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教学设计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教案]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公式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教案]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d320a8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6.png)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教案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公式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和目的。
3. 学会运用直线法计算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
二、教学内容:1.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
2.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与作用。
3. 直线法计算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公式及步骤。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和折旧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讲解直线法计算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步骤。
3.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折旧的作用及直线法计算月折旧额的公式和步骤。
2. 案例材料:提供实例以便分析讲解。
3. 笔记本和calculator:方便学生记录重要信息和进行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固定资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固定资产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固定资产的分类,让学生熟悉各种固定资产的类型。
3. 解释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折旧。
4. 讲解直线法计算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公式和步骤,让学生学会计算方法。
5. 提供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直线法的理解。
6. 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计算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固定资产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直线法计算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能力。
3. 作业布置: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2. 探讨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固定资产折旧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演示。
2. 案例材料:提供实际案例以便学生理解和应用直线法。
3. 在线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的财务会计网站,获取更多信息。
固定资产折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固定资产折旧学校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执教人陈巧会授课班级14 会计电算化 1、2 班课程名称财务会计课时 1 节( 45 分钟)课题第七章第三节固定资产折旧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1.使用教材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财务会计》山东人民出版社陈雯等主编2.本章教材处理本章共五节:从固定资产概述入手,对固定资产的取得、后续计量、后续支出、及减值和处置分别进行讲述。
根据会计工作过程以及学生构建知识的思维方式,将本章五节的知识内容融为一体,安排 6 个课时如下:第一课时固定资产概述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第三、四课时固定资产折旧第五课时阶段练习第六课时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第二部分第七、八课时固定资产减值和处置第九课时单元总复习3.教学内容分析第七章第三节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概述教材本节内容结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1)教材的缺陷:教材中本节内容的安排过于笼统,尤其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的规定,是引用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条文,不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
(2)教学内容的处理:为此我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了出租车司机小明的出租业务的情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部分,本节课选择了最重要、最基本的年限平均法作为重点讲授。
而且通过年限平均法让学生解决导入案例中提出的问题。
固定资产折旧的的其它三种方法,作为下节课内容。
同时为了使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过程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把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提到本节课讲授。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空间范围重新整合后的本节教学内容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时间范围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 年限平均法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情分析学生对学习会计有一定的热情,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监控的能力较弱;学生“听”的能力较差,抽象思维水平较低;但喜欢动手操作,习惯于直观性较强的学习方式;该班学生初步形成了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气氛,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展开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固定资产折旧教学设计课题

该班学生初步形成了某某、平等、互助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展开形式多样的 教学活动。 2.分组方式 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把学习成绩最好与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分成两组,其余的 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由成绩中等的学生带领成绩较差的学生进展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②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 X 围;
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年限平均法〕和账务处理。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熟练、准确、规 X 的操作习惯; 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照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学习和实训的练习,培养认真、细心、严谨、诚信的工作作 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年限平均法〕; ②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2.教学难点 固定资产折旧的空间 X 围〔租赁业务〕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物直观教学法 2.学习方法 问题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导趣、导疑、导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找到学习的乐趣,由生疑到探究,由探究到结论,积极合作,参与知识形 成的全过程,培养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金蛋、中大奖、获学习明星〞环节,改变“独立解答〞的做法为“小组合作解答〞,形成浓厚的
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八、教 学 程 序
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鸟巢的建造本钱
创设情 境, 导入新
课 5 分钟
问题 1: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建筑物?
正式教学内
固定资产折旧教案

【课题】固定资产折旧【教材版本】林云刚,朱建君•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工业企业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朱建君•栾良军,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工业企业会计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了解固定资产折旧范围和折旧方法。
2. 掌握平均年限法下月折旧额的计算。
能力目标:理解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能够运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计算。
教学难点: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计算。
教学途径:1 •通过生活常识,引导学生思考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价值的转移如何体现,从而导入新课。
2 •新课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明确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价值不断的减少,并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得到价值的补偿,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掌握不同折旧方式下折旧额和折旧率的计算,及时通过小练习的方式巩固重要知识点。
3. 最后通过老师的归纳总结,让同学们重复记忆和理解本节重点内容。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制作PPT演示法、讲授法、启发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企业一台用了5年的设备,原值10万元,固定资产账户下仍然是10万元,但是我们知道它的价值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反映在外形上的有形损耗上,还表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设备的不断推出使旧设备生产的产品明显滞后带来的无形损耗,那么流走的价值我们会通过折旧的方式来反映和体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折旧的知识。
二、新授课(75分钟)固定资产折旧1.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10分钟)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折旧这样的概念,那么如何定义折旧呢?[演示]幻灯片: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系统的分摊。
讲解: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使用寿命和应计折旧额两个关键词。
固定资产折旧教案

