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香菇代料春栽技术探析(精)
香菇代料栽培配料的注意事项

香菇代料栽培配料的注意事项香菇代料栽培,是继段木或原木栽培之后的又一种栽培方法,其栽培形式多样,主要是根据培养条件,培养材料,培养容器的不同而设计,近几年发展很快,已占栽培面积95%以上,其培养基中利用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的木屑、作物秸秆和野草等材料作为培养材料的主要成分,适当配以富含有机质和维生素的麸皮、米糠以及石膏、碳酸钙之类含无机盐物质为辅助料,调整含水量在60%左右,灭菌后接种培养。
培养料配制是香菇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常因培养料配制失误造成基质酸败,杂菌污染,成品率下降,有的菌丝虽然也能缓慢的长到袋底,但菌丝不健壮,出菇晚,产量极低,影响经济效益。
在培养料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场地拌料和装袋场地最好用水泥处理,并有1%的坡度,以便洗刷水自然流掉,每天作业后,用清水冲洗,并将剩余的培养料清扫干净不再使用,以免余料中的微生物进入新拌的培养料中,加快了培养料酸败的速度,增加污染机会。
2灭菌培养料要边拌料边装袋边灭菌,自拌料到灭菌不得超过4小时,在装锅灭菌时要猛火提温,使培养料尽早进入无菌状态。
3调水量由于原料含水量和物理性状的不同,配料时的气温、相对湿度有别,所以调水必须灵活掌握,当培养料偏干,颗粒偏细,酸性强时,水分可调节的偏多一些;培养料含水量较多、颗粒粗硬和吸水性差,水分应调的少一些。
晴天,装袋时间长,调水偏多一些或是中间再调一次;阴天,空气相对湿度大,水分不易蒸发,调水偏少一些。
甘蔗渣、玉米芯及棉籽壳等原料颗粒松、大及易吸水,应适当增加调水量。
4均匀拌料拌料力求均匀,拌料不均时有的菌袋不出菇或迟出菇,有的产量和质量很差,主要是碳氮比不均匀,配料要求各种原料要先干拌,再湿拌,做到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拌均匀,水和培养料拌均匀,pH值均匀。
5装袋时间温度偏高时,拌料装袋时间不能太长,要求组织人力,争分夺秒的抢时间完成,以防培养料酸败营养减少。
6装袋无菌在培养料配制中,为避免污染,在选用好的原料的基础上,拌料选择晴天上午,装料争取在气温较低的上午完成并进入无菌工序,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香菇袋料栽培技术

香菇袋料栽培技术职业技术学院万南安香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传统的栽培方式以椴木为主,椴木香菇质地紧密,品质优良,但是生产周期长,产是低,成本高。
代料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等优点,成为目前香菇栽培的主要方式。
香菇代料栽培生产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制袋,脱袋转色和出菇管理三个方面。
一、制袋香菇是腐生菌,本身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从提供给它的基质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矿物质和生长素进行生长。
常用的配方有:1.杂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水120—125斤,PH值自然。
2.杂木屑78%,麸皮15%,麸面5%,石膏1%,过磷酸钙1%,水120—125斤,PH值自然。
3.杂木屑40%,棉壳40%,麸皮18%,糖1%,石膏1%,水120—125斤,PH值自然。
4.杂木屑20%,蔗渣58%,麸皮20%,糖0.5%,石膏1.5%,水120一125斤,PH值自然。
5.棉壳90%,麸皮8%,糖1%,石膏1%,水110一130斤,PH值自然。
