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栽袋料香菇栽培技术要点
袋料香菇栽培技术

2、装袋、扎袋口:
装袋要求尽可能装得紧实,上下松紧一致,发现有毛刺或破袋用透明胶补好,拌好 的料尽量在当天以内装好灭菌,否则就有可能“涨筒”,导致酸变,会影响成活及产 量。
3、上灶、灭菌:
炤内堆放菌袋中间应留一定空间以利于热气流通,灭菌要求“攻头、保尾、控中间” 要要求用最好的燃料保证开始有猛的火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以内使炤内气温升到 98℃,确保在5-6小时内上大热气,同时确保底部菌袋内料温达到80℃以上,需保持15 个小时以后方可停火。停火后不要马上揭开塑料薄膜,要继续闷5小时以上,让它自然 降温以后再出锅。一次以3000袋为易,超过3000袋保温时间要适当延长。
菌棒制作的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环节:
拌料→袋装、扎袋口→上灶灭菌→出灶冷却→接种→发菌管理
1、拌料:
按灭菌灶容量多少配方比例计算取各种培养料、拌料时先将木 屑、麦麸、石膏等干料拌匀,再将糖溶于水中后拨入,翻拌3-4遍 至拌匀,无成团结块现象。含水量达到55%左右,即用手握料成 团,丢开即散,手掌略显水迹,指缝不见水为宜。
3.温度。
香菇菌丝生长温度在5~28之间,最适宜温度在18~22℃之间,28℃以 上菌丝停止生长,在30℃以上菌丝将很快死亡;香菇子实体生长的温 度根据品种温型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
4.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为宜,过高宜杂菌污染, 过低不利于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菇棚内的相对湿度要提高到 80%~90%以促进菇体生长,减少畸形菇。如果相对湿度过大菇体含水 量增多、菇盖薄、品质差;如果相对湿度低于70%时生长慢,低于 50%时菇蕾会停止生长或枯萎死亡。
这种方法就是在大硼上面30至40公分打一个平架,上面加盖遮阴网或者遮阴草,大棚搭建同第一种方法一样,这种类型冬季出菇略差 一点,但春菇又会比第一种方法好一点,以上两种供菇家参考,自行决定。 2、检查杂菌、脱外袋放气。 9米)用铁丝把竹片捆实在顶杆上即可,棚内宽一般为3. 1米,分三路菇畦,两道人行,(菇畦两边各占60公分,中间占130公分,人行道各占30公分,菌棒两边各放三路,中间为六路,每路 相距五寸宽,菌棒间相距15寸)。 按灭菌灶容量多少配方比例计算取各种培养料、拌料时先将木屑、麦麸、石膏等干料拌匀,再将糖溶于水中后拨入,翻拌3-4遍至拌匀, 无成团结块现象。 2、装袋、扎袋口: 接种培养场地要求干燥,在生产前清理干净卫生,用硫磺或气雾消毒剂进行预先空间消毒。 香菇菌丝吸收基质中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生长,合理的营养配方是香菇高产、优质的基础。 1、转色管理不当:有的菌棒因受光较强,空气过于干燥或翻动次数过多等的影响,往往转色过深,形成较厚的甲状菌皮,导致出菇困 难。 1、转色管理不当:有的菌棒因受光较强,空气过于干燥或翻动次数过多等的影响,往往转色过深,形成较厚的甲状菌皮,导致出菇困雪天不能补水 香菇子实体生长的温度根据品种温型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
袋栽香菇是一种高效、规模化的种植技术,具有经济效益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下面介绍袋栽香菇种植技术的具体步骤:
