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舞蹈基础知识
跳舞初学的知识点总结

跳舞初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的舞蹈姿势1.站姿:舒展双腿,挺直腰背,收紧腹部,将双脚并拢或略微分开,站稳重心。
2.手臂姿势:保持手臂放松自然,不要死板,要随着舞蹈动作的节奏自然摆动。
3.头部姿势:保持头部挺直,眼睛平视前方,不要低头或抬头。
二、基本的舞蹈步法1.步伐:学习舞蹈的第一步是学会基本的步伐,包括前行步、后退步、侧行步等。
2.转身:学习转身是跳舞的重要环节,包括前转、后转、侧转等。
3.站位:学习舞蹈的站位,包括单脚站位、双脚站位、脚尖站位等。
三、音乐节奏感1.学习舞蹈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节奏感,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配合。
2.了解音乐的节拍,包括4/4拍、3/4拍、6/8拍等。
四、基本的舞蹈动作1.学习各种舞蹈姿势和动作,包括手部动作、腿部动作、身体转动等。
2.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和组合,如起步动作、跳跃动作、转体动作等。
五、舞蹈练习技巧1.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保持均匀的、自然的呼吸节奏。
2.练习舞蹈需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过大的幅度和频率。
3.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急功近利。
六、学习舞蹈的心态1.充满激情:学习舞蹈需要充满热情,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自己充满信心。
2.虚心学习:学习舞蹈需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尊重老师的教导和指导。
3.耐心坚持:学习舞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总的来说,学习跳舞需要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同时也需要激情、耐心和毅力。
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了上述的知识点和技巧,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舞蹈学习和提高。
希望初学者能够在跳舞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享受跳舞的乐趣。
舞蹈基础知识

舞蹈篇第一章舞蹈的定义a、舞蹈是艺术的一种,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艺术表现形式b、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第二章舞蹈的起源舞蹈来源于生活,是劳动的创造,舞蹈已经产生就有了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它与诗歌结合在一起,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a、模仿论b、游戏论c、巫术论d、表情论e、性爱论f、劳动论第三章舞蹈的种类、作品与舞人第一节生活舞蹈a、习俗舞蹈表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b、宗教祭祀舞蹈宗教舞蹈用于祈求神灵庇佑、感激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神灵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c、社交舞蹈各种交谊舞d、健身舞蹈它是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得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舞蹈形式,如:健美操e、教育舞蹈第二节艺术舞蹈艺术舞蹈是由专业或者业余的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造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有少数人在舞台、广场等专门的表演场地地表演给人观赏的舞蹈作品。
1、古典舞A、古典舞具有自成体系的美学原则,鲜明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完整的表演手法和严谨的训练方法,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的舞蹈艺术中具有代表性意义B、中国古典舞a、周朝,形成中国古典舞“舞诗乐”三者融为一体的古典艺术风格b、唐朝创造中国艺术古典舞发展的高峰和世界的经典c、戏曲成为宋元以后中国古典舞蹈的主流和具有代表性和审美意蕴的传统舞蹈形态d、当代的古典舞是是当代中国舞者致力于建设中国当代民族舞蹈体系的实践成果C、作品与人物介绍西施的响屐舞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赵飞燕的掌上舞双人舞《飞天》,1954 首演独舞《春江花月夜》,1957 首演,获第八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质奖章舞剧《小刀会》,1959 首演,1994 年获“中华民族20 世纪经典舞蹈评比“经典作品奖”舞剧《丝路花雨》 1979 首演,获“中华民族 20 世纪经典舞蹈评比“经典作品奖”舞剧《铜雀伎》集体女子舞《踏歌》,1997 首演,199 8 年获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创作金奖、表演银奖独舞《敦煌彩塑》1980 首演,获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塑造典型中国式的美独舞《醉剑》,1980 首演,获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表演一等奖集体舞《黄河》,1988 首演,获“中华民族 20 世纪经典舞蹈评比“经典作品奖”独舞《扇舞丹青》,200 0 首演,获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第三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一等奖等独舞《秦俑魂》,1997 