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四个咳嗽方,既高效,又普适

合集下载

治咳嗽化痰的小偏方

治咳嗽化痰的小偏方

治咳嗽化痰的小偏方08-11-16 22:08 发表于:《佛友之家》分类:未分类咳嗽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对机体是有益的,当呼吸道粘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方一]紫苏、杏仁、生姜、红糖各lO克。

将紫苏与杏仁捣成泥,生姜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人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2--3次饮用。

本方散风寒,止咳嗽,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有效。

[方二]苦杏仁6--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

上药打碎后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可加少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分次服完。

本方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

[方三]橘红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

先将橘红,生姜二味用水煎煮,15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稠粘时,兑人蜂蜜,至沸停火,装瓶备用。

每日服3次,每次3汤匙。

本方散寒温肺,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咳嗽[方四]生姜10克,饴糖适量。

将生姜洗净,切丝,放人瓷杯内,用滚开水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再加人饴糖适量,代茶频频饮服,不拘时间和次数,无须出汗。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五]葱白5—10节,淡豆豉10克,苏梗或陈皮3克,红糖适量。

将葱洗净,取葱白,与淡豆豉、陈皮等人砂锅共煎取汁,再调入红糖。

日分数次,酌量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六]鲜橄榄4枚,冰糖15克。

将橄榄洗净,劈开加入冰糖和适量的水,煎到出味,一次或分次温服。

本方清热止咳,适用于风热咳嗽。

[方七]金银花20克,薄荷5克,蜜糖少量。

先煎银花,取汁约2小碗,药成前,下薄荷约煎3分钟,贮瓶内,分次与蜜糖冲匀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热所致咳嗽。

[方八]洁净丝瓜花10克,蜂蜜适量。

将丝瓜花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再调人蜂蜜,趁热顿服,每日3次。

本方适用于风热咳嗽。

治疗咳嗽的偏方

治疗咳嗽的偏方

治疗咳嗽的偏方对于咳嗽这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些相关的治疗偏方,这对我们在生活中治疗咳嗽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也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的照顾身边的朋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咳嗽有哪些偏方吧,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这篇文章。

文章为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咳嗽的偏方,有一些可能你们在生活中有尝试过,可能有哪些方法你们根本就不理解。

但只要你们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进行服用,相信效果还是不错的。

1。

萝卜葱白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

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 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

芜荽汤平伤风咳嗽芜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

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

羊蜜膏治虚劳咳嗽肺痿熟羊脂250克,熟羊髓250克,白沙蜜250克,生姜汁100毫升,生地黄汁500毫升。

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腹温酒调1匙,或做姜汤或做粥食亦可。

补虚润肺,祛风化毒.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虚劳瘦弱,咳嗽肺痿,还有润肺润肤的功效.。

我们可以从文章中学习到很多关于治疗咳嗽的偏方,这些偏方是根据哦我们古人的长期经验积累下来的,对我们在生活中治疗的简单的咳嗽问题非常有帮助,希望你们可以将它们记录起来。

同时,多跟朋友们宣传一下这些偏方,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行列吧。

中药土方缓解咳嗽的方剂

中药土方缓解咳嗽的方剂

中药土方缓解咳嗽的方剂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

传统中药土方方剂以其独特的疗效被人们所认可,下面将介绍几种中药土方缓解咳嗽的方剂。

一、川贝雪梨糖水川贝雪梨糖水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药土方方剂,用于缓解咳嗽和润肺。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雪梨一个,川贝粉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

将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雪梨块,加入川贝粉,慢慢煮沸。

然后加入冰糖,继续煮沸至雪梨煮熟。

待汤水变稠后即可服用。

二、蜂蜜柚子片蜂蜜柚子片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土方方剂,可以缓解咳嗽和止咳。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柚子一个,蜂蜜适量。

做法:将柚子洗净切片,去籽。

将柚子片加入碗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待柚子片出现水汽即可食用。

三、姜糖水姜糖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中药土方方剂,可以缓解咳嗽和舒缓喉咙不适。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姜块适量,红糖适量。

