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公式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公式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公式将资产原值分摊到每年的费用中,以反映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消耗和减值。
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以下是各种折旧方法的计算公式:
1. 直线法
每年折旧额 = (资产原值 - 残值) ÷折旧年限
其中,残值是指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估计价值,折旧年限是指资产经过预计寿命后的剩余价值为0。
2. 双倍余额递减法
每年折旧额 = (资产原值 - 累计折旧) × 2 ÷折旧年限
其中,累计折旧是指前几年的折旧累计值。
3. 年数总和法
每年折旧额 = (资产原值 - 残值) ×当年折旧率
其中,当年折旧率是指每年折旧额与资产原值 - 残值之和的比例。
每年折旧率可根据资产使用寿命分别计算,再按年份依次相加。
- 1 -。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为了反映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消耗而进行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多种,不同的折旧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固定资产,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首先,直线法是最常见的折旧方法之一,其计算公式为,(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直线法的特点是每年折旧额相等,适用于价值稳定的固定资产,如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直线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折旧额稳定,利于会计核算和预算编制。
其次,工作量法是根据资产的使用量或产量来确定折旧额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生产性固定资产,如矿山设备、发电厂设备等。
工作量法的折旧额与资产的实际使用量或产量成正比,能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消耗情况,但计算较为复杂,需要有准确的使用量或产量数据作为依据。
另外,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原值-已计提折旧累计额)折旧率。
该方法在资产使用初期折旧额较大,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适用于技术更新较快、价值快速下降的固定资产,如计算机、软件等。
双倍余额递减法能更快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动情况,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资产的价值变动情况、使用情况以及会计核算的需要。
合理选择折旧方法有利于准确反映资产的价值消耗情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会计常用的折旧方法

会计常用的折旧方法会计常用的折旧方法导读:下文介绍四种会计常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
会计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哪些?本文整理四种会计常用的折旧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二.工作量法工作量法下每年的折旧额会随资产的工作量而不断变化。
一般资产在不同年度工作量差别较大的,适于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比如汽车等应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特点:不是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折旧额都是相等的。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不考虑净残值)×2/预计使用年限注意: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四.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下载全文。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12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124、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100 %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12 一般企业使用较多的是直线法。
企业计提折旧可以个别计提,也可分类计提。
二、常用折旧方法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以及举例

1,平均年限法,比较常用2,工作量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4,年数总和法1,平均年限法/直线法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2)2,工作量法月折旧额=月工作量*[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工作总量3,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N-I)/0.5*N*(N+1)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其中,N=预计使用年限.I=已使用年限]4,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使用年限年折旧额=(原值-累计折旧)*年折旧率最后两年的年折旧额用直线法计算,即(原值-累计折旧-预计净残值)/2PS:3和4合称为加速折旧法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原值以下来源: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l-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例10: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80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2000000件,预计净残值率为3 %,本月生产产品34000件。
则该台机器设备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单件折旧额=680000×(1-3%)/2000000=0.3298(元/件)月折旧额=34000×0.3298=11213.2(元)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汇总

