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如下:

(一)中心静脉压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0。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心脏射血能力较强,能及时地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中心静脉压就较低。反之,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或静脉回流速度加快时,中心静脉压就会升高。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又一指标。临床上在用输液治疗休克时,除需观察动脉血压变化外,也要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而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二)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故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实验证明,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愈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愈多。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如果心脏收缩力量强,射血时心室排空较完全,在心舒期心室内压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较大。

3.体位改变: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容量增大,故回心血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更加明显。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量增多。因此,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脑血供不足,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长期卧床的患者,静脉管壁的紧张性较低,可扩张性较高,加之腹壁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小,故由平卧位突然站起来时,可因大量血液积滞在下肢,回心血量过少而发生昏厥。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人体在站立位的情况下,如果下肢进行肌肉运动,回心血量和在没有肌肉运动时就不一样。一方面,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静脉内有瓣膜存在,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肌肉泵的这种作用,对于在立位情况下降低下肢静脉压和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潴留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5.呼吸运动:呼吸运动也能影响静脉回流。胸膜腔内压是低于大气压的,称为胸膜腔负压。由于胸膜腔内压为负压,胸腔内大静脉的跨壁压较大,经常处于充盈扩张状态。在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负压值进一步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也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右心房;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也相应增加。

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Venous pressure and venous return)

静脉是血液回流到心脏的通道,同时又被称为容量血管,起着血液贮存库的作用。安静状态下体循环的60~70%的血液量容纳在静脉部分。静脉的收缩和舒张可有效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使循环功能适应不同生理条件下的需要。

(一)静脉血压

体循环的血液经动脉、毛细血管到达微静脉时,血压降低到15~

20mmHg。进入右心房时,血压最低,接近于零。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而将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中心静脉压数值较低,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O。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若心脏射血能力强,能及时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中心静脉压就较低。如果心脏射血能力减弱,右心房和腔静脉淤血,中心静脉压就升高。另一方面,如果静脉回流速度加快,中心静脉压也会升高。中心静脉压升高时,静脉回流将会减慢,较多的血液滞留在外周静脉,外周静脉压随之升高。由于中心静脉压可以反映回心血量和心脏的射血功能,故在临床上常作为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指标。如在输液过程中中心静脉压偏低或有下降趋势,提示输液量不足;如中心静脉压高于正常或有升高趋势,提示输液过多过快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

(二)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因为地球重力场的影响,血管内血液本身的重力作用于血管壁,产生一

定的静水压。各部分血管静水压的高低取决于人体所取的体位。平卧时由于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大都处于和心脏相同的水平,因而静水压也就大致相同。然而,当人体由平卧转为直立时,足部血管内的血压就比卧位时高,增高的部分相当于从足到心脏这一段血柱所产生的静水压,约为90mmHg(12kPa),见图4-20。

而心脏水平以上部分血管内的压力则比卧位时低,例如颅顶脑膜矢状窦内压力可降到-10mmHg(-1.33kPa)。重力形成的静水压的高低对于处于同一个水平的动脉和静脉而言是相同的,但是它对静脉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动脉的影响,这是因为静脉壁薄,其充盈程度受到跨壁压的影响较大。跨壁压(transmural pressure)指血液对管壁的压力与血管外组织对管壁的压力之差。一定的跨壁压是保持血管充盈扩张的必要条件,当跨壁压减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血管就不能保持膨胀状态而发生塌陷。静脉管壁较薄,管壁中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都较少,因此当跨壁压降低时就容易发生塌陷,此时静脉容积也减少;相反,当跨壁压增大时,静脉充盈扩张,容积增大。人在直立时,身体心脏水平以下部位的静脉充盈扩张,可以比卧位时多容纳大约500ml血液,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搏出量与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降低。这些变化会引发机体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使阻力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很快可以恢复。许多动物由于四足站立,多数容量血管都处于心脏水平以上,所以体位改变时血量分配的变化就不像人类那么明显。

(三)静脉回心血量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血液从微静脉回流到右心房,压力仅降低约15mmHg,可见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很小,约占整个体循环总阻力的15%。血流阻力小是与静脉的功能相适应的。

微静脉是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其舒缩活动可影响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继而改变毛细血管的血压。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后阻力升高,如果毛细血管前阻力不变,则毛细血管前阻力和后阻力的比值变小,于是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因而,微静脉的舒缩活动可以决定毛细血管压力和体液在血管和组织间隙的分布情况,并间接地调节循环血量。

当静脉跨壁压改变的时候,静脉的扩张状态发生改变,因而静脉对血流的阻力也随之改变。大静脉处于扩张状态时,对血流的阻力很小;但是当血管塌陷时,其管腔截面积减少,血流阻力增大。此外,血管周围组织对静脉的压迫作用也可增加静脉对血流的阻力。例如颈部皮下的颈外静脉直接受到外界大气压的压迫;锁骨下静脉在跨越第一肋骨时受肋骨的压迫;腹腔内的大静脉受到腹腔器官的压迫等。

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因而,凡是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素,都能够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这是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实验证明,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愈高,静脉回心血量就愈多。当血量增加或者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就增多;反之,

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心收缩力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将血液抽吸回心脏。心脏收缩力强时,射血时心脏排空就较完全,在心舒期室内压力就较低,因而对心房和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就较大,回心血量较多。反之,则回心血量较少。右心衰竭时,右心室射血能力显著减弱,心舒期右心室内压较高,血液于是淤积在右心房和大静脉内,回心血量显著减少,患者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充血肿大、下肢浮肿等体征。左心衰竭时,左心房压和肺静脉压升高,于是血液淤积在肺部,造成肺淤血和肺水肿。

(3)体位改变当体位由卧位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因跨壁压增大而扩张,容纳的血液增多,回心血量减少。站立时,下肢静脉容纳血量增加的多少受到静脉瓣、肌肉收缩运动和呼吸运动等的影响。体位改变对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中更加明显。高温时,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容纳的血液增多,此时若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脑血供不足,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静脉管壁的紧张性较低、可扩张性较高,同时腹壁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力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小,因而由平卧位突然站立时,可因大量的血液淤滞于下肢,回心血量过少而发生昏厥。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人体在立位的情况下,如果下肢进行肌肉运动,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产生挤压作用,因而静脉回流加快;同时静脉内的瓣膜使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因此,

