(满意)(满分)(充满)(丰满)休(休息)(休学)(午休)(退休)息(气息)(出息)(消息)(信息)第二单元课文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锋(锋利)(前锋)(先锋)(冲锋)昨(昨天)(昨日)(昨晚)(昨夜)冒(感冒)(冒号)(冒险)(假冒)留(留下)(留学)(停留)(收留)弯(弯腰)(转弯)(弯刀)(拐弯)背(背包)(背走)(背起)洒(洒水)(泼洒)(飘洒)(洒落)温(温暖)(温和)(温水)(体温)暖(暖和)(暖气)(冷暖)(暖风)课文6 《千人糕》能(可能)(能力)(能干)(本能)桌(桌子)(书桌)(圆桌)(课桌)味(味道)(香味)(味精)(回味)买(买卖)(买书)(买菜)(收买)具(工具)(文具)(玩具)(家具)甘(甘甜)(甘草)(甘心)(甘愿)甜(甜菜)(甜美)(甜瓜)(甜品)菜(种菜)(青菜)(白菜)(炒菜)劳(劳动)(辛劳)(劳工)(疲劳)课文7 《一匹出色的马》匹(马匹)(布匹)(匹配)(匹敌)妹(妹妹)(姐妹)(兄妹)(表妹)波(波纹)(波浪)(水波)(风波)纹(花纹)(条纹)(指纹)(皱纹)像(好像)(头像)(图像)(画像)景(景色)(风景)(美景)(光景)恋(恋恋不舍)(留恋)(爱恋)(恋人)舍(舍得)(舍弃)(舍命)(舍己为人)求(要求)(请求)(求助)(追求)第三单元识字1 《神州谣》州(神州)(五州)(九州)(州长)湾(台湾岛)(海湾)(港湾)(渔湾)岛(海岛)(小岛)(岛国)(岛屿)峡(海峡)(峡谷)(三峡)(峡口)民(人民)(农民)(民工)(公民)族(民族)(汉族)(家族)(白族)谊(友谊)(情谊)(交谊)(乡谊)齐(看齐)(对齐)(整齐)(齐全)奋(奋发)(兴奋)(奋斗)(勤奋)识字2《传统节日》贴(贴画)(张贴)(补贴)(贴心)街(街道)(沿街)(街上)(街灯)舟(龙舟)(渔舟)(轻舟)(泛舟)艾(艾草)(艾子)(艾灸)(艾香)敬(敬爱)(敬礼)(敬酒)(敬意)转(转眼)(转身)(转头)(转让)团(团员)(团圆)(团结)(面团)热(热爱)(热水)(冷热)(炎热)闹(热闹)(打闹)(闹钟)(闹事)识字3《“贝”的故事》贝(宝贝)(分贝)(干贝)(扇贝)壳(贝壳)(蛋壳)(外壳)(乌龟壳)甲(甲骨文)(指甲)(甲鱼)(甲虫)骨(骨头)(骨气)(骨灰)(龙骨)钱(钱包)(纸钱)(价钱)(工钱)币(钱币)(纸币)(硬币)(外币)与(与其)(与会)(给与)(与众不同)财(钱财)(财主)(财宝)(财富)关(有关)(开关)(关门)(关心)识字4《中国美食》烧(红烧)(烧水)(发烧)(烧火)茄(茄子)(番茄)(茄盒)(颠茄)烤(烤鸭)(烤肉)(烤火)(烧烤)鸭(鸭子)(鸭蛋)(小鸭)(鸭梨)肉(羊肉)(牛肉)(肥肉)(鱼肉)鸡(小鸡)(鸡肉)(公鸡)(母鸡)蛋(鸡蛋)(鸟蛋)(蛋黄)(脸蛋)炒(蛋炒饭)(炒菜)(炒面)(炒锅)饭(吃饭)(米饭)(早饭)(干饭)第四单元课文8 《彩色的梦》彩(彩色)(彩笔)(精彩)(彩虹)梦(做梦)(美梦)(梦想)(梦乡)森(森林)(阴森)(森严)拉(拉开)(拉面)(沙拉)(拉力)结(结果)(结实)(结巴)苹(苹果)(苹果树)般(一般)(百般)(般配)精(精灵)(精美)(精神)(精明)灵(机灵)(灵活)(心灵)(灵气)课文9 《枫树上的喜鹊》伞(雨伞)(打伞)(跳伞)(红伞)姨(阿姨)(姨妈)(小姨)(表姨)弟(弟弟)(兄弟)(弟子)(小弟)便(方便)(便当)(便利)(小便)教(教学)(教书)(教课)(教给)游(游戏)(游泳)(游玩)(导游)戏(京戏)(唱戏)(看戏)(戏剧)母(字母)(母亲)(母子)(声母)课文10 《沙滩上的童话》周(周围)(四周)(圆周)(周全)围(围巾)(包围)(外围)(围墙)句(句子)(句号)(造句)(名句)补(补丁)(补习)(补考)(补偿)充(补充)(充满)(充足)(充分)药(火药)(吃药)(中药)(山药)合(合格)(合同)(合并)(合唱)死(死亡)(生死)(死因)(该死)记(忘记)(日记)(记住)(记者)课文11 《我是一只小虫子》屁(放屁)(狗屁)(屁话)(马屁)股(屁股)(股票)(入股)(股份)尿(尿床)(尿布)(尿盆)(猫尿)净(干净)(净化)(清净)(净土)屎(耳屎)(眼屎)(鸟屎)(吃屎)幸(幸运)(幸福)(不幸)(幸会)使(使用)(天使)(使命)(指使)劲(使劲)(劲头)(干劲)(后劲)第五单元课文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亡(亡羊补牢)(死亡)(灭亡)(伤亡)牢(牢记)(坐牢)(牢房)(牢笼)钻(钻出)(刁钻)(钻研)(钻探)劝(劝告)(劝说)(劝阻)(劝学)丢(丢失)(丢掉)(丢人)(丢脸)告(告诉)(告别)(报告)(告状)筋(脑筋)(抽筋)(面筋)(牛筋)疲(筋疲力尽)(疲劳)(疲倦)(疲软)课文13 《画杨桃》图(图画)(图书)(图形)(挂图)课(上课)(下课)(课桌)(讲课)摆(摆放)(摆平)(摇摆)(钟摆)座(座位)(座号)(星座)(讲座)交(交往)(交换)(交情)(成交)哈(哈哈大笑)(哈气)(哈欠)(笑哈哈)页(页面)(书页)(页码)(主页)抢(争抢)(抢占)(抢收)(抢先)嘻(嘻笑)(嘻戏)(笑嘻嘻)(嘻哈)课文14 《小马过河》愿(愿意)(心愿)(志愿)(自愿)意(心意)(同意)(注意)(意见)麦(麦子)(小麦)(麦芽)(大麦)该(应该)(该死)(活该)(该打)伯(伯伯)(大伯)(伯父)(伯母)刻(立刻)(刻苦)(刻意)(刻字)突(突然)(突破)(突出)(冲突)掉(扔掉)(掉队)(掉头)(忘掉)第六单元课文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湖(湖水)(江湖)(湖泊)(西湖)莲(莲花)(莲子)(莲叶)(水莲)穷(无穷)(穷人)(贫穷)(哭穷)荷(荷花)(荷叶)(荷包)(荷包蛋)绝(绝句)(绝对)(拒绝)(绝交)含(包含)(含义)(含笑)(含泪)岭(山岭)(岭南)(分岭)(西岭)吴(吴国)(吴语)(东吴)(吴歌)课文16 《雷雨》雷(雷雨)(雷声)(雷电)(地雷)乌(乌云)(乌龟)(乌鸦)(乌黑)黑(黑色)(黑夜)(黑人)(黑马)压(气压)(电压)(压力)(血压)垂(垂下)(垂柳)(垂直)(垂青)户(窗户)(户口)(门户)(户主)迎(欢迎)(迎接)(迎面)(迎风)扑(扑闪)(扑灭)(反扑)(扑空)课文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指(指点)(手指)(指甲)(指明)针(指南针)(打针)(时针)(针头)帮(帮忙)(帮手)(帮主)(帮工)助(帮助)(助手)(盯视)(盯梢)导(向导)(言行)(求助)(自助)永(永远)(永别)(永久)(永生)碰(碰巧)(碰面)(碰见)(碰头)特(特别)(特点)(特长)(特产)积(积雪)(积极)(积木)(体积)课文18 《太空生活趣事多》宇(宇宙)(宇航员)(庙宇)(宫宇)宙(宇宙飞船)(宙斯)杯(杯子)(水杯)(干杯)(奖杯)失(失去)(丢失)(消失)(失明)板(地板)(木板)(黑板)(平板)客(客人)(客气)(客房)(客厅)易(容易)(交易)(轻易)(易手)浴(浴室)(浴巾)(淋浴)(沐浴)室(教室)(办公室)(室外)(温室)第七单元课文19 《大象的耳朵》扇(扇子)(扇贝)(风扇)(吊扇)慢(慢慢)(慢走)(慢热)(慢性)遇(遇到)(遇见)(相遇)(奇遇)兔(兔子)(白兔)(兔肉)(玉兔)安(不安)(安全)(安排)(保安)根(树根)(根本)(根据)(病根)痛(头痛)(痛苦)(痛心)(疼痛)最(最后)(最多)(最小)(最红)课文20 《蜘蛛开店》店(开店)(酒店)(店面)(店员)决(决定)(决心)(坚决)(决战)定(一定)(立定)(安定)(定向)商(商店)(商品)(商量)(商人)夫(工夫)(夫人)(农夫)(丈夫)终(终于)(最终)(终点)(终生)完(完成)(完蛋)(完美)(完工)换(交换)(对换)(换掉)(变换)期(星期)(日期)(期中)(早期)课文21 