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供电设计

合集下载

矿山供电方案

矿山供电方案

矿山供电方案1. 概述矿山供电方案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为矿山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的方案。

矿山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产地,对供电的要求非常高。

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至关重要。

2. 矿山供电方案的要求在设计矿山供电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2.1.安全性矿山供电方案必须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以避免电力故障引起的安全事故。

供电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而且供电系统需要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等功能。

2.2.稳定性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对于矿山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

供电方案需要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以避免因电力波动或中断引起的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

2.3.可持续性矿山供电方案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优先选择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4.经济性矿山供电方案需要考虑到经济效益。

在确保安全、稳定和可持续的前提下,应该选择成本效益最高的供电设备和方案,以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矿山的竞争力。

3. 矿山供电方案的实施步骤3.1.需求分析和规划在制定矿山供电方案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

针对矿山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供电的负荷需求、电流和电压等参数,并采集矿山供电的现场数据,进行详细的技术评估。

3.2.选型和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规划的结果,进行供电设备的选型和设计。

根据矿山的负荷需求和电力消耗情况,选择适合的发电机组或变压器,并设计供电线路和配电系统。

3.3.设备采购和安装在选型和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供电设备的采购和安装。

根据选定的供电设备,与供应商进行合作,购买设备并进行现场安装和调试。

3.4.系统运行和维护供电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定期检查供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3.5.优化和改进随着矿山的发展和供电需求的变化,供电方案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1.1目的和任务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矿山电力系统的设计,包括电网规划、配电系统、保护设备、电动机驱动、照明设备等。

第二章:电源系统2.1电源选择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和电力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源供应方式,包括独立供电、接入公共电网、自备发电机组等。

2.2电源可靠性电源系统设计应考虑到电源的可靠性需求,采取适当的备份电源和自动切换装置,确保矿山电力系统在电源故障时能够及时转换到备用电源。

2.3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考虑到输电距离、负荷大小和可靠性需求,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和杆塔结构。

第三章:配电系统3.1变电站设计根据矿山的负荷要求和电源供应情况,设计合适的变电站规模和配置,包括变压器容量、开关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等。

3.2配电网设计配电网的设计应考虑到负荷类型、容量、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配电方案和系统结构,保证矿山各个用电区域的供电质量和稳定性。

3.3电力负荷管理设计合理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矿山的用电负荷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合理调度负荷,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节能效果。

第四章:保护设备4.1电力系统保护矿山电力系统应设置适当的保护设备,对系统中的电动机、电缆和传动装置进行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接地保护,确保系统在故障时能够及时切除故障部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2防雷接地保护矿山应设置合适的防雷接地设施,保护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降低雷击造成的故障和损坏。

4.3智能保护和自动化矿山电力系统应配备智能保护装置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系统的在线监测、故障诊断和故障隔离,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第五章:照明设备5.1照明设计根据矿山的照明需求和工作环境要求,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确保矿山的照明效果和能源消耗的最小化。

5.2照明安全设计合理的照明布局和灯具安装位置,避免照明设备对工作人员安全造成影响,确保照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1994)-第四章露天矿供配电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1994)-第四章露天矿供配电

第四章露天矿供配电第4.0.1条露天矿供电电压的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2.0.7条的规定。

第4.0.2条采矿场和排废场的高压电力网配电电压,应采用6kV或10kV。

当有大型采矿设备或采用连续开采工艺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其它等级的电压。

第4.0.3条当采用连续开采工艺时,移动式胶带输送机的配电宜采用移动式变电站或可移动的户外组合式配电装置。

第4.0.4条连续开采工艺和非连续开采工艺的配电线路宜分别架设。

第4.0.5条采矿场的供电线路不宜少于两回路。

两班生产的采矿场或小型采矿场可采用一回路。

排废场的供电线路可采用一回路。

两回路供电的线路,每回路的供电能力不应小于全部负荷的70%。

当采用三回路供电线路时,每回路的供电能力不应小于全部负荷的50%。

同时,还应符合本规范第2.0.21条中按负荷分级对供电线路的要求。

第4.0.6条有淹没危险的采矿场主排水泵的供电线路不应少于两回路。

当任一回路停电时,其余线路的供电能力应能承担最大排水负荷。

第4.0.7条采矿场的供电线路,宜采用沿采矿场边缘架设的环形或半环形的固定式、干线式或放射式供电线路。

排废场可采用干线式供电线路。

固定式供电线路与采矿场最终边界线之间的距离宜大于10m;当采矿场宽度较大且开采时间较长,架设在最终边界线以外不合理时,可架设在最终边界线以内。

第4.0.8条采矿场内的高压电力设备和移动式变电站宜采用横跨线或纵架线(统称分支线)供电。

分支线应为移动式或半固定式线路,移动式线路应采用轻型电杆架设。

横跨线的间距宜采用250~300m。

第4.0.9条在采矿场和排废场的架空供电线路上设置开关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环形或半环形线路的出口和需联络处应设置分段开关,且宜采用隔离开关;二、在分支线与环形线、半环形线或其它地面固定干线连接处应设置开关,且宜采用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或其它断路器;三、高压电力设备或移动式变电站与分支线连接处宜设置带短路保护的开关设备;四、移动式高压电力设备的供电线路,应设置具有单相接地保护的开关设备。

