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汤的功效与作用
经方心裁(182)旋覆花汤

经方心裁(182)旋覆花汤【原文】1.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2.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组成与用法】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功效】疏肝通络,化瘀行气。
【医案】1.痛经初诊:2005年11月10日。
陈某,27岁,经行右侧少腹部疼痛2年,夹血块,历经长期调气清热、和血清热方剂口服、清热解毒中药保留灌肠,结合物理治疗乏效。
月经11月10日来潮,经量少,经色暗红,小腹胀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重度糜烂,子宫前位,偏小,质地中等,活动度可,无压痛,两侧附件压痛。
西医诊断:(1)子宫颈炎。
(2)慢性盆腔炎。
(3)子宫偏小。
治法:活血化瘀,健脾渗湿。
方剂:旋覆花汤合当归芍药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
旋覆花10g茜草12g葱4条当归9g川芎6g炒白芍12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0g薏苡仁20g附子6g败酱草20g红藤20g益母草20g,7剂。
二诊:2005年11月17日。
经行腹痛消失,未见血块,经水昨天净。
现觉头晕,纳欠。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薯蓣丸加神曲10g、生黄芪15g,7剂。
清热解毒灌肠液保留灌肠。
2.痛经初诊:2005年11月11日。
李某,37岁,失调1年多,月经周期15~36天,经量先少后多,经期5~12天,素有痛经史,经前开始下腹阵发性冷痛,经期加剧,无恶心呕吐,热敷后疼痛可以缓解。
带下色黄,纳可,时或晨起胃脘疼痛,喜热饮,大便1~2天一解。
末次月经10月12日来潮,10月22日净。
生育史:1-0-2-1。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子宫颈轻度糜烂,下唇轻度紫色,宫体后位,质地中等,压痛,活动欠佳,两侧附件压痛,三合诊两侧子宫骶骨韧带触痛,未及痛性结节。
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

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旋覆花别称金佛花、金佛草、六月菊等,为菊科旋覆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坡路旁、湿润草地、河岸和田埂上,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广西等地,干燥头状花序入药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旋覆花的功效与作用吧!旋覆花的药用功效【性味】味苦、辛、咸,性微温。
【归经】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降气、消痰、行水、止呕,主治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旋覆花的禁忌注意1、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又因该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布包入煎。
2、不良反应:曾有报道2例旋复花引起的接触性过敏性皮炎,1例服后致暴泻。
旋覆花的配伍应用1、配代赭石:主治痰浊内阻,气机升降失常,症见心下硬,嗳气频频,呃逆不止,恶心呕吐等。
代赭石平肝泻热,镇逆降气,凉血止血,旋覆花消痰平喘,降气止呕,宣肺利水。
二药伍用,宣降合法,共奏镇逆降压、镇静止痛、下气平喘、化痰消痞之功。
2、配半夏曲:主治咳嗽气逆、痰湿壅滞、咳吐稀痰而吐之不易等。
半夏曲燥湿化痰,健脾和胃,旋覆花消痰行气,降逆止呕,宣肺平喘,半夏曲以燥为主,旋覆花以宣为要,二药相配,一燥一宣,相互促进,共奏祛稀痰、止咳嗽之功。
旋覆花的药用选方1、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项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但不头痛为异:前胡三两,荆芥四两,半夏一两(洗,姜汁浸),赤芍药二两,细辛一两,甘草一两(炙),旋复花三两。
上捣罗为未,每服二钱,水。
一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未知再服。
2、治积年上气:旋复花(去梗,焙)一两,皂艾(炙,去皮。
子)一两一分,大黄(挫、炒)一两半。
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九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至十五九,温汤下,日三服。
3、治肝着,亦治妇人半产漏下: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4、治痰饮在胸膈呕不止,心下痞者:旋复花、半夏、茯苓、青皮。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十)五脏风寒积→旋覆花汤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十)五脏风寒积→旋覆花汤
旋覆花汤新绛葱,散滞透阳气血通;
胸胁痞塞脉弦急,半产漏下亦此宗。
组成:旋覆花、葱、新绛。
功效:行气散滞,通阳活血。
主治:①肝络血瘀轻证。
症见胸胁痞塞,苦闷不堪,喜用推按揉压或捶其胸,舌质或紫或暗,苔薄,脉弦。
②妇人半产瘀血漏下证。
症见腹痛、漏下不尽,或漏下血块,或带下偏赤,心烦,或胸胁苦满痛,舌紫或有瘀点,脉涩。
