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提升与应用公示内容

合集下载

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提升与应用公示内容

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提升与应用公示内容

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提升与应用公示内容(2016年度)一、项目名称: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提升与应用二、推荐单位: 驻马店市科学技术局三、推荐品级: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农业应用技术开发类研究领域。

为驻马店市科技进展打算项目。

本项目依照食用菌菌种选育与栽培应用原理,将挑选适合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模式香菇优良品种及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提升作为主攻目标,通过引种、驯化、品种比较实验及不同季节、不同栽培基质下香菇高产配方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及出菇方式研究、香菇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等系列实验研究和香菇产品质量检测,挑选出香菇L80八、南山1号、9608等适合我省推行的高产、优质系列香菇优良品种并集成出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

该研究功效的要紧内容如下:1.实验挑选出适合中原地域春、夏、秋3个季节栽培的香菇优良品种6个:春天栽培品种960八、L808;秋季栽培品种雨花5号、香菇3号;夏日栽培品种南山1号、L18。

这6个品种在各自栽培季节普遍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菇型好、产量高的特性,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2.以香菇产量及品质为评判手腕,别离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为主料实验挑选香菇最正确培育料配方,结合环保价值、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效益等指标综合评判,以为木屑65%,麸皮18%,玉米芯15%,石灰1%,石膏1%配方既不阻碍香菇产量,又不阻碍香菇风味,能够最大幅度节约丛林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

3.探讨开发出3个要紧栽培季节4种有效新型香菇栽培模式,其中春天为“小拱棚中袋栽培”;夏日为“覆沙栽培”、“立摆栽培”;秋季为“小拱棚大袋栽培”。

4.实验探讨免割保水膜袋在香菇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系统总结了春栽香菇应用免割保水膜袋的技术原理、品种、制袋工艺、养菌、越夏及出菇治理关键技术。

5.以夏菇覆砂栽培模式为基础,研究了代料香菇发菌期间,菌袋不同刺孔次数及不同刺孔孔数对香菇生长发育的阻碍。

结果说明,采纳二次刺孔法生物学效率最高。

香菇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香菇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香菇种植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因此,香菇种植项目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有效开展香菇种植项目,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1. 建立稳定的香菇种植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2. 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3. 提升香菇种植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三、项目实施步骤。

1. 土地选址和准备。

选择土地要求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排水条件好的地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

进行土地平整和消毒,确保土壤的适宜性。

2. 设施建设。

搭建温室大棚或简易棚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种植设施。

设施建设要考虑通风、遮阳、保温等因素,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

3. 培育菌种。

选择优质的菌种,并进行培育。

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温湿度的控制,确保菌种的质量。

4. 种植管理。

进行菌种接种和堆肥发酵,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定期进行通风、浇水和施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5. 采收和销售。

根据香菇的生长周期,进行及时的采收。

采收后要进行清洗、包装和储存,确保产品的质量。

制定销售计划,开拓销售渠道,确保产品畅销。

四、项目风险及对策。

1. 天气因素,遇到极端天气,影响种植效果。

对策,加强设施建设,提高对恶劣天气的适应能力。

2. 病虫害,病虫害对香菇的生长造成影响。

对策,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检查和处理。

五、项目预期收益。

1. 香菇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预计项目实施后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 通过技术改进和管理提升,预计产量和质量将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六、项目实施的保障。

1. 人员保障,招聘具有相关种植经验的人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资金保障,确保项目所需资金的充足,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

七、总结。

香菇种植项目实施方案是一个全面的计划,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成功开展香菇种植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香菇栽培技术要点

香菇栽培技术要点

香菇栽培技术要点香菇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香菇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香菇栽培的要点。

首先,香菇的栽培基质选择非常重要。

香菇生长需要以木材为基础的基质,如木屑、麸皮、稻壳等。

栽培前需要进行基质的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其次,在栽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香菇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5℃,最适温度为20~22℃。

湿度方面,一般要求在80%~90%之间,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利于快速生长和发育。

