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与发病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因病机PPT课件

病因病机PPT课件

13
5、燥邪
燥邪:致病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
燥邪性质及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燥邪其性干燥,侵犯 初起干燥症状:以口唇燥裂、
燥性干涩 人体,最易损伤津液,鼻干咽燥,皮肤干燥粗糙甚皲
易伤津液 出现各种干燥、涩滞 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等;
不利的症状。
甚阴损,阴虚生内热。
燥邪伤人,常自口鼻 干咳少痰或无痰,或痰粘难咯,
血热 致瘀
瘀 血
血 瘀 发 展
34
望诊:舌有瘀斑
35
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示意图
瘀血
血脉 心肝
脏腑 血脉
脏腑 失养
影响 血行
阻滞 气机
新血 不生
胸痹心痛 口唇青紫 皮肤瘀斑 舌有瘀点 脉涩不畅 出血暗红 局部青紫 肿胀疼痛
血入营分,扰乱心神。 高热,狂躁妄动,神昏谵语。
易致肿疡
热毒入血分,聚于局部,腐蚀 痈疽疮疡,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
血肉 , “热胜则肿”。
15
寒 邪
寒痹—膝盖的变形
屈伸不利
燥邪
署邪
16
腹部水肿
湿
湿痹 —下肢溃疡,反复发作

下肢水肿
17

口舌生疮

高热神昏
易致疮痈
18
(二)疠气
1、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 邪。
●传染途径:空气传染;口鼻侵入;饮食、蚊虫叮 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
●疠气致病种类: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 烂喉丹痧、天花、霍乱、鼠疫。
19
2、疠气的致病特点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3)特异性强,症状相似。

膜性肾病基础 流行病学病因学和发病机制护理课件

膜性肾病基础 流行病学病因学和发病机制护理课件

膜性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大样本调查
通过对大样本的人群进行调查,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物学样 本,了解膜性肾病的发病情况、
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已经确诊的膜性肾病患者和 健康人群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人 群在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方面 的差异,以探讨膜性肾病的危险
因素。
队列研究
选取一定数量的人群作为研究队 列,长期追踪观察其健康状况和 疾病进展,了解膜性肾病的自然 病程、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
新药研发 基因治疗 干细胞治疗
膜性肾病患者的一般护理
膜性肾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控制蛋白质、盐、脂肪等摄入量。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变质、 不洁的食物。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 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膜性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 解其心理状况和需求。
膜性肾病在全球的分布情况
膜性肾病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发病率
膜性肾病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异不 显著。不同种族间发病率也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背景、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通常采用大样本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 来了膜性肾病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进程。这些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入了解膜性肾病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遗传因素对膜性肾病的影响
遗传易感性 基因研究
环境因素对膜性肾病的影响
01
02
感染
药物
03 生活习惯
膜性肾病发病的潜在机制
免疫失调
细胞因子作用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

中医学概论课件-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中医学概论课件-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内而经络脏腑 有形之痰: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 无形之痰: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中的痰液
39
痰的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痰阻经络、筋骨
瘰疬痰核,肢体麻木 屈伸不利或半身不遂
阻滞气机
痰阻于肺 痰阻于心,心血不畅
胸闷、咳嗽、喘促 胸闷,心悸
阻碍气血
痰停于胃,胃失和降
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痰浊上犯于头,阻滞清阳
眩晕,昏冒,头重头胀
痰气凝结咽喉(梅核气) 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
痰迷心窍 神昏,痴呆神志失常 精神不振,甚则发狂
易扰乱神明
痰火扰心
失眠易怒;喜笑不休,癫狂
痰蒙清窍
头昏头重,精神不振
多见滑腻舌苔
40
二、瘀血
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 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 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4、熟悉发病原理 5、了解病因的其他内容
3
第一节 病 因
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中医学认为 整体观念-→动态平衡-→失调-→疾病 △ 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
4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1、询问病因 2、辨证求因 根据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进行综合分析,来推求病因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火易 生风 动血
热极生风 热迫血妄行
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牙关紧闭 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出血症。血色鲜红,粘稠,量多
火易 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 致肿疡 肉腐则为脓,故名曰痈
痈肿,疮疡 痈疽原是火毒生 局部红肿高突灼热
26
高热神昏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病因病机 ppt课件

病因病机  ppt课件
Ø 六淫:风 寒 暑 湿 燥 火
(淫,有太过、浸淫之意,六淫指反常的六气,属不正之气,故又称为 “六邪”)
Ø 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ppt课件
7
风—六淫之首
Ø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动,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开泄,是指 风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气液外泄,出现汗出、恶风等症;易袭阳位, 指风邪常易侵犯人体的头面、阳经和肌表、肺等阳位,表现畏寒、发热 等症状。
ppt课件
13