矿山供电方案

矿山供电方案

矿山供电方案
矿山供电方案可以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制定,以下是一些
常见的矿山供电方案:
1. 传统电网供电:
传统电网供电是指将电力从电网输送到矿山的供电方式。

这种供电
方式适用于矿山周边有稳定的电网供应,且输电线路经过矿山区域
的情况。

2. 独立发电机供电:
独立发电机供电是指在矿山内部设置发电机组来进行供电。

这种供
电方式适用于矿山周边没有电网供应,或者电网供电不稳定的情况。

独立发电机供电可以选择柴油发电机、天然气发电机或者太阳能发
电机等。

3. 太阳能供电:
太阳能供电是指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行供电。

这种供电方式适用于矿山地区阳光充足且没有电网供应的情况。

太阳能供电具有环保、可再生和长寿命等优点。

4. 风能供电:
风能供电是指利用风能转动风轮产生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为电
能进行供电。

这种供电方式适用于矿山地区有稳定的风能资源的情况。

风能供电也具有环保、可再生和长寿命等优点。

5. 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是指将电力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储能系统可以是电
池组、超级电容器、蓄电池等。

储能系统可以和传统电网供电、独
立发电机供电、太阳能供电或者风能供电等相结合,提供电力备用
或平衡电网负荷。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矿山供电方案,具体选择要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矿山供电方案 (2)

矿山供电方案 (2)

矿山供电方案
矿山供电方案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电网供电:矿山可选择接入当地的电力公司供电网络,通过电线杆、电缆等方式接入矿区,从而获取稳定的电源供应。

这是一种常见的矿山供电方式,适用于供电网覆盖广泛、电力供应稳定的地区。

2. 独立发电站:对于偏远地区或电力供应不稳定的矿山,可以考虑建设独立的发电站。

独立发电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发电设备,如柴油发电机组、天然气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等。

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发电设备以及配套的燃料供应设施。

3. 风光互补发电:一些矿山地区具备较好的风能或光能资源,可以考虑利用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技术。

通过安装风力发电机组或光伏电池板,将风能或光能转化为电能,满
足矿山的供电需求。

此外,还可以结合储能技术,将多余
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备矿山用电高峰或断电情况下使用。

4. 节能降耗措施:除了选择合适的供电方案,矿山还可以
采取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减少对电能的需求。

例如优化
矿山设备的运行方式,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优化照明
系统,采用节能灯具;推广高效的电动机和变频器等节能
设备;加强节电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能源意识等。

综合考虑矿山的地理、气象、电力供应情况以及经济因素,选择合适的供电方案对于矿山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都具
有重要意义。

50万吨磷矿开采供电设计

50万吨磷矿开采供电设计

50万吨磷矿开采供电设计这次地下开采设计是针对保康磷矿白竹矿区II、III、IV矿段进行的,生产能力150万t/a。

II矿段沿走向长500m,,III矿段沿走向长1240m,IV矿段沿走向长1970m,平均倾向80°~130°,平均倾角16°,矿石和围岩稳定性较好。

本次设计采用双平硐开拓,主平硐用于运输矿石,辅助平硐用于运输人员、设备、材料等,罐笼提升,胶带运输;采用无轨自行设备切顶房柱法进行开采,矿块沿矿体走向排列,矿块高度50m,长度50m,铲运机出矿;该矿采用单翼对角通风系统,回风天井加通风平硐回风;并给技术经济条件、矿山机械、给排水进行了选型、计算和分析,编写基建进程计划,完成对矿区地下开采的初步设计。

矿区概况保康磷矿在武当山的南面,神农架的东面,白竹矿区在保康县的西南方向。

矿区从东面的郭家坡,向西到前坪,北面靠近安包子,南面毗邻烟灯垭。

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10°56′26.4″——110°57′21.6″;北纬:31°39′52.7″——31°42′57.7″。