做法:将姜块切成薄片或者切成丝。

将姜片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加入红糖。

将锅煮沸,然后转小火慢炖一段时间,待汤水呈现姜黄色时即可饮用。

四、百合鸭梨糖水百合鸭梨糖水是一种非常适合缓解咳嗽的中药土方方剂。

制作方法如下:材料:百合适量,鸭梨一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洗净,鸭梨去皮切块。

将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鸭梨块和百合,加入冰糖。

慢慢煮沸后转小火炖煮一段时间,待汤水变稠后即可饮用。

以上介绍了几种中药土方缓解咳嗽的方剂,这些方剂都是通过中药的独特功效来缓解咳嗽,舒缓喉咙不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不同,应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在服用方剂时,应遵循剂量要求,避免过量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治疗咳嗽的13种土方法

治疗咳嗽的13种土方法

治疗咳嗽的13种土方法1.枇杷叶汁【原料】枇杷叶适量。

【制作法】将枇杷叶洗净,用开水冲泡。

【用法】每次30毫升,每日3次。

【功效】清肺止咳。

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不止。

2.玉米须陈皮剂【原料】玉米须30克,陈皮10克。

【制作法】将玉米须与陈皮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取汁即可。

【用法】直接饮用。

【功效】止咳化痰。

有助缓解咳嗽引起的不适3.百合枇杷茶【原料】鲜百合、枇杷、莲藕各30克,红糖适量。

【制作法】将莲藕洗净切片;枇杷去核,与百合、藕片同煎取汁,调入适量红糖。

【制作法】代茶频饮。

【功效】润肺止咳。

此茶饮适合肺热咳嗽。

4.川贝苹果汤【原料】苹果1个,川贝母末10克,蜂蜜适量。

【制作法】将苹果平切盖,挖出苹果心,放入川贝母末、蜂蜜,将盖盖好,用牙签固定,隔水炖2个小时取出即可。

【用法】不拘数量,随时饮用。

【功效】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适用于咳嗽不止。

5.鱼腥草杏桔茶【原料】鱼腥草30克,桔梗10克,苦杏仁9克。

【制作法】将以上3味药材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用法】每日1剂。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适用于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咳出等。

6.清热解毒鱼腥草茶【组成】鱼腥草32g,冰糖适量。

【主治】咳嗽,热毒壅肺型。

症见髙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喜饮、舌苔黄腻、脉数者。

【用法】先将鱼腥草煎汤后,溶入冰糖令溶即得,代茶饮。

说明】鱼腥草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尿。

因此对热毒壅肺而致之高热疼,咳嗽烦渴症,疗效甚著7.清热止咳枇杷叶茶【组成】鲜枇杷叶30g,淡竹叶15g。

【主治】咳嗽,肺热型。

症见肺热咳嗽,咽燥不适,声音嘶哑。

【用法】将鲜枇杷叶刷去绒毛,与淡竹叶同洗净,切细。

放入保温瓶中,用水冲泡,盖闷15分钟,饮用前可酌加白砂糖或冰糖,代茶频饮。

1日1剂。

【说明】本方中枇杷叶性味苦凉无毒,有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效。

8.润燥止咳冬瓜蜜茶【组成】冬瓜皮15g,蜂蜜20g。

【主治】咳嗽,燥热型。

症见秋燥干咳无痰,咽喉燥痛。

4个中药方剂,有效治疗各种外感咳嗽

4个中药方剂,有效治疗各种外感咳嗽

4个中药方剂,有效治疗各种外感咳嗽4个中药方剂,有效治疗各种外感咳嗽原创2022-04-17 13:09·临床药师健康科普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但一般痰和咳同时出现,难以分开,所以统称为咳嗽。

咳嗽由外感或内伤两个病因所致。

外感咳嗽因六淫邪气侵袭肺脏,常表现风寒、风热、风燥证,属实邪。

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

内伤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可以是肺自身病变,也可以是其他脏腑病变伤及到肺;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肺自身病变的患者,常因肺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这里主要讲外感咳嗽:对于风寒袭肺证,主要表现为咳嗽声比较重,痰液、鼻涕呈稀薄白色,常伴鼻塞,舌苔薄白,有的可以出现恶寒发热,无汗等。

