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高效课堂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doc
讲平面布局,一所房了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二(举例子打比方)
3、结构方法
4、斗拱
5、举折、举架
6、屋顶的装饰作用
7、颜色的选择——朱红
8、部件的装饰作用
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鳞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举例了)

但是可以在惯例下出现不同的样式。这种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建筑

上,既表现出屮国建筑的一贯的风格,又具的独特性。
白读感

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
知,分组
所谓类比,即是用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的说明方
讨论,归
法。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用“语言和文字"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岀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吉,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
预习、
准备
预习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
简设计者。“错批一人(马寅初),多生几亿;错批一人(梁思成)介少了名城。’‘
分析课文
一、读文章,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段前标上序号)
1-2: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9、建筑材料的装饰
说明屮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装饰特征。(作诠释)
三、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什么顺序展开的?
1、由整体到局部
2、曲主(结构)到次(装饰)
纳整理

四、问题探究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特征;2.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和装饰特色;3.能够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演变。

教学重点:1.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特征;2.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和装饰特色。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演变;2.学生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和装饰特色。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特征;2.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实际特征;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演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二、讲解(20分钟)1.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特征:包括屋顶形状、建筑结构、装饰风格等;2.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演变:介绍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演变过程。

三、实地考察(30分钟)1.带领学生到校园内的一些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建筑进行实地考察;2.学生观察建筑的外观、结构和装饰风格,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观察到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2.每个小组选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五、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建筑,详细介绍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教学评估:1.实地考察成果:学生是否准确观察和记录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2.讨论结果:学生是否能够合理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演变;3.作业表现: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和认识是否深化。

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学生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表现;3.布置的作业是否能够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三、预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建筑的显著特征之一是()
A.单体建筑的三段式B.院落文化的特色
C.钢筋混凝土构架D.大胆使用玻璃砖瓦
2.下列关于中国建筑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建筑常常采用木材结构
B.中国建筑的屋顶斜坡飞檐是其典型形象
C.中国建筑色彩单调,不常用朱红和彩绘
D.中国建筑在构件交接部分常常有装饰性的加工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重难点
三、预习检测题
四、中心思想
五、段落划分
六、写作手法
七、读文感知
八、经典语句解读
九、预习检测题答案
一、学习目标
把握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包括其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所反映出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其次,通过学习,我们应能够对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有所认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
理解和把握中国建筑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首先,需要理解中国建筑在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如对称布局、木结构体系等,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其次,要理解这些特点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如儒家思想对建筑风格的影响等。此外,还需对比古今建筑的发展,探讨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与创新。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加深对中国建筑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三、简答题
1.请简述中国建筑在结构方法上的主要特点。
2.中国建筑在装饰上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四、分析题
1.请分析中国建筑特征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2.结合现代建筑的发展,谈谈你对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看法。
四、中心思想

云课堂:《中国建筑的特征(二)》导学案

云课堂:《中国建筑的特征(二)》导学案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二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任务
1.分析文章第三部分,理解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明确作者写作目的。

2.赏析科学论文的语言特色。

3.通过对“文法”“可译性”含义的理解及对科学论文的语言的品味,提升文本理解、
语言鉴赏能力。

4.领悟作者寄寓文中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学习准备
1.教材
2.笔记本
3.《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
4.导学案
三、学习方式
1.观看视频课学习
2.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四、学习环节
继续课文分析
1.文章第二部分在介绍完九大基本特征后又讲述了什么内容?
2.文章哪几段是在探讨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3.怎样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4.文章18-19段又讲述了什么内容?
5.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
6.作者的写作意图究竟是什么?
7.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doc

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doc

高二语文yw—2013—02—01《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编写人:何雪姣审核人:雷华锋编写时间:20130228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3.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理解建筑的“文法”、“词汇”、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意思,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异的特点。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学习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知识链接】1. 文体知识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

“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

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

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利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它有以下特点:(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

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

但.这种号业性是有限制的。

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

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

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

(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

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

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

(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己增加可读性。

这就和-•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

2. 走进作者梁思成,1901年4月生,广东省新会县人。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

1915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5时数(第周第 1 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学习目标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学习难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目标与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浏览过不少名胜古迹,见过不少楼台阁宇。

可你们知道这些建筑中包含着多少历史文化价值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走进梁思成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共同领略中国建筑的永恒魅力吧。

梁思成,1901年4月生,广东省新会县人。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

自学与诊断作业检查:(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业检查,教师进行抽查并点评。

(二)教师检查学生的思考情况,并进行抽查,中途进行相应的点评。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检测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检测与纠错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讨论后明确【明确1】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结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中国建筑的特征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中国建筑的特征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节要点】1.掌握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内容以及所用的说明方法。

2.探究文章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墁地( ) 接榫( ) 瓦当( ) 戗兽( ) 穹宇( ) 柁墩( )额枋( ) 房檩( ) 切削( ) 椽子( ) 水榭( ) 翚( )2.根据拼音写汉字fú()员fú()射一fù()对联匍fú()纯cuì()憔cuì()荟cuì() cù()然点zhuì() 拾duō() chuò()茗chuò()学miǎn()甸沉miǎn()miǎn()怀miǎn()腆房lǐn()仓lǐn()遗zhǐ() 福zhǐ()【反馈矫正】1.màn sǔn dāng qiàng qióng tuófāng lǐnxiāo chuán xièhuī2.幅/辐/副/匐粹/悴/萃/猝缀/掇/啜/辍缅/湎/愐/腼廪/檩址/祉☆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文章大意,明确说明方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文两遍,在此基础上完成自主学习的题目。

2.阅读过程中注意抓关键性的句子,以此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全文。

3.再读文章,体会语言特点。

4.认真限时(30分钟完成)、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的说明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2、了解文本的结构层次。

过程与方法:1.体会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的讨论,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明确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预习案【预习检测】1.注音。

帷幕()屋脊()接榫()穹窿()埋怨()埋葬()翘起()翘首以盼()点缀()辍学()厦门()高楼大厦()角色()凤毛麟角()门槛()直栏横槛()2. 成语迁移运用,请找出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方周末》2月15日电,在中国,千年之前的人们会在那些优美醇厚的文章中得到精神的慰藉,观照人生中的至善至美,而今天的人们已经难以得到相应的体验。

B. 他们利用“农民讲坛”这个平台,讲解十七大报告精神、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故事,都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听得如痴如醉。

C. 2008年高考恰逢端午节的三天假期,教育部发言人称,有可能对原定的考试时间进行调整,而有的专家则认为如今的考生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市场,急需要增强的是应变能力,因此不必调整高考时间。

D.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公认的本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是当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稀世之作”。

歌剧院的正面看上去和旁边的宫殿大同小异,更为特别的是,人们根本看不出这样的建筑内部拥有华丽的音乐厅和容纳3000多人的席位。

答案:D 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

与语境不符,可改为“风格迥异”。

【我的思考】【自主学习指导】多读,多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高效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

2.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一、自主学习
(一)识记字音
缅()甸抱厦()对称()石墁()
檩()条斗拱()接榫()柁()墩
穹()窿如翚()斯飞额枋()瓦()当
琉()璃戗()兽水榭()
(二)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

是和的主要设计者。

二、合作探究
1、作者主要在那些段落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分别都是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这些特征的?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