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水和无机盐调节 学案

第二章第1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第4课时)——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习目标1、了解肾的结构及功能;2、理解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机制;3、能运用有关知识,对水和无机盐代谢失衡产生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了解感知快速阅读课本第13页,了解1.人体内水的来源与去向?2.人体内无机盐离子的来源与去向(如Na+)?3.钠盐和钾盐的排泄特点?详细阅读课本第14页,肾的结构:肾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主要由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正常人的原尿中不会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中不会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问题:(画出肾单位的示意图)4、尿液的形成过程?5、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6、原尿和终尿所含成分的区别?深入学习水平衡的调节无机盐的调节血钾升高、血钠降低肾上腺醛固酮肾小管、集合管吸钠排钾(+)(+)(+)血钾降低、血钠升高(-)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
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和K+的分泌。
由于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水的被动重吸收增加,结果细胞外液的Na+增多,从而也保存了细胞外液的水。
概括地说,醛固酮的作用有三点:1.促进钠的重吸收,2.促进钾的分泌排出,3.促进水的重吸收。
前两个作用可单独完成,后一个作用是派生功能。
简单的说就是保钠排钾。
迁移运用1、人体水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A. 下丘脑B. 垂体C. 脊髓D. 大脑皮层2、人体排出水分的最主要途径是()A. 肾排出B. 皮肤排出C. 肺排出D. 大肠排出3、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A. 汗腺B. 肾C. 大肠D. 肺4、多数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存在状态是()A. 稳定化合物B. 不稳定化合物C. 单质D. 离子5、对维持血钾和血钠平衡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A. 抗利尿激素B. 肾上腺素C. 醛固酮D. 胰岛素6、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
第2章 第一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导学案北师版

NO:3 南州中学高二年级(上)生物导学案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设计人:周长林审核人:审批人:教学时间: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导航1.能够描述尿液的形成以及排出过程2.说明水的平衡及其调节。
3.说明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学习重点:水的平衡及其调节,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学习难点: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主要学习方法:学习时要避免机械记忆,应以理解记忆为主,善于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习。
学习过程:一、揭示目标,学法指导二、学生探究,教师巡导1.水的排出量增加时,人体通过哪些方式维持水的平衡?2.人为什么每天要补充水,同时又要排出一定量的尿?3、血液是怎样形成终尿的?4、人体缺水时,会导致哪些调节行为?5、醛固酮的作用是什么?6.当人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如何调节7、当人体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如何调节?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2、意义:(1)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______________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钾在维持___________渗透压稳定方面、心肌舒张、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3)水在溶解代谢_____________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人实践意义: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某些疾病(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会丢失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影响血压、心率的稳定。
所以在剧烈运动,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我们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水、盐调节的几个问题:1)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
2)醛固酮的效应有三:促进_____的重吸收、促进______的分泌排出、促进水的____________。
例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且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 )A、输入生理盐水。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一、导入新课设计问题情境:在学习本节课前请同学们先观察图示画面,这是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事情,请同学们结合文字描述此图内容,并思考此图所反映的生物学信息。
小男孩被压在废墟中,前去救援的叔叔在救出小男孩前说了一句话:先喝口水,叔叔马上救你。
由此图由此可见,水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在必修一已经学习了水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水有哪些功能?人在缺水时会出现哪些症状呢?我们人体是如何调节水的平衡的?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程水平衡调节。
那么,我们就来学习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水的来源及去路?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回答导学案相关知识点。
1、水的来源包括______和_____。
2、水排除的主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3、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同学们自主学习后,归纳相关知识点。
人体内水的平衡是通过对水的摄入和排出的调节来实现的。
点拨主要的来源(饮食和饮水)和去路摄入排出(无明显出汗)饮水主要食物物质代谢肾尿液(主要)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肺呼出的水汽大肠粪便中的水二、尿液的形成我们过两周要进行期中考试,同学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说是在考试期间,有些同学不敢多喝水,这是为什么呢?饮水多,尿量多,饮水少,尿量少,人体可以通过调节尿量的多少来调节水平衡,既然人体主要是通过排尿来调节水的平衡,那么尿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形成与哪个重要器官有关呢?下面,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尿液的形成?[自主学习2] 尿液的形成阅读P14完成导学案知识点1、______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由________(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和与之相连的__________组成。