矿区面积是11.51km2。

矿山距离保康县城70km,从县城到襄樊市144km,距离宜昌市210km,都有公路相通,新建的209国道穿过矿区北部,穿过209国道到兴山峡口。

1.2设计依据1.2.1设计依据《湖北省保康磷矿白竹矿区详细勘探地质报告》相关资料。

1.2.2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矿山资源的开采及其配套设施,不含选矿和加工。

1.2.3矿石设计规模矿石生产能力150万吨/年。

1.3矿区建设条件1.3.1矿区资源条件保康磷矿白竹矿区分为I、II、III、IV四个矿段,根据湖北省地质矿产局第八地质大队提交的《湖北省保康磷矿白竹矿区详细勘探地质报告》,得知资源储量是可靠的。

截至2009年10月,白竹矿区II、III、IV(III、IV矿段深部)矿段范围内储量报告批准的资源储量为6210.8万t,P2O5平均品位23.03%。

GB 50070-1994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 50070-1994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目次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矿山工程供配电 第三章 矿井井下供配电
第一节 供配电电压及供配电系统 第二节 电力设备及其保护 第三节 电缆线路 第四节 变 配 电所硐室 第五节 矿井照明 第六节 保护接地
第四章 露天矿供配电 第五章 电力牵引供电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直流牵引变电所 第三节 直流牵引网

条 当矿山工程地面配电电源采用二回或二回以上
电源线路 且其中一回路停止运行时 其余回路的供电能力 应能
承担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

条 矿山工程固定式架空电力线路的路径选择 应符
合下列要求
一 不应架设在爆破危险区
二 不应架设在未稳定的排废场内 并应有安全距离
三 应避免通过初期塌陷区域 当无法避免时 应采取安全措
第一章 总 则

条 为使矿山工程电力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
政策 做到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制订本规范

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 扩建的矿山工程电力设计 不
适用于石油矿电力设计

条 矿山工程电力设计 应根据矿山工程规模 服务
年限和远景规划 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 做到近 远
期建设 以近期为主 合理地兼顾远期建设 条件允许时 应使基
采掘工
作面应采用
三 行灯电压不应大于
第二节 电力设备及其保护

条 井下
电力网的短路电流 不得超过井下
装设的高压矿用断路器的额定开断电流 非矿用高压油断路器用于
井下时 其使用的开断电流值不应超过其额定开断电流值的
一半

条 电气设备类型选择 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无爆炸危险的矿井 宜采用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 在变

GB50070_2009_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50070_2009_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一、GB50070-2009_矿山电力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矿山工程电力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矿山工程电力设计,不适用于石油矿电力设计。

第1.0.3条矿山工程电力设计,应根据矿山工程规模、服务年限和远景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

做到近、远期建设,以近期为主,合理地兼顾远期建设。

条件允许时,应使基建与生产用电设施相结合。

第1.0.4 条矿山工程电力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颐,按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工艺设备和地区供电条件,正确处理供、用电的关系,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矿山工程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矿山工程供配电第2.0.1条矿井工程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一级负荷:1.因事故停电有淹井危险的主排水泵;2.有爆炸,火灾危险的矿井主通风机;3.对人体健康及生命有危害气体矿井的主通风机;4.具有本条1—3项之一所列危险矿井经常使用的立井载人提升装置;5.无平硐或无斜井作安全出口的立井,其深度超过150m,且经常使用的载人提升装置;6.矿井瓦斯抽放设备。

二、二级负荷:1.不属于一级负荷的大、中型矿井井下的主要生产设备;2.大、中型矿井地面主要生产流程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3.大、中型矿井的安全监控及环境监测设备;4.没有携带式照明灯具的井下照明设备。

三、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生产设备和照明设备。

第2.0.2条露天矿工程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一级负荷:1.用井巷疏干的排水没备;2.有淹没采掘场危险的主排水设备和疏干设备;3.大型铁路车站的信号电源。