固定资产折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固定资产折旧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直线法折旧原理及其计算3. 年数总和法折旧原理及其计算4.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原理及其计算5.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和实务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讲解和分析。
2. 准备教学PPT,展示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内容和计算方法。
3. 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固定资产折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直线法折旧的原理,展示计算公式和实例。
3. 讲解年数总和法折旧的原理,展示计算公式和实例。
4. 讲解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的原理,展示计算公式和实例。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6.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固定资产折旧的理解和应用。
7.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固定资产折旧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八、教学延伸:1. 介绍其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工作量法等。
2. 讨论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微课教学设计(固定资产折旧)

微课教学设计(微教案)原因的企业才准许采用加速折旧法。
固定资产的效用随着其使用寿命的缩短而逐渐降低,因此,当固定资产处于较新状态时,效用高,产出也高,而维修费用较低,所取得的现金流量较大;当固定资产处于较旧状态时,效用低,产出也小,而维修费用较高,所取得的现金流量较小,这样,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折旧费用应当呈递减的趋势。
加速折旧法的分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双倍余额递减法,一种是年数总和法。
今天我们学习双倍余额递减法。
(三)加速折旧法的分配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残值的情况下,将每期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净值乘以一个固定不变的百分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最后两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最后两年改用年限平均法,将倒数第2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在这两年平均分摊。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其计算公式为:(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折余价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3)月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月折旧率(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5)最后两年,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预计净残值)/2如图所示: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要注意:1.在最后两年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2.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例题:某企业进口设备一台,价值为8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收入3000元。
固定资产折旧教案

