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水流有力量)

合集下载

水流有力量教案幼儿园

水流有力量教案幼儿园

水流有力量教案幼儿园
1.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幼儿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认识水是一种有力量的物质;- 了解水流的流向和速度可以对物体产生力量影响;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
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 教学准备
•用塑料桶或盆子装些水;
•准备一些小纸条或其他小物件;
•手电筒;
•遥控玩具车(可选)。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环节
首先,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们观察周围的水源,如自来水管道、水龙头、水库等,让幼儿感受到水的普遍存在,并引出探究水力的思想。

3.2 实践环节
接下来,老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小物件投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它们被水流带动的
情况。

同时,老师可以用手电筒照射桶子底部,让幼儿看到水的流向和速度。

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水流的力量,将小纸条或者玩具车送到指定位置。

可以让幼儿分组合作,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3 总结环节
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总结和讨论,总结活动中发现的有关水
流的特性和水流产生的力量,并帮助幼儿发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注意事项
•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活动中需要正确使用和保护水源,以免造成浪费和污染。

5. 扩展应用
•可以在课后继续引导幼儿将小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运动轨迹,并记录观察结果。

•可以利用水流力量制作小型水车等玩具,让幼儿深入体验水力的力量。

水流有力量优秀教案

水流有力量优秀教案

17、《水流有力量》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进行水流是否有力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2、在探究水的力量的过程中体现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3、知道水流能够产生力量,知道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理解水流的力量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1、实验证明水流有力量,知道影响水流力量的因素。

2、理解水流的力量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实验证明水流有力量,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探究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学准备:教具:一个水槽、一个烧杯、一个注射器、一个小水轮;有关水力的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个水槽、一个小水轮、一个烧杯、一个注射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播放海啸视频,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以前,印尼发生了特大海啸,海水倒卷、横冲直撞,摧毁了他们的家园,淹死了牲畜,造成了特大灾难。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直觉地感受一下海啸,特别提示大家的是视频中有一段轮船搏击大海的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播放视频资料)3、提问:通过刚才的视频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自己的发现)生:水流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生:轮船能战胜水流的力量,冲出巨浪。

生:水流有力量。

4、师板书课题:17、水流有力量。

师:你看水流的力量多大啊。

那么关于水流的力量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水流为什么有力量?生:水流的力量为什么这么大?生:什么情况下水流的力量大,什么情况下水流的力量小?……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并且提出的问题都跟水流有力量有关。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水流力量的因素1、师提问:你能利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让小水轮转动起来吗?同学们对自己很有信心,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动手前,老师给大家两点建议,第一:当水槽里的水碰到小水轮的时候把水倒出来再做。

《水流有力量》教学设计方案

《水流有力量》教学设计方案
生:在这个实验中,2次实验只能水位的高低不同,水的多少和快慢应该一样。
生:…….
师:经过同学的补充,大家设计的实验方案更加完整了,一会做实验时,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注意安全,做好记录,
学生做实验
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师:同学们研究的非常投入,谁来说一说你在实验中的发现。
生:…….
师:我觉得同学们真的了不起,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测,知道了水流力量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流量的多少,流速的快漫有关系。
教师板书:水的高低:水位
水的多少:流量
水的快慢:流速
生:…….
师: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最精彩的一步!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猜想,想不想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
生:想
师:用什么方法来证实呢?
生:做实验
2.实验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用到一个实验工具(出示小水轮),它叫小水轮,用水冲击它的叶片,它可以转起来(教师演示小水轮转动,现在每个小组选一个你们感兴趣的猜想,设计一个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你们想研究的是哪个问题,怎样研究,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设计。
生:我们想验证水位高产生力量大还是水位低产生的力量大,我们先用一个量杯从高处倒水,冲击小水轮叶片,再从低处倒水,观察2次倒水小水轮转动的情况,转的快力量大,转的慢力量小。
师:同小组的同学有需要补充吗?
师;看完了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水流的力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帮助,也带来了灾难。
师:怎样减少水流力量带给我们的灾难呢?
生:多植树造林,修大坝…….
四.评价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对自己满意吗?有什么收获?
生:…….

