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卫青霍去病传0.2
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

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现在人们说到霍去病就会说到卫青,那他们两个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人们常常把他们两个人联系在一起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卫青和霍去病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的。
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当了一名骑奴。
后来,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
就在李广在战斗中被匈奴兵俘虏后又逃回的那年,汉军四路人马,三路都失败了,只有卫青打了个胜仗,被封为关内侯;以后,又接二连三地打败匈奴兵,立了战功。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骑兵三万,追到长城外。
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军还离开很远,一点也没防备,在兵营里喝酒作乐,喝得酩酊大醉。
卫青在夜色的掩护下,急行军六七百里,包围了右贤王。
汉兵从四面八方冲进匈奴营地,打得匈奴部队四面逃窜,乱成一团。
右贤王的酒刚刚惊醒,要抵抗已来不及了,只好带着他的几百个亲信脱身逃走。
这一仗,卫青的人马一共俘获了一万五千多个俘虏,其中匈奴的小王十多人。
匈奴的左右贤王,只比单于低一级。
这次战争,右贤王全军覆没,对匈奴单于是一个很大打击。
汉武帝得到捷报,立刻派使者拿着大将军印,送到军营,宣布卫青为大将军,连他的三个还没有成年的儿子也封为侯。
卫青推辞说:“我几次打胜仗,都是部下将士的功劳。
我那三个孩子还都是娃娃,什么事都没干过。
要是皇上封他们为侯,怎么能够勉励战士立功呢!”汉武帝经他一提醒,就封了卫青部下的七名将军为侯。
第二年,匈奴又来进攻。
汉武帝又派卫青率领六个将军和大队人马去对付匈奴。
卫青有一个外甥,叫霍去病,那时候才十八岁,非常勇敢,又会骑马射箭,这次也跟着卫青一道去打匈奴。
匈奴听到汉军大批人马来进攻,立即往后逃走。
卫青派四路人马分头去追赶匈奴部队,一定要把匈奴主力打败。
卫青自己坐镇大营,等候消息。
到了晚上,四路兵马都回来了,没有找到匈奴主力,有的杀了几百个兵士,有的连一个敌人也没有找到,空着手回来了。
霍去病还是第一次出来打仗的小伙子,才做了个校尉。
我对卫青霍去病战功的一点看法

我对卫青霍去病战功的一点看法很多人都认为卫青七击匈奴,杀匈奴五万多人,霍去病六击匈奴(其中两次随卫青出征,自己为将四次)杀匈奴11万人,霍去病军功比卫青大的多。
效率比卫青高的多。
甚至有人认为卫青勇不如李广,功不如霍去病,嘲笑卫青作战大量缴获匈奴畜群,物质.认为卫青战功不值一提.所以有的小说家写汉武打匈奴只谈李广,霍去病,根本不谈卫青。
下面我想对卫青霍去病战功谈一点看法卫青与霍去病同为不世出的一代名将。
他们两的战术方法都是深入敌境,出奇制胜,远程奔迂回包围的。
卫青为此种战法的开创者。
霍去病将之发扬光大。
但我认为两人作战方法细节上略有区别。
从战争的结果对全局的影响来看,卫青比霍去病高出一头。
汉匈战争是持久战,战马是很重要的一环。
当时一匹战马值30万贯钱。
战争开始时匈奴的战马品种比汉朝的好,匈奴士兵比汉朝士兵更善马战,汉朝士兵对匈奴境内的环境不了解.汉军几十年来形成了害怕匈奴,认为匈奴骑兵不可战胜的心理.以上这些就是卫青一击匈奴的背景.战争双方也拼物质基础,汉的物质基础是粮食,战马,钱等。
匈奴的物质基础是牛马羊,水草丰美的草原。
牛马羊,水草丰美的草原,同时也是匈奴人的生存基础。
卫青打仗,并不重在杀人多少,而是重在实现战略目标,重在给敌人经济以重大打击,并重在获取敌人物资,以战养战,使敌人失去生存的基础。
从而打败敌人。
这一特点从河南战役卫青战楼帆王,白羊王,杀5000余人,获牛马羊百万头,收河南地可看出。
漠南战役,更说明了这点,卫青战右贤王,俘男女15000人,获牛马羊千百万头,完全击跨了右贤王。
这两次战役虽然杀人不多,但却从生存基础上完全摧毁了楼帆王,白羊王,右贤王所部。
占领了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
对匈奴整个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使该三部只剩下等待饿死的人,只能各奔东西,自找生路。
以后数十年不见楼帆王,白羊王,右贤王所部,对汉朝侵略。
卫青的这种战略思想,还可从卫青采取的春天烧匈奴草原,饿死匈奴牛马羊的战术中看出来。
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和霍去病》xx年xx月xx日•卫青简介•卫青的军事成就•霍去病简介目录•霍去病的军事成就•卫青和霍去病的比较•结论01卫青简介1卫青的生平23卫青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从小生活艰难,但并没有阻挡他的成长之路。
出生贫寒卫青最初在汉武帝的宫廷里担任侍从,随后被选拔进入羽林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从军经历卫青在汉朝的多次战争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对匈奴的战争中,他率领汉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