1. 原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好菇种、底料和袋子。
菇种可选择优质的母菇种,底料一般采用麦秸、木屑、玉米芯等材料,袋子则选用透气性好、密封性强的塑料袋。
2. 底料处理
将底料进行破碎、消毒、脱水等处理,去除过多的水分和杂质,并在表面喷洒适量的菇菌培养液,使其适合菇菌生长。
3. 填充袋子
将处理好的底料装入袋子中,并按照一定比例添加适量的菇菌培养液,使其充分渗透到底料中。
4. 培养
将填充好底料的袋子放置在温度适宜、光线适中、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一般来说,培养的前3天要保持相对湿度在90%以上,之后逐渐下降,直到菇体成熟时保持在70%左右。
5. 收获
当菇体生长到一定大小,颜色变为深褐色时,即可进行采摘,一般采用扭断法将菇体取下。
6. 再利用
采摘后可将袋子放入腐熟的底料中进行再利用,促进下一轮的菇
体生长。
袋栽香菇种植技术简单易行,可在小区、厂房等环境下进行,是一种较为适宜城市种植的方式。
袋料香菇种植技术

袋料香菇种植技术袋料香菇是继段木、原木栽培香菇后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以秸杆、野草、木屑等材料为了培养的主要材料,再混合米糠、麸皮、碳酸钙等物质进去,进行培菌处理,再进行相关香菇的栽培管理,是一种快速、不分季节的香菇种植技术,今天农村致富网的编辑将袋料香菇栽培技术分享如下:一、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袋料栽培香菇要获得好效益,首先要根据香菇品种特性,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生产的目的和要求,选择确定合理的品种搭配和栽培季节。
香菇品种的分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低温型,出菇温度为8~18℃;中温型,出菇温度为15~23℃;高温型,出菇温度为18~28℃。
根据自贡市各区县海拔、气温、光照、湿度主要选择中温型和高温型为宜,荣县西北路山区可选择低温型品种。
生产季节安排,中温型菌龄为120天左右,939要求在4月下旬至5月20号即端午前前完成生产,808要求在6月上旬至7月初前完成生产。
高温型菌龄为80天左右、要求在8月下旬至9月15日前完成。
低温型菌龄为180天左右,此类品种生产要求海拔在600米左右的地区栽培荣县西北路山区可栽培,300米以下的地区不宜栽培,生产最佳时间在清明节左右完成。
二、场地、设备及消毒药品袋料栽培香菇采用的是室内制作、发菌、露地出菇的方法。
1、发菌场地可以利用民房、仓库、闲置学校以及空地建棚,只要具备通风、不漏雨、不受阳光直射、清洁卫生条件即可。
发菌场要进行消毒和灭虫,如果采用室外发菌场,地面撒杀虫药后,要盖薄膜或彩条布一段时间以保持药效。
一般每平方米可放80袋左右菌棒,室内温度不超过30℃为限,超过30以上,要加强通风。
2、设备工具装袋机:配2.2千瓦的单相电机,装袋转速2800转/分为宜,每小时可装600装左右,装袋时遇易破袋情况,可调整螺旋片平整度解决。
灭菌灶:灭菌灶形式较多,根据各农户制作数量多少而定,一万袋以内可采用土蒸汽灶生产,即用2~3个些油桶卧砌成灭菌,一万袋以上可用5毫米的铁皮焊接成2×1.6×0.9米的密闭铁锅进行灭菌,码菌台用木条制作,规格是3×3米,灭菌时分批次加风火煤,不用守夜。
袋料香菇栽培技术

袋料香菇栽培技术随着用于香菇栽培木材原料的减少,袋料成了香菇栽培的主流技术。
下面是Sara小编给大家分享了袋料香菇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袋料香菇栽培技术1.采用高质量的塑料袋。
