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合集下载

童年期心理特点

童年期心理特点



四、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一,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 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第二,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 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10岁左右。 第三,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到小学高年级, 儿童不仅已能进行具体形象思维,还能进行抽象逻辑 思维,而且表现出了辩证思维的萌芽。
(三)学习动机
(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 扬和奖励而学习; (2)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 争光而学习;
第三节 童年期认知的发展
一、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特点 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 看不出事物间的联系和特点,易把相似的字混 淆,如6和9,p和q,大和太等。 二、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 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极易 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 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三到五年级的学 生注意可保持在三十到四十分钟。
二年级的杨光,平时不愿动脑筋做作业,东抄西凑地 向老师交差,父母对此视若无睹。到了临考前两天, 父母才硬逼着杨光挑灯夜战。杨光还真聪明,一读就 记住,不到10点钟就可以收兵了。谁知考试结果只有 70分。父母长吁短叹,说这孩子忘性大。为什么杨光 前一天晚上能背诵如流,第二天考试时却忘了一大半 呢?原来,儿童的记忆有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 也快,只有通过反复复习才能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杨光的父母得知这个道理后,改变了过去“临时抱佛 脚”的做法,注意平时的学习与复习,杨光的成绩很 快达到90分以上。
第六章

童年期心理的发展
童年期是指儿童从6、7岁到11、12岁 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成 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 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儿童的特征及教育方式

儿童的特征及教育方式

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一、6---8岁的儿童1、儿童的特征(1)脆弱,发育迅速,协调性差。

(2)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

(3)模仿能力出众(视觉记忆)。

(4)喜欢比赛,为自己比赛,自我为中心。

(5)享受比赛。

2、训练内容主要是踢球、开心为主。

(1)基本足球技术,协调性练习。

(2)入门类游戏,熟悉球性练习。

(3)小场地比赛:4对4和5对5.(4)小场地比赛,入门类游戏和技术练习要轮流进行。

(5)实力均衡的小组或球队3、足球指导员主要是使孩子从足球中获得快乐。

(1)监督比赛,使孩子恢复信心并进行激励。

(2)示范练习。

(3)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并附有表情。

(4)有限的干预/让孩子们自己踢。

(5)鼓励式教学。

二、9---10岁的儿童一、儿童的特征(1)在此阶段速度、耐力及力量水平有所提高。

(2)协调性提高。

(3)有了良好的视觉记忆。

(4)出色的自信心。

(5)具备讨论问题的技巧。

(6)有了强烈的求知与探索欲望。

(7)集体与团队精神得到加强,认识到自己是小伙伴中的一员。

2、训练内容主要是踢球、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

(1)基本技术,足球基础。

(2)基本的球队组织。

(3)速度、力量、反应、协调性练习。

(4)训练比赛。

(5)小场地比赛:5对5、7对7.(6)比赛、训练比赛和练习要交替进行。

(7)各组或球队之间要实力均衡。

3、足球指导员主要是告诉孩子通过踢球是来学习的。

(1)足球指导员的职责。

(2)方法、教学技巧。

(3)情感和技术上的领导才能。

(4)组织和沟通技能。

(5)打造团队精神。

(6)足球基础知识。

(7)示范、实施、纠错。

(8)鼓励式教学。

三、11---12岁的儿童一、儿童的特征(1)出现明显的身体变化。

(2)更加的平衡能力,更好的协调性。

(3)视觉和听觉记忆能力有所提高。

(4)开始具备评判能力,讨论问题的能力。

(5)强烈的求知欲望。

(6)自信心得到提高。

(7)竞争精神继续提高。

(8)团队精神得到发展,明确自己是球队的一员。

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11岁的孩子正处在介于少儿期和青春期的渡槽中,他们的思维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思维的灵活性、智能认知水平的提升上,还包括思维的发展和分析能力的增强。

他们的心理特征受到孩子的精神发展、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如果把这些影响因素全部纳入考虑范围内,则可以更准确地说明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11岁孩子在心理发育上表现出了较强的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学会用自己的角度来判断、识别周围的事物,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身份,显示出较强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

11岁孩子的情绪也有明显的变化,他们的情感表达比较多样,可以平静舒适的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有时也会感到沮丧和焦虑,缺乏安全感。

