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聚焦大概念,落实核心素养

聚焦大概念,落实核心素养

聚焦大概念,落实核心素养作者:张晓亚来源:《求学·教学教研版》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结合新课标理念,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第一个大概念为例,论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单元概念教学的基本过程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概念;单元概念教学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为宗旨”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第一项基本理念。

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

而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培养形成。

“内容聚焦大概念”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第二项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中明确表述,大概念是指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的基础知识,包括对原理、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是生物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围绕大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而大概念是建立在重要生物学概念和一般的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还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概念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安排不能只停留于“教材单元”上,需要教师从“聚焦大概念,落实核心素养”的角度赋予“单元”新的内涵: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从学科内容的角度是以某一大概念为基本单位,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单位。

在若干节课构成一个单元的同时,也达成了建构大概念和重要概念的路径。

依据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设计单元教学时一般围绕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要到哪里去)、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怎样的途径到达目的地)、组织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地到达目的地)、评估学习结果(是否到达目的地)四个核心问题。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和细胞》核心知识归纳(1—3章)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和细胞》核心知识归纳(1—3章)

《分子与细胞》第1—3章核心知识使用方法:流利诵读、默读、默记、同学互动问答、能说、能写、过关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到细胞》1、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即使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和繁殖。

②生物圈中存在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③许多动物和植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4、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5、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6、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所差异,反映了细胞的多样性。

同时,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反应了细胞具有统一性。

7、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8、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如细菌、蓝藻。

9、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10、原核细胞具有和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但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只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

11、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12、细胞学说的要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后来被修正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3、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证明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新2024秋季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新2024秋季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和化合物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认识到它们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对细胞物质组成的初步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及功能,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和推理能力,学会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理解生命现象。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究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来源、分布及作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4.社会责任:认识到元素和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与平衡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细胞中主要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功能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元素与化合物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共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教学资源•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教材及教辅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动画等展示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及功能•实验材料(如有条件):用于检测细胞中特定化合物存在的试剂(如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相关科学文献、网络资源等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PPT和视频,系统讲解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及功能。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和化合物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细胞或生物体,分析其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及功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实验演示法(如有条件):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中化合物的存在及检测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张包含多种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元素和化合物,它们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设疑激趣:提问“细胞是由哪些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这些元素和化合物在细胞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新2024秋季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新2024秋季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细胞膜作为细胞边界的重要性,认识其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和细胞识别等方面的功能。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科学探究:通过模拟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4.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细胞膜研究在生物技术、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及其主要功能(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识别)。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膜结构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以及如何通过其结构特点实现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三、教学资源•高中生物学必修人教版教材及教辅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展示细胞膜结构图片、动画及功能介绍•实物模型或挂图:细胞膜结构模型•虚拟实验室软件(如条件允许):模拟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互动学习平台•相关科学文献、网络资源及视频资料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PPT和实物模型,系统介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细胞膜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实验演示法:利用模拟实验或视频展示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过程。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细胞膜在生物体中的应用,如药物输送、细胞信号传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张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引出细胞膜作为细胞边界的概念。

•问题导入:提问“细胞膜是如何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同时又能进行必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 新课教学(一)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介绍历史背景:简述细胞膜发现的历史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展示流动镶嵌模型:利用PPT展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详细讲解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及糖类分子的位置和作用。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核心素养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核心素养
2.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2.科学思维一一归纳与概括:结合ATP的结构特点,了解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水解和合成之间的关系。模型与建模:结合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模型,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通货”的原因。
第3节A理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2.科学思维——①归纳与概括:观察多种氨基酸,归纳出不同的氨基酸结构上的共性和差异。②演绎与推理:分析蛋白质合成的一般过程,并由此推理相关的数量计算。
3.社会责任——利用蛋白质结构与高温、盐浓度的关系,正确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利用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知道如何营养、合理的膳食。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3.社会责任一一根据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能够指导农业生产中如何进行合理灌溉、合理施肥,能够解释植物“烧苗”现象。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程标准
1.体会科学家建立生物模型的过程
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
适应的观点。
核心素养
1.科学思维一一①模型建构:基于生物膜的组成及结构特点制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此认识生物膜的结构。②演绎与推理:根据生物膜结枃探索过程的有关实验,提出对生物膜结构及特点的假说,然后进一步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
3.科学探究一一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4.社会责任一一运用细胞呼吸原理,对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实例作出科学解释。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课程标准
1.说出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介绍及说明-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介绍及说明-