应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组成。

具有宣肺,平喘,止咳之功效。

用于外感风寒,鼻塞声重,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的治疗。

临床报道,也可用于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毛细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普利类降压药引起咳嗽、慢性咽炎的治疗。

止嗽散出自清·《医学心悟》,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7味中药组成。

现代研究表明,对喉源性咳嗽、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咳嗽、甲型季节性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肺系感染、鼻后滴漏综合征也有作用。

对于风热犯肺证,主要表现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伴喉燥咽痛,痰液、鼻涕黏稠色黄,舌苔薄黄,咳的时出汗,有的可出现怕吹风,发热。

应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常用桑菊饮加减。

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由桑叶、菊花、杏仁、桔梗、甘草、薄荷、连翘、苇根组成。

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效。

用于治疗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

【中医小方】民间治疗咳嗽偏方大全

【中医小方】民间治疗咳嗽偏方大全

【中医小方】民间治疗咳嗽偏方大全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有声为咳,有痰为嗽,既有声又有痰者称为咳嗽。

它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有把呼吸道过多的分泌物或异物随着气流排出体外的作用。

发病多见于老年人和幼儿,尤以冬春季节为最多。

以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百日咳、支气管扩张等病中医学将咳嗽立为一种病种,并分成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两大类。

由风寒燥热等外邪侵犯肺系引起的咳嗽,为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有寒热之分,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常常并发感冒。

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犯肺,致肺失肃降,引发咳嗽,为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的特征是:病程缓,病程长,因五脏功能失常引起(一)通用方方1【原料】甘草、桔梗各6克【用法】水煎,代茶饮。

【功效】祛痰止咳。

适用于咳嗽【原料】苦杏仁9克,川贝母3克,梨汁1小杯,糖适量。

方2【用法】杏仁用水泡软后捣碎,加水200毫升,煎汤去渣,加入川贝母、梨汁、糖,研成杏仁乳。

日服2次,每次15毫升【功效】祛痰止咳。

用治咳嗽咳痰。

方3【原料】杏仁4.5克,冰糖6克【用法】杏仁研成末,冰糖化成水,调匀后分3次冲服【功效】化痰止咳。

适用于咳嗽不止。

方4【原料】经霜冬瓜皮15克,蜂蜜少许【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化痰止咳。

用治咳嗽。

方5【原料】鲜大青叶、蜂蜜各适量。

【用法】捣绞取汁半杯,调蜜,炖热温服,日服2次【功效】化痰止咳。

用治肺炎咳嗽方6【原料】茶叶7克,生姜10克【用法】将去皮生姜与茶叶一并煮成汁,饭后饮服。

【功效】温肺止咳。

适用于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病症。

方7【原料】紫菀20克,款冬花20克,百部50克。

【用法】先将诸药晒干或烘干,研末过筛,1日3次分3天服完,服用时用乌梅1~2枚,生姜2片煎水送服【功效】化痰止咳。

此方治疗久咳效果很好。

对痰中带血者,可加阿胶(烊化)冲服效果更佳方8【原料】干柿子、蜂蜜各适量。

【用法】将干柿子烧灰,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功效】化痰止咳。

止咳最快的偏方,简单一次见效止咳妙方

止咳最快的偏方,简单一次见效止咳妙方

止咳最快的偏方,简单一次见效止咳妙方网上有很多止咳的偏方,但这些偏方的使用多半都没有说明如何对症服用,而咳嗽在中医上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同时外感咳嗽还分为:风寒、风热、风燥三种,那下文就针对咳嗽的病症类型给大家推荐对症的止咳偏方,赶紧来看看吧。

典型症状:反复咳嗽,咳嗽声浑浊,痰白,尤其是早晨,胸闷,上腹部皱褶,食量少,舌苔白腻,脉滑。

偏方1成分:9克油炸苏子、9克油炸萝卜和6克白芥末。

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适用于痰湿咳嗽、肺气上逆者。

制备方法:将上述三种草药捣碎研磨,用生丝小袋包好,放入水中煎炸。

服法:代茶饮。

疗程: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若大便素来实硬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3片。