他们的行为表现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既可以像小孩儿一样独立思考,也可以像青少年一样具有分析能力,既可以积极参与周围的活动,又可以独自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思想发展。

11岁孩子在思维发展上有明显进步,他们可以把握更多的逻辑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和认识,表现出对客观事物的深入理解,思维能力强于同龄的小孩,有困难解决能力。

此外,他们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能够认识和模仿他人行为,受到他人影响比较大,而且比较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另外,11岁孩子的思想发展表现出特殊性,开始表现出特定的思想观念,对世界和周围的一切都有着特殊的看法,也表现出一定的情感色彩。

他们会寻求独立思考的机会,又会努力参与周围的活动,表现出较强的社会性和责任感。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有许多种,他们的心理发育处于一个过渡期,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情绪变化明显,思维发展有较大的进步,思想发展表现出特殊性以及对世界有着特殊的看法。

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根据11岁孩子的心理特征,认真研究他们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他们成长发展的育儿方案,为孩子长期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保障。

12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12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12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1.物质需求:11、12岁的孩子开始对物质有了更明确的需求,渴望得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或玩具。

他们会对身边的事物表现出更明显的欲望,并倾向于通过努力和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自我认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更关注自己的外表和形象,并试图通过外貌以及衣着来展示自己的个性。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渴望被接受并希望塑造一个独特的自我。

3.同伴关系:孩子们开始对同伴间的关系感兴趣并有了更深的需求,他们会寻求与同伴建立友谊,享受团体的归属感。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注意他人的评价,渴望被其他人认可和尊重,并会努力取得朋友的认同。

4.学业压力:11、12岁的孩子开始接触更多的知识和学科,开始面临学业上的压力。

他们会感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了更高的期望,并会努力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鼓励。

5.自我控制: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影响,并试图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他们会尝试在冲动和自制之间寻找平衡,并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6.性别角色认同:在11、12岁,孩子们开始对性别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他们会对自身的性别有更多的探索与关注,并对性别规范有更强的遵守和认同。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可能会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试图了解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11、12岁孩子的心理特征的主要方面,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这些特征可以给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11,12岁孩子心里特点分析

11,12岁孩子心里特点分析

话说我们进入小升初版块的家长们,家里的孩子也是以十一二岁居多,特别找了一个有关的11.1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分析的内容贴上来跟各位家长分享一下,愿能因人施教,因心理特点而施教.十一岁11岁娃,首先,请大家牢记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必然”会一直“进步”。

他们的进步是呈螺旋式的,有时候会“倒退”,原本平衡的心态和发展会间或变得不平衡,甚至出现极端的转变,包括性格的走向都会发生开朗或者内敛之间的转换。

大体上,孩子的成长过程中,2岁左右、6岁左右、11岁左右,是3个最厉害的不平衡不合顺期。

这些时段中的孩子,不但让父母很烦恼(因为他们太反叛,情绪也很负面),而且他们自己也很烦恼。

这其实是因为身体和心理的成长给他们带来严重的不平衡,而他们自己为年龄幼小,驾驭不了这些不平衡。

做父母的如果能牢记叛逆期的孩子实际上是挣扎在他们自己成长的不平衡中,就容易理解、体谅、接纳孩子的“不乖”了。

当然,也就能够更宽厚地对待自己和孩子间的矛盾与冲突了。

我们先整体上看看10--14岁孩子的发展。

10岁的孩子大多处于平衡阶段,内在与外在都满合顺,和周围社会包括家庭相处融恰。

11岁的孩子则完全不同,很多6岁孩子甚至2岁孩子带给我们的磨砺都会重现。

他们情绪不稳定(时晴时雨),不愿意遵守规则(包括有意做错),而且很敏感。

12岁孩子又变回善解人意乐于合作的“乖娃娃”。

13岁呢,变为内向了,喜欢独处,远离人群,包括躲着父母。

到了14岁,再一次转变,他们什么都好奇,什么都精力充足地去做,相当独立,人也快乐很多。

11岁孩子最大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

他不愿意合作,哪怕稍做让步就能让事情顺利进行。

他行动拖拉,但挑剔起妈妈的不是来却半点也不迟疑,奉行“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态度。