骨骼肌和静脉瓣膜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称为"静脉泵"或者"肌肉泵"。当下肢肌肉进行节律性的舒缩活动比如步行时,肌肉泵的作用就能很好地发挥。因为肌肉收缩可将静脉内的血液挤向心脏,而肌肉舒张时,静脉内压力降低,有利于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入静脉并使之充盈。肌肉泵的这种作用对于立位时降低下肢静脉压和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内的潴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站立不动时,足部的静脉压为90mmHg(12kPa),步行时则降低到25mmHg(3.3kPa)以下;跑步时,两下肢肌肉泵每分钟挤出的血液可以达到数升。在这种情况下,下肢肌肉泵的作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辅助了心脏的泵血。但是,如果肌肉维持在紧张性的收缩状态而不是节律性的舒缩状态,那么静脉持续受压,静脉回流反而减少。

(5)呼吸运动由于胸膜腔内压为负压,因此胸腔内大静脉的跨壁压较大,经常处于充盈扩张状态。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负压值进一步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也进一步降低,这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右心房,回心血量于是增加。呼气时,胸膜腔负压减小,由静脉回流入右心房的血量也就相应减少。因此,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也起着"泵"的作用。然而,呼吸运动对肺循环静脉回流的影响和对体循环的影响不同。吸气时,随着肺的扩张,肺部的血管容积增大,能贮留较多的血液,因而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血量减少,左心室的输出量也就相应地减少。呼气时的情况则相反。

静脉在功能上不仅仅是作为血液回流入心脏的通道,由于整个静脉系统的容量很大,而且静脉容易被扩张,又能够收缩,因此静脉起着血液贮存库的作用。静脉的收缩或舒张可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使循环机能能够适应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时的需要。

(一)静脉血压

当体循环血液经过动脉和毛细血管到达微静脉时,血压下降至约

2.0-2.7kPa(15-20mmHg)。右心房作为体循环的终点,血压最低,接近于零。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而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心脏射血能力较强,能及时地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中心静脉压就较低。反之,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就升高。另一方面,如果静脉回流速度加快,中心静脉压也会升高。因此,在血量增加,全身静脉收缩,或因微动脉舒张而使外周静脉压升高等情况下,中心静脉压都可能升高。可见,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又一指标。临床上在用输液治疗休克时,除须观察动脉血压变化外,也要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变动范围为

0.4-1.2kPa(4-12mmH2O)。如果中心静脉压偏低或有下降趋势,常提示输液量不足;如果中心静脉压高于正常并有进行性升高的趋势,则提示输液过快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当心脏射血功能减弱而使中心静脉压升高时,静脉回流将会减慢,较多的血液滞留在外周静脉内,故外周静脉压升高。

静脉脉搏动脉脉搏波在到达毛细血管时已经消失,因此外周静脉没有脉搏波动。但是右心房在心动周期中的血压波动可以逆向传递到与心房相连续的大静脉,引起这些大静脉的周期性压力和容积变化,形成静脉脉搏。由于引起搏动的原因不同,故大静脉的脉搏波形和动脉脉搏的波形完全不同。正常情况下,静脉脉搏不很明显。但在心力衰竭时,静脉压升高,右心房内的压力波动也较容易传递至大静脉,故在心力衰竭病人的颈部常可见到较明显的静脉搏动。

(二)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因受地球重力场的影响,产生一定的静水压。因此,各部分血管的血压除由于心脏作功形成以外,还要加上该部分血管处的静水压。各部分血管的静水压的高低取决于人体所取的体位。在平卧时,身体各部分血管的位置大致都处在和心脏相同的水平,故静水压也大致相同。但当人体从平卧转为直立时,足部血管内的血压比卧位时高。其增高的部分相当于从足至心脏这样的一段血柱高度形成的静水压,约12kPa(90mmHg),见图4-21。而在心脏水平以上的部分,血管内的压力较平卧时为低,例如颅顶脑膜矢状窦内压可降至

-1.33kPa(-10mmHg)。重力形成的静水压的高低,对于处在同一水平上的动脉和静脉是相同的,但是它对静脉功能的影响远比对动脉功能的影响大。因为静脉较动脉有一明显的特点,即其充盈程度受跨壁压的影响较大。跨壁压是指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力和血管外组织对管壁的压力之差。一定的跨壁压是保持血管充盈膨胀的必要条件。跨壁压减小到一定程度,血管就不能保持膨胀状态,即发生塌陷。静脉管壁较薄,管壁中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都较少,因此当跨壁压降低时就容易发生塌陷。此时静脉的容积也减小。当跨壁压增大时,静脉就充盈,容积增大。当人在直立时,足部的静脉充盈饱满,而颈部的静脉则塌陷。静脉的这一特性在人类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当人在直立时,身体中大多数容量血管都处于心脏水平以下,如果站立不动,由于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充盈扩张,可比在卧位时多容纳400-600ml血液,这部分血液主要来自胸腔内的血管。这样就造成体内各部分器官之间血量的重新分配,并导致暂时的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每搏输出量减少和收缩压降低。后文将述及,这些变化会发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机制,使骨骼肌、皮肤和肾、腹腔内脏的阻力血管收缩以及心率加快,故动脉血压可以恢复。许多动物由于四足站地,多数容量血管都处于心脏水平以上,故体位改变时血量分配的变化不像在人类中那样明显。

图4-21 直立体位对肢体动脉和静脉血压的影响(1mmHg=0.13kPa)(三)静脉血流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单位时间内由静脉回流入心脏的血量等于心输出量。在静脉系统中,由微静脉至右心房的压力降落仅约2kPa(15mmHg)。可见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很小,约占整个体循环总阻力的15%。静脉在血液循环中是将血液从组织引流回心脏的通道,并且起血液贮存库的作用。小的血流阻力与静脉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微静脉在功能上是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改变可影响毛细血管血压。因为后者的高低取决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微静脉收缩,使毛细血管后阻力升高,如果毛细血管前阻力不变,则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变小,于是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见后)。因此,机体可通过对微静脉收缩状态的调节来控制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交换,并间接地调节循环血量。