征战南北卫青的家族原为山西豪族,后因战乱没落,他从小生活艰难。
出身低微卫子夫是卫青的同母姐姐,也是汉武帝的皇后,这使得卫青在宫廷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兄弟姐妹卫青的家族背景培养武术卫青从小就有进取心和军事才能,他努力学习武术,为日后的征战打下了基础。
学习兵法卫青熟读兵书,善于运用计谋,这使得他在战争中具有很高的指挥才能。
卫青的成长经历02卫青的军事成就卫青的战争经历龙城大捷元光六年(前128年),卫青出兵龙城,取得胜利,这是汉朝对匈奴的首次大胜仗。
奇袭高阙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率领汉军从云中出发,成功夺取了高阙,切断了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与河套地区的联系。
卫青的首次出征卫青在元光六年(前129年)首次以车骑将军出征匈奴,这是他军事生涯的开始。
卫青的战术和战略依托骑兵的快速机动卫青利用汉朝发达的马政,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通过快速机动打击敌军。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卫青善于利用匈奴轻敌的心理,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集中兵力进行歼灭战。
远程奔袭,出其不意卫青敢于冒险,多次进行远程奔袭,出其不意地打击匈奴。
03提高了汉朝的国际地位卫青的胜利,提高了汉朝在国际上的地位,为后来的武帝扩张奠定了基础。
卫青的贡献和影响01稳定了北部边疆卫青通过多次对匈奴的战争,为汉朝稳定了北部边疆,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
02促进了民族融合卫青的军事行动,促进了汉族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融合,加强了民族团结。
03霍去病简介公元前140年出生于河东平阳18岁第一次出征匈奴24岁最后一次出征匈奴,之后病逝霍去病的生平霍去病的家族背景父亲霍仲儒是平阳县的县令母亲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姨母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皇后在舅舅卫青的影响下,开始培养出对匈奴的深仇大恨霍去病的成长经历少年时期跟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青年时期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多次出征匈奴,取得重大胜利中年时期04霍去病的军事成就霍去病的战争经历17岁随军抗击匈奴入侵霍去病在17岁时随军出征,抗击匈奴入侵,展现出勇猛无畏的精神。
卫青和霍去病的读后感

卫青和霍去病的读后感读完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事,那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超燃的古代英雄大片。
先说卫青吧,这老兄可真是个传奇。
他出身低微,本来就像一颗被埋在土里的珍珠,谁能想到最后能发出那么耀眼的光呢。
他就像是那种默默努力,然后突然惊艳所有人的励志典范。
卫青打起仗来那叫一个稳准狠,面对匈奴那些来势汹汹的敌人,他就像是一个冷静的棋手,匈奴的那些小伎俩在他眼里就跟小儿科似的。
而且他还特别能带着兄弟们一起打胜仗,他手下的士兵肯定都觉得跟了个超棒的老大。
每次看到他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我就想象着他穿着铠甲,拿着武器,眼睛坚定地盯着前方,大喊一声:“兄弟们,冲啊!”那场面,简直帅爆了。
再说说霍去病,这小年轻更是不得了。
感觉他就是那种自带主角光环的人,年少成名,简直就是军事天才啊。
他的作战风格就像一阵狂风,迅猛无比。
他好像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带着他的骑兵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直地刺向匈奴的心脏。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一出口,那气魄,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他像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无比绚烂。
他的一生就像是一场刺激的冒险,而且每次冒险都大获全胜。
卫青和霍去病就像是大汉王朝的两把宝剑,守护着国家的安宁。
他们两个放在现在,那就是超级偶像啊,还是那种靠实力说话的偶像。
他们让我明白了,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有才华、有勇气、肯努力,就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而且他们那种爱国的情怀,真的特别让人感动。
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代,能跟着他们去打匈奴,那肯定也是一件特别酷的事儿,哪怕当个小兵,估计也能跟着沾光,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呢。
