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架计算.doc
模板支架的计算参照

模板支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7米,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b=1.00米,立杆的横距l=1.00米,立杆的步距h=1.20米。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5.00×8.00×8.00/6 = 53.33cm3;I = 5.00×8.00×8.00×8.00/12 = 213.33cm4;方木楞计算简图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 = 25.000×0.120×0.300=0.900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2 = 1.500×0.300=0.450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P1 = (1.000+2.000)×1.000×0.300=0.900kN2.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q = 1.2×0.900+1.2×0.450=1.620kN/m集中荷载P = 1.4×0.900=1.260kN最大弯矩M = 1.260×1.00/4+1.62×1.00×1.00/8=0.518kN.m最大支座力N = 1.260/2+1.62×1.00/2=1.440kN截面应力=0.518×106/53333.3=9.70N/mm2方木的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3.抗剪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ql/2 + P/2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Q=1.000×1.620/2+1.260/2=1.440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1440/(2×50×80)=0.540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0N/mm2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4.挠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均布荷载q = 0.900+0.450=1.350kN/m集中荷载P = 0.900kN最大变形=5×1.350×1000.04/(384×9500.00×2133333.5)+900.0×1000.03/(48×9500.00×2133333.5)=1.793mm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250,满足要求!二、板底支撑钢管计算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方木传递力,P=2.88kN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弯矩图(kN.m)支撑钢管变形图(mm)支撑钢管剪力图(kN)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max=0.969kN.m最大变形max=2.476mm最大支座力Qmax=10.473kN截面应力=0.97×106/5080.0=190.83N/mm2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0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三、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 ≤ Rc其中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0.47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完整word版)模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二)、采用七夹板与扣件式钢管支撑相结合的支撑方案设计计算:模板及其支架计算的荷载标准值及荷载分项系数表以下对模板进行验算。
一)楼板模板计算:按普通胶合板(1830×915×18)验算,龙骨间距600,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1、荷载设计值1)模板自重:300N/m2×0.915m×1.2=329.4N/m2)新浇砼重:24000N/m3×0.10m×0.915m×1.2=2635.2N/m3)钢筋自重:1100N/m3×0.915m×0.10m×1.2=120.78N/m合计:329.4+2635.2+120.78=3085.38N/m4)施工工人及设备重量:2500N/m2×0.915m×1.4=3201N/m2、弯矩设计值M=(-0.10)×3085.38×(0.6)2+(-0.117)×3201×(0.6)2=245.89N·M另考虑集中荷载F=2500N,由两块模板分别承担。
F1=1250NM1=0.08×3085.38×(0.6)2+0.213×1250×0.6=248.61 N·M3、承载力验算W=bh2/6=915×182/6=49410mm3δm=M max/w=2.48×105/49410=5.02N/mm<[ ]=15.21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W=k·f·q·l4/100EI=0.677×3085.38×10-3×6004/(100×9×103×915×183/12)=0.68<[L/250]=2.4mm满足要求.二)模板的龙骨验算采用50×100松木龙骨·600,水平钢管间距1000(即龙骨的跨度),按三跨连续梁计算1、荷载1)模板:300N/m2×0.6m×1.2=216N/m2)砼24000N/m3×0.6m×0.10m×1.2=1728N/m3)1100N/m3×0.6m×0.10m×1.2=79.2N/m合计:216+1728+79.2=2023.2N/m4)施工荷载:2500N/m2×0.6m×1.4=2100N/m2、弯距M=(-0.10)×2023.2×1.02+(-0.117)×2100×1.02=-448.02N·M另考虑集中荷载F=2500NM1=0.08×2023.2×1.02+0.213×2500×1.02=694.36 N·M3、承载力验算W=bh2/6=50×1002/6=0.833×105δm=M/W=694360/0.833×1.05=8.33N/m2<14.95N/m24、挠度验算W= k·f·q·l4/100EI=0.677×2023.2×10-3×10004/(100×9×103×50×1003/12)0.37mm <[W]=L/250=4mm满足要求. 三)水平钢管采用¢48×3.5焊接钢管,间距1000mm,跨度1000,按五跨连续梁计算。