盛装培养料的塑料袋质量的优劣,对菌袋成功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优质的塑料袋耐高温、拉力强,高温条件下不易产生沙眼,而品质差的塑料袋则易碎、易烂,灭菌后易出现小沙眼,而品质差的塑料袋则易碎、易烂,灭菌后易出现小沙眼,为培菌期埋下隐患。
经试验改过去常用的0.03~0.04毫米厚为0.05~0.06毫米的塑料袋,高压灭菌的宜采用0.05~0.07毫米厚的聚丙烯塑料袋。
塑料袋厚薄要一致,均匀,膜面粗糙不用。
2.改善木屑颗粒的粗细度。
木材加工厂的下脚料锯末木屑,呈针状,具锋利尖端,装袋杀菌过程中易刺破菌膜而形成针状洞孔,培菌期杂菌易浸染。
改用木材专用粉碎机生产的木屑,颗粒较粗,呈四方形块状,无突出尖状,颗粒均匀,吸水性能好,不易刺破菌膜。
3.培养料配制时加入“保菇神” 并严把水分关。
在培养料配制时加入0.2%“保菇神”,灭杀培养料中杂菌,是提高袋栽香菇菌袋成品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规配料时加水量一般为120%~130%。
培养料内含水量的多少影响香菇菌丝的正常生长,含水量过低时菌丝生活力降低,含水量过高则降低菌丝的呼吸强度,影响菌丝生长。
因此,培养料的含水量宜控制在52%~55%范围内。
4.菌袋装料松紧度要适宜。
将培养料彻底混拌均匀,若发现湿团块,要使其散开,防止干湿,不匀,拌匀后堆闷1小时左右及时装袋。
装料时松紧适度,防止过松或过实,过松或过实均不利菌丝生长。
料装好后要将两端用线绳或尼龙绳扎紧。
采用双膜装袋的,要套好外层膜。
拌好的料最好在6~8小时内装完,()防止停放时间过长而使料内滋生杂菌。
5.菌袋彻底灭菌。
装好的菌袋要当天灭菌,不宜放置过夜。
菌袋在灭菌灶内的摆放呈“井”字形,尽量多留空隙,每放7~10层应留一层格子,格子可采用薄木板制作,利于灶内蒸汽流通,提高灭菌效果。
袋料香菇高产栽培技术

1 ) 原料 准备 。 选 用桑 树枝 、 苹 果枝 或其 他 阔
叶树木 如杨 、 柳、 桐、 槐 等均 可作 培养 料 , 只 要不 霉变 , 粉碎后 均 可使 用 。
2 ) 配 料 。① 木 屑 3 8 . 5 k g , 麸皮 l O k g , 石膏 在 4 - 6小 时 内达到 1 0 0℃ ,达 到 1 o 0 c C I 后 不掉
3 . 1 菌 袋 制 作
上, 下 边铺 上 麻 袋 、 编 织 袋 等物 , 防 止砂 粒 刺 破
料袋 , 造成 微孔 , 导致 杂 菌感染 和水 袋 。 5 ) 蒸料 。蒸 锅 加足 水 , 把 扎 好 口的料 袋 , 上 下对 齐 , 分 批摆 装至 锅 顶 , 不 可把 料袋 排成 “ 井” 字 形 。装锅 前先 起火 , 或 和装 锅 同时起 火 , 争取
李 春 燕 , 陕 西省 榆 林 市 榆 阳 区 园艺技 术推 广站 , 邮
编 71 9 0 0 0 。
一
4个 人 为 1班 , 一 人 擦 袋 面打 孔 , 一人 点 菌 种 ,
人贴 胶纸 , 一 人搬运 。接 种前 先 点燃酒 精灯 ,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9 — 0 8
手 捏 紧料 时 , 湿 料成 团 , 而且 手指 缝 中出现 水珠
时开 始接种 ,接 种 时 间最好 安排 在 晚上和 早晨
但 不下 淌时 ) , p H值 7  ̄ 7 . 5 。配料 要求 :配 比合 进 行 。 接种前 门 口要铺 上 5 - 1 0 c m厚 的石 灰 , 即
“ 白灰封 门” , 进入 人员 必须踩 过石 灰 。 接种 人员 要 搞 好个 人 卫 生 , 技 术熟 练 、 敏捷 、 配合 得 当的
豫南地区袋料香菇春季栽培技术要点

2013年第9期现代园艺2.2施肥树木生长期间每月浇施1次稀薄腐熟肥水,秋末冬初停施氮肥,追施1~2次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植株的抗寒性。
每年冬初施1次基肥,春末及秋初各施1~2次腐熟的饼肥水。
