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成语大全
含唐字成语

含唐字成语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唐代智慧1.1 唐文化简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朝代,其文化底蕴深厚,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代文化涵盖了诗歌、音乐、绘画、舞蹈、建筑、服饰等众多领域,其中尤以唐诗和唐画为代表。
唐代有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唐朝的文化传统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启迪作用。
1.2 唐代的成语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成语产生与发展的时期。
唐代出现了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在文化交流和语言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唐代成语:1.唐突:形容言辞无礼,举止粗鲁。
2.唐显:形容名声大噪,德行卓越。
3.唐僧肚里能撑船:比喻博学多才。
4.唐朝虎臣:比喻机智勇猛的将领或能干的官员。
珍贵的文化遗产2.1 唐诗的魅力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唐代留存至今的诗歌数量众多,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唐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世人的心弦。
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众多唐代诗人都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巨擘,他们的诗作代表了唐代文化的巅峰。
2.2 唐画的艺术之美唐代画家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了许多千古传世的绘画作品。
唐代画家注重描绘人物的神情和动态,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
他们还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作品富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观赏起来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弘扬唐代智慧3.1 唐代的科技成就唐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之一,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在这个时期诞生。
例如,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和传播知识变得更加便捷,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造船术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促进了贸易和海上交流;火药的发明为军事战役提供了强大的武器;指南针的使用使中国航海业繁荣起来。
3.2 唐代的哲学思想唐代是中国哲学思想重要发展时期之一。
儒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社会风气也更加倡导儒家思想。
佛教的兴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唐代的文人墨客中有很多信奉佛教。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1破天荒【破天荒】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
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
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眼中钉】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
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
【佼佼者】东汉初年,赤眉军首领樊崇得知光武帝刘秀不杀降将的消息后,就率领傀儡皇帝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万人前来投降,刘秀宽待他们,赏给他们饭菜吃,问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归顺,刘秀认为他们是铁中之钢、人中佼佼者。
【贱骨头】贾琏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将她接回荣国府,正准备想办法来算计尤二姐时,贾赦将身边丫头秋桐赏给贾琏为妾。
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贾母那里告状,贾母没有核实就感慨说:“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
可是个贱骨头。
”【莫须有】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的侵略,所向披靡。
金军闻风丧胆,指使投诚的秦桧回南宋朝廷,离间岳飞君臣的关系。
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韩世忠心中不平,责问秦桧。
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2]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2北宋真宗时,李垂学问极高,正直无私,先后担任过着书郎、馆阁校理等职,深孚众望。
当时官场中流行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庸俗作风,李垂对此非常反感。
当时,大臣丁谓就是靠了阿谀奉承的本事,才成为当朝宰相的。
他当上宰相后,把持朝政,对不听自己话的人严厉打击。
很多想升官发财的人,见丁谓很得皇帝的宠信,都去巴结他,希望得到好处。
可是李垂对于奉承之道从来不感兴趣,坚决不去丞相府拜谒。
李垂认为,丁谓身为当朝宰相,不秉公执法,反而欺凌同僚,实在有负天子所托、百姓所望,这样的人臭气熏天,躲都来不及,干吗还去参拜呢!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很多小人知道了李垂的想法,就去向丁谓报告,以这种方式来巴结他。
关于大唐的四字成语

关于大唐的四字成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成语故事『火树银花』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麽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
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
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诗,描绘它的情形。