❖ 火为阳邪,其性上炎
火热之性燔灼、升腾上炎,属阳邪。常见高热、面赤、咽喉肿痛等症。
❖ 火易扰心神
轻者见烦躁、失眠;重者见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等。
❖ 火易耗气伤津
一是热迫津外泄而大汗,使津液化汗耗伤;二是热邪消灼煎熬阴津,可见口渴引 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等症。
❖ 火易生风动血
热极生风—火热之邪燔灼肝经,劫灼阴液,使筋脉使其滋养濡润而至肝 内内动,症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等。 热盛动血—热入营血,火热之邪可迫血妄行,甚则迫血灼伤脉络,见各 种出血。
暑为阳邪,主升主散,侵犯机体可上扰心神及头目;暑邪多直入气分。
❖ 暑多夹湿
暑季炎热,且多雨而潮湿,故暑邪多兼夹湿侵犯机体。
ppt课件
11
湿
❖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类水,其性属阴,阴盛则阳病,故湿邪易损人之阳气;湿为有形之邪,最易 阻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
❖ 湿性重浊
湿邪具有沉重、重着的特点。如湿困于头,则头重如裹、昏昏欲睡。
❖ 寒主收引
寒邪袭体,使体内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 寒性清澈
分泌物或排泄物出现清稀状,如寒邪客肺的白痰。

中医学-病因ppt

中医学-病因ppt
染色体异常
遗传因素
气候变化如气温骤降、气候干燥等可以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疾病发生。
气候变化
环境污染如空气、水源污染等可以导致人体中毒、感染等疾病。
环境污染
社会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可以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社会压力
环境因素
诱发因素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如久坐、不活动等可以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肥胖等疾病。
血虚的继发性病因
瘀血与血虚的继发性病因
情志失调
外邪入侵
饮食不当
体虚久病
其他继发性病因
01
02
03
04
06
其他病因
某些疾病有家族聚集现象,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病史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家族病史
某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神经病变等。
基因突变
染色体异常可以导致多种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威廉姆斯综合征等。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症状特点分为大头瘟、瓜藤疽、烂喉痧等。
疠气
外伤
包括跌打损伤、金刃伤、水火烫伤等。
虫兽所伤
包括毒蛇咬伤、狂犬咬伤等。
外伤及虫兽所伤
03
内伤病因
饮食不洁
食用不洁食物,导致胃肠感染细菌或寄生虫,引起胃肠炎症。
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过食辛辣油腻、饮食不洁等,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气血生化乏源。
表现症状
痰饮的表现症状因痰饮停滞部位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咳嗽、痰多、胸闷、心悸等。
01
02
03
概念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脏腑、经络、组织器官之间,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的一种病理状态。
形成原因
水肿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饮食不当、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等。

第七讲--病因ppt课件

第七讲--病因ppt课件
数变——发病迅速,变幻无常——如荨麻疹之 皮肤瘙痒,此起彼伏。
③风性主动
其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症状——眩晕、震颤、抽搐 、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
④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概念:
寒 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
邪。
寒为冬季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季节。
劳逸失度
过逸
安逸少动,气血不畅——气滞血瘀而产生它病
脾主四肢,四肢少动——脾运不健,化气生血减 少--精神不振,食少乏力,肢体软弱,甚则形 体虚胖,动则心悸、气喘汗出,抗邪无力,易感 外邪致病。
“久卧伤气”
饮食失宜
饮食不节 过饥——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脏
腑组织失养,正虚易招邪侵,影响儿童 发育。 过饱——饮食超量——脾胃损伤——脘腹 胀满、嗳腐吞酸、呕吐泄泻、纳呆厌食 ,引发他病。
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征
火热之性燔灼升腾——故为阳邪。 ①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
阳胜则热——临床多见高热、烦渴、汗出、 脉洪数等症。
火性趋上——火热病证多在人体上部,以头 面部多见。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牙龈肿痛、耳内肿痛或流脓等。
②火热易扰心神——火热之邪躁动,与心相应 ,火热之邪入于营血,尤易影响心神 心神不宁--心烦失眠(轻)
火热无明显的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生。
火热侵人所致病证称为外感火热病证或外火证 。
火与热的异同——
相同点:本质皆为阳盛,火为热之极
主要区别:热归于邪气,而火可指具有温煦生 化作用的阳气(少火),也可指火热之邪(壮 火);热邪多为外感,而火邪可内生。
Fire pathogen (Heat pathogen)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与发病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与发病  ppt课件
A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 先夏至日为病温 B暑邪与其他外邪不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独见于夏令 后夏至日为病暑 C炎夏季节,气温过高 或烈日之下,长时间露天作业 感受暑热之邪而患病 或工作环境闷热 D暑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一)六淫 (二)疠气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三、其它致病因素
(一)外伤、虫兽伤及寄生虫(二)痰饮(三)瘀血
ppt课件
8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六淫