这两位英雄的故事就像酒,越品越有味道。
历史趣谈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故事 霍去病封狼居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卫青霍去病破匈奴的故事霍去病封狼居胥
导语:我们现代人的名字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小时候长辈起的乳名,等到了上学年龄的时候,会起一个学名,然后学名就会伴随着我们一辈子了。
古代人起
我们现代人的名字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小时候长辈起的乳名,等到了上学年龄的时候,会起一个学名,然后学名就会伴随着我们一辈子了。
古代人起名字比我们现代人要复杂一些。
古代时候,一个婴儿降生的时候,长辈会给他起一个乳名,等他年纪稍长一些,会起个名,还会起个字,有些人还会自己给自己起个号。
以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来说,曹操乳名是阿瞒,名为操,字孟德,至于有没有号,在历史上没有记载。
汉朝的将军霍去病是以私生子的身份降生的,他的母亲托人给他起了个乳名叫虎子。
霍去病名去病,而关于霍去病的字,历史上并没有记载霍去病字什么。
在古代,字一般是父母亲请长辈给孩子起的,而霍去病是私生子,因此从出生的时候起就没有家族,自然没有长辈为他起字。
他的舅舅卫青也是私生子,但是卫青后来成名,自己为自己起了一个字。
而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因为从小生长在父亲身边,就被长辈起了字。
古人的字一般是和名相通的,以广为人知的三国人物来说,诸葛亮名亮字孔明,亮与孔明的意思很相近。
霍去病如果是起字的话,一般也会和去病这两个字有着相似的意思。
霍去病的名是汉武帝取的。
霍去病的母亲有一次抱着他去宫里看望自己的妹妹卫皇后,霍去病当时还是婴儿,见到生人大哭了起来,汉武帝当时正患上感冒,听到霍去病大嗓门的哭声,一下子被吓了一身冷汗,感冒直接好了,因此为霍去病取名去病。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生活常识分享。
卫青和霍去病

霍去病的贡献
卫青和霍去病作为西汉时期的两位杰出将领,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匈奴的战争中,也体现在他们对中国军事思想和骑兵战术的贡献上。
结论
THANKS
感谢观看
开创了新的战术和战略
霍去病的战术和战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新的战争模式。
激发了民族的尚武精神
霍去病的勇猛无畏、敢于进攻的精神激励了当时的西汉军队和人民,也成为了后世民族英雄的典范。
01
02
03
05
卫青和霍去病的比较
VS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汉朝时期的著名将领,都为汉朝的疆土扩展和维护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都是出身贫寒,但凭借才华和勇气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此外,两人都以骑兵为主要战斗力,强调快速机动作战和突袭。
中年时期
04
霍去病的军事成就
霍去病的战争经历
要点三
17岁随军抗击匈奴入侵
霍去病在17岁时随军出征,抗击匈奴入侵,展现出勇猛无畏的精神。
要点一
要点二
指挥两次河西之战
霍去病在河西走廊指挥两次大战,大败匈奴,控制了整个河西地区。
参与漠北之战
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担任主帅,率领骑兵长途奔袭,打败了左贤王的主力。
卫青对汉朝的影响
霍去病通过多次战争击败匈奴入侵,保卫了汉朝的疆土,扩大了汉朝的版图。特别是在河西之战中,他率领汉军长途奔袭,成功击败了匈奴多个部落,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他的成功也激励了更多人投身军旅,为汉朝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将领。此外,霍去病的作战风格也影响了后来的将领们。
霍去病对汉朝的影响
卫青是汉朝时期的名将之一,被誉为“龙城飞将”,其历史地位较高。他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臣之一,为汉朝的扩张和维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也是骑兵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为汉朝培养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此外,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身平民的将领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之一。
历史趣谈:卫青与霍去病的故事 汉武帝的两颗将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卫青与霍去病的故事汉武帝的两颗将星