《青蛙卖泥塘》蛙(青蛙)(牛蛙)(蛙跳)(蛙泳)卖(买卖)(外卖)(出卖)(卖书)搬(搬家)(搬运)(搬用)(搬弄)倒(倒车)(倒影)(倒头)(倒立)籽(草籽)(菜籽)(棉籽)(菜籽油)泉(泉水)(温泉)(清泉)(喷泉)破(破坏)(打破)(破产)(冲破)应(应该)(应当)(应有尽有)课文22 《小毛虫》整(整齐)(整理)(工整)(整洁)抽(抽水)(抽象)(抽风)(抽奖)纺(纺车)(纺丝)(毛纺)(细纺)织(纺织)(交织)(组织)(织机)编(编织)(编号)(选编)(在编)怎(怎样)(怎么)(怎么样)布(布匹)(红布)(织布)(分布)消(消失)(消灭)(消息)(消化)第八单元课文23 《祖先的摇篮》祖(祖先)(祖国)(祖父)(祖宗)啊(好啊)(走啊)(天啊)浓(浓绿)(浓妆)(浓淡)(浓眉)望(一望无边)(愿望)(看望)(希望)蓝(蓝天)(蓝色)(蔚蓝)(湛蓝)摘(摘花)(采摘)(摘要)(文摘)掏(掏心)(掏空)(掏包)(掏出)赛(赛跑)(比赛)(赛车)(决赛)忆(回忆)(记忆)(失忆)(追忆)课文24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世(世界)(出世)(去世)(世代)界(边界)(外界)(界面)(分界)功(成功)(功夫)(用功)(气功)反(反正)(造反)(反应)(反义词)复(反反复复)(复习)(复出)(复印)式(方式)(样式)(形式)(正式)简(简单)(简易)(简便)(简直)弄(玩弄)(搬弄)(弄错)(弄丢)由(自由)(理由)(由来)(由于)课文25 《羿射九日》觉(觉得)(感觉)(自觉)(直觉)值(值日)(值班)(值得)(价值)类(人类)(种类)(分类)(同类)艰(艰难)(艰苦)(艰辛)(艰巨)弓(弹弓)(弓箭)(开弓)(弓手)炎(炎热)(发炎)(消炎)(肝炎)害(害怕)(害虫)(伤害)(灾害)此(从此)(因此)(此时)(此后)新(重新)(新年)(新鲜)(新书)。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知识点总结一、易读错的字古诗(shī)村(cūn)居化妆(zhuāng)喝醉(zuì)丝(sī)绦裁(cái)剪二、易写错的字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
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垂:一共有四个横,不要漏掉一横。
四、读一读,记一记河堤堤岸杨柳柳条吹拂春风拂面化妆梳妆打扮五、多音字六、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诗(古诗诗歌)村(山村村庄)童(童年儿童)绿(碧绿绿色)碧(碧绿碧血丹心)妆(化妆妆扮)丝(丝巾丝瓜)剪(剪刀剪破)七、古诗理解《村居》1.字词理解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醉:迷醉,陶醉。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散学:放学。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2.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1.字词理解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咏柳》一诗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二首》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诗中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
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因其吐青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
在这两首诗中,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二、教学目标1.认识“莺、咏”等11个生字,会写“童、碧”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1.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对,是风筝。
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请跟着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
2.引出诗题: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啊!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诗题就是《村居》。
板书诗题:村居,学生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为接下来的解诗题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诗题学生朗读诗题,并说说“村居”的意思。
村:农村。
居:居住。
村居:在农村居住。
三、了解作者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著有《拙吾诗稿》。
四、初读古诗,学习字词1.初读古诗。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提醒: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对比出自己哪几个字读得不准确。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古诗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生字词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生字词《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咏柳》通过对早春二月柳树的描写,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诗(古诗诗歌)村(山村村庄)童(童年儿童)绿(碧绿绿色)碧(碧绿碧血丹心)妆(化妆妆扮)丝(丝巾丝瓜)剪(剪刀剪破)2、二年级语文下册15课古诗二首生字组词二年级语文下册15课古诗二首生字组词湖(湖水)(江湖)(湖泊)(西湖)莲(莲花)(莲子)(莲叶)(水莲)穷(无穷)(穷人)(贫穷)(哭穷)荷(荷花)(荷叶)(荷包)(荷包蛋)绝(绝句)(绝对)(拒绝)(绝交)含(包含)(含义)(含笑)(含泪)岭(山岭)(岭南)(分岭)(西岭)吴(吴国)(吴语)(东吴)(吴歌)3、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说课稿一、说教材《从军行》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诗的头两句写景,点出了战争的艰苦环境,景中含情。
后两句转入直抒情怀,描绘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