一、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
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二、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第一工作量折旧额三、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
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为体现一贯性原则,在一年内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能修改在各折旧方法中,当已提月份不小于预计使用月份时,将不再进行折旧。
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期不提折旧,当期减少的要计提折旧以符合可比性原则。
采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介绍1、平均年限折旧法一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残值=原值×残值率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旧法一只与三个参数相关:原值、残值(或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折旧的多少与“累计折旧”、“已计提月份(已计提月份小于预计月份时)”无关。
2、平均年限折旧法二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在平均年限折旧法中,折旧金额与原值、累计折旧、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个参数相关。
如果累计折旧与已计提月份均为0,则两种折旧方法中的月折旧额是一样的,但是月折旧率不同。
3、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4、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
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为体现一贯性原则,在一年内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能修改在各折旧方法中,当已提月份不小于预计使用月份时,将不再进行折旧。
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期不提折旧,当期减少的要计提折旧以符合可比性原则。
采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介绍1、平均年限折旧法一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残值=原值×残值率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旧法一只与三个参数相关:原值、残值(或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折旧的多少与“累计折旧”、“已计提月份(已计提月份小于预计月份时)”无关。
2、平均年限折旧法二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在平均年限折旧法中,折旧金额与原值、累计折旧、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个参数相关。
如果累计折旧与已计提月份均为0,则两种折旧方法中的月折旧额是一样的,但是月折旧率不同。
3、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4、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因素固定资产折旧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帐面价值。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二是折旧年限,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三是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提随意变更;四是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收回的残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编辑本段折旧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固定资产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
现代企业在资产经营中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迫切需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不断研究和推出新产品,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势。
于是,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折旧从而加速资金的回收就变得更加重要。
因此,折旧方法的选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者折旧方法。
我国会计准则中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合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发放已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当符合固定资产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
1、年限平均法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最简单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
此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旧费用。
在各使用年限中,固定资产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价值均是相等的,折旧的累计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这种方法具有易懂和易操作的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
它忽略了“何时受益,何时付费”的配比原则。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 (1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 12这种方法就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资产所获得收入比较高。
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前期应提的折旧额应该相应的比较多。
其次,固定资产使用的总费用包括折旧费和修理费两部分。
通常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修理费会逐渐增加。
而平均年限法的折旧费用在各期是不变的。
这造成了总费用逐渐增加,不符合配比的原则。
再次,平均年限法未考虑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和强度,忽视了固定资产使用磨损程度的差异及工作效能的差异。
最后,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到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优点:平均年限法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简化了会计核算。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哪些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较合适呢?根据影响折旧方法的合理性因素。
当一项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其负荷程度也相同时。
修理和维护费用在资产的使用期内没有显著的变化。
资产的收入在整个年限内差不多时。
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条件时,选择平均年限法比较的合理。
在实际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又称变动费用法。
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它的理论依据在于资产价值的降低是资产使用状况的函数。
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或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计提折旧。
假定固定资产成本代表了购买一定数量的服务单位(可以是行驶里程数,工作小时数或产量数),然后按服务单位分配成本。
这种方法弥补了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特点。
计算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1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工作量法的缺点:首先,同平均年限法一样,未能考虑到修理费用递增以及操作效能或收入递减等因素。
再次,资产所能提供的服务数量也难于准确的估计。
最后,工作量法忽视了无形损耗对资产的影响。
工作量法的优点:当然,由于工作量法自身的特点,在有些情况下使用工作量法反而比较合理。
当有形损耗比无形损耗更重要量。
或在各个期间资产使用不均衡的。
不经常使用,因此其使用程度与产品的生产工作量有关。
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选择工作量法。
适用范围:实际工作中,在运输企业和其他的专业车队和客货汽车。
某些价值大而又不经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中,可以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
3、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
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
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类型:在具体实务中,加速折旧方法又包括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两种。
加速折旧方法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首先,固定资产的净收入在使用期是递减的。
固定资产在前期效能高,创造的收入也大。
同时,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投资者在投资初期会加大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
其次,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逐年增加。
再次,未来净收入难于准确估计,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风险小。
最后,加速折旧法考虑了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因此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优点有:①最初几年工作效能高,收入大,相应的折旧费用大,符合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
同时,早期多提折旧也符合谨慎性原则。
②通过提高折旧水平可及早收回投资,即可减少无形损耗,通货膨胀带来的投资风险。
③可以用递减的折旧费抵补递增的维修费,使企业利润在正常生产年份保持稳定。
④可以加快固定资产设备的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刺激生产和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⑤折旧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由于递延了税款,企业可以获得一笔无息贷款。
这是政府鼓励投资,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性举措。
适用范围:加速折旧法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其特点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
如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医药等。
3.1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12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
因此,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低于其预计净残值以下。
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3.2 年数总合法年数总合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100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12某设备预计使用5年,则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为15(5+4+3+2+1)。
第2年时尚可使用寿命为4,此年的年折旧率为4/15。
编辑本段常见折旧法的比较虽然折旧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国允许企业选用的折旧方法只有以下4种,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要变更需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
近年来,人们对加速折旧法表示强烈的兴趣,笔者也认为此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更加切合实际,覆盖问题更全面,下面对4种方法进行叙述和比较。
(1)直线法。
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
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
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
①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②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③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④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⑤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计算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
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
根据规定,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
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费用,即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
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经济折旧更为重要。
使用这种折旧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个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值,对服务价值降低的计量则是次要的。
3.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上述折旧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武断性,而且其所依据的数据,如现金流量或净收入是相当难于计量的变数,因此,折旧方法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完善。
可考虑使用的备选方案是:(1)不需分配的方法而以每期期末的市价来计量剩余资产的价值;(2)以现金流转和资金流转表代替收益表,避免折旧分配;(3)侧重于使用能够预测的统一折旧方法,而不管其逻辑性;(4)尽量采用折中的分配方法。
从本质上讲,折旧也是一种费用,只不过这一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在的货币资金,但这种费用是前期已经发生的支出,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实现,无论是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还是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来讲,计提折旧都是必要的,企业要根据各类折旧方式所适用的条件,合理地选择折旧方法。
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