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排他性

合集下载

资本结构管理的策略和原则

资本结构管理的策略和原则

资本结构管理的策略和原则在现代金融运作中,资本结构管理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之一。

通过合理配置资本的组成和比例,企业可以实现最优的融资和运营效果,提高财务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探讨资本结构管理的一些策略和原则,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资本结构管理方针。

一、理解资本结构在深入探讨资本结构管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资本结构的概念和组成。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融资方式的组合,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比例。

股权融资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债务融资是通过发行债券或贷款来获取资金。

资本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成本和价值。

二、策略一:平衡风险和回报资本结构管理应该平衡风险和回报,以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股权融资通常提供更高的回报,但也带来更高的风险;债务融资则相对风险较低,但回报相对较少。

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配置股权和债务的比例。

如果企业盈利能力较高、稳定,债务融资可能更适合;如果企业处于高风险行业或扩张阶段,股权融资可能更为合适。

三、策略二:考虑成本和灵活性资本结构管理还应考虑融资成本和灵活性。

不同融资方式带来的成本和期限不同,企业需要权衡这些因素。

股票发行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成本,但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债券或贷款则相对成本较低,但限制了企业的自主权。

企业应根据融资成本和灵活性需求,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和结构。

四、策略三:考虑税务和监管因素税务和监管因素也对资本结构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务政策和监管要求不同,企业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来优化资本结构。

债务融资通常可以享受利息税收抵免,降低企业的税负;而股权融资可能面临股息税收问题。

此外,监管要求也可能对资本结构产生一定制约。

企业应充分了解相关法规和规定,合规经营。

五、策略四:定期评估和优化资本结构管理不是一次性决策,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企业应定期评估资本结构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随着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资本结构的适应性也需要不断调整。

如何合理处理资本结构问题

如何合理处理资本结构问题

如何合理处理资本结构问题随着企业的发展,资本结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合理处理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处理资本结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资本结构的概念及重要性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通过长期债务和股权资本之间的相对比重来融资的方式和选择。

资本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平衡风险和收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合理确定债务和股权资本的比重在确定资本结构时,企业应该合理确定债务和股权资本的比重。

债务融资可以降低成本,但增加了偿还负债的风险;股权融资可以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但会稀释股东权益。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行业特点和财务状况来确定债务和股权的比重。

三、优化债务结构债务结构的优化是合理处理资本结构的重要一环。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优化债务结构:1. 多元化融资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来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例如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

2. 延长债务期限:适当延长债务期限可以减轻企业的偿债压力,提高偿债能力。

3. 控制债务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协商利率、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等来控制债务成本。

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于合理处理资本结构非常重要。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预测和分析能力,合理配置财务资源,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利用效率。

五、稳定现金流稳定的现金流是保持资本结构稳定的关键。

企业应该注重现金流的管理,加强财务预测和现金流分析,合理配置资金使用,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持现金流稳定。

六、注意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资本市场环境和政府监管对资本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政府监管的要求,合规经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七、定期评估和调整资本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该定期评估和调整资本结构。

通过定期进行资本结构评估,企业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

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

《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一、资本结构的定义与重要性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常是指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

它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通过优化债务和权益的比例,企业可以找到一个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其次,合理的资本结构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稳定性。

适当的债务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的管理层,使其更加谨慎地进行经营决策,同时也能为企业在面临经济波动时提供一定的缓冲。

此外,良好的资本结构还能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一)净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由于债务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成本,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增加债务融资的比例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当债务融资比例达到 100%时,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然而,净收益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忽略了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不断加大。

过高的债务水平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价值。

(二)净营业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认为,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无论企业的资本结构如何变化,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都是固定的,企业的价值也不会因为资本结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该理论的依据是,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是由其经营风险决定的,而不是由资本结构决定的。

企业的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等因素决定的,与资本结构无关。

因此,企业的价值也是由其经营业绩决定的,而不是由资本结构决定的。

净营业收益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它没有考虑到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这些效应可能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