导语: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的。
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当了一名骑奴。
后来,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的地位才渐渐显贵起来。
就在李广在战斗中被匈奴兵俘虏后又逃回的那年,汉军四路人马,三路都失败了,只有卫青打了个胜仗,被封为关内侯;以后,又接二连三地打败匈奴兵,立了战功。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骑兵三万,追到长城外。
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军还离开很远,一点也没防备,在兵营里喝酒作乐,喝得酩酊大醉。
卫青在夜色的掩护下,急行军六七百里,包围了右贤王。
汉兵从四面八方冲进匈奴营地,打得匈奴部队四面逃窜,乱成一团。
右贤王的酒刚刚惊醒,要抵抗已来不及了,只好带着他的几百个亲信脱身逃走。
这一仗,卫青的人马一共俘获了一万五千多个俘虏,其中匈奴的小王十多人。
匈奴的左右贤王,只比单于低一级。
这次战争,右贤王全军覆没,对匈奴单于是一个很大打击。
汉武帝得到捷报,立刻派使者拿着大将军印,送到军营,宣布卫青
生活常识分享。
卫青和霍去病的读后感

卫青和霍去病的读后感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那可真是大汉王朝的“超级英雄”组合啊!先说卫青,这老哥的经历就像一部逆袭大剧。
本来出身低微,就因为姐姐卫子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他才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可你别以为他是靠裙带关系才建功立业的。
人家卫青在战场上那可是实打实的猛啊!他就像一把犀利的宝剑,直插匈奴的心脏。
第一次出征,就敢带着大军深入敌境,还打了个大胜仗,这就好比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一下子就把江湖上的恶霸给揍得屁滚尿流,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而且卫青打仗还特别有谋略,他不像那种只知道猛冲猛打的莽夫,他能巧妙地运用战术,把匈奴的骑兵耍得团团转。
就像下象棋一样,他每一步都算得死死的,匈奴那些将领在他面前就像新手,被他吃得死死的。
再说说霍去病,这小子简直就是个军事天才啊,是老天爷专门派来收拾匈奴的吧。
他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卫青打仗,那成长速度就像火箭一样。
霍去病打起仗来那叫一个疯狂,“封狼居胥”,这是多少武将一辈子的梦想,他年纪轻轻就做到了。
他带领着他那支像旋风一样的骑兵部队,在草原上横冲直撞,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都得打哆嗦。
我感觉他就像是个开着无敌外挂的游戏玩家,在匈奴的地盘上大杀四方,而且还每次都能全身而退。
他的作战风格特别激进,就像那种玩赛车游戏,一路狂飙,不把对手甩得远远的绝不罢休。
这两个人加在一起,简直就是匈奴人的噩梦。
他们让大汉的威名远扬,把以前老是欺负汉朝的匈奴打得再也不敢轻易南下牧马。
而且啊,他们还让汉朝的百姓挺起了胸膛,以前总是担心匈奴的侵扰,现在可以安心过日子了。
他们就像是两座大山,稳稳地矗立在汉朝的边疆,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
从他们身上,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有本事,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
卫青出身低微又怎样,霍去病年纪小又如何,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敢、智慧和对国家的忠诚,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英雄。
他们也让我知道了团队的力量,卫青和霍去病虽然各自作战,但都是为了大汉这个大团队的荣耀而战,他们互相配合,一个稳扎稳打,一个勇猛激进,就像一个组合拳,把匈奴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卫青霍去病传》每每翻开华夏民族的史书,总会在心中回荡起《中华世纪坛序》。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
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
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不错,上至三皇五帝,下到近代革新,中华民族无一不在兴亡中沉浮,各朝各代均是有起有伏,后人的评价也是参差不齐,唯有秦皇汉武在其中熠熠生辉,秦人二代而亡暂且不论,汉武之名辉耀华夏。
其中有极大功勋者,就不得不提卫青,霍去病二人,其中二十四史之《汉书》更是为两位名将单独立传。
《汉书》第二十五传,《卫青,霍去病传》。
作为大汉王朝平定外患,抗击敌寇的将军,最值得记录的自然是二位对外战争中的不世战功。
《汉书》有云:“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公孙贺为轻年将军,出云中;太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