前面提到,静脉的跨壁压改变时可改变静脉的扩张状态,从而也改变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大静脉在处于扩张状态时,对血流的阻力很小;但当管壁塌陷时,因其管腔截面由圆形变成椭圆形,截面积减小,因此对血流的阻力增大。另外,血管周围组织对静脉的压迫也可增加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例如锁骨下静脉在跨越第一肋骨处受肋骨的压迫;颈部皮下的颈外静脉直接受外界大气的压迫;腹腔内的大静脉受腹腔器官的压迫,等等。位于胸腔内的大静脉则因受胸膜腔内负压的作用,跨壁压较大,一般不会塌陷。颅腔、脊柱、骨和肝、脾等器官内的静脉,因受到血管周围结缔组织的支持,也不会塌陷。

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故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实验证明,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愈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愈多。当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增多。反之,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以从静脉抽吸血液。如果心脏收缩力量强,射血时心室排空较完全,在心舒期心室内压就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较大。右心衰竭时,射血力量显著减弱,心舒期右心室内压较高,血液淤积在右心房和大静脉内,回心血量大大减少。患者可出现颈外静脉怒张,肝充血肿大,下肢浮肿等特征。左心衰竭时,左心房压和肺静脉压升高,造成肺淤血和肺水肿。

(3)体位改变:前已述,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容量增大,故回心血量减少。站立时下肢静脉容纳血量增加的程度可受到若干因素的限制,例如下肢静脉内的静脉瓣,以及下面将叙述的下肢肌肉收缩运动和呼吸运动等。下肢静脉瓣膜受损的人,常不能长久站立。即使在正常人,如长久站立不动,也会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体位改变对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中更加明显。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量增多。因此,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脑供血不足,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长期卧床的病人,静脉管壁的紧张性较低,可扩张性较高,加之腹腔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小,故由平卧位突然站起来时,可因大量血液积滞在下肢,回心血量过小而发生昏厥。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人体在站立位的情况下,如果下肢进行肌肉运动,回心血量和在没有肌肉运动时就不一样。一方面,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静脉内有瓣膜存在,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这样,骨骼肌和静脉瓣膜一起,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作为“静脉泵”或“肌

肉泵”。下肢肌肉进行节律性舒缩活动时,例如步行,肌肉泵的作用就能很好地发挥。因为当肌肉收缩时,可将静脉内的血液挤向心脏,当肌肉舒张时,静脉内压力降低,有利于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入静脉,使静脉充盈。肌肉泵的这种作用,对于在立位情况下降低下肢静脉压和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潴留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例如,在站立不动时,足部的静脉压为12kPa(90mmHg),而在步行时则降低至3.3kPa(25mmHg)以下。在跑步时,两下肢肌肉泵每分钟挤出的血液可达数升。在这种情况下,下肢肌肉泵的作功在相当程度上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对心脏的泵血起辅助的作用。但是,如果肌肉不是作节律性的舒缩,而是维持在紧张性收缩状态,则静脉持续受压,静脉回流反而减少。

(5)呼吸运动:呼吸运动也能影响静脉回流。在第五章会详述,胸膜腔内压是低于大气压的,称为胸膜腔负压。由于胸膜腔内压为负压,胸腔内大静脉的跨壁压较大,故经常处于充盈扩张状态。在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负压值进一步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也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入右心房。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也相应增加。呼气时,胸膜腔负压值减小,由静脉回流入右心房的血量也相应减少。可见,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也起着“泵”的作用。有些人在站立时呼吸加深,显然可以促进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血液回流。需要指出,呼吸运动对肺循环静脉回流的影响和对体循环的影响不同。吸气时,随着肺的扩张,肺部的血管容积显著增大,能贮留较多的血液,故由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减少,左心室的输出量也相应减少。呼气时的情况则相反。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心舒末期容积(即心室充盈量)约130~145毫升,心缩末期容积(即心室射血期末留存于心室的余血量)约60~80毫升,故搏出量约65~70毫升。搏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之比称为射血分数,安静时约50~60%,心肌收缩力越强,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影响搏出量的主要因素有: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等。

心肌收缩能力(或特性)指心肌纤维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收缩强度(肌纤维缩短程度和产生张力大小)和速度(缩短速度和张力发展速率)的一种内在特性。在心率恒定情况下,心肌收缩能力越大,即收缩强度越强,收缩速度越快,则搏出量愈多,反之亦然。心肌收缩能力的大小与其结构特点和机能状态有关,素有锻炼者心肌比较发达,收缩能力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当静脉回流量增加时,心室充盈度增大,心肌初长增长,心肌收缩力就增强,搏出量增多。心肌纤维在收缩前的最初长度(前负荷)适当拉长,收缩时的力量增强,此规律称为施塔林(Starling)心脏定律。心肌收缩能力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心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使之增强;迷走神经,乙酰胆碱使之减弱。

静脉回心血量与搏出量保持动态平衡。单位时间内,静脉回流量越多,心输出量也越多。此时增加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已不单是心肌初长(前负荷),是神经调节首先增加心率,同时增强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增强既可增加心输出量,又加速静脉血液流回心脏,使二者达到新的平衡。

动脉血压起着心室后负荷的作用,即心室排血时遇到的阻力。动脉血压升高,室内压必须相应提高方能射血。若心肌收缩力不变,则心肌产生张力消耗的能量相对增加,用于心肌纤维缩短的能量相对减少,射血时心肌纤维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下降,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相应减少,随后通过调节,前负荷加大,心肌收缩力加强使之与后负荷相配合,以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静脉血管是血液回流入心脏的通道。由于静脉易被扩张,故静脉系统容量大,是机体很大的一个贮血库。静脉通过其舒缩活动,能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

(一)静脉血压

根据测量的部位,将静脉血压分为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

1.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成人中心静脉压约为4~12cmH2O(厘米水柱)。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心脏泵血功能:如果心脏泵血功能良好;能及时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则中心静脉压较低。反之,如果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如心力衰竭、心肌损害),中心静脉压将会升高。

②静脉回流速度(venous return velocity):如果静脉回流速度加快(如输血、输液过多或超过心脏负担时),则中心静脉压升高;反之,如果静脉回流速度减慢(如血量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则中心静脉压降低。可见,中心静脉压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临床上治疗休克时除了观察动脉血压外,中心静脉压可作为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指标。

