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具发展史 ppt课件
农具精品PPT课件

风车:吹去稻谷麦类粮食的草屑瘪粒等 杂质的工具。上方朝一边的出口的出杂
质,下方的朝下的出口的出粮食。
簸箕:净粮工具。 竹筛:净粮工具,也可用于晾晒。
连枷:连枷是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 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使子 粒掉下来。也作梿枷。
蓑衣:蓑衣用竹叶或草、棕编成的雨披。用 于雨天挡雨。
传统农具
农具的种类
一、农具的类型 二、农具的用途
一、农具的类型
1 耕作农具 2 排灌农具 3 运输农具 4 农副产品加工农具 5 收获农具
耕作农具
主要有锄头、铁锹、耙、犁等。 40年代海口地区曾引进少量改 良式木犁。80年代初,农民又 把犁身由木制改成轻便耐用的 钢管,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 工作效率。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搬运机:将割好的稻送到干燥中心去烘干 的最佳利器,別看它小小一台!它可是力 大无穷呢!而且有了它也可以省下布袋的 费用呢!
干燥机:晒稻时最怕下雨了,有了超级干燥 机,二十四小时的服务,时间缩短,人力 减少,而且还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免得每 个人的鼻子染上过敏症。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BACK
农具的用途
耕作农具的用途 排灌农具的用途 运输农具的用途 农副产品加工农具的用 锄草、 间苗、 保墒。
中 国农耕工具发展史

中国农耕工具发展史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农耕工具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原始社会的简单石器,到现代的智能化农业机械,中国农耕工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反映了人类智慧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
在远古时代,人类刚刚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的工具极为简单粗糙。
最初,人们可能只是利用天然的石块、木棒等进行简单的挖掘和收割。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打磨的石器逐渐出现,如石斧、石锛、石铲等。
这些石器虽然简陋,但已经能够帮助人们在土地上进行一些初步的劳作,开启了原始农业的篇章。
到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使得青铜农具开始出现。
青铜制作的耒、耜等工具,相较于石器更加坚固耐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然而,由于青铜资源相对稀缺,且制作成本高昂,青铜农具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普及。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逐渐成熟,铁制农具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铁制农具如铁犁、铁锄、铁镰等的出现,是农耕工具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铁的硬度和韧性都优于青铜,而且铁矿资源相对丰富,使得铁制农具能够大规模生产和使用。
这一时期,牛耕也逐渐得到推广,牛与铁犁的组合大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和质量,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秦汉时期,农耕工具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西汉的赵过发明了三脚耧车,这是一种能够同时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等作业的先进播种工具,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农具,如翻车、扇车等,用于灌溉和谷物加工。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分工也更加细化,不同的农具适用于不同的农业生产环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具。
南方的水田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出现了适合水田作业的曲辕犁。
曲辕犁相较于直辕犁,操作更加灵活轻便,能够更好地适应南方水田的复杂地形。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农业工具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如筒车的发明,利用水力进行灌溉,节省了人力。
农民的好帮手——农具 PPT

畜力犁
传统农具
6
辕犁
传统农具
7
曲辕犁
• 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 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古代汉族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 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1]
•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 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 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 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地区汉族劳动人民在长 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
瓠种器
• 瓠种器,俗称"点葫芦",因其主要部分用葫芦制造而得名。文 献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220年就已经使用这类瓠种器。明代徐 光启《农政全书》对瓢种作过较详细的记 述,并绘有瓠种器图。 其构造、形制与岑沟窖藏所出瓠种器基本相同。播种时将种子 灌入葫芦,操作者一手握瓠种器执柄,器身向下倾斜,一手执 一木棍敲击引播槽 前端,边敲边行进,种子便不断进入引播槽, 并向下滑动,从排种口经葫芦稠均匀落地。瓠种器播种原理属 于敲击振动排种。下种多少取决于敲击引播杆的频率和强 度。 敲击的频率和强度则视其种植作物本身需要的播种量而定。同 时,瓠种器借助于捆缚在排种口的葫芦稠达到加宽播幅和均匀 撒种的作用。瓠种器主要用于谷类作 物和豆类作物的点播。历 史上"燕赵及辽以东多有之"。沿用时间极为长久。今山东、东 北以及河北北部深山地区的一些农村仍然保留这种简便的播种 方法。
• 别 名 “飏扇”“扬谷器”扇车或扬车 发明朝代于汉代 风扇车是一种能产生风 (或气流)的机械,用于清选粮 食。
• 风扇车由人力驱动,有别于利用风力作业的机械——风车。 • 风扇车的进气口总是位于风腔中央,是所有离心式压缩机
中国农具精品PPT课件