青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
贺亦无功。
唯青赐爵关内侯。
”此可见卫青之军事天赋,大军四路开进,骑将军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卫尉李广被敌人活捉,幸得逃回。
他们两个都判为死刑,赎罪作了平民。
公孙贺也无战功。
唯有卫青之路取得战果,故卫青赐爵关内侯。
其后更是多次取得了对外战争的胜利,并为刚刚修养生息后的汉朝开辟了新的领土,卫青也凭此封候,并在此后以自己优秀的军事天赋被汗帝封为大将军,统领全军。
总总赫赫战功均在汉书中有记载。
比如:“今年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案榆溪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薄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一十七级。
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八百户。
”“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
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相比于卫青大将军,霍去病的战果毫不逊色。
《汉书》记载,霍去病十八岁便为侍中,并以此两次随着卫青大军出征,屡立战功,被封为冠军侯。
原文为:“年十八为侍中。
善骑射,再从大将军。
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首虏千三百级,封贤为终利侯。
骑干孟已有功,赐爵关内侯,邑二百户。
”可见其年少英勇,更为可贵的是,年少的霍去病青年之时正是大汉王朝对匈奴大举反攻之时,在此大趋势下,协卫青大军之军威,霍去病在这一系列战役中迅速成长为一代将星,《汉书》记载:“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
博望侯张赛、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
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
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
骞至,匈奴引兵去。
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
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
上曰:“票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
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户。
赐校尉从至小月氏者爵左庶长。
鹰击司马破奴再从票骑将军斩修濮王,捕稽且王,右千骑将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虏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虏千四百人,封破奴为从票侯。
校尉高不识从票骑将军捕呼于耆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千七百六十八人,封不识为宜冠侯。
校尉仆多有功,封为辉渠侯。
”该段记叙详细而精确的记载了霍去病在此次战役中立下的偌大战功,当时匈奴的诸多上层人物和精英均被其俘虏,也正是这一役,动摇了匈奴多年以来的优势地位,同时因为霍去病率领的士卒常常选拔骁勇善战的人补充,他自己也敢深入敌区,常和精壮士卒奔驰在大军的前面。
他的部队也是有天幸,从没遭遇过很大的危险。
可是那些老将却常常落在后面,不能得到良好的战机。
从此霍去病日益受到武帝的宠爱而显贵,地位与大将军卫青相等。
而且相对于卫青坐针中军,霍去病更加勇猛,其部下往往更悍不畏死,由此在更后的作战中立下了更大的功劳,甚至超过了卫青。
如同书中记载“去病骑兵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亡裨将。
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于青。
”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无法详细得见当时卫青拜封大将军,统领全军的雄壮威武,无法得见霍去病远征大漠,为汉家天下开疆扩土的意气风发,无法得见在狼居山上,英姿勃发的青年统帅霍去病面向中原,筑坛祭拜,立碑纪念,封狼居胥的豪装英姿。
只能从这些流传千年的典籍中,从这字字珠玑的横憋勾画间体会当年的壮怀激烈,烽火狼烟。
不仅如此在《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中,除了记载两位将军的军功伟业,同时还记载了部分其麾下将领的战绩封赏,为后人考证前代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同时采用汉武帝与二位将军的寥寥数事,也简略的刻画了卫青霍去病两位大将的性格喜好。
通过《汉书》的对两位将军几件小事的描述,两位将军的形象更加生动的从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浮现出来。