2.3翻盆每2~3年翻盆1次,以春末初夏为最好,翻盆时换去1/3~1/2旧土改为新土栽植,剪去枯、烂和过长根,促新根系发育生长。
2.4修剪对于萌发力强、生长较快的树种,生长季节要经常修剪,剪去过长、过乱的枝条,以保持树型的优美。
2.5病虫害防治提倡物理防治或伤害较少的化学防治。
病害枝条落叶萎缩,也可将全枝的树叶摘光,促病枝与全枝一齐发芽。
(收稿:2013-05-15)[1]唐来春.盆景技艺[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2]连智兴.树木盆景造型[M].金盾出版社,2003[3]马伯钦.盆景造型艺术资料汇编[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5[4]苏本一,马文其.苏州盆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豫南地区袋料香菇春季栽培技术要点张富友1邹存静1李秀玲1李会芳1王长春2(1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林业局464100;2信阳市平桥区肖王乡政府)袋料春栽香菇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越夏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加工以及常见杂菌害虫的防治等。
其培养基配方:木屑79%、麸皮20%、石膏1%、水55%。
料水比例为1:0.8~1.2。
将料称好混匀,再加水充分搅拌,使含水量达55%,料拌好后要及时装袋和灭菌,以免发生酸败。
其中高温灭菌、无菌接种和出菇时期温度、湿度等控制尤为重要。
袋料香菇;配料;灭菌;接种;栽培技术以排放500~800袋(1t 料)为宜。
一般长5~6m ,宽2.6~3.0m ,高2.5m ,总面积在13~18m 2,棚中间留60cm的人行道,有条件的可在棚下面建火道,以便冬季气温低加温促菇生长。
床架可分5~6层,层距30~40cm 。
每层床架上可横放2排菌袋。
床架每隔1.5m 用立柱和横梁支撑,菇棚顶部修成拱形,用宽幅塑料薄膜将整个菇棚顶盖至地面,并用土压封严实。
袋料香菇栽培技术

3、基内水分太多或太少。基内水分太多、缺氧,菌丝生长没活力,菌筒的含水量不适直 接影响到原基形成、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防治方法:可采取通风或补水来调节干湿度进行 催蕾出菇。
7、基内PH 不适。一般情况菌丝能生长,出菇就应该没问题,除非菌丝注水或喷水使用 水的酸碱度不适,才会致使不出菇。防治方法:用PH试纸检查酸碱度,如偏碱及时换水补 水。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5.氧气。
香菇是好氧性菌类,菌丝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排出 而氧化碳,充足的新鲜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菌丝生长阶 段较低的氧份也能生长,但氧气充足菌丝生长快。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呼吸 作用旺盛,需氧量大,这时要加大空气流通,如果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积累过 多会对子实体产生毒害,出现香菇柄长、开伞早、畸形菇。
(3)、一般第一次补水不宜过多,以后每次酌加。
(4)、补水时应选择该品种的适应温度,大雨天寒冷及下雪天不能补水
