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手

合集下载

民国四大美男

民国四大美男

汪精卫
在四大美男子中,谁最漂亮呢? 这其实应该没问题,当属汪精卫。这不是 妄断,应是共识。面容清秀,棱角分明, 目光澄澈坚毅,在1924年黄埔将领的合照 中是格外显目。汪精卫文人气息比较重,于 坚毅中蕴有诗气,在合照中显得有些格格 不入。但其目光如炬,炯炯有神,更重要 的是眼神清澈,没有一丝杂质。所以,胡 适说汪精卫最美在眼睛。
很多年来,人们一致认为,蒋中正 与宋美龄的结合,是蒋因为政治原因为达 到与孙中山的姻亲关系而追求宋的,然而, 几十年后,宋美龄却坦言,是自己在一次 宴会上与蒋相识后,倾慕蒋的英俊挺拔, 而主动追求蒋的.后来,不顾二姐庆龄大 哥子文的反对,在大姐霭龄的帮助下,最 终说服母亲,成就了与蒋的百年之好。由 此可见,蒋中正的美应当是无所置疑的。
在蒋中正留学日本的西装相中,蒋 戴金丝眼镜,目光迥然闪烁,而英姿神采 飞扬,既有旭日初升的勃然生机,又兼文 明洗礼的文雅之气。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 形象。而蒋的美,重在刚直勇毅。在青年 时代,蒋英俊挺拔,充满革命激情,眼神 坚定而锐气十足。而到了老年,蒋相貌却 而到了老年, 而到了老年 越来越有儒雅之风, 越来越有儒雅之风,完全象一个和蔼的老 爷爷,丝毫不见年轻时的霸气。 爷爷,丝毫不见年轻时的

鲁迅对梅兰芳表演的评价是:男人看到 的是“扮女人”,女人看到的是“男人 扮”。事实上,观众很清楚的知道,台上 摇曳生姿的梅兰芳,乃是一位男子,这与 过分入戏最后迷恋师兄段小楼的程蝶衣大 不相同。梅兰芳顶多算是易装癖好,而程 蝶衣则是性别混淆。
• 丰子恺认为,按照西方的审美标准,梅兰 丰子恺认为,按照西方的审美标准, 芳的身材和容貌堪与维纳斯媲美, 芳的身材和容貌堪与维纳斯媲美,再加上 他的婀娜手势和动听嗓音, 他的婀娜手势和动听嗓音,简直是上帝亲 手制造的一件“精妙无比的杰作” 手制造的一件“精妙无比的杰作”。可惜 天妒英才, 天妒英才,疾厄宫羊陀夹太阳化忌的梅兰 最终因为心脏病发作亡故,终年67 67岁 芳,最终因为心脏病发作亡故,终年67岁。 因为太阳在人体器官中对应心脏, 因为太阳在人体器官中对应心脏,羊陀夹 则表示心血管形成血栓,堵塞血液流通, 则表示心血管形成血栓,堵塞血液流通, 所以梅兰芳是因急性心脏管状动脉梗塞住 进医院。 进医院。

梅兰芳蓄须明志故事

梅兰芳蓄须明志故事

蓄须明志一句话概括:梅兰芳不肯为日本人唱戏,留了一把长胡子。

谓之:蓄须明志。

简述:日军占领上海后,梅兰芳杜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生活。

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粉饰太平,妄图把梅兰芳请出来,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东京等地巡回演出,梅兰芳以牙痛为由婉言谢绝。

此后,他不再刮脸了。

不几天,就留起了小胡子,对外称自己“上了年纪,嗓子坏了,早已退出舞台”。

日本华北方面军头日要派汉奸朱复昌“请”梅兰芳出面讲几句话,梅兰芳听说后,让医生给自己打了3次伤寒预防针,发起了高烧,一连几天不退。

日本人派军医来检查,果然发现梅兰芳得了伤寒,高烧42度。

他们这才放弃原来的打算。

梅兰芳在八年抗战中,身处逆境,始终拒绝为敌伪演出,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简介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

汉族,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

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工青衣,兼演刀马旦。

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

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

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

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

终年67岁。

梅兰芳蓄须明志2 练画蓄须逃出虎穴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

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

梅兰芳戏曲手势在剧目表演中的分类、运用与革新

梅兰芳戏曲手势在剧目表演中的分类、运用与革新

梅兰芳戏曲手势在剧目表演中的分类、运用与革新作者:俞丽伟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年第06期摘要: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戏曲手势在多次出国演出中受到国外戏剧评论家的高度赞誉,手势表演是梅兰芳表演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组成梅派特色的重要元素。