首演,第五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戴爱莲, 1916 生,新舞蹈艺术开拓者之一,《游击队的故事》、《荷花舞》、《飞天》资华筠, 1936 生,《飞天》、《白孔雀》,著作《舞蹈生态学导论》、《舞蹈和我》舒巧,1933 生,《剑舞》、《小刀会》、《长恨歌》,著有《我的舞剧观》栗成廉, 1927 生,《牧笛》、《春江花月夜》、《宝莲灯》陈爱莲,1939 生,《春江花月夜》、《白毛女》、《霓裳羽衣舞》,中国古典舞的代表人物孙颖,1929 生,《铜雀伎》、《踏歌》2、民间舞A 民间舞a、劳动人民长期在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b、具有民族性与地区性、群众性与稳定性等特点B、中国民间舞汉族主要有:秧歌、龙舞、跑旱船等,多在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多朗舞(维吾尔族)、筷子舞(蒙古族)、长鼓舞(朝鲜族),果卓(西藏地区)C、中国民间舞的特色a、载歌载舞,形象生动b、巧用道具、技艺结合c、形象鲜明,情节生动d、自娱性和表演性D、作品与人物介绍集体舞《鄂尔多斯》,1953 首演,1994 年获“中华民族20 世纪经典舞蹈评比“经典作品奖”等独舞《盅碗舞》,1960 首演独舞《长鼓舞》体现朝鲜族人民的历史文化、精神风貌和生命状态独舞《摘葡萄》,1994 年获“中华民族 20 世纪经典舞蹈评比“经典作品奖”等独舞《水》,1980 首演独舞《雀之灵》,杨丽萍演,1994 年获“中华民族20 世纪经典舞蹈评比“经典作品奖”等集体舞《奔腾》,1986 年获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1994 年获“中华民族 20 世纪经典舞蹈评比“经典作品奖”等集体舞《黄土黄》,1991 年首演,1994 年获“中华民族20 世纪经典舞蹈评比“经典作品奖”等贾光作, 1923 生,《渔光曲》、《故乡》、《鄂尔多斯舞》、著有《论舞蹈艺术》蒙德格玛, 1941 生,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崔美善, 1934 生《孔雀舞》、《丰收曲》刀美兰, 1942 生《水》、《金色孔雀》阿依吐拉, 1940 生,《摘葡萄》、《牧羊女》杨丽萍,《孔雀公主》、《云南印象》等3、芭蕾舞a、形成于17 世纪后期的法国,18 世纪传入俄国, 19 世纪初形成独立的戏剧艺术b、“席间芭蕾”,被认为是芭蕾艺术的源头c、1851 年,巴尔塔扎·德·博若耶编导的《皇后戏剧芭蕾》,是第一部真正的芭蕾d、1671 年巴黎歌剧院首演《博莫纳》是芭蕾进入剧场的开始e、18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法国舞蹈家诺维尔《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中提出“情节芭蕾”主张A、芭蕾流派a、浪漫芭蕾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兴起,代表《仙女》、《吉赛尔》、《海盗》等;马里乌斯·比季帕“古典芭蕾之父”与列夫·伊凡诺夫的《天鹅湖》、《睡美人》b、现代芭蕾特点:(1)在动作上改变外开的唯一审美标准,寻找回归远古律动的做法(2)创作思想自由开放,敢于吸收一切有益于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3)创作手法多样化,摒弃固有的观念和模式(4)在内容和形式上深受现代舞影响米哈伊尔·福金《现代芭蕾之父》创作了《天鹅之死》、1901《火鸟》;《仙女们》是史上:“第一部无情节芭蕾”,“现代芭蕾的处女作”中期巴兰钦《阿波罗》,他的芭蕾作品称为“音乐芭蕾” 、“抽象芭蕾”、“交响芭蕾”。
舞蹈的基础知识

舞蹈的基础知识
4.婴幼儿常见坐姿: 交叉盘坐——双脚交叉盘坐,绷脚向臀部靠近,双背手,脊椎从下至 上垂直上提,腰背挺直,气息自然,依旧要目视前方。
舞蹈的基础知识
舞蹈课程实践中的常用术语: 1.主力腿——是指动作过程中,或者形成姿态时,支撑身体重心的一 条腿。 2.动力腿——与主力腿相对而言,非重心支撑的一条腿为动力腿,可 屈伸、摆动等。 3.起法儿——动作前的准备姿势,又称起势。 4.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5.韵律;身段;形体;造型;亮相。
舞蹈的基础知识
舞蹈的基础知识
1.基本站姿: 双脚正步位或小八字位站立,双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 腹,肩膀下沉,膝盖向上提。
舞蹈的基础知识
2.基本坐姿: 正步位绷脚伸坐。正——头和下 巴、膝盖和脚尖、两肩和手臂都要 求一条直线,两手轻点在地面的最 远处与身体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 两腿并拢,脚踝夹紧。
舞蹈的基础知识
舞蹈课程实践中的常用术语: 11.环动——环动多指腿部以髋关节为轴的划圆动作,有时也泛指以 其他关节为轴的划圆动作。 12.控制:指舞蹈训练科目的一种,即使舞姿静止在一个动作上,训 练肢体的控制力量和能力。
舞蹈的基础知识
舞蹈编创过程中的常用术语: 1.舞蹈动作——经过提炼和美化的、有节奏、有规律的人体动作。 2.舞蹈组合——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被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 的动作。它包括最简单的、性质单纯的动作连接,也包括最复杂的各 种不同性质的动作组合。 3.主题动作——一个舞蹈或一个舞蹈形象最重要的、成为核心的动作, 有“音乐主题”一语演绎而来。 4.舞蹈编导——是舞蹈艺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职务。
舞蹈的基础知识
舞蹈编创过程中的常用术语: 5.舞蹈结构——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结构。按照塑造舞蹈形象 和表现主题的需要,用舞蹈及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把一些列生活材料、 人物形象、事件情节按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 符合欣赏规律。达到舞蹈艺术上的完整和谐。
舞蹈基本知识

跳跃的练习
翻身的练习
㈢舞蹈基本技能的介绍与训练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部分