2、那么,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集合管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高中生物 课时3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3 水盐平衡调节一、【学习要求】二、课堂自主讨论读书填空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来实现的,其来源包括和,排除的主要途径,无机盐来源。
拓展深化1:读图2-6分析水和无机盐来源和去路的异同点读书填空2:________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与之相连的____________组成。
拓展深化2:读图2-7及右侧第一段文字思考血液与原尿的区别,思考尿液的形成过程?读书填空3:抗利尿激素是由____________分泌,储存于____________中,在适宜刺激的作用下,再从__________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深化3: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者食物过咸,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拓展深化4: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感受器是什么?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部位及生理调节功能是什么?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多的原因是什么?读书填空4:当血浆中K+浓度超过正常水平或Na+浓度下降时都刺激____________增加分泌____________,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深化5:如果人体钾或钠偏离正常的生理指标,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三、当堂巩固1.下列关于皮肤与散失水分的关系,正确的是()A.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B.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不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C.人体皮肤只有在出汗的情况下才散失水分 D.出汗的目的是为了排泄2.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3.健康的成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实际上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
2.3水盐平衡的调节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其次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三节水盐平衡的调整【学习目标】1.知道人体内水盐的来源与排出途径。
2.描述人体内水平衡的调整过程。
3.了解人体内Na+与K+平衡的调整。
【预习单】1.调整方式: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即神经—体液调整。
2.参加的主要激素为,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通过垂体。
3.参加的神经中枢有: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下丘脑渗透压调整中枢。
4.水盐平衡调整的意义:维持体液的;溶解和排出代谢废物等。
【活动单】活动一:弄清人体内水盐的来源与排出途径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填写以下图中的空白内容:活动二:描述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调整过程以下图是人体内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调整过程示意图,结合教材中相关内容,思索争论并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A、B、C 依次表示的物质或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平衡调整过程既有________调整,也有______________调整。
水盐平衡的调整中枢在________,渴觉中枢在________。
(3)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释放部位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尿液削减。
(4)高烧患者在体温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
请分析该过程中,机体抗利尿激素含量将________。
活动三:了解血钠血钾〔无机盐〕平衡的调整以下图为人体内血钠血钾(无机盐)平衡的调整过程示意图,结合教材中相关内容,答复以下问题:(1)当血钠含量上升时,那么醛固酮的分泌量________,使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__,从而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2)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 L等渗盐水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Na+浓度的变化是否相同?此时醛固酮分泌量如何变化?(3)人体对水和盐平衡的调整是两个完全的过程吗?(4)试总结水盐平衡的重要意义。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案(完整版)实用资料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案(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案)高中选修第一章第一节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兔疫》的知识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均有涉及,本章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它主要从内环境的稳态、营养与健康、兔疫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人体的稳态》、《人体营养与健康》和《兔疫》这三节内容在知识上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它们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本章正是通过这条主线,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不仅更加深入了解了有关人体健康的知识,而且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涉及的“稳态”、“调节”和“免疫”的内容相对抽象,这里有分子水平的物质基础,有细胞水平的结构知识,还有个体水平上的调控和表现,因此在教与学两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
本章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紧密,也容易与理、化的相关知识相互渗透,因此这部分内容还是对学生进行STS教育,培养学生思维综合能力的良好素材。
本章作为选修教材的第一章,在全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1)增强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帮助学生树立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释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3.分析:稳态是一个在生理学中涉及范围比较广的概念,通过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稳态的概念,已经了解了它的温度、渗透压和pH等理化性质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课堂设计)高中生物 2.1.3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名师优质课件 苏教版必修3

答案:D
流行于夏季的霍乱传染病,发病急骤,先泻后吐,呈喷 射性呕吐,早期无腹痛,体温不高。除对患者给予相应药物治 疗外,还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 ) A.水和 K+ B.水 C.水和 Na+ D.水和 Na+、K+
解析: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患某些疾病导致剧 烈呕吐、严重腹泻时,就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 盐)。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和 Na+,就会导致机体出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此时应当及时补充生理盐水,这 样就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因此据题意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水和 Na+。 答案:C