以梅兰芳53式兰花指为代表的梅派手势在经典剧目中的分类、运用与革新为当下乃至今后京剧艺术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梅兰芳;手势;兰花指;53式中图分类号:J8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6-0102-09国际DOI编码:10.15958/ki.gdxbysb.2017.06.016前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在1935年一次座谈会中发言:“同志们,可以直率地说,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再到我们的剧院去走一遭之后,你们就会说,是否可以把我们所有演员的手都砍去得了,因为它们毫无用途,既然我们看到的这些手,不过是袖口露出来的一个肉疙瘩,它们既不能表现什么,也不能表达什么,或者只能表达一些不该表达的东西,那么,我们何不把这些手砍去算了。

”[1]梅兰芳的戏曲手势在多次出国演出中受到国外戏剧评论家的高度赞誉。

梅兰芳手势得到中国学界的梳理是在1935年,北平国剧学会出版了戲曲文学作家、京剧评论家齐如山所著的《梅兰芳艺术一斑》,“此书专为梅兰芳往欧洲演戏,对外宣传之用”[2]1。

书中将梅兰芳手势整理成53式,并拍成图片资料发表。

齐如山在手势一章前言曰:“此章所列,仍为举例,若欲详尽,仍恐占篇幅太多也。

”[2]53 53式兰花指研究是探索梅兰芳手势艺术的关键环节,这本书只将图片、名称、剧名无序罗列,没有进一步探讨,因此在图片的基础上尚需对梅兰芳手势的分类、运用与革新进行深入研究。

一、梅兰芳手势的分类戏曲各行当都有自己的程式化手势。

按照齐如山先生的说法,“旦脚之手原来总名‘兰花指’,以其姿势似兰花也,故所命之名亦一以兰花为依归。

”[2]53以往青衣为示庄重而较少露出手来,京剧表演艺术家时小福、王瑶卿相继打破陈规,青衣手势表演上露手演绎。

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1. (2023·北京市市辖区·模拟题)阅读《京剧大师梅兰芳》,完成文后的问题。

京剧大师梅兰芳①舞台上,“她”的眼波万般含蓄,“她”的身段万般撩人,“她”的唱腔又清又醇,“她”的手一抹一挑,尽显妖娆。

“她”却是一个风骨卓然的男子汉——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

②在最初拜师学艺的时候,师父说梅兰芳没有天资,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认为他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所以不肯收留。

虽然被拒之门外,但梅兰芳并没有为此灰心丧气,师父的话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

于是,梅兰芳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盯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

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梅兰芳那双眼睛渐渐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脉脉含情。

③1930 年,梅兰芳开始出国巡演,在西方戏剧界掀起了一股“梅旋风”。

行前,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唱念做打、美服道化,梅兰芳专门做了手绘图谱。

这本图谱包含了京剧的服饰、脸谱、切末①、乐器、戏楼、舞蹈造型等内容,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作注解说明,共有1987 幅绘画。

因为外国人不懂中国的工尺②谱,梅兰芳还请民乐专家刘天华将其翻成五线谱,并对中国的传统记谱方式做了介绍。

④1935 年,梅兰芳应邀率剧团赴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外国城市演出访问,盛况空前。

此次异国巡演,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确立了梅氏京剧艺术的国际地位。

当时领导世界戏剧潮流的两位西方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在与梅兰芳交流之后,认为梅氏的京剧表演艺术自成体系,代表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美学理想。

尤其是京剧借助舞台表演来模仿现实的虚拟性,更令其大开眼界。

有人说,梅兰芳的艺术无疑超越了东西方之间所存在的障碍。

的确,这一系列的出访,不仅创造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而且将国粹京剧推向了国际舞台。

⑤赞美之辞,多为梅兰芳的那一双手而发。

外国不少戏剧评论家对梅兰芳的各种手势津津乐道,惊呼“醉人的美”。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绿春一中白盛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及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通过唱念做打进一步体会梅兰芳京剧艺术的魅力。

4、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知道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1、聆听京剧唱段,在师生互动及长短鉴赏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鉴赏、唱念做打等艺术实践活动。