模板支模架脚手架计算

目录一、模板计算(一)现浇板底模1、强度计算a、荷载:线荷载q=(q1+q2)k1集中荷载p=p1×k2q1——砼重,25KN/m3q2————模板自重。
组合钢模板为0.4KN/m2P 1——施工人员和设备荷载,2.5KN K 1——不变荷载分项系数K 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注:荷载分项系数k 1=1.2,k 2=1.4。
按GB50204-92规范第2.2.2条规定,荷载设计值可以乘以0.85的折减系数。
分项系数与折减系数相抵后,可近似取k 1=k 2=1,即取荷载标准值进行计算。
余同)bc 、强度计算式M max =1/8ql 2+1/4pl(单位:N-mm)σmax =M max /W≤fW ——模板截面抵抗矩。
从《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214-89查取,由于钢模板系错缝拼接,部分模板在跨度方向不连续,故取0.7m 组合,一般情况下为W=1.3×104mm 3当采用竹、木模板时,按式W=1/6bh 2计算,b=1000mm ,h 为模板厚度。
f ——模板材料抗弯强度,钢模板取f y =215N/mm 2;竹、木模板按厂家提供数据,无数据时可参考《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木材抗弯强度指标。
2、刚度计算a 、荷载:只取不变荷载q 。
b 、计算简图:c 、刚度计算式W max =ql 4/192E E ≤[W]=1.5mmLL ——找平杆间距qLLE ——模板材料弹性模量,当为钢模板时,E=2.06×105N/mm 2竹、木模板仍按厂家提供数据,无数据时参考《木结构设计规范》。
余同。
I ——模板截面惯性矩。
当为组合钢模板时,取I=b ×105mm 4;竹、木模板按I=1/12bh 3式计算。
[W]——挠度允许值,1.5mm 。
(二)梁底模1、强度计算 a 、荷载:q=q 1+q 2+q 3q 1——砼重,同前q 2——模板重,同前。
q 3——振捣荷载,为2KN/m 2×梁底宽。
模板支架计算

箱梁模板支架计算书弄广分离立交桥为3-22m等宽截面,根据箱梁截面特点,即取:一、横梁及实腹板段底模板支架计算计算参数: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7.0m,立杆的纵距 b=0.60m,立杆的横距 l=0.90m,立杆的步距 h=1.20m。
面板厚度12mm,剪切强度1.6N/mm2,抗弯强度18.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木方100×100mm,间距200mm,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梁顶托采用100×150mm木方。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6.00kN/m3,施工活荷载2.50kN/m2。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2.9。
1、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 q1 = 26.000×1.400×0.600+0.500×0.600=22.140kN/m活荷载标准值 q2 = (0.000+2.500)×0.600=1.500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60.00×1.20×1.20/6 = 14.40cm3;I = 60.00×1.20×1.20×1.20/12 = 8.64cm4;(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8.00N/mm2;M = 0.100ql2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M = 0.100×(1.20×22.140+1.40×1.500)×0.200×0.200=0.115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15×1000×1000/14400=7.963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22.140+1.4×1.500)×0.200=3.440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440.0/(2×600.000×12.000)=0.717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60N/mm2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 = 0.677×22.140×2004/(100×9000×86400)=0.308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00.0/400,满足要求!2、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梁、木模板及支撑架设计计算

2.19 mm
<
0.14 kN/mm2 <
ω max= 3. 木底模(按单跨简支梁计算):
σ max=
1.65 mm
<
0.0020 kN/mm2 <
ω max=
0.262 mm
<
4. 梁下纵向木肋计算(按三跨连续梁);
梁下纵向木肋的截面特征值
肋宽 肋高 截面模量W 惯性矩I
cm cm
cm3
木模板
钢模板
平板的模板及小楞
0.3
0.5
楼板模板(其中包括梁的模板)
0.5
0.75
梁模的自重确定值为
0.5
kN/m2
板模的自重确定值为
0.3
kN/m2
(2)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对普通混凝土,可采用24KN/m3;对其他混凝土,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
混凝土自重确定值为
24
kN/m3
(3)钢筋自重标准值——按设计图纸计算确定。一般可按每立方米混凝土含量计算:
梁、木模板及支撑架设计计算(荷载及荷载组合)
1. 荷载
计算模板及其支架的荷载,分为荷载标准值和荷载设计值,后者应以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
1)荷载标准值
(1)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对肋形楼板及无梁楼板模板的自重标准值,见下表。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kN/m2)