固定资产折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各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应用。
3. 能够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和净值。
4. 能够分析固定资产折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原因。
2.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3.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4. 固定资产折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方法和计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固定资产折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固定资产折旧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展示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方法和计算。
2. 案例资料:提供固定资产折旧的实际案例。
3. 分组讨论的安排:确定分组和讨论的时间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
2. 讲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20分钟)。
3. 演示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过程(15分钟)。
4. 分组讨论固定资产折旧的实际应用和影响(20分钟)。
5. 总结固定资产折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10分钟)。
6.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和净值(课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方法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固定资产折旧的实际应用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固定资产折旧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工作量法、年数平均法等。
2. 探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3. 分析固定资产折旧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如资产替换、维修决策等。
固定资产折旧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黑板、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账帐页
七、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并改革课堂
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情
金蛋、中大奖、获学习明星”环节,改变“独立解答”的做法为“小组合作解答”,形成浓厚的
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八、教 学 程 序
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鸟巢的建造成本
创设情 境, 导入新
课 5 分钟
问题 1: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建筑物?
正式教学内
问题 2:鸟巢的建筑造价为 34 亿元人民币, 把我们整个国家作为一个会计主体,鸟巢应当 作为一项什么资产?通过什么方式取得的?
当不同的例 子同时进入 大脑,记忆 才会实现概 括化。通过 不同例子的 对比,采用 引导探究 法,让学生 合作讨论分 析,自主归 纳总结公 式,从而突 破本节课难 点。
出租方
有 所 有 权
提折旧
经营租赁
承租方
无 所 有 权
不提折旧
出租方
有 所 有 权
不提折旧
融资租赁
承租方
有 控 制 权
提折旧
结论:③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承租方不提折 旧,出租方提折旧。
境导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交流评价——总结提高”的基本教学模式。
本节课创设了两个情境,鸟巢价值的变化和出租车司机小明的出租业务,通过精心设计的问
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实训环节让学生亲临经济业务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比归纳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得学习与实训得练习,培养认真、细心、严谨、诚信得工作作风 、
固定资产折旧得概念
空间范围
重新整合后得本节教学内容
固定资产折旧得范围 时间范围
固定资产折旧得方法-——-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折旧得账务处理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会计有一定得热情,能在老师得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 习过程中对自己得学习进行调节、监控得能力较弱;
学生“听”得能力较差,抽象思维水平较低;但喜欢动手操作,习惯于直观性较强得学习方式; 该班学生初步形成了民主、平等、互助得学习气氛,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展开形式多样得教 学活动、 2、分组方式 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把学习成绩最好及学习积极性高得学生分成两组,其余得学 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由成绩中等得学生带领成绩较差得学生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固定资产折旧得概念;
3.教学内容分析 第七章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教材本节内容结构 结构
固定资产得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得核算
(1)教材得缺陷:教材中本节内容得安排过于笼统,尤其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得范围得规定,就是引
用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得条文,不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
(2)教学内容得处理:为此我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了出租车司机小明得出租业务
蛋、中大奖、获学习明星”环节,改变“独立解答"得做法为“小组合作解答”,形成浓厚得课堂
气氛,以激发学生得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团队合作意识。
八、教 学 程 序
阶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鸟巢得建造成本
学生观察思
创设情 境,
导入新 课
5 分钟
问题1:图片上展示得就是什么建筑物?
考 , 学 生 根 正式教学内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账帐页
七、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人,教师就是课堂得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并改革课
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得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得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
调动学生得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得课堂教学得纵向结构,即“情境导
入——引导探索-—解决问题——交流评价--总结提高”得基本教学模式。
本节课创设了两个情境,鸟巢价值得变化与出租车司机小明得出租业务,通过精心设计得问
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轻松愉悦得氛围中学习知识;实训环节让学生亲临经济业务实际,
注重培养学生得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课堂练习通过砸金蛋游戏,设计了“选金蛋、砸金
引导
学生瞧完幻灯片,回答出鸟巢价值减少得原
求知欲与内 在动机,产 生学习得愿
因,
望与意向、
老师引入本节课课题
案例分
析 合作探
究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一、 固定资产折旧得概念
案例一:出租车司机小明今天载客从诸城汽 车站到潍坊火车站,顾客付车费 300元,小明 开车消耗汽油150 元,帮小明算算今天得收 入与费用分别就是多少?
收入=300 费用>150 费用=油费+ 出租车磨损得价值
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得范围 1、空间(项目)范围:(难点) 案例二:小明 2012 年没有进行出租业务,出 租车闲置一年,2012年还需提折旧不? 结论:①未使用得固定资产仍计提折旧 案例三:小明在2013年 5 月 10 日驾车发生 交通事故,出租车无法使用而报废,就是否需 补提折旧? 结论:②提前报废得固定资产不需补提折旧
精心设计 与教学内 容有关得 案例,创设 问题情境 老师引导, 师生共同 总结,得出 结论。
①思考或个 别讨论; ②集体回答 或个别回答 问题 学生观察图 片,思考问 题,积极回答 学生自行探 究,教师加以 引导, 师生共同归 纳总结。
问题 2:鸟巢得建筑造价为34 亿元人民币,把 我们整个国家作为一个会计主体,鸟巢应当作 为一项什么资产?通过什么方式取得得?
教师展示 课件,播放
据常识及上 节课所学内 容回答问
容之前,创 设情境,引 起学生得好 奇与思考,
问题 3:六年后得鸟巢价值就是多少?还等于 图片,积极 题、
激发学生得
34 亿元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①固定资产折旧得方法(年限平均法);
②固定资产折旧得账务处理、 2。教学难点 固定资产折旧得空间范围(租赁业务) 五、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物直观教学法 2.学习方法 问题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导趣、导疑、导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 思考,学会合作,找到学习得乐趣,由生疑到探究,由探究到结论,积极合作,参与知识形成得全过 程,培养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及创新能力、
及减值与处置分别进行讲述。 根据会计工作过程以及学生构建知识得思维方式,将本章五节得知
识内容融为一体,安排 6 个课时如下:
第一课时
固定资产概述
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固定资产取得得核算
第三、四课时 固定资产折旧
第五课时
阶段练习
第二部分
第六课时
固定资产得后续支出
第七、八课时 固定资产减值与处置
第九课时
单元总复习
得情境,通过精心设计得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固定资产折旧得范围、对固定资产得折旧方
法部分,本节课选择了最重要、最基本得年限平均法作为重点讲授、而且通过年限平均法让学生解
决导入案例中提出得问题。固定资产折旧得得其它三种方法,作为下节课内容。同时为了使固定资
产折旧得核算过程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把固定资产折旧得账务处理提到本节课讲授。
教学设计——-固定资产折旧
学校
潍 坊工商 职业学院
执教 人
陈巧会
授课班级
班
课程名称
财务会计
课时
课
题 第七章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 课 型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14会计电算化 1、2
1节(45 分钟) 新授课
1、使用教材 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财务会计》 山东人民出版社 陈雯等主编
2.本章教材处理 本章共五节:从固定资产概述入手,对固定资产得取得、后续计量、后续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