另外,光照条件对香菇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

香菇属于光敏菌种,因此在孢子接种后,暗室培养两周,待菌丝长得较密集后,才能进行光照处理。

一般要求光照强度为1000~1500勒克斯,每天照射6~8小时。

过高或过低的光照都会对香菇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香菇的通风要做好,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

通风的目的是保持适宜的气候条件,防止病菌滋生。

可以通过设置通风口、安装风机等方式实现通风。

在栽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有香菇菌核病、霉菌病、软腐病以及蚜虫、蛞蝓等。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此外,适时施肥也是提高香菇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一般分为底肥和追肥两种。

底肥是在菌种接种前施肥,以提供菇丝的养分。

底肥可使用农牧渣、蛋白粉、麸皮等原料进行调配。

追肥主要是在菇床盖料被覆后进行,可以使用酵素液、复合肥等进行追肥。

最后,注意科学管理和合理收获也对香菇的栽培非常重要。

科学管理包括菇床的管理、菌丝的培养、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

合理的收获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菇头,提高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香菇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合适的基质、控制温度和湿度、光照要适宜、通风良好、病虫害要及时防治、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和合理收获。

只有掌握了这些要点,才能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

大棚栽培香菇高产技术要点大棚栽培香菇是一种高效、高产、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受到广大农民的关注和认可。

下面是大棚栽培香菇的一些技术要点。

1. 大棚选址: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建设大棚。

同时要注意远离高大建筑和树木,以免遮挡阳光,影响光照条件。

2. 大棚建设:大棚的形状通常选择长方形或正方形,建议采用金属或塑料材质的骨架结构,以增加抗风能力和耐久性。

覆盖材料通常选择透明的塑料薄膜,以增加光照强度。

3. 培养土壤准备:香菇栽培一般选择以深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基质。

建议进行中耕和施用腐熟有机肥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4. 菇种选择和菇种料制备:选择优质的香菇种子,注意种子的新鲜度和品质。

在菇种料的制备中,一般使用草木屑、蘑菇渣和麸糠等材料进行堆制发酵,以提供菇菌生长所需的营养。

5. 菇种接种:菇种接种一般选择蘑菇块或菇菌糖浆接种法。

接种量根据大棚的大小和栽培密度进行调整,一般为每平方米接种量为200~250g。

6. 温度和湿度控制:在菇菌生长初期,温度要控制在22~25℃,湿度要保持在75%~85%左右。

随着菇菌生长的进展,温度要逐渐下降至18~22℃,湿度也要逐渐下降至70%~75%。

7. 光照控制:香菇对光照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每天有4~6小时的光照。

可以通过透明塑料薄膜的调节,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

8. 通风控制:香菇生长期间,要保持适度的通风,以维持适宜的气体交换和湿度控制。

可以通过设置通风窗或使用电动通风机进行通风。

9. 施肥和灌水:在菇菌生长期间,适时进行追肥和补充水分。

施肥选择有机肥料,如鸡粪、鸭粪等,以提供菇菌所需的养分。

灌水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于湿润,以免引发菌核病等病害。

10.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大棚,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一般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以上的要点,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高山香菇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广泛市场需求的特色菇类。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山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其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示范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提高高山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稳定供应和增加农民收入。

具体目标包括:1. 建立高效、稳定的高山香菇栽培模式,实现全年供应;2. 提高高山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3. 推广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带动农民增收。

二、项目内容1. 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选择适合高山香菇栽培的地块,建设标准化栽培大棚,配置相应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设备,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2. 构建高山香菇栽培技术体系:整理、总结和优化高山香菇栽培技术,制定标准化的栽培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提高菇种活力和菇体质量;3. 优质菇种引进和繁育:选择优质高山香菇菌种,进行大量繁育和培养,确保供应充足且质量稳定;4. 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的栽培技能和管理水平;5. 建立市场销售渠道:寻找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等合作伙伴,确保高山香菇的销售渠道畅通;6.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系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阶段:确定项目目标、方案、投资预算和时间计划,寻找合适的示范基地和合作伙伴;2. 基地建设和菌种引进:进行标准化大棚建设,引进优质高山香菇菌种;3. 栽培技术研究和总结:对高山香菇的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制定栽培流程和管理规范;4. 技术培训和示范: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高山香菇周年化栽培技术,并在示范基地进行现场示范;5. 市场推广和销售:与合作伙伴合作,建立高山香菇的市场销售渠道;6.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系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培育优质香菇技术要点