模板构件的名称
肋宽 肋高 截面模量W 惯性矩I
cm cm
cm3
cm4
5 10
83.33
416.7
mm 满足
σ max=
0.01 kN/mm2 < 0.0150 kN/mm2 满足
模板支架计算

箱梁模板支架计算书弄广分离立交桥为3-22m等宽截面,根据箱梁截面特点,即取:一、横梁及实腹板段底模板支架计算计算参数: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立杆的纵距b=,立杆的横距l=,立杆的步距h=。
面板厚度12mm,剪切强度mm2,抗弯强度mm2,弹性模量mm2。
木方100×100mm,间距200mm,剪切强度mm2,抗弯强度mm2,弹性模量mm2。
梁顶托采用100×150mm木方。
模板自重m2,混凝土钢筋自重m3,施工活荷载m2。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
1、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 = ××+×=m活荷载标准值q2 = +×=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6 = ;I = ×××12 = ;(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mm2;M =其中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M = ××+×××=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1000×1000/14400=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可以不计算]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Q=××+××=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2××=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mm2抗剪强度验算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 = / 100EI < [v] = l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 = ××2004/(100×9000×86400)=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400,满足要求!2、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框架桥模板支架设计计算书.doc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书1、支架设计D1K32+167.17小桥现浇顶板采用¢48x3.5碗扣式支架。
为保护底板混凝土必须在底板垫上10cm³10cm方木。
设计支架横、纵向间距为0.6米,横杆歩距1.2米(层高1.2米)。
沿涵洞纵向方向设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夹角45°~60°,钢管上下均采用可调节支撑,所有支架应依据搭设高度设置剪刀撑。
因为满堂支架是整个梁体最重要的受力体系,所以钢管支撑的杆件有锈蚀、弯曲、压扁或有裂缝的严禁使用;使用的扣件有脆裂、变形、滑丝的扣件禁止使用,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
2、、顶板支架检算顶板底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内、外钢楞承托。
模板支架的荷载:钢模板及连接件钢楞自重力 1000N/m2钢管支架自重力 500N/m2新浇混凝土重力 30500N/m2施工荷载 2500N/m2合计 34500N/m2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横距、纵距均为0.6m,每区格面积为0.6³0.6=0.36m2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0.36³34500=12420N用Ф48³3.5mm钢管,A=489.3mm2钢管回转半径为:mm 8.1544148422212=+=+=d d i 按强度计算,支柱的受压应力为:2N/mm 4.253.48912420===A N σ 按稳定性计算支柱的受压应力为: 长细比9.758.151200===i L λ 查《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三,得稳定系数807.0=ϕ 则MPa 170N/mm 5.313.489807.0124202〈=⨯==A N ϕσ 立杆满足要求。
3、模板安装及钢筋绑扎支设箱体墙身内外模及顶板模板,墙身模板加固采用钢管及大头顶丝进行加固支撑,侧墙内外模采用拉筋对拉方式进行加固。
内外模拉筋按照间隔0.5³0.5米设置拉筋,外穿PVC 管,待混凝土浇注成型后拆模再把拉筋抽出进行封堵。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计算

05
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
工程背景
某高层建筑,建筑面积约 10万平方米,高度为100 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
模板支架搭设
根据工程要求,采用扣件 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模板支 架,搭设高度为4米。
施工条件
施工现场场地平整,模板 支架基础坚实,排水良好。
案例受力分析计算
荷载计算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计算出模板 支架承受的恒载、活载和风载等。
水平推力分析
水平推力
主要来自于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 力,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 以及浇筑速度。
计算方法
根据混凝土的初、终凝时分析
风荷载
主要来自于自然风,需要考虑风速、风压以及模板支架的高度。
地震作用力
主要来自于地震,需要考虑地震烈度、地震加速度以及模板支架的 搭设情况。
杆件受力分析
对模板支架的立杆、横杆和斜杆 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其受力性质
和大小。
稳定性计算
根据杆件受力分析结果,对模板 支架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进行计
算。