临床运用:本方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肝硬化、肝癌、肝囊肿、慢性胃炎、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产后子宫瘀血不去、产后腹痛等属上述证机者。
有报道用本方加当归、炒枣仁、合欢皮、党参、山楂、陈皮等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加桃仁、紫菀、郁金、当归等治疗外伤瘀血性咳嗽;加减治疗慢性肝炎、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均获得良好效果。
提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旋覆花中的有效成分旋覆花黄酮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性哮喘有明显保护作用,对组织胺所致的豚鼠离体气管痉挛也有对抗作用。
吴鞠通香附旋覆花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吴鞠通香附旋覆花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来源】《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
【配方组成】生香附三钱旋覆花三钱,绵包苏子霜三钱广皮二钱半夏五钱茯苓块三钱薏苡仁五钱注:吴鞠通方后按语中本方有杏仁。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作用与功效】疏肝通络,行气化痰。
【主治】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
【方解与方论】本证因气滞痰阻所致,方中香附、旋覆花通经络、逐痰浊,苏子降肺气、消痰饮,陈皮、半夏、茯苓、薏苡仁理气化痰燥湿。
吴鞠通云:“香附、旋覆善通肝络,而逐胁下之饮。
苏子、杏仁降肺气而化饮,所谓建金以平木。
广皮、半夏,消痰饮之正。
茯苓、薏仁,开太阳而阖阳明。
”注:香附旋覆花汤从《金匮》旋覆花汤中演变而来,后者由旋覆花、葱、新绛组成。
香附旋覆花汤重用香附疏肝行气通络,去新绛、葱而用苏子、陈皮、半夏、茯苓、薏苡仁化痰降气。
【验案精选】1.肺不张戴某,女,47岁。
1997年9月8日初诊。
病起20载,主要特征为左侧胸部发闭,气短,时有咳嗽,咳吐浊唾涎沫,舌淡、苔薄白,脉细涩。
经外院检查多次,西医诊断为左上肺不张、肺功能减退,中医辨证属肺气不足、清肃无权、痰瘀阻滞。
治拟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予以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处方:香附10g,旋覆花(包煎)10g,苏子10g,杏仁10g,陈皮5g,法半夏10g,薏苡仁10g,瓜蒌皮10g,桔梗5g,枳壳5g,鱼腥草15g,红花1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
服药1个月后,痰浊渐去,肺虚脾弱之象显露,遂去枳壳、瓜蒌皮、鱼腥草,加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以补肺健脾。
又继续服药2个月后,复查肺不张已痊愈。
[王冠华.汪履秋运用香附旋覆花汤治疗肺系疾病验案举隅.江苏中医药,2006,27(6):37-38]。
2.肺心病黄某,男,71岁。
1997年12月2日初诊。
慢性咳喘、气逆反复发作20年,病情加重伴发热1天,胸闷,痰多色白黏腻,纳谷欠佳,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腻,脉滑。
旋复花汤的功效与作用

旋复花汤的功效与作用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旋复花汤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旋复花9克葱14茎新绛少许【功能主治】理气通阳,活血散瘀。
治肝着,胸闷不舒,甚或胀痛,用手按捺捶击稍舒,喜热饮,妇人半产漏下,脉弦大。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处方】乌头1枚(去皮,熬)旋复花细辛前胡甘草(炙)茯苓各3克半夏6克(洗)生姜6克桂心12克【制法】上九味,切。
【功能主治】治胸膈痰结,唾如胶,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用水9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饧、海藻、菘菜、生葱、酢物、猪肉、冷水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八引《范注方》【处方】旋复花3克厚朴白术枳实(炙)黄芩茯苓各9克半夏(洗十遍)芍药生姜各6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六七月,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空腹时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饧、醋、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处方】旋复花甘草(炙)牡蛎(末)各7.5克萎蕤紫菀(洗去土)桔梗(锉,炒)各15克生地黄汁生姜汁各60毫升【功能主治】治肺痿,咳嗽唾稠涎,身体羸瘦,喘急盗汗。
【用法用量】上八味,除生地黄汁、生姜汁外,均细锉。
每服15克。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
下地黄汁、生姜汁各少许,再煎取120毫升,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别名】旋复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卷九)。