教前准备:师:收集相关的影象、视频、图片等资料,课件制作生;要求在课外从不同渠道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以备课堂上进行介绍。

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二欣赏电影,激趣引题师:有人这样来评价他,他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时代,他是一座丰碑,他更是一种绝唱。

他可以演绎出芳龄少女的娇羞神态,千娇百媚,他同样诠释着中华男儿的千古豪情,铮铮铁骨,他是谁呢?一起用电影来揭开他的名字。

梅兰芳,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京剧大师梅兰芳。

三、整合资源,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内容及时进行交流与补充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分为三大小组,通过查阅相关的书报、资料及网页从不同的侧面来了解梅兰芳。

接下来,请每一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进行交流。

A组同学:介绍梅兰芳的生平(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教师看PPT(这位同学介绍的非常详尽,我们来看这段文字,欧阳予倩这样赞誉:梅兰芳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评价。

B组同学:介绍四大名旦及梅兰芳的代表作品(学生介绍,教师补充)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一B) [1 社戏](练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一B)  [1  社戏](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一B)[1 社戏](892)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自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他们相互影响,并接受昆曲和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就是在这样的融合、演变和发展中京剧逐渐形成。

在京剧发展的历程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

早期有“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光绪年间,有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之后,又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等,可谓①。

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在表演、音乐、剧本等诸多方面均大胆变革,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二十世纪初,京剧进入繁荣期,出现了②的繁盛局面。

旦行有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生行有余(叔岩)派、马(连良)派,净行有金(少山)派、郝(寿臣)派……京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堪称“国粹”,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他创立了“梅派”艺术,在唱腔、念白、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独到造诣。

梅兰芳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颖的唱腔,因其所创唱腔符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以情带声,深受观众喜爱。

梅兰芳的念白,是艺术化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

无论韵白还是京白,他都注意清晰动听和情感真实。

在表演上,梅兰芳借用了昆曲的表情、身段和步法,丰富了京剧的舞台表现力。

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等剧目中,他通过手、眼、身、步的表演和配合,塑造出许多完美的舞台形象。

梅兰芳尤其注重手的艺术表现。

过去老一辈的旦角表演,都较少露出手来。

梅兰芳在所编演的新戏及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露手表演,通过不同手势的运用,表达出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

他曾经创造、发展了许多手势,这些手势都是结合角色的思想感情有目的地设计出来的。

梅派京剧 指法

梅派京剧 指法

梅派指法(图)做功基础形体语汇之一——手的功法练习在做功中,人的双手是刻画人物、表述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梅兰芳先生说过,要学会运用手的姿势表达喜怒哀乐的复杂表情和各种动作,使之成为优美的舞式。

老先生常说:“手能言、眼能语”讲的都比较深刻。

通过京剧艺术的赏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各个行当、各种流派对手的形体语汇运用,都是十分讲究的。

在这里我们介绍何长高先生的见解。

何老先生在《京剧基础》这本书中介绍道:梅先生在继承和发扬京剧手势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仅赢得国内艺术界的好评,也引起了国际艺坛的高度重视和赞赏。

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看过梅先生表演后)说梅先生的手对他的引诱力是很大的。

苏联剧作家特列季亚科夫曾著文说:“梅兰芳十个手指乃是没有进入剧目表里的十个附加人物。

”美国戏剧家斯达克·杨等人对梅先生的手也有过很高的赞扬。

齐如山先生在1935年写过一本《梅兰芳艺术一斑》,其中有一章详细介绍了梅先生手式达三十五种之多”。

梅先生三十年代在美国、苏联,仅手的造型就在当地拍下了几百幅照片资料。

我对手的认识并不深,但曾有幸看过茹元俊先生《挑华车》的表演,他那两只手,在整个舞蹈动作中,柔中寓刚、领神聚神、出神入化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据老先生讲,这正是“茹”派的特征之一。

我们小时候,老先生教我们向上弯撅手的指、掌,使手指手掌能弯能翘,做起动作来软中有硬,造型好看又灵活自如。

孙毓敏校长也讲过,为了保持演员手型,她常在热水里泡手,保持手的修长、优美的形态,保持荀派手的造型和表演特色。

说到手必然连带上“指、掌、腕、肘、臂”的应用。

注重手指、手掌、手腕、拳、膀臂的练习。

A、手指的动作与造型有:单指、双指、剑指、兰花指、气指、怒指、心指、弹指、赞指、贬意指、朝天指、托月指等。

老人常用曲指,文人常用单指,武将、武生常用双指、并指,小生多用半指,青衣用兰花指,花旦用折腕指,花脸用张指。

各种指都要有特色并随着人物性格、身份、剧情需要而灵活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常见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高年级语文常见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敬重卑微(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