案例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优化目标
提高模板支架的承载能力、减小变形和改善稳定 性。
优化措施
合理布置立杆和横杆的位置和间距,增加斜杆和 剪刀撑的数量和位置,采用高强度材料等。
模板支架受力分析计算
• 引言 • 模板支架的受力分析 • 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计算 • 模板支架的优化设计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确保施工安全
通过对模板支架进行受力分析计 算,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支架失稳导
致的事故。
提高工程质量
准确的受力分析计算能够指导模板 支架的合理设计和搭设,从而提高 工程质量,减少后期维护和修复的 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检查验收表箱梁模板支架计算书弄广分离立交桥为3-22m 等宽截面,根据箱梁截面特点,即取:一、横梁及实腹板段底模板支架计算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7.0m,立杆的纵距b=0.60m ,立杆的横距l=0.90m,立杆的步距h=1.20m。
面板厚度 12mm,剪切强度 1.6N/mm2,抗弯强度 18.0N/mm2,弹性模量 9000.0N/mm2 。
木方 100×100mm,间距 200mm ,剪切强度 1.3N/mm2,抗弯强度 13.0N/mm2,弹性模量 9000.0N/mm2 。
梁顶托采用 100×150mm 木方。
模板自重 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6.00kN/m3,施工活荷载2.50kN/m2。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2.9。
1、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 ,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 = 26.000×1.400×0.600+0.500 ×0.600=22.140kN/m活荷载标准值q2 = (0.000+2.500)×0.600=1.500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60.00×1.20×1.20/6 = 14.40cm3;I = 60.00×1.20×1.20×1.20/12 = 8.64cm4;(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 (N.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 18.00N/mm2;M = 0.100ql2其中 q ——荷载设计值 (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 (1.20× 22.140+1.40× 1.500)× 0.200 ×0.200=0.115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15× 1000 ×1000/14400=7.963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 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Q=0.600×(1.20×22.140+1.4×1.500)×0.200=3.440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 × 3440.0/(2 × 600.000 ×12.000)=0.717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60N/mm2抗剪强度验算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 = 0.677×22.140×2004/(100×9000×86400)=0.308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00.0/400,满足要求 !2、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 (kN/m) :q11 = 26.000×1.400×0.200=7.280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 (kN/m) :q12 = 0.500×0.200=0.100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2 = (2.500+0.000)×0.200=0.500kN/m静荷载q1 = 1.20×7.280+1.20×0.100=8.856kN/m活荷载q2 = 1.40×0.500=0.700kN/m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0.700+8.856) ×0.600=5.734kN2.木方的计算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 = 5.734/0.600=9.556kN/m最大弯矩M = 0.1ql2=0.1×9.56×0.60×0.60=0.344kN.m最大剪力Q=0.6×0.600 ×9.556=3.440kN最大支座力N=1.1×0.600 ×9.556=6.307kN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3;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0.344×106/166666.7=2.06N/mm2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Q = 0.6ql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3440/(2×100×100)=0.516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0N/mm2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3)木方挠度计算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7.380kN/m最大变形v =0.677×7.380×600.04/(100×9000.00 ×8333333.5)=0.086mm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400, 满足要求 !3、托梁的计算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P= 6.307kN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q= 0.144kN/m。