《水流有力量》 教学设计

《水流有力量》 教学设计

《水流有力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水流具有力量的概念,知道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流的速度、流量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水流有力量以及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设计并进行探究影响水流力量大小因素的实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槽、水、小水车、不同粗细的水管、不同高度的水槽、量杯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水流冲击岩石、推动船只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流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水流有力量”。

(二)新课讲授1、认识水流有力量(1)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水流有力量的现象?(2)学生举例回答,如瀑布、洪水、水力发电等。

(3)教师总结:水流能够产生冲击力、推动力等,这说明水流具有力量。

2、探究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水流的力量有大有小,那么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2)作出假设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出假设。

可能的假设有:水流的速度、流量、高度等。

(3)设计实验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

例如:实验一:探究水流速度对水流力量的影响实验器材:水槽、水、小水车、不同粗细的水管实验步骤:①将水槽装满水。

②用粗水管连接水槽,让水缓慢流出冲击小水车,观察小水车转动的速度。

③更换细水管,让水快速流出冲击小水车,再次观察小水车转动的速度。

实验二:探究水流流量对水流力量的影响实验器材:水槽、水、小水车、不同粗细的水管实验步骤:①将水槽装满水。

②用细水管连接水槽,让水流出冲击小水车,观察小水车转动的速度。

③更换粗水管,让更多的水流出冲击小水车,再次观察小水车转动的速度。

《流水的力量》 教学设计

《流水的力量》 教学设计

《流水的力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流水的物理特性,包括流速、流量、冲击力等。

2、引导学生认识流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侵蚀、搬运和沉积。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流水的物理特性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2)流水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原理和表现。

2、难点(1)理解流水的冲击力与流速、流量之间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将流水的力量与实际的地理现象相结合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流水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特性和作用。

2、实验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流水的力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流水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和影响。

4、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的地理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流水力量在自然界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河流奔腾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流水的动态,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流水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流水的力量。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流水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流水是由于重力作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水体。

(2)讲解流水的物理特性,如流速、流量和冲击力。

通过简单的公式和图示,让学生明白流速越快、流量越大,流水的冲击力就越强。

(3)阐述流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讲解侵蚀、搬运和沉积三种作用。

用图片和动画展示流水侵蚀山峰形成峡谷、搬运沙石形成冲积扇、沉积泥沙形成平原等过程。

3、实验探究(20 分钟)(1)实验一:流水的侵蚀作用准备一个倾斜的沙盘,在沙盘的上部铺上一层薄土,用一个小水壶模拟流水,从沙盘的上部缓慢浇水。

让学生观察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情况,记录土壤被冲刷的轨迹和深度。

(2)实验二:流水的搬运作用在一个水槽中装满水,放入一些小石块和沙子,用玻璃棒搅拌水,模拟流水的运动。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流有力量》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流有力量》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流有力量》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流有力量》《水流有力量》教学案例科学教学案例教学设想《水流有力量》是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17课。

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水流是否有力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知道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理解水流力量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材内容的特点决定教学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贯穿以下教学理念:1、始终贯彻“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探究活动。

”指导学生认识水流产生力量就是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之上进行科学探究,所以教学时我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亲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制定计划—实验验证—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过程。

2、“以人为本,注重方法和过程”的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

”《水流产生力量吗》一课是通过探究影响水流力量的大小的因素,向学生渗透“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知道除验证的那项内容外,其它条件都要相同,才能比较。

例如要想验证水流力量大小与水流量多少的关系,必须让水流量大小不同,水位高低相同,冲击水轮部位相同才能比较。

3、“注重合作共享、注重成功体验”的教学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在探究水流力量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打破小组界限,合作对比,现象更明显。