1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气 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正常 情况下对人体是无害的。 六淫 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即 太过和侵淫之意。 1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 转化条件 2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 超过人体适应能力 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 六气才能成为六淫 3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如暴冷、暴热等)
伤寒:寒邪伤于肌表, 郁遏卫阳 外寒 :外寒指外感寒邪而言 中寒:寒邪直中脏腑 寒病 内寒:机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外寒损伤阳气导致内
寒病证阳虚内寒之体, 容易感受外寒
(2)寒邪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 ③寒性收引
ppt课件 14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ppt课件
6
四、中医发病学的特点
取决于
正气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体质、精神状态、生活
环境及营养锻炼 1中医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地位 邪气盛是发病的外部条件。某些情况下邪气起决定性作用 2正气与邪气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过程的始终 3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和转归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PPT课件

36
基本病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三、气机失常
37
二、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 发病 寒热变化
阴阳盛衰
疾病转归
38
(一)阴阳失调与发病
阴阳相对的、动态的、平衡与协调
阴平阳秘
39
(二)阴阳偏胜—阳盛
1、病理状态: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
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
2、病机特点: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明显 3、临床表现:壮热、汗出、面赤、舌红、脉数 (实热证);口渴、尿赤、便干(阳盛则热)
3、影响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人体正气强弱有关
气候因素 环境和饮食因素 预防措施因素 社会因素
16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七 情
饮 食
劳 逸
17
(一) 七情
1、概述
七情:是指正常的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情志变化。 内伤七情:是指异常的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内伤病邪的统称。
18
2、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
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 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
19
3、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七情的致病特点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3)影响病情变化
21
(二)饮食失宜
素体虚弱 久病耗伤 思虑劳倦
主要在脾 中气下陷
52
(四)气闭
气之出入障碍,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 壅于心胸 阳气内郁 肺气闭郁 腑气不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因
病 因
内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 精神因素 免疫因素
问题:
为什么每日吸大量纸烟的人并不都发生肺癌? 为什么暴露于大剂量X线的人群,仅有少数发生
白血病?
病因与发病条件
宿主(土壤)
病因(种子)
环境(空气)
肿瘤病因学说
肿瘤病毒病因学说 肿瘤遗传病因学说 基因突变学说 基因调控失常学说
电磁辐射(极低频或极高频的电磁场可 能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1、电离辐射:
机制: a.电离辐射产生电离形成自由基,自 由基能使碱基羟化和DNA断裂;或直接导 致细胞核DNA的结构变化:单链断裂、脱 碱基,造成染色体畸变; b.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容易引起皮肤癌、白血病、甲状腺癌、 肺癌等。
2、紫外线:
据估计约80%人类癌症的病因与外环境因素有 关
据估计约80%外环境因素与化学因素有关
1.多环芳香烃类
是迄今已知的致癌物中数量最多、分布 最广、与人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健康威 胁最大的一类化学致癌物,主要来源于 煤焦油、烟煤、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及 烤肉、烤鱼等,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成分 之一。如3 - 4苯并芘、3-甲基胆蒽、 二甲基苯并蒽等,它们常与肺癌、皮肤 癌发生有关。