将士们身经百战,战斗的激烈和生活艰苦,都浓缩于七个字中,尽管如此,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不减。
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击败敌人,决不回还。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分两课时进行,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五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观全文想画面解诗意悟诗情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受到感染。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大意。
理解边塞诗歌诗人的怀乡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对比学习诗歌,了解不同作品蕴含的不同情感和诗歌特色。
四、说学生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有自我意识。
古诗二首村居和咏柳的意思

古诗二首村居和咏柳的意思:
解析:
《村居》和《咏柳》是两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分别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和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诗中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的景象,特别是孩子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情景。
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小草开始生长,黄莺在空中飞翔,杨柳轻拂堤岸,仿佛沉醉在春天的气息中。
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展现了儿童在春天的快乐,他们急忙放学回家,趁着东风放飞风筝。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是一首咏物诗,主要赞美柳树的美丽。
诗中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柳树比作一位打扮得体的少女,柳条垂下,如同她身上飘动的绿色丝带。
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将春风比喻为剪刀,巧妙地描绘了春风的神奇和柳树的新叶。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赞美了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新部编版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精选9篇)

新部编版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精选9篇)新部编版古诗村居《咏柳》的教案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早春三月的杨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杨柳迷人的姿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全诗描绘的意境是高高的柳树象是碧玉装扮成的,无比美妙,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那万条垂下的柳条好象是绿色的丝带随风飘摇,不知这钎系洗精巧的六业是谁剪裁出来的,啊,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气的剪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会认“咏、碧”等生字。
⑵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情感价值观: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大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认6个字。
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用挂图。
录音机。
【教学方法】吟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2、谜面:冬季落叶春发芽,爱到河边来安家,河水替它照镜子,春风替他梳头发。
3、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学生听谜语,思考谜底。
踊跃发言,说话声音要大,吐词清晰。
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以谜语开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画柳树你见过柳树吗?他是什么样的?说一说,并在书上把它画下来。
请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学生一般说在哪见过柳树。
在书上用绿色画出柳树。
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用学生画柳树当挂图,满黑板是绿色的柳树。
进入春天的.意境。
三、演柳树柳树像什么?谁能用动作作出柳树的样子?请几人上台表演,老师放悠扬的音乐。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就象在表演一个舞蹈节目《柳树》。
用动作体现柳树的特点──柔软如丝。
四、听古诗有一位古代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柳树,就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咏柳》。
听课文录音。
磁带中的录音,也有诗的大意。
进入课文,以磁带导入。
五、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把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多读一读。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作业练习板书教后反思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要求3.朗读古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天的美妙。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
重点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才能,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难点情。