学生在研讨中学会合作交流、成果共享,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学生得到这种快乐后,便会为下一轮探究添加动力。

教学实录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实验材料:水槽、带槽的小水轮、漏杯、水杯、毛巾、注射器等。

制作材料:红萝卜、硬塑卡、小刀、铁丝等。

教学实录(课前活动:为了渗透“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了比较两个风车哪个转得快和在什么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才合理,两个教学活动,过程略。

《流水的力量》 教学设计

《流水的力量》 教学设计

《流水的力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流水的物理特性,如流速、流量和冲击力等;掌握流水对地形地貌的塑造作用,如侵蚀、搬运和沉积等;了解流水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图片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流水作用的原理和机制,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流水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基础。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流水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流水的力量。

3、观察法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流水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流水力量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河流奔腾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流水的动态,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流水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流水的力量。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流水的物理特性,包括流速、流量等,让学生明白这些特性如何影响流水的力量。

(2)讲解流水的侵蚀作用,举例说明如峡谷、瀑布等地形是如何由流水侵蚀形成的。

(3)阐述流水的搬运作用,强调流水能够携带泥沙、石块等物质。

(4)解释流水的沉积作用,展示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地貌的图片。

3、实验探究(15 分钟)实验一:准备一个倾斜的水槽,一端装有水龙头,水槽底部铺上沙子。

打开水龙头,让学生观察水流对沙子的侵蚀和搬运现象。

实验二:在水槽中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水流在遇到障碍物时的流向和力量变化。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流水力量与地形的关系。

4、观察与分析(10 分钟)展示一系列流水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图片,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黄河三角洲等,让学生分组观察并分析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流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流水的力量》 教学设计

《流水的力量》 教学设计

《流水的力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流水的力量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形式,如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能够描述流水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塑造过程;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和术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图片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原理和过程;流水力量对地形地貌的主要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流水力量作用下地形地貌的形成机制;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不同地区的河流景观图片,如峡谷、三角洲、冲积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2)播放一段关于河流奔腾流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流水的动态和力量,提问:流水为什么能够塑造出如此多样的地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流水的力量。

2、新课讲授(1)流水的侵蚀作用①讲解侵蚀作用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展示流水如何冲击和磨损河岸、河床。

②实验演示:准备一个沙盘,模拟河流的流动,让学生观察流水对沙盘表面的侵蚀效果。

③结合图片和实例,介绍常见的侵蚀地貌,如峡谷、瀑布等,分析其形成原因。

(2)流水的搬运作用①解释搬运作用的含义,即流水将侵蚀下来的物质带走的过程。

②展示河流中携带泥沙、石块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流水搬运的物质类型和方式。

③组织小组讨论:在生活中,你还能观察到哪些流水搬运的现象?(3)流水的沉积作用①阐述沉积作用的概念,说明当流水速度减慢时,搬运的物质会沉积下来。

②实验演示:将含有泥沙的水倒入透明容器中,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泥沙的沉积层次。

③结合图片,介绍常见的沉积地貌,如三角洲、冲积扇等,分析其形成条件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水流有力量》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四年级科学教材版本:青岛出版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水流有力量和水流力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水流有力量教学难点:水轮转速与哪些因素有关课前准备:水槽、水轮、水杯(大小孔各一个),每组(2人)一套一、提出问题师:(出示小水轮)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什么礼物?(小水轮)观察一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叶片、轮轴、手柄)师:你能有什么办法让它转起来吗?(用嘴吹,手拨。

生操作)为什么用手拨、用嘴吹小水轮能转起来?(手、空气给了小水轮力量)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些水、一个烧杯、一个小水轮。