以上各种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无虫蛀。
其中松、杉以及含芳香类物质较多的樟木木屑不能用于香菇的代料栽培。
使用以上配方时,加入0.1%的多菌灵(50%的含量)对抑制杂菌有一定的效果。
即1000公斤科中加多菌灵1公斤。
将培养科98—100℃灭菌10—12小时,待菌袋冷却后进行接种发菌和菌袋培养。
接种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菌袋培养时,料温应保持在18—23℃,在菌丝培养过程中,料温会逐渐上升,当料温达到25℃时;要及时翻堆,同时打开门窗散热,接种5—7天后,需要进行检查菌丝是否吃科,有无杂菌感染等,以后每隔5—7天翻堆一次,发现杂菌应立即淘汰。
菌袋培养50-60天,菌筒成熟,袋菌丝起波浪状或形成少许原基,接种块(穴)周围有部分出现棕褐色水珠,菌筒表面有零星原基出现时,即可以进行脱袋转色。
二、脱袋转色香菇菌筒脱袋转色的好坏,会直接影其出菇的早迟、品质和产量。
袋料香菇栽培技术

袋料香菇栽培技术随着用于香菇栽培木材原料的减少,袋料成了香菇栽培的主流技术。
下面是Sara小编给大家分享了袋料香菇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袋料香菇栽培技术1.采用高质量的塑料袋。
盛装培养料的塑料袋质量的优劣,对菌袋成功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优质的塑料袋耐高温、拉力强,高温条件下不易产生沙眼,而品质差的塑料袋则易碎、易烂,灭菌后易出现小沙眼,而品质差的塑料袋则易碎、易烂,灭菌后易出现小沙眼,为培菌期埋下隐患。
经试验改过去常用的0.03~0.04毫米厚为0.05~0.06毫米的塑料袋,高压灭菌的宜采用0.05~0.07毫米厚的聚丙烯塑料袋。
塑料袋厚薄要一致,均匀,膜面粗糙不用。
2.改善木屑颗粒的粗细度。
木材加工厂的下脚料锯末木屑,呈针状,具锋利尖端,装袋杀菌过程中易刺破菌膜而形成针状洞孔,培菌期杂菌易浸染。
改用木材专用粉碎机生产的木屑,颗粒较粗,呈四方形块状,无突出尖状,颗粒均匀,吸水性能好,不易刺破菌膜。
3.培养料配制时加入“保菇神” 并严把水分关。
在培养料配制时加入0.2%“保菇神”,灭杀培养料中杂菌,是提高袋栽香菇菌袋成品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规配料时加水量一般为120%~130%。
培养料内含水量的多少影响香菇菌丝的正常生长,含水量过低时菌丝生活力降低,含水量过高则降低菌丝的呼吸强度,影响菌丝生长。
因此,培养料的含水量宜控制在52%~55%范围内。
4.菌袋装料松紧度要适宜。
将培养料彻底混拌均匀,若发现湿团块,要使其散开,防止干湿,不匀,拌匀后堆闷1小时左右及时装袋。
装料时松紧适度,防止过松或过实,过松或过实均不利菌丝生长。
料装好后要将两端用线绳或尼龙绳扎紧。
采用双膜装袋的,要套好外层膜。
拌好的料最好在6~8小时内装完,()防止停放时间过长而使料内滋生杂菌。
5.菌袋彻底灭菌。
装好的菌袋要当天灭菌,不宜放置过夜。
菌袋在灭菌灶内的摆放呈“井”字形,尽量多留空隙,每放7~10层应留一层格子,格子可采用薄木板制作,利于灶内蒸汽流通,提高灭菌效果。
香菇代料栽培技术

香菇代料栽培技术
香菇的代料栽培技术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的条件,然后介
绍了香菇的代料栽培技术和出菇期的管理措施、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
关键词:香菇;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预防
香菇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
菌盖圆形,通常5-10cm,有时达20cm,表面茶褐色、暗褐色,被有深色的鳞片。
幼时边缘内卷,有白色或黄白色的绒毛,随着生长而消失。
1香菇代料栽培技术