科学家访谈
科学家访谈
科学家访谈
科学家访谈
科学家访谈
生命观念 结构与功能 观
科学家访谈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家访谈
科学家访谈
社会责任 家国情怀
科学家访谈
总结
• 科学家要有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 科学家有正能量,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 与模块教材的内容密切相关 • 访谈集中体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 给学生以鼓励,以希望,以寄语
第1节 被动运输
5.
6.
注意:如果把“探究植物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上成 了“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则失去了探究的价值,与 本节的主题“被动运输” 不相符合
第1节 被动运输
转运蛋白与载体蛋白
✓ 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 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肽键Leabharlann 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21种新修订的教材介绍,组成人体蛋白质的 氨基酸有21种,其中8种为必需氨基酸,13种 为非必需氨基酸。与原教材相比,构成人体 蛋白质的氨基酸多了1种,这种氨基酸就是硒 代半胱氨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认知逻辑 节的呈现顺序体现了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知识体系的呈现顺序不变 2.探究实践设计的思想体现了认知规律 3.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4.设置问题串来学习酶的特征 5.增加酶的专一性实验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高中生物必修一核心素养目标要求

高中生物必修一核心素养目标要求

必修一核心素养要求【内容要求】概念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1 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1.1.1 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1.1.2 指出水大约占细胞重量的2/3,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赋予了细胞许多特性,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1.1.3 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但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1.1.4 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1.1.5 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1.1.6 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1.1.7 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1.2 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1.2.1 概述细胞都由质膜包裹,质膜将细胞与其生活环境分开,12│ 四、课程内容│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2.2 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1.2.3 阐明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1.2.4 举例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1.3 各种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在形态与功能上有所差异1.3.1 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1.3.2 描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概念2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2.1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2.1.1 阐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1.2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2.1.3 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2.2 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2.2.1 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2.2.2 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2.3 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2.2.4 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13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2.3 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2.3.1 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2.3.2 说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特异性的分化,形成了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2.3.3 描述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教学提示】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资源-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教材简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资源-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教材简介