二、二级负荷:1.大、中型露天矿的疏干设备和采掘场排水设备;2.大、中型露天矿采煤(采矿)、掘进、运输、排土设备;3.大、中型露天矿地面生产系统中主要生产设备及照明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电能力及高压 母线上的短路容量等情况。 (6)采区年产量、月产量、年工作时数,电气设备的价格、当地电
价、硐室开拓费用、职工人数及严均工资等资料。
2、矿井部分 (1)井筒深度,井下各巷道的分布、标高、断面等情况。 (2)井下采区数目、掘进区数目及在井下的分布情况。 (3)井下运输方式,通风方式。 (4)井下涌水量情况。主排水泵的安装台数、正常及最大涌水量
(5)采区变电所的位置一般设在上(下)山的运输斜巷和轨道斜巷的 横贯内,或在甩车场附近的巷道内。当采用矿用一般型变压器 时,不得设在回风巷或工作面进风顺槽内。
(6)在多煤层的采区中,各分层是否分别设置或集中设置变电所, 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决定。
(7)当附近变电所不能满足大巷掘进供电要求时,可利用大巷横贯 巷道设置掘·进变电 所。如大巷为单巷而无横贯巷道利用时, 可采用移动变电站。
参考资料
《煤矿安全规程》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煤矿井下供电设计技术规定》 《矿井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整定细则》 《矿井保护接地装置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 《煤矿井下检漏继电器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 《煤矿电工手册》第二分册(下) 《工矿企业供电设计指导书》
各类有关的煤矿电气设备产品样本、各类供电教材。
一、井下中央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1)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一般井下主排水泵是用电大户,因此可 与主排水泵房建在一起,呈“一”字形或“L”形布置。
(2)变电所内要求通风良好,温度不得超过附近巷道温度5℃。 (3)便于设备运输,电缆进出线要方便。 (4)地质条件好,顶底板岩层稳定,少压煤,无淋水。
根据上述要求,井下中央变电所一般设在井底车场靠近副井井 底的地方,并与中央水泵 房相毗邻。有条件时,可与牵引变 流所联合建筑。中央变电所应有单独通往井底车场或大巷的通 道。
(3)变电所内要求通风良好,温度不得超过附近巷道温度5℃。
(4)设备运输要方便,便于电缆进出,地质条件好,顶底板稳定, 无淋水。
分析上述四项要求可见,后两个要求容易满足,但前两个要求 相互矛盾。因此,在确定采区变电所的位置时,应全面分析, 综合考虑。一般先根据后两个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范围,然 后再根据前两个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在确定变电所的位置 时,一般要列出几种可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选用。
二、采区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1)尽量位于负荷中心,以减少低压线路长度和电压损失,保证 采区设备的供电质量。
(2)每个采区最好只设一个变电所,对整个采区和掘进工作面供 电,并且尽量不迁移或少迁移变电所,减少变电所硐室的开拓 费用。如一个变电所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下一区段增设变电 所,初期向掘进供电,后期向回采供电。 ,
<煤矿供电>
课程设计
设计过程
目录 一 前言.......................................... 二 设计步骤及过程 1设计资料的收集 ................................... 2井下变电所及配电点位置确定............ 3井下供电系统的拟定................................... 4采区负荷统计.................................... 5 采区变压器选择.................................. 6采区变电所和工作面配电点的确定.................. 7采区供电系统图.................................. 8采区低压电缆截面计算............................ 9 采区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 10采区电气整定保护计算........................... 11采区接地保护装置 三 设计小结...................................... 四 参考文献......................................
(1)向回采工作面供电的移动变电站位置,一般设在距工作面100 m~ 150 m的巷道中。 (2)当下一个工作面尚未开采,而其回风巷已经掘进完毕,可将上工作 面的移动变电站设置在下一个工作面的回风巷内,经过联络巷、运输 巷向上工作面供电。
(3)低瓦斯矿井的回采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可设置在该回采工作面的回 风巷内。
四、工作面配电点位置的确定
(1)回采工作面配电点一般设在距工作面50m~70m处的巷道中。
(2)掘进工作面配电点距掘进头80m~100m,一般配电点至掘 进设备的电缆长度以不超过100m为宜
三、移动变电站位置的确定
l、采用移动变电站供电的条件 随着采掘机械化的发展,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多、容量大,工作面走向 长,如仍采用固定的采区变电所供电,既不经济,又满足不了电压质 量的要求。因此,属下列情况的采区供电宜采用移动变电站:
(1)综采工作面的供电。 (2)普采工作面由采区固定变电所供电困难或不经济时。 (3)大巷单巷掘进附近无变电所可利用时。 2.移动变电站位置的确定 移动变电站的位置一般按下列原则确定:
时主排水泵的工作台数及技术数据。
(5)井底车场各用电设备及井下各高压用电负荷的分布情况,各 用电负荷的详细技术
(6)矿井生产能力,年产量、月产量、日产量,矿井工作制度、 年工作日、日工作时数等。
(7)地面变电所配电母线的最大、最小短路容量。串有电抗器, 应为电抗器出口的数据。
第二节 井下变电所及配电点位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第一节 设计资料的收集
1、采区部分 (1)矿井的瓦斯等级、采区煤层走向、倾角,煤质硬度、煤质厚度、
顶底板情况、支护方式。 (2)采区巷道布置,采区区段数目、区段长度、走向长度、采煤工
作面长度,采煤工作面数目,巷道断面尺寸。 (3)采煤方法,煤、矸、材料的运输方式,通风方式。 (4)采区机械设备的布置;各用电设备的详细技术特征。 、 (5)电源情况。了解采区附近现有变电所及中央变电所的分布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