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复习巩固一

合集下载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上3.4《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精品课(共50张PPT)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上3.4《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精品课(共50张PPT)

天津的发展与变化
三 岔 河 口
民间谚语: “三岔口,停船口,南北运河海河口; 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 九河下梢天津卫,风水都在船上头。”
当时三岔河口漕运的繁荣景象
天津的发展与变化
德国埃森市——城市职能的变化
汇报人:李文杰
案例二
1. 观察上面三幅图,从1829年到现 在一直保留的建筑是什么?
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 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 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土壤 肥沃
水源 充足
适合发聚 展落 农业
交通 便利
自然资 源丰富
气候温 暖湿润
案例二:
西岱岛 巴黎城区的范围变化
巴黎最初建立在西岱岛的原因?
从图中找出不同时期巴黎城区的 范围,思考巴黎城区范围如何变 化的?
成放射状向西外岱岛扩风展光
1652年的巴黎城区 1653-1789年扩展的巴黎城区 1790-1870年扩展的巴黎城区 至今仍在扩展的巴黎城区
聚落的发展
乡村与城市间演变的一般过程是: ①村庄-②集镇-④城镇-③城市
规 模 逐 渐 变 大
聚落
(一)城市规模发生变化
结论一
1.聚落的规模可以发生变化。 2.人们常常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聚落。
我们的家乡—天津
汇报人:张子淇
三岔河口玉皇阁渡口
明成祖朱棣
天津 天津水系图
如今的估衣街 大胡同商贸区
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 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 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 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 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 洲文化。
楼兰复原图
楼兰遗址全景旷古凝重,城内破败的 建筑遗迹了无生机。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说课稿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说课稿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是一节关于地理学科的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聚落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以及聚落景观的变化。

教材从实际案例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聚落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聚落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以及聚落景观的变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掌握聚落景观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聚落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聚落景观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聚落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以及聚落景观的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聚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聚落的特点和变化。

2.新课导入:介绍聚落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聚落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3.案例分析:分析一组聚落发展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总结聚落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4.聚落景观的变化:让学生观察一组聚落景观的图片,分析聚落景观的变化规律。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聚落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总结: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聚落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以及聚落景观的变化。

7.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聚落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以及景观的变化。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原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特点:依山傍水、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景观变化:从原始聚落到现代城市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019-2020学年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中图版巩固辅导十五

2019-2020学年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中图版巩固辅导十五

2019-2020学年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中图版巩固辅导十五第1题【单选题】如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aB、bC、cD、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哪种地理环境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B、交通闭塞,通讯不畅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气候湿热,森林茂盛规模大、呈团块状的聚落一般分布在( )A、平原地区B、山区C、高原地区D、沿海地区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的双层木楼或竹楼主要出现在( )A、炎热多雨的热带B、温暖湿润的温带C、寒冷干燥的极地D、炎热干燥的热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各地区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南亚以黄种人为主,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B、日本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中华文化是其重要旅游资源之一C、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当地居民大多擅长击鼓D、欧洲西部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法国巴黎吴哥窟博物馆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创造玛雅文明的是( )A、欧洲人B、亚洲人C、非洲人D、印第安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北京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A、长城B、故宫C、天坛D、四合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是( )A、山东泰山B、北京故宫C、安徽黄山D、山西平遥古城【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是2016年度备受好评的国产电影《大鱼海棠》剧照,电影不仅讲述了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还展现了祖国特色民居。

电影中展现的特色民居为福建土楼,最大特征是呈圆形建筑,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土楼作为我国传统聚落,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B、土楼外侧门小,窗户高说明比较注重防御功能C、土楼建筑形态体现了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D、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应该加强保护、修缮、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地理知识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聚落的形态与规模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地理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聚落的发展与景观变化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也会影响到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1.聚落的形态与规模的演变,以及其中的影响因素;2.不同类型的聚落对于景观变化的影响;3.如何对聚落的发展进行规划。

学习任务1.学生自行阅读《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有关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的相关章节,进行梳理总结;2.班级分组,以不同的案例进行探究和讨论,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对景观变化的影响;3.团队合作,对本地区或周边地区的聚落发展进行调研并撰写项目报告。

学习方法1.阅读法:通过对教材知识点的阅读和理解,较为全面地了解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的知识。

2.探究法:通过班级分组进行案例探究和讨论,深入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对景观变化的影响。

3.研究法: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本地区或周边地区的聚落发展情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介绍聚落的形态与规模的演变和影响因素;2.学生进行教材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3.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对景观变化的影响;4.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1.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不同类型的聚落进行案例探究和讨论;2.学生分工合作,针对探究的聚落类型,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3.各小组进行报告,共同探讨和思考;4.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