培育优质香菇技术要点

培育优质香菇技术要点汇报人:日期:目录CONTENCT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与生长环境•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的病虫害防治•香菇的采收与加工•培育优质香菇的技术优化与探索•附录: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01香菇的生物学特性与生长环境形态特征:香菇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

其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中等至较大,单个菇团可达数斤重。

菌盖直径5-12cm,扁半球形,表面平滑,初暗红,后转色,边缘波状或浅裂。

菌肉较厚,白色或淡肉色。

菌褶淡肉色,老熟时微红,弯生或呈近直生至疏离。

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或淡黄色,光滑或有绒毛状鳞片。

生活习性:香菇是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菌丝吸收和分解寄主或基质中的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物质。

在自然条件下,香菇主要分布在阔叶树和针叶树的倒木或枯枝上,以及伐木桩、倒木和树枝上。

繁殖与传播:香菇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成熟的香菇子实体散出大量孢子,随风飘散,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即可萌发形成菌丝。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01020304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香菇的生长环境香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但在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一般来说,在黑暗条件下不能形成子实体。

香菇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

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70%之间;在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0%之间。

香菇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在10℃以上开始长菌丝,5℃以下停止生长。

香菇是好气性真菌,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过量的空气会导致菌丝死亡。

02香菇的栽培技术段木栽培菌砖栽培发酵栽培利用适宜的树木段进行香菇的栽培。

利用特制的菌砖进行香菇的栽培。

通过发酵技术进行香菇的栽培。

香菇的栽培方式选用适宜的原料,如木屑、麦麸、玉米粉等。

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香菇的培养料选择与配制培养料配制培养料选择香菇的接种与培养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香菇菌种接种到培养料中。

如何提升香菇栽培效益

如何提升香菇栽培效益

如何提升香菇栽培效益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提升种菇效益,必须顺应市场,运用巧妙手段,采取科学措施,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提升香菇栽培效益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提升香菇栽培效益的方法反向入市,智取季节价差效益〉香菇生产常规多为秋栽,产菇秋、冬、春。

此时与日本、韩国产菇期碰场,大量菇品进入国际市场,一时产品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价格下降。

而夏季高温,香菇货源缺,一般价位都上浮10—20%,尤其保鲜菇出口每千克收购价都在6—8元,高时超过10元,比常规提高1—2倍价值。

因此可安排占总生产量的20%,进行反季节栽培,产品反向入市。

凡具有自然气温适于反季节栽培条件的山区,可建立生产基地,并采用程控微喷设备,改善菇棚环境的温度、湿度,提高产量,获取较好效益。

集约化培育花菇,巧获品位效益〉改变常规的露地摆袋培育普通商品菇的栽培法,采取高棚多架层,集约化立体培育花菇。

正常年景花菇干品的价位每千克均在45—60元,比普通商品菇干品价值高68—95%,优质天麻花菇价值高于普通菇1—2倍。

同样原料,同样场地,只是培育管理方式不同,产品价差成倍,而且节省用地60%,这是一种提高品位价值效益的手段。

花菇培育应推广双套袋新技术,内衬特制薄型塑料袋,菇蕾顶膜自破,免法割膜工序,产品卫生,也免损伤,这是一项改革,有利省工,提高花菇品质的新技术。

组合栽培,争取综合效益〉推广菇粮套种,如东北玉米地种香菇,取得粮菇双丰收;林果地间种,葡萄架下栽培,浙江庆元菇棚四周种滕本药材瓜蒌,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香菇与灵芝交替栽培,北方利用大棚秋冬种平菇、金针菇,夏季6—9月安装水温空气调控器,培育香菇等。