【处方】旋复花赤芍药半夏曲前胡麻黄(去根、节)荆芥穗五味子甘草(炙)茯苓杏仁各等分【功能主治】治产后外感风寒暑湿,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坐卧不安,及妇人胸中作痛,呕吐黄痰清水。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每服12克。
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经方习读】旋覆花汤

【经方习读】旋覆花汤【经方习读】旋覆花汤《金匮要略》【原文】肝着,其人常欲蹈[1]其胸上,先未苦时[2],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臣亿等校诸本旋覆花汤方,皆同。
(金匮肝着:7) 注释:[1]蹈:蹈,当读作搯(tāo)。
《国语·鲁语下》“无搯膺”,搯,叩也,即叩胸。
[2]先未苦时:指病初尚未发生常欲蹈其胸上时。
【释义】本条论述肝着的证治。
肝着是由于肝脏受邪而疏泄失常,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主要表现为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
若用手揉按、捶打胸部,可促使气机舒展,气血运行而症状暂时缓解,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
本病初起在气分,若得热饮可使气机通利,痛苦减轻。
迨至病成,渐及血分,由于经脉瘀滞,虽得揉按或热饮亦无益,宜用旋覆花汤治疗。
方中旋覆花下气而善通肝络,新绛活血行瘀,葱茎通阳散结。
三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之效。
关于新绛,有的医家认为是染成大红色的绯帛(有谓茜草初染,也有谓猩猩血、藏红花汁、苏木染成),陶弘景则认为是新割之茜草。
证之临床,以茜草易新绛治疗肝着,确有疗效。
旋覆花汤方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功效配伍】旋覆花汤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方中旋覆花咸温,能理气解郁,宽胸开结,擅长通肝络而行气血;新绛(即茜草)苦寒入肝,活血化瘀通络;葱白辛温通阳散结。
诸药合用,可气行血行,阳通瘀化,肝气条达。
上三味药,水煮,去滓,顿服。
关于旋覆花汤中的新绛,陈修园《金匮方歌括》曰:“新绛查《本草》无此名,按《说文》‘绛大赤也’;《左都赋注》‘绛草也,可以染色’;陶宏景曰‘绛茜草也’。
”另外,带有赤色的中草药除茜草外,尚有红花、苏木、丹参等,此类药皆有活血通脉作用,临证用该方时可择用之。
【方证论治辨析】旋覆花汤治肝着,气血郁滞证。
症见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
肝着为邪气侵袭于肝,肝之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肝主藏血,性喜条达,主疏泄,其经脉布胁络胸。
(三)旋覆花汤——肺心病,冠心病,胸胁胀痛

(三)旋覆花汤——肺心病,冠心病,胸胁胀痛8肺源性心脏病——金先融医案金氏以本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使咳喘、心悸、胸胁胀痛明显好转。
如吴某,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年余,近年来咳喘加剧,胸闷,心悸,不能平卧,伴右胁胀痛,食欲不振,喜热饮。
心尖搏动在剑突下,胸透提示肺心病,肝大平脐,唇舌紫绀,脉细数。
拟益气通阳、活血化瘀、肺肾兼顾之法,用旋覆花汤治之:旋覆花(布包煎)、南北沙参各10克,新绛2克,新葱15根,肾气丸15克,川象贝各6克,杏仁12克,炙甘草5克。
停用西药,服10剂后,紫绀明显减轻,诸症大减,右胁胀痛渐轻,舌微紫,苔满白,脉细弦。
上方去南北沙参,加黄芪、丹参,再进10剂,右胁胀痛明显好转,肝脏缩小,质变软,无明显触痛,继服上方善后。
(金先融。
旋覆花汤加味治疗肝炎.浙江中医杂志,1983,(10):445)《经方治病经验录》《实用经方集成》9冠心病——印会河医案印会河老中医认为,肝着系湿邪为病,故有“着而不移”之名。
肝着之“蹈胸”,常见于左侧,与冠心病左胸憋闷者相似,于旋覆花汤常以茜草、红花易新绛,且合苓桂术甘或苓杏苡甘汤使用。
并以验案说明:陶某,49岁,案牍劳形,遂致睡梦纷纭,阵发心悸,左胸憋闷明显,时欲捶扑以舒其气,延已两月,舌苔根腻,脉迟,最慢45-48次/分,节律不齐。
心电图报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前束支传导阻滞。
处以:旋覆花(包)15g,茜草、红花、川芎、桂枝、白术、甘草各10g,丹参、茯苓各30g。
共进40余剂,诸症消除,心电图恢复正常。
《经方实用集成》10胸胁胀痛——王占玺医案李××,女,50岁,某服装厂工人。
久患心肌缺血,素心前区时有微疼,心悸气短。
患者近来因劳累和生气后发病自觉胸胁痞满胀疼,气向上攻,频频打嗝,动则心悸气憋,失眠多梦。
于1981年11月28日前来就医,不料途中又被摩托车碰倒,右侧肘部皮肤被擦伤,出现头痛身痛。
脉滑弦细,苔白,血压130/80毫米汞柱,心律齐。
旋覆花汤:张仲景的疏肝理气、和血化瘀之方

旋覆花汤:张仲景的疏肝理气、和血化瘀之方旋覆花在张仲景所开的200多方中就出现了2次。
一为《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其次是《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则半产漏下(小产),旋覆花汤主之”。
旋覆花汤为张仲景所创,但却由后世医学家发扬光大的。
现代广泛用于治疗胸痹、噎膈、咳嗽、肋间神经痛、偏头痛、臌胀、胃脘痛、面瘫等多种病症。
清代名医叶天士取旋覆花汤具有辛通之用,视之为“辛润通络”之祖方,所谓络病“宜辛甘润温之补,盖肝为刚脏,必柔以济之”“凡久恙必人络,络主血,药不宜刚”“议以辛润宣畅通剂”“辛润通络”等。
叶天士在旋覆花汤的基础上悟出络病治法。
吴鞠在前人基础上创制了香附旋覆花汤用于肝气郁滞脾胃痰湿中阻之证。
旋覆花对于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所谓“众花皆升,旋覆独降”,表明旋覆花的功效有其特殊性。
旋覆花味苦、辛、咸,性微温。