第三课时1.教师介绍如何对聚落发展进行规划;2.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并撰写项目报告;3.学生进行项目报告汇报;4.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估通过本次学习,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其中,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教材阅读及相关练习考查;2.团队协作情况:针对小组探究、调研和汇报情况考查;3.项目报告质量:针对项目报告的撰写情况和汇报质量进行考查。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了解了聚落的发展与景观变化的关系,以及其中的影响因素。

中图初中地理八上《3第4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word教案

中图初中地理八上《3第4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word教案

第四节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聚落会发生变化;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会发生哪些变化
了解引起聚落发生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对聚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大量的活动实例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会发生变化,并归纳聚落会发生哪些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引起聚落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例的分析,学生应该认识到:人类保护环境、合理发展经济等合理的方式会促进聚落的兴旺;反之,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使好的聚落衰落甚至消亡。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聚落会发生哪些变化;人类活动对聚落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过程
过程指导:
一、活动准备:每个同学准备2个有关聚落变化的实例。

实例1. 调查叙永县近10年内都发生了那些变化。

(要获得这些资料,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从父母等长辈那里了解他们的亲身感受;到叙永县城市规划部门了解本县变化的一系列情况)
实例2. 了解世界上任意一个聚落的变化情况(除本地外),也可以用教科书上的任何一个实例。

二、活动步骤:
(1)学生交流自己所准备的材料
(2)学生分组讨论本组的材料
(3)各组学生归纳本组材料的共同点
(4)各组学生代表发言,说出他们归纳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综合各组代表同学的发言内容,老师提问:
①叙永县在发生变化吗?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的聚落一般都会发生变化吗?
③叙永县发生了哪些变化?
④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教案)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教案)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聚落也会发生变化,并知道会发生哪些变化;(2)了解引起聚落发生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对聚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会发生哪些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引起聚落变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要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念。

【教学重点】(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聚落会发生哪些变化;(2)人类活动对聚落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树立人类社会与自然规律协调发展观。

【教学方法】读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1913年的迈阿密图和20世纪末的迈阿密图提问:观察两幅图,说说迈阿密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明确:1913年的迈阿密房屋大多低矮,分布零散,周围有大片的农田;20世纪末的迈阿密高楼林立,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到处是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

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一下聚落的发展与景观的变化是如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

二、新课学习(一)聚落的规模变化案例1:提问:1.巴黎最初建立在哪里?为什么当初建在这里?2.从图中找出不同时期的巴黎城区范围,思考巴黎城区范围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回答)明确:1.巴黎最初建立在塞纳河边的西岱岛上,原因是这里水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

2.随着社会的发展,巴黎城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呈放射状扩展。

得出结论1:聚落的规模可以发生变化,人们常常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聚落。

(二)聚落的性质变化案例2:1.找一找从1829年到现在一直保留的建筑。

2.观察图C,说出1867年的埃森市是一个以什么职能为主的城市?3.观察图D,说出现在的埃森市与1867年的埃森市相比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明确:1.代表当地历史风貌的建筑:教堂2.1867年的埃森市是一个以钢铁、机械等门类为主的工业城市。

2019-2020年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巩固辅导第三十六篇

2019-2020年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巩固辅导第三十六篇

2019-2020年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巩固辅导第三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地区的区域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组合正确的是( )A、也门的住房大多是平顶﹣﹣气候湿热的自然条件B、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C、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多住高脚屋﹣﹣多地震D、沙特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A、防御风沙B、防御台风C、防御风雪D、防御地震【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4年4月以来,淮北市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出行,获得市民点赞,有关设置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方便市民出行B、倡导绿色交通C、减小交通压力D、增加财政收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地区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河流三角洲地区B、河流上游地区C、热带雨林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读图“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分布在图中A处的文化遗产是( )A、敦煌莫高窟B、八达岭长城C、布达拉宫D、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地理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下列图片能反映炎热干旱气候特征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重视.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A、在苏州园林里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B、在洛阳龙门石窟的雕像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C、长城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D、在丽江古城里面增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 )A、用水方便B、交通便利C、地形崎岖D、气候温和湿润【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图中的建筑形式反映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A、气候干旱B、高温潮湿C、低温湿润D、寒冷干燥【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在我国,下列聚落规模比较大的是( )A、平原上的村落B、山区里的村落C、草原上的村落D、林区里的林场【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乡村一般规模小,主要有______、______、渔村等不同类型。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一等奖课件)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一等奖课件)