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
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望及时采纳!逢人说项项:指唐朝诗人项斯。
遇人便赞扬项斯。
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
出处:唐·杨敬之《赠项斯》:“处处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50个成语故事

50个成语故事1、颐指气使成语故事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
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
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2、舟中敌国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聪明贤能,就去投靠魏国,被任命魏军的统领,对付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乘船时说江山多美好。
吴起说如不施行仁政,那么共乘的小船上也会有敌国的存在,魏武侯赞同他的观点。
【解释】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
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3、问牛知马成语故事汉宣帝时期,颍川太守赵广汉十分聪明能干,治理地方军政事务很有一套办法,他叫家仆到牲口市场去买马,并告诉他先问狗、羊、牛价,然后再问马价,把价格进行比较就能够以合适的价钱购买了。
家仆十分佩服。
【释义】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4、醇酒美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被秦兵围困,赵相平原君派人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救赵,迫于秦国的压力,晋鄙不敢行动。
魏公子信陵君盗取兵符,杀了晋鄙,亲自率军救赵。
他中了秦王的反间计被魏王免职,他只好纵情于醇酒美人之中。
【释义】指酒色。
5、米珠薪桂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
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守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
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
苏秦说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
【释义】珠:珍珠。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
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6、好谋善断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
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
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唐朝时期成语典故(2)

唐朝时期成语典故(2)唐朝时期成语典故篇六:终南捷径唐朝进士卢藏用没有官职,他来到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以扩大影响,后来朝廷终于让他出来做官。
司马承祯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
司马承祯说:“终南山的确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啊。
”卢藏用深感羞愧。
唐朝时,书生卢藏用因为没有考取进士,便和哥哥卢征明隐居终南山。
古代人隐居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人是不愿与官场之人同流合污;有人的是官场失利;还有一种人,其隐居的原因比较特殊,是想凭借隐居之举抬高自身声望、提升身价,以此来谋求官职。
就因为隐居之举容易引起官府的关注,在士人中形成影响,所以朝廷往往会任用那些假意隐居的人,以表示自己对人才的重视。
卢藏用就是出于最后这种目的,他通过隐居之举,取得了贤名,后来果然被唐中宗请入朝中做官,先后担任左拾遗、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等职。
时人因为卢藏用曾隐居多年,将其称为“随驾隐士”。
当时,卢藏用和道士司马承祯交好多年,可是他们二人在兴趣志向上相差很多。
有一天,司马承祯奉唐睿宗之命前往长安宫中谈道说法。
临别之际,卢藏用以朋友的身份来给他送行。
司马承祯向其表明了自己想退隐天台山的意愿,而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并说:“这座山里有很多好地方,你何必远走他乡呢?”司马承祯立刻就明白了卢藏用的意思,当即正色说道:“在我看来,终南山只不过是通向官场的一条便捷之道罢了。
”卢藏用闻言,面露愧色,感到很尴尬,甚至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唐朝时期成语典故七:南山可移公元710年,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参与后来当皇帝的李隆基发动的宫廷政变,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当皇帝,这就是唐睿宗。
太平公主以为自已立了大功,从此把持朝政,为所欲为,连宰相都要听从她的话,京城里的百官更是对她敬若神明,竭力奉承。
太平公主家里有的是钱,但她并不满足,还到处搜刮钱财,侵夺土地。
有一次,她纵容家奴霸占一座寺院的磨坊,寺院为此告到官府,要求主持公道。
主审这个案子的,是雍州负责地方民政等事的司户参军李元铉。
秦朝和唐朝的成语

关于秦朝的成语1.博浪飞椎:秦代时,张良为替韩国报仇,与力士用大铁椎刺杀秦始皇于博浪沙。
未成,良遂亡匿于下邳。
典出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后比喻刺杀强敌,报仇雪恨。
清˙朱彝尊˙彭城道中咏古诗二首之二:「博浪飞椎后,圮桥进履年。
」2.悲犬咸阳:李斯本为秦国宰相,后为赵高所害,将腰斩于咸阳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再想和你牵着黄猎犬,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还有这种可能吗?」于是父子相对而泣。
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传。
后以此语感慨人世变幻,生死无常。
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十四出:「你道英也么雄,下场头一场春梦!悲犬咸阳总是空。
」3.破釜沉舟:秦末项羽与秦军战于巨鹿,项羽为使士卒拼死战斗,渡河之后,即将渡船弄沉,釜甑打破,以断绝士兵后退的念头。
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引申为做事果决、义无反顾。
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
」亦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船沉巨鹿」。