归肺、脾、胃、大肠经。
临床多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
古往今来医药书中对旋覆花有不少记载。
《本经》:“味咸,温。
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强调的是“主治结气”。
《名医别录》则谓“味甘,微温,冷利,有小毒。
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胧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强调的是“消痰饮”、“通血脉”。
组成与用法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原方为:“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上述药材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关于新绛,它是古时官员帽子上的璎珞,但现在也无法寻找到入药了,后世用给其染色的茜草代替。
因茜草主入肝经,功专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肝脏气血瘀滞疼痛之常用之品。
王子杰在其《绛香园古方选注》这样评价此方:“旋覆花汤,通剂也,治半产漏下,乃通因通用法。
仲景云:妇人三十六病,千变万端,无不因虚、积冷、结气三者而成。
故用旋覆花散结气,通血脉,全用葱之青白,开积冷,安胎气,佐以茧丝补脾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覆花汤的功效与作用
旋覆花汤是一种由旋覆花制成的中药汤剂,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状。
旋覆花汤的功效与作用广泛,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旋覆花汤对人体的益处。
首先,旋覆花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研究表明,旋覆花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当人体发生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时,体内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发热等症状。
旋覆花汤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降低体内炎症反应,缓解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其次,旋覆花汤具有镇咳化痰的作用。
旋覆花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刺激呼吸道的黏膜,增加分泌物的排出,从而起到化痰的作用。
旋覆花汤中还含有一些具有镇咳作用的成分,可以有效抑制咳嗽反射,减少咳嗽次数,缓解咳嗽带来的不适症状。
因此,旋覆花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和咽喉痛等症状。
此外,旋覆花汤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
研究发现,旋覆花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的活性,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时,旋覆花汤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活性,减少病毒的繁殖,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此外,旋覆花汤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身体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
旋覆花汤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反应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常常发生,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自由基的产生过多会引发
氧化应激,并对人体造成损害。
旋覆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人体的伤害。
因此,旋覆花汤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延缓衰老过程。
此外,旋覆花汤还具有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旋覆花中的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当人体感染细菌导致发热、咳嗽等症状时,旋覆花汤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相关的症状。
因此,旋覆花汤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感冒,还可以用于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总之,旋覆花汤具有清热解毒、镇咳化痰、抗病毒、抗氧化和抗菌作用,能够缓解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提高免疫力,保护机体健康。
然而,使用旋覆花汤治疗疾病时,仍需遵医嘱使用,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如有症状加重或持续,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