1.1培养基的配制母种培养基的制作配方: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ph值5.5~6
制法:挑选质量不好的马铃薯晒干去皮,将其切开薄片,称取200克。
放进铝锅中,
重新加入清水1000毫升,冷却煮熟,保持30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器,挑其汁液,然后
将琼脂放到水中煮沸后重新加入马铃薯汁液中,稳步冷却至全部熔化,最后重新加入葡萄糖,并且热水补齐1000毫升,测量并调节phsuperficial所须要范围内。
酿制不好的培
养基必须趁热分后放入试管,放入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5,装管时必须特别注意勿并使志
成沾附试管口。
灌装完塞上棉塞,棉塞建议长短适当,插进长度约为棉塞总长度的2/3左右,并使之既不利通气又能够避免杂菌入侵。
纳不好棉塞后,把试管直放到大铁丝筐中,
砌上油纸或牛皮纸,用绳铺盖,或用绳子把试管叠成几捆,棉塞部分用牛皮纸缝合不好,
斜。
春栽代料香菇常见的几个技术争议问题

春栽代料香菇常见的几个技术争议问题
刘静;杜顺刚
【期刊名称】《食药用菌》
【年(卷),期】2011(019)004
【摘要】香菇之栽培因管理水平差异,常有截然不同的出菇表现。
在目前春栽香菇生产上,因自身管理造成的常见问题,由于认识角度的不同,仍然困惑着不少菇农,成为菌种使用者和菌种供应者议论的热点,甚至导致群众上访事件。
菌种使用者是弱者,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刘静;杜顺刚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西峡474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2
【相关文献】
1.南方代料黑木耳春栽高产栽培技术 [J], 张九玲;李军;李世华;李为民;汪远飞;刘杰
2.南阳香菇代料春栽技术探析 [J], 夏敏;张广铎;余明玉
3.春栽代料香菇越夏管理技术要点 [J], 何道刚
4.代料栽香菇生产花菇技术初探 [J], 刘世祥
5.香菇代料春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夏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菇代料栽培的春菇管理

香菇代料栽培的春菇管理香菇的春菇管理必须针对当地气候特点进行管理。
江南春季气候特点是低温、阴雨、多湿,待日平均气温大于12℃,即可进行春菇管理。
春季是室外香菇发生全盛期,其产量占全年香菇产量的30%~60%(视品种和制棒时间迟早)。
管理之前,应根据出菇批数、失水状况及污染情况分别进行补水。
(1)补水经过秋季2~3批采收,菌棒含水量随着出菇数量增加、管理期拉长、木屑腐及营养消耗而逐渐减少,至开春时,菌棒含水量仅为30%~35%,菌丝呈半休眠状态,故必须进行补水,才能满足原基形成时对水分的需求。
春季气温稳定在10℃以上就可以进行补水,方法是:先在沟内垫上薄膜,菌棒用8号铁丝或磨尖直径6.5毫米钢筋在菌棒端横断面刺孔,孔深度为25~35厘米,失水严重的可刺二孔(若不刺,将影响菌棒吸水速度);然后将刺孔后的菌棒与水沟平行排放3~4层,在菌棒上再垫一层隔水薄膜,围成水池状或筒状,先向上层薄膜内放水25~35厘米,利用水分自身重力将汉内菌棒均匀压紧,再向下层的菌棒放水浸泡,上面不需要加压固定,菌棒便可全部浸在水中。
若浸水后菌棒飘浮水面,就达不到均匀吸水目的。
早春第一次浸菌棒补水,因菌棒失水过多,浸水时间应控制在8~12小时,每次浸棒后排尽沟水,使菌棒表面游离水晾干,小心搬回菇床,进行常规管理。
最近在福建一些地方,为了节省搬运劳力,将电源引入菇棚,不定点设置电插座,采用小型自吸(离心)电泵一端向浸水沟内吸水,另一端接上淋水喷头,虽然一次性投资较高,但却节省大量劳力及管理费用。
(2)出菇针对春雨连绵、空气相对湿度大的特点,菌棒补水靠架后应拉稀顶棚遮阳物,增加棚内温度及日照,增大昼夜温差,诱导原基形成。
春季气压较低,为满足香菇发育对氧的需求,可将畦靠架上竹片弯拱提高0.3米,阴雨天甚至可将膜罩全部打开,以加强通风。