你能用这些器材让小水轮转起来吗?(能)师:同学们对自己很有信心。

那你们想过没有,实验时应注意点什么?(学生交流)生:不要碰坏器材。

生:应合作完成这个实验师:同学们想的很周全。

马上就要动手了,老师也给你们提点建议:不要让小水轮的叶片碰到水槽里的水面。

(生实验,师巡视)师:你们的水轮转起来了吗?(转起来了)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小水轮转动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方法和发现)师:用水冲击小水轮就会转动,这说明什么?(板书:水流有力量)师:生活中,你感受过水流产生的力量吗?(洗手、洗澡、泼水)二、猜想假设师:同学们的经验非常丰富,生活中就应多观察、多体验。

那你们想过没有水流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力量大?(生猜测)[水位高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水流量多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水流快的时候产生的力量大。

]板书:水量多水位高产生力量大?水流快三、制定方案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想法!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呀?(想)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做实验)师:对,还要做实验。

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一验证,所以每个小组先选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再讨论一下怎样去研究。

先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出示、介绍)第一组:烧杯(可以用它直接来接水)第二组:两个盛满水的矿泉水瓶(老师在每个瓶盖的上方都扎了一个孔,只是一个大一个小,孔大的水的流量就大,孔小的水的流量就小)第三组:注射器(如果我慢慢的推注射器,水流的速度就怎样?慢。

对,就慢,如果我快一点推,水流的速度就—快)师:好,选择你们认为最合适的一组器材,完成你们的实验方案。

(生讨论)师:谁能介绍一下,你们打算验证哪个问题,怎样验证?(交流实验方案)师:对他们设计的实验,你们还有没有什么补充?师:经过大家的补充,咱们的实验方案更加完善了,下面我们马上就要实验了,实验之前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几点(课件)领取你们需要的材料,开始实验吧!四、实验探究、展示交流(小组实验,师巡视)师:实验完成的小组就请先把你们的实验材料和桌面整理一下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得非常投入,相信你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生展示)(水位高小水轮转得快,水位低小水轮转得慢。

水流量多,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量少,小水轮转得慢。

水流快,小水轮转得快;水流慢,小水轮转得慢。

)师:同学们虽然做了不同的实验,但都发现有时小水轮转得快,有时小水轮转得慢。

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不同说明了什么?(水轮转得快,说明水流力量大;水轮转得慢,说明水流力量小。

)师:也就是说,水位高、水流快、水量多时水流力量大。

师:我觉得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了你们的想法确实是正确的,水位高低、水量多少、水流快慢就是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五、拓展延伸师: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同学们现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水流产生的力量?(生介绍)生:水流力量可以发电。

生:可以利用水流力量冲浪。

生:可以运用水流力量搬运木材。

生:可以运用水流力量灌溉农田。

生:可以运用水流力量给果树打药。

……师:生活中人们用水流力量做很多事情,那么水流力量能给我们带来危害吗?生:洪水能冲毁农田,毁坏房屋。

生:暴雨能形成泥石流。

生:海啸能冲毁家园,淹死牲畜。

……师: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看来水流的力量确实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水流的力量。

(课件展示)1、瀑布飞流直下的场面师:看到这幅画面你想到李白的哪句诗?2、人们利用水流力量冲浪的画面。

师:水流的力量给喜欢冲浪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3、水流冲击卵石的画面。

师:我们见到的卵石那么光滑,主要靠水流力量冲击而成。

4、三峡大坝发电师:三峡水电站利用巨大的水流力量发电,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5、洪水画面。

师:洪水淹没了庄稼、冲毁了房屋,淹死了人畜师:看完这些画面,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水流的力量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但是只要我们能有效地利用水流的力量,他一定可以为我们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课件)师:这是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

2002年的夏天,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实验,这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课下就请同学们调查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水利研究方面的成就。

合作愉快!谢谢大家!实验记录单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水流力量的大小与()的关系。

组实验方案:(水位高低与水流力量大小的关系)1、第一次时,在烧杯内装入水,倒入饮料瓶里,在小水轮上方1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

2、第二次数,在烧杯内装入水,倒入饮料瓶里,在小水轮上方2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