《汉书》记载:“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
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由此上益重爱之。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鞠也。
事多此类。
”可见这位英年早逝的大汉侯爷对于汉武帝的耿耿忠心,以及其人的耿直性格。
不过霍去病很小就在皇帝身边任侍中,贵宠惯了,不大关心士兵。
他率领部队出征时,皇帝还要专门派太官为他带数十车生活用品,回来时丢掉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
在塞外作战时,士兵们缺乏军粮,有的人饿得爬不起来,而霍去病却还要开辟场地,踢球玩乐。
此类事情很多。
据汉书此番记载,霍去病年少就立奇功,且圣上娇惯之,因此多有不佳习性,但瑕不掩瑜,且年仅二十三就天妒英才而去,故得到了汉武帝越发恩宠。
据考证,霍去病墓位于陕西兴平县义陵东侧500米,是汉武帝义陵的陪葬墓,为一座仿祁连山形状的大土冢。
墓前陈列着大型原雕石刻,是武帝为表彰霍去病战功而立的墓饰,计有奔腾的战马脚踏拼命挣扎的匈奴,怒气正盛的卧牛卧马,昂首站立的石马、虎视耽耽的石虎,以及石人、人抱熊、兽吞羊等14种。
这些硕大的石刻都是用整座原石雕凿而成的,工程十分巨大。
石刻的题材新颖,造型生动,神态逼真。
这些巨岩石雕虽经二千多年的岁月风雨剥蚀,依然神态飞动,栩栩如生。
在中国古代的将星中,死后享受如此殊荣的霍去病可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由此可见霍去病的功勋确实非同小可,汉武帝生前对他是何等的器重和宠爱。
相对于英年早逝的霍去病,卫青在《汉书》的记载中,为人处事更为怀柔得当,但同时也不缺乏作为军人的铁血刚要。
这种复杂矛盾的性格形象,除了军队本事的锻炼,还有很大部分与其卑微的出身有关。
《卫青霍去病传》开篇即明示:“卫青字仲卿。
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
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
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青有同母兄卫长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为卫氏。
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
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
青尝从人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
”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无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不同于冠军侯霍去病从小便在汉武帝身边长大,出身卑微的卫青在面临朝廷内外不同的矛盾关系时,展现出了不同的灵活手段。
当右将军苏建全军覆灭,只身逃脱,回到大将军大营。
其余部将等人在面对败将时是否处决而争执不休时,卫青说:“我有幸以皇上的亲戚在部队裹任职,不怕没有威信。
即使为臣有权斩将,但以位高受宠的大臣而不敢擅权专杀于国境之外,而回去向天子汇报,让天子自己去处理,以此表明做臣子的不敢专权,不也是很好吗?”此番话不仅摆脱了自己两难的境地,还将自己对汉武帝的忠心表现了出来。
但除了相对怀柔的处理手段和关爱士卒的带兵作风,卫青也有其军人铁面无情的一面。
正是他,在面对那位让唐初大诗人王勃悲呼"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飞将军李广延误军机,致使大军错过会战时,令长史根据文书所列罪状去责问李广,李广因此自杀。
仅仅通过史书,我们无法准确得知两位将军真实的面容性格,且《汉书》相较于《史记》而言,在作者班固的时代,中央集权加强,经学统治严重,更加上汉明帝对班固的修史有了直接的干预,故《汉书》对人物事件的抑扬褒贬,常常有失于公正客观,而少有《史记》的批判锋芒。
就《卫青霍去病传》可管中窥豹,班固在记叙两位将军及其相关事项时,常带有情绪及偏向性的部分描写,其核心是非观略偏向于儒家的道德伦理观。
不过《汉书》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不仅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而且在记叙内容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
除此之外,《汉书》亦记载少数民族历史。
《汉书》继承《史记》为少数民族专门立传的优良传统,运用新史料将《史记·大宛传》扩充为《西域传》,叙述了西域几十个地区和邻国的历史以补充,增补了大量汉武帝以后的史实,这些记载,均是研究亚洲有关各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这篇《卫青霍去病传》便可为其中之代表,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在研究史学上亦提供了丰富的珍贵资料。
恍惚间在当年反击匈奴的寥廓战地沙场上,在奇伟嵯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脉中,依然有着两位将军敢为汉家争外域的豪迈在此间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