4.焚书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
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余名儒生。
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5.东门黄犬:秦朝的宰相李斯,因赵高诬以谋反罪名,临刑腰斩时懊悔的告诉他的儿子说:「我想与你牵着黄犬到东门外逐兔,哪里有可能啊!」典出史记˙卷八十七˙李斯传。
后用以比喻做官遭祸,抽身悔迟。
南朝陈˙徐陵˙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东门黄犬,固以长悲;南阳白衣,何可复得!」6.篝火狐鸣:秦末陈胜欲举事,故意在夜晚时,把灯火放在庙宇的竹笼中,使其若隐若现,并装狐嗥的声音,使人以为神明显灵。
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
后比喻谋划起事或谣言惑众。
如:「夜半深山篝火狐鸣,往往使人疑神疑鬼。
唐朝历史成语的典故

唐朝历史成语的典故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数学课的开头,用成语故事进行导入,看似超出了数学学科知识范畴,但是却很好的将学科之间进行渗透和思想教育,学生能体会数学和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唐朝历史成语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唐朝历史成语的典故篇一:南山可移公元710年,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参与后来当皇帝的李隆基发动的宫廷政变,拥立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当皇帝,这就是唐睿宗。
太平公主以为自已立了大功,从此把持朝政,为所欲为,连宰相都要听从她的话,京城里的百官更是对她敬若神明,竭力奉承。
太平公主家里有的是钱,但她并不满足,还到处搜刮钱财,侵夺土地。
有一次,她纵容家奴霸占一座寺院的磨坊,寺院为此告到官府,要求主持公道。
主审这个案子的,是雍州负责地方民政等事的司户参军李元铉。
李元纮为官清正,审案公正。
他查明那个磨坊确系寺院所有,不怕得罪显贵的太平公主,将磨坊判还寺院。
李元纮的上司雍州长史窦怀贞得知这个事后,怕有权有势的太平公主会怪罪下来,影响到自己的前程,因此马上召见李元纮,催促他快改判。
不料,李元纮不听从窦怀贞的话,当场在判决书上写了两句话:终南山也许还能够移动,这个判决绝对不可改动。
写罢,把笔丢下离去。
唐朝历史成语的典故篇二:颐指气使唐朝汴[biàn]州节度使带温因镇压黄巢起义而名闻天下。
公元900年,宦[huàn]官刘季述乘昭宗大醉之时发动政变,立太子李裕为帝而废黜[chù]了昭帝。
他派人去联络朱温来支持他,以便控制朝局。
朱温的手下李振建议朱温何不趁机以勤王为名消灭宦官,独揽大权。
朱温采纳了李振的意见,派他去京城长安联络宰相崔胤[yìn]共谋大事。
崔胤答随后便调兵冲进宫杀了刘季述,恢复了昭帝的帝位。
朱温因功被封为梁王,从此更加信任李振。
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和他的亲信,任用裴枢、柳璨等人当宰相。
李白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李白的成语及解释100个李白是中国唐朝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创作极富抒情色彩,既有描写自然山水的壮丽,也有抒发自己豪情壮志的情感。
李白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既能凝练表达出诗人的思想境界,又能具备深远的文化内涵。
下面列举了一些李白作品中使用的成语,并进行解释。
1. 不及物之才(短称不才):指自己不够才华出众。
出自李白《长干行》诗:“长干才人挥宝剑,青衫磷受天边日。
昔日横波目,今成游侠立。
”2. 悬壶济世:比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救济世人。
出自李白《将进酒》诗:“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世人遥望奈何坞?”3. 三山半落青天外:比喻景色非常优美。
出自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万里长征人未还:比喻艰难的行程,充满了苦难和不知何时能归来的不安。
出自李白《行路难》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官成,青眼将军误。
”5. 抱残守缺:形容一个人不能放下过去,一味沉湎于旧事物的不好一面。
出自李白《乐府杂曲歌辞·苏武庙废坛》:“天子既殁,苏氏留名。
抱残守缺,以待其罪,年岁披忧。
”6. 无疾而终:形容人死后没有任何病症迹象。
出自李白《乐府杂曲歌辞·白马篇》:“闻有白马蹄,无人知是肠断。
愿随白马去,无疾无尘永别。
”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比喻人要有更高的目标和更远大的追求。
出自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鬼哭神号:形容极为悲痛。
出自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离人情。
”9. 天长地久:表示永远、长久不变的事物。
出自李白《静夜思》诗:“却道天凉好个秋。
”10. 白首不渝:形容情义不变,白发仍然忠实。
出自李白《天宫诗赠张国公方外孙女》诗:“七里庙珠翠寒,白头素髮点苍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时期的成语大全
词目:英声欺人
发音:yīng shēng qīrén
释义: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出处: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声欺人耳。
”
示例:总观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都是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有的放矢,不拘泥于历史事实,而随意发挥,虽云自我作古,却非~。
★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地貌千奇百怪,想了解一下关于地貌的成语吗?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词目:矫世厉俗
发音:jiǎo shìlìsú
释义: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
同“矫世励俗”。
出处:明·唐顺之《莆田林氏先墓表》:“矫世厉俗、捐私奉公、崭崖狷洁之行,可以无谴诃憎疾于鬼神,然或不免谴诃憎疾于人。
”
词目:画荻和丸
发音:huàdíhuòwán
释义: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同“画荻丸熊”。
出处:宋·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
唐·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
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但要写母爱,在儿女小的时候容易表现,如推干就湿、画荻和丸之类,都是儿女小时的事。
”
词目:风驰草靡
