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西卫》——一部全民皆兵捍卫家园的抗日传奇

合集下载

抗日小英雄事迹材料

抗日小英雄事迹材料

抗日小英雄事迹材料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张嘎是抗战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人物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他聪明勇敢绰号嘎子他还有伙伴分别是:善良勇敢的英子憨厚可爱的胖墩以及胆小但却讲义气的佟乐张嘎的人物原型到底是谁一直有诸多版本这里就请《小兵张嘎》的原著作者徐光耀来揭一揭谜底传说1:白洋淀雁翎队员赵波传说一: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就流传了几个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老雁翎队员赵波传说2:魏巍笔下燕嘎子燕秀峰传说二:上个世纪80年代初“燕嘎子”(燕秀峰曾名燕嘎子)在天津被“发现”了传说3:雁翎队的小鬼张沉底在白洋淀我们走访了当年的雁翎队队员、后任雁翎队副队长的孙革老人孙老谈了一个名叫“张沉底”的小鬼认为他最接近“张嘎”原型但后来参加八路军跟部队走了再也杳无音信传说4:徐光耀本人就是张嘎?有些人曾传说:“徐光耀本人就是‘张嘎’因他也是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与‘张嘎’同岁”徐老说:“形成“张嘎”的大量材料都是在我的生活储存中一点一点挖出来的”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黑暗中的战士——谢荣策谢荣策1931年11月13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谢荣策的童年是在苦水里度过的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艰难使荣策幼小心灵上萌发了反抗压迫的信念和力量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活动1948年辽中县解放后担任茨榆坨村的儿童团长参加了土地改革斗争1948年3月11日在掩护干部和群众转移时被国民党骑兵团抓走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毫无畏惧英勇斗争不幸被敌人杀害年仅16岁1949年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中县委员会追认谢荣策为革命烈士将他的遗体安葬在茨榆坨烈士陵园并为谢荣策立了纪念碑碑上刻着:“谢荣策小烈士千古”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演员[杨韬]资料和电影介绍《雾锁黎明》《终极审判》《卓尼土司》《暗号》

演员[杨韬]资料和电影介绍《雾锁黎明》《终极审判》《卓尼土司》《暗号》

演员【杨韬】资料介绍中国铁路文工团艺术室主任、编导。

1944年生,浙江省诸暨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不是为了爱情》、《青山夕照——铁道游击队后传》、《山魂霹雳》等五部均投拍。

从他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是《托着太阳升起的人》开始,便显现出他质朴、流畅、饱含诗意的艺术风格。

他导演的《紫禁城里的大学生》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提名;《师魂》获第九届“飞天奖”连续剧一等奖、第七届《大众电影》“金鹰奖”特别奖和第一届电影厂电视剧评奖特别奖。

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冰上小虎队(1998)导演暗号(1994)导演在银幕后面(1984)编剧燃烧的雪花(1993)导演不是为了爱情(1980)编剧走在战争前面(1978)编剧青山夕照(1984)编剧山魂霹雳(1989)编剧走在战争前面(1978)作曲电影介绍:《雾锁黎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官员贪腐,青帮横行。

官商勾结,黑白混淆的丑事层出不穷。

又恰逢百年难遇的粮荒,各种角色纷纷登场浑水摸鱼,一时间上海滩神魔乱舞,社会动荡,民心不稳。

国民政府北伐初成,急求稳定,为表明廉政决心,中统调查科秦域本想示意上海政府将粮荒贪污案的罪名推给死去的商会会长李元康身上,却因李元康是百姓“法官”判官所杀,并非因政府调查获罪,并遭到民盟组织的强力反对,场面十分尴尬。

秦域只好一面暗中削弱民盟实力并诱捕“判官”,一面重新物色替罪羊。

一日,上海警察厅押运赃物去南京,突遇抢劫。

林恒无意翻阅到此案,发现疑点重重,申请重新调查此案,却遭到了警察厅上上下下的阻挠。

林恒将疑虑告知秦域,虽然得到了秦域的支持,开始暗中展开调查,但林恒不知,老奸巨猾的秦域早已暗中设下“棋盘”。

案情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而与此同时,林恒在查案中也逐渐与“判官”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虽秦域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替罪羊,然而面对成果,他却并不满意。