2.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 是指各器官的静脉血压。正常人静脉压约为13cmH2O;颈外静脉和肘前静脉压约为10cmH2O;站立时,足背静脉压约为19cmH2O。当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中心静脉压升高,同样影响外周静脉回流,导致外周静脉压升高。另外,在受周围组织的压迫时,如妊娠、腹腔大肿瘤、大量腹腔积液,可使外周静脉压升高。

(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在体循环中,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压力梯度。压力梯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收缩力但也受体位、呼吸运动、骨胳肌的收缩和静脉瓣膜的影响。

1.心脏收缩力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力梯度是心室收缩和舒张形成的动-静脉压力梯度的一部分,如果心室收缩力强,搏出量大,则心舒期室内压明显降低,有利于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液回流,中心静脉压降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压力梯度增大,则静脉回流量增加。反之,心力衰竭时,搏出量减少,心舒期室内压明显升高,外周静

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力梯度减小,致使静脉回流量大大减少。故右心衰竭时,右心室收缩力减弱,使中心静脉压升高,外周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外周静脉压和毛细血管血压升高,造成静脉系统淤血和水肿。左心衰竭时,引起左心房和肺静脉压升高,造成肺淤血和肺水肿。

2.体位改变体位改变时,重力可以影响静脉回流。重力作用使血液产生静水压,平卧时,多数血管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故各血管的静水压基本相同。直立不动时,以右心房为零点,每低于零点水平1

3.6mm时血管内静水压要增加1mmHg,由此可见,在重力的作用下,低于心脏水平的下肢静脉充盈扩张、容积增大,静脉压升高,如足背静脉压比平卧时升高大约90mmHg。而高于心脏水平的颈部静脉则塌陷,容积减小,静脉压降低,甚至出现负压。如颅顶的矢状窦内压可降低至约-10mmHg。因此,当人体由平卧位迅速转为直立时,因重力的作用,低干心脏水平的下肢静脉充盈扩张,容积增大,可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也相应减少。长期卧床病人,静脉管壁的紧张性较低,可扩张性较大腹壁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小,故平卧位突然站立起来,可因大量血液积滞在下肢,造成回心血量减少而发生昏厥。

3.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腔容积增大,胸膜腔负压绝对值增加有利于胸腔内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进一步降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力梯度增大,有利于静脉回流。反之,呼气时,胸膜腔负压绝对值减少,静脉回流则减少。

4.骨骼肌和静脉瓣骨骼肌收缩时,肌肉间和肌肉内的深静脉受到挤压,加速深静脉的血液回流心脏;骨骼肌松驰时,深部静脉压下降,又促使血液从浅静脉流入深静脉,当骨骼肌再次收缩时,又促使较多的血液流向心脏。肌肉的交替舒缩活动对于站立时降低下肢静脉压和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滞留起着重要的作用。骨骼肌节律性舒缩和静脉瓣的配合,对静脉回流起着一种“泵”的作用,所以把它们称为肌肉泵或静脉泵。

简述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

简述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血液在心脏右房内的压力。它是临床上常用的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心脏前负荷和血液容量的状态。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和超声心动图两种。 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多方面,首先是评估心脏前负荷的状态。心脏前负荷是指心脏在收缩前所接受的血液容量,对于心脏的收缩力和心排血量有重要影响。中心静脉压可以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水平,如果中心静脉压过高,说明心脏前负荷过大,心脏需要较大的收缩力来克服阻力,这可能意味着心脏负担过重,容易导致心脏功能不全。相反,如果中心静脉压过低,说明心脏前负荷不足,这可能导致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 中心静脉压还可以评估血容量的状态。血容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循环于体内的血液量,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器官功能至关重要。如果中心静脉压过高,说明血容量可能过多,血液循环负担加重;如果中心静脉压过低,说明血容量可能不足,血液循环受限。因此,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及时了解血容量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中心静脉压还可以指导液体治疗。在临床上,液体治疗是常用的一种手段,可以通过补充液体来维持或调整患者的血容量。中心静脉

压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液体治疗的效果。如果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液体治疗已经达到预期效果;如果中心静脉压持续升高,可能需要减少液体输入或者考虑其他治疗措施;如果中心静脉压持续降低,可能需要增加液体输入或者调整治疗方案。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还可以评估心脏的输液能力。对于一些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了解心脏的输液能力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如果中心静脉压较高,说明心脏输液能力较强,可以适当增加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如果中心静脉压较低,说明心脏输液能力较弱,需要谨慎调整输液方案,避免过度负荷心脏。 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评估心脏前负荷和血容量状态、指导液体治疗以及评估心脏输液能力等方面。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脏和血液容量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治疗。因此,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心静脉压只是评估心脏前负荷和血容量状态的指标之一,临床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指标和临床表现,做出全面的判断和决策。

CVP(中心静脉压)