大致说来,时代越是 往前,人类用具的种 类也越少,换言之, 一种器具更是往往有 多种用途。斧的形状 像钁,戈的形状像镰, 可以用于耕种的,也 可以用于战斗。铜的, 尤其是青铜的工具, 比起石质的和木质的 来,要锋利得多
春秋战国时期农具
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 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 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 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 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 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 ,当时使用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 地时的阻力;铁锸可增加翻土深度;铁耨则可 有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此外, 这一时期推广的一种有效的脱粒农具,为后世 所长期沿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事任何生产都离不 开工具。农具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而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工具是社 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高度评价了生产工具的 巨大作用。《农具史》也在开篇的“引论”中首先着 重阐明了农业与农具的关系,指明农业和农具是同 时产生的,没有农业就没有农具,没有农具也无法 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辩证统 一的关系。正如《王祯农书》所提出的“器非田不作 ,田非器不成。”
汉代的播种机——三脚耧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机械。汉武帝 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 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 头牛拉着,一人牵牛,一人扶耧,一天就 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 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 的播种机
灌溉机械——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 械之一。龙骨车,古书上都叫翻车,据《 后汉书》记载,这一灌溉机械是东汉末年 发明的。最初是利用人力转动轮轴灌水, 后来由于轮轴的发展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 步,发明了以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动力 的龙骨水车,并且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
耕作工具发展史

在这一时期播种耧车的出现,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功效一个重大进步。 耧车下端有3个耧脚,即3个开沟器,中间装有盛贮种子的漏斗,播种时 用牛拉车,边开沟边播种,速度既快,质量也好。灌溉器具的创造和改 进也有重大意义。以前的桔槔主要利用杠杆作用,使用时不但费力,又 不便于深井汲水和大面积灌溉。汉代创造的辘轳或称滑车,使汲水效率 大为提高。翻车(即龙骨水车)于西汉末年先是在宫苑池沼灌水使用, 而后逐渐普及民间,又经过东汉末年及三国魏时的继续革新,堪称灌溉 工具上的一个重大创造。它利用齿轮带动链上的许多刮水板将水刮入车 槽,以人力或畜力驱动,用于提水灌溉和排涝时,效率远胜于过去的灌 溉器具。东汉末年,还出现了渴乌即最早的虹吸管。唐、宋、五代时发 明的立井水车主要用于深井取水,也是利用齿轮原理。至于高转筒车, 则是用许多竹筒连接、借助水力转动轮轴汲水入筒提至高处的装置,主 要应用于长江流域。此外,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如风车的利用,舂米工 具由杵臼到脚踏碓到水力碓的进步,特别是多个齿轮连带转动的连磨的 利用等,都较过去大大提高以后,特别是两汉以来,由于冶铁业的 大发展,不但铁制农具更加普及,成为“民之大用”,而且随着农业生产发展 的需要,农具的种类增加,质量也大为提高。西汉中期以后,木心铁刃农具 已被全铁农具所代替。随着牛耕的推广,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 ,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加有利于深耕和碎土。东汉时开沟用的巨型铧,重 达15千克、长达40厘米左右。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 杂和完备,由犁底、犁 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 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从汉代起,如翻耕用的 ,磨碎磨平土壤用的 耱(或称耢、 ),中耕用的锄和铲,收获用的 镰(刈 )、钩镰等农具都已出现 ,并逐步得到改进。至魏、晋、南北朝又有新的增益,如碎土保墒、平整土 地用的耙就在此时出现(见彩图[南北朝发明的耙]
《中国农具发展史》PPT课件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 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种类可分为 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类。农耕类大体 有铲、耒、锄等;收割类包括刀、镰等; 加工类最普遍的是石磨盘和石磨棒。此外, 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陶器的发明和应 用很早,主要用以汲水、贮物和烧煮食物。 此后,各个时期农具的发展大致如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事任何生产都离 不开工具。农具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而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工具是 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高度评价了生产工 具的巨大作用。《农具史》也在开篇的“引论”中 首先着重阐明了农业与农具的关系,指明农业和农 具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农业就没有农具,没有农具 也无法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两者相辅相成,形成 辩证统一的关系。正如《王祯农书》所提出的“器 非田不作,田非器不成。”
最古老的农具
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 具是耒耜。这耒耜究竟 是一物还是二物,关于 这个问题,历来一直是 其说不一,而各家的说 法又都是在文献方面有 根有据。看来只靠引经 据典是解决不了这个问 题的。不过无论如何, 耒耜总归是刺土、掘土 的工具,在这一点上没 有异议。
夏商周农具
这一时期的农具有所改进,但所用材料还是以 木、石、骨等为主。当时已有青铜生产,但多 用于武器、食器和礼器。到西周末年,用青铜 制作的仅有一些中耕农具和收割农具等。此外 还有一种用于碎土和砸实田埂的装有长木柄的 木质榔头。在农业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具, 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于从 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这个时期农具的种类 虽增加不多,效率也还不高,但为后来铁制农 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久前出土的有商代的 铜斧,有人说是钁,钁 的样子确实是像斧,区 别就在于枘孔的位置。 商代是否已经有了钁, 这还要今后考古方面提 出新的证据。现在只能 说,单从农业发展的情 况来推测,那时的劳动 人民已经制作出来这种 农具,这应该说是可能 的。
古代耕作工具的发展优秀PPT