(三)传统理论传统理论是净收益理论和净营业收益理论的折中。

它认为,在一定的债务比例范围内,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会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企业的价值也会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

财务管理中的资本结构调整技巧

财务管理中的资本结构调整技巧

财务管理中的资本结构调整技巧在财务管理领域中,资本结构调整是指企业通过改变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比例,以满足公司的融资需求和优化负债与权益之间的结构关系。

资本结构调整技巧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和降低融资成本,还可以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和财务目标的达成。

本文将深入探讨财务管理中的资本结构调整技巧,并提供实践案例以供参考。

一、资本结构的类型及特点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融资所使用的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方式,一般由自有资本和借用资本构成。

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自有资本包括股东权益和留存利润,借用资本则主要包括债务资本如借款、发债等。

1. 自有资本自有资本是企业从股东和盈利中获得的资金,不需要偿还和支付利息。

它的特点是灵活性强,不会增加财务负担,但公司需要承担股东的投资风险。

2. 借用资本借用资本是指企业通过借款等方式融资所得的资金,通常需要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借用资本的优点是可以增加资本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但企业需要承担偿债风险。

二、资本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原则在进行资本结构调整时,企业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和原则,以确保调整的效果能够达到预期。

以下是常见的资本结构调整目标和原则:1. 降低融资成本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的负债比例,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资本效率。

在调整资本结构时,应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如发行优先股、债券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财务成本。

2. 提升财务灵活性调整资本结构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灵活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例如,选择适当的债务融资能够使企业在经济增长期扩大生产和市场份额,在经济下行期降低财务压力。

3. 控制财务风险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帮助企业控制财务风险,降低偿债压力。

通过合理配置债务和股权资本比例,企业可以平衡长期稳定性和短期流动性的需求,并避免因过高的负债率导致的财务风险。

三、资本结构调整技巧1. 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是指通过篮子融资或协商妥协等方式,重新安排企业的债务,并调整债务的条件和利率。

资本结构管理的关键要素

资本结构管理的关键要素

资本结构管理的关键要素资本结构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调整和平衡债务和股权的比例,以及优化融资渠道和策略,来管理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的资本结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稳定性、风险承受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在资本结构管理中,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引起注意。

1. 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措资本而支付的成本。

它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两个方面。

对于债务,企业支付的利息是其债务成本;对于股权,企业支付的股息或股权回报是其股权成本。

资本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

2. 风险和回报资本结构管理必须平衡风险和回报。

债务融资通常有较低的成本,但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较高。

股权融资则可能带来更高的成本,但相对风险较低。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阶段,对资本结构进行合理的风险回报权衡。

3. 市场条件资本结构管理还需要考虑市场条件。

包括当前的财务市场情况、利率水平、投资人偏好等因素。

企业应根据市场条件来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本结构,以降低融资成本并提高融资效率。

4. 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指企业股权的分布方式和股东的权益状况。

良好的股权结构能够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减少潜在的内部冲突和不安定因素。

企业应通过合理的股权安排来吸引和激励高管团队,并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回报机制。

5. 弹性和灵活性资本结构管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企业一般会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包括市场变化、经济波动以及竞争压力等。

良好的资本结构能够使企业在面对变化时有更多的选择和回应能力。

6. 税务因素税务因素也是资本结构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债务和股权的税收政策可能存在差异,企业应根据具体税务政策来优化资本结构,以减少税务负担并提高利润。

7. 策略目标最后,资本结构管理应当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资本结构管理策略。

例如,对于成长型企业,可能更偏重于股权融资以支持扩张;对于成熟企业,可能更注重债务融资以优化现金流。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杨长汉1资本结构理论是证券投资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理论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中长期债务资本的构成比例对企业总价值的影响,同时试图为企业找出最为合适的资本结构、融资方式或者融资工具。

一、资本结构理论概述资本结构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资本结构就是指长期的资本结构,即长期资本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和构成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资本结构。