3、反复实验几次,观察现象。

(补充:1、从烧杯里往饮料瓶里倒水时,要用手指堵住饮料瓶下面的小口,不要让水流出来,实验时,直到量好了距离才松手。

2、要使水流对准小水轮的叶片。

3、要冲击小水轮的相同部位4、两次在饮料瓶里装的水要一样多。

组实验方案:(水量大小与水流力量大小的关系)1、第一次时,在烧杯内装入水,倒入孔小的饮料瓶内,在小水轮上方2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

2、第二次时,在烧杯内装入水,倒入孔大的饮料瓶内,在小水轮上方2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

3、反复实验几次,观察现象。

(补充:1、往饮料瓶里倒水时,要用手堵住小孔。

2、水不要浇到中间的轮轴上去了。

3、水溅出来后,要用抹布擦干。

)4、两次在饮料瓶里装的水要一样多。

组实验方案:(水速快慢与水流力量大小的关系)实验方案:1、先在注射器内装满水,在小水轮上方1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快速冲击。

2、在注射器内装满水,在小水轮上方1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慢慢冲击。

(补充:1、要反复实验几次。

2、水溅出来要要用抹布擦干。

3、两次实验时都要把注射器里面装满水)《水流有力量》教学反思经历《水流有力量》一课的教学,有得有失,回顾教学过程,留下许多思考:1.关于教学目标定位的思考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第一次试教时,仍把知识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其次是能力目标,最后是情感目标。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融为一体。

所以我们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排在首位,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最后是知识目标,主次分明,以实现以人为本、立足教材、突破教材进行教学的目的。

2.由过程和方法引发的思考。

最初教《水流有力量》一课时,在实验前,我先介绍什么是对比试验,以及对比试验的注意事项,反复强调对比试验的特点是除要验证的那项内容外,其它条件要相同。

如要验证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位高低有关,必须水位高低不同,水流量及冲击水轮部位相同。

结果只少数学生按要求去做,多数学生仍我行我素,不理解什么是对比试验。

总结课堂得失后,再上课时我没有介绍什么是对比,而是让学生讨论实验中哪个条件不变,哪些条件可以改变,怎样比较才合理。

这次学生兴趣很高,在相互评价中体验到什么是对比的方法。

学生后来设计其他实验都是对比的方法。

试教成功后,我想在教学探究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使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由高估学生能力引发的思考不同年龄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有不同的认知能力,所以每一课教材的编排都是在此基础上给孩子进行能力目标定位的,而且每一课都有侧重点。

《水流有力量》一课是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向学生进行对比方法的渗透。

最初教学时高估了学生的比较能力,让学生“放任自流”,在不知道怎样比较的情况下,盲目去操作,结果是方法不严密,比较不合理,结论不成立。

人们常说,低估孩子的能力比高估孩子的能力更可怕。

我想高估孩子的能力同样可怕,我们在教学时,应正确评估孩子的能力,明确一课应侧重培养孩子哪方面的能力,按由简到繁,由扶到放,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给孩子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一步到位,操之过急。

所以本课教学中,应先引导学生设想,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再让学生去做,孩子的目的会明确一些,操作时才不会盲目,因为本课是培养学生对比实验能力的起始课。

4.由使用教材引发的思考《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探究的指向。

因此我本着立足教材、突破教材的观点改变了活动内容的顺序,把活动一的内容放在了活动三之后。

让学生探究水流力量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之后,再了解水流力量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一幅幅画面,真正感受到水流力量给人们带来的利害,体会到研究水流力量的重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受此启发,课后我对活动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在教学设计时还是习惯依赖于教材,被教材的指向所捆绑。

如探究水流力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仅根据教材的指向用一种材料(漏杯)让学生设计冲击水轮的实验。

因材料单一,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方案不多。

如再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去探究,我想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开阔,设计的方案会更多、更完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