七、香菇不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转色管理不当:有的菌棒因受光较强,空气过于干燥或翻动次数过多等 的影响,往往转色过深,形成较厚的甲状菌皮,导致出菇困难。预防方法:转 色期间,菇棚温度保持18-22℃,相对湿度55-75%,且维持散射光照,减少翻 动次数,不需要翻动时切忌千万不要翻动。菌皮过厚的菌棒出菇时应通过菌棒 浸水后盖膜提温方式软化菌皮,再刺激出菇。
4、冷却接种:
(1)生产前首先要准备好接种培养室,开放式接种要求选用可密封 的房间或用塑料薄膜搭建成大棚。接种培养场地要求干燥,在生产前 清理干净卫生,用硫磺或气雾消毒剂进行预先空间消毒。室外大棚接 种要求地面用塑料薄膜铺地阻止地气,降低湿度。
袋料香菇生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袋料香菇生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春生1号栽培技术要点(本文仅供参考,因地区的技术模式和管理不同会有差异。
)代料香菇的春栽和夏栽生产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种植业,因此种植户不可掉以轻心、粗心大意,必须按照技术规程操作生产,才能确保种植成功,获得好收成和投资利益。
因此,使用本场菌种除了按照说明书上的运输、保管、使用方法外,还必须遵循下列要点及注意事项:一、配料:必须按常规配方,即:干木屑78%,麸皮20%,石膏1%,营养素8-10包,石灰0.5-1%,水55%,PH值6-7。
要求当天拌料,当天装袋灭菌,越快越好,防止超负荷生产,装袋时间拖延太长,造成培养料发酵变质,导致生产失败。
切记拌料水分过大。
要求:在合适前提下,宜干不宜湿。
二、装袋:在不刺破袋子情况下,越紧越好,一般重量参考:18x58袋子5斤左右,18x60袋子5.5斤左右,20x60袋子6.5斤左右。
防止拌料水分过大,料袋过重影响菌丝发育,导致成品率和出菇率降低。
三、灭菌:必须按灭菌锅容量大小,严禁超量,一般上温时间4-6小时,力争达到100℃,防止拖延上温时间,造成培养料发酵变质,导致灭菌不彻底,影响接种成活率和出菇率。
灭菌要求温度达到100℃维持20-24小时。
四、接种:必须按照无菌操作进行,严禁开放式接种,并且要抢温接种,袋温降至28℃以下即可,防止温度过低影响种子成活率,但过热容易烫伤、烫死菌种。
五、培养:要求培养场所干燥、干净卫生,培养温度要求适宜23℃左右。
原则上宜低不宜高,时刻防止高温烧菌,否则会造成种植失败。
六、越夏:选择通风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场所,必须采取室外荫棚越夏,即三层遮阳网越夏,禁止室内、窑洞、果库等场所越夏。
彻底消灭不出菇等不良现象发生。
七、出菇:必须选择背风向阳地方建棚,时间自寒露开始至霜降前。
上架结束,利用自然条件培养优质香菇,提倡加工干品,便于贮存,有利于销售,禁止过早上架,影响产量、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栽袋料香菇栽培技术要点
崔国林
(河南省西峡县原种场474500)
一、生产季节
接种以气温达8℃以上为宜,一般在阳历3——4月份为宜,4月底结束。
二、配料与拌料
1、配方:1000袋需干木屑1250公斤,麸皮250公斤,石膏10——15
公斤,磷酸二
氢钾3——4斤。
2、配料要求:①木屑、麸皮要求新鲜,无霉变,虫蛀;②各种原料要称
量准确;③
粗细适宜,无粗块,针刺。
3、拌料:先将麸皮、石膏一起拌匀,然后均匀撒入木屑,干拌三遍。
再把多菌灵、磷酸二氢钾溶入水中,搅拌均匀后,泼入干料中再湿拌三遍。
三、装袋灭菌
1、料袋选择:折宽18—20cm筒袋,厚0.005cm和长55cm低压聚乙烯
袋为宜,将
一头皱折后用棉线扎紧并用火焰熔封,以不漏气为准,要求料袋厚薄一致韧性好、无微孔。
2、袋料:料配好后腰尽快装袋,4小时内装完,料高43cm.,每袋干