通过组合栽培发挥菇地和空间作用,提高综合效益。

实施绿色工程,创造品牌效益〉“崇尚自然,向往绿色”成为现代消费新潮。

但现有绿色食品在市场占有率不足5%,而“绿标”商品的价位比一般产品高出1倍以上。

香菇本来是绿色食品,但现有生产程序尚未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

杨树林空间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杨树林空间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杨树林空间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杨树林空间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本栽培技术适用于杨树丰产林区林菌间作。

行距、株距4m×4m,郁闭度0.3以上,地面平整的速生杨树丰产林,在丰产林空间地面上搭建跨度3m的弓形棚,平均气温达10℃以上时,下挖地面10cm,将菌棒平铺畦内,菌棒间距2cm,亩植香菇菌棒6000个,亩产4000公斤。

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选用品种林菌间作菌棒栽培香菇应选择山东农业大学“高香1号”品种。

二、原料配制硬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混拌均匀,加水调节湿度为60%-65%。

三、装袋灭菌菌袋用长55厘米的折角袋,宽为16厘米。

将拌好的料装入袋内,压实不宜过松或过紧。

在100℃高温下保持20小时,停火后,再维持4小时出锅,即可进入接种室。

四、接种养菌接种室要求干净密闭性好,具有缓冲间,接种前按每立方米10g 烟雾剂熏蒸10小时,熏蒸前将接种需要的菌种接种工具、无菌包等装入接种室一起消毒,接种应在菌袋降温至28摄氏度时马上进行,接种室三人一组穿好清洁的白色工作服,带上医用手套和口罩,及时进入接种室并密闭接种室门,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烧一下镊子,并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双手,一人负责搬筐,将菌袋放到操作台上,另一人拔无棉盖,拔无棉盖者用铁棍将菌种瓶打碎但不能用手接触到菌种,递给接种人员,接种人员用镊子通过酒精灯取一块菌种放入袋口中,接完后拔无棉盖者盖上无棉盖放到一边,这样一般每接种室2500-3000袋,需要三小时。

五、脱袋与排场菌床做好后,将菌棚内发满菌即将转色的菌棒转移到菌床上,按每平方米20个菌棒的数量均匀排放在菌床上,接种点朝上,在菌床上继续培养转色,大约5-6天菌棒转色三分之一时进行脱袋覆土管理。

每床四人,一人用小刀划破塑料袋,另外两人边脱去塑料袋边讲以前接种点上的老化菌种挖掉,并将以形成的香菇子实体去掉,以免覆土后因缺氧导致杂菌感染,将菌棒处理好后均匀排放在菌床上,要求菌棒之间保持2cm的距离,然后另外一人用铁锹覆土,要求覆土面比菌棒高出2cm,菌棒覆好土后一周以内将菌棚做好并覆盖遮阳网,将喷水带主管及喷水阀布置好,大约一周以后菌棒全部转色,此时打开喷水阀向菌床喷水,以喷湿菌床覆土层为宜,然后每两人一床,一人一边将菌棒之间的空隙用土填实压匀,并将剩余土移到菌棚外,将菌棒上部露出,接受温差刺激此后给与一定得温湿度,迫使菌丝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提升与应用公示内容
(2016年度)
一、项目名称: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提升与应用
二、推荐单位: 驻马店市科学技术局
三、推荐等级: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农业应用技术开发类研究领域。

为驻马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本项目根据食用菌菌种选育与栽培应用原理,将筛选适合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模式香菇优良品种及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提升作为主攻目标,通过引种、驯化、品种比较试验及不同季节、不同栽培基质下香菇高产配方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及出菇方式研究、香菇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等系列试验研究以及香菇产品质量检测,筛选出香菇L808、南山1号、9608等适合我省推广的高产、优质系列香菇优良品种并集成出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