教学目的: 在把上和中间基本动作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协调性的训练成果的同时使学生在舞蹈时,体验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舞蹈时的自然呼吸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舞蹈情趣及感染力。
后踢步
01.
前踢步
01.
十字步
01.
别步
01.
㈣基本舞步
扇子各部位名称:
01
扇柄、扇口、扇面、扇角、扇骨
02
扇子的拿法:
03
二指别扇
04
二指捏扇
05
握扇
06
基本扇花:
07
圆花扇 Biblioteka 08碎抖扇 09
八字摆扇
10
合开扇
11
硬扭扇
12
㈤扇花
第二章蒙族民间舞蹈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蒙族民间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章藏族民间舞蹈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藏族民间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㈠简介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动作特点和类型 1、风格特点:纯朴、健壮、粗犷、豪放 2、动作特点:颤、开、顺、舞袖 3、类型:果谐、堆谐(踢踏舞)、弦子舞、锅庄等。 ㈡体态动律练习 1、手式:叉腰五指并拢,指尖朝斜前下方。 2、动律特点: 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软的屈伸。而有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
舞蹈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

舞蹈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运动来表现思想、情感或故事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是一种社交活动,也可以是一种专业的表演艺术形式。
无论是舞蹈爱好者还是专业舞者,都需要了解一些舞蹈的常识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舞蹈艺术。
下面是关于舞蹈的一些常识知识点总结:一、舞蹈的起源和历史1.舞蹈的起源:舞蹈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通过舞蹈来庆祝丰收、喜庆婚礼等,也用舞蹈来祈求雨水、祈求丰收等。
2.舞蹈的历史:古代埃及、中国、希腊等文明都有发展成熟的舞蹈艺术,它们在宗教、宫廷、社交等场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舞蹈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舞蹈艺术也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和流派,如古典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等。
二、舞蹈的分类1.舞蹈的基本分类:舞蹈可以按照舞蹈的目的、舞蹈的风格、舞蹈的形式等来进行分类。
2.舞蹈的目的:舞蹈可以分为社交舞、表演舞、宗教舞等。
3.舞蹈的风格:舞蹈可以分为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等。
4.舞蹈的形式:舞蹈可以分为独舞、情境舞、集体舞等。
三、舞蹈的基本要素1.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与音乐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2.身体动作:舞蹈的核心是身体动作,舞者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意念。
3.表情和情感:舞者在表演中需要表现出适当的面部表情和情感,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共鸣。
4.舞台布景和服装:舞蹈表演需要有合适的舞台布景和服装,以营造出恰当的舞蹈氛围。
四、舞蹈的基本功训练1. 身体基本素质训练:舞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身体训练,包括柔韧性、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训练。
2. 舞蹈技术训练:舞者需要掌握一定的舞蹈技术,包括舞姿、步伐、转圈、腾挪等技巧。
3. 舞蹈表演训练:舞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表演训练,包括舞台表现力、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训练。
五、舞蹈的流派及代表作品1. 古典芭蕾舞:代表作品有《天鹅湖》、《胡桃夹子》等。
2. 现代舞:代表作品有《春之祭》、《火鸟》等。
舞蹈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舞蹈的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舞蹈的概念和起源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姿态和肢体语言来表现情感、思想和故事的表演艺术,它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社会的原始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
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人类早期社会以舞蹈来祈求风调雨顺、庆祝丰收、纪念祖先、追求爱情等,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二、舞蹈的分类和类型舞蹈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风格和表现方式可以分为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街舞等;按照舞蹈动作和形态可以分为芭蕾舞、拉丁舞、爵士舞、民族舞等;按照表演场所和目的可以分为舞台舞蹈、宴会舞蹈、礼仪舞蹈等。