CVP(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它可判断病人血容量、心功能与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有别于周围静脉压力。后者受静脉腔内瓣膜与其他机械因素的影响,故不能确切反映血容量与心功能等状况。 1中心静脉压的测定 CVP测定常用于:1.急性心力衰竭:2.大量输液或心脏病人输液时;3.危重病人或体外循环手术时。 CVP正常值为0.49—1.18kPa(5-12cmH2O),降低与增高均有重要临床意义。如休克病人CVP<0.49kPa表示血容量不足,应迅速补充血容量。而CVP>0.98kPa,则表示容量血管过度收缩或有心力衰竭的可能,应控制输液速度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 若CVP>1.47一1.96kPa表示有明显心力衰竭,且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应暂停输液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给予速效洋地黄制剂和利尿药或血管扩张剂。 如有明显腹胀、肠梗阻、腹内巨大肿瘤或腹部大手术时,利用股静脉插管测量的CVP可高达2.45kPa以上,但不能代表真正的CVP。 少数重症感染患者虽CVP<0.98kPa,也有发生肺水肿者,应予注意。 2注意事项 1.如测压过程中发现静脉压突然出现显著波动性升高时,提示导管尖端进入右心室,立即退出一小段后再测,这是由于右心室收缩时压力明显升高所致。 2.如导管阻塞无血液流出,应用输液瓶中液体冲洗导管或变动其位置;若仍不通畅,则用肝素或枸橼酸钠冲洗。 3.导管留置时,需用抗凝剂冲洗,以防血栓形成;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3操作方法 1、静脉选择单位。经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经右侧腹股沟大隐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一般认为上腔静脉测压较下腔静脉测压更能准确反映右房压力尤其在腹内压增高等情况下。 2、中心静脉搏压测定装置:用一直径0.8-1.0cm的玻璃管和刻有cmH20的标尺一起固定在输液架上,接上三通开关与连接管,一端与输液器相连,另一端接中心静脉导管。有条件医院可用心电监护仪,通过换能器,放大器和显示仪,显示压力波形与记录数据。 3、插管前将连接管及静脉导管内充满液体,排空气泡,测压管内充液,使液面高与预计的静脉压上。 4、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后插入静脉导管,无论经锁骨下静脉、颈骨静脉或股静脉穿入导管时,导管尖端均应达胸腔处。在扭动三通开关使测压管与静脉导管相通后,测压内液体迅速下降,当液体降至一定水平不再下降时,液平面在量尺上的读数即为中心静脉压。不测压时,扭动三通开关使输液瓶与静脉导管相通,以补液并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1.18kpa(5-12cm H20)。 4适应症 1、急性循环衰竭患者,测定中心静脉压借以鉴别是否血容量不足,抑或心功能不全。 2、需要大量补液、输血时,借以监测血容量的动态变化,防止发生循环负荷超重的危险。 3、拟行大手术的危重患者,借以监测血容量维持在最适当水平,更好耐受手术。 4、血压正常而伴少尿或无尿时,借以鉴别少尿为肾前性因素(脱水)抑或为肾性因素(肾功能衰竭) 5CVP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操作流程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5~12cmH2O。 2、CVP指上腔静脉压、下腔静脉压或右心房压。CVP反映右心房充盈压,可做 为估计右心房功能的一个间接指标:CVP过低(<5 cmH2O,常表示血容量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CVP过高,常提示输液、输血过多,或存在心功能不全。CV P>16 cmH2O应暂停补液。 3、测压时请注意先将换能器充满生理盐水,排净空气,然后通过换能器上的三 通开关使换能器与大气相通,按传感器归零,当监护仪显示“0”时,转动三通开关,使之与大气隔绝而与患者的动脉或静脉插管相通,此时监护仪显示所测压力的波形与数值。 4、测压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为防血栓形成需每天用封管液冲洗。

名句赏析!!!!! 不限 主题 不限抒情四季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食物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____佚名《越人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____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新添声杨柳枝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____卓文君《白头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____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词》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____佚名《上邪》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____佚名《击鼓》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__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迈陂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____司马相如《凤求凰/ 琴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____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____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____李商隐《锦瑟》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____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 CVP--中心静脉压:是腔静脉与右心房之间的压力,正常范围为5-15cmh2O,也有些教科书上提供的是8-12cmh2O,但是我们在监护仪上测的CVP实际上是mmhg为单位。 教科书上对CVP说明如下: 不管是EGDT还是容量复苏的金三角都把CVP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而在临床工作中实际上如果真的都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明去处理的话,CVP就真的很简单了,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在这里谈论下CVP基础 临床中很多时候遇见的是血压能够维持在正常,组织灌注水平足够,但就是尿量少,似乎我们给予了患者足够的氧供,而患者氧消耗实际上并没有增加,机体并不存在氧债,尿量的减少或许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已经出现了肾性肾衰竭,而不是肾前性肾衰,这个可能是最能解释尿量减少的因素。而更有些时候甚至还是认为是因为容量不足所致的尿量减少,继续给予补液扩容治疗(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容量不足导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所致)很多时候忽略了CVP这个重要的指标。 很多的文献关于重症感染上提示CVP>8mmhg是导致死亡率增加以及AKI发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关于SSC指南以及EGDT 要把CVP维持在8-12mmhg可能是有害的。其实正常的中心静脉压是0mmhg而不是8-12mmhg。我们很多时候关注的是心输出量=每搏量和心率的乘积,实际上关注的是前向的输出(前负荷以及心肌收缩力)对组织灌注的影响。这个主要是取决与Starling曲线的提示。

MAP-CVP是作为器官灌注的循环系统驱动压力,当MAP维持在血压自动调节范围内后,实际上CVP是作为改善微循环以及毛细血管血流主要决定性因素。所以最好的微循环血流以及组织灌注的方式是较高的MAP和较低的CVP。 心输出量=每搏量x心率 心输出量=静脉回流=(循环平均充盈压-CVP)/静脉回流阻力 guyton与starling曲线交点 由此可见左侧平台静脉回流限制了CO,并不能通过进一步强心增加CO,右侧心功能曲线平台也限制了CO进一步增加液体也不能够增加CO。 因此我们在应用液体复苏或者血管活性药物的同时,需要注意guyton与starling曲线交点的改变,静脉系统容量占了整体容量的60%,CO的提高不仅是前负荷和心肌的收缩力,同时还取决于静脉回流量,因为人体系统是个密闭的系统,静脉回流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心输出量的多少,当一个高的CVP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分析导致CVP增高的原因,以及是否需要提高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或者解决导致CVP高的因素从而增加静脉回流增加CO,这就有点像以前的超常氧输送的概念,氧供的不断提高,氧消耗也同时增加,实际上氧供与氧耗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仍然存在组织缺氧,降低氧消耗可能是维持氧供需平衡的因素。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监测应用常规 一、C VP的含义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就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正常值:5-12cmH2O、<5 cmH2O,示血容量不足、>15-20 cmH2O,提示输液过多或心功能不全。 二、监测的目的及临床意义 通过对CVP的测定,可反映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右心室充盈压力、心脏功能,以指导术后补液量,避免输血、补液的盲目性。测定CVP对了解血容量,心功能,心包填塞有着重大意义。 三、CVP的适应症 1、各类重症休克及需抢救的危重病人 2、脱水、失血与血容量不足 3、心力衰竭与低排综合征 4、大量输血与换血疗法 5、静脉输液给药(如静脉高浓度给KCL等)与静脉高营养疗法 6、心血管及其它大而复杂的手术 四、制作简易CVP流程 1、用物 无菌生理盐水、网兜、输液器、三通管、静脉输液延长管、压力刻度尺、直尺、无菌玻璃安瓶、胶布、输液架、无菌剪 2、方法 (1)将输液架放置病人床旁,嘱患者平卧,用直尺零点对准右侧腋中线第4肋间,相当于右心房水平,确定零点校零,再把压力刻度尺贴与输液架上。(胶布条为30CM) (2)将三通管前后两端分别与静脉输液延长管(近心端连接股静脉、颈静脉穿刺的双单腔输液管之主管)与输液器,侧端连接测压管,排尽空气。 (3)用无菌剪,剪30CM输液管道,测压管上端用无菌玻璃安瓶保护,并固定在压力刻度尺上。 (4)固定三通管,三通管固定在零点位置,注意要固定稳妥牢固,防止管道脱落造成出血。 (5)转动三通,开通输液器与测压管,将无菌生理盐水通过输液器注入测压管内,液面高度应比评估的高出2-4 cmH2O(不能将水注出测压管外)。