而广义的资本结构是由Masulis(1988)提出的,他认为资本结构涵盖了一个公司的各种负债,包括公募证券、私募证券、银行借款、纳税义务、养老金支出、往来债务、租约、管理层和员工的递延补偿、绩效保证、产品的售后服务以及其他的或有负债。

Masulis(1988)对资本结构的定义代表了一个公司资产的主要权利,这些资产不仅包括长期资本,还包括短期资本。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入理论、净经营收入理论、折中理论等。

美国著名的金融学家莫迪里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于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理论》中提出的MM定理正式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诞生。

MM定理承接了前面的净收入理论、净经营收入理论以及折中理论等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同时后面的学者在研究中逐渐放松MM定理中的假设条件,针对不同的影响企业总价值的因素发展出了形形色色的资本结构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登上了学术舞台,他们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资本结构理论。

新资本结构理论抛弃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只注重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号、动机、激励以及契约等内部因素来分析资本结构的构成。

新资本结构理论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最大继承和贡献就是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权衡理论成功地转化为了结构或制度设计等问题。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评析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评析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评析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主流资本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从多角度对国内文献较少涉及的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对资本结构理论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MM理论资本结构主流理论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理论所谓资本结构,从狭义上讲,是指企业长期负债和股本之间的构成比例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指企业多种不同形式的负债与权益资本之间多种多样的组合结构。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创立以“MM”定理的提出为标志,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资本结构理论学派,二是资本结构决定因素学派。

资本结构主流理论概述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是以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的“MM”理论为核心的一系列理论,包括权衡理论、代理成本理论、财务契约理论、信号显示模型、啄食顺序理论等理论。

1958年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Modiglian and Mille,1958)提出了“MM”理论,认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Hamada(1969)和Stigliz (1969)分别运用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一般均衡理论对MM定理做出了严格的再证明。

Modiglian和Miller(1963)发现,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期望税后报酬成比例的假设并不成立,于是他们提出加入了公司所得税的修正“MM”理论。

修正后的MM理论对税的考虑过于简化,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导致了税差学派的形成。

Farrar和Selwyn(1967)根据美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三个因素组合的四种情形,分析了税收制度的影响。

Stapleton(1972)认为,正是由于税收差异,才最有可能使得资本成本成为财务政策的函数。

Miller(1977)系统地阐述了纳入个人所得税的资本结构模型,DeAngelo和Masulis(1980)重新对Miller模型给出了证明。

破产成本学派主要从利用财务杠杆所导致的破产成本出发研究资本结构问题,该学派按研究内容的着重点划分为“学院派”和“经验派”。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是有关企业资本组合的一种金融学理论,它提出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利率、税收等因素,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来确定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最有利于企业发展,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最有利于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最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等等。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始于1930年代,当时美国的一些金融学者提出了著名的“资本结构理论”。

1940年代,又有金融学家葛特林(Merton Miller)和海尔斯罗特(Harry Markowitz)提出了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另一种观点,即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应该采取有利润最大化的资本结构来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1970年代,经济学家也提出了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新观点,即企业可以利用多种资本结构来调整股东的权益分配比例,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资本结构理论在实践中应用有多种形式,其中包括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和投资约束条件等。

从理论角度来看,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应该包括以下两个重要方面:第一,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应该解决企业如何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的依据是最大利润、最小风险等基本原则;第二,资本结构理论应该分析如何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及如何有效地调整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获得最佳利润。

综上所述,资本结构理论关注的是企业如何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实现利润和税收最大化,同时降低风险以及企业如何有效地调整资本结构,使企业获得最佳性能。

今天,资本结构理论已经成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企业资本结构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资本结构理论对企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缺乏一种综合的理论框架,而且也具有局限性。