三、古典舞和民族舞古典舞是西方舞蹈的一种主要类型,它以芭蕾舞为代表,源自欧洲宫廷舞和宫廷芭蕾舞。
而民族舞则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体现,它流传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吸引着观众。
四、现代舞和爵士舞现代舞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新兴舞蹈类型,它摒弃了传统舞蹈的限制和规范,强调个性和创新,注重舞者的身体表现和情感抒发。
爵士舞则是一种源自非洲和美洲的舞蹈形式,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舞蹈类型。
五、舞蹈的技巧和表现形式舞蹈是一种高度技巧性的表演艺术,舞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和技能,比如优美的身材、灵活的肢体、协调的动作和优秀的表演能力。
同时,舞蹈还强调情感的表达和内化,舞者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念。
六、舞蹈的教学和传承舞蹈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不断磨练的艺术,因此舞蹈的教学和传承显得非常重要。
各地的舞蹈学校和舞蹈团队都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舞蹈人才,为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七、舞蹈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舞蹈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引发对生活、情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同时,舞蹈还在社会和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
总结起来,舞蹈是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创新的艺术,它融合了身体、音乐、情感和思想,是一种充满魅力和感染力的表演艺术形式。
舞蹈教程知识点总结

舞蹈教程知识点总结一、舞蹈基础知识舞蹈是一种用身体来表达情感、故事和表演技巧的艺术形式。
舞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古典舞、现代舞、爵士舞、街舞、民族舞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舞蹈,舞者都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巧。
1. 舞蹈的基本功舞蹈的基本功包括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
舞者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练习,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保持良好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在舞蹈训练中,拉伸、舞蹈动作的练习和体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2. 舞蹈的姿势和形态舞蹈的姿势和形态是舞者表演的基础。
舞者需要掌握正确的站姿和坐姿,保持身体的优美姿态。
在表演舞蹈动作时,舞者需要根据不同舞蹈类型的要求,保持正确的形态和动作。
例如,古典舞要求舞者保持优美的身体曲线,而街舞则注重力量感和舞者的个性表现。
3. 舞蹈的表情和情感舞蹈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
舞者需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在舞蹈训练中,舞者需要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的情绪,如喜悦、悲伤、愤怒等,以及如何与音乐和旋律进行情感的呼应。
4. 舞蹈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舞蹈与音乐密切相关,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舞者需要学会如何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动作的编排和表演。
在舞蹈训练中,舞者需要练习如何在不同的节奏下进行舞蹈动作,以及如何与音乐进行合作和呼应。
二、舞蹈的技巧训练除了基础知识外,舞者还需要进行技巧训练,以提高舞蹈表演的质量和水平。
1. 身体的柔韧性训练身体的柔韧性是舞者的基本功,舞者需要进行拉伸和柔韧性训练,以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延展性。
柔韧性训练可以通过拉伸动作、瑜伽和舞蹈动作的练习等方式进行。
2. 身体的力量训练舞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力量,以支撑各种舞蹈动作和表演。
身体的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方式进行。
3. 平衡和协调能力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是舞蹈表演的重要技巧,舞者需要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以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通过单脚站立、旋转和跳跃等动作进行。
舞蹈基础知识—舞蹈基础知识

舞蹈的艺术特点
• 直观性 • 动作性 • 节奏性 • 造型性 • 抒情性 • 综合性
舞蹈由什么构成?
舞蹈的基本要素
• 动作的姿态:指的是动作的空间值,即方向、 角度、位置等。
• 动作的节奏:指动作的时间值,既动作的长短、 幅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
• 动作的表情:指的是情景、内涵、心的展 示,即舞蹈时内心体验情感激动的外在自然 流露与表现。
叙事舞蹈 抒情舞蹈
舞蹈的八个方位
结语
舞蹈基础知识的学习能让我们更快、更好地学 习后面的舞蹈课程,同学们可以通过舞蹈影像或 现场观摩等方式,了解舞蹈、体验舞蹈,感受舞 蹈的魅力。
舞蹈的作用?