资料来源:韩一彤。

组成:半夏15克,橘红15克,白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7片,乌梅1个。

功效:除湿化痰,理气止咳。

适用于痰湿咳嗽。

制法:将上药浸泡半小时,再用水煎,取汁去渣。

服用方法:每天服用1剂,每次2次。

疗程:7日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趁热服用。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成分:茶、橙皮、茴香、肉桂和新鲜生姜。

功效:祛痰止咳,健脾胃。

适用于痰湿咳嗽。

制作方法:将前5种口味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10分钟。

服法:饭后饮用。

疗程: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高血压病患者应慎服。

资料来源:一本新的民间处方集。

典型症状表现:咳嗽气粗,痰多稠黄、咳吐不爽,烦热口干欲饮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成分:7-8片枇杷叶。

功效:清热化痰。

适用于痰热咳嗽。

制备方法:将枇杷叶的毛刷掉,洗净,用小锅煎汁,颜色如茶。

服法:每日服3次。

疗程:7天为一疗程。

来源:《中医内科治疗大成》。

成分:黄连6克,半夏12克,瓜萎蔫20克。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适用于痰热咳嗽痰多、黄稠者。

制备方法:先将干瓜炒熟,去渣取汁,再将黄连、半夏放入天花粉汁中煎煮。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疗程: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资料来源:关于发热性疾病的论文。

民间治咳嗽的52个偏方咳嗽断根方

民间治咳嗽的52个偏方咳嗽断根方

民间治咳嗽的52个偏方咳嗽断根方咳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咳嗽的原因也有很多,所以咳嗽的治疗方法也不叫多。

治咳嗽的偏方:1、杏仁生姜饮【组成】杏仁、生姜、紫苏、红糖各10克。

【做法】将杏仁和紫苏共捣成泥状;生姜洗净,切片,同杏仁、紫苏泥共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滤去渣滓后,加入红糖,待其溶化即。

【用法】每日2~3次。

【功效】散寒止咳,主要用于治疗由风寒引起的咳嗽。

2、萝卜蜂蜜饮【组成】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个,蜂蜜30克。

【做法】将白萝卜、生姜、大枣共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沸30分钟,滤去渣滓,加入蜂蜜,再次煮沸。

【用法】每日1~2次,温服。

【功效】化痰止咳,主要用于治疗咳嗽,尤其是伤风咳嗽。

3、生姜萝卜饮【组成】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苦杏仁6~1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上述所有材料共捣碎,放入锅中,加入400毫升水,文火煎至100毫升时,加白糖调味即可。

【用法】每日1剂,分数次服完。

【功效】散寒、化痰、止咳,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引起的咳嗽。

4、款冬杏仁茶【组成】款冬花、杏仁各10克,旋覆花5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杏仁去皮、尖,捣碎,同其他材料共放入杯中,加入白开水,闷泡30分钟。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用。

【功效】疏风散寒、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咳嗽症见咳嗽声重、咽痒等。

5、生姜方【组成】生姜10克,饴糖适量。

【做法】将生姜洗净,切成丝,放入杯中,加入开水,闷泡10分钟后,加入饴糖,待其溶化即可饮用。

【用法】代茶饮。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咳嗽。

6、橄榄方【组成】鲜橄榄4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鲜橄榄洗净,用刀从中劈开,连同冰糖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至出味即可。

【用法】每日1剂,可分数次服完。

【功效】清热止咳,主要用于治疗风热咳嗽。

7、橘红汤【组成】橘红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

【做法】先将橘红、生姜共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15分钟,取其药液;按上法共煎3次;将3次煎取的药液同放入锅中,文火煎至浓稠时,加入蜂蜜,再次煎沸即可关火,待凉后装瓶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了四个咳嗽方,既高效,又普适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证候,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传统多分型辨治。