这时候也是家长最别指望孩子来协助家务的年龄。

这段时间11岁娃和妈妈的关系最差,他时刻和你抗辩,反抗多于合作。

有趣的是,他和外人相处比则通情达理很多。

因此,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袭用中国传统的“易子而教”,倒会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1、顺序性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

(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教育启示: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

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1、无意学习。

(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不同年龄段孩子特点(课堂PPT)

不同年龄段孩子特点(课堂PPT)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杨结宝
Page 1
1—12岁阶段划分:
在我国,心理学者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为六个时期:(1)乳儿 期——从出生到1周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7 岁;(4)儿童期——6、7~11、12岁;(5)少年期——11、12~14、15 岁;(6)青年初期——14、15~17、18岁。选取这一时间段不是率性而为, 而是经过专家验证,经过实践检验后的结果。
Page 2
1-3岁孩子特点:
1~3岁这一年龄阶段,孩子大脑的重量增至900~1000克左右,相当于成人 的75%。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从动作上他们已经能自如 地独立行走,手部的动作也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可以独自吃饭、玩耍。3 岁儿童已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能够分清楚“你、我、他”。在这个时期, 孩子开始有意识地去探索世界。
立的个体,特别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权威人物的评价--主要是教
师和妈妈
Page 8
Thank you
Page 9
(4)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基本具备了各种形成的情绪,并开始有了较复杂 的情感体验。如愉快、同情感。也会产生和发展一些不良情绪等。此期的情 绪、情感很不稳定,诸如破涕为笑,情感的瞬间变化是比较常见的。
(5)意志和个性特征:这个时期幼儿的意志已开始发展,如什么都要求
“自己来”,而不愿接受成人的帮助。但是,这一时期幼儿的意志行动还是
(2)言语发展:在内控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等相关因素的协同作用 下,孩子不仅能够接受别人的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 的言语(自言自语)调整自己的行为。 (3)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信息来源增多,随之对神经及脑的不断刺激, 会产生学习与模仿的动机。提问题是良好的学习方式,在与成人的一问一答 中,儿童对语言及事物的理解能力得到锻炼。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身心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虚岁:孕期发展生命之初: 受精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它只有一个大头针针头的1/20大。

然而,它含有的遗传密码,使其从一个单细胞发展成为一个有认知能力的人类个体。

1 胚种期(0-2周)从受精到由细胞团组成的小球走出输卵管并植入子宫壁上。

受精卵的第一个细胞分裂相当漫长;直到怀孕30小时才完成。

逐渐地,新细胞以更快的速度加入。

到第4天,60到70个细胞产生形成一个中空的、充满液体的球,称为囊胚。

在里面的细胞,称为胎盘,将会成为新的组织,外环将提供保护性的覆盖物。

植入在第七到第九天,植入发生:囊胚钻进子宫内,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

2 胚胎期(3-8周)胚胎期是从植入到怀孕的第八周。

在这短短的六个星期内,胎儿期的大部分变化都会发生,如身体的各部分结构及内脏器官的形成。

由于身体各部分正在形成,胎儿对外界干扰特别脆弱。

幸好这一时期相对来说比较短,这有助于减少严重损害的发生。

3 胎儿期(9-38周)胎儿期从怀孕第9周持续到婴儿出生,它是“成长及完成”的阶段。

在这出生前的最长一段时间里,胎儿的体积快速增大,生长速度惊人,特别是在第9~20周之间。

“反应停”事件根据个体生物、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与状况,可以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大的时期:●1、童年期: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11、12岁这一阶段。

●2、青少年期: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11、12岁至17、18岁这一发展阶段,相当于中学教育阶段。

少年期: 11、12岁至14、15岁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又称青春期青年初期:14、青年初期:15岁至17、18岁称为青年初期。

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直至完成大学学业这一发展阶段,即11、12岁至21、22岁,这大致相当于人生整个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个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岁娃,首先,请大家牢记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必然”会一直“进步”。