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

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护理 中心静脉压(CVP)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CVP监测是反映右心功能的间接指标,对了解循环血量和右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持续监测CVP动态变化,结合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综合分析,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一、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CVP正常值为5~12cmH2O。小于2~5cmH2O表示右心房充盈不佳或血容量不足;大于15~20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CVP高低,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和血容量,与静脉张力和右心功能有关,不能反映左心功能。当病人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单纯监测CVP失去意义。二、中心静脉置管途径 经皮穿刺监测CVP,一般包括4种途径:经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外静脉穿刺。临床常用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将导管插入至上腔静脉或可经股静脉用较长导管插至下腔静脉。目前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增多。 三、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 1.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2%~10%,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占75%,阳性球菌占25%。 2.出血和血肿误穿破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等邻近动脉,形成血肿,肝素化后或凝血机制不好的病人更易发生。 3.其他包括气胸、血胸、气栓、血栓、神经和淋巴管损伤等。 四、护理

深静脉导管的维持及并发症的预防主要依靠精心护理。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延长置管的时间。 1.操作前准备 (1)用物准备: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穿刺包、测压套件、无菌肝素生理盐水(软包装或塑料瓶,每500mL盐水加2500U肝素)、压力传感器、监测仪。连接一次性压力套装于肝素盐水袋,排尽管道内空气。将持续冲洗装置一端与传感器相接,传感器的导联线接监护仪,连接紧密后,监护仪上会出现压力监测道,点击监护仪菜单,变更压力监测道名称为CVP。 (2)护士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手套。 (3)环境准备:创造开阔空间,拉围帘,减少人员走动。 (4)患者准备:清醒患者置管前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支持。指导术中配合,如屏气、保持平稳呼吸。暴露穿刺部位,穿刺点周围皮肤备皮。彻底清除皮肤上的血迹和污物。最合适体位。经颈内静脉置管首先让患者去枕平卧,颈背下垫一小枕,使穿刺点向前挺出,穿刺侧上肢外展90°,头转向对侧45°~60°,头低足高20°。 (5)操作前注意核对中心静脉置管同意书。2.协助医生连接中心静脉导管 (1)置管成功后,将冲洗装置的另一端与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如果导管为双腔或三腔,请与置入最远端的一腔(标有“distal”的一腔)连接。 (2)调试零点病人取平卧位,将传感器放在病人床旁,高度在腋中线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的相关知识 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英文简写CVP,指的是上下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通过对CVP的量、静脉回心血量、右心室充盈压力、心脏功能,以指导术后补液和输血,防止输液过多,加重心脏负担。由于其操作简单,较为安全,因重病人抢救治疗的方法之后。CVP的监测在危重病人抢救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评估血管容量和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5-12厘 小于5厘米水柱的时候,常提示血容量不足。CVP大于15-20厘米水柱常提示右心功能不全 测中心静脉压的适应症 原因不明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测定中心静脉压借以鉴别是否血容量不足抑或心功能不全。 大手术或其他需要大量输血、补液时,借以监测血容量的动态变化,防止发生循环负荷过重的危险。 、血压正常但伴有少尿或无尿时,借以鉴别少尿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心功能不全。 测CVP注意事项 测压管0点必须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水平,体位变动时应重新调整两者关系。 导管应保持通畅,否则会影响测压结果。 如测压过程中发现静脉压突然出现显著波动性升高时,提示导管尖端进入右心室,立即退出一小段后再测,这是由于右心室收缩时压力明 如导管阻塞无血液流出,应用输液瓶中液体冲洗导管或变动其位置;若仍不通畅,则用肝素或枸橼酸钠冲洗。 测压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测量CVP的方法 器测量:用换能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这种方法,在ICU里比较常用,可持续监测病人的CVP。具体做法为:将中心静脉导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也可经股静脉或肘静脉插入到下腔或上腔静脉。置管成功后,通过压力连接管和三通,使导管尾端与输液器装置、护仪相连。置管之后,为了防止血液凝固,要用肝素盐水持续冲洗。一般是用500ML的生理盐水,加1250u单位的肝素钠,配好之后,插上压袋套上,挤捏加压袋的皮球,打气到300mmHg(指针在绿区),用这种加压袋,即使你把调节器调到最大,它的速度也是每小时只进2M CVP的方法:将输液器接生理盐水,排液后,置管处相连,然后将输液器与生理盐水接头处拔出,在腋中线第四肋,固定好一点,输液器然后让输液管路里液体自行下降到不降为止,然后用尺子量一下液柱的高度。为了测量的准确性,最好将不用头皮针部分,取下肝素帽, 式测量方法是用腰穿包在贵要静脉上留置针,不扎止血带 测量CVP的意义 常把CVP和血压放在一起来分析 心静脉压正常值:成人为5-12厘米水柱,小儿为3-10厘米水柱。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如下: (一)中心静脉压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0。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心脏射血能力较强,能及时地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中心静脉压就较低。反之,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或静脉回流速度加快时,中心静脉压就会升高。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又一指标。临床上在用输液治疗休克时,除需观察动脉血压变化外,也要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而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二)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故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实验证明,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愈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愈多。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如果心脏收缩力量强,射血时心室排空较完全,在心舒期心室内压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较大。 3.体位改变: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容量增大,故回心血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更加明显。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量增多。因此,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脑血供不足,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长期卧床的患者,静脉管壁的紧张性较低,可扩张性较高,加之腹壁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小,故由平卧位突然站起来时,可因大量血液积滞在下肢,回心血量过少而发生昏厥。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人体在站立位的情况下,如果下肢进行肌肉运动,回心血量和在没有肌肉运动时就不一样。一方面,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静脉内有瓣膜存在,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肌肉泵的这种作用,对于在立位情况下降低下肢静脉压和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潴留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5.呼吸运动:呼吸运动也能影响静脉回流。胸膜腔内压是低于大气压的,称为胸膜腔负压。由于胸膜腔内压为负压,胸腔内大静脉的跨壁压较大,经常处于充盈扩张状态。在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负压值进一步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也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右心房;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也相应增加。