笔者以为,下述几方治疗咳嗽,既有高效性,又有较强的普适性。

(1)江氏金沸草散:颇能宣降肺气,化痰止咳,普适性较强,凡咳嗽者概可选用。

(2)大柴胡汤:有较强的调畅气机,攻逐邪气作用,颇宜于咳嗽较剧或肺部有感染者。

若年高体弱,则当慎用。

(3)柴麻四物汤:清热解毒作用较强,主要适用于热咳,勿用于寒咳。

(4)麻八味及其加味方:麻八味颇能宣降肺气,可作为各型咳嗽的基础方;麻八味加味方清热解毒作用较强,适用于热咳,勿用于寒咳。

注意事项喉源性咳嗽不在本节讨论之列。

病情严重者,需配合西医治疗。

//一、江氏金沸草散江尔逊经验方(一)概述1.组成与用法旋覆花10g,白芍10g,生甘草10g,法半夏10g,茯苓10g,陈皮10g,杏仁10g,白芥子10g,荆芥6g,前胡 10g,桔梗10g。

笔者临床恒加麻黄10g。

若患者为小儿,则以款冬花10g代旋覆花。

1剂煎2次,服1天,分3次服。

2.方解方以麻黄、杏仁、荆芥、前胡、桔梗宣肺止咳;旋覆花、半夏降气化痰;二陈汤合白芥子理气燥湿化痰;白芍合甘草缓急止咳,桔梗合甘草清利咽喉。

诸药合用,共奏宣降肺气、理气燥湿、止咳化痰之功。

临床可随证加减。

(二)各家经验举隅1.江尔逊余早年体弱,薄受风寒辄咳,每以金沸草散取效。

施诸他人,亦收捷效。

数十年来,余治咳嗽,无论新久,亦无论表里寒热虚实,恒喜用此方化裁。

有病者咳嗽缠绵数月,遍用中西药物乏效,服此汤数帖而痊。

余因叹其佳妙而授他人,以至辗转传抄,依样画葫芦,竟亦屡有霍然而愈者(方中主药金沸草乃旋覆花之茎叶,余恒用其花)。

余用此方治愈之咳嗽不知凡几,深知方中诸药均可损益,唯旋覆花、芍药、甘草三味为举足轻重而不可挪移之品,故特表而彰之。

若风寒咳嗽,不论久暂,可尽用本方;若喉痒咳痰不爽,似燥咳而实非,可加桔梗;风热咳嗽,去荆芥、前胡,合桑菊饮;燥热咳嗽,去荆芥、前胡,合贝母瓜蒌散;痰多而清稀,合二陈汤;痰黄而夹热,加黄芩,或合泻白散;兼喘,合三拗汤;痰壅气促,上盛下虚,去荆芥、前胡,合苏子降气汤;咳嗽日久,无明显外证,合止嗽散;脾胃虚弱,合五味异功散;反复感冒者,合玉屏风散。

[江尔逊 . 金沸草散琐言 . 四川中医,1986(1):13]2.余国俊江氏金沸草散综合取舍“金沸草散”和“旋覆花汤”,并合用了六安煎(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和桔梗汤。

江氏金沸草散堪称治咳高效方。

方用荆芥、前胡疏散风寒,宣畅肺气;旋覆花肃肺降气,豁痰蠲饮。

方中内寓芍药甘草汤缓急解痉;六安煎运脾祛痰,清咽利膈。

余治外感咳嗽,必首投江氏金沸草散,疗效高于同类方药。

又遵江老之训,通过灵活化裁,充分发挥复方之协同作用,而扩大其运用范围,通治诸般咳嗽(喉源性咳嗽除外)。

[余国俊 . 余国俊中医师承讲记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三)笔者解读1.咳嗽难治解俗话说“伤风咳嗽,郎中对头”。

说明咳嗽既频发常见,治疗效果也多不迅捷。

究其因,不是医者辨证施治的水准不够,而是没有掌握高效普适方。

咳嗽多为小恙,辨证施治何难?2.临证体悟(1)风寒咳嗽以杏苏散为主方,风热咳嗽以桑菊饮为主方,可临床应用往往效果不好,名医章次公更是力贬桑菊饮:“而用吴鞠通之银翘散、桑菊饮,病轻者幸能为力,重者必火势燎原而后已。

”[章次公 . 章次公论外感病 .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反之,若以江氏金沸草散加麻黄为基础方,随证加减以治各型咳嗽,大多一二剂即有显效。