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市场、利益相关者和其他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合理的资本结构选择,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资本结构理论虽然对企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来选择最优资本结构,充分考虑市场、利益相关者以及其他因素,以优化决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排他性检验1——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实证设计作者:王志强洪艺珣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1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本结构调整成本、调整速度及其动态权衡过程研究”(项目批准号:7097211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司财务管理若干基础问题研究” (项目批准号:70632001)资助。

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排他性检验——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实证设计内容提要:困扰资本结构实证研究的一个难点是如何设计一套实证研究方案,排他性地证实或证伪资本结构的某个理论支系。

本文通过一套排他性的实证设计,观察四个控制子样本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并推断出哪个理论居于支配性地位。

研究结果支持了动态权衡理论,即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调整成本阻碍了公司趋近其目标资本结构,调整成本越低,公司趋近目标资本结构的行为越明显;中国关于股票回购的限制阻碍了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中国并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融资优序理论和“股权融资偏好理论”无法解释中国公司资本结构调整行为。

关键词:资金缺口目标资本结构调整成本动态权衡理论Abstract: What trouble capital structure empirical tests are how to develop a designation which can test the different theories exclusively. This paper observes the capital structure adjustments of four control subsamples, and infers the conclusion that what the dominated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is in China by a set of exclusively empirical test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dynamic trade-off theory, that is, firms have their target capital structures, and adjustment costs keep firms from reaching their target leverage ratios annually, the lower adjustment costs, the more adjustment to the targets. The limitations of stock repurchase in China constrain the capit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support so-called equity financing preference of Chinese firms. Pecking order theory and equity financing preference have little explaining power for capit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firms in China.Key words: financial deficit; target capital structure; adjustment cost; dynamic trade-off theory一、引言近几年,“在意识到资本市场的不完美产生了资本结构调整成本并阻碍了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基础上,资本结构研究的热点转移到对静态权衡理论的拓展和修正上,其中,动态权衡理论占绝对优势,已成研究主流”(Flannery and Hankins, 2007)。

调整成本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动态权衡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但现有实证研究得出的证据仍含混不清。

其中,困扰资本结构实证研究的一个难点是如何设计一套实证研究方案,排他性地证实或证伪资本结构的某个理论支系。

正如Barclay and Smith(2005)指出,资本结构实证检验的设计必须能够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以便可以把不同的理论(即相互竞争的理论)区分开。

然而,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设计均无法做到这一点,即研究结果经常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论相吻合2。

本文提出一套实证检验方案,试图排他性地检验资本结构的哪个理论支系可以支配性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行为特征。

考虑到我国学者在资本结构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股权融资偏好理论”,在实证方案设计时,除检验权衡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两大经典主流理论外,我们特地检验了“股权融资偏好理论”。

另外,西方研究文献中,股票回购一直是公司调整资本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但股票回购在我国则是基本禁止的,因此,我们在实证研究中也考虑了禁止公司股票回购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行为的影响。

尽管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调整成本在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中起着关键作用3。

然而,2 Hovakimian et al.(2001)、Hovakimian et al.(2004)、Roberts(2002)、Fama and French(2002)、Frank and Goyal(2003)、Leary and Roberts(2005)、Frank and Goyal(2007)、Kayhan and Titman(2007)和Byoun(2008)等。

3 Fischer et al.(1989)、Leary and Roberts(2005)、Strebulaev(2007)、Faulkender et al.(2008)和Lockhart(2009)等。

迄今为止却很少有文献考虑调整成本在公司横截面层次的差异,并研究调整成本的差异是否可以解释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横截面差异。

本文的实证研究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调整成本的公司层面差异可以解释资本结构调整行为的横截面差异。

本文借鉴Faulkender et al.(2008)的方法,将资金缺口作为资本结构调整成本的代理变量,并以资金缺口和目标缺口4(实际资本结构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差异)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资金缺口的正负与目标缺口的正负把总样本分为四个子样本。

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发现,上述三个不同的理论对四个控制子样本的资本结构动态行为特征将做出完全不同的预测。