中心静脉压与主要影响因素、临床意义

中心静脉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意义 中心静脉压(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心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紧张度3个因素影响。中心静脉压的组成:1右心室充盈压; 2静脉内血容量;3静脉收缩压和张力压;4静脉毛细血管压力。测定中心静脉压对了解血容量,心右功能、心包填塞有着重大意义。可了解原因不明的急性循环衰竭是低血容量性的还是心源性的;少尿或无尿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肾功能衰竭。 一、如何测量中心静脉压 测压前应首先选择零点,病人平卧时,测压管的零点位置应定位在病人右侧第四肋腋中线的水平;病人侧卧位时,测压管的零点位置应定位在病人胸骨右缘第3—4肋间水平。然后将测压管充满液体,再夹闭三通,使测压管与中心静脉相通,待液柱徐徐降至稳定位置时,其水柱的厘米数即为中心静脉压。测量后将测压管夹闭,开放三通与输液器,以保持静脉通畅。 二、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在麻醉期间测定中心静脉压(CVP)是一种比较易行而又有价值的方法。正常值4~12cmH2O(0.4~1.2kPa)。中心静脉压并不能直接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它所反映的是心脏对回心血量的泵出能力,并提示静脉回心血量是否充足。 CVP<2.4cmH2O(0.24kPa)表示心脏充盈或血容量不足,即使动脉压正常,仍需输入液体;CVP>15~20cmH2O(1.5~2kPa)提示右心功能不全,应控制输液量。但CVP不能反映左心功能。测定时应注意调整零点至右心房水平(相当于胸廓厚度的中点)。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测压常用于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各类重症休克、心力衰竭和低排综合征,以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等心脏大血管和其他危重病人。主要穿刺途径是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手术病人常用颈内静脉。必须指出,从安全角度考虑问题,术中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反应可能太慢。当经静脉输液有效地使中心静脉压从0升到5或10cmH2O时,说明此时已有足够的回心血量可被泵入肺动脉,但是,如果此时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右心泵出的血液即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甚至可引起肺水肿。事实上只有当右心室功能不足以克服已经很高的肺动脉压力时,中心静脉压才开始上升。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在中心静脉压升高之前,肺水肿可能已经形成,甚至已经处于危险状态。因此通过肺动脉插管测定肺动脉压,可为终止或减慢输液提供早期警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如果未作肺动脉测压,应在中心静脉压升到7~10cmH2O后减慢输液速度,以便有时间对输

CVP(中心静脉压)

CVP(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它可判断病人血容量、心功能与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有别于周围静脉压力。后者受静脉腔内瓣膜与其他机械因素的影响,故不能确切反映血容量与心功能等状况。 1中心静脉压的测定 CVP测定常用于:1.急性心力衰竭:2.大量输液或心脏病人输液时;3。危重病人或体外循环手术时。 CVP正常值为0。49—1。18kPa(5-12cmH2O),降低与增高均有重要临床意义。如休克病人CVP〈0。49kPa表示血容量不足,应迅速补充血容量。而CVP〉0。98kPa,则表示容量血管过度收缩或有心力衰竭的可能,应控制输液速度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 若CVP>1.47一1。96kPa表示有明显心力衰竭,且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应暂停输液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给予速效洋地黄制剂和利尿药或血管扩张剂。 如有明显腹胀、肠梗阻、腹内巨大肿瘤或腹部大手术时,利用股静脉插管测量的CVP可高达2.45kPa以上,但不能代表真正的CVP。 少数重症感染患者虽CVP〈0.98kPa,也有发生肺水肿者,应予注意。 2注意事项 1.如测压过程中发现静脉压突然出现显著波动性升高时,提示导管尖端进入右心室,立即退出一小段后再测,这是由于右心室收缩时压力明显升高所致。 2.如导管阻塞无血液流出,应用输液瓶中液体冲洗导管或变动其位置;若仍不通畅,则用肝素或枸橼酸钠冲洗。 3.导管留置时,需用抗凝剂冲洗,以防血栓形成;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3操作方法 1、静脉选择单位。经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经右侧腹股沟大隐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一般认为上腔静脉测压较下腔静脉测压更能准确反映右房压力尤其在腹内压增高等情况下。 2、中心静脉搏压测定装置:用一直径0。8—1。0cm的玻璃管和刻有cmH20的标尺一起固定在输液架上,接上三通开关与连接管,一端与输液器相连,另一端接中心静脉导管。有条件医院可用心电监护仪,通过换能器,放大器和显示仪,显示压力波形与记录数据。 3、插管前将连接管及静脉导管内充满液体,排空气泡,测压管内充液,使液面高与预计的静脉压上. 4、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后插入静脉导管,无论经锁骨下静脉、颈骨静脉或股静脉穿入导管时,导管尖端均应达胸腔处.在扭动三通开关使测压管与静脉导管相通后,测压内液体迅速下降,当液体降至一定水平不再下降时,液平面在量尺上的读数即为中心静脉压。不测压时,扭动三通开关使输液瓶与静脉导管相通,以补液并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1。18kpa(5-12cm H20). 4适应症 1、急性循环衰竭患者,测定中心静脉压借以鉴别是否血容量不足,抑或心功能不全。 2、需要大量补液、输血时,借以监测血容量的动态变化,防止发生循环负荷超重的危险。 3、拟行大手术的危重患者,借以监测血容量维持在最适当水平,更好耐受手术。 4、血压正常而伴少尿或无尿时,借以鉴别少尿为肾前性因素(脱水)抑或为肾性因素(肾功能衰竭) 5CVP监测的临床意义