(2)医者多认为,“江氏金沸草散的关键药物是旋覆花、白芍、甘草三味”,但笔者临床体会,还应加上麻黄,多能起增效作用。

(3)小儿颇重口味,而旋覆花入煎剂味劣难喝,若治小儿咳嗽,笔者恒以款冬花代旋覆花,既改善了药味,又不影响疗效。

二、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一)概述1.组成与用法柴胡25g,大黄10g(另包),枳壳30g,黄芩15g,制半夏15~25g,白芍25g,生姜10g,大枣12g。

1剂煎2次,服1~2天,1天服3次。

2.方解方以柴胡、枳壳、大黄调畅三焦气机;黄芩合大黄攻逐实热,大黄兼能泻下热结;半夏、生姜合枳壳化痰止咳,半夏、生姜兼能降逆和胃;白芍、大枣缓急止咳。

诸药合用,共奏调畅气机、攻逐实热、化痰止咳之功。

临床可随证加减。

(二)各家经验举隅1.刘海云笔者在临床中,体会此方辨证化裁,治疗肝火咳嗽亦有良效。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6g,枳实10g,白芍9g,桑白皮12g,大黄9g,川贝母10g,枇杷叶10g,栀子10g。

加减:胸闷气逆加旋覆花,痰黏难咯加海浮石,胸痛加郁金、丝瓜络,咽燥口苦加沙参、天花粉,肝郁火旺加龙胆草,咳嗽不减加诃子。

疗效观察:30例患者服用本方后,1剂咳减,2剂咳大减,3剂咳痊愈者20例,6剂咳痊愈7例,9剂咳痊愈3 例。

验案:患者李某,男,48岁,干部。

就医时咳嗽已1个月,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痰黏量少色黄,咽干口苦,胸肋胀痛,心烦欲呕,小便黄,大便秘结,色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此乃肝火犯肺(木火刑金)。

投柴胡12g,黄芩10g,半夏6g,桑白皮9g,枳实10g,大黄 9g,栀子10g,白芍9g,枇杷叶10g,川贝母10g。

水煎服,日1剂。

3剂后复诊,咳嗽大减,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

原方去大黄、半夏;加沙参12g,诃子 9g。

继服3剂后,症状消失而痊愈。

[刘海云 .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肝火咳嗽30例临床观察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21(1):30]2.杨森荣一同门师兄,其姑父咳嗽月余,师兄以止咳方法治之,不效反更坏。

又以脏腑生克辨治,予景岳化肝煎不效。

与我讨论,见胸胁痞满,口苦咽干,便时溏时硬,咽痛,遇情志刺激时乳部痛甚,咳亦甚,口渴,无表证。

我辨为少阳阳明合病,予大柴胡汤(大黄12g)加石膏、薏苡仁、桔梗汤2剂,并嘱得痛泻后更服。

师兄虑石膏、大黄太寒,不敢用,我说无妨!便试1剂,得四五泻,来电问怎么办?需去石膏、大黄否?我说否,进2剂。

今来信言病已痊愈!师兄不明为何我有此把握和疗效,并要和我辩论五行生克和脏腑的作用。

我说方证对应则已,无需辨也。

[何莉娜 . 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黄煌(1)此方用于呼吸道疾病,也是效果出奇。

支气管炎痰多黏稠,可用大柴胡汤合厚朴汤;支气管哮喘胸满唇暗,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肺炎发热或支气管扩张,见痰黄黏稠,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如出血,则大柴胡汤加黄连。

这些都是我临床常用的合方,无不立竿见影。

(2)6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堂哥打电话来,告诉我老人发高热,神志也不是太清醒,问我如何办是好。

当时,我考虑老人肺部感染,一般应该住院,但老人骨折搬动又不便,故决定暂不住院,服用中药。

柴胡30g,黄芩10g,姜半夏15g,枳壳30g,白芍20g,制大黄10g,厚朴15g,栀子15g,连翘60g,干姜3g,红枣15g。

嘱取2剂,每剂煎服 600mL,一天内分3~4次服用。

翌日早晨,堂哥来电话说,服药以后,夜半大汗,体温已经下降,尚有几分低热,稍有咳嗽,但痰不多。

嘱继续服用原方。

此后,连续3天,体温接近正常,而且大便通畅,神志清楚,食欲恢复。

端午节,我专程去老家看望老人。

她已能坐藤椅,精神很好,午饭还吃了好几块红烧肉。

用大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是我这几年积累的经验。

[黄煌.黄煌经方医话(临床篇).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三)笔者解读1.案解上述几案皆为咳嗽。