舞蹈的作用
• 反映人们思想、信仰、生活状 态和审美要求
• 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 • 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舞蹈
生活舞蹈
习俗舞蹈 宗教、祭祀舞蹈 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 体育舞蹈 教育舞蹈
艺术舞蹈
风格特点 表现形式
体裁
古典舞 民族民间舞 芭蕾舞 现代舞 独舞 双人舞 三人舞 群舞 组舞 舞剧 音乐舞蹈
• 01 什么是舞蹈? • 02 舞蹈由什么构成? • 03 舞蹈的作用?
什么是舞蹈?
舞蹈的本质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形体运动来表达人的情感的一门视觉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综 合了音乐、诗歌、戏剧、绘画、杂技等,并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基础知识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由我来为大家介绍舞蹈这门艺术学科的相关知识。
我将从五个方面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分别是: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以及舞蹈的创编。
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骨骼及肌腱非常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
现在很多的家庭积极的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舞蹈的训练,因为都觉得经过专业舞蹈训练后的孩子站立、坐姿包括行走都比较挺拔,即形象气质佳。
不仅如此,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
舞蹈课的训练是很辛苦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为苦因为累而掉眼泪•这样孩子们就从小有了吃苦的精神•孩子在练习时我们经常鼓励他们,激发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是那样开心、那样甜,又加强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意识。
舞蹈艺术还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
幼儿舞蹈有诗意的构思,有美的艺术造型,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幼儿舞蹈艺术通过孩子们的内在旋律和形体节奏的柔和,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它通过无声的美熏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让孩子从中感知美、表现美。
因此,舞蹈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课程。
一、舞蹈基础理论1、舞蹈的起源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
有的学者认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
有些舞蹈还是对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风的飘荡旋转等等,人们都可以模仿它们进行舞蹈。
也有学者认为,在艺术的起源中,模仿虽然重要、但还不是真正的起因,艺术的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现。
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
这里的的游欢,是指人的审美需求,即以假象为快乐。
如人模仿动物的舞蹈、就是通过这种假象的游戏来获得快乐和宣泄自己的情感。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巫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因此,有人断言"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措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2、舞蹈的分类极其特征(1 )、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可分为: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古典舞:一般指古典风格的传统舞蹈,在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而形成的舞蹈•芭蕾舞: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只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民间舞:是指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现代舞:指二十一世纪,由美国舞蹈家邓肯创作的一种舞蹈•与古典芭蕾相对立,以自然的舞蹈动作,自由地表现思想感情和生活•当代舞:指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对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现代舞中舞蹈元素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2)、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音乐舞蹈史诗•独舞:由一个人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双人舞:由两个人(通常是一男一女)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群舞:三人以上表演的舞蹈•一种是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群舞;一种是舞蹈表现比较自由,动作比较简单的群众性舞蹈•组舞:由若干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歌舞: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歌舞剧:一种以歌舞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音乐舞蹈诗:根据统一的主题思想,把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有机的组织在一起(3 )、根据舞蹈性质,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主要抒发人物(作者和舞蹈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来展现舞蹈主题,感染观众的舞蹈•叙事性舞蹈:又称情节舞•主要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
戏剧性舞蹈:即舞剧,用舞蹈的表现手段,通过舞台上不同人物的行动和他们的性格冲突来反映现实生活。
3、舞蹈常用术语(1 )、人体方位:方位是用来说明舞蹈动作时头、面、眼、身、臂、腿和脚等所在的位置,分为人体方位和舞台方位两种。
人体方位共八个:正前、正后、右旁、左旁、右侧前、右侧后、左侧前、左侧后。
(2)、舞台方位:8个点位(3)、主力腿:又称“支持腿”,指动作过程中,或者形成姿态时,支撑身体重心的一条腿,称主力腿。
二、舞蹈基础训练1、芭蕾基础训练(1)芭蕾的审美特征:开、绷、直、立四大特征。