该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如下:
1.试验筛选出适合中原地区春、夏、秋3个季节栽培的香菇优良品种6个:春季栽培品种9608、L808;秋季栽培品种雨花5号、香菇3号;夏季栽培品种南山1号、L18。

这6个品种在各自栽培季节普遍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菇型好、产量高的特性,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2.以香菇产量及品质为评价手段,分别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为主料试验筛选香菇最佳培养料配方,结合环保价值、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效益等指标综合评价,认为木屑65%,麸皮18%,玉米芯15%,石灰1%,石膏1%配方既不影响香菇产量,又不影响香菇风味,可以最大幅度节约森林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

3.探索开发出3个主要栽培季节4种实用新型香菇栽培模式,其中春季为“小拱棚中袋栽培”;夏季为“覆沙栽培”、“立摆栽培”;秋季为“小拱棚大袋栽培”。

4.试验探索免割保水膜袋在香菇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系统总结了春栽香菇应用免割保水膜袋的技术原理、品种、制袋工艺、养菌、越夏及出菇管理关键技术。

5.以夏菇覆砂栽培模式为基础,研究了代料香菇发菌期间,菌袋不同刺孔次数及不同刺孔孔数对香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刺孔法生物学效率最高。

菌丝满袋后,采用一次性刺孔法(刺孔50~60个,孔直径5mm、深4~6cm),生物学效率较高。

6.结合本试验开发的灭菌装置、刺孔机械以及免割保水膜袋出菇等核心技术,利于香菇轻简化生产,可提高工效40%以上。

7.围绕袋料香菇栽培中的杂菌污染与防治,课题组总结了香菇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同时引进平菇虫害防治“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模式在香菇虫害防治过程中推广应用。

本成果对3个主要栽培季节的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多项创新,经过检索查新,“香菇木屑栽培适宜的基质含水量为50%~55%;香菇栽培料中添加15%玉米芯比较利于香菇栽培;研究开发了一种水槽形节能灭菌装置;探索出轻简化香菇菌棒刺孔通氧技术。

”这些研究内容在检索范围内,除了委托查新课题组成员的文献报道外,尚未见到有其他文献报道。

说明本研究居于国内先进水平。

五、推广应用情况
截止到2015年,在河南省香菇主产区三门峡、信阳、南阳、驻马店等市及河北、山东、湖北、陕西等地累计投放香菇原种44万公斤,累计示范推广香菇26200万袋,产香菇鲜品23580万公斤,新增销售额55020万元,新增利润58950万元。

近三年新增利润45450万元。

六、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2015年度获驻马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第一完成单位: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是本项目的主持单位。

在本项目中,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项目组主持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开展单项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合我省气候条件及不同栽培模式的优良香菇品种香菇3号、9608、L808、南山1号、L18;试验研究出香菇木屑栽培适宜的基质含水量为50%~55%;在木屑基质中添加玉米芯,拓展了原材料来源,优化了培养料配方;量化了菌棒刺孔次数及刺孔孔数;完善了免割保水膜袋应用技术;开发了水槽形节能灭菌装置、菌棒刺孔机械及微喷系统(时控开关、电磁阀、管道及喷头等配件组合成微喷系统);研究了袋料香菇“假菇”的成因、预防及治理措施;开发出夏季覆砂地栽香菇生产技术,创新出开放式接种、覆砂地栽等轻简化技术。

通过5年试验研究,集成了香菇栽培新技术,做到良种有良法配套,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无效使用所带来的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完成了项目成果的鉴定及审定工作。

在示范区进行培训,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对该配套技术进行推广,自2011年示范推广以来,在我省三门峡、信阳、南阳等市及河北、山东、湖北、陕西等省份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已累计推广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1.84亿袋,为我省和周边省份香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完成单位: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选育出香(花)菇新品种雨花5号并研究出配套栽培技术,使优质白花菇率达85%以上。

组织实施项目,进行田间调查,数据汇总。

推广应用项目成果,项目实施5年来,累计推广应用香菇精准化栽培技术7800万袋,为香菇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八、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九、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