互动探究
水的调节 【自学评价】 1.水的平衡 (1)来源:饮食 和 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 ,其中饮食 摄入 的水是主要来源。 (2)去向:泌尿系统、 皮肤、肺和大肠,其中 泌尿系统 是排水 的主要途径。
2.水平衡的调节 (1)引起调节的因素:细胞外液 的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2)调节中枢:下丘脑 。 (3)感受器: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4)调节激素: 抗利尿激素 。 ①合成分泌部位: 下丘脑 。 ②释放部位:垂体 。 ③靶器官:肾小管、集合管。
解析:血浆渗透压增高后,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后叶 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增加水的重吸收,以降低血 浆渗透压,而渴觉的产生发生在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 答案:C
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
经中枢分别位于( )
A.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和下丘脑
3.尿液的形成过程
▲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生物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的必要条件 B.当人体缺水时,细胞代谢活动减弱,血液循环变慢 C.在核糖体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水生成 D.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答案:B
高中生物213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同步导学案苏教版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2.1.3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同步导学案苏教版必修3一、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1)水平衡的调节(2)无机盐的调节2、重难点重点:水平衡的调节难点:无机盐的调节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1、水的平衡水的功用:维持组织形态;促进物质代谢;调节体温和润滑作用人体内水的来源是饮水、食物中所含的水和代谢中产生的水其中,饮水和食物中所含的水是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如下表)摄入量 /m L 排出量 /mL来自饮水 1300 由肾排出来自食物 900 来自物质代谢 300 1500由皮肤排出500由肺排出400由大肠排出100共计 2500 共计2500人体内水的排出有四条途径(上表)其中,皮肤的排出量是指在没有明显出汗的情况下,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肺的排出量是指随呼气而出的水汽大肠的排出量是指饮食中的水以及消化液在消化道被吸收后所余下的水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机体能够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2、无机盐的平衡人每天都要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也要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一般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人体内的无机盐有多种,而且大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如Na+、K+、Ca2+、Cl-、HCO-3等下面以Na+和K+为例来说明钠 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正常成年人每天要通过饮食摄入6~10gNa+,而且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Na+的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另外,还有极少数的Na+随汗液和粪便排出(如图)钾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2~4gK+,其中绝大部分被消化道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则随粪便排出K+的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其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在人体内,血液与组织液中的K+,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中的K+,都在不断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保持着动态平衡,因此,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K+的含量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在临床上常把血钾(指血清中的K+)含量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指标1、肾脏简介人体的肾脏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左高右低,其外观像蚕豆,长约10~12公分,厚约3~4公分,宽约5~6公分,每个肾脏约重120~150公克,占人体总体重的0.4%~0.5%,而肾脏结构及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为肾单位,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每个肾脏约有一百多万个肾单位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是细长迂回的上皮性管道通常分为三段:第一段与肾小囊相连,称近端小管,依其走行的曲直,又有曲部和直部之分;第二段称为细段,管径细,管壁薄;第三段称远端小管,分直部和曲部,其曲部末端与集合管相连近端小管的直部、细段与远端小管的直部连成“u”字形,称为髓袢 2、尿液的形成用显微镜看肾小球,由很多很细的毛细血管组成的,用电镜看这些毛细血管,上面有许多孔洞,就象筛网一样当血流经过肾动脉,进入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分子量比血红蛋白大的蛋白质)等,因不能通过这些筛孔,仍留在血管内,重新返回体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钠、钾、氯、尿素、糖等,随水分通过这些筛孔滤出,滤至肾小囊腔内,此时滤出的液体称作原尿原尿中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当流经肾小管时,这些营养成分被重新吸收入体内,如葡萄糖全部重吸收,水(99%)、钠、钾、氯、碳酸氢盐等大部分重吸收,对机体无用或有害的物质,如尿素、尿酸、磷酸根等只少量重吸收,肌酐全部不吸收;除重吸收外,肾小管和集合管还有分泌与排泄的功能,如尿中的氨,绝大部分由肾小管和集合管所分泌,分泌及排泄钾、氢离子,此时只剩余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形成了尿液尿液进入肾盂后,再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当潴留到一定量时,就被排出体外人体每天滤出原尿约180升,但每天形成尿液只有1.8升,其成分与血浆有很大差别肾脏的基本生理功能就是形成尿液,排泄各种水溶性物质泌尿活动的生理意义,一是调控体液的容量及成份的排出,维持水(渗透压)和电解质平衡;二是排出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酸性物质,维持酸碱平衡;三是排泄体内的废物、毒物和药物而且可随着机体的不同情况而改变尿量和尿中物质的排出量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当血容量下降时,对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容量增加相反,当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多时,可出现上述相反机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渗透压回升,血容量减少(见下图)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及作用示意图1、