小组合作讨论安排
第一组: 城镇东方 第二组: 城镇南方 第三组: 城市西方 第四组: 城市北方
布置作业: 根据小组讨论结果,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麻城的
建设规划建议书 一、目前家乡建设现状; 二、选定家乡发展方向; 三、阐述发展理由(地形、地势、河流、交通等) 四、发展中的注意事项(环保)。
2019年4月
案例二
1829年的埃森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聚落
1867年的埃森市是一个以钢铁、机械为主的工业城市 现在的埃森市能见度高,空气清新,工业结构转 型,污染得到治理 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当地的人们留了一些有 代表性的建筑。(红色圆圈标出的塔)
结论:聚落的性质会发生变化。随着聚落职能的变 化,聚落景观会相应变化。

第3章 居民与聚落 聚落
第3章 居民与聚第落3章 居民与聚落
湖北省麻城市鼓楼中心学校 宋来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小游戏:看聚落图片寻找信息
小组竞赛规则: 1、在给予的图片中寻找信息,先观察
30秒,然后用30秒倒计时内回答你能够找年以前城区范围 颜色较浅的表示现在的城区
中关村、魏公村、明光村、北太平庄这些地方 在1949年前不在城区,而在农村
结论:作为聚落景观的一种标志,地名并不随着聚 落的规模和性质的改变而变化。
案例四
阿纳萨齐人因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生存环境,最 终不得不远走他乡的实例来说明人类活动对聚落 的影响
人类活动是导致聚落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聚落并不都会日益繁 荣,有些聚落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可能会被人们 遗弃,或者因毁灭而消失
小组集体智慧
我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
我为家乡建设 建言献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复习巩固一
第1题【单选题】
居住如图房屋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聚居的省区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读下图, D处的传统聚落是( )
A、高脚屋
B、帐篷
C、窑洞
D、墙厚窗小的平顶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的住房通常是:
A、高脚屋
B、帐篷
C、木屋
D、冰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读下列景观图,民居与地区环境对应正确的是( )
A、甲—热带湿热地区
B、乙—温带地区
C、丙—黄土高原
D、热带干旱地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图为亚洲和欧洲地区传统民居的墙体厚度示意图,图中所示传统民居墙体厚度变化的原因是( )
A、经济的差异
B、宗教信仰的差异
C、气温的差异
D、生活习惯的差异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 )
A、聚落密集
B、聚落稀疏
C、建筑物矮小
D、聚落规模小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对下列四幅传统民居建筑图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北方地区
B、②﹣﹣华北平原
C、③﹣﹣南方地区
D、④﹣﹣黄土高原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准确的是( )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东南亚地区——高架屋
D、中国南方——蒙古包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
B、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
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暑假期间,小玲到王村看望姥姥,并在当地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图是姥姥家周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问题.
小玲姥姥家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__ 地区.
""
小玲估算得出图中灵山和王村的温差一般不会超过4℃,请说出估算理由.
""
小玲在张村活动时,觉得张村几十户人家在此建村有它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体现在(双向选择).
A、位于阳坡,山清水秀
B、临近水库,航运便利
C、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
D、依山傍水,空气清新
张村近几年利用水库发展了不少产业,增加了村民收入,请说出张村利用水库发展的产业.(写出一种即可)
""
尽管王村有优越的粮食生产条件,但随着城镇的发展,王村在城郊农田发展了蔬菜和肉禽蛋奶等产业,指出王村在城郊发展蔬菜和肉禽蛋奶等产业的有利条件.
""
【答案】:
【解析】:
第12题【综合题】
下面是我国不同地区的两种建筑,请读图回答问题:
甲图中的房屋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平顶的房子更节省材料,为何不将房屋设计成平顶的呢?
乙图是我国陕北地区的窑洞,你知道当地居民住这种窑洞有什么好处吗?
【答案】:
【解析】:
第13题【综合题】
读下列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A所示民居是我国______高原上的______;而图B所示民居是我国______(“北方”或“南方”)的一种民居。

分析图A所示民居的特点是______,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简单说说图B所示民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

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当地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描述该图区域内的地势特点______。

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缓的是______。

若B山顶气温为20℃,仅考虑海拔因素,则A山顶气温为______。

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说说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利条件有哪些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便于搬迁,且外形对大风较强抵御能力的民居是( )。

A、冰屋
B、蒙古包
C、吊脚楼
D、窑洞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建在山区的民居是( )。

A、吊脚楼
B、蒙古包
C、冰屋
D、窑洞
【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