2、病毒
EB病毒(EBV) 鼻咽癌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 宫颈癌 乙型肝炎病毒(HBV) 肝癌
3、寄生虫感染:
具有明显区域性分布的寄生虫感染与该区域中 宿主的肿瘤发生有关。
埃及血吸虫 膀胱癌 日本血吸虫 大肠癌 非洲疟原虫 非洲伯基特氏淋巴瘤 华支睾吸虫 肝细胞癌、胆管癌
4、细菌感染:
石棉致癌机制
a. 石棉纤维可诱发突变,并产生大量多位点染色 体异常,如易位、缺失;
b,使原癌基因c-sis(PDGF-β )表达增强; c.石棉纤维中含铁,铁被细胞内螯合物激活,加 强氧化还原作用,氧自由基产生增加,造成核酸和 染色体损伤; d.提高细胞内钙、细胞膜甘油二酯、蛋白激酶C 等的水平,诱导细胞内c-fos、c-jun等基因表达, 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为肿瘤启动提供物质基 础。
联苯
• 致膀胱癌、肝 癌。
偶氮染料
4、苯
见于橡胶厂、油漆厂、有机化工厂的工 人中。
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密切相关, 主要引起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5、烷化剂
化学性质活泼、能直接与体内大分子发生 烷化反应。
人类与其接触主要为职业性接触。
可诱发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血 系统等肿瘤
(三)生物因素
1、真菌感染
真菌产生的黄曲霉素、杂色曲霉素等生物毒素 是某些癌症的主要病因。黄曲霉毒素B1对大鼠的致 肝癌作用比奶油黄强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强75 倍,是已知致癌物中最强的一种。
我国江苏启东、广西扶绥县是我国肝癌的高发 区,主要与当地居民食用霉变的花生、玉米有关, 它们当中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B1。
肿瘤的病因学与发病学
概说 外环境因素 内环境因素
一、概说:
肿瘤的病因是指肿瘤发生的原始动因,分为外因 与内因。
外因是指外环境的可能致癌因素,如化学、物理、 生物性等因素;
内因是指机体抗肿瘤能力降低,或有利于外界致 癌因素发挥作用的机体内在因素,如遗传、免疫、精 神等因素。
同一肿瘤可由不同或几种因素共同引起;同一致 癌因素又可以引起不同部位肿瘤,因此肿瘤的病因十 分复杂,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化学致癌物
物理因素 遗传易感性 生物因素
基因突变/ 遗传性改变
癌变
二、外环境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一)化学因素
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能引起 人或动物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
目前已发现2000余种化学物质对动物有致癌作 用,它已成为最主要的肿瘤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人胃腺癌的高发有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癌的机制一般认为与幽门螺 杆菌感染后炎症反应有关:
a.炎性细胞释放的内源性NO和H2O2等活性氧, 可诱发DNA损伤和细胞恶性转化;
b.炎症过程中产生空泡毒素使胃粘膜上皮细 胞变性坏死,同时可诱发细胞再生;
c.炎症改变体内局部环境,胃酸pH升高,从 而使化学致癌物(如亚硝胺)的内源性合成、 活化增加。
长期照射紫外线或日光曝晒可使人或动物 发生皮肤癌。 机制:
a.紫外线主要可以产生嘧啶二聚体,并使嘧 啶二聚体位点发生改变,从而促使ras基因发 生突变;
b.可诱导p53基因突变 c.能抑制人的免疫功能。
3、石棉
石棉纤维是自然形成的水合矿物硅酸盐, 能结晶成纤维状。与肺癌、间皮瘤、食道癌、 胃肠道癌、胰腺癌、肾癌等肿瘤形成有关,形 成肿瘤主要与职业接触有关。
三、内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精神因素 免疫因素
(一)、遗传因素
有些肿瘤有明显的种族分布差异和家族 聚集性,某些遗传缺陷易导致肿瘤形成, 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
1、癌基因
癌基因是基因组中的一段核苷酸序 列,能诱导细胞转化,并使其获得更多 新生物学特征的基因。正常时它在调控 细胞生长、分化、发育和其他生物学功 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细胞进行正常 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称为原癌基因。原 癌基因一旦被激活,能使正常细胞转变 为恶性细胞,称为癌基因。
2、亚硝胺类
亚硝酰胺:化学性质活泼,致癌作用强, 是直 接致癌物。
亚硝胺类:间接致癌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环境中存在很多可以合成致癌性亚硝胺的前体 物质。
主要致食道癌、胃癌、肝癌等
3、芳香胺与偶氮染料
• 是一类含氮和 苯环的化合物, 主要存在于着 色剂、除草剂、 人工合成染料 等中。致癌作 用较强。
无根豆芽
(二)物理致癌因素
物理致癌因素的种类很多,已证明 有的具有直接致癌作用,有的只有间接 (促癌)作用。但物理致癌因素引起人 类恶性肿瘤比例很小,约为5%。
1、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以驱动靶原子或 靶分子中一个或多个轨道电子的能量的 辐射。
粒子辐射(α粒子、电子、中子、β射线、 γ射线、X射线等)
环磷酰胺、氮芥既是抗癌药物,又可诱发 继发性肿瘤
6、金属类致癌物
铬、镍、砷、硒及其化合物均为人类 确定致癌物。这些物质可通过职业性接触、 周边环境污染或食物摄入途径而直接致癌, 主要诱发皮肤肿瘤和呼吸系统肿瘤。
7、其他
对人类有潜在致癌作用的物质,如:铅、 汞、农药中的灭蚁灵、666、除草剂、杀 螨剂等有机氯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