教学两课时。
课时1古诗二首村居2[清]高鼎(dǐnɡ)yīnɡ)飞二月天, 草长莺(拂(fú)堤(dī)杨柳(liǔ)醉(zuì)春烟。
[句导读: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风光。
]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似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风光中。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句导读:这两句描绘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时亲眼看到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活力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
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活力展露无遗。
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
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降临的喜悦和赞美。
4咏(yǒnɡ) 柳1 字词导读2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3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4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唐]贺知章碧玉妆(zhuānɡ)成一树高,万条垂(chuí)下绿丝(sī)绦(tāo)。
[句导读:这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茏袅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古诗二首《古诗二首》分别是《村居》和《咏柳》。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情景。
《找春天》课文以一群孩子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迷人风光。
《开满鲜花的小路》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一包花籽,到了第二年春天,花籽让小路开满了鲜花,让所有的小动物们享受到了美丽和快乐。
告诉我们要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文主要写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种下了一棵柏树的经过。
赞美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他对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视。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2课时2.《找春天》……………………………………………………………………………………………2课时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语文园地一……………………………………………………………………………………………… 2课时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
本导学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意”,即采用图文对照,结合关键字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概意思;二是感悟诗的“境”,采用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三是体会诗“情”,即引导学生在感悟诗境的基础上,通过吟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学前准备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学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村居》,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春天田野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1.识字、写字、了解古诗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居》。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村居》。
2.板书课题:村居。
指导齐读。
3.识记生字“村”“居”。
4.指导释题,介绍作者。
1.背诵古诗《春晓》。
2.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3.村:平舌音,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对——树——村。
居: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尸+古=居。
4.了解题目意思。
(村,乡村。
居,居住。
)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1.《村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用时:12分钟)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
2.指导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错误。
3.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视频。
4.组织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圈画生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读古诗,注意读准音。
3.认真听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或与同桌做部件组合游戏。
2.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y_____ f_____ d_____莺拂堤l_____ z_____柳醉3.多音字组词。
“杨柳”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散学:___________________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纸鸢:___________________5.给古诗划分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同桌互相背诵《村居》。