因为,神秘的“判官”依然在逃……《终极审判》民国初年的上海滩,灯红酒绿掩饰不住浮华下的罪恶与贫苦。

现代军旅题材电视剧推荐

现代军旅题材电视剧推荐

现代军旅题材电视剧推荐近年来,军旅题材的影视剧创作繁荣,很多电视剧都受到的观众的好评。

你喜欢看军旅电视剧吗?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推荐的现代军旅题材电视剧,欢迎参阅!现代军旅题材电视剧《生死线》:“纯爷们的戏”导演:孔笙编剧:兰晓龙主演:廖凡,张译,李晨,杨烁,吕夏,王黎雯,方慧集数:47集首播时间:2009年9月19日剧情简介一九三八年徐州会战后期,日军奇袭沽宁港,此举被潜伏多年的地下党员欧阳山川识破,无奈他势单力薄无法阻止,沽宁城终被占领。

在身份特殊的城市无产者四道风的带领下,欧阳山川组建抗日组织“四道风”。

这个极具个性化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的抗日组织包涵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各种力量。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沽宁经历了抗战期间敌后武装最艰难的两年; “四道风”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把原子物理学家何莫修送上美军的接应船只。

在漫长的突围之战中,四道风带领游击队除去了沽宁城大汉奸同时也是他师兄的李六野。

性格温吞但内心血性十足的何莫修最终被感染而决定留下来,正式成为“四道风”一员。

《中国国防生》导演:段连民主演:张雅蓓,邹廷威,高梓淇,林爽,伊春德,刘超集数:28上映时间:2013年7月24日(上星)剧情简介新时期解放军实行重大干部制度改革,依靠地方大学为部队培养国防生。

一架军用直升机飞临南海海域某荒岛,接走了正带领海军陆战队员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的参谋高憧。

舰队干部处长告诉高憧,海军在东南昌华大学成立了国防生选培办,要调她去选培办工作,担任参谋负责选拔训练国防生。

高考过后的苏寒与父亲苏一良——市刑警队队长,大吵过后无所事事的在街上闲逛遇上小偷,情急之下小偷和同伙持刀挟持苏寒威逼众人,高憧出手制服了小偷,让苏寒十分佩服。

天生叛逆的苏寒在父亲的强迫下加入到国防生的队伍当中。

她的同学江天、沈玉川等人也都进入了学校,并且认识了刘洛、唐一恭、杨帆、黄小朵、谢欣怡、蒋若琳等人。

陆战队出身的高憧,性格严谨,对刚入学的新生们要求极其严格,经过艰苦的锻炼,懵懂的少年们成长为国防生骨干。

著名作家徐锦川简介及作品

著名作家徐锦川简介及作品

著名作家徐锦川简介及作品
徐锦川(19212001),原名徐培礼,号百花谷,祖籍台州,上海人,中国著名作家,1941年参与抗日游击战,投身新文化运动,1945年参加全国文艺表演大会。

徐锦川1940年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在系内他遇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他们影响了他的思想,给他的文学道路指明了一个可以践行的方向。

194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到家乡台州,加入抗日游击战。

1945年徐锦川回到上海,投身新文化运动。

那时,他被社会主义文学和文艺理论所吸引,开始以社会主义文学为主攻。

他把西方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结合起来,把现实主义和抒情主义相结合,使他的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与人民的感受相符。

徐锦川的著作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

他最著名的小说有《绿山墙的安妮》、《若情若理》、《女演员》等,最著名的散文有《我的家》、《苦恋》、《动物园》等,最著名的诗歌有《青春的记忆》、《红颜离欢》,最著名的剧本有《红娘子》等。

这些著作都反映了人民苦难,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对富足安定的向往。

徐锦川的文学遍及中国各地,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中国被广泛传播,作品有《绿山墙的安妮》曾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也曾出版了《徐锦川年谱》,收集了他一生中的作品及其他文章。

徐锦川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坚持社会主义文学,把反映人民苦难,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对富足安定的向往融入文学形式,把台州
大地的情怀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文学风格。