惊蛰后,雷雨频繁,要防止菇体淋水过度,给烘烤带来困难。
盖膜时,注意两旁或两头通风,不可盖密,天晴后马上找开。
袋料香菇栽培技术要点

香菇栽培技术1. 1 形态特征香菇菌丝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细胞壁薄,多锁状联合,成熟后扭结成网状,老化后形成褐色菌膜。
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
菌盖直径5~12cm,扁半球形,边缘内卷,成熟后渐平展,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
菌肉厚,白色。
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
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8cm,粗0. 5~1. 5cm,中部着生菌环,窄,易破碎消失,环以下有纤维状白色鳞片。
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
1. 2 生活条件1. 2. 1 营养香菇是一种木生菌,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但要经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吸收利用。
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尿素、铵等可以直接吸收,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胨就需降解后吸收。
香菇菌丝生长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最为重要。
香菇也需要生长素,包括多种维生素、核酸和激素,这些多数能自我满足,只有维生素B1需补充。
1. 2. 2 温度香菇属变温结实性菌类。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广,为5~32℃,适温为25~27℃,子实体发育温度在5~22℃之间,以15℃左右为最适宜。
变温可以促进子实体分化。
温度过高,香菇生长快,但肉薄柄长质量差;低温时生长慢,菌盖肥厚。
质地较密;特别在4℃雪后生长的,品质最优,称为花菇。
1. 2. 3 湿度香菇菌丝生长期间湿度要比出菇时低些,适宜菌丝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 ~65%,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85% ~90%为适宜,一定的湿度差,有利于香菇生长发育。
1. 2. 4 空气香菇亦为好气性菌丝,对二氧化碳虽不如灵芝等敏感,但如果空气不流畅,环境中二氧化碳积集过多,就会抑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甚而导致杂菌孽生。
所以菇场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以保证香菇正常的生长发育。
1. 2. 5 光线香菇是好光性菌类。
香菇菌丝虽在黑暗条件下也能生长,但子实体则不能发生,只有在适度光照下,子实体才能顺利地生长发育,并散出孢子。
香菇代料栽培技术要点

香菇代料栽培技术要点1、栽培季节选择由于香菇属变温结实性菌类,结合我市气候特点,品性特征,应采取春季制袋,秋季出菇。
制袋接种时间应在2月下旬到4月底。
2、品种选择结合我市气候特点,经市农科所多年试验示范,我应选择中低温品种,如908、9608、839等,这些品种属单生、大叶型、产量高、肉厚。
3、原料选择原料选择以阔叶树的枝桠、枝梢、玉米芯、豆秆、果树、桑树修剪的枝条及工农业加工的下脚料粉碎后均可作为代料香菇主料,要求无霉变,辅料也要求新鲜、无霉变、无虫蛀。
4、培养基配方一般采用配方如下:木屑80%或木屑50%、玉米芯或豆秆30%,麸皮18%,石膏1%,生石灰1%,营养素每千克6包,防霉剂每千袋1公斤。