简述中心静脉压的概念

简述中心静脉压的概念 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指标,依据其大小来判断心脏功能和血容量的状况,进而可以了解心血管系统及全身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并且,它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辅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中心静脉压的测量与患者的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源于动脉系统,它是指大动脉强度下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之间的差值,即可以指示心脏排出量,血液循环过程中有一定的血液流量和静止血压梯度。血管壁的弹性和收缩能力同时会影响动脉系统的压力,它是受血管内外摩擦力、血流速度和血液黏度影响的。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可以直观 的看出,大动脉壁的弹性下降会导致中心血管压力的升高。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主要是依赖于各器官的血管系统,以准确的血压读数作为参照。可以通过直接安放在静脉中的压力表达式灌注血液,以测量血压的变化来求出中心静脉压的数值。它也可以通过植入血压传感器来实时监测、记录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等血管系统的压力变化,从而获得中心静脉压的有效数值。 中心静脉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反映心脏功能、心输出量和血液容量等情况,从而帮助诊断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它也可以反映全身水、电解质的平衡状况,从而帮助诊断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此外,它还可以用来评估患者对药物或静脉输液的反应,以及辅助治疗时对病人尤其重要。

临床应用中,中心静脉压也可以用来检测肝脏、肾脏等各脏器的功能状况,以及评估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分布情况,并且可以用来衡量心脏、肺和肝脏的功能。它也被称为“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指数”,它可以提供医生重要的辅助治疗信息,从而帮助改善病人的病情。 综上,中心静脉压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指标,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评估心血管系统血液分布情况,也可以辅助治疗改善患者病情,因此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对提高临床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CVP(中心静脉压)

CVP(中间静脉压) 中间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它可断定病人血容量.心功效与血管张力的分解情形,有别于四周静脉压力.后者受静脉腔内瓣膜与其他机械身分的影响,故不克不及确实反应血容量与心功效等状况. 1中间静脉压的测定 CVP测定经常运用于:1.急性心力弱竭:2.大量输液或心脏病人输液时;3.危宿疾人或体外轮回手术时. CVP正常值为0.49—1.18kPa(5-12cmH2O),降低与增高均有主要临床意义.如休克病人CVP<0.49kPa暗示血容量缺少,应敏捷填补血容量.而CVP>0.98kPa,则暗示容量血管过度压缩或有心力弱竭的可能,应掌握输液速度或采纳其他响应措施. 若CVP>1.47一1.96kPa暗示有明显心力弱竭,且有产生肺水肿的安全,应暂停输液或严厉掌握输液速度,并赐与速效洋地黄制剂和利尿药或血管扩大剂. 若有明显腹胀.肠梗阻.腹内伟大肿瘤或腹部大手术时,运用股静脉插管测量的CVP可高达2.45kPa以上,但不克不及代表真正的CVP. 少数重症沾染患者虽CVP<0.98kPa,也有产生肺水肿者,应予留意. 2留意事项 1.如测压进程中发明静脉压忽然消失明显摇动性升高时,提醒导管尖端进入右心室,立刻退出一小段后再测,这是因为右心室压缩

时压力明显升高所致. 2.如导管壅塞无血液流出,运用输液瓶中液体冲洗导管或变动其地位;若仍不通行,则用肝素或枸橼酸钠冲洗. 3.导管留置时,需用抗凝剂冲洗,以防血栓形成;留置时光,一般不超出5天,时光过长易产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3操纵办法 1.静脉选择单位.经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经右侧腹股沟大隐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一般以为上腔静脉测压较下腔静脉测压更能精确反应右房压力尤其在腹内压增高级情形下. 2.中间静脉搏压测定装配:用一向径0.8-1.0cm的玻璃管和刻有cmH20的标尺一路固定在输液架上,接上三通开关与衔接收,一端与输液器相连,另一端接中间静脉导管.有前提病院可居心电监护仪,经由过程换能器,放大器和显示仪,显示压力波形与记载数据. 3.插管前将衔接收及静脉导管内充满液体,排空气泡,测压管内充液,使液面高与估计的静脉压上. 4.穿刺部位通例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后拔出静脉导管,无论经锁骨下静脉.颈骨静脉或股静脉穿入导管时,导管尖端均应达胸腔处.在扭动三通开关使测压管与静脉导管相通后,测压内液体敏捷降低,当液体降至必定程度不再降低时,液平面在量尺上的读数即为中间静脉压.不测压时,扭动三通开关使输液瓶与静脉导管相通,以补液并保持静脉导管的通行.中间静脉压正常值为0.49-1.18kpa(5-12cm H20).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它可判断病人血容量、心功能与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有别于周围静脉压力。后者受静脉腔内瓣膜与其他机械因素的影响,故不能确切反映血容量与心功能等状况。 CVP测定常用于:1.急性心力衰竭:2.大量输液或心脏病人输液时;3. 危重病人或体外循环手术时。 CVP正常值成人6—12cmh2o , 儿童3—10cmh2o 注意事项 1、测压管0点必须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水平,体位变动时应重新调整两者关系。 2、导管应保持通畅,否则会影响测压结果。 3、导管留置一般不超过5d,过久易发生静脉炎或感染。 临床意义 CVP对了解血容量,心功能,心包填塞有着重大意义,可了解原因不明的急性循环衰竭是低血容性的还是心源性的;少尿或无尿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肾功能衰竭。 1、低血压,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pa(5cm H20)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可快速补液或补血浆,直至中心静脉压升至0.59-1.18kpa(6-12cm H20). 2、低血压、中心静脉压高于0.98kpa(10cm H20)应考虑有心功能不全的可能。需采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西地兰或多巴酚丁胺并严格控制入量. 3.中心静脉压高于1.47-1.96 kpa(15-20 cm H20)提示有明显的心衰,且有发生肺水肿可能,需采用快速利尿剂与洋地黄制剂。 4、低中心静脉压也可见于败血症、高热所至的血管扩张。必须指出,评价中心静脉压高低的意义,应当从血容量心功能及血管状态三方面考虑。当血容量不足而心功能不全时,中心静脉压可正常。故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禁忌症 一、穿刺或切开处局部有感染。 二、凝血机制障碍。 测压方法 一、测压管零点,平卧位,平腋中线;侧卧位,平右侧第二肋间隙胸骨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