在中国文学史上,他就像一面绿色的横幅,展示了一种人民的文学精神。

《锦衣卫之残阳如血》

《锦衣卫之残阳如血》

老公的评论:虽然并没有太多创新的地方,但是我觉得《锦衣卫之残阳如血》还是一部可看的武侠电影,剧中的打斗场面不说了,只单凭剧中的剧情反转又反转,其实就可以看出编剧、导演还是用了一番心血的。

看《武林》系列电影认识了于青斌,觉得他虽然算不上多帅气,但是自由一番电影中武林人士的气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锦衣卫小团体中的的老大秦风,从扮相和打斗方面说不上出彩,但是从性格方面,还是有些看点的。

秦风不仅冷静、动脑,而且重视兄弟情义胜过了重视法理誓言,他先是想保参加谋反的的老五,又不顾当年的约定,不杀为皇命而害死老五的老三……,秦风的性格多少是有些矛盾的,最后他的解甲归田,也许是最好的归宿吧。

捕头顾不凡在电影中要活的轻松的多,个人感觉这个角色应该拍出衍生的电视剧才对,他的身份、经历,明显要更“传奇”一些,更有文艺作品发挥的空间。

至于历史中的锦衣卫到底有没有电影中的锦衣卫这么正直呢?那显然不是我这样的观众能够解释清楚的话题,不过,这部电影至少激发了我去查一查历史的兴趣……老婆的评论:在我看来,主人公秦风(于青斌)作为锦衣卫是不合格的。

因为他最先想的到不是皇上朱瞻基,而是大义,再是兄弟情义,而他作为锦衣卫皇帝的一把刀,那是不合格,并没有起到皇帝想往哪砍就往哪砍的意义。

这一点他的好兄弟老三就很明白这个道理。

可惜的是政治斗争有很多很多无谓的牺牲,比如汉王就抓了秦风好兄弟老五娘子的父母逼着他制造假消息,最终却被老三杀了,而老三执行的就是皇帝的命令。

看历史故事时,我觉得朱瞻基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当然,和藩王的斗争现在还真不好说他们谁对谁错。

我以为其实内斗很消耗国力的。

在秦风看来公义很重要,兄弟情也很重要,所以,即便在知道老三与汉王的勾结,他依然想的是如何把老三拉回来,如何消除减轻他的罪。

至于这部电影中秦风和顾不凡如何识破阴谋,如何还原钱大人一家被灭门案,为赵王被陷害直面皇帝,可是赵王还是被关押。

汉王还是造反了,最终只有死路一条。

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提分冲刺考点梳理演练(全国)专题13 白洋淀纪事(教师版)

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提分冲刺考点梳理演练(全国)专题13 白洋淀纪事(教师版)

专题13白洋淀纪事(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作家作品】孙犁,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孙芸夫、耕堂、芸斋、姜化、庸庐、时限等,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为背景,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以亲切轻柔的笔调描绘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以细腻诗意的笔调表现女性们勤劳、善良、聪明、勇敢的美好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选录了《芦花荡》《荷花淀》《光荣》《嘱咐》《采蒲台的节》等四十篇经典作品。

《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

《白洋淀纪事》,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荷花淀》有“诗体小说”之称。

【文章主题】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社会大背景,表现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尤其歌颂了当地妇女的爱国及乐观主义精神,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荷花淀》: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乐观的、坚强的。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侧面表现出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

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芦花荡》:记叙了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进陷阱,并消灭鬼子,替受伤的女孩子报仇的壮举,歌颂了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英雄品质。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试题库现代文学部分(试题)一、填空题(每空一分)1.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生于( )年于( )逝世,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赞赏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 )和伟大的( )”。

2.鲁迅的第三个短篇小说集《》收历史小说8篇,多是在“( )”基础上,“( ),”“( )”的古今融合之作。

3.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多收在《》中,部分篇幅较长的文章则收在《》里。

他前期的杂文集有《》、《》、《》和《》四本。

4.鲁迅后期杂文集有《》、《》、《》、《》、《》、《》、《》、《》、《》、《》等十本。

5.郭沫若原名( ),“沫若”是他( )年开始发表新诗时期的笔名。

6.五四以后郭沫若写了三个历史剧《》、《》和《》,合称《三个叛逆的女性》。

7.除《女神》外,郭沫若还出版了《》、《》、《》等诗集,1928年写的《》,显示了革命文学初期诗歌创作的实绩。

8.郭沫若除了诗歌集之外,还有自传体小说《》等小说绩。

9.“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创作了《》、《》、《》、《》和《》等五部大型历史剧,借历史题材,讽谕现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10.胡适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出版于( )年( )月。