先将麸皮、石膏、生石灰、营养素、防霉剂按比例称好,充分搅拌,然后再添加到木屑中,干翻搅2-3次,然后加水,含水量达到55-60%,再搅拌2-3遍,建堆闷2-3小时即可装袋。
5、装袋采用18×60×0.05cm的聚乙烯折角袋和免割保水膜,采用机械装袋,先将免割保水膜套于装袋机筒上,再套上筒袋,料必须装实,装好的袋面必须光滑、无皱,手捏袋子有顶突感,然后用细绳扎紧袋口或用封口机封口。
6、灭菌将装好的袋子分层摆蒸汽包内(一般每次灭菌3000-4000袋),在5小时之内用大火烧到100℃,保持18-20小时。
再停火焖一夜,当温度降到60℃左右即可出料袋。
7、接种接种以接种箱最好。
将灭菌的袋子放入已消毒的房间,袋温度降到30℃时,开始接种。
首先将袋子,接种工具,菌种放入接种箱,每箱用气雾消毒剂2包点燃,待30分钟后先用75%酒精棉球擦手,开始接种,每袋打孔3—5个,将菌种夹成长条形,接入孔内,并套上外袋,扎紧袋口。
8、菌丝培养接好种的菌袋立即移入消过毒的培养室或中拱棚内(如果用拱棚发菌,棚上必须离膜30cm搭建双层遮阳网遮阳)就地堆放,室(棚)内温度最初5-6天以25-28℃左右,然后保持在25℃,保持通风,湿度控制在45-60%;保持室内黑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内棚由层架作支撑,用竹木搭建;一个弓内由两个出菇 架组成,架间留70era人行道,架宽80cm、高1.9m、5—7层, 弓顶及内棚四边用8~10丝厚的塑料薄膜覆盖。 外棚夏季加厚遮盖物,遮荫降温,利于菌袋越夏;严冬 季节,东西两侧用秸杆、芦苇遮挡作墙,防风保温;出菇期, 去掉或稀疏覆盖物,遮荫蔽光,造成散射光,利于菇蕾生长 发育和形成花菇。内棚在低温季节覆膜引光增温;养菌期 覆膜保温保湿;出菇期,营造人工小气候,便于调控温湿差, 满足香菇生长及形成花菇的条件。 3.2中(小)袋春栽香菇制袋时,使用的塑料袋规格多为
中图分类号:Q 939.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1)06—0062—02
香菇代料栽培由上海农科院于20世纪60年代试验成 功,它是用木屑代替段木人工栽培香菇,为发展香菇生产开 辟了一条新途径。在生产实践中,香菇代料栽培技术不断 被改进【lj,先后出现了“木屑压块栽培法”(称“上海模式”)、 “菌筒栽培法”(称“古田模式”)、“泌阳模式”(即小棚、大袋、 立体栽培法,90年代初由河南泌阳菇农根据古田模式,结 合中原气候特点而创造),使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 高。 90年代末期,南阳西部山区的内乡县、西峡县等,结合 山区气候特点,探索出了“双棚、中(小)袋、立体层架、春季 栽培”法,创造了“不脱袋转色”、“带袋全光育花”等先进的 管理技术,使香菇的花菇育成率高达85%以上,从而把香 菇生产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约1.2—1.4kg,湿重2.5~3.Okg。春栽香菇改大袋为中 (小)袋,一是保证在接种后60—80天内菌丝满袋,后期菇 蕾多、出菇好,同时可因菌丝生长始终占据优势而减少霉菌 污染机会;二是原料内的营养物质能被菌丝充分吸收利用, 避免营养过剩,浪费原料;再者,袋小重量轻,在各环节管理 中,便于搬运、操作。 3.3不脱袋转色 春栽香菇在转色管理过程中,改变传统
1Leabharlann 环节是确定接种栽培的时间。确定接种期的原则是接种后 至当地高温季节来临时,菌袋必须完成转色,以利于增强菌 袋越夏时耐高温的能力。南阳西部山区多为中低海拔地 区,年平均气温多在15℃左右,自然温度下,接种后60~80 天以上菌丝才能满袋,之后,10~20天方可完成转色。因 此,南阳大部分山区春栽香菇的最佳种植期应在3月份,深 山区(海拔高)应提前至2月中下旬,浅山丘陵地区可迟至 4月中旬。 接种后的3~6月份均为发菌期,在发菌室内完成。5 月底、6月初可移至室外出菇棚上架,边发菌边转色,6月底 转色基本结束。7~9月份菇棚遮荫越夏。10月至翌年4 月为出菇期。 