他们的进步是呈螺旋式的,有时候会“倒退”,原本平衡的心态和发展会间或变得不平衡,甚至出现极端的转变,包括性格的走向都会发生开朗或者内敛之间的转换。

大体上,孩子的成长过程中,2岁左右、6岁左右、11岁左右,是3个最厉害的不平衡不合顺期。

这些时段中的孩子,不但让父母很烦恼(因为他们太反叛,情绪也很负面),而且他们自己也很烦恼。

这其实是因为身体和心理的成长给他们带来严重的不平衡,而他们自己为年龄幼小,驾驭不了这些不平衡。

做父母的如果能牢记叛逆期的孩子实际上是挣扎在他们自己成长的不平衡中,就容易理解、体谅、接纳孩子的“不乖”了。

当然,也就能够更宽厚地对待自己和孩子间的矛盾与冲突了。

我们先整体上看看10--14岁孩子的发展。

10岁的孩子大多处于平衡阶段,内在与外在都满合顺,和周围社会包括家庭相处融恰。

11岁的孩子则完全不同,很多6岁孩子甚至2岁孩子带给我们的磨砺都会重现。

他们情绪不稳定(时晴时雨),不愿意遵守规则(包括有意做错),而且很敏感。

12岁孩子又变回善解人意乐于合作的“乖娃娃”。

13岁呢,变为内向了,喜欢独处,远离人群,包括躲着父母。

到了14岁,再一次转变,他们什么都好奇,什么都精力充足地去做,相当独立,人也快乐很多。

11岁孩子最大的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

他不愿意合作,哪怕稍做让步就能让事情顺利进行。

他行动拖拉,但挑剔起妈妈的不是来却半点也不迟疑,奉行“宽以律己,严以待人”的态度。

这时候也是家长最别指望孩子来协助家务的年龄。

这段时间11岁娃和妈妈的关系最差,他时刻和你抗辩,反抗多于合作。

有趣的是,他和外人相处比则通情达理很多。

因此,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袭用中国传统的“易子而教”,倒会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11岁是烦恼最多,害怕的东西也最多的年龄。

他们最烦恼的事情,和10岁孩子一样,是上学、家庭作业和学校课程。

其次,妈妈的生活、自己的身体发育也是他们烦恼的事情。

他们还害怕蛇虫等动物,害怕黑暗,甚至孩子怕高。

他会觉得自己越变越坏,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他们与家人以外的人相处还好,不过和妈妈很过不去。

有时候哪怕和朋友玩的时候,为了争东西或者争输赢也会有欺瞒的行为,包括拿商店里的东西。

他相当的忧郁、笨拙。

对别人对自己都挺吹毛求疵的,却讨厌别人批评他。

在学校里的行为也越来越糟。

他不但可能讨厌上学,还可能讨厌老师;不但讨厌上课、写作业,而且也真的很容易疲倦、分心,甚至生病。

当然,比在家里好不少。

还有,他可能早上上学前常常情绪败坏,但下课时又往往变得满开心的了。

11岁娃很讨厌工作,当然,他觉得感兴趣则另当别论。

对于不感兴趣的工作,他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和方法来拒绝、偷懒。

在学校里,虽然老师会认为他在合作和人际关系上面都不如10岁时,不过比在家里,那仍然是好多了。

因为他很强烈地重视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

朋友间的友谊,也对他非常重要。

11岁娃的情绪来的快,也去得快。

他发脾气时怒如暴风骤雨,不过转眼就烟消雾散。

其实,连他的生理状况都这样迅速变化,一会儿觉得浑身冒汗,一会儿又觉得好冷。

他像个永动机一样,一刻也不消停,哪怕他坐在那里也手脚停不下来,实在不需要动时,他也要把腿抖动个不停。

其实这是孩子受到内在生理改变以及活跃的生理现象所致。

虽然他过份旺盛的精力、极端的自我中心、对妈妈的百般挑剔等等,让不少父母头疼,但如果我们把孩子这些讨厌的动作、讨厌的话、讨厌的事情,统统作为他在这个年龄的“天性”来看待,我们的心态就会平和多了。