他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剧本。

11.叶绍均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面貌。

( )称其为“扛鼎之作”。

12.许地山的《》等作品借异域写故土,表现了较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而他30年代以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和《》则标志着他走上了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著名散文《》是其性格的自我写照。

13.王统照早期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幻灭;后来的《》则写了血和泪,对黑暗现实进行暴露和控诉;30年代的长篇《》展显了3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广阔画面。

14.冰心著名的小诗集是《》和《》,作品以较少的诗行表现一种感情意境充满了对( )、( )和( )的歌颂。

国防红色经典故事

国防红色经典故事

国防红色经典故事
1. 《红旗漫卷西风》: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进行殊死搏斗的壮烈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尊严和独立的决心和勇气。

2. 《火线追梦》:讲述了中国火箭军官兵在保家卫国的岗位上,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展现了中国军人坚忍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3. 《战地歌谣》:故事以解放军某特种部队的一次任务为背景,讲述了军队指战员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经历生离死别、风险和困难,英勇奋斗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坚韧和勇敢。

4. 《生死之战》:反映了中国空军飞行员在保卫国家安全、捍卫领土完整的战斗中,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的故事。

5. 《戍边英雄传》:讲述了中国边防军人在中外武装分子侵扰的边疆地区中,坚守边防岗位、保卫祖国安全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人坚定不移的忠诚和勇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西卫》——一部全民皆兵捍卫家园的抗日传奇
故事发生在九一八事变的大背景下,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重要城市接连陷落,曾为东北军上尉的张天一率众保卫家乡锦西。

一部充满热血、乡土情怀的抗日传奇谱写开来……
小说中提到了日军炸毁了一小段铁路,并用三个穿东北军军服的流浪汉来欲盖弥彰,造成东北军炸毁铁路引发事端的假象。

并以此为借口攻占东北,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作者通过描写张天一的回忆巧妙地揭示了这一背景。

中学时的我通过学习历史了解这一事件的经过,可这并不如作者对张天一这一人物的心理描写所带来的感受更加直观,这是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平衡点。

小说的主要人物张天一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青年,在保卫锦西、攻占锦西的一系列事件中,他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一个急性子变为一个稳重的青年指挥官。

在故事情节中,占领锦西的日军已是日薄西山,他们抓捕了张天一的父亲,希望以此逼迫张天一退兵,张天一不从,联想到刘邦“分一杯羹”的典故,他下了狠心,并不理睬。

最终张天一的父亲被日军残剥皮杀害,甚至还游街示众。

但这并没有使张天一崩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抗日决心。

面对着叛逃的伊兰,他的心中传来了父亲的声音:一腔热血给谁?给爹,给妈,给国,给家!
伊兰是孙国栋县长家的千金小姐,她不仅优雅美丽,而且还知书达理,有一腔爱国热血,她最崇拜有着抗日经历的张天一,并且总是带领全县的学生们呼吁抗日,呼吁筹款购买武器装备保卫家乡。

可到故
事的结尾,她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日军将领的夫人……在这之前,伊兰一家作为人质跟随日军被迫转移。

伊兰究竟是心甘情愿沦为无耻之徒,亦或是潜伏在日军身边地下党不得而知。

抛开故事情节,我更希望依然是后者,是一颗在敌后闪闪发光的星星。

小说全篇以保卫锦西,攻占锦西为主线,其中也夹杂着张天一这一主要人物对父母的孝心愧疚,对依兰的爱恨情愫,对国家、家乡的无限热爱,以及啸聚山林的土匪,为了民族大义而献身于抗日事业中。

除此之外,也不乏面对日军刀枪威胁下,亲人生不如死的挣扎而背信弃义的无耻小人。

总得来说这是一篇充满传奇色彩而又不乏历史事实、乡土情怀的抗日长篇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