简言之,动态权衡理论认为,目标缺口决定了资本结构的调整方向,而资金缺口作为调整成本的代理变量,仅仅决定资本结构的调整量;而根据融资优序理论和“股权融资偏好理论”的观点,资金缺口不仅决定了资本结构的调整方向,还决定了资本结构的调整量。

因此,根据资金缺口对资本结构调整行为进行预测时,三个理论将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观察四个子样本的资本结构调整行为,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哪个理论居于支配性地位。

研究发现(1)随着资金缺口的增大,资金不足且杠杆过低的子样本中债务融资的公司比例增加,资金不足且杠杆过高的子样本中权益融资的公司比例增加,资金过剩且杠杆过高的子样本中偿债的公司比例增加,但资金过剩且杠杆过低的子样本中减少股东权益的公司比例增加趋势并不显著;(2)与权益融资相比,资金不足子样本中有较高比例的公司进行债务融资;(3)随着资金缺口的增大,资金不足且杠杆过低的子样本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负相关性越来越弱,而资金不足且杠杆过高的子样本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负相关性却越来越强;(4)除了资金过剩且杠杆过低的子样本,其它三个子样本中的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随着资金缺口的增大而加快。

这些实证证据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首要决定因素是目标资本结构,调整成本阻碍了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调整成本越小,公司资本结构调整越明显。

中国上市公司并不存在融资优序和“股权融资偏好”现象。

另外,文中的结果还表明股票回购的限制阻碍了公司趋近目标的行为。

本文的其它部分如下: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与分析,第五部分为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结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动态权衡理论认为,尽管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但当目标的变化或某些偏离力量的作用导致实际资本结构偏离最优资本结构时,由于调整成本的阻碍,公司只是间或进行资本结构调整。

Fischer et al.(1989)构建动态模型研究了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指出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公司只有当调整收益大于调整成本时才进行资本结构的调整,即公司负债率到达调整边界时才会支付交易成本进行资本结构调整,这使得我们所观察到的公司最优资本结构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固定值。

相似的公司有相似的资本结构调整规则,但实际资本结构却可能不同。

文章以1977~1985年间999家美国公司的季度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了动态权衡理论。

Leary and Roberts(2005)发现公司频繁地调整其资本结构,使其处于最优资本结构区间内,市场时机和股票价格波动所导致的杠杆振荡的持续性是调整成本所致,而不是公司不关心目标资本结构。

Strebulaev(2007)在其构建的理论模型中提出,公司总是在追随其最优资本结构,但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公司只是偶尔进行资本结构调整。

经营较好的公司通过资本结构的调整来获取税盾收益,经营不善的公司面临着清算危机而出售资产以还债;如果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公司将付诸于昂贵的权益发行来偿还债务;当所有可能的措施都耗尽后,公司选择违约,公司的所有权转移到债权人手中。

文章最后根据理论模型模拟得到的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动态权衡理论。

Faulkender et al.(2008)以资金缺口为调整成本的代理变量,把公司分为资金缺口“显著小于0”、“等于0”和“显著大于0”三组,发现资金缺口“等于0”组的调整速度相对于其它两组较小。

Lockhart4融资优序理论和“股权融资偏好理论”的预测只受资金缺口维度的影响,而不受目标缺口维度的影响。

(2009)通过授信额度在公司资本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说明了调整成本是公司资本结构调整时的重要影响因素。

这些文献均表明调整成本在公司资本结构调整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调整成本越小,公司越可能进行资本结构调整;Faulkender et al.(2008)更是直接指出:“很明显,(动态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是辨别出调整成本在横截面的变化,并检验调整成本是否与资本结构融资行为相关”。

当公司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时,目标缺口决定了资本结构调整的方向,而调整成本决定了是否调整以及调整多少的决策。

如果杠杆过高,公司将降低杠杆,而如果杠杆过低,公司将提高杠杆;调整资本结构所遭遇的调整成本越小,资本结构的调整量则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