3
• 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具是耒耜。这耒耜究 竟是一物还是二物,关于这个问题,历来一 直是其说不一,而各家的说法又都是在文献 方面有根有据。看来只靠引经据典是解决不 了这个问题的。不过无论如何,耒耜总归是 刺土、掘土的工具,在这一点上没有异议。 而这样一种农具显然是从木棒、掘棒和石刀 之类的东西演变出来的。也许就是像有的学 者所解释的,“耒”是曲柄,“耜”是柄下 端附加的刺土的刃,正如《王祯农书》上所 说的“耒耜二物而一事,犹杵臼也”。最早 的耒耜大约全部是木质的。因为是取材于大 自然,其形制不会是有固定的规格,有的就 是一根直棒,也有的是歧头,那就是树枝的 分权。用来制成耒耜的木棒上,要是有个位 置合适的旁枝能把脚踏在上面,可以协助手 力,刺土得以较深,这就会启发人们有意识 地在耒柄的适当位置上缚上一根短而牢的横 木,这就提高了农具的效率。此外在耒柄的 下端缚上一个打磨过的石质的或蚌壳磨制的 尖端,那就能更加提高了刺土的效果。可以 设想,最原始的耒耜是曾经过这样地不断改 进的。(图一)
中国农业发展史
耕作工具发展史
1
• 我们都知道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 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 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 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 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 现代文明。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 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 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 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 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农业 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国 民经济的基础”。
中国农具发展史

大致说来,时代越是 往前,人类用具的种 类也越少,换言之, 一种器具更是往往有 多种用途。斧的形状 像钁,戈的形状像镰, 可以用于耕种的,也 可以用于战斗。铜的, 尤其是青铜的工具, 比起石质的和木质的 来,要锋利得多
春秋战国时期农具
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 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 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 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 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 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 当时使用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 时的阻力;铁锸可增加翻土深度;铁耨则可有 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此外,这 一时期推广的一种有效的脱粒农具,为后世所 长期沿用。
最古老的农具
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 具是耒耜。这耒耜究竟 是一物还是二物,关于 这个问题,历来一直是靠引经 据典是解决不了这个问 题的。不过无论如何, 耒耜总归是刺土、掘土 的工具,在这一点上没 有异议。
夏商周农具
这一时期的农具有所改进,但所用材料还是 以木、石、骨等为主。当时已有青铜生产,但 多用于武器、食器和礼器。到西周末年,用青 铜制作的仅有一些中耕农具和收割农具等。此 外还有一种用于碎土和砸实田埂的装有长木柄 的木质榔头。在农业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 具,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 于从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这个时期农具的 种类虽增加不多,效率也还不高,但为后来铁 制农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代农具发展
农具方面,出现了“深耕犁”。《马首农 言》称:“然也有特用深犁者,地力不齐 也。”清代深耕到何程度,《知本提纲》 中提到“有浅耕数寸者,有深耕尺余者, 有甚深至二尺者。”又记:“用犁大小, 因土之刚柔,刚土宜大,柔土宜小”;开 垦荒地则用“坚重大犁,或二牛,或三牛 以开之”。说明当时的犁有大犁、小犁和 坚重犁之别。深耕犁的发展,反映了耕作 技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