• 概念建构、观念形成、 思维提升、责任担当的 整体综合。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摒弃简 单的线性思维方式,要从 生命活动的复杂性角度去 回答。
2.3.4 立体渗透、整体综合
内容、活动、练习;版式、插图…..
• 整体综合:生命观念的融合、生命观念与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融通; 隐性与显性方式的结合。
各章章首页修改:引言的修改,我们继承以往的章首 页风格,继续保留引言、题图与格言警句小诗相配的 方式,但引言和图片都特别注意创设学习情境,激发 学生兴趣,体现问题驱动,为通过本章发展学生的核 心素养打下较好基础。 各节问题探讨:从思维热身转向情境创设。
内容选择和组织的优化
有些概念做了更新
例如,蓝细菌,氨基酸有 21种,ATP, 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探究实践活动多
细胞呼吸:过 程与结构;
内容也有更新
高能磷酸化合物(不说高能键) 供能方式讲“机制”
第5章
科学史,有减有增;光合作用:结构与过程
“活”细胞才有 生命历程
细胞癌变移到必修2
细胞周期:间 期+有丝分裂
原:已经分化的 细胞仍然具有发 育成完整个体的 潜能。
新:产生完整个 体、其他各种细 胞的潜能、特性
• 观察、实证、模型 • 归纳推理
科学思维 教材例子
科学思维 教材例子
科学思维 教材例子
①思维训练包括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 据;归纳、运用证据做判断,等等。
②科学思维既是学习知识的必要工具, 也是知识学习的目的之一。
科学探究——实践育人
整合活动类型,整体设计各类学生活动, 提升活动教育价值。 提高实验可行性,探究实践有减有增。
社会责任亮点
教材正文中设有“与社会的联系”栏目,引导学生结合具 体的知识内容,探讨社会上与生物学有关的议题,在社会 生活中,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 并将生命观念用于指导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科学思维——①归纳与概括:观察多种氨基酸,归纳出不同的氨基酸结构上的共性和差异。②演绎与推理:分析蛋白质合成的一般过程,并由此推理相关的数量计算。
3.社会责任——利用蛋白质结构与高温、盐浓度的关系,正确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利用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知道如何营养、合理的膳食。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3.社会责任——能根据病毒的结构和代谢特点解释病毒的培养方法。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课程标准
1.学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3.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内容和意义。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高等植物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3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核酸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成为生物的遗传物质。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课程标准
1.简述糖的种类及作用。
2.列举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结构和功能观:糖类和脂肪中的C、H、0含量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储存能量多少的差异。
2科学思维——①批判性思维:糖类和脂质按其组成分为多种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物质其作用不完全相同,注意其主要作用和特殊情况。②归纳与概括:总结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结构的共性,归纳出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骨架从而认同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结构和功能观:依据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所处位置理解其是细胞的边界,与其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等作用。
2.科学思维一一演绎与推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细胞膜上蛋白质含量越丰富,其功能就越复杂。
3操作方法的理论依据。
3.科学探究——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掌握检测相关物质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课程标准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说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
3社会责任——脂肪对生物体有多种重要作用,但含量过多会影响多种器官的寿命,理性看待膳食脂肪摄入和瘦身减肥观念。
第5节细胞中无机物
课程标准
1.简述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3.简述元素和化合物与生命系统的关系。
核心素养
1.科学思维一一演绎与推理: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如新鲜种子晾晒前后)理解自由水与结合水的转化及其与代谢的关系。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一一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细胞核贮存着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从而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表面有两层生物膜,且其上具有核孔,决定了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途径有别。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通过对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总结出与之有关的细胞结构,进而理解不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3.科学探究一一运用同位素标记等方法巧妙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生命活动过程与规律(如蛋白质的合成、运输和分泌)、不同细胞结构的协调配合。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课准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第1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阐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由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单位,可知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因而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由动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归纳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并注意分析不同生物生命层次上的差异。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真原核细胞及不同的真核细胞、不同的原核细胞间在结构上有共性也有差异,从中总结出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操作,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发现不同细胞间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程标准
1.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课程标准
1.说出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①结构与功能观:不同细胞器的成分、结构不同,因而其功能也不同;真原核细胞的细胞器种类不同,使其在代谢场所上出现对应的特殊之处。②进化与适应观:不同生存环境的生物细胞中所含细胞器的种类不同。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不同元素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含量关系与其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糖和脂肪中的元素比例不同决定了二者储存能量多少的差异。
2.科学思维——①归纳与概括:比较不同生物、细胞中的各元素、化合物的含量,归纳出各种元素、化合物含量上的共性。②演绎与推理:根据不同物质、元素的含量多少,推测它们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
1.说出核酸的种类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学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核心素养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掌握显微观察细胞中特定物质的原理和方法。
2科学思维——①归纳与概括:通过分析实验、观察结果归纳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结合化学知识概括出DNA和RNA在组成上的区别。②演绎与推理:根据细胞生物和病毒所含核酸的差异,推测其遗传物质的差异及所含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种类的差异。
2.生命观念——结构和功能观: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与其所发挥的各项生理作用相适应。
3.科学探究一一能设计简单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无机盐是否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课程标准
1.体验并掌握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