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

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

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

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

千里之堤(tī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4、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这一句相照应。

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②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答:③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和()这两种精神。

5、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的手
作者:米丽宏
来源:《高中生·青春励志》2017年第07期
梅兰芳这个名字,似有植物香气,放到京剧艺术里,这三字念起来,又像浩渺的湖,深邃、宽广,独立、苍茫。

舞台上,他的手,一抹,一挑,复一指,都有令人沉醉的魅力。

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

他和他的艺术,似乎一夜之间弥合了东西文化的鸿沟,迅速被美国人接受。

因为票价被哄抬,一票难求,他不得不在美国国家剧院加演三个星期。

梅兰芳把大萧条的美国迷住了。

五年后,梅兰芳赴苏联演出,同样大受欢迎。

赞美之辞,很多为梅兰芳的一双手而发。

美国戏剧评论家对梅兰芳的种种手势津津乐道,惊呼有“醉人的美”。

有位艺术家,拍摄了梅兰芳很多手势,辑成画册予以介绍;还有位雕塑家,依样用石膏翻塑了他的各种手势的模型,再雕塑成大理石像供人欣赏。

梅兰芳成为纽约女孩子爱慕的对象,他的手势最令她们入迷,他的摊手、敲手、剑诀手、翻指、横指……都成了模仿的对象。

苏联艺术家乌兰诺娃告诉梅兰芳:“您演出《贵妃醉酒》时虽然穿的是宫廷服装,有长袖掩盖着双手,但是您偶尔有几个露手的动作,有着那么强烈而醉人的吸引力。

”西方人之所以惊艳,一是因为他们初次接触中国戏剧之美,京剧表演以细微的手势表示角色的种种心情变化,每个微妙的动作都有着精细的规定;二是因为梅兰芳确实拥有一双灵动的手,手动即心动,其臂之一屈一伸,手之一动一指,活灵活现地再现了艺术的内蕴。

为了让京剧的手“活”起来,梅兰芳买来兰花,反复研习,观察兰花的形态,设计出49种“兰花指”。

他还从龙门石窟和太原晋祠仕女塑像中汲取灵感,创造出风华绝代的梅派手势,共计53种。

这些手势,极富古典意蕴与艺术想象,如雨润、醉红、含香、映水、掬云、滴露、陨霜……每种名称所代表的含义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剧情与场合。

手勢表演,仅仅是京剧舞台艺术中小小的一项。

梅兰芳的创新,改变了“抱肚子”青衣一味单唱的单调,“青衣戏”的艺术性,也大大增加了。

舞台上的梅兰芳,从头到脚到指尖儿,一身都是戏。

内行人说,那是一个“角儿”的大格局。

这格局,不仅是依靠模仿、苦练、勤奋得来的,还是用学识、阅历、涵养和情怀做底子,支撑起来的。

只要不演出,梅兰芳就会邀文伴画友到自己书房,谈诗论道,琢磨书画。

他向诗人罗瘿公学写词赋,向齐白石、徐悲鸿学画画。

诗词、音乐、绘画、书法、雕刻、武术,都拿来在业余修习。

不为谋生,不为获利,似乎什么都不为。

但是,无用之用,恰是一份润泽,将一门国粹艺术滋养得臻于至境。

禅语道:“白鹭立雪。

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看白。

”鹭之美,为表面,只见鹭,眼界和心灵未免狭窄;雪野广阔,见雪,眼界便广了;有智慧的人,会抵达“看白”的最高境界。

那“白”,始自“鹭”“雪”,却高于“鹭”“雪”,脱离了具象,成为心灵感知的真相。

梅兰芳,便是那“看白”的智者。

大到京剧艺术,小到兰花指,在大理想与小事物中,他都保持了一颗敏感的富有创造力的心。

梅兰芳说:“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天才也罢,苦学也罢,或许,真的不算什么。

天赋,也许就是灵魂里那一份不灭的坚持。

陈丹青讲:“‘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大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