发音:fēng chícǎo mǐ
释义: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同“风行草靡”。
出处: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T,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
词目:裁心镂舌
发音:cái xīn lòu shé
释义:形容用尽心思,费尽口舌。
出处:唐·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如使恢宏博大之士,裁心镂舌,比辞而道,安可见乎?”
词目:英声欺人
发音:yīng shēng qīrén
成语的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以下是一篇关于时间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释义: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出处: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声欺人耳。
”
示例:总观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都是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有的放矢,不拘泥于历史事实,而随意发挥,虽云自我作古,却非~。
★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词目:英声欺人
发音:yīng shēng qīrén
释义: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出处: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声欺人耳。
”
示例:总观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都是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有的放矢,不拘泥于历史事实,而随意发挥,虽云自我作古,却非~。
★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词目:英声欺人
发音:yīng shēng qīrén
释义: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出处: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声欺人耳。
”
示例:总观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都是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有的放矢,不拘泥于历史事实,而随意发挥,虽云自我作古,却非~。
★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词目:英声欺人
计不旋踵计:计议,打算;旋踵:旋转脚跟。
脚跟还未转过来,计议就定了下来。
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
也比喻行动迅速,毫不犹豫。
发音:yīng shēng qīrén
释义: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出处: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声欺人耳。
”
示例:总观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都是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有的放矢,不拘泥于历史事实,而随意发挥,虽云自我作古,却非~。
★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词目:自取其祸
发音:zìqǔqíhuò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释义:取:取得;祸:祸事。
自己招来祸事。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故门高之弑,乐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祸也。
”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词目:摘艳薰香
发音:zhāi yàn xūn xiāng
释义:形容文辞华美。
出处: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
词目:援笔成章
发音:yuán bǐchéng zhāng
释义:援笔:拿起笔来。
拿起笔来就写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
词目:英声欺人
发音:yīng shēng qīrén
释义: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
出处: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
声欺人耳。
”
示例:总观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都是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有的放矢,不拘泥于历
史事实,而随意发挥,虽云自我作古,却非~。
★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词目:青史垂名
发音:qīng shǐchuímíng
释义: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
垂:流传下去。
指在历史
上留名,永垂不朽。
兔走乌飞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处:唐·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诗之八:“且图青史垂名稳,从道前
贤自滞多。
”
示例:上图尽忠报国,次要修身敬士,三来练军爱民。
尔等功名富贵,全始全终,
以期~不朽。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
词目:骑牛读汉书
发音:qíniúdúhàn shū
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
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释义: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
以蒲[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词目:厉兵粟马
发音:lìbīng sùmǎ
释义:磨快兵器喂饱马。
指准备作战。
出处:《新唐书·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
词目:旷古一人
发音:kuàng gǔyīrén
释义:旷古:空前;从古到今。
自古以来只此一人。
形容绝无仅有。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北面而师之者,可谓旷古一人而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