7.按要求填空。
诗: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__。
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诗句。
2.出示教师摘抄的咏春的诗句,领读。
二、初读感知(用时:10分钟)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妆、丝、绦、裁、剪”。
2.老师指导书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5.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2)说说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古诗读通顺。
2.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合作解疑。
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初春二月的柳树的勃勃生机。
10.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用时:15分钟)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1.学生读诗句,并简单说自己理解的诗意。
(1)这里把柳树叶子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柳条。
因为柳条细长、柔美。
(3)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增加了诗的情趣。
“不知”是发问,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
(4)“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无形到有形,写出了春风神奇灵巧地剪出一丝丝柳叶,装点锦绣11.表示“绿”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还能写出几个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咏柳》前两句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静态中的__________,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__________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
2.出示插图,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大地的景象。
2.欣赏课文插图,通过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体会春天来临时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情(用时:7分钟)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2.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1.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学生读出诗人对柳的赞美,对春的歌颂之情。
13.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咏柳》,“咏”的意思是__________。
在本课中指__________。
作者描写__________,歌颂__________,赞美__________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五、总结全文(用时:3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学了本诗,你有何感受?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讨论,谈感受。
2.根据提示,学生尝试朗诵全文。
14.默写古诗《咏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古诗二首》课堂教学片段◆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准确。
现在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读不懂,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学情)师: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怎么理解?(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师:大家看“妆”字里有个“女”字,女子最喜欢什么呢?生:穿花裙子。
生:我妈妈爱描眉、涂口红。
生:我知道了。
“妆”是打扮,化妆的意思。
师:你说得真好。
这首诗是说春天里柳树打扮得很美,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描写了柳树的美?生:碧玉。
师:好,谁愿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高高的一棵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师:(问其他同学)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吗?生:我觉得春天里不是一棵柳树发芽,有好多棵哪!师:对,这里的“一”不是指的数量“一”,同学们看这里(边用手指着自己边说)今天老师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
谁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一身”换个说法?生:今天老师全身的衣服都很漂亮。
师:好极了。
谁再来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儿童的认知世界有许多生动的生活情境。
在古诗教学中,对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库存,凭借生活积累,从而展现语言所描绘的景象。
师:你说得真棒。
同学们觉得这首诗哪句最美?生:我认为“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得美。
冬天的柳树光秃秃的,可是春天的柳树就不一样了,千千万万根柳条变绿了,就像一条条绿色丝带,又像长满了绿绿的长头发生:我喜欢“碧玉妆成一树高”。
碧玉多美呀,一棵柳树全身上下像用碧玉打扮起来的,堆砌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