“开”是指舞者的踝、膝、胯、胸、肩,必须五位一体地向两侧打开,否则,便缺乏足够的贵族气派,而运动起来,也无法达到高度的灵活;四项条件中,“开”字得当先,它是其它三项条件的身体基础和气质前提;“绷”是指舞者的每个脚部动作,无论大小,凡是该绷起“脚背儿”来时,都得把它绷起来,绷出来,这是检验全体舞者,从群舞到主演,脚下是否干净利索的试金石;“直”是指舞者的腿脚在完成充分的伸展时,必须把膝盖骨绝对地收藏进整个腿脚的线条中去,以确保整个腿脚的线条具有一气呵成、畅若流水的美感;“立”是指舞者的身体无论坐,还是立,躯干都必须同地面呈垂直状态,类似于中国古人所崇尚的那种“坐如钟、站如松”的翩跹风度。
通过芭蕾训练,可使身体各部委发展均衡,使人体更加挺拔,姿态优美,达到一种优美的自B、五个脚位(书P22)2、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1)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圆形的艺术”一一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
在长期的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们将这“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八个字一一圆、曲、拧、倾、收、放、含、仰。
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特征。
“形神兼备的艺术”一一中国古典舞强调“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即“行神兼备”。
这要求表演者以手、眼、身、法、步相互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中国古典舞要求表演者在做任何一个动作时一定要“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
”除了特定的情绪外,更主要的是包含一种潜在、深刻自觉的意识或意志感觉。
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顺风旗”,也是借助“呼吸”来完成,从而表达出应有的神韵。
如著名的舞蹈家陈爱莲在谈表演动作的感觉说:“只要手一动,眼睛一定要跟上,眼睛跟上,身上必定跟上,然后你那个’范儿’就来了。
”如果做动作只动形不动神的话,就如同戏曲界老先生们所说的:“心里没有,身上白走。
”无韵则神死,少律则风格无。
所以“手到、眼到、步到、身到”的“形神兼备”成为衡量中国古典舞演员风格优劣的主要标尺。
“刚柔相济的艺术”一一中国古典舞“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跌宕、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亮相”,并以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
这种魅力在古典舞表演中主要体现在“劲头”上。
所谓“劲头”,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
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头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
”(2 )手、脚的基本形态A、中国古典舞手的形态分掌、拳、指(P60)B、中国古典舞脚的形态分勾、绷、抓(Kuai)、撇(P61)C基本手位与对称位(P63)D手的基本动作(P66)3、中国古典舞身韵(1 )身韵的核心:形、神、劲、律四个字形:一切外在的、直观的动作、姿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凡是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
形”是古典舞舞魂之依附,是古典舞舞韵的传达中介。
神: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
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
我认为神韵”的含义是通过自觉的意识、意念和感觉来支配动作,而不是盲目的、机械的完成动作。
从预动到动作这之间体现的过程却是心与意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的过程。
所谓心、意、气”即是将神韵”具体化。
劲:指内在的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即在完成舞蹈动作时,力度大小不是平均分布的,而又轻重、缓急、强弱、快慢、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的区别,在“慢而不急、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线中有点、点中有线”等肢体运动的节奏规律中,通过运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也就是舞蹈时运用的“劲”头。
律:律”这个字包含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双重意义。
动作接动作必须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1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1)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
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浪,即欢快俊俏之意),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
“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
(2)东北秧歌基本形态和动律A、基本体态(P102)B、动律(P103):压脚跟动律、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划圆动律(3 )基本动作A、手巾花绕法:里绕花、里片花、外片花(P104)B、手巾花动作:单臂花、双臂花、小燕展翅、蝴蝶花、小交替花、大交替花(P106)2、藏族民间舞蹈(1)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藏族生活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善于以歌述怀,借舞抒情,歌舞在他们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藏族民间歌舞艺术的特点是歌与舞的联系十分密切,多是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一体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2)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A、基本体态:松胯、含胸、垂背、弓腰、前倾1B、动律特点: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韧的屈伸,而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
C、动作示范3、蒙古族民间舞蹈A、蒙古舞可分为:筷子舞、盅腕舞、安代舞、狩猎舞。
B、蒙古舞的特点:由于长期骑马的原故,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多是以肩部和臂部为主。
如硬肩、软肩、圆肩、甩肩、碎抖肩,硬手、软手、压腕、弹腕、翻腕等动作,再加上绕圆、拧转、横摆扭、拧倾等四种主要动律。
C、蒙古舞基本体态: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
D、示范:硬肩、笑肩、碎抖肩、硬腕、柔腕。
(P142)4、维吾尔族舞蹈A、维吾尔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