3香菇代料春栽的技术特点 近几年,南阳西部山区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的香菇 代料春栽技术可概括为“双棚、中(小)袋、立体层架、春季栽 培”,管理上首创“不脱袋转色”、“带袋全光育花”技术。 3.1双棚春栽香菇的菇棚”J,因管理方式和不同季节的 用途不同,要建成双层棚,便于实施变换遮荫。外棚为遮荫 棚,内棚是出菇棚。棚的结构根据内外棚的组合,有一棚二 弓、一棚一弓、一棚三弓等,以一棚二弓最常用。外棚南北 走向,宽6.6m、高2.4~2.8m,长度依栽培规模而定;多用 15cm×15cm的水泥柱作支柱,每隔2m立一柱,立柱上有横 杆和纵杆连接,棚顶为平顶,上覆以树枝、秸杆或遮阳网遮
(17~18)cm
X
55em(秋栽多用(22~24)cm×55cm),装干料
应选择阴暗、凉爽、通风、防雨、室温低于30。C的场所。在 菇棚越夏时,外棚覆盖物要加厚,周围搭覆遮阳网或芦苇等 物。②调整菌袋摆放方式。越夏菌袋摆放方式有“#”形、 “△”形和搭架式,目的是扩大菌袋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菌 袋内热量及时散发和菌丝的通风透气。摆放时,菌袋应离 墙20em以上,堆高不超过5层,堆与堆之间应有走道,走道 朝向通气处。③刺孔通气。菌丝满袋后,在出室上架前一
Nan心u(Nat‘j —————————————————————————————————————————————————————————————一一
第21静6智 1年1
V01.21 南都学坛(自,然科学版) oN 2 0 0 6 . 1月 Academic Forum of Sc。iences Edition)
收稿日期:200l一0l一20 基金项目:南阳师院校级项目“香菇制种新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夏敏(1963一),男,汉族。南阳市卧龙区人,副教授,从事“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与研究。
万方数据
2001年第6期
夏敏等:南阳香菇代料春栽技术探析
.63.
——————————————————————————————————————————————————一一-
No了.2001
南阳香菇代料春栽技术探析
夏敏1。张广铎2。余明玉3
(1.南阳师范学院生物系;2.南阳师范学校;3.南阳市卧龙乡中,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南阳西部山区及周边地区菇农在香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双棚、中(小)袋、立体层架、春季栽培’’法,管理上首创 “不脱袋转色”、“带袋全光育花”技术。这种生产管理模式称之谓香菇代料栽培生产的“南阳模式”。 关键词:香菇;代料栽培;技术;南阳模式
香菇代料春栽的优缺点 香菇代料春栽技术与传统秋栽技术相比,它具有以下
优点控J:①生产时间充裕,从头年12月至当年4月均可接 种生产;②低温季节制种、发菌,培养室升温比降温容易,能 源消耗少;③低温季节接种、发菌,容易控制污染,成品率 高;④备料、制袋、接种、发菌阶段,正值农闲时节,劳动力闲 散,不与农活争劳力,有利于精心管理;⑤菌丝生长期长,达 150天以上,营养积累丰富,香菇产量高、品质好;⑥出菇期 长,自当年10月至翌年4月均可出菇,有利于多产优质花 菇。 但是,由于香菇代料春栽的生产周期长,给栽培管理带 来了一些难题,主要反映在①菌丝发育要越过漫长的高温 季节,容易造成“烂袋”,诱发病虫害,降低成品率;②菇农容 易出现思想松懈,疏于管理,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③由 于管理体制的制约,技术服务不到位,不能做到全程跟踪服 务,达不到预期的生产指标;④占用资金时间长;⑤平原地 区不适宜春栽,限制了推广范围。 2香菇代料春栽的季节安排和生产周期 香菇代料春栽的生产环节包括备料、制袋、灭菌、接种、 发菌、转色、建棚、越夏、出菇、采收、加工等。其中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