6.31kN 6.31kN 6.31kN 6.31kN 6.31kN 6.31kN 6.31kN6.31kN 6.31kN 6.31kN 6.31kN 6.31kN 6.31kN 6.31kN0.14kN/mA900 B900 900托梁计算简图2.5822.035托梁弯矩图 (kN.m)1818.70.691212.96.9612.6812.6612.3912.366.656.62 6.356.32 6.056.020.310.280.016.026.05 0.01 0.280.316.326.35 6.626.6512.3612.39 12.6612.68 1212.96.961818.69.70托梁剪力图 (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4.87kN 4.87kN 4.87kN 4.87kN 4.87kN 4.87kN 4.87kN4.87kN 4.87kN 4.87kN 4.87kN 4.87kN 4.87kN 4.87kN0.14kN/mA900 B900 900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0.0300.441托梁变形图 (m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 2.581kN.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F= 31.380kN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V= 0.441mm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 W = 10.00×15.00×15.00/6 = 375.00cm3;I = 10.00×15.00×15.00×15.00/12 = 2812.50cm4;(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抗弯计算强度f=2.581×106/375000.0=6.88N/mm2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最大变形v =0.441mm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400,满足要求 !4、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1)脚手架的自重 (kN):NG1 = 0.123×7.000=0.864kN(2)模板的自重 (kN) :NG2 = 0.500×0.600 × 0.900=0.270kN(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 (kN) :NG3 = 26.000×1.400× 0.600 ×0.900=19.656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 = (NG1+NG2+NG3)= 20.790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 = (2.500+0.000)× 0.600 ×0.900=1.350kN3.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 = 1.20NG + 1.40NQ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不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26.84kN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A ——立杆净截面面积, A=4.107cm2;W ——立杆净截面模量 (抵抗矩 ),W=4.372cm3;[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00N/mm2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h ——最大步距, h=1.20m;l0 ——计算长度,取 1.200+2×0.300=1.800m;——由长细比,为 1800/16=113;——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 查表得到 0.503;经计算得到=26838/(0.503×411)=129.884N/mm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 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 计算公式MW=1.4Wklal02/8-Prl0/4风荷载产生的内外排立杆间横杆的支撑力Pr 计算公式Pr=5×1.4Wklal0/16其中Wk ——风荷载标准值(kN/m2);Wk=0.7×0.300×1.200×0.240=0.086kN/m2h ——立杆的步距, 1.20m;la ——立杆迎风面的间距, 0.60m ;lb ——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0.90m ;风荷载产生的内外排立杆间横杆的支撑力 Pr=5 × 1.4× 0.086 ×0.600 ×1.800/16=0.041kN.m;风荷载产生的弯矩Mw=1.4×0.086 ×0.600 × 1.800× 1.800/8-0.041×1.800/4=0.011kN.m;Nw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Nw=1.2×20.790+0.9× 1.4× 1.350+0.9× 1.4×0.011/0.900=26.664kN经计算得到=26664/(0.503×411)+11000/4372=131.313N/mm2;页脚内容 1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 满足要求 !6、立杆底座和地基承载力计算⑴ 立杆承受荷载计算端横梁及实腹板支架立杆纵距、横距采用 60cm×90cm 的布置形式,取各种布置情况下最不利位置进行受力分析,并对受力结构进行简化(偏于安全)每根立杆上荷载为: N=a×b×q=a×b×q=0.6×0.9×26.664=14.399kN⑴立杆底托承载力计算立杆底托验算: N≤R d通过前面立杆承受荷载计算,每根立杆上荷载为14.399kN:底托承载力(抗压)设计值取R d =35KN;得: 14.399KN<35KN计算结果说明立杆底托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