料1.1—1.2公斤,
湿重2.2—2.5公斤。
料的松紧以装实为好,装好后,应及时扎袋口,折转再扎一次,以不漏气为好。
装袋过程应轻拿轻放,带下方应放软垫物防止刺破菌袋,袋口要清净,不带营养料,防止感染。
3、灭菌:装好袋子要及时灭菌,不能放置过久,防止料变酸,料袋排放以直叠式为好,装稳留通气道,常压灭菌要做到“攻头、保尾、控中间”即大火攻头,点火后2—4小时要使炉温下降,当温度降至70℃以上可趁热出锅。
装锅及出锅过程,应仔细检查破损料袋,发现后及时趁热用胶布贴好。
四、菌种选择与接种
1、菌种选择:一是根据当地海拔高度、市场变化,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高效对路菌种,如9608/939等引进菌种必须通过多年的栽培试验,经推广单位鉴定方可推广,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是要选择质量高的菌种,要求菌种不含杂菌、菌丝粗壮有力,不老化,转代少,生活力强,萌发快,应选购经过菌种管理单位认证的合格菌种。
2、接种:接种要在接种箱中进行,接袋用接种箱宜大些,每箱装50个料袋。
接种箱可放在培养室内,培养室在菌袋出锅前严格消毒,先用水喷洒房间,后用硫磺(10g/m3)密闭熏蒸24小时,或用甲醛10g/m3加高锰酸钾5g/m3汽化消毒24小时。
料袋在培养室冷去待料温低于28℃时,移入接种箱接种,同时放入菌种、手套、接种工具等,菌种放入前,要用酒精棉球或菇宝将表面进行消毒。
随即再进行一次消毒,接种箱消毒可用甲醛(方法同前)或菇宝消毒,熏蒸30分钟后开始接种。
进入接种箱戴上手套用70%酒精将手、接种工具擦洗一遍,接种前用酒精棉球在袋面擦过消毒,随打穴随接种,接后用石蜡加热成液封口,每斤菌种接种100穴,接25袋。
五、发菌管理
1、堆放方式:春季接种,早期气温比发菌气温低,为提高堆温菌袋可
呈现顺码式排放,堆高1—1.5米,排与排之间留人行道,同时利用空气流通。
当气温高时可改用井字堆或△堆,每堆4—6层。
2、培养室内条件控制:(1)温度20—24℃为宜,随着菌丝生长会放出热量,袋内温度会升高,要特别注意检查袋温,袋内温度应不超过28℃,调节温度可采用调整堆高、疏密、堆放方式和通风等方法,要经常检查。
特别是5月份以后,严防袋内升温而引起“烧堆”。
(2)湿度,温度应控制70%以下,连阴雨天可用生石灰在培养室吸湿。
(3)通风换气,保持培养室内空气新鲜,感觉闷气应及时通风,通风应与保温结合。
3、翻堆检杂与刺孔增氧:(1)翻堆,接后7天内不易翻动,接后7—10天菌丝萌发定植后可进行翻堆检查,翻堆后使菌袋上下,左右、内外互换,促使发菌一致,有未发菌袋最好及时补接,发现杂菌及时处理,可用75%酒精或甲醛注射。
覆盖杂菌。
第一次翻后,隔7—10天进行一次,刺孔增氧。
刺孔在整个萌发期要3—4次。
第一次接15天左右,菌丝圈直径8—10cm时,在每个接种孔周刺4—6小孔,孔深1cm左右,在圈内2cm处;第二次菌丝圈完全相连后进行,在每个孔周围刺8—10个孔;第三次当全带菌丝发白,菌袋有瘤状物出现时,要及时上架刺孔(放大气),18cm袋孔深5—6cm为宜,20cm袋以6—7cm为宜。
刺孔不要伤及瘤状物,刺孔多少应视水分,品种而定。
18cm袋一般40—60个为宜,水分少轻袋30—40个为宜,含水量大刺80—100个为宜。
刺孔可结合翻袋进行,掌握由浅到深,针由细到粗,开始用牙签,最后一次刺孔用Φ 5—6mm钢丝尖。
刺孔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刺孔后袋温高出室温2—3℃,当室温达28℃,要停止刺孔;二是污染部位、菌丝未发到及刚连接部位,有黄水部位不刺孔;三是刺孔要分批进行,每次刺400—500袋,每间隔3—4天刺一批,防止升温过高;四是刺孔后注意通风降温,降低堆叠层次,摆稀袋菌。
4、转色管理:接种后60—80天,菌丝可长满全袋,开始形成瘤状物,