11岁女孩子的生理发育情况,和她们对自己发育的心态,差别非常大。

有的孩子对自己的发育兴致勃勃,巴不得快点儿穿上胸衣;有的孩子则以弓腰驼背来掩饰自己的发育,甚至连腋毛的发育也成为孩子苦恼的来源。

还有,有的孩子为胸部发育苦恼的原因,也可能是那里皮肤很敏感,穿上衣服会擦得疼。

这时,她们对衣服的选择会自然倾向于宽松的上衣。

有的孩子过一阵就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发育了,有的孩子则需要满长时间克服自己的尴尬的情绪。

她们有些对例假其间使用的卫生用品开始感兴趣,对人类做爱的事情也开始悄悄地感兴趣(她很少会跟妈妈说这些事)。

饮食方面,和他的情绪一样,大起大落,有时候特别能吃,有时候却毫无胃口;对不同食物的喜好,也是“朝三暮四”的,比如他会忽然变得很讨厌吃鸡蛋。

父母对孩子这些看来简直没有道理的做法,应该持容忍的态度,过了这段时间,自然就好啦。

睡觉也挺麻烦的。

晚上不肯睡,早上不肯起,而且早上“有下床气”的比例还满大。

对金钱的态度,有的孩子漫不经心,有的孩子视钱如命。

不过,有一点是满统一的:他们大多是小气鬼,或者说,知道节约钱了
11岁娃的父母常常感到焦虑,因为孩子各方面都波动满大,捉摸不定。

当孩子大发雷霆时,父母常常顿时失去冷静和理智。

11岁娃焦躁不安、难相处、易怒、好辨。

他会屡错屡不改,因为他居然不知道自己又犯错了。

他冒冒失失,虎头蛇尾。

愿意做的事情,他会立即就投入,而且非常卖力。

不愿意做的事情,尤其是家务事,他会百般推脱、偷懒。

他可能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快乐无比,也可能为了另一件很小的事情非常忧虑。

如果觉得自己人缘不佳,他会灰心丧气。

由于孩子情绪过于纷乱,他其实很需要精神支柱──在他情绪低落时能完全接纳、可以依靠的人。

妈妈一定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记住这一点。

12岁的孩子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他们很难长时间的关注同一件事情,凡是新鲜、具体、生动、形象新颖的对象,都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这是1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

12岁孩子社会经验少,所以注意的范围相对也小,不是很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有实验中发现,12岁的孩子心里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是成年人的一般,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状态,可能孩子在聚精会神的读书,却忘了正确的坐姿。

12岁孩子的情感心理特点
12岁的孩子情感表现方式会显得比较容易激动,喜怒哀乐很容易就会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情感表达也越来越丰富,在学习兴趣或者是班级体中的比如友谊感、责任感等等都能自己逐步控制情感。

当然12岁儿童意志还是很薄弱,自己的主动性独立性都还比较差,需要家长不断的督促,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意志力很弱。

12岁孩子的自我评价水平很低,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12岁孩子善于评价别人,但是很难正确的评价自己。

2、12岁孩子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但是却不容易看到缺点。

3、12岁孩子的评价标准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可能昨天还是好朋友,今天就会急赤白脸了。

叛逆时期的孩子心理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他们总是会产生一种对成人社会不能言说的排斥感,叛逆的孩子想尽快摆脱父母的管束,向往成人世界,在不停的寻找内心世界里对这个社会的的定义。

家长应该怎样对待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呢不管怎么样教育,做父母的不能忘记一个道理,要讲情理,情在前面,理在后面,用柔和的方式对待自己叛逆期的孩子,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第一、多沟通观察,多观察揣摩自己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做父母的要跟孩子来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可能要扮演很多角色,甚至是超脱出自己的角色范围,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待孩子叛逆的问题。

第二、冷静,面对正在跟你咆哮或者是说不的孩子要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等到孩子冷静以后再谈。

第三、寻求意见,多听取周围人的育儿经验,或者是跟老师多沟通交流,根据孩子的表现来酌情对待。

第四、不断进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断的尝试各种方式,这种方式不行,我们换一种方式沟通改变,直到你的方法有效为止,这样就找准教育方法了。

第五、跟孩子将心比心,我们也是做过小孩子的,曾经的我们也经历过叛逆期,所以孩子处于叛逆期的时候多体谅,多沟通,将心比心孩子的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