第1案是“肝火咳嗽”,是为辨证施治;第2案是“少阳阳明合病”,是为方证对应;第3案(“支气管炎痰多黏稠”“肺炎发热或支气管扩张见痰黄黏稠”);第4案(“老年肺部感染”),是为专病专方。

而大柴胡汤治之,均获佳效,说明大柴胡汤治咳嗽既有高效性,又有较强的普适性。

2.大柴胡汤治咳嗽奥秘何在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虽侧重于肝胆、中焦,但肝疏胆利,关系到气机的调畅,故柴胡之行气还能旁及上焦、下焦;枳实破气,消痞,散积,虽侧重于中焦,但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故枳实之行气可旁及上焦、下焦;大黄荡涤肠胃,泻下通便,可消热结,行积气,降逆气,运肠腑,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大黄虽侧重于“其下者”,但更有利于气机升降出入。

三药相合,气滞行之,气逆降之,升降出入复常,三焦气机调畅,而气畅行即能抗邪。

气滞、气逆多因于邪客,还需祛除邪气,所谓“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灵枢·五癃津液别》)“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即寓其意。

是方之柴胡、黄芩清解热邪,大黄攻逐热邪、实邪,则热邪可清,实邪可祛;半夏、生姜、枳实化痰,半夏、黄芩兼能燥湿。

总之,大柴胡汤颇能调畅三焦气机,兼能攻逐邪气,能解除或顿挫气滞、气逆病证,这就是大柴胡汤治咳嗽的奥秘所在。

由于咳嗽总为气机壅滞,肺气上逆,常有邪气作祟,而大柴胡汤颇能调畅气机,攻逐邪气,颇合咳嗽病机,遂成为咳嗽的高效普适方。

3.枳实解枳实常可以枳壳代之,黄煌亦言,“张仲景方中枳实均可以用枳壳替代”“我经常使用的大柴胡汤常用枳壳20g,或枳实、枳壳同用,效果很好”。

可资借鉴。

4.临证体悟(1)大柴胡汤调气祛邪作用较强,颇宜于咳嗽较剧或肺部有感染者。

笔者岳母,年过八十后时发咳嗽,自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二三天即缓解。

前年1月初,咳嗽又发,自服上药3天,咳嗽不见减轻反而更剧。

症见咳嗽频而剧烈,几无休时,兼见气喘(素无气喘),喉有痰声,痰少难咯,苔微黄偏腻,脉弦数。

见其年高而咳嗽太剧,欲送医院住院,可岳母坚决不去,说吃吃中药看看,遂予大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加味。

柴胡25g,黄芩10g,法半夏15g,枳壳30g,白芍20g,制大黄6g(另包,同煎),厚朴15g,栀子12g,干姜6g,大枣15g,连翘15g。

2剂,煎药机煎12袋,1次服 1 袋,1日3次。

另:鲜竹沥60mL,1日3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375g,1日3次。

二药连服2天。

服3袋中药后,咳嗽大减,第2天下午又去打麻将,余药服完,咳嗽亦愈。

(2)笔者用大黄,无论是用生大黄或制大黄,还是后下或入药同煎,每每注明另包,以方便患者根据泻下程度,灵活使用大黄用量。

5.借鉴黄煌先生习用“大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老年肺部感染”,可资借鉴。

三、柴麻四物汤万晓刚经验方(一)概述1.组成与用法柴胡15g,黄芩15g,制半夏15g,前胡15g,杏仁15g,麻黄10g,薏苡仁30g,当归15g,川芎15g,生地黄25g,赤芍15g,蒲公英15g,野菊花15g,甘草10g,重楼15g。

1剂煎2次,服1~2天,1天服3次。

2.方解方以麻黄、杏仁、前胡、柴胡宣肺止咳;黄芩、蒲公英、野菊花、重楼合柴胡清解热邪、毒邪、郁热;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活血化瘀,痰瘀同治;半夏、薏苡仁、炙甘草合前胡化痰止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