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正常成年人每天滤过肾小球的水、Na+和K+等有99%以上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是随着体内水的出入情况而变化的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这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一方面使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如图)相反,当人因饮水过多或是盐丢失过多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就会减少对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也就减少了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肾脏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一种盐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血钾含量降低或血钠含量升高时,则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由此可见,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是患某些疾病(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都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这时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和食盐,就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等这时只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就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因此,对于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重体力劳动者或是某些病人来说,应当特别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和食盐四、达标检测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2.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3.如图为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饮水不足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尿量(1)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的刺激是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第三课时)
撰写人:姜海青审定人:卢华香编号 05 2010-9-5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肾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机制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机制
三、学习过程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维持
1. 水的平衡
(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其中由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
(2)人体内水的去向:、、和,其中是水分排出的主要途径。
2.盐的平衡
(1)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主要来自于。
(2)人体内无机盐的去向:通过、和粪便排出。
3.尿液的形成
(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单位肾小囊
(2)尿液的形成过程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作用
血液-------------------------------------→原尿-----------------------------------------------------→尿液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除外
(二)水平衡的调节
1.引起调节的因素: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2.调节中枢:
3.感受器:
4.调节激素:
①分泌产生的部位:;
②释放部位:;
③作用部位:;
④作用效果:激素增多,重吸收能力,排尿;
反之,重吸收能力,排尿。
(三)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方式:;
2.调节激素:
①分泌部位:;
②作用部位:;
③作用效果:激素分泌增多会促进对和。
(四)失水和失盐的关系
1.失水不一定伴随着失盐,失盐一定伴随着失水;
2.排水和排盐共有的三条途径:、、。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水分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水来自饮食和物质代谢 B.人体每日排出的水与摄入的水保持相对平衡C.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是皮肤 D.调节水分代谢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2.当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垂体就会加速释放()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生长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3.正常人大量饮用水,可以引起()A.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B.血浆渗透压减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C.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D.血浆渗透压减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4.癌症病人患腹部积水,为利尿排水应该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A.复合氨基酸 B.葡萄糖和维生素 C.无机盐 D.血浆蛋白
5.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当补充钾盐
B.K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钠离子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
D.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6.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o C降到5o C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的活性的变化依次是()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减低
7.实践证明,双侧肾上腺皮质损伤的动物,不能存活。
下列与之有关的原因可能是()A.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猛降,钾离子浓度猛增
B.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猛增,钾离子浓度猛降
C.血液中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猛降
D.血液中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猛增
8.某人从事高温下的剧烈体力劳动过久,突然眼部肌肉痉挛,主要原因是()A.剧烈劳动使血糖浓度减低 B.高温使人的新陈代谢不正常
C.大量排汗使体内盐分损失过多 D.大量排汗使体内水分损失过多
9.正常人抽血化验,发现血钾含量增高,此时体内()A.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D.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10.(1)当人因某种原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就会减少对中的刺
激,也就减少了的分泌和释放,排尿量会,从而使细胞外液渗
透压恢复正常。
(2)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3)写出两项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原因。