菌丝已达生理成熟,进入转色期,转色适宜温度20—24℃,小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0%,需散射光和新鲜空气。
转色期分泌黄水要及时除去,每10天翻动一次,至转色结束。
六、越夏管理
1、选择适合的越夏方式:深山区,夏季较为凉爽的地方,可以在土木结构的房内越夏,但应采取“三角形”堆放,高不超过四层,早、晚及夜里开门降温。
暑期中午温度高,可关门窗防户外热气入内,保持室内气温不超过30℃,在室外萌棚越夏方式,海拔600以下地区必须搭萌棚越夏。
2、可选选场:选前后空旷、夏季凉爽的地方,以东西走向为好,避开风口,背风向阳,面朝南为宜,既有利于夏季阴凉通风,又有利于冬季增强出菇。
3、萌棚搭建方式:一般要求8—10米,宽6—7米,内设双架,高度3.5米,萌棚四周夹好挡阳墙,以防斜阳和禽畜进入。
顶部用树枝遮阴,也可用遮阳网,但必须保证高度在3.5米以上,密度90%以上的双层网,两层网之间距离在0.5—1米之间,四周固定牢固,称平。
4、萌棚内床架的搭建方法:床架一般要求长6米,边高1.9米,中间高2.4米,左右床架宽各80cm,人行道(包括火道)90cm,层间距离30cm,可放1000袋左右,菌袋上架应在小满前为好。
5、越夏管理:1控制温度,严防棚内温度超过34℃,可以棚内浇水利用蒸发降温。
2久旱无雨,应早晚在袋上淋大水,防止菌袋失水过多。
3大风雨天防止倒棚。
雨后及时检查补好遮阴物。
4进入立秋过后,严禁翻动菌袋,防止过早出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出菇期一般应放在寒露前后。
七、出菇管理技术
1、出菇安排:在自然条件下,春载可收5—6茬,从发生季节可分为秋菇、冬菇、春菇三种,春载香菇重点是秋菇和冬菇。
9—11月发生微秋菇,9月份开始,气温逐渐由高到底,出现菇蕾要依据天气情况分别采取培育厚菇或花菇技术措施。
秋雨连绵,空气温度大时可先培育厚菇,天气晴朗,要抓住时机培育花菇,当菇蕾长至2—3cm大小时,要进行催化管理,白天采用遮阴方法温控温度18—20℃,山区采取5阴5阳,平原6阴4阳方法(单层遮阴网),调节光照,降低温度。
第一批菇采完后,要清除菇脚重新进行养菌,温度20—25℃条件下一周左右,采至菇后柄部穴口发白,催第二茬菇。
12月至翌年2月事冬菇管理阶段,是培育花菇的最好时机,可培育二茬花菇,把遮阳物全部去掉,让幼菇及菌袋直接让冬季太阳照射,调节棚温8—16℃之间,晚上低于8℃时,应修火道加温,维持8℃以上温度。
白天晴天时,将薄膜去掉,让幼菇在太阳下生长。
2、催蕾:经过越夏失水较多,要进行浸水或输水处理。
催蕾应满足以下条件。
1、温度10—20℃之间,温差8—10℃;2、菌袋含水量在55%左右,达到原袋重;小环境空气温度85—90%。
对出菇困难,可振动,惊菌、促进出菇。
3、选择与练菇:催菇后一般2天左右开始现蕾。
当菇蕾长到玉米粒大小时要及时割口育蕾。
在幼蕾顶起的薄膜四周割四分之三,但不揭开,让幼蕾生长自然把薄膜顶开,割开后的菌袋放在架的下层,每袋选生长健壮,排列均匀的幼蕾留5—12朵。
割口当幼蕾1cm时,进行揭膜练蕾,练蕾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
通风由小到大,1—1.5cm以保湿为主,俩天后逐步放大,1.5cm以上白天揭、夜盖,2—2.5cm严格控制,袋温控制在15℃以下,温度高及时通风,湿度以60—65%为宜。
第一茬气温高,练蕾时间4—5天,以后可练蕾7—12天。
4、催花、育花:白天控制温度15—20℃,晚上12点以后进行上潮,加温加湿,袋温15—20℃,湿度85—90%,2—3小时菇表由干变湿,菌褶吸水,突然揭膜育花,看到裂纹白而深时,要迅速排潮,把空间湿度降到65%左右,最后保持在55%,通过排湿,把白色裂纹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